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前沿 » 广州对外贸易历史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广州对外贸易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6-08 10:01:20

1、中国古代最早开放的港口是什么

广州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是古代“海上丝绸”的起点,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

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

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广府文化的辐射中心,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期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1)广州对外贸易历史扩展资料

秦汉时期,广州古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唐宋时期,“广州通海夷道”是远洋航线。清朝,广州成为中国对外通商口岸和对外贸易的港口。1978年以来,广州港发展成为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华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据2017年综合相关信息显示,广州港由海港和内河港组成。广州海港包括内港港区、黄埔港区、新沙港区、南沙港区等四大港区和珠江口水域锚地,广州内河港由番禺、五和、新塘三个港区组成 。

2017年,广州港(含广州海港及内河港)货物吞吐量5.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037万标准箱。截至2018年8月,广州港已通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

2、六朝时期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国家有哪些

据史书记载,六朝时,前来广州与我国通商的国家计有大秦(在今地中海东岸)、天竺(在今南亚次大陆)、师子国(在今斯里兰卡)、jì@⑨宾(在今克什米尔)、占婆(在今越南中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金邻(在今泰国)、顿逊(在今马来半岛)、狼牙修(在今马来半岛)、盘盘(在今马来半岛)、丹丹(在今马来半岛)、诃罗单(在今爪哇岛)、干陀利(在今苏门答腊岛)、婆利(在今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等十余国。
六朝时期,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以下有利条件。首先,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海上航路,使广州得以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埠。汉代,由于造船、航海技术的局限,商船需沿海岸线航行,濒临北部湾的徐闻、合浦是当时重要的通商口岸。广州商船先沿广东海岸线至徐闻、合浦,再从这两个港口出海。《汉书·地理志》中明确记载了汉代从徐闻、合浦启航,沿北部湾折南,经中南半岛东岸,穿越马六甲海峡,入印度洋,而至黄支国(印度东南部)的航线。六朝时期,中外造船技术都有了明显进步。《太平御览》卷七百六十九引《南州异物志》记述了海外诸国的造船技术:“外域人名船曰舶,大者长二十余丈,高去水三二丈,望之如阁道,载六七百人,物出万斛。”万斛大约相当于千吨。这些海舶航行速度甚为快捷,因其“随舟大小式作四帆,前后沓载之。有卢头木,叶如牖,形长丈余,织以为帆。其四帆不正前向,皆使邪移相聚,以取风吹。风后者激而相射,亦并得风力。若急则随宜增减之,邪张相取风气,而无高危之虑。故行不避风激波,所以能疾。”〔1〕 此类四帆之舶的出现大大加快了航行速度。当时,在东南亚地区还出现了七帆船,如果顺风航行,一个多月就可扺达大秦(罗马)。〔2〕六朝时期,中国南方亦制造出了载重千吨的大舶,《荆州记》云:“湘州七郡,大盘艑之所出,皆受万斛。”〔3〕东晋,占据广州的卢循农民起义军曾作八槽舰“起四层,高十余丈。”〔4〕六朝时期,中外造船技术有了提高,船舶载重量大,不仅速度快,而且较能扺御海上风浪的袭击,故能胜任远洋航行。商船已无需象汉代那样沿海岸线航行,而开始选择快捷的航线,即从广州启航经西沙群岛海域直达东南亚。晋代求法僧人法显从印度附乘商船回国,其所着《佛国记》提到有商人云从耶婆提(爪哇或苏门答腊)“常行时正可五十日便到广州。”可知晋代从广州直趋东南亚的航线已经开辟了。1975年,广东省博物馆在西沙群岛考古调查中,在西沙北礁发现了南朝时期沉船遗留下来的六耳罐和陶杯,〔5〕证实了商船曾从这一海域通过。

3、为什么清王朝只允许西方商人在广州贸易?

自明朝建立以来,我国就一改之前沿海地区对外通商的惯性政策,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既是为了避免沿海地区居民免受倭寇的袭扰,也是为了巩固自身政权的稳定性。

到了清朝之后,海禁政策继续实行,使中国丧失了与外国交流的机会,并逐步落后于世界,导致了最后挨打的惨烈结果。直到清朝中晚期,在乾隆的诏令下,广州成了封闭中国对外的唯一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也因此登上历史舞台。那么,为何在中国众多的城市当中,唯有广州被选中成为通商口岸呢?

一、广州本身的条件相对来说更为优越

1、广州具有相当悠长的通商历史

广州,虽然从近代开始才逐渐在中国历史上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广州的键郑古代史就并不丰富,只是相对于中原地区而言稍显偏远了些。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广州就已经成为热带稀有产品的集散地,为北方国家提供着一些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物品。

到了秦朝时,趁着秦朝被诸侯围攻接近灭亡的时候,当时被秦始皇派遣南下的任嚣和赵佗在广州地区自立为王,并且将广州作为自己的都城。

在南越国存在的近一百年间,广州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北方汉人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劳动工具,还将丰富的中华文化在当地广为传播,使广州逐渐能够跟上北方城市的发展速度。

汉朝建立后,随着汉朝国力进入鼎盛,汉人的对外交流活动也愈发频繁。与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相对应,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在广州。无数中外商人或从这里出发,或在这里停留,将不同地区的不同宝物在这里储存售卖,使广州成了一座热闹非凡的城市。虽然相比于作为都城的长安来说,此时的广州在发达性上有所欠缺,但广州终究被埋下了商业的种子,这为它日后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广州也迅速发展,唐朝时更是在广州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管理外贸事务的机构。到了元朝,同广州有着贸易往来的城市数量达到了一百四十多个,足以反映出广州的繁荣和影响力。

直到明清时期,广州也一直是重要的通商口岸,康熙年间在这里设置的粤海关更标志着我国海关制度的创设。除此之外,当时广州的商业情况也十分有利于将其设置为通商口岸。早在康熙年间,清朝政府便从广州负责对外贸易的商人当中招募了十三位精通此类事务的经纪人,指名道姓地要求他们与外国商人做生意并且收缴海关税。

在当时全国都较为封闭的情况下,只有广州商人拥有足够的经验来和外国商人打交道,也只有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为清朝政府谋取利益。因此,将广州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商业历史的城市设置为通商口岸,无疑是十分合适的。

2、广州的地理条件赋予了它对外通商的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广州位于中国南方,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的汇合处,其内还有着珠江穿过,最后注入到南海之中。有着如此发达的水网交通体系,广州对内可以沟通内陆地区,对外可以连接远洋商人,有效运输国内货物和国外货物,天然就有着极大的方便程度。

而经由珠江长期灌溉形成的珠江三角洲则又为广州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地理优势,平坦的陆地、充分的水源为人们的生存居住提供了基本条件。

此外,正是由于广东地处中国南部,在纬度较低的情况下又有着来自东边太平洋暖湿季风的吹拂,使得广东的气候条件也相当优越,不但适宜人们的居住,港口也不会结冰,使其全年都能桥谨够进行商业贸易。

最后,广东在人文地理上也有一个优势的地方,那就是自古以来都远离大一统中央政权的核心地带。对古代王朝的统治者来说,商人流动性极强,同时三教九流混杂,思想上也只为牟利、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腐化分子,他们因此被认定是社会管理的不稳定因素。

再加上广州是对外通商口岸,外国人的数量也不可忽视,这使其不稳定性再度加强。试想一下,如果每天都有着数量众多的不稳定因素进入都城当中,想必中央王朝的统治者一定会感到不安。

但广东作为一个远离政治中心的地区,无论那里的人群构成如何复杂,再怎么闹也不会对中央形成威胁,只需让其缴纳足够的赋税来补足国库就好了。

二、出于维护沿海地区安全的目的

1、广东的地理位置更加安全

明朝之所以会实行海禁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当时的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横行。他们每次登陆都是一次对沿海民众稿消颂的抢夺杀戮,遇到政府军来围剿又可以利用当地的地形和自身易于分散的规模来逃脱,让明朝政府防不胜防。

到了清朝之后,虽然倭寇已经不再是主要担心的隐患,但清政府依旧对于东南地区的海防持相当重视的程度。而广州,则恰好是东南海防的关键所在。首先,虎门海口是外地船只进入广州的必经之路,凭借着自身“金锁铜关”的天险,使这里成了清政府对外海防的第一个要塞。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民族英雄关天培便是在虎门关口与英军鏖战至死。

另外,从虎门到广州的水路为滩涂之地,泥沙淤积甚多,如果没有熟知当地情况的船员带领,外国商船很难成功进入。有着这样的地理天险,使广州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能够充分应对来自海外的敌人。

相比之下,曾经与广州同为通商口岸的江海关、浙海关和闽海关,可就没有这样的天险了。一旦发生大量外国势力聚集的现象,清政府很难做到对他们的及时控制。因此,为了国家安全,清政府选择将广州作为唯一的通商口岸。

而在所有外国商人都需要来到广州才能够进行贸易的情况下,清政府也能够利用广州的地理屏障来对他们进行控制和防范。

2、其它通商口岸的商业性较弱

除此之外,相比于广东这种商侩气息比较浓重且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来说,浙江地区从文化与地理层面更为清政府所看重。一方面,两浙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之一,不可被外国人轻易玷污;另一方面,两浙地区承担着清政府的漕运重任,对维系中国各地区的粮食供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旦这里的社会秩序被扰乱,其引发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两浙地区还带有着较强的政治意味,更受到清政府的保护。最后,广州也是外国商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事实上,清政府在康熙年间开放了四个通商口岸,除了广州外,他们其余三个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江海关、浙海关和闽海关。

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当中,广州却呈现出一家独大的趋势。由于广州本身在地理与政策条件上的优越性,使其在商业贸易上呈现出愈发方便快捷的特点,其它通商口岸则显得弱势许多,如在广州完成货物订购只需要三四个月左右,在浙江和福建地区却需要五六个月,这对争分夺秒的商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最开始是英国主动放弃其它地区的商馆、专往广州发展,接着欧美其它国家也争相效仿。优胜劣汰之下,外国商人们自然而然地便聚集到了广州,使清政府不得不将这里设置为通商口岸。

三、广州为清朝皇室提供了大量财政

在清朝灭亡明朝的战争当中,由清朝宗室子弟组成的八旗军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因此得以享受来自皇室的供奉和补贴,过上了奢侈享乐的生活。但是,到了清朝中后期,随着宗室子弟数量的不断增多和国家财政的不时减少,皇室的巨大开支已经开始出现不能满足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清朝皇帝将目光放在了广州粤海关上,将其数额巨大的关税收入作为了自己的私人金库。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不仅每年都要过问广州的经营状况,掌控广州粤海关的官员更是地位崇高,直接对皇帝负责。

正是粤海关背后有着这样的渊源,才使清政府在决定哪个城市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时,对广州有了更多的青睐。

四、总结

总的来说,广州之所以会成为清朝中后期唯一的通商口岸,很大程度上就是与其自身的条件所导致。正是因为在地理位置上的优越,使其自古以来就成为了中国海外贸易的通商口岸,形成了相当浓厚的商业气息和传统,并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继续促进着当地商业发展的繁荣。

在这样的情况下,它被选为唯一的通商口岸也实在是合情合理。但是,虽然依托广州通商口岸而产生的广东十三行曾一度无比辉煌,它背后却隐藏着清政府深深的腐败和无能,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的落寞。

4、闭关锁国时的清朝,为什么广州没有闭关对外贸易?

众所周知,清朝之所以最终会灭亡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一项政策有很大关系。这一项政策技能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闭关锁国政策,然而在真正历史上,清朝统治者并没有完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为在当时广州这个的地方并没有闭关对外贸易。其实清朝统治者之所以选择在广州这个地方设立一个对外口岸,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也是需要与外界进行一些交流的。

一、闭关锁国政策

在真正历史上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完全闭关锁国。因为在广州这地方的对外口岸就没有进行闭关对外贸易。换一话说,闭关锁国政策是一个不完全闭关锁政策。因为它设定了一个特定的对外口岸与欧洲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贸易。这样可以让整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整个国家对外贸易的整体情况。

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众所周知,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拖慢了中国发展的步伐,让中国人的文化以及经济一度处于落后的状态,从而导致中国在晚清后期不断受到西方各个国家的打压侵略。虽然在当时闭关锁国,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证整个清朝国民的安全,但事实上会严重导致整个清朝国家与外界发生脱节的现象。最终直接导致清朝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可见,闭关锁国政策给人们带来的大多数都是一些不好的影响。因为作为现代人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一个国家要想真正的发展起来,必须要对外开放,不断的接受外来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才能够保证整个国家快速的发展。

三、综述

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之所以会开放广州对外贸易口岸,主要是因为清朝实际上还需要与外界有一定的经济来往。

5、广州对外贸易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对外返宏枣贸易源远流长,很早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重要港口,千百年来,商船来往不绝,商旅。所以,广州被誉为千年商都。

秦汉时期起,中国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通过两条路线:一条是从中国新疆地区进入中亚,然后到达西南亚的陆上丝绸之路。

另一条即是起自广州,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中国海,进入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路线的开辟,使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日渐繁盛。

隋唐时期,黄浦港湾已经是船舶进出广州的外港停泊地。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上贸易越来越便利,中国对外贸易中心慢慢转移到广州,使广州逐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背景

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在秦汉时期便已存在,已知有关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史载来自《汉书·地理志》,当时中国就与南海诸国接触,而有遗迹实物出土表明中外交流可能更早于汉代。

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国对外主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之后由于战乱及经济重心转移等原因,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主通道。唐代,中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

这条航线全长1.4万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途经100多个国家漏拆和地区。在宋元时期是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历史活动和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

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仍是丝绸,所以后世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出口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又称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由于输出商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料,因此也称作“绝毁海上香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