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主要从汉代、唐朝、两宋、元朝、明朝、清朝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1、汉代
中国与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
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诸国即印度半岛等地进行经常的贸易往来。
2、唐朝
对外贸易繁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唐朝和朝鲜的贸易往来繁盛,朝鲜输入唐朝的有牛、马、麻、人参,唐朝输入朝鲜的有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
中亚、波斯商人足迹遍及各地,它们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也源源不断运往波斯,并从那里运销西方。对外交通有陆路和海路;与朝鲜、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贸易频繁。
3、两宋
北宋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事务,征收商税。
南宋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南宋政府采取鼓励外商的政策,在一些港口设有番坊,有外商长期在此居住。同南宋通商的国家众多,以阿拉伯人最多。绍兴末年,广州、泉州两个市舶司岁收税高达200万,超过北宋一倍多。
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输入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
4、元朝
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经常停泊着数百艘海船,大量货物在此汇集和起运。高丽的土特产人参、水獭和虎豹皮在我国内地受到欢迎,布在我国民间也很流行。我国的植棉、棉纺织和火药技术在此时传人高丽。
5、明朝
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明朝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有广州、泉州、宁波、福州。
6、清朝
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还几次下令实行海禁。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出现贸易顺差。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1)宁波古代至今的海外贸易扩展资料:
对外贸易的作用
1、通过进口我国短缺物资和商品,调节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2、通过出口,扩大国际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通过出口提供外汇收入,为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其它事业提供重要的物质条件。
4、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5、通过外贸活动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2、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港口主要有哪些?
宋元时期为人熟知的大型海港有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其实两宋时期的东南沿海地区见于文献记载的外贸港口城市,至少有20来个. 宋初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先在广州复设市舶司;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之前已设杭州市舶司;十年后即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又设明州(今宁波)市舶司,反映两浙海外贸易在迅速发展.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又在福建泉州设市舶使.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则在秀州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设市舶场(注:《宋史》卷186《食货志(下八)》,“互市舶法”条称,“宣和元年(1119年),秀州开修青龙江浦,舶船辐辏,请复置监官.先是,政和中置务设官于华亭县.后江浦湮塞,蕃舶鲜至,止令县官兼掌.至是,复设官兼领也.”).此外,浙西的镇江(今同)、平江(今苏州)亦是外贸通商口岸,“如有蕃商愿将舶货卖入官,即令税务监官依市舶法博买”.(《宋会要辑稿·职官》44之10)可见这两个城市也有外商前来从事外贸活动.除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设于北方密州板桥镇(今山东胶县)的一个市舶司外,北宋东南沿海见于记载的外贸港口有7个之多,大致已经连成一片. 南宋财政更加倚靠外贸“舶入”,对外贸易更加兴盛,因此外贸港口续有增加.除广、泉、明三州外,又在温州(今同,1132年)、江阴军(江苏今县,1146年)设市舶务,在秀州海盐县澉浦镇(浙江今县今镇,1250年)设市舶场.据弘治《上海志》载,南宋末年还在上海镇(今上海市)设市舶司和榷货场.除以上11处设有市舶机构的较大外贸港口外,据宋人《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志书,通(今江苏南通)、楚(今淮安)、海(今连云港)、越(今浙江绍兴)、台(今临海)、福、漳、潮、雷(今广东海康县)、琼(今海南海口)这10来个城市,也有外贸活动的存在(注:《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撰,成书于太宗雍熙末至端拱初(987~988年).《舆地纪胜》,南宋王象之撰,成书于理宗嘉定末至宝庆末年(1224~1227年).两书是两宋时期最为重要的地理总志,而后书则大量征引前书,有明显的继承关系.).此外,设于广西沿海钦州的博易场也有管理与交阯贸易的职能,“凡交阯生生之具,悉仰于钦,舟楫往来不绝也.……其国富商来博易者,必自其边永安州移牒于钦,谓之小纲.其国遣使来钦,因以博易,谓之大纲”.(周去非《岭外代答》卷5《财计门》“钦州博易场”条)海南琼州辖下的琼山、澄迈、临乡、文昌、乐会5县,也有市舶之设,当地驻军以市舶税入为经费来源(注:赵汝适:《诸蕃志》卷13,“海南”条载,“(海南)俗以贸易为业”.“(琼州)属邑五,……皆有市舶,……”.).这样,北起淮南东海,中经杭州湾和福建福漳泉金三角,南到广州湾和琼州海峡的南宋海岸线上,与外洋通航的外贸港口,至少有20来个之多.这样一种景象不仅唐代未曾见过,就是明清亦未能再现.
3、近代史上,宁波如何成为通商口岸?试比较宁波前后两次开放有何不同?
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县,属会稽郡。两汉、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3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区域范围基本未变。隋开皇九年(589)年,3县同余姚合并,称句章县,县治置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仍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现宁波老城区);武德八年(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 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也在小溪。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记载,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五代称明州望海军。北宋建隆元年(960)称明州奉国军。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辖温台 天一阁明越四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为庆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称庆元路。大德七年(1303年)设浙东道都元帅府。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进,并形成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的空间格局。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
宁波以港兴市,是中外闻名的商埠。唐时已是与日本、新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1522年葡萄牙人在双屿设立根据地,进行走私贸易,后被明军讨伐。鸦片战争后,宁波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港。在近代史上,宁波新兴工商业发展较早,“宁波帮”更是蜚声海内外。宁波人在上海居民构成中的比重很大。2000年北仑港已经成为著名的深水良港。
4、南宋海外贸易的特点和市舶司的作用?
南宋海外贸易有以下特点,一是由国家组织管理,南宋海贸由国家组织,还设立了各处贸易点,当时的泉州是最大的海贸集散地点。而且还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贸交易。二是贸易航线远,南宋贸易地点远到中东地区,而且阿拉伯国家是最大的贸易对象。三是贸易对象和品类多,南宋海贸对象有五十多个国家,物品繁多,除了茶叶、瓷器、丝绸外还有各种香料和工艺品。海贸为南宋的财政和军队提供了很多的钱粮,成为南宋重要的收入来源。市舶司是南宋管理海贸的部门,不仅负责与海外国家的交流,还负责收海贸的税,管理像泉州一样的海贸集散地的秩序管理,相当于现在海事部门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