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前沿 » 外贸铁壶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外贸铁壶

发布时间: 2023-03-25 04:19:40

1、茶壶嘴摆放的方向风水(竟然还有这样的风水讲究)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陆羽的《茶神宏颂经》一开篇就写到。

这句话的意思看起来很简单,说茶树是南方优良的树木。若再往深处想,茶为木,再联系泡茶的水,烧水的火,原来如此!茶首先属木,陆羽并将“五行”纳入茶道中,金木水火土相结合才能泡出好茶。

金木水火土:五行平衡,茶的智慧之道

金:

“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金。煮水用的铁壶,银壶属金。

木:

“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草本植物茶叶属木,泡茶时所用的木案也属木。

水:

“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泡茶用的水,自来水、纯净水、山泉水等。

火:绝戚

“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泡茶的水必须沸腾滚涨,而传统的方式则用煤炉,这就象征了火。

土:

“土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陶自泥塑,器容茶亦容水,当属土。

风水讲究:金木水火土,五行皆备,方才相生相克,阴阳调和。从而达到茶“祛百疾”的养生目的!

茶具的摆放需要注意这些细节

茶具完整

购买的茶具必须完好无损,不能买有瑕疵或者破损的,尤其是壶嘴,壶嘴破损会招来是非口舌,而且待客也有失礼貌。

摆放位置

泡茶一般都配备有电磁炉,所以水烧开沸腾的时候气体是流动的,那么水壶最好是放在向星的生旺位,催动生旺之气的流动,真正起到风生水起的效果。

茶具也不可摆设在凶位,特别是二五病符位,这样对身体反而不利,有失养生之道。

茶具整洁

茶具用完要摆放整齐,茶杯洗刷干净,切不可凌乱无章。同时比较高的东西不能摆在客人面前,这样让客人拿东西不方便也有失待客之道。

茶具材质

根据主人的命理以及五行和所做的行业来说,选择的材质也有所不同。例如,从事设计或演出行业的,最好选择木质茶游郑几;从事金融或政界最好选玻璃材质的茶几。从事物流运输或外贸等可选择金属或铜质茶几,美容行业或教育等可选藤质茶几等。

茶具颜色

茶具的颜色也是根据主人的命理来选的,这样对主人的运势才有帮助。命理喜木可选绿色;命理喜火选红色或紫色;命理喜水可选择黑色彩色;命理喜金可选择白色;命理喜土可选择土黄色或黄色等。

喝茶,就成为了人们追求养生宁静的好方法。我国茶道具有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以静为养身之本,茶道

2、有的人明明做着不起眼的生意却身价千万,你身边有没有?

我亲大姨,做服装批发的,做了几十年了。

现在名下房产是按单元计算,都租出去了,自己住楼道,几块砖头支个破木门板,就在楼道吃住,整个单元都是她的,所以没人管她。一个白铁壶装点凉水,买几个馒头,咸菜,每天就这么吃。大姨夫和她分居的,那边怎么生活我不知道。

有一次不知道哪根筋跳线了,送给我妈一件貂皮大衣(据说好几万),不要都不行,就得给,拿回来一次没穿过。但是可能什么时候又后悔了,逢人就说这件事。碰粗后来传到我妈耳朵里,就托人给她送回去了。

她自己的亲儿子也因为钱被逼的寻短见没了。

这可是真人真事儿哦,千万富豪的守财奴,当代葛朗台。

我认为不管钱多钱少,一家人团圆幸福,工作顺利,生活快乐,身体 健康 ,关系和谐,比什么都重要。钱少不够用的可以通过努力让生活更好,钱多的也要适当学会享受。

只有很少人看不出来有钱,我做银行那么久,只见过一个。

这位老兄没有银行贷款,在我所在的银行也只有500万存款,我一直以为他是有点钱的小老板。他不开什么豪车,只有一辆奥迪,平时见人就先笑,看上去一个非常客气的一个人。他也很低调,从不参加抛头露面的活动,不是媒体或者政府的红人,可以说是籍籍无名。

就在最近几天,让我见识到了他的有钱。他在上海花了6000多万给儿子买了一个大平层,直接是刷卡的(额度太大不可能是信用卡),因为是我自己朋友陪他去的,所以我这才知道他是多么有钱。

听说他是做建材生意的,大概做了近20年,只在当地又一个小门面。这是我的身边认识的人中,唯一一个能拿出6000万现金的人。因为在银行,见过充大款的人多了去,开什么保时捷玛莎拉蒂的多了,其实我知道他们把厂房住宅都抵押给了银行,车也是分期的,让他们拿出1000万现金就能他们憋死。

所以这个世界,低调的有钱人,还是有的。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有些生意看着不起眼,但很多人却悄悄的闷声发大财,甚至有些人身价上千万,这样的人现实生活当中并不少见,我就认识好几个类似的人,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说到挖掘机,可能很多人都看不起这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都是在工地里面打转,但现实生活当中确实有很多人开挖掘机赚大钱的。我有一个舅子(不是亲舅舅,而是我亲舅的堂哥),他从2010年开始就开挖掘机,当时是给别人打工,哪里有工地就跟包工头跑到哪里。后来有了一定的积蓄之后,他跟别人借钱买了一台自己的挖掘机,然后通过一些关系自己接了一些小工程,慢慢的从2013年开始赚钱越来越多,后来他又买了几台新的挖掘机邀请几个人帮他开,他自己主要任务就是去找工程做,再加上最近几年他们那边建设发展比较快,有很多工地都需要用到挖掘机,所以从2014年之后他的团队越来越大,目前已经有十几台挖掘机,一年的收入至少在两三百万以上,而经过多年的积累之后,目前他的资产至少在1000万以上。

说到养猪,估计很多人都不敢做这份工作,毕竟养猪不仅脏而且累。但对那些能够吃苦耐劳的历吵蠢人来说,养猪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也是可以赚不少钱的。之前我曾经认识过一个老板,他自己原来是在一家外贸公司里面做一个小部门经理,后来经过别人的介绍之后,进入了养猪行业。

他猪主要是放养,他承包了一片山林,然后在里面放养,一批猪大概有五六千头,每年够养两批。因为他的猪是放养的,所以价格要比普通的家肢陪养猪场贵很多,生猪一斤就能卖到15元以上,而且他的猪肉主要供应给一些合作的酒店,一般市场上还买不到,目前他一年的纯利润至少在300万以上,经过5、6的发展之后,他目前身家少说也得2000万左右。

上面我们所列举的这两个例子都是非常普通的工作,只不过这种工作相对来说又脏又累,所以一般情况下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也正因为如此,那些能够吃苦耐劳,进军这些行业的一般都能够闷声发大财。

2007年,村里有个十几个平方的小卖部,虽是乡下人,却没地基可建房,孩子已经21岁,到了当婚年龄,村里有个搞房地产,劝其买房,于是孩子父亲筹集20万元,在市里按揭买了一套170平方的商品房,谁知房价爆涨,搞房地产劝他卖掉,在别的地段按揭买了两套,房价又涨了,那个搞房地产在海南搞开发,又劝他把前两套卖掉,到海南买了两个店面房,海南的房价又居高不下,两间店面房一年房租几十万,他足没出户,如今是村里的千万富翁,只不过是小店变成一个小超市。孩子也已结婚,宝马坐骑!中国富翁来的就是这么传奇。

什么人有钱,这个事说起来大家觉得离谱。99年别人介绍认识一个人,当天开了一个长安双排座来,比一个稍微讲究一点司机穿得还差,见朋友老总老总地称呼他,吃完饭后朋友告诉我老总身价不少于2个亿。当天晚上几乎失眠。我30岁,老总看上去最多35岁,我读了中国的名牌大学,别人也叫我老总,我连100万都拿不出来。别人十多岁就开始做生意,那么有钱却看不出来。这件事情后我对做学问慢慢产生了排斥,院士叫我读他的博士我也觉得没多大意义。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叫怪人,当时开发一个大项目的私人老板,脚上穿一双开了口的皮鞋,完全不讲究,但他家里面那叫一个奢侈。随着年龄增长,后来见过更多更大更牛逼的老板,总结一下规律,他们都不怎么在意外在的事情,文化水平只能说一般,但这些人都有共性:低调胆大豪气,不论口才好不好,钻营能力超强,不达目的死不停息。书读多了知道不该做的事太多,自然就做不成大事,只有为别人打工养家的命。

身边还真有这样的人,而且不止一两个。

我一个远房亲戚,也是同学,初中毕业就回家了,农村的,也没什么背景。

刚开始在城里打工,那时候花钱买了城镇户口,到一个棉纺厂上班,结果不长时间棉纺厂倒闭了,于是和别人合伙干买卖。也不知怎么回事,慢慢的积累了很多人脉关系,然后开始开小工厂,做棉纱,后来又开植物油厂,再后来做塑料制品,二十年左右的功夫,身价已经千万以上了。

其实,他也没有特别的地方,就是靠自己的奋斗,看准了就干,不断的尝试新东西,人又比较活气。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人年轻时受点磨难没坏处,如果最初的工作一直保持,他最多混个班组长,因为工厂倒闭了,所以开辟了新天地。

还有一个不常联系的老乡,也是下岗职工,当时在电器厂工作,结果定做的一批产品不符合要求,为了不赔钱,改装后卖给了一家通信工程公司,因此开始接触通信行业。

当时正赶上通信大发展,村村通电话,宽带入户,移动网络大建设,工程施工队到处缺人,于是跟着人家干工程,后来自己带着一支队伍,再后来成立通信工程公司,一路下来,身价早已过千万了。

从他身上也能学到不少东西,根本毫不相干的专业,偶然的机会出现了,能够抓住时代机遇,放手一搏,坚持下来就成功了。

另外还有几个,一个是从保险公司跳槽做网贷的,还有一个是离职后干消防工程的,还有一个是做建筑配套和外墙保温的,都是身边看着很普通的人,也是很普通的工作,但是都成功跨入千万行列。

不要看不起小生意,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却能赚取大量的利润,纯粹属于“闷声发大财”的类型,平时也很低调,关键是这种小生意,我们还一定做的了!

我们这有“八小佛山”之一,据说是大智大势至菩萨道场,香火异常鼎盛,尤其是中、高考前夕,还有就是正月初五,烧“高香”、“头香”、“天价香”的人很多!

我一老同学,家里就在山脚下,开了一个卖香(以及饰品)店铺,规模应该算是当地最大的!最关键的是,他家在后院开辟出一大块场地,专用用于香客停车,还专门雇了几个伙夫,到马路边揽客。

平常停车收费10元,节假日15~20元,如果香客卖香,满20元即可免停车费。平时,还算比较悠闲,一到节假日,停车场少有空地!更何况,每月正月初四,晚上8、9点就有人来山脚排队,买香烧香,生意很是火爆,家里一年净利润至少上百万,身价恐怕早已经过千万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对于很多90后、00后而言,修甲、美甲、甚至修眉,很是常见! 我 爱人的师父,应该算是当地最早一批做美甲、修眉生意的人!

不知道,当年她是怎么起家的,我只知道现如今,她在我们市区,光美甲店就有几十家,虽然店面都不大,有的在超市、有的在大学城旁边,但能赚不少钱!

而我个人最佩服的就是,她经常给别人做培训、而且基本上都是免费的!一旦有学员、或技师决定自己开美甲(或修眉),她都会主动参 股( 3 0%左右 ) ,还经常去学员店铺帮忙指导,人缘很好,收入也很高!市内房产有好几套、还有两套别墅,身价至少也能达到2000万以上!

明明做着不起眼的生意,身价却上千万?有,而且完全是想不到。

这个是一个根本我没想到的行业,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接手了一个客户,叫做福建三美金属有限公司,一听这个名字,相信基本没人听说过,说实在话就是在泉州当地也没什么人听过这个名字,相比泉州本土的其他安踏、特步、达利等等,可以说这个企业等于空气一般。

这家企业是做什么的呢?回收废旧机电,进行拆解,然后把废机电里的铜取出来再生产,主要的经营范围为供应光亮铜,马达铜,漆包线,火烧线等。看是平淡的企业,一年的纳税额竟然上亿,排到了南安市的前列,远远超过很多当地很多的知名企业。

要知道,这个还是因为属于废旧物品再利用,它的增值税可以直接减免一半,否则的话纳税金额估计可以上2个亿,这可是2014年,当时第一次看到这个真的震惊到我,想不到一家名不经传的废旧机电回收在生产铜企业竟然这么赚钱,应该说这个行业接触的人都很少很少。

这个行业的水应该是真的很深,我一个初中的同学,毕业之后去山东打工,没几年后自己做家居装饰,各类定制家具、墙面、窗帘等等均有提供服务,不知道他现在具体赚到多少钱,就只知道在住着别墅,开着奥迪A8,在我们福建的厦门还有好几套房子,每次看到他的朋友圈,你有时候真的会怀疑读书有什么用吗?多读了那么多年书,混的没别人一个手指头好。

最近自己要装修,问了一下他意见,告诉我,除非原材料全部自己对比自己买自己经手,请人来做,然后你一直盯着看,否则别人要赚你多少钱就能赚你多少钱,同样一个产品,比如艺术漆有N种,你在砍价,别人用类似差一级的产品,普通人根本看不出区别,所以一套要赚你多少就是多少,没的商量。

其他行业应该还有,但是印象较深的就这两个,一个是客户,当时看到它的纳税金额直接被震惊到,到现在还印象深刻;另一个是身边的同学了,初中毕业到现在,也就16年左右,在厦门好几套房子(至于厦门的房价 ,大家可以自己去网络一下),此外在工作的山东还有别墅以及A8,身价几千万应该是妥妥的。

我一老乡,女的,当初来武汉的时候给别人当保姆,人缘特别好,心地也很善良,大气,后来做水产生意,碰一朋友,介绍一单位倒了,房子往外卖,她把所有的亲朋好友的钱借来,银行5∞万的借款,把里面的空地都做了房子,70OO千多平方做酒店,后来又拆迁,穿的很普通,做事\为人很大气,对朋友的得与失都不怎么计较,也很爱帮忙别人的忙,我很佩服她,当时我也借她二十万,很放心值得交心的人。

我初中同学,从河里挖沙子卖!自己说有8000万,反正每天不花2000元到3000元睡不着觉。

3、铁壶内部会上釉吗

会。
好的铁壶能加强水的口感,而其好坏则取决于它的内壁,铁壶内壁的功能就是适度控携梁制二价铁和防锈。因此铁壶内壁必须做处理以防其生锈。上釉就是特辩宽运别好的方法。
铁壶涂釉可以利用高温将瓷釉烧制在铁壶内壁,从而达到防锈和美观的目的。肉眼看上去呈黑灰色,有均匀颗粒状晶体反光。亚光搪瓷防锈效果不错,只要搪瓷不脱落,铁壶就不易生锈。另外也可以用亮光搪瓷,原理同亚光一样,瓷釉厚防锈效果更佳,不过一般用于外贸铁巧好壶或者铁杯等容器,如果您想用来做酒壶,亮光搪瓷是最佳选择。

4、朋友家里装修,弄出来一烫酒壶,壶底有“点铜”两个字,点铜是什么啊?

道口锡器又称“点铜”
在我国近代史上,道口镇的锡器手工制造业在国内影响比较大。近300年来,制作道口锡器的工匠除了一部分本地锡器艺人外,大多是邻近的长垣县人及外省人。他们以道口镇为根据地,有的经营店铺,有的挑着担子游走四方,使道口锡器声名远扬。在过去的地理教科书中,道口锡器曾被列为河南省名贵特产之一,在早年的《中国地图册》中也被列为“著名传统产品”。如今,随手翻看现在出版的中国地图册的河南部分,却已不再有关于道口锡器的介绍。
滑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新杰对记者说,道口锡器,又名“点铜”,源于清,是道口传统的手工业名牌产品。据传,清朝乾隆年间,山西省洪洞县一位姓刘的老艺人来到道口开设“同太”号锡店,生意日盛。为进一步扩大营业规模,他便收徒传艺,先是传给了同乡人杨某、曹某和李某,继而传给道口人马老体、张尚义,最后又传给道口人李祥琛、李发彦、李宝春、张万同、张天才、杜天荣和齐成名等。这些徒弟学成后,或留原店当技师,或另开新店营业,当时的道口镇北街和南街(即现在的顺北街和顺南街)因此非常繁华。随着道口锡器店日益增多,制作道口锡器的艺人也约定俗成:凡是质量达到七成锡以上的均要在锡器上打上“点铜”二字。
为何打上“点铜”二字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道口镇工人巷,找到了当年在县五金厂当管理员的王秀峰。
“道口锡器在当时比道口烧鸡还有名气呢!”得知记者的采访意图,现年59岁的王秀峰很是感慨。他从屋中取出两件锡壶,指着镶嵌在壶嘴上的一点铜说,这或许就是在七成锡以上的道口锡器上打上“点铜”二字的原因吧。他接着说,据那些在县五金厂工作过的老艺人讲,道口锡器的制作是很讲究的,锡器主要以广锡为原料,但它并不纯粹是锡,还掺有一定比例的铅和铜。
古朴大方,明亮如银……《滑台春秋》中这样记述:道口锡器制作精巧玲珑、美观耐用……使用日久,声仍洪亮如铜……1933的《河南政治月刊》三卷八期的《豫北道上》一文中也说:“最地道而又最为远近知名的道口锡器,以官秤论价,有花的每斤一元六角,无花的每斤一元四角六分,凡来道口的游人,吃烧鸡,买锡器,殆多不肯交臂失之。地方人士,又多以此二者为外出馈送之资。”道口制作锡器的艺人、已经去世20多年的杜天荣在世时曾说:“清朝宣统皇帝南巡时,路过淇县,道口锡器被购买一空,就连锡器店正在烧水的茶壶也未能剩下,有的官员还将特购的道口锡器献给皇上。”
关于道口锡器,在当地百姓中还流传着一些故事。据说,宣统皇帝南巡路过淇县时,晚上住在县里。当天晚上,有一个小名叫不二的小贩,常年在外经商,这天回到家乡,遇到了很长时间未见面的几个朋友,就和朋友多喝了几杯。不二半夜回家时,惊动了街上的一条疯狗,疯狗的叫声引起了周围群狗的狂叫,狗叫声惊吓了住在附近驿站里、跟随皇帝巡游的一名爱妃,这名妃子因此卧床不起。宣统皇帝大怒,当地官员在皇帝面前保证,一定要捉拿有关人等问罪。和不二喝酒的几个朋友得到消息后纷纷外逃,不二的家人也急忙劝他逃走。但不二怕自己的妻儿受到牵连,坚决不肯逃跑。兵卒抓走了不二,家人很担心他的安危,就通过贿赂皇上身边的官员,将包括粉盒、刨花缸、花瓶在内的一套道口锡器献给皇上,希望以此减免不二的罪行。当宣统皇帝看着这套外表呈灰黑色的器物发怔时,只见不二的家人不慌不忙,取出随身携带的一块白布,在这套器物上来回擦拭。不多时,只见几件器物现出了明亮的光泽,而且器物制作精巧雅致,闻起来还有淡淡的清香。宣统皇帝大喜,把锡器赐给了爱妃,那位爱妃见了锡器也是爱不释手。宣统皇帝大悦,免去了不二的罪行。
锡器文化的守望者
就像酒文化和茶文化一样,在道口镇,正逐渐形成一种锡器文化,有一部分人已开始对锡器文化进行研究,对锡器制品进行收藏,年轻的尚勋策便是其中之一。
尚勋策今年34岁,是滑县广播电视局的一名职工,也是一位古玩收藏家。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方面,尚勋策一直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道口锡器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并率先建立了家庭锡器收藏馆,在当地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认为道口锡器是我国地方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酒文化、茶文化一样,锡器文化正成为是新时期的一种文化形式。走进位于道口镇教育路的尚勋策家,记者见其收藏的道口锡器种类颇为丰富,有茶器(茶壶、茶碗、茶盘)、酒器(酒壶、酒盅)、祭器(香炉、烛台)、生活用具(灯、碗、调羹)、装饰品(花瓶、刨花缸)等,数量有百余件。这些锡器有的刻花,有的无花;有的錾花,有的嵌铜,制作十分精巧。由于年代久远,这些锡器虽然失去了当年的光泽,但它们的造型却十分端庄古朴,制作也十分精巧雅致。
“不同的锡器蕴涵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谈起锡器文化,尚勋策总是滔滔不绝。他说,中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殷商青铜文化,所谓青铜乃是以铜为主的铜锡合金。通常所说的商周青铜器,其成分就是铜锡合金、铜铅合金和铜、铅、锡合金,青铜文化实质上也就是铜锡文化。可以说,道口锡器文化是殷商文化的延伸与发展。由于出产在豫北,所以道口锡器的造型有着中原的风格,与南方锡器相比稍欠精巧,但却体现出了北方器物的敦实与厚重。道口锡器艺人也曾加工制作过南方样式及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风格的器物,特别是清末民初,道口锡器艺人研究东南西北、古今中外的器物款式,对锡器造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值得一提的是,道口锡器店的名称也别具人文情趣,如兴盛店有着兴旺发达、盛世和平的祝福;义聚店则突出道义情义、人聚财聚的生财之道……
为宣传道口锡器手工业的历史发展成就,2005年,尚勋策个人制作了《中国锡器工艺造型欣赏》扑克牌,这副扑克牌集知识性、观赏性、纪念性、娱乐性于一体,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收藏委员会监制,是目前唯一一副河南省名贵土特产题材的扑克牌,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收藏价值。
记者随意从一副《中国锡器工艺造型欣赏》扑克牌中抽出一张黑桃7,只见牌面上是道口锡器“嵌铜墨盒”的图案,图案下印有对“嵌铜墨盒”的注解:墨盒在小学生中使用量最大,尤其是在墨汁被广泛使用、毛笔字还是小学生必修课的近代中国社会。同时期黄铜、红铜墨盒较多,白铜(俗称德国银)墨盒以及嵌铜锡墨盒相对较少。
让世人惊叹的焊接技术
道口曾是商埠码头,有“小天津”之称。上个世纪初期,这里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有粮行、花行、煤场、银行、百杂店、澡堂、饭铺、茶馆、酒店、酱菜铺、糕点铺、烧鸡铺、锡器店等,经商人数多达万人,大的商号近百处,小的店铺遍布大街小巷。这些商贾为道口的锡器业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加上当时锡器制作高手世代传承,道口锡器的制作技术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尚勋策说,道口锡器采用高纯度精锡,经过严格的配料、熔化、压片、裁料、造型、捶打、刮光、焊接、擦亮、錾花、雕刻、嵌铜装饰等十数道工序细心制作而成,它是我国民间手工业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世传道口锡器制作的核心技艺是用料配方比例、焊接工艺和熔炼冷却处理,以及切削捶打技巧的综合掌握和运用。记者在他的家庭式锡器收藏馆里看到过一把酒壶,酒壶壶身与壶嘴连接处从外面看不见焊接的痕迹,拿到阳光下用眼往壶里看,也看不到焊接的痕迹。前几年,尚勋策曾购买过一把锡壶,壶身与壶嘴是分成两部分焊接在一起的,从壶外看不见焊接的痕迹,只是用一个手指头伸到壶嘴里面仔细摸,才能摸到很细很细的一条焊接缝。但是,当时制作锡器的艺人是怎么从壶嘴里面焊接的,至今谁也弄不明白了。
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当年,有一个外国商人听说道口锡器的焊接技术很高,有点不相信,就专门从北京跑到道口镇来,买了一把锡壶。他看到壶身与壶嘴没有一点焊接的痕迹,就认为二者应该不是焊接在一起的,可能锡壶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为解开心中的疑问,他就想用锤子把壶嘴从壶身上砸掉。可他花了不少力气,却怎么也不能把整个壶嘴砸下来,最后只是砸掉了焊接处极小的一部分壶嘴。当他弄明白壶嘴与壶身并不是一个整体时,对道口锡器的焊接技术惊叹不已:“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道口镇政府西侧的一条街道上,经营物流公司的胡姓老板告诉记者,前几年有一名外国人从他手里购买过一把锡壶,那件锡壶很精美,无一处焊接的痕迹,可谓天衣无缝。当时他手上有4件锡器,一件给了弟弟,剩下两把锡壶和一把锡酒壶。那名外国人不知怎么得知他手上有锡器,就不断来“骚扰”他。后来,他就以百余元的低价把锡壶卖给了那名外国人。“我的那几件锡器都是当年县五金厂的锡器艺人杜天荣制作的,杜先生的制作手艺很不错。”谈起杜天荣的过去,胡老板说:“听说杜先生早年曾在南街开办了锡器店,成为道口镇独一无二的个体户,但那个店现在早已不存在了。”问及杜天荣的家人现在何处,胡老板说不清楚,只听说杜天荣有一个女儿曾学习过道口锡器的制作技术。
锡器传说与风光不再的五金厂
在道口镇贸易路和大集街的十字街口处,记者向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了解道口锡器的有关情况,道口镇政府的同志说,这里距离1967年县里开办的五金厂不远。
记者问老人们现在镇里还有没有制作锡器的门店,他们都连连摇头,说当年的锡匠、铁匠都不在了。老人们至今还记得流传下来的那些关于锡器的故事。他们说,由于道口锡器闻名于世,1915年(一说1914年),道口锡器曾与当时的贵州茅台酒一起作为中国的珍贵特产,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博览会,即现在所说的世博会。当时的博览会由巴拿马主办,主要展出艺术作品和传统手工制品,同时也展示科学成果和新工业技术,是享有“世界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奥林匹克”美誉的盛会。展览会上,道口锡器中的兴恒牺形辛彝锡水碗、子贽父癸锡水碗、季副锡水碗等深受各国客商的青睐。这些道口锡器不仅制作工艺高超,而且在造型设计上融合了东方的艺术审美理念,在旧金山轰动一时,荣获了博览会金奖。有一对美国夫妇对道口锡器爱不释手,当场订购了20多套道口锡器。此后的几天里,夫妇二人每天都到中国的展览摊位前转转,逢人便说道口锡器好。
陪同记者采访的滑县县委宣传部的丁中飞说,清末民初,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掠夺中国的原材料。在洋货充斥国内市场的情况下,道口锡器能够凭借自身的魅力远渡重洋,在当时确实是民族手工业的骄傲。
那时艺人们制作的道口锡器质地坚固,不易破碎,泡茶增香,盛酒味纯。在民国时期,有一次,从南方来的一名李姓茶叶商人听说道口锡器中的茶具有在泡茶时增加茶叶香味的说法,怎么也不相信。他专门找出一些过期的散茶,投入买来的一把道口锡壶中。片刻,一股浓郁的茶香从锡壶中飘出。接着,他又换了壶水,取出一把发霉的茶叶投入壶中。稍后,一股清香传来。再试,还是如此。精明的李姓商人意识到遇上了商机,他把经营的茶摊低价转让出去,购买了数百套道口锡器,通过小镇西侧的卫河水运码头发往新乡,又转运到浙江、江苏、安徽、广东等地,大大赚了一笔。据说,后来这名李姓商人不但在道口镇建造了住宅,还在香港购置了房产。上个世纪末,李姓商人的后代曾从香港来到道口镇,寻找李姓商人当年的住宅。因年代久远,他们寻觅了几天,也没有找到李姓商人当年住过的房屋。
20世纪30年代,道口镇有名的锡器店有20多家,有同泰、义聚、聚盛、义盛、万聚、合聚、合记、聚盛和、仲记、广兴隆、祥盛、裕盛、兴盛、广盛、松盛、兴盛公、义兴、卫郡、万盛隆、聚盛兴、宫南居等,其中的店铺又有新号与老号之分,制作工匠数百人,年产锡器达到10万公斤,制锡业盛况空前。仅镇上的北街就有锡器店9家,艺人有130余人。在北街,当时规模较大的锡器店有“聚盛锡店”、“兴盛锡店”和“同兴锡店”等,大的锡器店年产锡器约2500公斤,小的锡器店年产量也达到了1500公斤,国内其他城镇的锡器制作的工艺和产量均无法与之比肩。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道口锡器却没有像当年同获殊荣的茅台酒一样流传久远。卫河断流、航道中断,日军侵华,天灾人祸等都使道口锡器的规模化生产遭受重创。新中国成立后,道口锡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1953年,道口镇几家锡器店组成合作组,走上了合作生产的道路。1956年,道口锡器艺人与道口的金、银、铜、铁几种传统手工业者成立了合作社。1957年,李祥琛代表道口锡器艺人去北京参加了全国美术代表大会,受到了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1967年,道口锡器的生产归入县五金厂后,又开始兴旺发达,每年都为省外贸局、广州宾馆等一些单位制作近3000公斤锡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锡器日用品逐渐被淘汰,加上锡器制品年久会发黑,外观上不美观,不能吸引消费者购买、保存的兴趣,现在能够保留下来的道口锡器制品已不多见。
如今,县五金厂的旧址还在大集街的一侧,临街的几间旧厂房门前,矗立着白铁门市部的招牌。开这家门市部的人是53岁的李保印和他的妻子。谈起县五金厂过去的事,李保印至今仍是津津乐道。道口锡器那时确实很风光,李祥琛和杜天荣等都是道口锡器制作的技师,县五金厂有很多工人在他们的指导下制作过锡器,但是现在,几个老技师都已经不在了。
“点铜”渐成“绝唱”
漫步在道口镇街头,很难再寻觅到道口锡器的门店了,记者一行只能通过询问当地群众的方法,去寻找当年锡器门店的旧址。
20世纪50年代以前,卫河水运“上通百泉,下达天津”,道口镇作为卫河上的码头,镇上濒河的南、北二街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道口镇最热闹繁华的商业街道。街道两旁多为传统的木质结构两层楼,用青瓦覆顶。门面房大小不等,没有前廊。开间2.8米,进深4米左右,二层住人,开方格窗。北街较短,路东有多座中西合璧样式的商业门面房十分显眼,当年的9家锡器店就处在其中。如今,行走在这条昔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古街道上,望着两旁已变得破旧不堪的黑漆门面和落日余晖中老人悠闲下棋的情景,联想起这里当年的热闹与繁华,记者不禁有恍如隔世之感。
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万山林对记者说,日军侵华期间,有大批商户南下逃难,道口锡器等产业曾一度崩溃,但还有零星生产。听说日军来到道口镇到处烧杀抢掠,却没有抢走一件道口锡器。这是因为当时道口锡器产量减少,加上日军也不知道道口锡器的价值所致。传说,有一个叫小田的鬼子军官无意中曾用过一套锡器酒壶、酒盅。当鬼子队伍向新乡开拔时,小田因嫌这套锡器携带不方便,就丢弃了。中国抗战胜利后,小田被遣送回国。后来,他偶然听说了道口锡器的珍贵,叹息不已。
采访中,记者无意中获悉,还有一位老艺人仍在制作锡器。记者一路寻找过去,可惜在脚力市街的一座小院子里,老艺人居住的房屋房门紧锁。门前的小树旁,一个曾用来盛放制作锡器工具的木箱已很破旧。
记者一行在胡同里拦住了一位正要外出的大嫂,询问老艺人的情况。
“哦,你们是找老薛吧。”那位大嫂热情地介绍,老艺人名叫薛义修,现在每年还在不停地制作出一件件锡器,可那是皮锡器活儿。皮锡器是当地人过去对锡器艺人制作锡器技术的一种说法,行话是指制作锡器的技术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制作的锡器也达不到志书中所记载的“点铜”锡器的品质。据那位大嫂讲,老薛劳累了半个世纪,也没有得到道口锡器制作技术的真传。他今年有60多岁,年轻时从长垣县乡下来到道口镇给老锡器艺人做帮工,想学习道口锡器的制作技术。但是,因为道口锡器制造业的没落,一直没有学成。后来,他就留在道口镇做些小生意来养家糊口,平时也揽些制作锡器的活儿。虽然没有得到真传,但他制作的一些锡器却也颇具大家风范。老薛常年租住在一间很小很旧的房屋内,仍然孜孜不倦地钻研道口锡器的制作技术,可以说,他是目前镇上最后一位在大街上摆地摊制作锡器的外来打工者。老薛每天在道口镇卫河桥东附近做锡器活儿,打一把锡酒壶只收15元的费用。也许一段时间过后,他这个皮锡器艺人也不在了,道口锡器传统技艺将由此终结。
记者准备结束采访时,却有了道口锡器艺人杜天荣的家人的消息,他们就居住在道口镇教育路的一条斜街上。在一座外墙上镶了白瓷砖的院落里,记者见到了已经83岁的杜天荣之妻丁素云。老人至今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矍铄。
丁素云告诉记者,杜天荣原是滑县老店乡人,16岁时,在道口镇大集街跟随山西的技师学习锡器制作技术,终有所成。解放后,杜天荣多次参加过在安阳举办的一些技术交流会。她和杜天荣共有子女6人,儿子杜喜民从小学到初中,在学校学习很好,却对锡器制作的手工活儿不感兴趣,姊妹几个只有小女儿杜喜爱曾跟着杜天荣学习了道口锡器的制作技术,现在杜喜爱在濮阳生活,也已经不再制作道口锡器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注定了道口锡器手工业的衰落,锡器用品正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普通的锡器也正不断被人们抛弃。道口锡器已经成了“绝唱”,而留在丁素云老人记忆里的制作锡器的工具,也已经很难寻觅。正因如此,道口锡器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收藏的珍品。现在的锡器价格远非当年可比,据说,前不久镇上有一位锡器爱好者曾拍卖了一件很一般的道口锡器,结果卖了几千元。如今想来,古老精致的道口锡器如果被有心人收藏,也是一件泽被后世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