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前沿 » 2016年吉林省对外贸易情况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2016年吉林省对外贸易情况

发布时间: 2023-03-22 03:54:42

1、近年中国对外贸易主要国家和地区有哪些?

受全球经济复苏及外汇市场人民币升值影响,2011年以来我国进口贸易总值增长迅猛。据海关总署网站数据显示,1-7月累计进出口总值达20225.47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25.1%,较上年同期增加4055亿美元。截至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回暖,各项指标基本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截至目前累计出口总值为10493.7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88.88亿美元,同比增长23.4%;累计进口总值为9731.6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66.12亿美元,同比增长26.9%。截至7月份我国对外贸易累计顺差额达762.0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7.23亿美元。
截至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投上阴影,欧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1-7月份中欧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186.1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进出口总值增加554.57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21.1%,占同期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5.75%,较上年同期比重下降0.5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至欧盟地区贸易总值为1995.48亿美元,累计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7.8%;进口总值为1190.65亿美元,累计进口总值同比增长27.1%。具体欧盟国家中,对德国双边贸易总额最高,1-7月累计进出口贸易总值达955.8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5.56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22.6%,占与欧盟地区总额30%,较上年同期比重上升0.35个百分点;与英国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也较多,达到310.7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4.38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16.7%,占与欧盟地区总额9.75%。
美国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第二大贸易伙伴,2011年1-7月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454.8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82.56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18.5%,占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12.14%,较上年同期比重下降0.68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美出口总值为1754.68亿美元,同比增长15.6%;进口总值为700.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4%。
2011年以来我国与东盟地区双边贸易日益活跃,截至目前与东盟发生进出口贸易值较与日本发生贸易值十分接近。1-7月对东盟进出口总值累计达2020.8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10.83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25.5%,占同期全国对外贸易总额9.99%,较上年同期比重上升0.04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与东盟等新兴市场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其中对东盟各国出口总值为950.7亿美元,同比增长24%;进口总值为1070.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
日本作为我国传统主要贸易伙伴,2011年1-7月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1912.8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5.8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占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9.46%,较上年同期比重下降0.54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日本出口总值为809.18亿美元,同比增长24.2%;进口总值为1103.69亿美元,同比增长14.3%。近年来我国一直处于对日贸易逆差地位,2011年1-7月对日累计贸易逆差额为294.5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9.62亿美元。
此外,1-7月我国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贸易往来频繁,累计进出口总值数额较大,分别达到1587.46亿美元和1382.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3.4%和增长19.4%,与印度双边贸易总额为415.69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对印度地区进口总值增长较快,1-7月累计进口贸易总额为140.65亿美元,同比增长5.8%。

2、一段令人气愤的历史:吉林省离海最近处仅3公里,为何没有出海口

吉林省离日本海最近的地方只有3公里,在我们的通常观念里,如此沿海的省份应当是非常容易取得出海口的,但是吉林却没有出海口。

通常人们会认为在吉林省防川是离日本海最近的地方。这是因为在防川这个地方,你可以改明“一眼望三国”,你可以从高出看到俄罗斯和朝鲜。因此,许多人认为它离日本海最近。

防川风景区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离日本海最近的地方是吉林省珲春市井敬信镇。这里与日本海的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而防川风景区与日本海的距离为15公里。

如今的吉林省是一个内陆省份,核源告没有出海口,也没有可以出海的通道。但是,回望 历史 ,在清朝时期,吉林省确是当时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

看看中国的行政区划图,我们不难发现,现今的东北地区,吉林省是面积最小的省份。可是清朝初年,吉林省的面积可远远不止今天这么大。当时的吉林省不仅包括今天的吉林省,还包括今天的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的部分区域。更重要的是,吉林省毗邻日本海,海岸线特别长,所以当时吉林的海运贸易是非常发达。

然而,随着清朝的衰落,吉林省逐渐成为一个没有海岸线的内陆省份。满清王朝视东北为自己的龙兴之地,对东北地区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办法,禁止汉人进入垦荒和开发。这也导致了当时东北人口稀少,发展水平极低,边防空虚。

而沙俄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急于寻找突破口,在雅克萨之战中战败的沙俄决定再一次将魔爪伸向中国的东北地区。。

1858年,1860年,沙俄和清政府陆续签署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沙俄先后占领了黑龙江以北大兴安岭以南地区以及库页岛地区。这些地区成为俄罗斯的土地后,日本海出海口就被封锁了。

出海通道的丧失给吉林省造成了巨大损失。1886年,满清北洋大臣吴大徵主张《中俄珲春东界约》明确规定“中国船只进出图们江不得受阻”。

所以那时候,吉林省还可以沿着图们江到达日本海。虽然在海边没有直接的港口建设,但吉林省的船只可以进出日本海,大量的特产也可以运出进行贸易。然而,到朝鲜战争时,一切又已经发生了变化!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苏联以向朝鲜运送军事物资的名义修建了图们江铁路桥。我们今天来看,建造这座桥的目的可能并不只是那么简单。这座桥的总长度约为530米,是一座8孔、60米的钢架铁桥。从桥底到正常水位的高度为9.6米,其中只有3个洞可以作为通航孔。

图们江铁路桥

这座桥距离水面太浅了,只有小船可以进出,大型船只根本无法通过。另外一点是,在铁路桥上游大约1公裂凳里处还有10多个桥墩。它们形成的漩涡在河道中形成了一些沙滩,对入海口的泥沙淤积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要进行海运贸易,这就一般会是一艘大船。而这座桥可以说完全限制了吉林地区的对外贸易。后来,吉林省也提出了该桥是否可以重建以允许大型船只通过的问题。让人奇怪的是,俄罗斯和朝鲜似乎有着非同寻常的默契——保持现状。而保持现状实际上就是继续对吉林地区的封堵。俄罗斯这样的行为真的让人气愤!

现今,吉林省正在积极解决这一问题,吉林省也想要再次获得出海通道。这是一场持久战,但相信不久的将来吉林的愿望就会实现。

3、吉林省对外贸易结构特征

一)进出口结构不平衡

吉林省对外贸易额从增长态势上快于GDP的增长速度,但进出口的比例关系阶段性变化明显。从1985年至1992年出口一直占绝对主导地位,占进出口总值的70%以上。从1993年至1997年5年间进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使二者趋于基本平衡。而自1998年以来进口额比重开始超过出口, 2004年低谷时出口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仅为四分之一;2006年也只占37.9%。

在贸易平衡关系上,国际上还常用净出口比重(贸易差额与当年进出口总值相比)来判断,以±10%为警戒线,以内为基本平衡。以此标准衡量吉林省的贸易平衡状况。(见下图)

吉林省净出口比重变化图

从上图可见,吉林省净出口比重呈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波动状态。1985年—1992年是出口较大形成的不平衡,1993年—2002年,虽然经历了出口小于进口的变化,但净出口比重一直都在±10%的合理区间波动,表明吉林省对外贸易是基本稳定、健康发展的。从2003年至2006年由于进口额的增加,导致2004年净出口峰值超过警戒线近4倍,贸易失衡显现对经济增长产生持续负拉动作用。

(二)外贸商品结构趋于合理,但品种不丰富

总的看来,吉林省进出口的商品分类构成呈逐步优化、层次提高的趋势。出口商品构成中,1985年—1993年这一阶段一直是农产品占主导,工业品稳步增长趋势。1985年农产品占出口商品比重为81.2%;轻工、重工产品分别占12.4%和6.4%,而到1993年农、轻、重比重已变为53 %、31.9 %、15%,达到基本平衡。1994年开始工业品出口逐渐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到1997年三者比例是27.1%、41.4%和31.5%,工业制成品占到七成以上的份额。到2006年,吉林省主要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为21.1%和78.9%,出口商品结构更趋于合理。但主要集中在谷物、服装及汽车零配件方面,涉及品种欠丰富。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仍然较低,限制了对外贸易效益水平的提升。

(三)一般贸易主导,加工贸易较弱

2001年吉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31.3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23亿美元,加工贸易仅4.5亿美元,其它贸易4.8亿美元,分别占73.5%、14.3%和12.2%的比重。在2006年的进出口贸易额中,上述三种贸易方式的比重是77.8%, 10.6%和11.6%,一般贸易微升,加工贸易降至最低。而且从历年的情况看,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一般贸易都占绝对主导地位。

综合近年来的发展看,由于利用外资规模较小,吉林省在对外贸易方式上始终是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导,加工贸易相对薄弱,制约了吉林省出口份额的增加和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展。

(四)对外贸易的市场依赖性强,存在产业风险隐患

从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看,吉林省的贸易伙伴相对集中。2001年吉林省与德国、日本、韩国三国的贸易总额为9.3亿美元、5.1亿美元和4.9亿美元,分别占29.7%、16.2%和15.7%,合计占全省贸易总额的61.6%(见下图)。从出口方向看,排在前4位的是韩国4.2亿美元、日本3.1亿美元、朝鲜1.4亿美元、马来西亚1.1亿美元,四国合计占三分之二的份额。

进口却是德国、日本占主导地位,进口9亿和1.8亿美元,二者合计占64.9%,达近三分之二的比重。

2001年主要贸易伙伴占吉林省进出口比重

2006年,外贸总额和进口额格局未变,德、日继续占据吉林省贸易伙伴领先的位置。

出口格局出现变化。吉林省对韩、美、俄、朝四国的出口比重均在12—14%之间,合计占吉林省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24.2%,四国几乎并驾齐驱,成为吉林省贸易伙伴的第二集团军。

总的看,吉林省的贸易市场虽有所扩展,但仍未摆脱相对集中、依赖性强的局面,存在潜在的产业风险。还需进一步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市场拓展的步伐。

(五)多元化格局已初步形成,质量和效益尚待提高

2001年,吉林省对外贸易额中,国企稍强,为16.4亿美元,外企次之,为14.3亿美元,分别占52.4%和45.7%,而其他类型企业仅占1.9%。出口额中,国企占67.9%、外企占29.3%,国企仍占主导地位。而在进口额中,外企占60.1%、国企仅占38.9%,外企占主导地位。

近几年,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情况逐步发生变化。2006年吉林省对外贸易额中,外企37.8亿美元,占47.8%,国企30亿美元,仅占34.1%。外企已取代国企成为吉林省外贸第一大户。出口方面,国企占33.1%,比外企28.6%的比重高出4.5个百分点,但已失去主导地位。进口方面,外企仍占近6成份额,高于国企2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私企对外贸易比重明显上升,占进出口总额比重2006年达到17.6%。其中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比重为37.2%,超过国企、外企跃居首位(见下图)。基本形成外贸出口的三足鼎立,对外贸易呈多元化发展的可喜之势。但尚需扩展贸易主体,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逐步形成“大经贸”格局。

另外,从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结构关系看,世界水平为1:4。我国从1985年的1:12.5到2000年的1:7,差距呈明显缩小之势。而吉林省服务贸易还基本属空白范畴。这也反映出吉林省的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外向度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方面与世界乃至全国水平的较大差距,是吉林省外贸结构中最薄弱的一环。

吉林省对外贸易虽然在商品结构合理性、方式多样性和多元化方面有一定的改善和进步,但贸易方式单一、外资规模偏小、市场相对狭窄、资源依赖性强、市场分工层次较低和多元化发展欠缺等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必须摆脱内向型经济的制约,进一步从深度和广度方面推动对外开放与经济外向度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潜力的释放和发挥。

4、外贸行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1年对于外贸行业来说真的太难了,但整体而言,我国的外贸行业稳中有涨,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当前阶段,商家可以寻求转型,从对B端转为对C端销售,布局生活防疫用品类目,每次挑战都暗藏机遇。活下去,才有光明的未来。

受到疫情影响,外贸行业遭受重创停摆,好不容易等到国内疫情慢慢稳住,国外疫情却呈现出了燎原之势。疫情席卷全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户外出行等活动,也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心态。

跨国运输仍然受到影响,要知道,客机腹舱的物资运输规模几乎占据了跨境物流运输规模的一半,目前,国际航班虽然已经逐渐恢复,但还不敢大规模开放,客机腹舱的运输规模依旧不如从前。

外贸企业和人员,可投身跨境电商

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线下消费转为更为安全的线上消费。传统外贸的出口模式受阻,并不代表海外市场的消费需求就此消失,这些需求会进一步在跨境电商平台爆发。想要自救的外贸企业就可以投身跨境电商领域,做出从B端到C端的转型。

这既是求生之变,也是大势所趋。目前看来,线下聚会和派对仍然危险,所以商家可以尽快布局线上,对于仅剩不多的下半年,既是外贸企业“咸鱼翻身”的转折点,也是跨境电商趁势而上的大好机会。 

5、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的展会基本信息

1、东北亚博览会是国家级大型展会 东北亚博览会是东北地区唯一由国务院批准,以东北亚区域合作为品牌,展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商机的盛会。
2、东北亚博览会是国际性区域展会。东北亚博览会立足东北亚,面向全世界。以东北亚区域为基础,紧紧围绕东北地区现代制造业、农产品 深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光电子信息等产业,突出经贸特征,突出东北亚区域特色,突出东北产业特点,使参与者通过博览会寻得 商机,获得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3、东北亚博览会是集商品展洽、投资洽谈、专业会议、文体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展会。 (1)展示中国东北地区及国内相关省市、东北亚五国及相关国家经济发展优势和名、优、特、新产品,通过搭建中国与东北亚五国以及世界 各国之间的货物贸易平台,促进中国对内对外贸易发展。
(2)组织参会者推介投资项目,发布合作信息,进行专题项目洽谈,扩大区域投资合作。
(3)博览会期间举办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东北亚五国商务周(日)以及投资合作、经贸洽谈等方面专业扒扮国际会议,为参会的各界人士提供 了更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
(4)举办“同一首歌”、“相约东北亚”文艺晚会等文艺活动,促进东北亚区域民间交流。 东北亚地区是指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东北部)、朝鲜、韩国、日本、蒙古、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在内的广大区域,面积近900万平方公里,拥有3亿人口,GDP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占亚洲的70%以上。东北模此岁亚各国在经济全球旦睁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东北亚地区已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中国政府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十分重视。连续召开高规格的“东北亚经济论坛”,研究、探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的方式;大力支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图们江区域开发项目,积极参与东北亚各国政府间协调协商会议;结合中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战略决策,并在税收、社保、金融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为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在此情况下,搭建一个高层次、权威性、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平台,推动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谋求和谐发展,实现共同繁荣,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符合东北亚地区各方的共同利益。在这种大势下,吉林省人民政府提出申办东北亚博览会,由此,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应势而生。

6、沈阳 对外贸易现状

沈阳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2007年9月17日)

今年以来,我市外经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实现“三大目标”和“两个不低于”的要求,以“创新年”活动为载体,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外经贸各项指标持续走高,为全面完成“创新年”各项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今年以来外经贸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8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41家,合同外资额77.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3亿美元,同比增长131.4%。实际利用外资额在全省继续保持第一(1—7月份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一位)。第一、二、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0.35亿美元、10.34亿美元和22.6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0.8%、23.9%和281.3%;制造业、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10.05亿美元、20.0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2%、328.0%;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超千万美元项目58个,实现调入外资17.8亿美元(去年同期分别为20个、4.2亿美元)。预计1—9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6.3亿美元,同比增长82%。
2.外贸外经继续保持稳步发展。1—8月份,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出口21亿美元,同比增长24.2%。我市出口排名前50户企业累计出口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1%,其中远大铝业、金杯进出口、中铁物资、华晨金杯和同方多媒体出口分别增长245.1%、107.4%、994%、178.9%和239.9%;全市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达到28家,比去年同期多6家。预计1—9月,全市外贸出口完成23.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1—8月份,全市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3亿美元,同比增长73%;外派劳务11624人次,同比增长25%;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0个,中方投资5200万美元。
二、今年以来我市对外招商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加大了招商工作力度,市领导亲自带队推进和洽谈项目,使我市利用外资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1月3日至6日,以政高书记为团长的沈阳市代表团,在香港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招商活动。在港期间,代表团先后与恒基兆业、嘉里、宝利达、百利保等43家大型企业(集团)进行了深入洽谈,共洽谈、推进、签约项目191个,预计投资规模191.3亿美元。同时,我市还成功举办了“沈阳细河经济区(香港)投资说明会”、“2007香港-沈阳城建和房地产项目招商推介会”和“2007中国沈阳国际冰雪节新闻发布会暨棋盘山旅游开发区项目推介会”。
1月28日至2月11日,以长义常务副市长为团长的市政府代表团对英国、希腊、西班牙、瑞典进行了考察访问,洽谈推进了一批项目。西班牙博士盖陶瓷公司签合同为独资投入2400万美元,在法库建设10条陶瓷生产线,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同时,市政府代表团访问西班牙FCC集团奥科利水务公司,就我市东水西调配水厂及污水处理和供水项目达成共识。
2月23日至27日,政高书记率领沈阳市代表团赴温州、苏州、无锡和上海四市进行招商,促进一大批投资项目签约。世界500强企业林德气体公司拟在细河经济区建设工业气体供应中心,项目投资额18亿元;德国博森公司拟在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投资1000万美元建设汽车尾气系统生产项目。台湾科诚投资的自动识别技术成套设备高科技产业园已于4月23日奠基,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3月27日至4月5日,以宋琦副市长为团长的市政府代表团,在日本、韩国开展了为期8天的招商活动。访日期间,洽谈推进了以富士通8寸芯片和板硝子LCD玻璃面板为代表的19个工业大项目和产业链项目。访韩期间,洽谈推进了26个工业、地产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包括浦项80万吨不锈钢项目和投资3亿美元的封闭式变压器项目。此外,代表团还在韩国首尔成功举行了2007中国沈阳韩国周新闻发布会。
4月17日至27日,以常务副市长赵长义为团长的市政府代表团,随张文岳省长率领的省政府代表团分别对日本、韩国进行了访问。市政府代表团在大力配合省政府代表团圆满完成了各项访问日程的同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经贸洽谈工作,先后拜会了三菱汽车、三井金属、日本经营者协会等16家日本企业和商会,以及现代重工、晓星、康巴斯等11家韩国公司,推进促成了一批经贸合作项目。在访问日本期间,推进了三菱汽车变速箱、大日本油墨、积水化学FFU枕木生产、伊藤忠与北方交通合作生产工程车辆等项目;在访问韩国期间,推进了乐天集团投资百货、大型超市和主题公园项目,以及SK公司扩大在沈投资等项目。
5月22日至6月3日,以市长李英杰为团长的市政府代表团对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和法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招商引资活动。代表团先后访问了9个城市,拜会了6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与20家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及大型企业(集团)高层进行了深入接触,签约、推进及洽谈了43个项目,其中意大利菲迪亚数控机床、德国宝马汽车(二期)、伍尔特汽车紧固件、Q8汽车润滑油、沈重并购法国NFM公司及法国布依格参与沈阳地铁轻轨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6月12日,辽宁省及沈阳市政府在香港成功举办了“构筑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推介会。赵长义常务副市长出席推介公会。来自日本、瑞士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119家知名现代服务业企业代表参加了推介会。本次推介会期间,进一步推进了我市与香港恒基兆业、嘉里、恒隆等一批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项目。
8月24日,市政府在新加坡成功举办了“2007沈阳CBD·新加坡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推介会”,宋琦副市长出席推介会。新加坡教育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新加坡——辽宁经贸理事会新方主席尚达曼等政要,以及51家新加坡上市公司、7家商会、8家金融机构和165家现代服务业企业26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本次推介会,进一步密切了沈阳与新加坡企业的接触与交流。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我市不断改进对外招商方式方法,以大型活动为载体,卓有成效地推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第六届“韩国周”,共吸引了来自韩国28个城市的代表和国内的武汉、南宁、西安、厦门等城市的代表的广泛参与,共签约项目105个,投资总额33.9亿美元,外资额29.7亿美元。第六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航空航天配套零部件展览会,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139家境外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参展,包括日本的山崎马扎克、森精机、天田、大隈,美国的哈斯、哈挺、赫克、福禄,德国的因代克斯,瑞典的海克斯康和瑞士的威力铭等国际知名企业。本届制博会共实现国内交易额40.35亿元人民币,进出口贸易额6.8亿美元,专业观众达12.5万人次。
三、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装备制造出口创新基地城市进展情况
(一)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宋琦副市长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两次赴商务部就申报基地城市与商务部有关领导进行接触。同时,对我市下一步做好申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业务培训。聘请了我国服务外包领域顶级专家进行服务外包理论和实务培训。全市有近千人次参加了上述培训。二是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我局已经起草了“沈阳市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并已上报市政府,待修改和讨论通过后出台。
(二)装备制造出口创新基地城市进展情况
在去年申报基地城市的基础上,年初以来我们先后赴商务部、全国首批基地城市和我市重点企业开展调研。9月初,商务部主管申报工作的领导——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张骥等一行莅沈,就我局申报工作进行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商务部领导对我市申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按照商务部的要求,我局已经于8月初向商务部递交了申报材料,于9月中旬与申报主体单位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派人赴京,参加了基地认定专家评审委员会举行的评审会。目前,我市是否通过评审,取得最终认定,尚需等待商务部的通知。
四、当前存在问题及下半年主要措施
今年以来,我市以利用外资为重点的外经贸工作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房地产业利用外资面临宏观政策影响。5月下旬,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业审批和监管的通知》(商资函[2007]50号),旨在禁止外资房地产企业举借外债进入,再加上商务部进一步严格备案程序。预计四季度我市房地产业利用外资将受到较大影响。这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二是国家政策调整对我市扩大外贸出口造成冲击。主要包括:去年年底国家出口退税调整直接影响到沈阳市出口企业利润;人民币升值进一步削弱了我市出口企业价格竞争力,挤压了出口利润空间;提高利率等紧缩政策,大大增加了出口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我市出口大户还不多。1—8月份,全市出口排名前50户企业累计出口13.24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1%。其中,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为28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外贸出口实现大的跨跃。
为了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今后几个月在招商引资方面要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把招商引资工作重点聚焦在重大工业项目上。一是加快开工一批。如,安川伺服电机、大日本油墨、沃尔特工业园二期、富士康工业园、金新林浆纸项目、奥园动漫产业园和三菱发动机等;二是重点推进一批。如,宝马二期、乐天化工、晓星电机、AMD芯片、纽豹数码识别、ITT泵业、力晶半导体、日本中小企业环保科技工业园等;三是提前储备一批。如,液晶面板产业链、壳牌工业合成气岛、波音飞机研发中心、Q8润滑油、现代重工、SK化工、浦项制铁等重大工业项目和产业链项目。为抓好上述项目,应成立专业小组,实行“一对一”攻关招商,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力争使这批项目早日签约和调资,为今年乃至明年做好项目准备。
2.加大现代服务业招商力度,开辟新的利用外资领域。重点盯住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加强与香港高盛、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法国东方汇理、德国德意志银行等一批金融、服务业企业的合作,争取引进一批现代金融、服务业企业。另外,我市作为东北最大的中心城市,目前在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公司、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等方面还做得不够,下一步应出台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力争取得新突破。
3.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对项目调资的跟踪服务力度。要把调资过程作为解决问题、推进项目落实的过程。继续发扬锲而不舍、咬住不放、一跟到底的精神,做到项目到人、责任到位,及时掌握和反馈项目进展情况,推进项目落地和调资。同时,市外经贸局将继续与市工商局、土地规划局、发改委及省外汇管理局和外经贸厅等部门搞好配合,加快项目审批进度,使大项目迅速落地和调资。
4.增创环境优势,进一步增强外商来沈投资的吸引力。“两税合一”政策实施后,在税率拉平的同等条件下,外商在国内选择投资地区将更看重一个地区的政策透明度、政府效率、市场潜力、生产要素供给和产业集聚程度等。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两税合一”等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继续加大服务工作力度,真心实意地帮助外商投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着力营造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产业集群,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来沈投资发展。
在外贸和外经方面,下一步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重点出口企业。强化对50户重点出口企业跟踪服务,确保中华轿车、东药Vc、机床、输变电成套设备等出口大项目顺利执行。加强对企业出口各环节的服务,争取进出口银行为企业提供优惠流动资金贷款,为企业扩大出口创造条件。二是加快实施品牌出口战略。利用国家政策有针对性的扶持华晨金杯、远大铝业、机车车辆、新辉肉禽等龙头出口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术改造力度,开发新品,形成品牌,为全市外贸出口持续增长提供支撑。三是积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加大对新获进出口经营资格企业培训力度,并在开拓国际市场、开发新产品等方面提供支持,使其尽快形成出口能力。四是推广沈阳机床、远大集团等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经验,选择和培育20家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做好“走出去”示范工程。

7、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12月27日,2009中国开放经济高层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该次论坛以“稳外需,促进开放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共有100余名代表出席。商务部副部长定钟山出席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对外经贸大学举办2009中国开放经济高层论坛,邀请诸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稳定外需,促进开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很有意义。我代表商务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借此机会,围绕论坛的主题,我向大家简要地介绍2009年我国外贸的情况,2010年我国外贸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同时,也和大家共同探讨我国外贸中长期发展需要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关于2009年我国外贸情况

2009年是我国外贸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对外贸易取得积极成效的一年。

为什么说今年是最为困难的一年呢?主要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最大、冲击最大的是开放型经济,是对外贸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需求严重不足。今年1月份我国对外贸易下降了29%,一季度下降了25%,到6月份下降23%,7月份之后下降幅度逐步收窄,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外贸出口会下降16%左右。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今年我们遭受“两反”、“一保”的涉案金额翻了一番,达到120亿美元左右,案件数也翻了一番,而且这个势头还在蔓延当中。

为什么说我们又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呢?首先,我们完成了保市场、保份额的任务。今年国务院确定我国对外贸易的目标任务是“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我认为国务院的决策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十分正确的。今天可以说,我们已完成了这一目标任务。去年,我们国家占世界国际贸易的8.86%,今年预计在9 %以上,我国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第三,应对贸易摩擦取得积极成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今年化解了许多贸易摩擦问题,包括特保和其他的贸易救济措施。

总的来说,今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企业和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关于2010年我国外贸的主要目标任务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对外贸易目标任务是保份额、调结构、促平衡。我们判断明年外贸形势会更复杂,任务会更艰巨,要完成全年任务很不容易。

形势更复杂表现在:一、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二、国际需求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三、我国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尤显重要;四、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面对的压力加大。

任务更艰巨就是既要实现保份额的目标,又要做好调结构、促平衡的工作任务。调结构、促平衡,不仅是明年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我们一项长期的工作目标。中国现在是一个贸易大国,这没有疑问,即便今年不是第一位,作为第二位,也是贸易大国。但现在我们是大而不强。为什么不强呢?因为我们的发展不平衡,外贸结构需要调整。

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我认为,只要国内外的形势不发生重大变化,明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的增长是完全可能的,保市场的目标任务也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三、关于中国外贸中长期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我国外贸发展如何适应新变化、迎接新挑战,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

首先,外贸发展的战略定位值得认真研究,要研究外贸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对提升国际地位的作用,等等。

其次,外贸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式也需要深入研究。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式。我们的前辈花了三十年的时间,使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跨越,相当不容易,应当高度评价、高度赞扬、充分肯定。那么,未来我们外贸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那就是,继续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

第三,如要实现外贸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调整贸易结构,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要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外贸发展的协调性,要增强我国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与此相关还要研究外贸发展战略支撑、战略举措,等等。

总之,中国外贸要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强科学规划,继续努力工作。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8、地理:我国陆上边境口岸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对我国与邻国的贸易关系谈起。中国最大的边境贸易伙伴是俄罗斯,针对俄罗斯的口岸主要是黑河.满洲里.逊克等。其他的像越南.蒙古都是零散的一些口岸没有太集中的。以下是转载的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固有的政治、经济格局被打破,世界新的政治格局虽尚未形成,但世界政治多元化与经济一体化、集团化、区域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毗邻国家的关系也已由过去的以地缘政治为主,转变为以地缘经济为主,并以地缘经济促进地缘政治,形成了两者互动的局面。
中国22800公里的内陆边界线,自东北鸭绿江口至北部湾北仑河河口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等15个国家接壤[3]。周边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沿边境地区口岸体系的形成。继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缅甸等周边国家也相应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周边国家对外开放程度、制定对外经贸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外部条件对中国边境口岸的设置均有一定影响。
1.2 中国内陆沿边地区条件分析
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相呼应,已形成“海陆同开,东西互济,南北共兴”的格局[3]。勿庸置疑,沿边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从根本上促进了沿边带状口岸体系的形成。
从城镇体系形成的角度看,边境地区口岸最初由主要从事边民互市贸易的边境隘口、渡口和集镇逐渐向从事小额贸易、地方政府贸易,至国贸的有计划的口岸体系方向发展,乃至向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和国际贸易领域扩展,与邻国合作共建跨国自由经济区。

2 中国沿边带状口岸体系现状分析

2.1 边境口岸的分布状况
中国内陆九省区构成有机带状边境口岸体系的整体,即地处边境,有接壤邻国,沿边界线内部几乎环抱我国整个东北、西北和西南带状边境地区。在内陆边界线上,有国家一类口岸数十个,包括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内河航运口岸[5](见表1)。
表1 中国沿边带状口岸体系——一类口岸 口岸
省区
公路口岸 铁路口岸 水运口岸
辽宁省 丹东 丹东 丹东
东 吉林省 开山屯、南坪、三合、临江、珲春、圈河 集安、图们、珲春 大安港
北 黑龙江省 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 绥芬河 黑河、逊克、同江、漠河、
区 饶河、抚远、萝北、嘉荫、
内蒙古 满洲里、甘其毛道 满洲里 孙吴、呼玛室韦、黑头山
内蒙古 二连浩特、啊日哈沙特、珠恩嘎达布其 二连浩特
西 甘肃 马鬃山
北 新疆 老爷庙、乌拉斯台、塔克什肯、红山嘴 阿拉山口
区 口岸、阿黑土别克、吉木乃、巴克图、
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木扎尔特口岸、
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口岸、红旗拉
甫口岸、都拉塔
西藏 普兰、吉隆、日屋
西 云南 瑞丽、畹町、河口、磨憨、金水河、天 河口 思茅、景洪
南 保、猴桥
区 广西 友谊关、水口、东兴 凭祥
此外,还设置若干个二类口岸,这些口岸的分布与边界走向一致,因边界走向不同,各省区口岸体系分布形态、格局各异,黑龙江省边境口岸的分布成倒放的“V ”形“雁阵”式格局,即以抚远为“雁头”顶点,漠河、东宁口岸为“两翼端点”的格局,新疆、云南的口岸则近似于“C”形格局,西藏口岸呈“一”字形格局。
中国毗邻有15个国家,因而形成许多不同国别的口岸,这些不同国别的口岸往往成对出现,相对应的口岸即有距离上的差别又有数量上的差别,其规模大小也是不一样的。
(1)从中外对应口岸距离远近来看,新疆、内蒙古、 西藏三省区的口岸与邻国对应口岸相距数十至数百公里, 如中蒙边界的老爷庙口岸距蒙方布尔嘎斯台口岸223公里,而凭祥口岸、黑河口岸与其相对应的口岸则距离最近,仅数百到2000米。
(2)因国别而异,形成不同数量的中外对应口岸,中俄、中蒙、中哈、 中朝口岸数量较多;中巴、中吉、中塔、中老口岸各一对;中尼、中印口岸有两对;中越口岸数量居中。
(3)从规模上看,边界线两侧对应口岸的合作规模也是不同的。 一些主要的口岸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不仅铁路过境运输不断,而且均实现了公路过境运输,还实现了国贸、边贸、劳务、过客旅游、转口等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口岸业务。一些边境口岸城镇如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等被中央和地方给予许多优惠政策,被批为沿边开放城市,并相应地设立了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
从地貌类型条件来看,沿边地区的口岸有处于高山隘口处如吐尔尕特口岸;有的处于山间盆地如瑞丽、塔克什肯;有的仅次于河谷平原如霍尔果斯口岸。
2.2 边境口岸的特征
对邻国的强烈依赖性。双边互补互惠性,例如:西南中缅边境的中国口岸,面对的是经济落后发展中国家缅甸,出口商品大多是工业制成品,进口则主要是我国紧缺的原料初级产品,相比之下,我国是处在经济的高位;与云南中缅边境口岸进出口商品的取向相反,我国东部沿海水运和航空口岸则主要面对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主要是高价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则主要是附加价值低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相比之下,我国处在经济的低位。内陆边境口岸比沿海水运口岸投资少、易开发、见效快。与邻国边境口岸的有严格的对应性,而海运口岸和航空口岸则没有对应性。具有多种贸易功能,毗邻国家通过边境口岸进行边境商品贸易、边境服务贸易等国际边境经济合作活动,其内容之丰富,交换之广泛,联系之密切,参与人数之多是沿海口岸所不能相比的。进出口商品传递快,交通运费低廉。毗邻国家边境口岸,因彼此距离近,例如,黑河口岸码头距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仅2.5公里,使经过该口岸的进出口商品交货迅速,传递快且运费较低 2.3 边境口岸的职能
边境口岸的职能多种多样,主要有:对外贸易职能包括现汇贸易、易货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技术贸易及服务贸易等职能[6];对外运输职能即担负进出口商品及过境人员的运输任务;管理职能包括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对出入境客、货流及运输工具行使管理。监督、检查职能和对口岸自身机构如海关、商检卫检、动植检的管理等;服务职能包括口岸各种基础设施如仓贮、邮电、通讯、银行、保险等为进出口贸易服务业务等。
2.4 边境口岸与腹地的经济联系
边境口岸的腹地是指与边境口岸保持密切联系的经济辐射地。腹地与边境口岸的关系实质上是区域与枢纽的关系,口岸的实际价值取决于它们与腹地的这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疏密程度又与地理距离、运输方式及其能力相关。一般说来,地处经济重心地理或交运干线上的口岸功能最强,腹地系统经济实力越强,口岸城镇的发展潜力越大;腹地系统的中心城市越发达,其作用范围越大,对口岸城镇的带动能力也越强;口岸城镇距腹地系统中心城市的距离越近,越容易接收到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目前,中国沿边地区边境口岸在其腹地系统已形成一批具有相当经济实力且距离较近的中心城市。例如,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昆明、南宁等。这些腹地中心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工业城市,有力地支持和带动了边境口岸的建设和发展。
从宏观上看,对边境口岸产生影响的腹地系统应由国内外两大腹地区域系统构成。与中国边境口岸相对应的境外口岸与境外腹地系统的构成,在理论应与我国腹地系统相对应,依层次包括邻国边境口岸城镇所在地区级区域构成的核心腹地;由口岸城镇所在省(州、边区)构成的近域腹地;由大经济区或大区(如俄罗斯远东经济区)以及全国范围构成的远域腹地系统等。
3 边境口岸体系的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边境口岸的设立,带动了中国沿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超前发展,然而这种口岸超常规的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特殊的政策环境,采取特定的贸易形式与方式等有利的国际地缘经济环境下实现的。以中俄边境口岸的吞吐能力为例,黑龙江省边境口岸从1988年到1993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90倍,1993年达到21亿美元,该指标使占该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由1987年的2.4%增加到69%, 也使占中国对(苏)俄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7%,居中国各省边贸之首[7]。产生这种形势的特殊历史环境条件是80年代中苏刚刚恢复边境贸易,口岸体系初步完善,苏联的解体与俄罗斯的独立,因其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消费品严重短缺,钢材、木材、水泥、化肥、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相对过剩。中俄双方都存在外汇短缺、两国都采取了特殊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边境地方贸易发展,以特定的易货方式进行商品交换,中国以其商品优势即以日用工业品、农副产品换取俄方生产资料,形成了高额差价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比较利益。然而时过境迁,中俄边境贸易获得的高额差价的特定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俄方可供易货的长线商品货源急剧减少,加之其它条件与因素的变化使中俄边境贸易1994年出现急剧滑坡,边境口岸的发展受到限制[8]。这种状况迫使我们思考制约中国边境口岸体系发展完善的复杂区域经济因素,既有境内区域经济因素又有境外因素,同时还存在着中外双方共同的制约因素。
3.1 制约边境口岸发展的境外因素
(1)边境贸易风险性的存在使边境口岸的发展受限。独联体国家国内政局动荡、经济状况恶化使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的边境贸易存在着风险,这种风险主要集中表现在对改革措施、方法上的分歧。尤其是这些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某些限制边境贸易的政策或通货膨胀,有可能将边境贸易的利润减少到所剩无几,从而限制口岸的完善与发展。
(2)周边的政治经济环境对沿边口岸的发展直接影响也很大。 如东北地区的沿边口岸的发展受俄罗斯、朝鲜、蒙古国的影响。俄罗斯的政治形势不够稳定,而远东又是俄经济的后进地区,原有的边境管理体制变化缓慢,因而,在边境口岸的建设方面缺乏规范化。朝鲜的罗津——先锋地区早已开辟为自由经济贸易区,为对外开放已制定了近30部法律,但是,由于多年来经济的严重衰退和朝鲜半岛的形势仍不明朗,影响了口岸经济的发展。蒙古国东北地区基本未开发,因而口岸的经贸活动还很有限[9]。
3.2 制约边境口岸发展的境内因素
盲目开放新口岸,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受国内对外开放大环境的影响在边境地区形成了沿边开放热潮,许多新口岸应运而生,各种商品竞相出口或进口,从而使沿边口岸数量猛增,仅东北地区就达到40多个口岸,分散了建设资金,且各口岸相互争腹地争货源,严重影响了口岸的整体效益。此外,口岸发展中的短期行为等因素也成为制约条件。
3.3 双方共同的制约因素
双边贸易政策的调整和提高关税税率等严重制约了口岸的发展,珲春口岸禁止进口整车与钢铁和禁止出口粮食等限制了口岸规模的扩大。另外一些毗邻国家因受各自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生产要素禀赋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边界线两侧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从而影响了口岸的规模和职能(见表2)。

表2 东北边境毗邻地区资源要素及产品优势互补简表 输出方 中国东北 朝鲜 俄罗斯远东 蒙古
吸纳方
中国东北 B2B3B4 A2A3B2B3 B2
朝鲜 A1A2B2B4B5B6 A2A3B2B3 B2B5
俄罗斯远东 A1A2B1B4B5B6 B1 B2B5
蒙古 A1A2A3B1B4B6 A2A3

资料来源:袁树人,黄岩君,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与中国东北产业开发前景,东北师大学报,1995年。
表中符号为:A1资本,A2高技术,A3冶金、机械、化工产品等,B1劳动力,B2能源与矿物原料,B3建材与木材,B4以农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纺织工业产品,B5鲜活农畜产品,B6粮食。
从表2 中可以看出:赋存的资源要素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工农业产品在本区可大体分为两类。其中,A类属于资本和高技术资源要素及其工业制成品;B类包括劳动力和依托劳动力以及矿、林、草、土等自然资源要素而形成的初级产品。在东北边境毗邻的国家地区中,这两大类的资源要素及其产品的赋存就总体而言,均相当丰富。各类资源要素的赋存及其比较优势分布在各国各地区极不平衡,B类资源集中于朝鲜、蒙古,而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两种资源均丰富,但俄远东以A类资源占优势、中国东北以轻工业及粮食资源占优势。形成了东北边境两侧资源赋存的互补性[4]。
在政治、经济及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组建跨国边境自由经贸区,把边境地区经济纳入双向循环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在亚太地区,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同,不可能在大的范围内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6]。但在某些边境地区, 可利用边境两侧互补的生产要素组建次区域性或双边跨国边境自由贸易区。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成长三角为多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发展模式。图们江三角地区的合作正在积极的酝酿中。在西南地区由中、泰、老、缅四国的结合部构成的“金四角”跨国经济贸易合作区也正在逐渐形成。
综上所述,中国与邻国的沿边对外开放,为中国边境口岸体系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边境口岸的形成、发展与不断完善,推动了内陆边境地区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振兴。通过边境口岸体系的职能作用的发挥,更加密切了中国与邻国的地缘经济联系,无疑会促进中国与邻国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9、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是什么?

改革开放前:

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为355亿元;2017年,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达到27.79万亿元,是1978年的782.82倍。其中,进口额由1978年的187.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5.33万亿元;出口额由1978年的167.6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2.46万亿元。

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人民币,仅为同期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国家。

改革开放后:

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贸易报告显示,中国商品贸易出口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份额的12.8%,而中国商品贸易进口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位。

与此同时,根据2017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961.5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二大投资国地位,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的比重首次超过10%。

此外,自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新的货币篮子,从而获得国际主要货币的地位。

(9)2016年吉林省对外贸易情况扩展资料

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日益庞大的贸易规模,中国经济自身的转型升级同样对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2013—2016年,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基本占据世界第一,按照不变美元价格计算,近几年的年均贡献率可达到23.4%。显然,中国市场已经日益成为全球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8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指出,中国的经济结构改革对全球贸易增长将产生积极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认为,中国经济从主要依靠投资向消费的转型,从长期来看将有助于中国更强劲的可持续经济增长,从而支持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