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前沿 » 2017外贸政策措施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2017外贸政策措施

发布时间: 2023-04-09 21:01:16

1、2017年及以后外贸会是怎样形势

一、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2017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度调整阶段;

国际贸易格局继续深刻演变。随着主要经济体结构调整的进行,全球价值链进入重构期,“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为核心链条的全球贸易大循环发生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路径深刻变化;

“逆全球化”升温、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恶化;

二、外贸发展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国际市场需求疲弱。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投资活动低迷,对能源资源、中间产品、机械设备的需求不振,使得投资品国际贸易增长显著放缓;

外贸传统竞争优势继续弱化。中国外贸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减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正处于“青黄不接”阶段,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头挤压”;

三、外贸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

外贸新优势正在加快培育。中国外贸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

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效力日益显现;

外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因此,2017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也正处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相关政策持续落地生效,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2017 年中国外贸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望保持基本稳定,货物进出口大国地位继续得以巩固,质量效益继续提升,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2、商务部:确保稳外贸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可以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措施有哪些?

首先是保障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完善全省外贸百强企业联系机制,强化外贸重点企业直报制度,跟踪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尽快复工达产,确保外贸供应链稳定。加强商务、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海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重点外贸企业信息互通。

其次是在财税金融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短期保险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保险规模,进一步扩大承保范围,缩短理赔时间。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盲目拒贷、退贷、断贷、压贷,满足外贸企业合理资金需求。整理出急需资金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名单,给予重点支持。扩大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规模。对外贸企业,加大汇率避险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宣传培训力度。引导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用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者是积极优化作业流程。进一步缩短国际班轮轮候时间,不得增加层数,不得出台影响国际集装箱班轮靠泊作业效率的措施。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继续深化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发展海铁联运、公铁联运,增加点数和线路。四是加强口岸机场海关和经营者保护,用好航空货运能力,保障重要零部件、设备和产品运输。

然后是帮助外贸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主要包括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二手车出口业务、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提高市场采购贸易发展水平等四项措施。推动跨境电商企业品牌化发展,积极研究将跨境电商品牌纳入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

3、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什么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出口退税,出口补贴,一带一路,自贸区等等,都是为了企业能更好的发展外贸采取的政策措施

4、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外汇储备情况如何?

北京10月26日信息,商务部今天上午召开发布会,介绍2017年前三季度消费、投资、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指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高峰表示,从今年前三季度商务运行情况来看,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作用马力强劲。

前三季度,在消费方面,我们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推动电子商务和实体商业协同发展,积极引导扩大消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8个百分点,消费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在外贸方面,我们深入落实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20.29万亿元,同比增长16.6%。1-8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3.06万亿元,同比增长9.8%。对外贸易增速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外贸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在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方面,我们落实国家利用外资重大政策,进一步扩大开放,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稳定了外国投资者信心。我国实际利用外资6186亿元,同比增长1.6%。外资更多流向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利用外资分别增长27.5%和24%。与此同时,我们有效遏制非理性对外投资,引导企业聚焦投资实体经济,防范对外投资风险,通过对外投资带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国内外贸易和双向投资工作,为促进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5、论述国家实施贸易政策的措施有哪些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不同,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划分为四个阶段:(1)1949-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2)1978-1992年改革开放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3)1992-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入世前具有贸易自由化倾向的保护贸易政策;(4)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的逐渐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规范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

一、建国后改革开放之前的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1949-1978年)

1949年9月通过的政协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同时,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禁运政策,使得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选择了在资金短缺的经济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使对外贸易成为调剂余缺的手段,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就是换取进口必要机器设备所必须的外汇,基本上忽略了对外贸易的效率原则。

在这个阶段,中国执行的是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具体而言,在对外贸易体制上建立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独家经营、政企合一”的形式,完全由政府来取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政府的对外贸易管理手段上,基本以行政计划为主,主要靠计划和数量限制来直接干预进出口,不参与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很少进行双边经济贸易合作(除了早期与苏东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同时对外贸易的目的主要是创汇,为满足必须的进口对外汇的需求,而采取人民币币值高估以及外汇管制的汇率政策(从中国对外贸易的数据来分析,人民币币值高估实际上鼓励了进口,抑制了出口,导致建国后20年中出现进口赢利,出口亏损的局面)。

在对外贸易战略方面,中国此时基本上采取的是“进口替代”战略。在1960年之前选择的进口替代行业基本上是重工业,这与中国当时的工业化战略是相辅相成的,随后才开始有计划地引进部分基础工业。但是,与拉美国家的经历相同,完全的进口替代政策也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日益恶化,外汇收不抵支;引进的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不良;企业缺乏发展的动力,即使是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一段时间后,又成为落后。

在此阶段,政府也采取进行进出口管制、征收关税、海关监管和商品检验等具体的贸易措施。制订关税政策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生产”和增加财政收入,保护国家生产就是用较高的关税税率加重进口商品的成本,以保护中国已有一定基础的手工业和轻工业产品以及其它新兴工业产品的正常生产和发展,不致遭受外来商品的竞争。

二、改革开放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1978-1992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由于经济体制从严格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商品经济体制,使得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开始变化。这一阶段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1982年1月党中央书记处会议,它为对外经济工作确定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二是1986年“七五”计划的公开发表,为对外贸易战略设计了明确的蓝图。此外,中国在1986年7月正式向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提请恢复中国在gatt的创始缔约国地位。

根据外贸体制改革的力度,可以把这一阶段区分为1978-1987年、1988-1992年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改革初期,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开始工贸结合的试点,简化对外贸易计划的内容,并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度。后一时期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重点则体现在外汇管制制度的放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行、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的建立、开始鼓励发展加工贸易。

对外贸易政策着重体现在奖出限入的政策上:(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的产业,并进口相应的技术设备,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技术。

比较优势理论逐渐成为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中国对外贸易国别结构和进出口的商品结构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更注重奖出与限入的结合,实行的是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此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为国家统制下的开放型保护贸易政策。

三、入世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贸易自由化倾向的保护贸易政策(1992-2001年)

1992年10月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对外贸易政策开始进行广泛的改革。

中国在进口限制方面的改革包括:(1)对关税政策进行调整,1992年1月1日采用了按照《国际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调整的关税税则,并降低了225个税目的进口税率。其后进行多次的关税下调,到1996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已经下降到23%。(2)减少、规范非关税措施,包括进口外汇体制的改革,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大量取消配额许可证和进口控制措施,配额的分配也转向公开招标和规范化分配制度。(3)依据gatt/wto的规则对中国的涉外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其中包括建立了大量的技术法规、反倾销条例等。

在出口促进方面的改革包括:(1)继续执行出口退税政策;(2)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扶持企业的对外出口;(3)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4)成立各类商会和协会,并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性贸易博览会和展览会等;(5)大力发展出口援助等。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目的尽管与改革开放前不同,但是依然受到古典重商主义观念的影响,奉行“顺差就是成绩,顺差就是目的”的“顺差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想,不遗余力地从事赔本出口创汇。这种观点应该说没有脱离中国的传统经济思想——“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保守的观念。但是,长期的越来越大的贸易顺差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某种程度的“放心”,也为中国“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这10年中,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指导理论实际上就是比较优势理论,而且从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开始向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转移。根据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或者说是外生比较优势,中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有数字表明,中国劳动力的年均工资大约为1371美元,是美国劳动力年均工资的2.2%。所以中国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鼓励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自1996年开始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取代了传统的纺织品成为最主要的出口产品,表面上看中国已经走出了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这个圈子。但是,因为90年代全球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链的转移,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生产中的一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主要进行的资源配置就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这里所说的廉价劳动力不等同于简单劳动力,它包括跨国公司廉价地在中国雇佣高级技术人员和知识人员。这一点表现在两点上:一是中国的出口贸易方式主要是以加工贸易、代工贸易为主,二是三资企业出口比重逐年在上升。

四、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走向(2001年以后)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履行入世的承诺,以及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对外贸易政策目标已经成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构造有利于经济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持续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在适度内外均衡基础之上高速发展。由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国别结构以及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关系,决定着对外贸易政策的取向。

自1996年开始,机电产品的出口就已经占据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第一位,但主要的出口方式是加工贸易或代工贸易,而且三资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再加上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仍然不高,所以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倾向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或者中国国内产业结构优化。

中国主要的贸易对象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和韩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也主要来自这些国家或地区,因此,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必须根据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势的变动而有所变动。例如,在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对中国的汇率制度提出质疑和责难之时,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可能从其他的对外贸易措施上进行协调。

另外,针对国际社会中区域集团化的倾向,中国在近年也开始逐渐通过双边和多边磋商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中,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家环境。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意向协定,积极开展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等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固然能够给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的成长带来相当大的好处,但是获得好处的同时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就是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成员的承诺。从现有的资料和两年的发展来看,中国议定书中有三方面的内容将对中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第一是特别产品保障措施条款,印度和美国已经对中国使用过此条款;第二,在进行反倾销调查等程序时,在中国入世15年内wto成员依然可以将中国等同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看待;第三,入世后8年内每年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进行审议。

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会出现大幅度调整。例如农产品贸易方面的政策,中国入世议定书中规定“中国应该执行中国货物减让和承诺表的规定,以及本‘议定书’中具体谈到的农产品的那些规定。在这方面,中国不得保持或采取对农产品的任何出口补贴。中国应按‘过渡期内审议机制’规定将农业部门的国有企业(不论是国家级还是地方级)与农业部门用作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其他企业之间,或者上述各企业相互之间的财务或其他转移,做出通知。”从这些条款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补贴政策已经无法使用,根据wto农业协定,中国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只能从国内支持上出发,或者说只能采取“绿箱措施”和“黄箱措施”。对于农产品的进口,中国已经约定关税税率和关税配额,但是,根据wto的若干例外条款——如国家安全例外、环境例外和国际收支例外等,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性的限制措施,但前提是符合wto的例外规定。

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各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本国参加的国际或区域性经济组织的要求。对于中国来说,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应该是考虑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纳入了全球生产链、资本链、产品链的环节,中国依靠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已经不能维持长久的优势,因为劳动力比较优势极容易为它国取代,或被机器节约。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经验出发,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理论应该从传统的外生比较优势理论转移到内生比较优势,从静态比较优势转移到动态比较优势。

简而言之就是:首先,认识到比较优势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所以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扶持比较优势产业的形成;其次,比较优势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在整个的生命周期中,产品和技术会从知识密集型转移到资本密集型再到劳动力密集型,所以一国在某种产品和技术的生产上是不可能永远具备比较优势的。这就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必须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与模仿上做文章,而且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以知道,要素越是高级、专业,其带来的竞争优势或比较优势就越持久,企业自身管理和竞争情况也可以带来强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就应该围绕培养更持久的竞争优势或比较优势,换句话说,就是斟酌采取某些战略性贸易政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始从自由贸易或贸易自由化倾向逐渐转向“公平贸易”政策的实行。所谓“公平贸易”主要是指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必要时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或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贸易救济措施以恢复市场的可竞争性。wto的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照了美日欧的这些做法,因此,中国在入世之后的对外贸易政策必须加强这方面政策措施的改进与完善,防止本国产业和企业或产品在遭受类似的损害之时无法可依,在遭遇贸易对象国的指责时无以回应,当然首要的还是《反垄断法》出台。

综合来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趋向应该是依据wto的基本原则以及例外条款,以国内经济发展要求为基础,在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利益上进行完善,倾向于采取开放型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

6、珠海横琴自贸区税收优惠政策

政策一:鼓励类企业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
政策二:总部经济政策奖励
政策三:产业培育和扶持办法
政策四:横琴新区促进科技创新的补充措施
政策五:促进横琴广告业发展若干措施
政策六:横琴新区2017年外贸扶持政策
第二部分:人才及配套政策
政策七:特殊人才奖励
政策八:港澳居民个税补贴政策
政策九:精英人才住房保障
政策十:产业配套租赁住房
政策十一:创新型企业(机构)办公场地优惠
政策十二:横琴新区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
政策十搜高三:横琴新区产业办公用房扶持暂行办法
第三部分:金融相关政策
政策十四:横琴新区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政策十五:横琴新区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试行办法
政策十六:横琴新区鼓励和促进企业上市专项扶持办法
政策十七:横琴新区创新金融总部企业认定办法
政策十八:横琴新区促进金融教育培训产业发展扶持暂行办法
收优惠政策:
(一)除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或者保税的货物外,对从境外进入横琴新区与生产有关的
货物实行备案管理,给予免税或者保税谨敬:
(二)除相关规定明确不予退税的货物外,内地与生产有关的货物销往横琴新区视同出口,
按规定实行退税:
(三)对横琴新区企业之间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四)在制定产业准入和优惠目录的基础上,对横琴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百分之十五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五)国家和省批世晌尺准的其他税收优惠。
《海关总署关于支持横琴新区开放开发的意见》的第四项为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横琴
新兴产业发展,共包括三条措施:
一是实施保税、 免税政策。海关支持广东省政府促请国家主管部门尽快牵头研究明确免税
或保税货物的范围,制订不免税或保税的货物清单。对从境外进入横琴与生产有关的货物给予
免税或保税,支持横琴加快发展旅游休闲、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中医保健、科教
研发和高技术等产业。
二是实施“企业自主选择应税货物状态"政策。对横琴保税加工货物销往内地,试行按其对
应进口料件或按实际报验状态征收关税的政策,促进横琴高新技术等保税加工产业发展。
三是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对内地与生产有关的货物销往横琴视同出口,按规定实行退税。
法律依据
(一)《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22〕3号)
(二)《广东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转发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粤财税〔2022〕1号)

7、上半年我国外贸形势总体怎么样?

在7月31日之前,总体看,投资环境不断改善。4月,新设辽宁等7个自贸区,自贸区总数达11个,形成东中西全方位制度创新的开放格局。6月,印发2017年版自贸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减少27项限制性措施。

2017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形势总体较好,进出口总额达到13.1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扭转了过去两年下降局面。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5%,进口同比增长25.7%。

除了国际市场回暖、去年同期基数较低,钱克明表示,外贸实现回稳向好还取决于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2013年以来,16个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文件陆续发布,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

上半年利用外资总规模4415亿元人民币,基本稳定。同时,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1%和20%。

外资在华发展信心增强。大多数外企在华运营情况良好,投资充满信心。7月,上海美国商会发布2017年中国商业报告显示,2016年,77%的受访美国企业在华实现盈利,比2015年上升6个百分点。

去年一些企业非理性对外投资问题比较突出,对此,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真实性、合规性审核,指导对外投资企业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对外投资健康规范发展。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3311亿元,下降42.9%,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从对外投资国别看,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仅下降3.6%,低于总体对外投资降幅。企业更加重视实体投资,对境外制造业投资降幅小于对房地产、文化体育娱乐产业的投资。一批并购项目顺利实施,特别是大的并购项目。

上半年对外投资出现下降,怎么看?隆国强说,一个国家对外投资的短期波动很常见,要以平常心看待。

中国政府对跨境投资进行适当管理和规范引导十分必要。宏观上看,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避免跨境资本流动的“大进大出”。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持金融稳定、避免金融风险至关重要。微观上来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历史短、经验不足、人才不足,前些年对外投资有很多教训,政府对这些企业适当提醒引导,有助于企业更加全面评估规避对外投资风险。

8、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面临内外多重压力:

2013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国际国内的风险因素叠加仍将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较大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在世界经济复苏态势疲软、风险持续高企的情况下,我国出口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短单、小单多,长单、大单少的局面还将持续。

二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三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中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外贸难现前些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2、外需改善不明显:

世界经济已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对我国外贸利好作用有限,预计外需的改善并不明显。

随着国家稳增长和促外贸一系列政策效果的逐步释放以及后续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预计2013年我国出口增速有所回升,但难有大幅改善,仍将远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进口增速将有所提高。

2013年上半年外需状况难有明显改善,外贸将基本延续2012年的低速增长态势。其间因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我国春节等因素影响,外贸增长会出现暂时性波动。2013年三、四季度,全球不确定因素若转为明朗,我国外贸增速有望继续提高。

3、出口上升空间有限:

国际经验表明,中国出口的高增长可能已触及“天花板”(一国出口金额占全球GDP的比重不超过3%,一国出口金额全球占比不超过10%)。这意味着我国出口高速增长传统模式的黄金期已过,中长期内出口增速上升空间有限,将在低水平企稳。

展望2013年,美、欧等发达国家私人与公共部门去杠杆的过程中,必然伴随对其逆差的纠正。对应地,中国和其他新兴工业国贸易顺差将随之减少。我国出口竞争力正处在稳步下滑通道之中,以大宗商品进口为主的一般贸易逆差将持续扩大,总体顺差将呈收窄趋势,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将进一步下行。

2013年,国际环境倒逼我国要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要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变,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向程度。

培育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设计,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继续稳定和扩大中国出口在国际市场中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8)2017外贸政策措施扩展资料:

对外贸易的注意事项:

1、外贸洽谈前期,制作形式发票用于报价、交易参考或客户申请进口许可等。

2、交易确认以后,制作外贸合同。

3、准备交货的时候,制作商业发票、装箱单、核销单、报关单,申请商检通关单等报关出口。

4、报关后海关退返核销单、报关单的收汇联与核销联等。

5、交货付运后,得到提单(有时是直接做电放提单)。

6、如果付款方式是信用证等方式付款, 需要制作、申办、整理客户所需的全套单据,如发票、装箱单、商检证、产地证、受益人证明等等以收取货款。

7、凭收汇银行水单、核销单、报关单核销联等办理核销与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