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贸易不平衡的原因
1中国贸易平衡状况的历史演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贸易逆差向持续顺差转变的一个过程,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收集到自1978—2012年进出口差额数据,利用Excel制作出条形图和线形图,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为进出口差额。如图:大致可以把我国贸易状况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1978年—1989年,此时的中国经济刚处于起步阶段,贸易逆差为主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12年中有10年处于逆差状态,累计逆差46840百万美元,年均逆差3900百万美元。
(二)1990年—1994年,贸易顺差逐步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对外贸易逐步增加,在这个阶段,除1993年出现12220百万美元的逆差外,均为贸易顺差,累计顺差14380百万美元,年均顺差2876百万美元。
(三)1995年—2006年,贸易顺差高速增长阶段。
该阶段,贸易顺差持续增长,1995年—2006年的12年间累计顺差高达495900百万美元,年均顺差41325百万美元。显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巨额的出口贸易顺差,大大的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2007年—2009年,贸易顺差缓冲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我国处于贸易顺差的环境中,但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出口贸易差额在2011年相对有所下滑。在这三年里累计顺差达到758145百万美元,年均顺差252718百万美元。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国的累计顺差以及年均顺差仍在增长。
(五)2010年以来,贸易顺差继续高额增长。
走出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后,我国贸易顺差继续快速整张。在2011年—2012年,贸易顺差额达到了148.68%的增幅。纵观我国自改革开放35年来贸易平衡状况,我国贸易顺差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情况,每年的贸易顺差增幅大致为向上增长的趋势,这也表明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程度的加大。
2中国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逆差到顺差。并且从1995年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贸易失衡的原因。
2.1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从我国的贸易产品上来看,我国主要出口钢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主要以农产品﹑高科技产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我国的这种贸易格局是由于各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的。生产要素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一个经济活动组织从事生产活动时的各种投入。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出口那些在生产中密集使用该国最丰富生产要素(资源)的产品(即使用廉价要素比例大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在生产中密集使用该国最稀缺资源的产品。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而且廉价,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欧盟核心成员国和美国均属发达国家,人口相对稀少,但是资本和技术相对丰裕。因此需要进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我国对美国出口的乱缓野商品主要集中在锅炉零件﹑光盘驱动器等技术含量较低的机电哪扮产品和玩具鞋靴﹑服装等生活消费品,而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航空器﹑光学仪器﹑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级晶体管等高技术产品。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这样一个例子来分析这样一点,美国苹果手机零部件的生产大都设置在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和印度,因为相比较来说,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很丰富,而且付给工人的工资相对也较低,所以发达国家将工厂设在发展中国家以获取利润。哗喊显然,中美﹑中欧贸易的商品结构符合国际分工及资源禀赋理论,各自在相对资源比较丰富的产业上形成顺差。
2、为什么我国2012年国际收支没有呈现双顺差
纵观2012年的国际收支情况,历经十余年的“双顺差”现象不复存在,中国国际收支出现“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搭配的新格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93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966亿美元。
“2012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较2011年增长6%。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初步形成‘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国际收支平衡新格局,外汇储备增长明显放缓。”外汇局对此指出。
经常项目盈余收窄 投资收益逆差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1763亿美元,下降56%,大大低于2007年~2011年年均顺差4552亿美元的规模。
根据外汇局数据测算,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为2.3%,已处于国际认可的合理范围之内。一般而言,这一比值反映经常项目是否出现过度盈余,国际上通常认为低于4%是较为合理的区间。我国这一比值曾在2007年达到10.1%的高峰,印证了此前中国国际收支出现过度的贸易盈余。而此后数年,该比值逐步回落。
外汇局指出,2010年~2012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比的下降,主要体现了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变化。
“我国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推动了进口增长。”外汇局称,“其次,我国更加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态环保,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加大了出口企业相关成本。”
根据外汇局统计数据,2005年~2011年,我国对外投资收益率均值为3.3%;美国这一比率为4.3%,德国和日本分别为3.8%和3.4%。
业内也有观点认为,我国投资收益差额为负,原因不在于对外投资回报太低,而是利用外资成本较高,这反映了我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状况的结构性差异。
“投资收益出现逆差可能有很多种情况,一方面可能有一部分投资收益当年期没有回流。”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称,“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收益低于外资对华投资收益,这种情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存在。”
而从收益项目的最新变动情况来看,2012年投资收益项目逆差421亿美元,下降40%。
对于下一阶段的经常项目管理政策趋向,外汇局指出,需要按照“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思路,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机制。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资本项目首次逆差
去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168亿美元的逆差,这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逆差。全年跨境资本流向改变了单边流入的格局,开始呈现明显的双向变化。
外汇局指出,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主要是非直接投资项目逆差较大,反映了境内主体境外资产运用的增加和对外负债的减少。
宋泓认为,资本项目出现逆差很重要的原因是借助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加,并且随着欧债危机的不断发酵,国际市场上的一些投资机会对中国企业很难得,因此出现了比较集中的企业对外投资现象。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出2600亿美元,上年为净流入87亿美元。其中,其他投资资产净流出(即对外资产增加)2316亿美元,其他投慎配资负债净流出(即对外负债减少)284亿美元。
另一方面,从银行信贷收支的数据看,2012年银行新增各类外汇存款1314亿美元,除部分发放境内外汇贷款外,其余均由银行用于境外放款和投资。
外汇局认为,其他投资对外资产增加和外汇存款的增加,体现了藏汇于民的积极成果。而去年8月外汇局曾正式发文终结强制结售汇制度,允许企业和居民自主保留合法取得的外汇收入。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此类现象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藏汇于民的过程和效果,但也可能是因为一部分外汇没有上缴到外汇管理局统筹管理,短期内由企业或正明个人持有。
对于下一阶段的资本与金融项目形式,外汇局指出国内外经济和金融运行企稳,将有利于稳定我国外部需求,吸引长期资本流入,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境内外正利差将刺激套利资本流入我国。
“下一阶段将把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支持企业‘走出去’,宽清指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外汇局指出。
3、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有哪些益处?麻烦告诉我
1.贸易顺差促进经济增长。首先,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刺激经济增长。一是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刺激国内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经常项目贸易顺差主要源于净出口的增加,是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结果,净出口增加使得国内总需求扩张,国内总需求扩张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二是净出口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经常项目贸易顺差主要是净出口增加的结果。净出口的增加具有外贸乘数效应,在外贸乘数的作用下,经 济增长的规模数倍于净出口额,大于好亮芹经常项目贸易顺差额。其次,资本项目贸易顺差直接推动经济增长。一是资本项目贸易顺差直接增加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资本项目贸易顺差源于资本净流入的增加,大部分是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增加的结果。资本净流入增加了国内的总需求中的投资需求,投资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在外商直接投资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增长的规模数倍于外商直接投资额,大于资本项目贸易顺差额。 2.贸易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项目有逆差外,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贸易顺差。伴随着贸易顺差的增加,外汇储备也在快速增长,外汇储备2003年底已超过4010 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一是提升了综合国力,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二是表明中国有良好的国际偿债能力,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时,能够较为容易地以较低成本取得各类贷款。三是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外商,对其利润汇回本国有安全感,这些外商愿意 更积极注入资本,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 3.贸易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经济总量平衡不仅与储蓄投资有关,还与外贸有关。当财政有赤字时,在储蓄完全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增加进口弥补财政赤字,以保持经济总量供求平衡,那样,容易出现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并存的双赤字现象。当财政有赤字时, 在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的情况下,需要减少进口或增加出口(即增加净出口)来弥补财政赤字,以键旦保证经济总量供求平衡。中国的现实是储蓄没有完全转化为投资,从1998年以来,连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逐年递增,因而贸易顺差的增加,特别是净出口增加部分地弥补了财政赤字。以贸易顺差弥补财政赤字,不但有利于国民经济总量平衡,而且避免了双赤字现象。 4.贸易顺差加强了中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连年的贸易顺差使得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使得中国成为国际上的债权友毕国。因而,中国不仅有足够的外汇满足对外经济贸易的需要,而且增加了中国对外清偿能力、保证对外支付,还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风险,提高了国家抵抗各种经济风险的能力。 5.贸易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是贸易顺差使得国家有充足的外汇干预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二是国家有充足的外汇调节国际收支,执行主动的对外经贸政策。三是贸易顺差增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由于中国各级地方政府都努力地招商引资,因此,中国资本流动性实际上比较大。在资本流动性实际比较高的情况下,贸易顺差加强了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的效应,促进了国民经济较快发展。 也就是这些了,剩下的就是弊端了。
4、请教我国历年的贸易顺差数据.
2004年贸易顺差319.8亿美元
2005年,贸易顺差1019亿美元
中国2006年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
5、我国贸易持续顺差的原因及对策总结
每年我国对外加工贸易顺差在当年贸易顺差中的比重都在100%以上。可见,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大幅增长,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急剧增加的根本原因。 2.我国的进口替代能力加强 我国加工贸易在2002年~2004年间出口增幅快于进口增幅,而且自2005年开始,加工贸易进口增长远落后于出口增长。这说明了随着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原料、零部件的国内供应比重在迅速增长,进口替代能力加强。这也是我国加工贸易急剧增长中贸易顺差迅速扩大的关键原因。 3.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变化 自2001年底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后,WTO成员国中原有的一些禁锢我国优势产品出口的制度被取消,使得我国的出口能力在短期内得以迅速释放,出口规模急剧扩大。例如,2005年全球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取消后,我国当年纺织品类及相关物品的净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1.1%,成为当年我国贸易顺差的最大驱动力量。 二、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的深层次原因 1.我国对贸易顺差的观念滞后 我国曾长期外汇短缺,因此,政府一直把鼓励出口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使人们形成了“贸易顺差有利于中国”的观念。但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情况已完全不同于当初,截至2006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0663亿美元。然而,许多地方或部门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当初,体现在政策上,各级政府鼓励出口换汇、创汇的措施不少;鼓励进出口平衡安排和鼓励进口的措施则相对不足。 2.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走的是“以量取胜”的路子。我们利用劳动力优势,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推动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随着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国际市场上这类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由于我国这类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差,许多出口只有通过低价竞销才能实现。因此,伴随我国出口规模及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是对外贸易收益的不断减少,出现了“贸易的贫困化增长”。 3.贸易伙伴国对其向我国进口的管制和限制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我国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应该从贸易伙伴国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实现进出平衡。但美国等发达的贸易伙伴国,为维持其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严格限制其国内相关先进技术产品向我国出口,导致我国想要和需要进口的产品进不来,人为地扩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4.我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和内需增长不足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多年的过度投资导致许多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而近年来,由于相关改革不到位,我国居民住房、医疗等支出激增,引发消费信心不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一直居高不下,加之曾占国内需求总量一半的农村消费因农民收入增长放缓而剧减,使得国内消费品市场的长期低迷。国内供求的这种矛盾使得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迫使企业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尽量扩大出口,致使我国出口迅速扩张。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增长不足又直接抑制了进口消费品的增长。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外贸的顺差。 三、解决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对策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国的贸易持续顺差既有国际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因此,解决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理工程。 1.切实转变观念 要解决我国对外贸易长期持续顺差问题,首先应树立“贸易平衡”的观念。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辨证地认识贸易顺差的利弊。事实上,长期的贸易顺差,会引发人民币升值,导致贸易摩擦加剧从而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还会带来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剧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矛盾。因此,我们要从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水平较低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善于利用国外资源,发展对外贸易,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今后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制定和修订发展规划、政策和法律法规时,都应以实现贸易平衡为出发点,既鼓励出口,也要鼓励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进口。 2.切实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应转向“以质取胜”,从根本上扭转贸易的贫困化增长局面。为此,在继续加强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政府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品牌意识,实现由目前的贴牌加工为主向自有品牌生产、营销为主的转变;要积极推动一般贸易和其他形式贸易的发展,改变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占主要比重的局面;还应鼓励我国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变商品出口为技术出口,缓解贸易顺差。 3.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进一步推进我国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传导机制,加大政策调控的力度和效果,实现我国结构调整的目标;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加强经济发展规划,严格防止重复建设,有效地缓解或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其次,进一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有效调控,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降低国内高储蓄率。
6、中国对外贸易为什么下降?
其原因可追溯到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有效需求不足,各经济体依然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各国的外贸需求下降,全球贸易量出现萎缩。在全球需求疲软、结构失衡的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继续提高。
从1981年到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5.26%,其中出口增长年均增速为15.4%,进口年均增速为15.12%。中国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使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1980年我国出口贸易居世界排名第26位,2004年中国已成为世界货物仔哗败贸易第三大国。2004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11547.9亿美元,同比增长35.,7%,其中出口5933.7,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态势分析
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0%。2016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国内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加大。2018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6.2%。
近几年,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结构性矛盾凸显。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努力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对外贸易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结构继续优化,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成绩来之不易。
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7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21万亿美元),增长7.9%;进口12.1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95万亿美元),增长7.3%;贸易顺差1.61万亿人民币(折合2597.5亿美元),扩大12.8%。
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4%、6.1%和0.4%。
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44万亿元,下降13.1%;贸易顺差3.68万亿元,扩大56.4%。以美元计价,进出口总值3.95万亿美元,下降8.0%。其中,出口2.27万亿美元,下降2.9%;进口1.68万亿美元,下降14.1%。
2016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国内综合成本不断上升,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贸工念颤作,及时出台促进外贸回稳向好、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相关部门和各地区积极细化落实政策,为企业减负助力。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国外贸实现回稳向好目标,进出口降幅收窄,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新的发展动能不断积聚。2016年,中国货物芦举贸易进出口总值24.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较2015年下降0.9%,降幅较2015年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8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5万亿元,增长0.6%,扭转了2015年大幅下降的态势;贸易顺差3.4万亿元,下降8.8%。以美元计,进出口总值3.7万亿美元,下降6.8%。其中,出口2.1万亿美元,下降7.7%;进口1.6万亿美元,下降5.5%;贸易顺差5107.3亿美元,下降13.9%。
2017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推动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下同)增长14.2%,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贸易顺差2.87万亿元,收窄14.2%。
2018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弱,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升向好态势,进入相对强劲复苏轨道,内生增长动力增强,金融环境有所改善,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稳中求胜,全球市场信心增强,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复苏。2018年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6.2%。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6%;进口1.19万亿元,增长30.2%;贸易顺差1358亿元,收窄59.7%
7、2012年中日贸易到底是顺差还是逆差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却与钓鱼岛争端连在一起,这对中日两国的政治、外交是个考验,同时也对中日经贸关系蒙下了阴影。但中日间的经贸关系就是在这种政治外交时阴时晴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
近期的外交关系会否影响到中日经济往来与中日贸易?笔者认为不会有大的波动与影响,亦不会引起中日在经济关系上产生纠纷与矛盾,反而在陆投资者与对陆贸易者的行动可能会更加缜密,从而规避因两国外交、政治问题而带来的经营活动损失。
根据2012年日本《通商白书》,2011年中日贸易总额为3449.16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其中日本对陆出口为1614.94亿美元(增长8.3%),对陆出口占当年出口总额的19.7%,进口1834.22亿美元(增长20.0%),占进口总额21.5%。可以说,对陆贸易、对日本进出口贸易举足轻重。
从贸易依存度来看,2010年日本为29%,与美国大致相同,而中国则为55%,显著高於日美等发达国家。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36420.6亿美元,其中对日贸易额占中国当年贸易总额9.47%,仅次於欧盟、美国和东盟。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日本对陆投资增长了49.6%,其中制造业比上年增长78.3%。截止2011年3月底,日本在全球拥有海外企业18599家,其中在大陆以及香港地区5565家,占日本海外企业总数的29.9%。而在这5565家企业中,制造业3078家,占日本海外制造企业的36.6%。
如此大规模的在陆投资以及2011年在大陆的制造业投资的强劲增长,均说明中日经济关系的紧密与中国市场对日本的重要程度。而如今,日本在大陆的企业群已经成为大陆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如果没有在陆的日资企业,日本的产业结构也是不完整的。
据统计,日本在大陆拥有非制造企业2487家,占日本海外非制造企业10187家的24.4%。而日本在大陆非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9.7%,其中批发零售业投资增长63.0%。2011年,日本零售业便利店的7-11、全家、罗森等采取灵活的特许加盟经营方式扩展店铺;超市(与准百货店)的华堂、永旺不断扩大门店可设区域与地区,进入二、三线城市;百货店的伊势丹、家电行业的山田电机等继续加快开设门店网路。
日资批发零售业在大陆的发展,将会为中日商品销售、国际采购与销售、以及在中日间新建与扩大国际流通管道与行销网路,其作用与功能也将愈来愈明显。
正因为中日经济结构上的差异、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两国间的经济往来与其贸易结构呈现出非常显著的互补特性,而贸易能够发展的本身就是发挥展示了各自的比较优势。中日两国间经济往来密不可分,如果出现波折,损失就是双方的,也是都不愿看到的。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两国间的外交纷争对经济往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小,亦愈来愈缓慢。(作者为大陆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会长)
8、-2012年日本中国的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地区的两个重要经济体,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始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中日贸易额从2001年的877.3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294.6亿美元,增长了近4倍。日本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受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201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同比继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降外再次出现下降。
据海关信息网数据统计,201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329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9%,其中对日本出口1377.7亿美元,同比增长3.3%,自日本进口1639.7亿美元,同比减少7.6%。
进出口合计 出口 进口
时间 美元值(亿) 美元值(同比) 美元值(亿) 美元值(同比) 美元值(亿) 美元值(同比)
2011年 3428.3 15.1 1482.7 22.5 1945.6 10.1
2012年 3294.6 -3.9 1516.5 2.3 1778.1 -8.6
答案: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