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前沿 » 矿产外贸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矿产外贸

发布时间: 2023-04-12 17:14:39

1、矿产品消费与贸易

(一)矿产品消费

独联体国家总面积达到2210万平方千米,人口达到2.83亿,总的来说人口平均密度不高。按照经济类型,俄罗斯工业化程度相当高,属发达工农业国家。哈萨克斯坦也称发达工农业国,但工业化程度与俄罗斯不可同日而语。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属工农业国,但幅员很小。其余独联体国家,包括工业相当发达的乌克兰,均属农业工业国,都是在农牧业国家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工业化的国家。这些基本情况决定了独联体国家矿产品消费强度不会很高,消费量也不会太大。

表1-9列出2008年世界能源消费情况,从中可看出前苏联国家各种能源矿产的消费量和在世界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由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个非独联体国家合计面积1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不足千万,所以表中前苏联数字可作为分析独联体国家时的参考。

表1-9 2008年世界能源消费量

资料来源:British PetroleumCompany,2009。

由上表可知,前苏联国家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比例不算高,以2008年为例:石油占4.8%,天然气占20.1%,煤炭占5.4%,核能占9.7%,水电占7.5%。2008年前苏联国家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0.289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总消费量(112.949亿吨油当量)的9.1%。其中石油占18.4%,天然气53.3%,煤17.2%,核电5.8%,水电5.2%。

从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间,正是前苏联国家经济恢复性增长的时期,一次性能源消费量增长了14.0%,而同期欧盟仅增长了2.3%,经合组织国家增长了6.7%,其他国家增长了68.6%,整个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费量增长了27.0%。

至于非能源矿产,基于上述基本国情方面的原因,以及独联体国家独立迄今20年来先后所经历的灾难性经济社会危机和程度不同的恢复性经济增长,消费量增长速度不快,在世界总消费量中占的比例也不算高。有关情况请参阅国家各论中相关部分。

(二)矿产品贸易和市场

在大多数独联体国家中,矿业部门在满足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和增加外汇收入方面居于主导地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矿产品在出口中占有重要分量。我们将分散在以后各章中各国矿产品进出口的情况,摘要汇总成表1-10。

2004年以来,处在经济恢复性增长阶段的独联体国家,在国际矿产品价格迅猛增长的刺激下,各国利用资源优势,加速矿产开发,推动矿产品贸易,整个外贸取得了快速发展(表1-11)。

表1-10 独联体国家主要进出口矿产品种类

表1-11 独联体国家2004~2008年外贸发展情况(1)

注:(1)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未获得资料;(2)吉尔吉斯斯坦是2003~2007年期间的数据。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2009。

可以看出,由于各国情况不同,独联体国家近几年外贸发展速度、2008年进出口额及贸易差额,可以说千差万别,相去甚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分析贸易差额入手,来认识独联体国家矿产品贸易的基本情况。

表1-11所列的9个国家,根据2008年贸易差额可以区分为两类: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是贸易顺差国家,而且三国2004年也是贸易顺差,可称为出超国; 其余国家均为贸易逆差国家,而且2004年也是贸易逆差,2004~2008年期间贸易逆差扩大了1~8倍多。乌克兰2004年为顺差,2008年贸易逆差达185亿美元。这类国家称为入超国。

出超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在出口总额中占的比例很高(表1-12)。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前十位出口商品几乎全是矿产品,矿产品在出口总额中占的比例在80%以上。俄罗斯2008年的油气出口总额为297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63.5%。哈萨克斯坦2008年油气出口额为47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6.7%(哈萨克斯坦也进口少量石油及其加工产品)。阿塞拜疆出口商品中油气一枝独秀,2008年出口额为463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了8.4倍,占出口总额的97.1%。

入超国的情形各不相同,它们当中有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工业基础十分雄厚的乌克兰; 有矿产资源较多、具有矿业传统的格鲁吉亚; 有盛产钾盐、工业基础较好的白俄罗斯; 也有以钼矿闻名于世、幅员虽小但近年来矿业蓬勃发展的亚美尼亚; 还有盛产黄金、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的吉尔吉斯斯坦; 最后是矿产资源贫乏、幅员很小的摩尔多瓦。在这些国家中,除了摩尔多瓦,矿产品在出口总额中占的比例都相当高,以2008年为例,格鲁吉亚占53.3%,白俄罗斯超过50%,吉尔吉斯斯坦42.4%,乌克兰估计超过40%,亚美尼亚高达62.2%。然而,这些入超国更加明显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的油气资源贫乏,甚至严重不足,都要进口石油和天然气,而且油气的进口额在进口总额中占的比例比较高(表1-12),一般都在15%以上,高的如白俄罗斯达31.1%,吉尔吉斯斯坦28.5%(也出口少量油品)。

表1-12 独联体国家2008年油气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2009。

乌克兰2008年花费近200亿美元进口油气,总出口额只有670亿美元。摩尔多瓦2008年出口总额仅1亿多美元,进口油气就要花3亿多美元。

我们没有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近期进出口情况的统计资料,但仍可根据现有资料对他们的进出口态势作出判断。塔吉克斯坦水电资源丰富,从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进口氧化铝生产铝和铝合金,铝和铝合金出口额占出口总额一半左右。塔吉克斯坦能源矿产缺乏,国内所需油气和煤炭几乎全部靠进口解决。因此,它十有八九属于入超国。土库曼斯坦盛产油气,所产石油的一半以上及天然气的3/4供出口,而且近年来油气工业形势大好,因此它应当列入出超国行列。乌兹别克斯坦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它进口原油补充内需,同时出口不少天然气,它还是金、铀、铜、锌等矿产的主产国和出口国,所以它有可能是出超国。

上面从独联体国家油气资源的多寡及进出口情况入手,分析了前几年对外贸易的态势和结构,目的在于说明独联体国家矿产品贸易情况。决定一个国家外贸形势和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油气资源乃至所有矿产资源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尽管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独联体国家矿产品贸易有独联体内部和外部两个市场。独联体国家之间为调剂油气和其他矿产(如铁、锰、铬矿石和精矿、铝土矿和氧化铝等)的余缺,相互之间进行互惠贸易。这种情况比较普遍,但贸易量比较小。独联体外的市场首推欧洲发达国家,主要有德国、荷兰、意大利、瑞士、瑞典、比利时、法国、英国等国,其次是独联体的欧亚近邻国家,主要有土耳其、伊朗、中国、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独联体国家向外输出的矿产品主要是油气、作为原材料的工业品和原料三大类。中国在独联体国家矿产品出口总额中占的比例极低。

2、矿产品对外贸易

我国矿产品贸易保持活跃,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全国商品贸易的发展;煤进口持续增长;石油、铁铁矿石等大宗矿产进口保持增长,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1)矿产品贸易活跃

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为9571.3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全国商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5%),增幅同比下降8.6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为6496.51亿美元,同比增长34.5%(全国商品进口总额同比增长24.9%),增幅同比下降9.2个百分点;出口额为3074.81亿美元,同比增长33.9%(全国商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3%),增幅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图32)。

图32 我国矿产品对外贸易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矿产品贸易增幅高于全国商品贸易的增速,显示了矿产品贸易在全国商品贸易的重要地位。2001~2011年,矿产品进出口额占全国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上升,由21.2%上升至26.3%;矿产品进口额占全国商品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3.2%升至37.3%;矿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5.1%升至16.2%(图33)。

(2)矿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出口额看,钢铁及其制出口额占矿产品出口额比重2008年之前处于增长态势,2008年达到39.7%的高峰后快速下降,基本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2011年为29.6%。有色金属及其制品占比2006之前基本保持在20%上下,2006年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至2011年降至15.3%;二者合计占比44.9%。高耗能产品出口有所下降,但比例仍较高,有必要进一步减少。初级矿产品占比一直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13.7%降至2011年的2.8%。能源产品所占比重变化不大,在9%上下浮动(图34)。

图33 矿产品进出口在全国商品贸易中的地位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图34 矿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从进口额看,初级矿产品进口额占矿产品进口额的比重快速增长,由2000年的35.4%增至2011年的58.1%。非金属及其制品和能源产品占比基本变化不大,均在10%左右。2000~2011年,钢铁及其制品、有色金属及其制品进口占比均处于下降趋势,分别由18.6%、15.4%降至5.9%、4.0%。具有较大加工潜力提高附加值的非金属及其制品占比一直处于最低水平,2011年仅为1.3%,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矿产品进出口结构有所改善,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图35)。

图35 矿产品进口贸易构成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3)大宗矿产品进口持续增长

煤进口持续增长。我国煤进口量为2.22亿吨,同比增长20.0%;煤出口量为1466万吨,同比下降23.0%;净进口2.07亿吨,同比增长24.7%。2011年我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图36)。

2010~2011年,原煤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由27个增至32个。印度尼西亚稳居首位,进口比重由39%增至45%;澳大利亚位居第二,但其占比由20%降至15%;赞比亚和俄罗斯跌出五位之外;蒙古保持第四位,且其占比均为9%。2011年,我国从越南和朝鲜进口煤大量增加,这两国分别升至第三和第五位,分别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0%和5%(图37)。

图36 我国煤进口量变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图37 我国煤进口来源变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石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攀升。我国石油进口量2.94亿吨(其中原油2.53亿吨,同比增长6.0%),同比增长6.6%,增速放缓。石油出口量2822万吨。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为2.66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6.7%,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攀升(图38)。

图38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变化趋势

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从2010年的51个降至2011年的46个,前十位进口来源地所占比重由78%上升至81%,其中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仍保持前三位,巴西跌出前五位之外,委内瑞拉升至第八位(图39)。

我国从中亚、非洲等地缘政治不稳定国家进口由2010年的5900万吨上升至2011年的6342万吨,占原油进口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4.7%略增至24.9%,因此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对我国原油进口安全影响较大,因此,需要不断扩大进口来源,特别是畅通稳定的进口渠道,确保石油安全。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图39 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变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铁矿石进口保持较快增长。我国进口铁矿石6.86亿吨,同比增长10.9%,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为56.3%;进口额1124.07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图40)。

图40 我国铁矿石月度进口量变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我国铁矿石进口集中度比较高。前三位来源地分别为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从三国进口量占我国铁矿石进口总量的80%左右,其中从印度矿石进口占我国铁矿石进口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16%下降至2011年的11%(图41)。

图41 我国铁矿石进口来源变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4)矿产品进口成本不断提高

我国进口的重要矿产品中进口价格涨幅趋缓。原油进口价格增长幅度最大,为37.2%;铁矿石次之,为28.2%;铜精矿居第三,为24.2%;其后依次为氧化铝、精炼铜、精炼铝和煤,进口价格增幅分别为19.0%、15.1%、13.1%和9.1%(表3)。

表3 重要矿产品进口年均价格

2011年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

3、中国非金属矿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一、扩大国际合作已呈明显趋势

中国加入WTO后,在全球非金属矿产资源配置和共享中的作用日趋明显。中国发展有优势的非金属矿产品出口,外资到中国参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中国在世界各地参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逐年递增进口短缺的矿种。总之,中国非金属矿行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已呈明显趋势。

二、非金属矿产品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

长期以来中国非金属矿产品出口市场主要在亚洲,特别是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地区。现在,在亚洲、欧洲和美洲这三大市场中,出口亚洲的绝对金额和商品量虽然仍在上升,但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出口欧洲和美洲的绝对金额、商品量和所占比例均在较快上升。出口市场已经呈现多元化、全面发展的格局,这种趋势较有利于中国抵御市场风险。

三、产业整合、资源整合,促进非金属矿产业技术进步

在改革开放中,中国非金属矿行业经历了产业整合、资源整合。非金属矿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使国内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向更趋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促使深加工产品及制品出口增加,原矿及粗加工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

四、进出口税率调整在影响进出口产品结构

2006年中国调整了部分矿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对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产品,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发展的产品,则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创新有积极带动作用的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内,制定专项税收政策;对为开发、制造相关装备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和国内不能生产的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对过度开采将造成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的天然有限资源,将逐步禁止出口,如对天然砂出口的管理措施2007年已经实施。

税率调整后部分矿产品出口退税取消,致使成本增加,一些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已出现微利甚至负利,这将迫使部分落后的小企业出局。

税率的调整,有利于淘汰落后、抑制产能过剩;有利于节能、环保和保护资源;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营策略,调整产品结构,加速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档次,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五、人民币升值对非金属矿产品出口将持续产生影响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政府一直在履行承诺,加大经济的自律和自由度,增加经济的透明度,扩大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度。自2006年以来人民币有了较大的、持续的升值,预计今后,人民币仍有持续升值的可能。人民币的升值必将影响我国非金属矿出口产品的价格提升,进而影响到出口产品的结构、出口量的增长及进口的规模。

六、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据统计,中国已成为WTO成员中遭受反倾销措施较多的国家。国际贸易摩擦的不断发生对我国非金属矿行业的发展同样构成了严峻考验。应吸取历次反倾销调查的教训,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否则将可能会失去发展优势。

七、控制出口量,逐渐由“资源换汇”向“技术换汇”转变

矿产资源有限,不可再生。在中国尽管有一部分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优势,但是相对于人口而言,人均占有量十分有限。当前一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已见极限,为了能够持续发展,非金属矿产品的出口将逐渐改变以增量为主的现象:将向有序、有度、控制出口总量的方向发展;将通过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品品种、加工转型升级,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换汇额度。逐渐由“资源换汇”向“技术换汇”转变。

4、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新中国非金属矿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

由于当时国际上部分国家对华长时期实行经济封锁,中国对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封闭的。1957年以前,中国非金属矿产品仅与苏联、朝鲜及东欧部分国家有少量的政府间贸易。

自1957年,中国创办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广交会”以后,非金属矿产品对外贸易主要在“广交会”上进行。少数受到约请的外商在交易会上看货、谈判。中国矿产品贸易主要通过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简称“五矿”)进行,基本上是“五矿”独家经营。许多产品需要通过中国香港转口贸易。

据统计1958年至1970年13年间,中国非金属矿产品出口总换汇额仅3.31 亿美元,年均换汇0.25亿美元,出口产品约50种。在这一阶段,中国非金属矿产品基本是自给自足,对外贸易量很少,发展也很缓慢。

二、20世纪80年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建设急需外汇,非金属矿产品成为出口换汇的亮点。随着对外贸易的开放,西方和日本的大商社纷纷到北京等大城市设办事处,外国客商开始考察中国辽阔的内地,访问各矿产地。对外贸易不再是“五矿”一家,出现了许多新公司,如中国地质进出口公司、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等,这些公司均涉足非金属矿产品贸易。各地方的省级公司,各级外贸公司的分公司亦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全国各地,有些公司还到国外开设办事机构,常常是多家公司经营同种非金属矿产品。同时,许多非金属矿山或加工厂开始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有些公司吸纳外资组成中外合资企业;还有一些外商在华建立独资企业。

这一时期中国非金属矿产品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以原矿及初加工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为特点,以增加出口创汇额为目的,到1989年,出口品种逐渐达到100多个,年出口额达到6.83亿美元,同比增长36%,进口额达到1.03亿美元。同期,也出现许多小企业乱采乱挖、浪费资源、竞相出口、无序竞争的现象。

三、20世纪90年代

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非金属矿产品生产单位和外贸单位数量快速增加;通过改制、改组,原国有矿山企业有些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集团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许多民营小矿山。部分有实力的生产厂矿获得进出口权,可以直接经营外贸。

该期间,中国非金属矿产品外贸进入较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从单纯追求扩大出口开始逐步转向追求企业出口效益和多元化稳定市场,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在10%以上。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的考验,但是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发展。在这一阶段,中国非金属矿产品对外贸易呈现多元化格局,贸易市场从以亚洲为主,逐渐走向全球,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曾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致使部分矿产品出口平均价下滑,贸易摩擦现象开始出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本国非金属矿产品产销状况,也改变了世界贸易状况,甚至改变了全球矿产品贸易格局。到20世纪末,在世界矿产品贸易的舞台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石材、石墨、滑石、重晶石、铝矾土、萤石、菱镁矿、硅灰石等矿产品的供应主角。甚至有的学者惊叹:“当今世界对于几乎所有涉足矿产品开采、生产、销售、使用和运输的公司来说,缺少对中国现状的了解就寸步难行。”(见KevinFountain博士的《中国矿产品贸易体系和动态》)。

表1-1-1 1997~2007年中国非金属矿产品对外贸易情况表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信息中心。

图1-1-1 中国非金属矿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图

四、在新世纪加入WTO以后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矿产资源配置,从出口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利用国外优势资源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需求,非金属矿产品进口额以2位数快速增长,至2006年进口总额达到24.39亿美元,是20世纪90年代年均进口额的5倍。进口原料,利用本国已形成的加工能力,加工后再出口或供国内需求是新的动向,尤其在装饰石材领域最为突出。中国正在发展形成一个大的矿产品进口市场。

中国加入WTO以后,非金属矿产品出口一直呈平稳较快增长势态。在此阶段中国开始对进出口税率不断进行调整。对进口非金属矿产品不断降低关税,甚至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执行零关税,积极鼓励企业进口所需的短缺资源产品;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则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发展的产品,则提高出口退税率。中国进出口税率的调整,不断促进非金属矿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

总之,中国宏观政策的调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促进企业创新、产品结构调整、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促使外贸产品从“资源换汇”向“技术换汇”转变,在促使中国非金属矿产品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

1997~2007年中国非金属矿产品对外贸易情况见表1-1-1、图1-1-1。

5、矿产品对外贸易

(1)矿产品贸易增速大幅回落

2012年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为9919.1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全国商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2%),增幅同比下降30.9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为66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全国商品进口总额同比增长4.3%),增幅同比下降33.1个百分点;出口额为3307.2亿美元,同比增长7.6%(全国商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9%),增幅同比下降26.3个百分点(图2-29)。矿产品贸易额和矿产品进出口额各占全国商品的比重变化不大。矿产品进出口额占全国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5.7%;矿产品进口额占36.4%;出口额占16.1%(图2-30)。

图2-29 中国矿产品对外贸易变化趋势

图2-30 矿产品进出口在全国商品贸易中的地位

(2)矿产品贸易对象主要分布在亚洲

2012年,中国矿产品贸易主要对象为澳大利亚、中国香港、韩国、美国、沙特阿拉伯、日本、俄罗斯、巴西、安哥拉和印度尼西亚,其贸易额约占中国矿产品贸易额的五成。

从矿产品出口来看,前十位出口国家或地区占矿产品总出口额比重为56.0%,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中国香港、美国、韩国、日本和印度位居前五位(图2-31),与2011年保持一致,亚洲地区是出口的主要目的地。

图2-31 中国矿产品出口流向变化情况(按国家或地区统计)

从矿产品进口来看,前十位进口国家或地区占矿产品总进口额比重与2011年保持不变,为54%。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俄罗斯、韩国和日本位居前五位,俄罗斯由第五位升至第三位,日本由第四位降至第五位(图2-32)。

(3)大宗矿产品进口持续增长

煤进口持续增长。我国煤进口量为2.89亿吨,同比增长29.8%;出口量为928万吨,同比下降36.7%;净进口2.79亿吨,同比增长34.9%(图2-33)。

原煤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与2011年保持不变,为32个。前五位的是印尼、澳大利亚、蒙古、俄罗斯和越南,朝鲜跌出五位之外,越南由第三位降至第五位,俄罗斯跃至第四位(图2-33)。从澳大利亚进口同比增长82.6%,俄罗斯增长89.2%,南非增长54.3%,美国增长84.5%,加拿大增长86%,哥伦比亚增长96.0%。

图2-32 中国矿产品进口来源变化情况(按国家或地区统计)

图2-33 中国煤进口来源变化

石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攀升。我国石油进口量3.11亿吨(其中原油2.71亿吨,同比增长6.8%),同比增长5.6%,增速放缓。石油出口量2672万吨,净进口量为2.84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7.8%,比2011年提高1.1个百分点,进一步攀升(图2-34)。

原油进口趋于多元化。进口来源国家或地区从2011年的46个增至2012年的48个。前十位进口来源地所占比重为81%,比2011年增加1个百分点。其中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保持前两位,俄罗斯由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苏丹跌出十名之外(图2-35)。

图2-34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变化趋势

图2-35 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变化

铁矿石进口稳定增长。我国进口铁矿石7.44亿吨,同比增长8.4%,对外依存度为58.7%,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进口额956.1亿美元,同比降低15.0%。12月进口量达到7094万吨,同比增长10.7%,创月度进口量历史新高。

铁矿石进口集中度比较高。前三位来源地分别为澳大利亚、巴西和南非,从三国进口量之和占我国铁矿石进口总量均为76%,其中从印度矿石进口占我国铁矿石进口总量的比重由2011年的11%下降至2012年的4%,南非所占比重没变,但由第四大来源国升至第三大来源国(图2-36)。印度跌出三名之外,主要是由于印度近年来不断上调出口关税,并采取直接或间接措施限制铁矿石出口。

铜进口大幅增长。2012年铜精矿进口量为782.7万吨,同比增长22.8%。精炼铜进口量为407万吨,同比增长20.6%,出口量为27.6万吨,同比大幅增长73.8%。铜精矿和精炼铜进口量双双触及历史高位,出口数量也猛增。主要是由于现货铜精矿加工费上升,冶炼企业加工利润提高,因此大规模进口铜精矿。

图2-36 中国铁矿石进口来源变化

矿产品进口成本多数下降。重要矿产品中进口价格除原油外均下降。原油进口价格增长幅度为5.1%;精炼铜降幅最大,为39.1%,铁矿石次之,为21.5%;精炼铝降幅居第三,为13.6%;其后依次为氧化铝、铜精矿和煤,进口价格降幅分别为12.5%、11.2%和7.4%(表2-2)。

表2-2 重要矿产品进口年均价格表

6、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有关问题的初步思考

叶锦华 张阳明 舒斌 任景明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同时,我国的地质与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也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必然要求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必须在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和经济全球化与资源全球配置的背景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这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与焦点问题。一些业内人士呼吁,必须大力加强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一些专家强调,要采用市场经济国家惯例,放开商业性矿产勘查,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

那么,什么是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如何加强我国的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本文试图通过有关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形势分析

(一)矿产资源供需形势面临挑战

1.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迅速加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重化工业阶段。汽车、高档家用电器、电脑等快步进入家庭,高速公路、铁路、输油气管线等现代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依靠钢筋混凝土打造的现代建筑业飞速崛起,强烈地拉动了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建材、化工等工业产业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对煤炭、油气等能源矿产和大宗固体矿产资源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主要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消费弹性系数(资源消费年增长率/GDP增长率)大于1,铁、铜、铝等大宗矿产的消费弹性系数甚至超过了2。预计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保持高位增长。

2.资源贸易特别是矿产品进口贸易迅速扩大

我国加入WTO以后,世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对外贸易额迅速扩大。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7万亿美元,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70%。

我国矿产品进出口总额和矿产品贸易逆差也迅速扩大。2004年矿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411.2亿美元,进口超过1500亿美元,逆差达到624亿美元。同时,我国依附于矿产品的外向型加工工业迅速发展。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有赖于矿产原料的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运祥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过50%。初步测算,近年来我国出口电子机械日用电器等加工产品所消耗的有色金属矿产原料,大约占我国全部有色金属资源消耗的1/4左右。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方面国内矿产资源产量和国内消耗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进口资源和出口资源产品“两头在外”的局面——“世界工业产品的加工厂”的基本格局,且估计在未来10~20年内难以改变。其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对钢铁、铝、铜、铅、锌、镍等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出更大的需求。

近则档年来主要矿产资源进出口额同比年增长在10%以上,已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比例。

3.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和矿产品对旁盯搏外依存度迅速扩大

近年来,我国对能源和重要固体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和金属矿产如石油、铜、铁、铝、锰、镍、钾盐等对外依存度加大,甚至国内产量大大低于进口量。2004年,我国铁矿石、精炼铜、氧化铝、精炼镍等矿产(品)进口额迅速扩大;几种重要矿产外贸依存度,铁超过55%(含铁量)、石油超过40%、铬铁矿超过90%、精炼铜超过65%、钾盐接近80%、铝超过45%、锰和镍超过40%。甚至一些传统优势矿产,如锌等开始出现净进口。

图1 铁原料对外依存度

图2 精炼铜对外依存度

图3 精炼镍对外依存度

4.世界矿产品市场价格迅速上涨

我国对资源的强劲需求已在世界矿产品市场上起到了拉动作用。2002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矿产品价格开始上扬。2003年和2004年出现大幅度上涨,对我国矿产资源的需求提出了严峻挑战。2004年和2005年初,部分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以2004年对2003年为例,我国需要大量进口的矿产品国际价格年同比上涨,铁矿石为71.5%,铜为53.5%,氧为10.5%,锌为29.5%,铅为66%,镍为51%。2005年年初,由于日本新日铁公司单方面与巴西淡水谷公司(CVRD)达成协议,从2005年4月1日起,铁矿石离岸价增加71.5%。中国、韩国等铁矿石进口大国被迫接受超幅度上涨的协议价,国际铁矿石协议价格达到每吨100美元以上。

图4 锌金属出口比

图5 国际国内铜价格走势

图6 国际国内铝价格走势

进口大量矿产资源耗费了我国大量的外汇,导致我国矿产品外贸逆差大幅度攀升。铁矿、锰矿、铝土矿、铜矿、铅锌、镍等大宗矿产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十分重视的战略资源,提高我国大宗紧缺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形势不容乐观

1.一些大宗矿产探明资源储量下降

近年来,我国油气等能源矿产,铜、铁、铝等重要金属矿产消耗增长速度已大于储量增长和产量增长速度。不少重要矿产的探明资源储量从2000年起开始大幅度下降,造成许多矿产资源“寅吃卯粮”的局面。

2.商业性勘查体制已经起步但任重道远

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评价在与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以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油气资源勘查基本步入正轨,固体矿产逐步开始上路。但是,总体来说,地勘队伍属地化以来,我国矿产资源特别是固体矿产商业性勘查有效投入仍然不足,勘查工作总体上相对萎缩。统计表明,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总投入费用占固体矿产开发(矿业)产值的比例远小于1%。2002年和2003年全国固体矿产勘查总有效投入仅19.8亿元和22.9亿元,分别仅占当年固体矿产年产值的0.64%和0.59%。

图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铜铝土铅锌钨镍等年探明资源量

3.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取得成果但后续工作尚待深化

地质大调查实施以来,新发现了一大批重要矿产资源,累计发现近500个新矿产地,取得了资源评价重要成果。但是,由于矿产调查评价工作程度低,商业性勘查风险仍然较大,地质大调查资源评价后续勘查缺少应有的投入,出现了政府财政投资从事矿产勘查评价与社会投资从事的商业性矿产勘查脱节的现象。自1999年以来,国家投入开展的重要矿产的调查评价(包括预查找矿工作,其中60%以上投入在西部地区),由于后继接续的商业性勘查工作没有跟上,新增的探明资源储量甚少。

4.重要矿产后备矿山基地缺乏

一批老矿山特别是中东部的一批危机矿山产能正在下降或近于消失,石油、煤炭、铜、铝土矿、铁矿、锰、钨、锡、铅锌等后备基建矿山和可规划的矿产开发基地严重不足。

(三)加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十分迫切

1.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可供程度下降

国土资源部于2004年完成的我国45种矿产资源可供性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时可供储量可以保证消费需求的矿种有:天然气、稀土、菱镁矿、钠盐、膨润土、石墨、滑石、硅灰石等9种;保证程度低于40%的矿产有石油、铁、锰、铬、铅、锌、铝土矿、钴、锡、金、银、铂族金属、锶、萤石、钾、硼、重晶石、金刚石等18种;保证程度在40%≥-70%之间的矿产有煤、铀、镍、锑、耐火粘土、硫、水泥灰岩、高岭土等8种;保证程度在70%≥-100%之间的矿产有钛、钨、钼、磷、玻璃硅质原料、石材、石膏、硅藻土和石棉等9种。到2010年,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大宗支柱性矿产,如石油、铁、锰、铜、铝、铅、锌、硫、磷、钾等都不能满足需求。

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可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和二次资源尚不能大量替代原料矿物资源,保证重要矿产资源的可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十分迫切的要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作为占世界人口21%和国土面积7.2%的大国,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资源发展与合理利用的必然战略选择。

2.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具有潜力

根据全国矿产资源区划资料和能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统计,我国一些重要的大宗与紧缺矿产和优势矿产未查明资源量潜力较大。其中石油928亿吨(到2001年底)、天然气57.3万亿立方米、煤炭(<1000米)24158亿吨、煤层气27.7万亿立方米、铁矿石>1000亿吨、锰>25亿吨、铜>18000万吨、(铅+锌)51856万吨、镍>2000万吨、钨(WO3)>400万吨、金2.2万吨、银>25万吨、钾盐(KCl)、硼矿(B2O3)>8000万吨。这些潜力资源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走立足国内资源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3.境外矿产勘查评价具有前景

世界矿产资源总体丰富,但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勘查程度不一。我国的一些紧缺矿种,如石油、铜、铁、铝土矿、锰、铬、钾盐等,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南美以及非洲地区的一些国家,均具有丰富的资源勘查潜力。加强与我国具有外交和地缘优势的资源丰富国家的合作勘查开发,建立一批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实现资源利用的多元化,对于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紧张局面、提高资源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思考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全部由国家包揽。从基础地质调查、针对找矿的区域物化探工作,到异常查证、矿产调查、矿点检查、矿产普查、详查、勘探等各个阶段和环节的工作及资金,全部由国家安排。矿产勘查成果按计划分配给国有矿山和集体企业使用。在这个时期,矿产勘查只有公益性和战略性,没有商业性。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矿业权对社会放开,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开始发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分体运行机制。虽然从字面意义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不具备排他性,商业性矿产勘查具有排他性。但直到目前,就与矿产有关的地质工作来说,对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界限仍有不同的认识。一般认为,除了由国家控制的特殊矿种,以查明资源量和赢利为目的的是商业性地质工作。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皆属于商业性地质工作。但就我国当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形势来看,商业性矿产勘查虽然开始上路,但很不发育,资源需求迅速增加,资源瓶颈加剧,迫切需要国家和政府加大力度,开展矿产勘查评价工作。这就引出了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的概念。1999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地质大调查专项,开展新时期包括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在内的基础性与公益性地质工作。当前我国开展的矿产资源调查和区域评价(以探求33412为主)属于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而矿产勘查评价(以探求333为主要目的)应该属于商业性地质工作。

(一)战略性矿产资源

战略是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那么,战略性就是具有指导或决定全局的前瞻性、特定性和极其重要性。战略性有不同的层次,大到一个世界性组织、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体。本文中的战略性系指我国国家层次。

因此,一般意义上,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指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稳定和国际竞争力有重要影响,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防安全等有很大制约作用的重要矿产资源。

根据对中国矿产资源现状分析,我们认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应包括重要的紧缺矿产资源(一般对外依存度在1/3以上),如石油、铀矿、铜、富铁矿、优质锰、钾盐、铬铁矿等;在全球资源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优势矿产资源(一般占国际贸易额50%以上),如稀土、钨、锡、锑、钼;同时还应包括维持我国工业化高速发展和国民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国内保有程度较低的大宗支柱性矿产和重要矿产,如煤炭、天然气、煤层气、铝土矿、铅、锌、镍、银、磷、硼等。

因此,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在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紧缺性、资源优势和可供性而确定的。同时,还应该考虑资源勘查开发潜力、在国际上的可得性,即国内外资源勘查开发潜力、国际资源分布的地缘政治和军事等因素。

(二)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

战略性矿产勘查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和可供能力,由国家或政府出资对某些战略性矿种开展的勘查评价活动。显然,战略性矿产勘查包括以下两重含义,一是对战略性矿种的勘查评价,二是全部由国家或政府出资或主导的重要的资源勘查评价活动。从勘查阶段来说,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可以包括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等各项勘查评价阶段的任何一个阶段或它们的组合。从勘查评价地域来说,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可以是在我国国内进行,也可以“走出去”在境外开展。

战略性矿产勘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和抗风险能力。其宗旨是通过增加战略性矿产查明资源储量,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进行资源储备;同时对一些优势矿产进行政府调控,以达到维系国家经济建设的资源安全,提高应付国际资源突发事件的能力。

广义上的战略性矿产勘查包括目前进行的地质大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狭义的战略性勘查是指旨在求得查明资源量的勘查活动,包括正在进行的大调查对重点矿产地的勘查评价、危机矿山找矿计划、中央和地方资源补偿费等投资来源的对具体矿产地进行的矿产勘查评价等。

(三)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公益性、商业性和战略性

严格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矿产勘查评价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应不属于公益性而属于商业性地质工作。但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具有双重特征。一是其产品(成果)具有商品特性,也就是具有排他性,属于商业性范畴;二是其服务对象直接为国家利益服务,为国家的战略目标服务,因此具有有限的公益性特征。

除国家特别控制的矿种以外,战略性矿产勘查的目标的最终实现,一般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商业性勘查与开发来实现。因此,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的勘查成果,一般需要通过拍卖、有偿转让等方式转入后续的商业性矿产勘查评价工作。

三、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建议

做好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一是要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跟踪分析,开展战略性矿产勘查规划部署研究;二是要建立一个依靠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体系和机制;三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在现有的大调查和资源补偿费开展的重要矿产勘查评价的基础上,实施国家矿产资源保障工程。

根据我国资源潜力特点,当前除应继续加强大调查对重要成矿区带的区域评价和大中型重要矿产地的评价工作,以及继续开展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计划外,建议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1.加大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评价力度

加快完成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的区域矿产远景调查,全面提高工作程度,提供一批有望取得找矿突破的勘查靶区;综合评价一批重要成矿远景区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后备勘查基地,为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提供后备基地,建立一批资源储备基地。

2.加强东部隐伏矿床找矿勘查

进一步深化东部重要成矿区带矿产勘查工作,加强深部500~1000米范围内隐伏矿床(体)的找矿勘查工作,力争在深部“第二空间”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新增一批固体能源和重要金属矿产的矿产地和资源储量。

3.开展西部资源接替基地的矿产普查

加强西部资源接替基地勘查评价工作。一方面,要提高资源评价的工作程度,开展重要大中型矿产地的普查,提交可供后续勘查的矿产资源量,开展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形成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强找矿前期工作。

4.开展境外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

建议国家建立海外矿产资源勘查资金,以我国急缺或紧缺的铜、铬、镍、钴、铂、优质锰、富铁矿、铝土矿、钾盐等战略性固体矿产为主要调查对象,开展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矿产勘查评价的前期工作。通过开展系统的矿产资源战略调查,评价区域成矿潜力,圈定一批可供开展风险勘查的找矿靶区,推进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资源勘查开发降低风险,最终建立稳定的境外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作者简介

[1]叶锦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2]张阳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科技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

[3]舒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危矿办技术管理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4]任景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科技处处长,研究员。

7、请求高人指教 本人有一批矿产需要从印尼进口到国内 找不到代理的外贸公司,有什么做矿产进口的公司望指教

我们公旦氏司可以帮你从印尼进口矿产品到国内 !

南通联亚进出口有限公司-----专业进出口代理,诚信为本,合作共赢!

一对一专业服务,您的每票业务,专人专岗24小时联络通畅,责任到人!
一站式全套服务,全程保姆式服务,让你轻轻松松做外贸!
一体化优势大大缩短了在订舱,报关、报检,退税上的帆迟枝时间!

公司承诺为客户提供最优惠的费率以及带来最大态敏程度的便利!
期待和您合作!联系方式见签名!

8、大宗商品如煤炭,矿产品的外贸交易中采用哪个结算方式最合适?L/C还是T/T?

如果金额比较少一般使用T/T,金额大货物多的从安全角度哗敞糕缎蕹等革劝宫滑出发应该使用L/C,信用证的要求太多,而且交单手续繁琐,有一个不符点就会被扣费。国内银行只接国外知名大银行的证,信誉差的小银行是不考虑的。做信用证最好是即期保兑的,这样的风险小一点,资金周转也很快。
T/T付款方式是商业信用,就是纯粹买卖双方之间的商业行为,银行只是作为资金流动的中转站.
L/C付款方式,银行就不仅仅是中转站了,而是牵涉进来了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以即期信用证为例,买卖双方签署合同,买方在他的公司所在地找当地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开证行把证开到卖方所在地银行,这个银行再通知卖方信用证已开立并要确保信用证表面真实.卖方交货后根据信用证的要求制作单据,交给指定银行或者议付行,议付行再把单据禅野好提示贺铅给开证行,开证行指不出不符点就要无条件付款赎单,然后再提示给买脊梁方付款赎单.这一系列动作里银行是这个交易里的当事人之一,它也要对单据是否真实,是否有不符点等业务行为负有责任,只不过它是以自哗敞糕缎蕹等革劝宫滑身的信用和资金能力发挥作用,所以信用证付宽的本质是银行信用.
对大宗交易来说,信用证对买卖双方都有比T/T更好的银行信用保障.即使开证行资信不足,依然可以通过大银行保兑等行为加强信用.
对小额贸易来说,信用证交易的费用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