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前沿 » 2013全年广东对外贸易总产值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2013全年广东对外贸易总产值

发布时间: 2023-05-09 18:13:12

1、潮安区的经济

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334.77亿元,比2011年增长11.8%,增幅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2.79万元,比增11.2%,增幅位居全市首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增长17.7%;农民人均纯收入9302元,比增13.4%。2013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172.03亿元,比增12%,增幅位居全市首位,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47亿元,比增15.6%;财政总收入10.89亿元,比增18.5%。[10]
潮安区域经济实力在粤东位居前列,居全省第八位,发展活力排名第四位。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41.89亿元(现行价,下同),比增14.5%。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名牌产品4项、广东省著名商标43件、广东省名牌产品38项;省级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共23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10家;有2家企业入选省“自主创新100强”,9家企业入选省“现代产业500强”。
潮安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食品、印刷包装、陶瓷、五金不锈钢、皮塑制鞋、服装等地方传统支柱产业特色鲜明,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08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食品工业强区”。同时,还拥有“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凤凰镇,“中国五金不锈钢制品之乡”——彩塘镇,“中国第一食品名镇”、“中国印刷包装第一镇”——庵埠镇,“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古巷镇和“中国陶瓷重镇”——凤塘镇等六块区域国字号品牌。庵埠镇、彩塘镇分别被省定为“食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不锈钢产业升级示范区”。有2家企业获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8家企业获市“优秀民营企业”称号。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实现我区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潮安农业自古就十分发达,素有“绣花式农业”之称。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茶叶、水果、花卉、淡水鱼、优质粮、无公害蔬菜等农业产业带。全区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4家;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41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4个。凤凰单枞茶地理标志顺利注册为集体商标,江东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凤凰金鹏红茶分别被上海世博会指定为“粤菜特许供应基地”和“潮府馆茶叶特许供应商”。
2011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98.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3.1%,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8亿元,增长26.8%。税收总收入22.38亿元,增长16.3%。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1.85亿元,增长24.7%。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年度39个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2.8亿元。外贸出口逆境前进。全年海关出口总值8.79亿美元,增长19.11%,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外贸出口任务。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增长达到8%,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庵埠食品产业被认定为第一批“广东省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内销市场不断做大。全年内销产品产值551.08亿元,增长21.8%。居民消费不断扩大,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74亿元,增长18.4%。
2011年辖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3.61亿元、贷款余额54.78亿元,分别比上年初增长16.4%和24.4%。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运行。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2.9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00元,分别增长17.7%和21.77%,增长幅度为近年来之最。
2011年三大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5.8:59.5:34.7调整为5.7:60:34.3。新兴战略性产业长足发展。有3家企业13个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项目列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工业支柱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有5家企业入选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龙头企业。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07.34亿元,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7.88亿元,增长33.2%;工业六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20.83亿元,增长37%。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全县现有农业龙头企业23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8家、市级15家。凤凰单丛茶被列入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3家,累计达到80家,会员总数8983人,带动农户2.96万户,被省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旅游商贸等服务业发展加快。成功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区,“情趣潮安”特色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旅游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全面提升。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6亿元,分别增长14.3%和14.6%。新增“农超对接”平价商店2家,卜蜂莲花潮安店建成营业。
自主创新向更高层次迈进。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计划48项,列入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导向计划项目43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累计达到12家和11家。列入省自主创新100强企业2家。县校“产学研”合作继续深化,“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潮安示范区”项目获省科技厅立项。
2014年潮安区(原潮安县)入选2013年中国县域经济最具竞争力百强县。

2、广东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料文献越多越好。

本文里有分析图片,你要是满意的话,你把你的邮箱给我,我发给你

广东省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 要:运用协整分析技术、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广东省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各项指标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GDP增长是其外资依存度和实际关税率提高的原因,而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促进了GDP的增长;经济增长与粤港贸易依存度互为因果关系,相互之间存在较强的协整关系;同时,各项指标具有较大的波动幅度,短期波动对长期均衡的回调速度也较大。因此,大力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全面发展,是广东省外向型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经济开放度,经济增长,长期均衡,短期波动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广东省,凭借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经济总量(GDP)快速增长,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2006年广东省经济总量突破2.5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全省经济继赶超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地区之后,有望在2008年赶上台湾地区。同时,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5272.24亿美元,同比增长23.2%,约占全国总量的30%,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45.11亿美元,同比增长17.4%,总量亦居全国首位。从直观上看,经济开放带动了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理论上,两者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究竟如何?是经济开放带来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导致了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尚存在较大的争议,相关研究成果也不多见。因此,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对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与贸易快速增长进行经验总结,更是对新形势下制定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策略的超前探索,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经济开放度综合反映了一国(地区)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对其度量有多种方法。较早的经济开放度度量指标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即用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表示经济开放度。这种方法直观、容易测算,一直为研究者广泛采用。但在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度量经济开放度的局限性,因为一国(地区)经济开放度程度要受到该国(地区)的经济规模、市场规模、消费需求等影响,因此对外贸易依存度并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开放度的变动。199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如何合理度量经济开放度出现了不同看法。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指标体系法。例如Dollars(1992)采用单一指标法,运用商品实际价格对贸易开放条件下价格的偏差程度来体现经济(贸易)开放度;Sachs&Warner(1995)采用综合指标法,选取平均关税率、进口非关税率、黑市交易费用等5类指标将国家(地区)分为开放或不开放两种类型,以此考察一国(地区)的经济开放度等。(2)模型构建法。例如Leamer(1988)使用包含9个要素的Hecksher--Ohlin模型,对53个国家的183种商品估计净贸易流量和贸易强度,然后利用贸易强度的预测值和实际值之差作为贸易开放度指标;Lloyd&MacLaren(2002)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对常用的贸易依存度指标进行改进,得出一组衡量贸易开放度的指标,并计算了14个国家(地区)的开放度水平等。
从国内研究来看,不同学者度量经济开放度指标的方法各异。李翀(1998)、胡智等(2005)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三个角度测算了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陈耀庭(2000)以外贸依存度作为经济开放度主要度量指标,并比较了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开放程度;黄繁华(2001)、兰宜生(2002)、何枫等(2004)均认为经济开放度指标应包含贸易和投资两个范畴;李建军(2003)采用国际收支自主性交易项目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郭妍等(2004)选取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对美贸易依存度和实际关税率等指标来测算我国的经济开放度;孙焕民等(2004)采用Panel-data模型方法,对15个国家1993-2002年汇率波动与衡量经济开放度层次的三个指标—国际贸易、直接投资、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范良(2005)则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为基础,分别从实体经济层面的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层面的投资开放度来界定我国的经济开放度指标;此外,还有学者从产业等角度探讨了经济开放度指标的其他度量方法。对于经济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学术界有较为一致的观点,即经济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对于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具体作用过程与内在机理关系,不同学派和学者的观点却大相径庭。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主要来源于贸易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促进资本形成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等;以Romer(1986)、Lucas(1988)等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经济(贸易)开放主要通过加快本国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Barro&Sala-I—Martin(1995)认为,开放国家有更强的吸收先进国家技术进步的能力;Grossman&Helpman(1991)运用Lucas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发现贸易的开展促进了国内资源在物质生产部门和知识产品生产部门之间的要素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有学者从竞争的角度来研究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贸易开放使来自国外的竞争加强,世界市场的竞争提高了生产率,因而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综合来看,尽管学术界在理论方面对经济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有较为一致的观点,但在经验研究方面仍存在许多差异,最明显的是关于经济开放度指标的度量,不同的度量方法、样本空间和经济开放指标会产生不同的结论。本文在对广东省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实证研究中,综合运用指标体系法和模型构建法,选取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粤港贸易依存度和实际关税率作为衡量经济开放度的指标,其理由是:(1)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是广东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可以用外资依存度和外贸依存度对其进行考察;(2)粤港贸易在广东省对外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85-2005年,粤港进出口额占广东省进出口额的比重平均为33.81%,广东省对香港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平均为43.48%,因此可以将粤港贸易依存度作为考察广东省对外贸易主要地区结构的指标;(3)结合近年来我国内地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进一步促进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现实,选取实际关税率作为反映广东省经济开放度的“反面指标”,以使整体指标体系符合现实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
二、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一个时间序列是否为平稳序列以及如果是不平稳的情况下它是几阶的单整(Integration)序列要通过计量检验来确定。目前,检验时间序列单位根的最常用方法是AugmentedDickey-Fuller(ADF)检验法。本文为了考察经济开放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选取广东省1985-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历年经济增长(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外资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额与GDP的比值)、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粤港贸易依存度(粤港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实际关税率(海关关税收入与进口总额的比值)等反映经济开放度的四项指标之间的协整关系。各经济变量数据经过价格指数化处理后,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分别取其对数,记为LNGDP、LNINVEST、LNTRADE、LNHK和LNTAX。应用ADF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经过检验可知,所有变量原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说明存在单位根,不能拒绝零假设H0:p=1;而它们的二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小于相应的临界值,表明至少可以在相应的置信水平下拒绝零假设H0:p=1,因此原序列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I(2)序列。
(二)协整检验 协整分析技术从分析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人手,探求非平稳变量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对于变量之间协整关系的检验,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Engle&Granger(1987)提出的基于协整回归残差的两步检验法,二是Johansen&Juelius(1990)提出的基于VAR的协整系统检验。本文采用后者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通过建立基于最大特征值的似然比统计量λ-max来判别变量LNGDP、LNINVEST、LNTRADE、LNHK和LNTAX之间的协整关系。前面已经检验了各变量序列均为I(2)序列,由此可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在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方法检验之前。还要确定每个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本文对最优滞后期的选择根据无约束的VAR模型的残差分析(滞后2阶)来确定,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从表2和表3可知,变量LNGDP、LNINVEST、LNTRADE、LNHK和LNTAX之间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对应的长期协整方程(令其为VECM)为:
VECM=LNGDP-1.141871×LNINVEST-2.741934×LNTRADE-1.178975×LNHK-0.172201×LNTAX+5.764943
对VECM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它已经是平稳序列;做图也可看出VECM的数值在0轴附近上下波动,证明各变量之间的确存在协整关系。从反映长期均衡关系的协整方程来看,外资依存度(INVEST)、外贸依存度(TRADE)、粤港贸易依存度(HK)、实际关税率(TAX)与GDP之间均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说明经济开放与广东省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标准化协整系数可以判断,外贸依存度与广东省GDP间的协整关系最强,即外贸依存度每增加1%会带来广东省GDP增加约2.74%:其次是粤港贸易依存度,其每增加1%会带来广东省GDP增加约1.18%;外资依存度与GDP间的协整关系,同粤港贸易依存度相当,其每增加l%会带来广东省GDP增加约1.14%;实际关税率与GDP间的协整关系则相对小得多。反映经济开放度的四项指标与广东省GDP之间的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充分表明,经济开放尤其是对外贸易对广东省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积极的拉动作用。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广东省经济增长与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粤港贸易依存度、实际关税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尚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采用Granger(1969)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如果变量x有助于预测变量y,即根据y的过去值对y进行自回归时,如果再加上x的过去值,能显著地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则称x是y的Granger原因(记为“x→y”);否则,称为非Granger原因(记为“x≠y”)。在存在协整性的前提下,为了使推断更有效,需要引入误差修正项,则检验模型为:
检验零假设为:x是y的非Granger原因,即Ho=βl=β2=Lzβa=0,检验统计量为:
上述统计量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服从自由度为(q,T-p-q-l)的F分布,其中RSSR是有限制回归的残差平方和,RSSn是无限制回归的残差平方和;p和q分别为y和x的滞后期数,T为样本容量。利用上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根据表4可知:(1)GDP是外资依存度提高的Granger原因(LNGDP→LNINVEST),一方面说明广东省经济增长吸引了大量外来资本,带动了外资依存度的提高,而不是相反。也不存在互为因果的情况;另一方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外资依存度在经济增长中的直接导向性作用并不明显;(2)外贸依存度的提高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LNTRADE→LNGDP),说明对外贸易是促进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3)GDP与粤港贸易依存度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LNGDP←→LNHK),说明随着广东省经济增长,粤港贸易依存度逐渐提高,同时粤港贸易(主要是广东省对香港出口)的蓬勃发展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广东省经济增长率的提高;(4)GDP增长导致了实际关税率的提高(LNGDP→LNTAX),但在协整检验中,GDP与实际关税率的协整系数较小(-0.172201,见表3),说明这种作用相对微弱,因此,从实际效果来看,广东省GDP增长与实际关税率之间这种单一方向的长期均衡效应并不明显。
(四)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当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时,在系统内部不存在破坏均衡状态的机制,当受到外部冲击时,系统有可能回到均衡状态。如果系统是长期稳定的,当其偏离均衡点,即随机误差εt≠0时,在一定时期,存在一种内在机制,使系统回复到均衡状态。由于εt是不断发生的冲击,必然对yt的短期变化产生影响,它应该成为yt下一期取值的重要解释变量,因此有必要在上述检验的基础上建立包含误差修正项在内的误差修正模型(ECM),并以此来研究各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调整与长期特征。误差修正模型的一般表示形式为:
△Yt=a-bAYt-1+r1△Yt-1+r2△Yt-2+…+rp△Yt-p+εt
其中,Yt表示一个n维随机向量,p为滞后阶数,AYt-1表示长期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将原时间序列进行差分,有效减轻数据的非平稳性,并突出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的影响。将上述变量进行误差修正分析,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广东省GDP与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粤港贸易依存度及实际关税率误差修正模型的误差修正项系数均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原则。同时,误差修正项系数的绝对值均较大,不仅反映出经济开放度四项指标的波动幅度均较大,而且表明在短期内,这些指标可能偏离它与广东省GDP的长期均衡水平,但它们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均较快(尤以实际关税率为最快)。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粤港贸易依存度和实际关税率作为衡量广东省经济开放度的指标,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等实证分析。考察这些指标(经济开放度)与广东省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反映广东省经济开放度指标的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粤港贸易依存度、实际关税率与GDP之间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说明经济开放与广东省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外贸依存度与广东省GDP间的协整关系最强,其次是粤港贸易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实际关税率与GDP间的协整关系则相对小得多,说明经济开放尤其是对外贸易在广东省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广东省GDP增长增强了外来资金投资的吸引力,并促使实际关税率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以优惠政策和廉价的土地与劳动力,积极承接海外制造业的转移,大量外来资金的持续投人,使外资依存度不断上升。外来资金(主要是港商投资)加快了广东省工业化进程,形成了外向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实际关税率方面,由于广东省地处沿海,毗邻港澳,最先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放(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因此GDP与实际关税率呈现相对较弱的正向协整关系,对其影响作用也相对较小。
(3)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促进了广东省GDP的增长,并且两者之间的协整关系是四种指标中表现最显著的。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大门,是连接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广东省加强对传统出口产业的技术改造,工业整体技术水平逐年上升。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出口总额最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可以这样说,广东省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与对外贸易的拓展是分不开的,对外贸易是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生命线。
(4)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粤港贸易依存度呈现出双向的良性互动因果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正向协整关系。这一结果不仅仅表明广东省经济增长是粤港贸易依存度提高的原因,更反映出粤港进出口贸易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粤港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贸易联系,近几年均已年增400多亿美元的幅度增长。2006年粤港进出口贸易总额(含转口)突破3500亿美元,广东省7成进出口贸易通过香港进出口或转口,广东口岸进口香港CEPA项下“零关税”产品的受惠货值和优惠税款均占全国近7成。未来一段时期内,粤港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将对两地经济增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5)从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来看,广东省经济开放度四项指标的误差修正项系数的绝对值均较大,显示出它们具有较大的波动幅度,而且短期波动对长期均衡趋势偏离的程度也较高。这表明经济开放对维持广东省经济增长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实际关税率指标从非均衡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的速度(或力度)最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对外贸易(以粤港进出口贸易为主)的蓬勃发展。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国际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区域内各成员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加快;尤其是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CEPA深入实施、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加速形成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为广东省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及综合竞争优势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国际引资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争端和贸易保护逐渐增多,正在成为广东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广东省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不断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努力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对外投资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把吸引外资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管理创新、区域协调发展、国企改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二是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较快增长的同时,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更好地发挥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自主发展的作用。三是大力提高泛珠三角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区域内的全面合作。要以打造泛珠三角区域品牌为中心,充分利用CEPA来提高粤港澳经贸合作水平,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3、广东进口贸易产业特点

在过去的两年间,在各国及世界各经贸组织相继出台并实施的各项经济复苏政策和计划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正逐渐回暖。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也在稳中渐长。但是,纵观广东省目前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笔者认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进出口贸易的形势仍存在诸多变数,这使广东进出口贸易的形势比预期的要复杂。以下将结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
一、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分析
1、广东省经济稳定增长:各国都在制定和实行各种经济复苏计划,以期恢复本国的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推动的各项经塌迅济复苏不仅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回暖,也让我国对外贸易从历史性衰退中看到了反弹的希望[1]。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值也在缓慢增长。据海关广东分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 1 至 2 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 925.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但却低于全国 44.8%的增幅,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 24%。与全国和主要外贸省市相比,广东外贸进出口回升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进出口增幅也明显低于北京、上海和浙江等主要外贸省市。同时,广东进出口贸易值也尚未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据海关广东分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 1 月广东进出口总值为 48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4%,但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 2008 年 1 月相比,广东进出口、出口、进口总值分别下降8.3%、10.8%和4.7%,广东的外贸进出口规模尚未完全恢复。
2、广交会带来的对外贸易契机:创办于 1957 年春季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迄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也是我国及广东省对外贸易的“晴雨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连续几届广交会,受到出口贸易严重下滑的影响,参展商及到会客商人数都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恰逢“后危机时代”举办的第 107 届广交会却给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统计数据显示,第 107 届广交会到会采购商和出口成交虽然仍低于金融危机前的 2007 年春交会水平,但却呈现整体恢复性增长态势。美国到会采购商略有增加,新兴市场如亚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到会采购商人数明显增多。这些都给广东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
3、广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由于广东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其他省份也源源不断向广东输入劳动力,从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通过引进外资、引进设备等,广东的资本积累速度和技术进步速度都较快,从而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了中等的出口竞争力[2]。
4、地理位置和港澳优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港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珠三角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引下,广东在未来将与港澳优势互补,深团盯此化合作,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城市圈。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区,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指明了深化粤港澳合作的方向,是对深化粤港澳合作专题调研成果的升华。
二、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劣势分析
1、外部环境日益严峻: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广东近几年在新一轮的则枣贸易摩擦战中,广东传统的优势出口产品受到较大冲击。玩具领域,美国、欧盟分别实施了新玩具安全认证程序和新玩具安全指令,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也纷纷筑起类似贸易壁垒,深圳、汕头等地的玩具不仅出口减少,利润也减少了两到三成。家电、LED等能耗产品领域,2010 年1 月底欧盟推出的 EUP 指令则将一部分没有及时整改提升的产品拒之门外。鞋类产品领域,继欧盟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之后,巴西也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开征 100% 反倾销税,广东鞋几乎丧失巴西市场。家具领域,美国实施《雷斯法案》,新标准苛刻,对广东家具的出口又是毁灭性的打击。
2、比较优势难以为继:生产要素低成本的优势丧失,各种政策的叠加效应,综合要素的成本上升,造成外贸出口压力的增加。截至 2010 年 5 月,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水平已连续 6 个月呈现两位数上涨,且涨幅逐月升高,广东土地及房屋价格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升了一倍左右。
在人工成本方面,广东带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虽然此举是对工资收入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自我纠正行为,对出口企业来讲则是雪上加霜。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面临亏损。在各种成本大幅上升的量变挤压下,广东中小加工贸易企业不堪一击。
3、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长远发展观念:目前我省机电产品出口普遍缺乏自主品牌,贴牌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由于毗邻香港,广东的外向型经济被融入香港接单的主流中。多数企业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从事产品加工出口业务,真正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自有品牌十分有限[3]。据调查,即使是自有品牌内销已占国内市场最大份额的格力电器,其外销也只有20%用的是自有品牌,其余出口份额均为贴牌生产。不少企业满足于眼前的利益,缺乏创品牌意识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打算,认为贴牌出口既省去了推广自主品牌的费用,又规避了因对海外市场不了解而产生的风险,因此不愿意创建自主出口品牌。
4、自主创新体系和机制不健全,企业研发能力有限:近年来,广东贸易产品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提高了贸易产品出口的总体规模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从R&D投入水平和新产品发明成果来看,广东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高精尖设备和关键元器件的进口不断增长,但总体而言,对于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却存在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3]:
总之,广东贸易产品技术从获得途径上来看,国外引进比例较大,尤其是核心技术基本上靠引进,大多数机电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从调研情况看,其原因主要是从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引进之后,缺乏配套资金,缺少基础性的科研实验平台和必要的人力资源对引进技术及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4、关于广东对外贸易的信息资料

广东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能源困境
2008-04-10 08:42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新华网广州4月10日电 2007年,广东出口总额3692.46亿美元,外贸出口依存度92.2%,对外贸易是促进广东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广东现阶段出口贸易模式尤其是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结构对能源投入有很强的依赖性,加剧了广东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广东省统计局分析认为,广东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能源困境。

(一)能源生产和消费缺口大,依靠能源省外调入和进口风险高

由于煤炭生产行业的整体退出和原油产量的下降,近年来广东能源生产总量呈递减趋势,使原有的能源紧缺状况加剧。2006年,广东一次能源的生产总量为4160.3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8.1%,能源消费总量19765.22万吨标准煤,增长11.2%,能源缺口高达15604.85万吨标准煤。为缓解广东能源紧缺状况,从外省调入12904.80万吨标准煤,从国外进口5038.1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分别增长27.3%和9.8%。通过省外调入或进口虽可弥补省内能源的不足,但由于存在市场、价格风险和运输制约等问题,尤其是近期国内外能源价格屡创新高,广东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和风险逐步加大,出口企业成本明显增加,能源短缺将成为困扰广东对外经济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

(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企,出口贸易发展对能源依赖性强

广东经济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占据经济增长的主要地位,但在工业化还未达到相当发达程度时,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以消耗大量的资源作为代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会随之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上升速度很快,199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5,2000增至0.71,2005年高达1.22,2006年随着节能措施效应显现有所回落,降至0.77。"九五"至"十五"时期,广东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总体上呈快速走高趋势,表明广东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对外贸易在广东经济总量中占据了重要份额,其出口产品主要是工业产品,而在各个行业中,工业的能源消耗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因此,广东出口贸易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强。

(三)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使节能压力加大

广东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能源消费大幅上升,2006年广东工业能源消费13195.5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4.4%,增幅比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高出3.2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在广东出口贸易中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主要以机电产品为主,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2532.5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8.6%;耗能低的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材料技术和光电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所占份额偏小,出口额1283.4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4.8%。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机电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对能源投入有很强的依赖性,使节能压力进一步加大。

广东产值单耗最高的10个行业的比较出口能耗排名顺序与产值单耗基本一致。2005年产值单耗最高的10个行业出口交货值之和占出口交货值总量的百分比只有8.5%,2006年降至7.7%,但是能耗百分比却占到40%以上,属于高能耗的行业,除个别行业外,大多数行业产值单耗都在0.40以上,高于2006年所有工业产值单耗0.27的水平。在这10个高能耗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这三个行业出口总量排名前16位,其中出口数额较大的纺织业的产值单耗较高,并且其比较出口能耗略有反弹。

(四)出口企业技术水平偏低

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322.22亿美元,私营企业出口651.64亿美元,两者之和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80.5%。外商投资企业中以港资企业为主,但港资企业普遍具有企业规模小、缺乏长远规划、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耗能和耗资源较多等特点。此外,众多私营企业,管理技术、工艺技术水平创新、节能技术和理念更是有待提高。

2008年广东经济展望

来源:中国网 作者:蒙卫华 发布时间:2008.03.12

一 2007广东经济运行态势

2007年以来,广东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消费和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工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进出口增速回落。总体而言,广东经济呈现出下述运行特征。

(一)工业结构适度重型化进程加强,支柱产业升级加速

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291.84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651.49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比轻工业快2.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重由2004年的43.9∶56.1发展为39.2∶60.8,工业结构适度重型化进程进一步加强。

九大支柱产业中,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和石油化学三大新兴产业比重由2004年的67.43%上升到2007年前8个月的74.36%,对全省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接近40%,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三大传统产业比重同期由22.25%下降至21.8%,森工造纸、医药和汽车及摩托车三大潜力行业比重同期由10.32%提高到11.97%。前三季度,汽车及摩托车、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的增长速度。九大支柱产业的结构演变体现了广东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步伐加快。

(二)投资增幅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活跃

2007年广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出现了新变化。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加速,直接带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43.56亿元,同比增长19.2%,增幅比2006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1616.42亿元,同比增长37.5%,和2006年同期相比增速几乎出现翻倍增长。二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投资锐减。

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商品房供需矛盾紧张刺激了开发商的投资冲动。前三季度广东商品房竣工面积2213万平方米,同比仅增长1.52%,其中住宅增长0.11%。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39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10%,其中住宅增长25.51%。销售面积远超过竣工面积,供需紧张局面直接导致商品房和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9.84%和24.32%,进一步刺激了开发商的投资冲动。二是外资涌入加剧了投资活动。前8个月,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63亿美元,增速达205.6%。同期到位外资63.15亿元,增长98.4%,增幅远高于其他来源的资金。

(三)社会消费保持高位增长,结构性通货膨胀范围扩大

前三季度,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77.02亿元,同比增长16.1%,运行于近年来的最高位。县和县以下消费分别增长17.4%和16.4%,高出市级消费1.4和0.4个百分点,成为新的消费亮点。东西两翼和山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也要快于珠三角地区的增长速度。

从消费结构上,广东消费支出实现由衣、食、住等基本消费向娱乐、服务和交通通讯等享受型消费的转变。近三年,城镇消费支出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农村消费支出结构呈现可喜变化:食品支出比重从2005年的48.26%下降到2007年前8个月的46.19%,居住支出比重从2005年的14.3%下降到2007年前8个月的5.41%,交通通讯支出比重从2005年的11.1%提高到2007年前8个月的15.28%,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衣着等消费支出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农村消费需求层次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别。

前三季度,广东居民消费价格累积上涨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24%。价格上涨从消费价格向工业价格、从原材料价格向出厂价格传递的趋势逐步显现。消费价格上涨方面,粮食、肉禽蛋及其制品仍然是推动CPI指数不断攀高的主要因素,但是非食品价格、服务类价格都出现了明显上涨,食品涨价带来的比价效应开始显现。不过,广东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高于北京和上海。

(四)外部环境趋于严峻,外贸增速回落

2007年以来,广东对外贸易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单月进出口增速均呈现高位回落态势。前三季度,全省出口总额2648.7亿美元,同比增长24.2%,比2006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落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进口总额19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7.7%,比2006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落后全国1.4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734.2亿元,同比增长45.0%,比2006年同期下降22.2个百分点,对全国贸易顺差贡献度下降至39.5%。

广东外向型经济特征决定了其经济发展不仅受到国家外贸政策调控的影响,同时更易遭受外部经济体的冲击。2007年以来,作为广东主要出口市场的美国和欧盟,经济增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特别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衰退和次级债危机对经济造成较大影响,回调幅度最大。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增长放慢直接导致了广东出口的增速放慢,2007年前8个月,广东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增速分别从2006年的18.72%和42.50%下降到了11.93%和28.76%。

(五)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分流,信贷投放增长较快

9月末,广东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747亿元,同比增长13.62%。前三季度新增存款4513亿元,同比多增571亿元。第三季度新增1282亿元,同比仅多增108亿元,9月份更是出现了同比少增情况。9月末,企事业单位本外币存款余额15952亿元,同比增长24.0%,新增存款2528亿元,同比多增1583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524亿元,同比增长1.3%,同比少增2114亿元,比年初减少116亿元,呈现出“企业存款大幅增加、储蓄存款持续分流”的格局。同期,全省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存放银行存款大幅上升,前三季度证券公司存放银行款项新增2172亿元,同比多增1718亿元,其中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账户新增1958亿元,同比多增1539亿元。上述现象表明,虽然央行多次加息,但居民更看好未来资本市场的预期回报率,在财富效应驱使下,居民存款意愿继续下降。

2007年以来,广东信贷投放一直保持大幅增加态势,甚至出现了淡季不淡的持续增长势头。9月末,广东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0415亿元,同比增长21.0%,新增贷款4509亿元,同比多增2294亿元。前三季度,全省人民币中长期贷款新增2913亿元,同比多增1102亿元,个人住房贷款新增1334亿元,同比多增1133亿元。房地产相关新增贷款占全部人民币新增中长期贷款比重达68.76%,成为拉动广东中长期贷款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二 广东经济运行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

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超过预期,但是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美国经济蕴含的各种风险不断激发,经济走势明显趋弱。广东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特征最为突出的省份,而且受美国经济影响最为直接和突出。世界经济的前景变化特别是美国经济的风险爆发将对广东经济的未来发展带来冲击。

(一)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广东经济外部风险增大

广东对外贸易占全国对外贸易的比重高达30%左右,外需已经成为广东经济高速增长中非常重要的拉动力量。2007年上半年,净出口对同期GDP的贡献为26%,净出口增长对同期GDP增长的增量贡献甚至超过了60%。广东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加工贸易,其出口在广东的对外贸易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广东的出口市场主要包括中国香港、美国、欧盟和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前三位出口市场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超过了70%。广东出口到中国香港的大部分商品都是为了转口到美国和欧洲,因而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前景对广东影响最大。2006年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快速增长为广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7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增长放缓将对广东经济带来负面冲击。不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加速具有对冲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欧、日经济增长放慢的影响。

(二)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广东出口环境趋于严峻

美国是广东最重要的出口市场,考虑到转口贸易后,广东40%左右的出口产品都是输往美国。广东出口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使得美国经济波动能够直接影响到广东的宏观经济走向。2006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的下调趋势已经非常明显。2007年第二季度虽然明显回升,2007年全年以及2008年继续向下调整的趋势是确定的。

美国经济的衰退风险主要有三:一是房地产市场衰退趋势仍在继续;二是由次级债危机导致的金融市场动荡虽然已经暂时消退,目前还无法确定宏观经济遭受的真实冲击以及判断危机是否会再次来临;三是目前还不清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下降在多大程度上是结构性的,多大程度上是周期性的。

(三)石油等原材料价格高企,广东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

2007年以来,国际油价在波动中呈现出持续上扬趋势。除了在1月上旬、3月份和8月份明显回调外,国际油价在波动中持续攀升,原油价格已经从年初的每桶50多美元上升到了目前的每桶80多美元。特别地,每一次价格回调紧接着就出现更为迅速和更大幅度的上扬。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预测,2007年WTI原油年平均价格将达到每桶68.84美元,2008年将进一步上升到每桶73.50美元。根据他们的预测,石油期货价格将从2007年9月开始逐月下降,但是仍将高位运行。事实上,石油期货价格在9月和10月已经分别创造了每桶79.93美元和80.74美元的新高。事实上,只要世界经济保持稳定较高增长,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前景看好,世界石油需求特别是增量需求就将继续增长。至少在中短期内,主要由需求拉动的石油价格上涨,或者说高位运行的态势不会改变。

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初级商品价格指数数据库,2007年1~9月国际非燃料初级商品价格也已经上涨了7.4%。其中,粮食价格上涨了18.2%,饮料价格上涨了5.7%,农业原料(包括木材、棉花、羊毛、橡胶和皮革)价格下降了6.4%,金属(包括铜、铝、铁、锡、镍、锌、铅和铀)价格上涨了4.8%。

非燃料初级商品价格上涨虽然没有前几年那么迅猛,但是2007年的价格上涨是在前几年已经达到历史高位上的继续上涨,因而对初级产品进口国的经济冲击更大,特别是在部分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现了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压力。比如,中国8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至6.5%,达到十年来的最高值,远高于中央银行3%的预定目标。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结果,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际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剔除食品价格以后的通货膨胀率在7月份仅有0.9%。当然,这与中国政府对一些价格的行政控制,特别是对燃料和一些公共产品的价格控制有关。2007年7月印度批发价格同比增长了4.5%,产业工人消费价格同比增长了5.6%。

广东是一个严重依赖初级产品进口的省份,谷物、食用植物油、成品油以及钢材等重要的初级产品进口占全国比重甚至高达20%~50%,而这些重要的初级产品价格在2007年继续快速上涨。初级产品价格,特别是食品类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给广东带来了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压力。2007年前三季度消费价格同比增长3.0%,9月同比增长5.4%。虽然和全国相比,广东的通货膨胀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国际初级产品居高不下的现实压力使得我们对未来的价格走向不容乐观。

三 2008年广东总体经济走势测算

前三季度,广东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平稳增长,内在动力明显增强,有望在较长时期内维持较高增长水平。预计全年本地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增长14.2%。结合“广东省宏观经济监测预测信息系统”,对2008年经济总体走势的测算如下。

(一)经济景气分析与判断

运用“广东综合经济景气指数”进行分析,2007年广东总体经济景气运行呈逐步盘升态势,景气保持在绿灯区间运行。从主要监测指标景气走势看,进出口运行有所放缓,景气由偏热趋于正常。工业和港口货物吞吐量运行则有所加快。投资增长由较低转向正常,物价保持温和攀升,用电量、消费增长平稳,景气保持在绿灯区。

目前广东总体经济运行处于周期中间阶段,先行指标用电量运行保持平稳,依据景气波动周期规律,如果外部环境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动,2008年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向上的可能性较大。

(二)2008年综合预测

虽然美国经济有所放缓,但世界经济前景总体仍然较好,国内宏观经济前景保持良好,广东消费、投资、出口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受金融房地产政策调整影响,广东第三产业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但工业对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依赖程度较低,第二产业将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因此,广东经济有望沿其内在惯性延续发展,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结合时序预测模型和有关测算调整,2008年广东本地生产总值将突破3.7万亿元,增长14.0%左右。

消费方面,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持续增加的城乡居民收入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为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预计2008年广东消费将保持平稳发展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1.2万亿元,年增长16.8%左右。物价保持温和攀升,涨幅在4%左右。

投资方面,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将对房地产投资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其他投资需求仍将保持较为旺盛,预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增长在16.0%左右。

出口方面,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效应对广东出口的影响将在2008年逐步显现。预计2008年广东出口将突破4200亿美元,增速回落到18%左右。广东以加工贸易为主,决定了进口在很大程度上受出口的影响。预计2008年广东的进口增速也将有所放缓,进口总额接近3100亿元,增长16%左右。

参考文献

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Globlization and Inequality,October 2007.

Oxford Economics,World Economic Prospects,October 2007.

Oxford Economics,Would a Slump in US House Prices Derail the Global Economy,Autumn 2006.

世界银行,2007年9月《中国经济季报》。

(作者:广东省发改委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数量经济;覃东海,广东省发改委信息中心,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国际金融、宏观经济;魏雅丽,广东省发改委信息中心,金融学硕士。)

另外资料: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n/200608/20060802870594.html

http://www.qywjm.gov.cn/

http://www.gddoftec.gov.cn/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