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总署12日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14.2%,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外贸回稳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发展潜力正逐步释放。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1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2017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推动了我国全年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贸易顺差2.87万亿元,收窄14.2%。
分季度来看,我国进出口值呈现逐季提升态势,一至四季度分别为6.17万亿元、6.91万亿元、7.17万亿元和7.5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17.2%、11.9%和8.6%。
分区域来看,中西部和东北三省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具体而言,西部12省市外贸增速为23.4%,超过全国增速9.2个百分点;中部6省市增速为18.4%,超过全国增速4.2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增速为15.6%,超过全国增速1.4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增速为13%。
进口方面,我国铁矿砂、原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进口呈现量价齐升。具体而言,2017年,我国进口铁矿砂10.75亿吨,增加5%;原油4.2亿吨,增加10.1%;大豆9554万吨,增加13.9%。铁矿砂进口均价上涨28.6%,原油上涨29.6%,大豆上涨5%。
出口方面,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主力。黄颂平介绍,201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95万亿元,增长12.1%,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8.4%。其中,汽车出口增长27.2%,计算机出口增长16.6%,手机出口增长11.3%。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3.08万亿元,增长6.9%,占出口总值的20.1%。
“今年我国外贸总体形势较好,但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外贸高质量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黄颂平说,海关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实推进海关各项改革落地生根,全力促进外贸稳增长,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用所学的国际贸易分析指标,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王子先认为,外部危机向我国传递和带来冲击的机制是复杂多变的,用简单的线性分析方法往往并不可靠,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正确认识外部危机形势并理性应对我国外贸发展中的问题至为关键
一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大冲击,各方面风险和挑战不断加大,特别是对外贸易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贸易下降逐步成为外部危机向我国传递的主渠道。海关总署5月12日发布今年前4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今年1~4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5994.1亿美元,下降24.3%。其中出口3374.2亿美元,下降20.5%;进口2619.9亿美元,下降28.7%。在此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外部危机形势及理性应对至为关键。日前,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中央千方百计稳外需的精神,在以扩内需为基本立足点的同时,绝不放松出口。我们各方面的思想认识也应逐步统一到这一精神上来。针对社会上流行的几种观点,王子先一一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我国是否存在过度依赖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模式
记者:目前社会上有两个观点:一是我国经济本来就存在过度依赖出口的深层次结构问题,没有外部危机也会出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加快了问题的暴发;二是我国经济受到外部危机重大冲击,都是外贸惹的祸,表明外向型经济模式存在巨大风险,我们更要趁机调整,减轻依赖。请谈谈您的看法。
王子先:大家知道,除了个别坚守计划经济的封闭孤立的国家外,世界各国经济都日益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地球村”时代已经来临。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获益者,国际贸易与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很自然,发生外部金融经济危机,我们不可能置身其外、独善其身、一枝独秀,不得不一定程度上承受外部冲击的压力和损失。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我们正确的选择就是,勇敢面对压力与挑战,做好预警和全方位应对工作,尽力减少损失、防范风险,确保安度危局,争取率先复苏,并抓住危中之机,迎接新一轮繁荣周期。决不能因为遇到困难和挑战就慌了手脚、乱了阵势,放弃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政策和经验,特别是动摇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动摇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而重归封闭半封闭型经济老路。
30年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是,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实现了贸易自由化,与多边规则全面接轨。对外开放特别是贸易开放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成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并不存在基于重商主义和优惠政策基础上的出口导向模式,同样也不存在迥异于其他国家的外向型经济模式。过去流行的出口导向和外向型经济的内涵已发生根本性制度变化,很大程度上变成一种口号和形式。
国际金融危机是通过金融、贸易、价格和心理预期等多种渠道向我国传递的,贸易只是其中一种渠道;而且,贸易渠道的传递是与其他渠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特别是去年四季度以来世界经济贸易突然陷入剧烈衰退,与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心理恐慌也有很大关系,世界消费需求在短期并没有出现那么大幅下降,由于对危机骤然升温的恐慌导致人们不敢投资、不敢借贷、停止生产、消化库存、减少交易、减少订单等,使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贸易发生了自由落体式的坠落。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证明,这种直线式坠落是暂时的,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而且此次危机经过三至五年的调整有可能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外部危机向我国传递和带来冲击的机制是复杂多变的,用简单的线性分析方法往往并不可靠,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
这场危机从反面证明了我国保持外贸政策稳定和长期平稳发展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当前“稳外需、保出口”的紧迫性。出口短期内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可能减弱,但对外贸易作为世界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发动机作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二战”后,世界贸易总体上以高于世界经济2倍的速度增长,待世界经济恢复正常后这种趋势还将持续。
二、关于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保出口会不会收到效果
记者:在外部危机的形势下,外部市场需求下降,我们花费一定的投入“稳外需、保出口”,会有效果吗?
王子先:按照经济学一般原理,在外部市场需求下降情况下,促进出口措施的价格弹性总体趋于下降,通常效果会差于经济繁荣期。但是,并不能由此得出促出口不管用的结论。一是在世界各国都采取各种措施促出口的情况下,我国如果听之任之,将会加剧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下降,遭遇更大的损失,而出口下降0~5%与下降10%~20%对经济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二是在危机形势下各国消费者和采购商更把价格作为第一位考虑因素,我们必须把出口退税等可用该用的政策用足,同时改善公共服务、降低行政交易成本,千方百计为企业化解成本压力,才能保住更多的市场和客户。三是在国际市场总体需求下降的同时,由于存在“土豆”效应和“口红”效应的作用,中低端价廉物美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非必需品仍有一定市场空间,有些还逆市上扬,例如去年底以来我国一些轻纺生活消费品对美、欧市场的占有率反而有所上升、出口逆市反弹就是证明。而我国目前在国际产业链中总体上以中低端制成品为主,这恰恰是我国保出口的产业优势。四是在外部危机特殊形势下,我出口还遭遇到贸易融资、收汇安全、贸易保护、支付结算等等新的困难,对很多行业和企业这些是更大的制约因素,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化解种种难题,特别是加大出口信贷、信用担保和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五是一些周边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有很大需求空间,但缺乏支付能力,通过扩大买方信贷、加快走出去以及人民币贸易结算,就可以创造出新的需求,既带动我出口,又更好地促进了互利共赢,恰恰成为我们的危中之机。
因此,在外部危机形势下,“稳外需、保出口”花费一定的投入,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是尽可能减少出口损失,为扩内需、克时艰、度危局,赢得时间和空间。二是挽救大量遭遇危机冲击的行业和企业,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服务,也为扭转财政收入下降稳住税基、培育新的税源。三是可以保住市场、留住根基,特别是保护遭遇冲击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机电产业,为自己下一步产业转型升级和迎接新一轮世界经济繁荣周期创造条件。四是通过加强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关系,为全球逐步摆脱危机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关于保出口会不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和国民福利损失
记者:学术界一直有一种看法,认为我国出口存在贫困化或流血出口,出口导致国民福利的净损失,其依据是过去一个时期我国出口价格指数走低、贸易条件恶化。您是怎样认为的?
王子先:其实,这是明显的误读。起码在以下方面是得不到实证分析的支持的:一是贸易条件指数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从全球广泛比较看该指数不仅反映了进出口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受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影响。就中国而言,由于我国出口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迅速上升并已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世界贸易中制成品价格指数大多数年份都是下降的;另一方面,我国进口以初级产品和能源、原材料为主,而世界初级产品贸易价格在多数时候是上升的。因此,一些年份贸易条件指数总体上有所走低,并不能证明我国外贸的效益在恶化,更谈不上“流血”出口。二是从广泛的国际比较可以看出,80年代以来,我国贸易条件指数有些年份低于发达国家,但有些年份却好于发达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情况也大体类似,并不支持“中心-外围”论中发展中国家贫困化增长的论点。三是亚洲“四小龙”、“四小虎”通过出口导向型战略不仅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现代化步伐,而且也大幅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改善了国民福利,贸易不仅成为增长的发动机,还成为促进社会公平、增进国民福利的利器。四是我国30年开放实践证明了,贸易的开放与发展不仅成为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也有力促进了人均收入水平和国民福利的改善,特别是巨大的人口包袱转化成巨大的人口红利,解决了大量农民工和城市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内权威专家已经通过系统的调查和实证分析证明了这一点。
有人完全抛开社会再生产过程和初级分配过程带来的巨大就业、收入和福利效应,仅从顺差增加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带来国民福利净损失角度考虑问题,是非常片面的,以此来推断和决定贸易政策更是一种误导。
因此,简单用贸易条件指数变化来分析贸易的效益和福利效应存在很大局限性。一些国际机构和国内权威学者建议,用综合性出口价值指数的变化来分析更加合理,即出口价格指数×贸易量来综合衡量更为合理。衡量一项贸易政策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出口价格指数变化,更要看出口价值量指数综合变化,如果出口价值量保持合理较快增长,就说明这种投入是合理的。从实际观察,世界各国都把扩大出口作为政府大力推动的目标,出口可以带动就业、增加收入和国民福利实际上已成为国际常识。美国总统就常常充当美国出口的最大推销商。
四、关于保出口可能不利于“优结构、促转型”
记者:目前中国制造总体上还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位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转型的任务还很艰巨。保出口是否不利于“优结构、促转型”?
王子先:我们要看到,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制造业基地,发达国家把很多制造环节已经转移到我国,很多名牌产品也在我国生产制作。这恰恰是通过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功。我们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总体处于低端位置,主要不是制造业本身的问题,而症结恰恰在于与制造相关的研发设计、物流供应链、市场营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环节严重滞后,是整个产业链的优化重组问题。这总体上是由我国工业化现代化所处阶段决定的,其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按工业化现代化客观规律办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作为后起国家我们可以力争有所跨越,但不能寄希望于发达国家在长达二三百年实现的目标,我们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达到。
应该承认,外部危机的压力确实对部分有条件的企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附加值、提升自主创新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企业将转型升级作为化解内外部成本压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政府对这些企业转型升级确实应给予大力支持。但是也应该看到,外部危机对大多数企业负面影响居多,特别是让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甚至一些大企业也面临很大挑战。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理性选择是“控成本、保市场、抓管理、优服务、求生存”,也就是探索外部危机下的生存发展之路,减少破产倒闭,控制亏损,尽力保住市场和客户,为未来转型升级留下根基。我国经济向服务经济和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转型的长期目标不能改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战略方向必须毫不动摇,但这与政府目前反周期、抵御危机、救助产业和企业的短期任务并不矛盾,而是必须合理结合,并把应对危机和安度危局作为短期重点任务。我们要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危机下的“土豆”效应和“口红”效应,抓住中低端生活必需品和非生活必需品相对稳定甚至逆市上扬的市场空间,发挥我国劳动力的长期比较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时,更要正视遭遇重大外部冲击的IT等高端产业,千方百计帮助其缓解各种困难,共渡难关,保住30年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为迎来新的发展周期和产业升级留住根基。
3、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呈现什么特点?
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所长梁明认为,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四个鲜明特点:
一是增速较快。今年1-5月,以美元计,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8144.5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出口额为95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进口额为8573.9亿美元,同比增长21%。从历年前5个月对外贸易的增速来看,今年我国外贸增速是7年以来的最高值。
二是结构优化。从贸易方式看,前5个月,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为5424.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56.7%,较去年同期增加2.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口额为5349.5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口总额的61.2%,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个百分点。从贸易商品看,前5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5632.7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58.9%,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6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为1761.9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18.4%,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9个百分点。
三是效益提升。前5个月部分重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优质消费品进口较快增长,其中、集成电路、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增长35.8%、23.3%和25%;能源资源产品进口增长较快,保障了国内市场需求,缓解了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原油、铁矿砂、成品油、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分别达到8%、0.7%、12.4%和16.7%。
四是更趋平衡。前5个月,我国进口额的增速普遍快于出口额的增速,货物贸易顺差额为1028.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9.1%,中国市场向世界进一步开放。
4、前5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增加多少?
据报道,今年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6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8%。其中,出口6.14万亿元,增长5.5%;进口5.49万亿元,增长12.6%;贸易顺差6498.1亿元,收窄31%。
5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2.53万亿元,增长8.6%。其中,出口1.34万亿元,增长3.2%;进口1.19万亿元,增长15.6%;贸易顺差1565.1亿元,收窄43.1%。
一般贸易快速增长且比重提升。前5个月,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6.84万亿元,增长12.7%,占中国外贸总值的58.8%,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48万亿元,增长10.7%;进口3.36万亿元,增长14.9%;贸易顺差1177.1亿元,收窄45.8%。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3.09万亿元,增长1.7%,占26.5%,下滑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5万亿元,增长0.3%;进口1.14万亿元,增长4.3%;贸易顺差8002.9亿元,收窄4.9%。此外,中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1.27万亿元,增长17.2%,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0.9%。其中,出口3998.6亿元,增长19.7%;进口8652.6亿元,增长16%。
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均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前5个月,中欧贸易总值1.7万亿元,增长7.3%,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6%。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9976.2亿元,增长4.4%;自欧盟进口7061亿元,增长11.8%;对欧贸易顺差2915.2亿元,收窄10%。中美贸易总值为1.57万亿元,增长5.3%,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3.5%。前5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1.49万亿元,增长11.9%,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2.8%。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8114.5亿元,增长10.4%;自东盟进口6796.6亿元,增长13.7%;对东盟贸易顺差1317.9亿元,收窄4%。中日贸易总值为8382.9亿元,增长4.5%,占中国外贸总值的7.2%。其中,对日本出口3754.1亿元,增长0.8%;自日本进口4628.8亿元,增长7.8%;对日贸易逆差874.7亿元,扩大53.6%。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3.21万亿元,增长11.1%,高出全国整体增速2.3个百分点,占中国外贸总值的27.6%,比重提升0.6个百分点。海关统计显示,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7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进出口增长较快。今年前5个月,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7个成员国进出口6363.1亿元,同比增长10.3%,高出同期中国整体外贸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130.9亿元,增长6.5%;进口2232.2亿元,增长18.2%。前5个月,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总值为2605.2亿元,增长18%,其中出口1173.8亿元,增长12.2%;进口1431.4亿元,增长23.2%。
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4.52万亿元,增长11.7%,占中国外贸总值的38.9%,比去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9万亿元,增长7.8%,占出口总值的47.2%;进口1.62万亿元,增长19.3%,占进口总值的29.6%。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95万亿元,增长4.3%,占中国外贸总值的42.6%。其中,出口2.56万亿元,增长2.2%;进口2.39万亿元,增长6.6%。此外,国有企业进出口2.11万亿元,增长13.8%,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8.1%。其中,出口6766.5亿元,增长9.4%;进口1.43万亿元,增长16%。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前5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3.61万亿元,增长7.9%,占出口总值的58.8%。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59万亿元,增长8.6%;机械设备1.09万亿元,增长10.6%。同期,服装出口3510.5亿元,下降9%;纺织品3052.3亿元,增长3.1%;家具1358.6亿元,下降2%;鞋类1161.5亿元,下降11.8%;塑料制品1057.8亿元,增长2.8%;箱包666.5亿元,下降7.9%;玩具506.4亿元,下降3%;上述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1.13万亿元,下降4.1%,占出口总值的18.4%。此外,钢材出口2849万吨,减少16.3%;汽车44万辆,增加26.1%。
铁矿砂、原油和天然气等商品进口量增加,大宗商品进口均价涨跌互现。前5个月,中国进口铁矿砂4.48亿吨,增加0.7%,进口均价为每吨455.1元,下跌15.8%;原油1.9亿吨,增加8%,进口均价为每吨3099.3元,上涨15.6%;煤1.21亿吨,增加8.2%,进口均价为每吨553元,下跌7%;大豆3617万吨,减少2.6%,进口均价为每吨2728元,下跌6.9%;天然气3480万吨,增加36.4%,进口均价为每吨2509.7元,上涨13.3%;成品油1427万吨,增加12.4%,进口均价为每吨3629.6元,上涨10.7%;初级形状的塑料1328万吨,增加14.1%,进口均价为每吨1.11万元,下跌3.2%;钢材563万吨,减少0.7%,进口均价为每吨8059.8元,上涨10%;未锻轧铜及铜材215万吨,增加16.7%,进口均价为每吨4.74万元,上涨9.3%。此外,机电产品进口2.43万亿元,增长14.7%;其中汽车46万辆,减少2.7%。
5、2017年及以后外贸会是怎样形势
一、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2017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度调整阶段;
国际贸易格局继续深刻演变。随着主要经济体结构调整的进行,全球价值链进入重构期,“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为核心链条的全球贸易大循环发生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路径深刻变化;
“逆全球化”升温、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恶化;
二、外贸发展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国际市场需求疲弱。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投资活动低迷,对能源资源、中间产品、机械设备的需求不振,使得投资品国际贸易增长显著放缓;
外贸传统竞争优势继续弱化。中国外贸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减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正处于“青黄不接”阶段,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头挤压”;
三、外贸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
外贸新优势正在加快培育。中国外贸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
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效力日益显现;
外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因此,2017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也正处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相关政策持续落地生效,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2017 年中国外贸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望保持基本稳定,货物进出口大国地位继续得以巩固,质量效益继续提升,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6、外贸行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外贸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1、对外贸易行业货物贸易发展状况:货物贸易增长强劲,增速显著加快;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基本同步增长,进口增幅不一;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出现新的增长;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2、中国对外贸易行业贸易过程中面临的严峻形势:对外贸易外贸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占出口贸易的比重较大;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出口贸易高度依赖发达国家。
3、外贸业务员发展方向。在外贸行业前景发展盛行的情况下,需要贸易网站员,而做外贸业务的人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平和的心态和毅力,拥有专业技能。
4、高级外贸跟单发展方向。找到客户后,从新产品的打样-审单-合同评审-货物跟单,还包括后期的和货代联系,做出口单据和进口单据,定期催款和后期的服务工作。
5、高级单证发展方向。这个职位至少要求要懂得FOB,CIF这两种贸易条件下的操作,空运,海运,电放等运输方式的操作,T/T,L/C的操作,懂得办C/O,FORM-A的办理,以及报检,同时还要会做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
7、求一篇“金融危机下外贸为什么这么难?”的英文文章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
今年以来,全球贸易额不断萎缩,我国对外贸易额下降明显,我市也出现了进、出口双降的态势。针对严峻形势,国家和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从4月份的数据看,下降趋势有所减缓,但5月份又有所加大。为做好今后我市的进出口工作,市商务局紧密结合实际,做了大量走访调研工作,对全市进出口形势做了认真分析。
一、1-5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基本情况
今年1-5月份,我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9.9亿美元,同比下降26.63%,与1-4月份相比,降幅增加了3.71%。其中出口完成16.1亿美元,同比下降25.7%,进口完成3.8亿美元,同比下降30.24%。从出口企业类型看:私营企业进口保持增长,其他类型企业进、出口继续下降;从出口商品看:裘皮服装成为出口亮点。1-5月,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实现3.5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4.08%。其中,裘皮服装出口实现187万美元,同比高幅增长1.7倍。医药产品出口实现3.1亿美元,同比增长8.05%。其他类商品出口均继续下降;从贸易类型看:加工贸易、一般贸易进出口双双下降。主要原因有:
(一)国际市场低迷,对主要市场出口继续减少。欧盟、美国、东盟、韩国、日本和俄罗斯,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市场,年出口额占全市60%以上。这些国家经济进一步衰退,消费需求将进一步萎缩,必然会大幅减少外贸定单,从而导致我市的出口下降。今年1-5月,我市出口市场前五位依次是:欧盟、美国、东盟、俄罗斯、日本,出口额分别为4.1亿美元、3.2亿美元、1.3亿美元、8461万美元和8006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9.48%、8.12%、31.96%、23.29%、12.02%。从我市商品出口的经历看,随着出口退税的调整,皮革服装会逐渐复苏,因此,俄罗斯市场出口还有潜力可挖,拉美洲和非洲市场有待于我市企业进一步开拓。
(二)国际市场需求减弱,我市大类商品出口下降。近年来,机电产品、钢材、抗菌素、纺织机织物、钢丝网(布)、阀门及零件,一直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商品,出口相对稳定,但从1-5月出口情况看,开始出现大幅下降。如,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下降35.85%,其中,金属制品出口同比下降29.58%,机电设备出口同比下降42.27%;钢材出口同比下降73.25%;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同比下降16.3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下降42.72%。
( 三 )国际环境恶化,企业经营困难加重。一是合同违约、毁约现象增多。如鹿泉市一家小型电冰箱企业,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市场,自去年8月份以来不仅没有新订单,之前签订的订单也出现部分退单现象,企业只好面向国内市场,小批量生产其它产品。二是汇率风险和延期付款问题突出。世界主要货币兑换美元大幅贬值,造成进口国货币对人民币的大幅贬值,抬高了进口我国产品的价格,给出口带来了困难,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海外应收货款的风险增加,出口企业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履约风险和收汇风险。人民币持续升值,多数出口企业难以把握,美元收(结)汇损失较大。一些企业改用欧元结算后,结果欧元暴跌,损失更为惨重。据对参与调查的50家企业统计显示,有40家企业遇到了汇率风险。客户延期付款问题也比较突出。部分企业为了货款安全,宁可放弃订单。如我市新乐市一家假发制品企业,产品主要出口非洲,由于延期付款和兑付不了美元,致使近600万元人民币无法回笼,出现流动资金困难,严重影响企业扩大出口。三是个别企业出现停工停产现象。国际市场需求趋缓,订单大幅减少,外贸生产企业停工停产现象开始增多。有的企业不仅出现停产,而且因退货还造成部分商品积压。如辛集市皮革出口企业,多数处于半停产状态,生产能力过剩。
(四)产品结构不合理,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从我市出口商品构成看,1-5月,除服装及衣着附件、医药产品出口增长外,其余大类商品出口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还是结构性问题:一是产品缺乏自有品牌。由于我市大多数出口企业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不足,出口产品基本全部用于贴牌生产(使用消费国商标)。在参与调查的50家企业中,贴牌出口的有35家。二是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工艺简单,劳动强度大,“两高一资”型居多,在国际市场生产链条中处于低端(零、部件加工),并且劳动成本大,产品价格低廉,利润一般仅在10%以内,应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化能力较弱。三是缺乏国际认可的出口名牌产品和支柱产业。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制药等优势有待进一步挖掘。
(五)进口增长缓慢,拉动作用不明显。从2006年以来三年的进口情况看,总量不大,增长缓慢,对全市外贸整体拉动有限。由于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今年1-5月,全市外贸进口同比下降30.24%。预计上半年,仍呈下降态势。
二、进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欧美市场依赖程度高,受金融危机影响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不断扩大,致使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靡,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由于我市对欧美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受这些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造成我市企业的订单大幅减少,甚至没有订单。根据我们月初重点监测的50家企业情况看,有3家企业手中尚有未执行订单,共计5361万美元,有19家企业目前尚没有新的订单合同。
(二)缺少自有出口商品品牌,市场竞争能力弱。在我市众多的出口企业中,出口商品大多都是贴牌生产(使用消费国商标)。究其原因是我市出口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弱,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比重小,大多为低端产品,加之出口产品中知名品牌少,产品缺少国际话语权,因此产品出口主要受控于国外客户。
(三)开拓国际市场意愿不强,外贸型人才相对缺乏。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主动到国外参展、考察的企业逐渐减少,就连国内最火爆的华东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企业参会的积极性也不高。特别是有的企业看到参展成果不大,信心受到打击。有的企业由于资金紧张,不愿意浪费有限的财力。此外,我市外贸企业多数规模较小,外贸型人才相对缺乏,一方面人才不愿去,另一方面即使有高端人才也难以长期留住,企业人才短缺现象比较普遍。
(四)企业融资困难,丧失对外贸易机会。多数中小企业反映,融资难的问题较为突出,资金短缺是制约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家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贷款仍然很困难,往往导致贸易机会的丧失。
三、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
(一)巩固欧美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针对我市外贸出口对欧美依赖性较高、受影响较大的现实情况,一要加大开拓欧美以外国际市场的力度。近年来,我市对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取得了可喜成效,应加以巩固,同时我市许多企业在非洲建立了办事机构,发展势头良好。二要大力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和广交会、华交会、网交会等国内展会,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三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导我市纺织、皮革、铸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积极发展境外加工项目,进而带动设备、原料、劳务用工以及技术的出口。四要发挥我市制造业优势,引导加工装配型企业“走出去”,实现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努力减轻国内就业和节能减排压力。
(二)积极有效地使用国际金融工具,合理规避外贸风险。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国外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进出口贸易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进一步增大,加上各国货币的贬值,使出口企业结算利润直接被吞噬,同时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出口收汇风险。因此,面对起伏不定的汇率风险,我市外贸企业除要求客户共担成本、调整产品结构外,还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结合对汇率走势的判断,灵活掌握、运用多种金融避险工具,采用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等金融工具锁定汇率,进行货币保值增值,并积极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避险工具保障出口收汇安全。
(三)大力扶持优势产业出口,培育出口增长点。针对出口行业承受的风险与压力,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国家已四次上调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同时,国家还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我市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现有设备技术的更新换代,重点扶持一批纺织服装业的骨干出口企业,扩大规模,形成集聚效应。
(四)认清国家贸易政策调整趋势,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一要正确认识国家政策调整的趋势,减少“两高一资”商品出口,平衡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以实现我国整个外贸产业结构的改变。二要加快我市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鼓励和支持企业尽快实现产品的高新化、品牌化,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缓解出口退税率带来的压力。三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产品竞价的核算。为了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不少企业把出口退税部分计入利润再对产品进行定价。从当前形势来看,企业应该及时加强出口产品竞价的核算,充分考虑出口退税调整的影响,长期来看,要树立不依赖出口退税创利润的观念。四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快产品技术改造,降低产品成本。只有加大研发能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档次,增强企业竞争力才是外贸企业的长远之路。五是努力避免同类出口企业、商品打价格战。同类产品占领国际市场不能单纯依赖价格竞争力,要比信誉、比服务、比技术水平,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五)积极调整对外出口贸易方式,增强抗风险能力。目前我市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只占全部出口额的10%左右,而国内加工贸易比例在50%左右,南方的省市比例在70%以上,说明我市加工贸易潜力巨大。要力争使从国内采购原材料改为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利用来料加工贸易的保税政策和进料加工贸易税收的免、抵、退政策,合理规避调整出口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同时加工贸易还会降低因汇率变化带来的汇兑风险和损失。
(六)尽快制定鼓励外贸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市政府借鉴青岛、承德和唐山等市的 做法,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由市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我市外贸企业加快发展。同时,要认真研究,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加强与海关、商检、国税、外管、工商、金融等部门的协调,共同加大对这些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减税退税计划,并及时予以兑现,引导更多企业充分利用这些扶持政策,缓解企业运营的资金困难。 你可以修改下,至于英文的范文我没有找到。
8、外贸行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1~4月,我国外贸发展延续增长势头,进出口总值达11.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5%,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1~4月,对欧盟、美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6.1%、49.3%、12.6%和30.9%,拉高整体出口增速16.8个百分点。
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97家,同比增长48.6%,较2019年同期增长12.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4%,较2019年同期增长30.3%。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6%。
总体来看,企业订单量依旧保持了高增长态势,但分析每个月的增长数据可以发现,订单的增长边际在放缓,3~5月尤其明显,这其中有方方面面的因素,但近两个月来人民币汇率升值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6%,较1月份预测值上调0.5个百分点。预计2021年中国外贸经济将增长8.4%,较1月份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预计2021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将增长5.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