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前沿 » 2020前五月苏州外贸进出口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2020前五月苏州外贸进出口

发布时间: 2023-04-02 21:28:28

1、2020年1-5月全国省市出口进出口数据完整榜单,浙江顺差第一

<

2、中国为何要设立出口加工区?

中国二十一日宣布设立首批出口加工区试点,大连、天津、北京天竺、烟台、威海、江苏昆山、苏州、上海松江、杭州、厦门杏林、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吉林珲春等十五个出口加工区已获国务院批准建立。
此举主要是为了改革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遏制屡禁不绝的加工贸易走私现象。
加工贸易是中国改革开放利用外资的产物,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七十倍。加工贸易占据着中国外贸的半壁江山,今年前五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八百五十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三成,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四扰睁成九。
在加工贸易迅猛发展的同时,加工贸易衍生的走私现象也愈演愈烈,利用“假单证、假签名、假印章”走私,伪报瞒报,飞料走私,出口骗税等行为层出不穷。去年中国海关共查获加工贸易走私大要案四百四十七起,案值近二十九亿元人民币。今年前五月又查获加工贸易渠道走私大要案一百三十七起,案值八点四亿元,约占全国海关查获走私大要案总数和案值的一半。
加工贸易走私猖獗,乃因中国对加工贸易进口料件实行免税,走私有利可图,更与中国特色的加工贸易“遍地开花”、“漫山放羊”有关。西方国家加工贸易在外贸中所占比重很小,而东亚“四小龙”对加工贸易实行在出口加工区集中管理。
近年来中国缓昌岁政府着力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管理,出台了加工贸易进口料件保证金“台帐制”,但对遏制加工贸易走私收效不彰。中国开展声势浩大的打击走私行动以来,也筹划着对加工贸易的监管方式进行改革,对加工贸易商品和企业实行分类管理。
政策未出台之前,外商反应强烈,特别是在东南沿海投资的港台地区的商人更是议论纷纷,以为中国已经不欢迎加工贸易。中国政府意识到,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中居功至伟,而且符合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合作的大迅含趋势,因而一再表态加工贸易总的政策并未改变,对任何可能影响加工贸易正常发展的新措施的出台,总是小心谨慎。
在国务院批准的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立出口加工区,对加工贸易进行“圈养式”封闭管理,也是中国政府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改革加工贸易管理模式的重要决定。这一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举动既有利于提高守法企业的通关效率,为他们提供更加宽松的管理,又有利于改变分散经营、监管困难的现状,相信会促进中国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

3、前五个月我国进出口的总值同比增长8.3%,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海关总署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前5个月的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3%。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国内物流的逐步恢复,中国外贸竞争力增强的表现。

首先,物流的逐步恢复是我国进出口货物数据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众所周知,我国上海因新冠疫情的反复,造成不少外贸企业因物流迟迟无法准时交付。而且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保证重要港口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加快了货物的转运效率,减少了货物在港口的积压。

其次,说明我国外贸在国际竞争力的实力很强。据专业人士分析:相比增速,我国的外贸订单和产业外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一些企业考虑到将部分制造业的环节转移到国外;二是部分企业重新调整产业布局;三是由于国内疫情导致生产正常受阻,订单暂时向已经复工复产的国家转移。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数据的统计。但我国作为拥有完整体系的生产大国。部分产业的外迁和订单的流出不会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的经济命脉,中国在全球产业供应链格局的地位依然岿然不动。

我国为保订单,拓展市场,国家的相关部门已经在采取行动了。对国外的用户来说,要继续办好广交会,还有服贸会,投洽会。同时还要提高线上效率,使得外贸企业人员不出境,商品可以运到国外参展,线上和境外客户洽谈,来获得更多的订单。在国内,要继续培育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区,用好外贸型升级基地这些平台和载体,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进行转移。总之,不管怎样,前5个月的我国进出口的总值在整个市场经济萎靡的情况卡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但毕竟我国是一个拥有完整生产体系的第二大经济体,相信暂时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4、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优秀

今年上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促发展、促进步”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增加有效投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全力稳定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推动全市经济逆势上扬,经济运行止跌企稳、逐步回升,发展态势好于预期。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面

1.“保增长”政策措施初见成效

主要经济指标逆势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3.68亿元,同比增长19.8%;一般预算收入27.62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位于苏州五县市之首,高于苏州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6月单月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52.2%。完成工业总产值700.54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39.56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4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左右,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

工业经济在紧环境中逐月回升。单月规上工业产值稳步走高,1-6月分别实现单月产值54.69、73.66、96.14、102.22、106.73和113.26亿元,二月份起环比增幅分别为

34.7%、30.5%、6.3%、4.4%和6.1%,至4月份开始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6月份再创历史新高。部分主要行业保持较高增速带动工业经济回升,十大主要行业中,纺织、石油制品、化工医药、塑料制品、化纤加弹行业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1.5%、25.8%、24.0%、17.4%和12.4%。综合效益指数回升较快,2-5月分别为145.2%、165.35%、180.42%和187.46%,5月份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9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实现产值84.04亿元,同比增长8.9%,占规模以上比重达15.6%,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势明显,上半年实现产值224.11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规上增幅15.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降幅逐月收窄,

2月份以来累计工业用电降幅分别为12.4%、10.3%、9.4%、森灶8.8%和7.6%。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外包增势强劲。全市共有各类服务外包企业85家,其中3家通过cmmi3级认证,1家通过iso7001信息安全管理认证;上半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5859.16万美元,同比增长101.0%,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799.56万美元,同比增长55.99%。现代物流稳步发展。太仓物流园区建成12.3万平方米仓库和3.7万平方米商务监管大楼,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耐克物流中心启动建设,新增物流企业28家。港口运输保持增长。上半年新辟内贸航线1条;实现货物吞吐量2196.17万吨,同比增长25.5%;完成集装箱运量68.18万标箱,同比增长3%。休闲旅游加快发展。城厢镇电站村获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金仓湖一期建成投运,郑和公园推介运作,恩钿月季公园等一批农业休闲项目亮点凸现,成功举办系列大型活动。金融运行态势平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41.5亿元和50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42.3%和31.9%;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上半年新增98.3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80.2%,其中基本建设贷款新增74.1亿元;短期贷款新增3.9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于上年。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12.7%,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也高于去年同期5.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60.45亿元,同比增长31.2%,其宏嫌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09亿元,同比增长25.3%,房地产投资15.91亿元,同比增长46.5%。个私投资趋于活跃,完成投资50.22亿元蔽春手,同比增长51.7%,占投资总量的38.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9.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略有增长,部分行业快速扩张。2月份以来逐步扭转回落态势,上半年同比增长1.1%,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橡塑制品和装备制造行业投资分别增长543.4%、148.3%、99.4%和55.1%。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上半年,我市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3.4%,开工建设46个,开工率76.6%。苏州市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9.0%,超序时进度9个百分点,其中万方码头和耐克物流中心项目投资大、进展快,分别完成投资3.7亿元和3.09亿元。省重点项目太仓港区三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1.13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87%。项目推进力度加大,四次举办开工开业仪式,其中开工奠基项目60个,总投资近100亿元。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市以下同比增长17.2%。餐饮服务快速发展。娄东宾馆、陆渡宾馆被评为“中华餐饮名店”,“江海河三鲜美食节”活动成功举办;1-5月份,全市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5.9%。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1-5月新增各类车辆4111辆,同比增长13.3%。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上半年,全市累计销售商品房6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4%,其中住宅47.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2%;商品房均价4486.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9.4%,其中住宅均价4416.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6%。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比年初增8.8亿元,其中中长期消费贷款比年初增7.5亿元,增长19.5%,其中,二季度个人消费贷款占上半年增量的66.6%。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至6月底,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仅高于去年年底0.1个百分点,低于苏州同期。上半年,全市市镇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现场招聘会189期,招聘单位3764家次,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1.2%,累计安置就业8742人,3月始新增就业渐趋正常;宾馆餐饮、商贸零售、物业管理、纺织服装业和电子装配业等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用工需求增长明显。

2.开放型经济攻坚克难

利用外资难中求进。1-5月,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4个,完成注册外资5.73亿美元,同比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3.50亿美元,同比增长2.1%。超千万美元项目占据主导,21个项目新增注册4.3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全市总量的75.7%,其中超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新增注册1.45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扩幅较大,达1301.7万美元,同比增长23.6%。1-5月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新批外资项目23个,新增注册3.18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55.5%,实际利用外资2.69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76.8%。

对外贸易低位徘徊。1-5月完成进出口总额19.8亿美元,同比下降36%,其中出口10.10亿美元,同比下降34%。一般贸易出口降幅小于加工贸易,实现出口额5.17亿美元,同比下降17%,低于加工贸易降幅28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影响小于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85亿美元,同比下降12.7%,低于外资企业降幅27.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影响较大,进出口额下降44.0%,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进出口额下降9%。

3.区域合作积极推进

接轨上海又增亮点。年初,我市与上海世博局签署《中国20xx年上海世博会太仓游客中心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长三角(全国)首个世博游客中心;市政府签约首期世博门票团购;娄东宾馆餐饮成功签约进驻世博园区。和嘉定区签订区域合作行动计划框架协议。产业和项目接轨情况良好,引进上海项目69个,新增投资22.59亿元,新增注册9.94亿元,占全部内资项目的30.1%。

内资引进态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349个,新增投资总额81.37亿元,新增注册资金32.97亿元,同比增长12.2%,完成年度计划的78.5%,新增注册资金位居苏州五县市之首。二三产项目占比各半,119个工业项目注册资金16.5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0.2%,228个服务业项目注册资金16.2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9.3%。产业招商力度加大,引进钢材交易相关企业88家,其中钢材批发企业74家,注册资金3.67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的22.6%。

4.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载体建设日趋完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太仓软件园16栋软件楼和配套公寓楼竣工启用,安软等十家企业入驻;省级科技孵化器科技创业园新园即将开园,68家企业入驻运作;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江苏(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开园营运;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顺利开展,首批通过3家,另有8家已公示。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中科院上海分院3家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太仓工作站。1-5月,专利申请量达1161件,同比提高58.2%,专利授权量达540件。

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六个项目被确认为苏州市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占苏州全市19个示范工程的近三分之一。积极做好节能技改项目的对上争取工作,上报国家级节能技改项目4个,省级项目9个,已获批7个。加强节能宣传工作,14个部门联合举办了节能宣传周活动。认真开展重点行业的限期治理工作,共验收提标改造项目30个,关停并转项目9个。组织实施排污权有偿交易试点工作,已完成cod年排放量10吨以上的40家企业网上申购、核定和公示工作,总计申购5052.84吨,申购金额达1027.18万元。

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以工业园区思路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上半年投入2.85亿元,已入驻项目22个。恩钿月季公园正式开园,玫瑰庄园、蝴蝶兰花玻璃温室、生态餐厅、明珠观赏鱼休闲垂钓中心、百果园等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稳步推进。陆渡──浏河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创新运作,现已形成多亩设施蔬菜生产核心区,蔬菜储存加工配送中心正式启用,组建蔬菜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上半年1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可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4969万元、38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5%和37.6%,带动农户约6万户,同比增长20%,人均收益5100元,同比增长15.9%。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上半年新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44个,累计已达459个。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上半年,我市经济止滑回升,逆势上扬,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仍比较突出,主要是一些经济指标的增速明显回落,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开放型经济遭遇更多挑战,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今年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3%,而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的gdp增幅分别为16.8%、18.3%、14.5%和14.6%。从工业产值完成情况看,今年的1、2月份呈现负增长,累计同比分别下降20.3%和11.4%;3月份开始同比出现增长,但增长速度十分缓慢,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仍低于全部工业增速。工业用电量还未止跌回升。

2.企业效益明显回落。受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外部需求减弱、企业成本上升、产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前五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销售、利润的同比增幅分别为-5.5%和-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1.8%,较上年同期上升4.7个百分点,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0.2%。

3.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多年来,开放型经济一直是我市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但今年1-5月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双双较大幅度全面下降。前五月单月出口额环比增幅分别为-8.6%、-40.7%、44.5%、-0.5%和-6.2%,环比仅3月份呈现增长。

4.内需拉动的可持续性尚不稳固。今年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虽高于苏州大市的平均增幅,但从投资结构分析,工业投资增幅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1.6个百分点,且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仅7.44亿元,同比下降15.8%;服务业投资虽有31.2%的高增长,但其中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占64.7%和26.3%,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明显不足。从新增就业人数来看,虽呈逐月上升趋势,但安置就业人数只占去年同期的50%左右。就业不足,企业利润的下滑等因素,必然导致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从而影响最终消费。

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外需减弱直接对外向型经济造成较大影响。,我市的外贸出口依存度达到50.3%,而且加工贸易比重较高。下半年以来,先是加工贸易进口同比跌幅明显高于出口跌幅、进口总额中进口设备和进口原材料大幅减少,直接导致了全市外贸的下行走势;其后外贸出口订单的锐减,使工业生产因此而明显下行。外向型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我市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政策引导,但外部市场、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在增加,在全球化市场风险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本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也面临严峻考验。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从我市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看,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几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诸如新型工业化推进不快、产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徘徊不前等矛盾,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这些矛盾和问题便凸显出来。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大项目储备不足,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培育不够。四是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尚有缺憾,机关行政服务效率、企业经营环境营造等方面都有明显不足。

三、形势预判及下阶段工作重点建议

目前预期,今年经济运行将走出前低后高的“保增长”路线图。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制造业下滑速度已开始放缓,经济信心有所恢复。从国内情况看,内需增长良好,投资和消费均快速增长,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4个月出现回升,中国经济在下半年率先见底回升的`预期明显增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拉动下,我市经济回暖迹象也正在增多,企业对当前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也正在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先低后高是基本走势。工业经济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将较快回升。从企业类型来看,内资企业好于外资企业,内需企业好于外贸企业。从具体行业来看,纺织服装等产业由于刚性需求以及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刺激将领先增长;化工产业随着国际市场价格回升而持续反弹;医药等行业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的推动,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力能源行业将随经济回暖而保持平稳增长;金属制品及加工、通用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受金融风暴冲击影响较大,短期内恢复增长的难度较大。受工业生产及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影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短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外贸出口面临的总体环境较为严峻,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尤其是欧美等传统主要出口市场持续低迷,预计今年出口增幅将明显回落。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我市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与出口两驾马车的拉动,随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趋弱,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投资不仅会在今年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会进一步提高,并且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投资的质量与规模也将成为决定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向标。保持消费稳定增长则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实施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政策。我们要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继续下大力气保增长、促发展。一是加大拓展外需力度。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等稳定外需的6项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通过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外贸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出口结构,重点促进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保持我市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创新对外贸易预警机制,搭建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出口企业三者之间的信息网络桥梁,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扭转出口下滑过快态势。二是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金融机构当年新吸收的存款绝大部分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其中绝大部分投向中小企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增资组建工作,做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种模式的信用担保体系;扩大融资担保覆盖面,提升担保规模;完善担保风险防控措施,研究财政反担保措施。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制度与工作平台建设。坚持经济运行监测例会制度,完善部门沟通、协作、协调制度,实现跨部门信息快速交流、情况互通;健全与重点企业信息交流制度,加快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速度;建立与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制度,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探索建立全市联网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平台。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信息数据库建设,夯实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基础。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以及热点问题的专题调研,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水平。四是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深化“四诊式”服务。进一步清理与压缩审批事项,梳理与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扎实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优化与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整合全市公共企事业单位便民服务的资源,建立“一个窗口、一个网站、一个号码”的便民服务机制。继续放大“一表制”便民服务系统的优势,实现更大更广范围的资源共享。五是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切实帮助城乡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难题,积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着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2.进一步增强内需动力。一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争资争项力度,紧密跟踪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和部委专项资金安排方向争资争项;紧紧抓住国家、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的重要机遇,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重大产业完善布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好项目开发,策划大项目,力争有项目进入省以上“十二五”规划;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配合,积极协调解决项目的土地供应、信贷投放、环境准入、项目核准等关键性问题。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对今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和政府实事工程,要加强跟踪促建,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建立重点建设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情况,调度有关事宜。加强重点建设协调服务,建立部门联动快速反应机制。二是继续扩大消费。大力发展旅游业,落实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旅游招商项目给予优惠与奖励,实施旅游发展以奖代投政策,完善推进旅游区域协作的政策措施,搞活旅游人气,扩大旅游份额。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落实降低住房交易税率、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降低二手房交易税收负担、调整建设项目规费收取标准、合理调控房价等政策,稳定和培育住房消费增长点。刺激汽车消费,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支持发展餐饮、住宿业,进一步降低餐饮、住宿业经营成本,采取分步实施办法,逐步实行规模型餐饮、住宿业与工业用电同价政策。加快城乡市场建设,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积极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扩大农村商业服务网点覆盖面,提高统一配送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3.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是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及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技改奖励,对大额技改投入,按新增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实行一次性奖励;推行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对设备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的技改项目,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贷款贴息。推动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资源配置政策向名牌企业倾斜,鼓励更多的企业争创品牌。引导我市企业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把培育品牌、经营品牌、推介品牌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紧密联系起来,大力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大的知名产品,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二是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加大宣传的力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加速产权流动;完善经理人市场,规范经理人行为;完善资本市场,鼓励和积极推动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利用世界经济大调整机遇,加大对欧美企业和台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力度;借国家规划产业振兴之机,加大对“中”字头企业的招商力度;抓住世博经济以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复兴”之机,加大对上海、珠三角、浙江等重点地区的招商力度。整合招商资源,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打响“中国制造业十佳投资城市和亚洲制造业示范基地”、“中国石化和化学工业最具投资价值园区”、“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省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品牌。创新招商机制,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强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招商。围绕启动盘活低效利用土地、闲置厂房和停滞项目资源,开展存量招商;围绕挖掘现有项目的增资扩股潜力,开展零地招商。积极探索股权并购和境外上市等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开发潜力大、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支撑作用强、投资回报高的重大产业项目,吸引战略投资者。完善项目信息处理、重大项目论证、项目跟踪推进等机制,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和洽谈成功率。加强与重点客户、重大项目以及有长期合作的客商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客商在时机成熟后把我方作为投资首选地。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创业载体的投入力度和推进强度,搭建优质平台。积极应对形势变化,适时、适当调整招商政策,切实强化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优化服务,促进以商招商,以企引企。

5、2022 年前 5 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 8.3%,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3%,增长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是对中国出口的需求增加及内部供给也吃紧的双向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出口的需求国家在面对疫情时有大范围的躺平共存的心态,使得内部生产力不足,价格上涨,此时对价格更有优势的国内商品需求就上升了;

当前欧美高通胀,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出口金额提升,这使得我们国内对进口业务需求的下降;海外通胀是推动5月进口规模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另外,近期稳外贸政策持续加码取得效果。

面对目前的良好出口市场,它是海外通胀给国内出口增速带来较大机会,受此影响预计未来几个月国内出口还将保持增长,进而期望国内的出口商们可以考虑适度增加商品价格,少些内卷,让大家都多些利润,以备让公司内部福利更加好一些,现在的情况是业务再增加,可各个商家都在说利润低,很难生存,有怎么给员工涨工资的问题;另外,也要认识到出口高基数、海外复工、国际形势等抑制国内外贸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对于未来出口增长不宜过于乐观,保持良性经营才是首选;还有,5月进口增长主要为价格因素导致,未来在关注海外通胀变动的同时,也要关注国内生产和需求的恢复情况

面对外部需求,愿意且能够供给才能实现出口业务的大幅增加,我们都知道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因为我们的制造业供应链非常丰富。可能就是太多了,使得内部竞争也大。我自己目前就在一家做出口的公司任职,当我们供应链部门的同事可以每天都找到几十家新供应商做询价,然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厂家合作,我们为什么要那么高频的去更新供应商呢,主要原因是公司的业绩在增长,可成本太高,想要更加多一些的利润呗,因为电商平台的同类商品价格也存在内卷现象,你涨价了,别人就会更加倾向于买其他家产品,这样你的业绩又会受到影响。因此,会更多的选择优化生产端的成本问题。这个内卷现在在工厂之间也是存在的,这就使得相比较而言,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太低,中国经济有流水,可利润少。

面对这个问题,看很多都再说失业率上升这个事情,岗位的需求其实是足够,可情况就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待业者说没有工作可上。这或许就是因为企业利润低,给出的工资低,待遇差,没人愿意去。人民没钱,哪来的内需?因此,要想走出内卷,是我们未来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外贸商品需要涨价,劳动者需要涨工资。

6、现在的成都和广州,两者的经济差距大吗?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 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总面积14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8万人,2019年GDP为17012.65亿元,排名全国第七。

苏州,是江苏省地级市, 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总面积8657.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72.17万人,2020年GDP为19235.8亿元,排名全国第六。

首先,我们来分析2010-2019年成都和苏州的GDP对比情况。2010年成都GDP为苏州的60.15%,2015年提升到74.47%,2019年提升到88.44%,可以说,近十年来,成都的GDP增速遥遥领先于苏州,10年时间成都GDP占苏州比例提升了28.29%。按照这个趋势,成都将在2022年超过苏州的GDP。

然而,今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年第一季度,成都GDP为 3845.5亿元,苏州 GDP为3743.93亿元,成都领先苏州101.57亿元,成都GDP近年来首次在一个季度超过苏州;而在2019年第一季度,苏州GDP为 4152.12亿,成都 GDP为3550.11亿元,苏州仍然领先成都602.01亿元。

还有一个数字值得我们关注,今年前5个月成都外贸进出口总值2673.6亿元,同比增长25.8%;而反观苏州,苏州今年前4个月外贸进出口总值903.3亿美元,同比下降9.5%。众所周知,苏州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因此,外贸进出口额下降,对苏州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而成都虽然地处内陆,但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逐渐追上沿海发达城市,成都1-5月的外贸进出口总值领先杭州、南京等沿海发达城市。

我们预计,2020年,成都GDP很可能将超过苏州,提前2年实现GDP超过苏州的目标。

不管今年是否能够超越,成都将在最近几年超过苏州已经成为定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成都和苏州的定位不同,成都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龙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城市,拥有8000多万人口和4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的人口经济大省四川作为发展腹地。而苏州临近上海,没有相应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的纵深,而且作为江苏省非省会城市,在经济宏观战略规划上不占优势。

2、近年来,成都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大于苏州。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建设如火如荼,将于2021年通航,空港新城的建设力度非常大,可以参照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对上海虹桥商务区建设的影响;天府新区建设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成都地铁建设速度位于全国领先水平,2020年底地铁通车里程突破500公里,排名进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之后,排名全国第四,另外成都地铁176.65里程第四期的建设已经拉开序幕;另外以成都为中心的高铁、铁路建设也在大力推进。而苏州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力度比成都差距很大。众所周知,基础设施建设对GDP影响非常大,成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3、外贸方面,成都与苏州的差距不断缩小。成都的贸易伙伴与苏州不同,成都主要是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东盟和欧盟为主,而苏州的贸易主要对象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如韩国、美国、日本、欧盟等。因此,今年成都外贸受到影响远远小于苏州。今年1-5月成都外贸大幅度增长与苏州1-4月外贸下降是这一现象的自然反应。

总之,今年成都GDP超过苏州希望很大。成都GDP超越的下一个目标是重庆或者广州,但是目前差距很大,还需要倍加努力,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7、中国哪些城市的进出口贸易比较发达?

由于疫情的影响,现在进出口贸易可能不比以前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发达的城市一般都在沿海地区,这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但也有一些内陆城市的贸易做的不错。

2021年上半年中国主要城市外贸进出口回额排名,第十名是山东青岛(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是3975.2亿元,同比增速39.6%),第九名是天津(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是4015.2亿元,同比增速15.4%),第八名厦门(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是4081.5亿元,同比增速32.2%),第七名广州(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是5323.1亿元,同比增速25.8%),第六名宁波(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是5638.9亿元,同比增速30.7%),第五名东莞(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是6809.1亿元,同比增速21%),第四名是苏州(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是11616.3亿元,同比增速24.5%),第三名是北京(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是14241亿元,同比增速26%),第二名是深圳(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是15928.3亿元,同比增速19.3%),第一名是上海(上半年进出口总额是18827.9亿元,同比增速19%)。


我们来讲讲第一名上海为什么能成为第一名,上海崛起得益于外贸的崛起,上海的出口位置优越,通往内地的交通枢纽,通往海外的航运中心,是国家物流交通枢纽。上海的贸易伙伴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多个国家扩展至今天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海口岸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其进出口位居世界城市之首。上海还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

深圳的跨境电商非常发达,深圳已经是跨境电商的代名词了。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在全球贸易不利的影响下依然做到了4197亿元,深圳的跨境电商之所以这么厉害,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深圳供应链相对来说比较完整,跨境电商卖家很多,都是从事3C产品、化妆品、箱包起家,都能找到很完整的产品供应链资源;二、深圳紧邻香港,物流迅速,造就了很多深圳外贸出口的繁华;三、深圳政府的政策各种扶持,比如说海外的商标、境外的参展等,多种补贴政策,行业是双向利好。

北京是全国首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退税业务办理进出口单证,由2018年218个压减到目前的41个。北京自贸试验区在2020年正式成立,实施范围有119.68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这也对北京的进出口贸易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