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前沿 » 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发布时间: 2023-05-15 15:30:34

1、唐朝最大的外贸港口是 —— 唐政府在那里设置了——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2、唐朝设什么机关管理对外贸易

市舶司
中国市舶司制度始于唐代,终止于明代。市舶司是中国古代对海运进出境的专职管理机构。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从汉代开始的,但这时的贸易是以陆地为主。虽然汉武帝时期开始有了官营的海外贸易,但汉代的海路贸易还很不发达。隋代中国的海外贸易虽有进一步的发展,也仍没有占主要地位。到唐宋时期,特别是宋朝,情况就有了很大的变化,海外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海路贸易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使朝廷获得的收入愈来愈多。于是,唐朝专门设立了管理对外贸易事务的机构——“市舶司”。
市舶司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

3、清代的“海关”真的是中国最早的航海管理机构吗?

“海关”即为国家便于控制海内外贸易经济的行政管理机构。近代中国海关制度的确立,来源于唐代设置的市舶使制度导向,其本质目的为管理来港船舶,收取相应关税及出入口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物资。

清代九龙海关遗址清代“海关”前身为宋元时期发展的市舶司(专职海贸管理机构),而市舶司的体系完备又来自唐高宗时期在广州设立的市舶使。(注意:唐代市舶使与宋代市舶司属于同级管理机构,市舶使兼顾管理机构与专职官员)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以海洋为主要航线必然产生大量商业利益。结合古代中国的海洋贸易发展史,中国古代海洋经济纵深南扩(内陆经济延伸至地缘经济)也适应国内经济环境的优化!

公元1685年,清政府平定明朝残余势力后,着令废除不利于沿海经济发展的“海禁”制度,正式开放海外贸易,并建立受国家监管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海关!以浙江宁波为海贸港口的浙海关以福建福州为海贸港口的闵海关以广东广州为海贸港口的粤海关以江苏云台山为海贸港口的江海关“海关”制度在清朝时期得到大规模改进,设以海关监督统筹海关事务。但是,海关也并非清朝之产物,只能算中国古代航海贸易管理机构的近代雏形!

唐代海关制度的萌芽(市舶使)唐代高宗、玄宗时期,广州作为唐朝连通波斯、昆仑等地经济物资的海贸港口,(唐代,广州港年均船舶停靠量约为4000艘)政府便在广州港设立市舶使统辖贸易事务。由于唐朝经济实力及军事实力的向外拓展,即勾勒出庞大的海上贸易网络,提高市舶使的职能地位。唐政府发展市舶机构无非是满足皇室贵族需求、再以充实国库。为保证独立性,唐政府一般以宫廷宦官任职市舶使。

那么,唐代市舶使确立真的是满足宫廷奢侈品消费的原因吗?唐朝玄宗年间,国力发展鼎盛。满足皇帝及皇宫贵族的名贵品消费只是海外贸易的一个拓展业务。海外贸易的推进,实际上是稳定国内沿海及内陆经济。皇室过度占用市舶使的公共职能,反而影响唐王朝的海贸政局。在《旧唐书》中记载,市舶使担负海外贸易管理职能,便于对出入港商船的货物检查与登记,并向商船征收相关商业(贸易)税。从个人理解来说,商船的出入港货物检查是国家维护统治环境稳定的刚需条件。

大致上,唐代海船的载货量为300吨,那么一千艘长期往来船舶大体载货量为3000吨。大批货物往来、流通港口,必然造成安全隐患(外来兵灾、病疫等)。货物的质检即是重要的环节,其检查形式在现代海关运行中依然存在。唐代市舶使对于部分入港货物检查后会搬到港口官府仓库。海域西南盛行风向停止后,市舶司往往会将仓库物资“分类议价”,官府直接将货物运至市场,防止商人哄抬物价,造成市场经济压力!相对于对商船载货的全面检查,船舶征税实为国家财政运行的内需条件。

唐德宗时期,政府以广州、杭州、泉州三地港口收取市舶税。船舶征税,一是方便拥有充足资金对于港口维护,二是扩充国库,提高商业税的比重,缓解农民的赋税压力。(安史之乱后,长期动荡局面使杂税更多,以市舶税为主的市舶机构也受到财政压制)唐代对于外贸船舶的收税形式无非舶脚、收市、进奉三种!其实,“舶脚”以船舶载重量收取进出口海税。换言之,它就是现代的商船吨税,也是国家港口来往商船的基础税收形式。“收市”意为收购市场货物行为,在唐代,政府会对刚需物资(盐等)严加控制。政府会对部分进口货物实行优先收购的宏观经济调控。

本质上是专买专卖,维持客观经济规律下的市场价格!“进奉”可以理解成一种特殊的朝贡贸易,目的是供给皇室贵族的奢侈品消费。相比明代朝贡贸易互利型,唐代朝贡贸易处于单一供给型,逐渐打击了唐代海洋贸易的运行体系。唐代市舶使除开其他事务,还要负责外来使团接待工作。唐政府特意在广州等各大港口修建蕃坊,便于对外商、使团的管理。据《旧唐书》记载,公元879年,黄巢起义军攻入广州,蕃坊外商人士达20余万。由此看出,广州港的世界贸易交流非常频繁,大量外商入驻,提高了广州港的世界贸易权威。总体来说,唐朝原始的海关制度-市舶使,以专职官员直接管理,有力保障了海内外贸易持续运行,也提升了国内资金、物资储备!

宋元海关制度的完善(市舶司)由于宋代政府对于商业的重视,大量市舶机构由南北沿海港口依次增加。宋元市舶机构设置遍及南北沿海港口宋元市舶机构内部各司其职宋元市舶机构管理规范化在《宋史·食货志·互市舶法》中记载,熙宁五年,诏发运使薛向曰:东南之利,舶高居其一。北宋中期,国家财政收入已达到四十万余缗,南宋高宗时期,宋廷财政税收为一千万余缗,市舶税占10%。宋廷后期,市舶税逐渐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形式。

市舶司行政机构日益健全唐朝时期,皇帝会派遣宦官作为市舶使把控货物,其事务必然直接受皇帝监管制约,但却造成了其他影响!宦官并没有行政管理经验,容易造成职位滥用宦官上级监督直属皇帝,容易造成监察漏洞(非层层监督)宋元时期,政府即任免专职行政管理官员,以“提举市舶司”作为市舶司官员,从官僚集团中择优录取,实现行政体系完善,提高行政效率。宋元市舶司下辖官员与吏人职位(注意:宋代官员与吏人处同一岗位,实际上反映“冗官”现象)。官员大多是虚职(挂名不做事),名义上承担船舶机构管理责任,实际上驱使吏人工作。

吏人群体是市舶司的重要基础力量,他们大多处理发放航海凭证、对船舶进出港检查、征收税款等具体行政管理工作。所以,有“官员做官,吏人做事”的职能说法!市舶机构设置沿南北海港扩张广州港作为古代中国最早拓展海外贸易的港口,宋廷为提高商品税收,大力发展其他远洋船舶港口。由于港口的贸易量规模不同,设置的市舶机构也呈现不同级别。以广州、泉州为主的市舶司以温州、江阴为主的市舶务以上海、澉浦为主的市舶场

据《宋史》记载,北宋关税收入颇丰,神宗熙宁十年,广州、杭州、明州三市舶司所收乳香共计354、449斤。乳香即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来源于红海沿岸),宋代政府对乳香采取“专营专卖”政策。市舶司为防止海商对乳香的漏税,即在港口外海对商船进行控制,提高对商船征收货物税的精确性。现代海关制度来看,市舶司、市舶务、市舶场,三者属于同级行政机构,类似现代海关、分关和支关。市舶务与市舶场属市舶司统辖,不过是部分行政职能的转移!

元代建立后,“泉府司”作为总管全国市舶机构,由行省直接管辖,成为繁忙的中央行政管理机构。清朝近现代海关雏形产生明朝设立的海禁政策直接导致管理民间航海贸易的市舶司失去专职对象,大多沦为接待“外交使团”职能(可以理解成礼部的下属机构)。清廷初期,统治者当即撤销了延续四朝的市舶司体制!公元1685年,海外局势得到控制后,清政府以“海洋关口”的新式概念,设置海关统管沿港经济区域的出入境货物、人员的正规流动。

清代海关监督作为海关的最高行政官员,其地位虽然不高,但获利十分丰厚。官员常以职位之便对海外贸易货物私自加税。那么,首先了解一下清朝海贸税制!海关税收分为货税与船税两大部分船税以船舶吨位,征收吨税(基础税)货税以船舶进出口商品价格,征收关税(产能税)其实,清政府对于大宗进出口商品,制定了适应市场的正常税率。但清代海关监督在实际征收过程中往往以5倍税率增加,一艘船舶多获利1400余两白银。

以贸易枢纽为主的海关,为清政府提供了大量白银与商品货物。后期海禁时,依然推行广州十三行,保障海外物资的有效供应,本国物资的有效输出,形成贸易差额。公元1842年,《南京条约》的“协定关税”规定,使清政府逐渐丧失对关税的自主权。近代海关权力受制于人,使全国的航运、港口等国家经济建设受到极大制约。总体上,清代海关制度已经趋向近代意识。从辩证思维来看,正是清代海关主权的短时间丧失,使市舶司制度与外国的海关制度实现融合,取长补短,从而使海关制度具备近现代贸易需要!

反思海关实为国家之大门,古代中国以海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从原始的市舶司形态,奠定了海关的行政职能、组织基础。清代海关也由沿海口岸转向内陆,实现空间变化!市舶司作为中国古代的外贸机构,记录千余年的海洋贸易制度的革新岁月。市舶司行政结构的日益精细化,市舶机构分布日益扩大化,最终目的都是突出对近代海关意识的重视!

4、唐朝当时设立的管理对外贸的机构是什么

唐朝当时设立的管理对外贸的机构是市舶司。
唐朝时设置的市舶司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明清两朝反复"海禁"。明洪武三年(1370年)"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撤销全部市舶司,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南巡,在苏州亲眼目睹洋商船只络绎不绝,引起警觉,下旨除粤海关外,撤销所有其他海关。是为"一口通商" 。
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唐时对外开放,外商来货贸易,广州等城市就成了重要通商口岸,国家在此设市舶司,或特派,或由所在节度使兼任。始于唐,盛于宋,至明末逐渐萎缩。清时设海关而废市舶司。其职掌检查进出船舶蕃货、征榷、抽解、贸易诸事。

5、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辖对外贸易官署的名称

市舶使司,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间,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北宋开宝四年(971)设市舶使于广州,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陆续于杭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泉州、密州(今山东诸城)设立市舶司。北宋中期以前,各处市舶机构皆称为市舶司。北宋末大观元年(1107)始将各处管理外贸的机构改称提举市舶司,而将各港口的市舶司改称市舶务。宋代市舶官制变化十分频繁。北宋前期,市舶司由所在地的行政长官和负责地方财政的转运使共同领导,而由中央政府派人管理具体事务。元丰三年(1080),免除地方行政长官的市舶兼职,而由转运使直接负责市舶司事务。后又专设提举官。

6、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管理机构

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有市舶司和海关。自唐迄明是由市舶使、市舶孙和司进行管理。唐于 714年在广州设市舶使。宋于971年在广州始设市舶司,其后分别在八个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市舶务或市舶场。元代,先后在七个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还规定了市舶条例。1293年,正式制订了《市舶法则》23条(实际22条),1314年,又修订重颁了《市舶法则》22条,进一步完善了市舶管理制度。明代承宋元旧制,仍由市舶司管理配型海外贸易。
清代始设海关。1684年,清廷废除海禁。1685年,开澳门、漳州、宁波和云台山四港对外通商,并分别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清廷还制订了一系列关税税则和管理办法。从此,海关代替历代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以后,鉴于西方则卖盯殖民主义者的违法行为,清廷于1757年只准广州一口贸易,由粤海关加强管理,直至鸦片战争后才开五口通商。

7、唐政府在长安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辖对外贸易的官署,这句话错在哪?速

不在长安,在广州

8、七年级下册历史 市舶之利 指的是什么

“市舶之利”指海外贸易获得利益。
海外贸易收入成为国家主要财政来源之一。海外贸易获利最丰厚,如果经营得当,可以得上百万的收入,他反映出海外贸易的兴盛情况。
市舶是指外国来华船舶。市舶使设于唐代,市舶司设于两宋,其主要职能都是管理对外贸易。但市舶使与市舶司有一定的区别。市舶使是官职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官职,市舶司是官衙名,是我国最早设置的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
北宋开宝四年(971)设市舶司于广州,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陆续于杭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泉州、密州(今山东诸城)设立市舶司。除广州市舶司外,其余几处在政和二年(1112)前曾一度被停废。三年,宋政府在秀州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设市舶务。南宋建炎二年(1128)复置两浙、福建路提举市舶司。从此,又恢复了两浙、福建、广南东路三处市舶司并存的局面。干道二年(1166),罢两浙路提举市舶司。北宋中期以前,各处市舶机构皆称为市舶司。北宋末大观元年(1107)始将各处管理外贸的机构改称“提举市舶司”,而将各港口的市芹备舶司改称市舶务。南宋前期,两浙、福建、广南东路的市舶司通称“三路市舶司”或“三路市舶”。罢两浙路市舶司后,原属两浙路市舶司各港口市舶机构只称“场”或“务”。福建、广南东路市舶司设在泉州、广州,下设场、务。
宋代市舶官制变化十分频繁。北宋前期,市舶司由所在地的行政长官和负责地方财政的转运使共同领导,而由中央政府派人管理具体事务。元丰三年(1080),免除地方行政长官的市舶兼职,而由转睁岩运使直接负责市舶司事务。后又专设提举官。南宋时,各处市舶司曾一度并归转运司,或由提点刑狱司、提举茶事司兼管,但为时不长。两浙路各处市舶务的“抽解职事”由地方官负责。福建、广南东路的市舶司仍设“提举市舶”一职。
宋代没有关于市舶制度的统一、完整的规定,市舶司的职责主要包括:根据商人所申报的货物、船上人员及要去的地点,发给公凭(公据、公验),即出海许可证;派人上船“点检”,防止夹带兵器、铜钱、女口、逃亡军人等;“阅实”回港船舶;对进出口的货物实行抽分制度,即将货物分成粗细两色,官府按一定比例抽取若干份,这实际上是一种实物形式的市舶税;所抽货物要解赴都城(抽解);按规定价格收买船舶运来的某些货物(博买);经过抽分悉首御、抽解、博买后所剩的货物仍要按市舶司的标准,发给公凭,才许运销他处。
市舶收入是宋王朝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北宋中期,市舶收入达四十二万缗左右。南宋前期,宋王朝统治危机深重,市舶收入在财政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南宋初年,岁入不过一千万缗,市舶收入即达一百五十万缗。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财政。宋政府还通过出卖一部分舶物增加收入。太平兴国二年(977),初置香药榷易署,当年获利三十万缗。
宋代的造船技术十分发达,所造海舶载重量可达五千石(三百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广泛应用于航海,还出现了记载海路的专书——《针经》。与宋王朝有海上贸易的达五六十国,进出口货物在四百种以上。进口货物主要为香料、宝物、药材及纺织品等,出口货物主要是纺织品、农产品、陶瓷、金属制品等。
宋王朝对海外贸易十分重视,南宋时期更是如此。对市舶司中能招徕商舶的有功人员,往往给予奖励,对营私舞弊的行为也曾三令五申加以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