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对外贸易 » 如何把对外贸易说的高大上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如何把对外贸易说的高大上

发布时间: 2023-05-28 08:49:17

1、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

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1)如何把对外贸易说的高大上扩展资料:

我国对外贸易继续稳中向好 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14.12万亿元人民币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了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相关情况。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4.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势头。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其中出口7.5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

进口6.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贸易顺差9013.2亿元,收窄26.7%。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

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9%,比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与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海关统计显示:上半年,西部12省市外贸增速为17.8%,超过全国增速9.9个百分点。

中部6省市外贸增速为13.2%,超过全国增速5.3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外贸增速为6.7%;东北三省外贸增速为8.8%,超过全国增速0.9个百分点。我国外贸区域发展协调性继续增强。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增速快于总体增速6.6个百分点,进出口更趋平衡。

总的看,上半年我国外贸稳中有进,结构进一步优化。下半年,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但是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进出口结构继续优化,市场多元化及贸易便利化继续取得积极进展,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外贸稳中向好的势头能够得到巩固,质量和效益将有所提高。

2、如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开放新格局。这包括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等。
2. 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这需要加强国际市场开拓,推动出口产品升级换代,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保护力度,同时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
3. 全面实行准入前蚂含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服务业闷宴笑的对外开放。这需要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开放范围,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4. 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这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开放路径和模式,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5.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祥埋产能合作。这需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通过对外投资和合作,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在产能、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
总之,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拓展对外贸易,推进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等多方面的措施。这些措施需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对外贸易是一种什么样的贸易?在对外关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所谓的对外贸易,说白了就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关系,他在整个对外关系当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首先对于整个世界的经济来说,世界贸易占据了整个世界经济的重要部分,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那么是很难持续发展下去的,所以说对于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来说都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本国的经济,通过出国赚取外汇的方式来提高国内等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整体的国民生活水平,通过相互的贸易往来,也能够促进商品货物的不断流通,能够让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善,更为关键的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精尖的技术,对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是没有相应的资金和能力来进行研发和制作的,所以说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他们就需要和发达国家进行合作交流,才能够提高本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即便是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在进行相应的经济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出现一定的生产过剩,所以说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为了能够促进国内的资源合理流动,他们也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销售场所来,让自己的产品能够尽可能的变成现金流,从而扩大再生产,所以说他们也会有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倾向和意愿,这也是为什么国际贸易能够持续不断的开展下去。

所以说整个对外贸易不仅仅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也会对国内的各个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说它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

4、中国应如何发展对外贸易

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 参考资料: http://www.lwenwang.cn/news_list.asp?id=18731&p=1

5、如何更好的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促进

1、一方面要“引进来”,如针对目前大型商业性跨国公司急于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以开放市场为条件,加强与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联络,了解他们的需求动态,及时邀请负责采购的买家来华,组织相关企业做好准备贸易促进体系,从而实现内贸带动外贸发展,促进产品出口。

2、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如组织企业参与境外的辩碧各类国际专业展会和境内的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对于“结伴参展”的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鼓励;组织专业贸易小组到重点开拓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市场考察和产品推广;结合国内国际贸易形势,适时组织企业代表团出访,搞好双边或多边的经贸关系

3、加大贸易环境和出口产品的宣传力度。在每年的对外宣传计划中列入对外贸易宣传内容,加强外经贸发展的总体性宣传,整体推介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制造业能力。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和寻找经济技术合作伙伴。

4、明确贸易促进机构的职能定位和分工。构建新型贸易促进体系的关键在于理顺各类贸易促进机构的运行机制。根据不同主体赋予不同的职能和权责,真正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研究发现,发达国家一般只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立贸易管理的政府部门,在地方政府层面,一般只有贸易促进机构贸易促进体系,而无管理机构。  

5、创新贸易促进方式和手段

创新贸易促进方式的着力点要通过提供完备的公共信息服务,创造直接的交流机会,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建立完备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国际市场信息。

对重点行业、地区设立专家小组,协助企业对相关国外市场进行调研,为企业出谋划策;组织联合国等大型国际组织来华采购,举办有针对性的采购说明会和网上专栏,让更多的企业了解采购程序和招标信息。

(5)如何把对外贸易说的高大上扩展资料:

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1、贸易管制政策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体现。

2、贸易管制会因时因势而变化。

3、对外贸易管制以实现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目标为基本出发点。

4、对外贸易管制是国家管制。

5、对外贸易管制是政携洞举府的一种强制性行政管理行为。

6、对外贸易管制所涉及的法律制度属于强制颤纤性法律范畴。

6、怎样学习做外贸?

根据个人这几年的经验,建议如下:

1、首先加强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包括单词量、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因为以后的工作中大部分以邮件交流为主,兼之会电话与外国人沟通,然后就是与外国人面对面交流。

2、熟悉外贸流程以及相关外贸单证文件等,打好专业基础。不懂得外贸流程就无法开展基本的外贸工作,而标准的外贸文件以及单证制作,可以为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了解本行业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你现在所从事行业的大体信息,这样可以让你对这个行业有个大致的了解,有助于对此行业市场以及产品发展趋势,有总体的了解和把握,抬高自己对于行业的眼光以及对趋势发展的判断。就像今年前深圳市场的山寨手机,只有对行业了解的那些人,才能及时在衰退前抽身。

4、最大程度熟悉本公司产品,中英文两方面的资料。产品材料、工作原来、技术参数、说明书等,了解得越多,才能更好的向客户推荐,客人也会觉得你更加专业。这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总之,外贸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只要足够耐心并将就方式方法,假以时日总会有所收获。祝你早日成功。

7、论述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改革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
一、建国后改革开放之前的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1949-1978年)

1949年9月通过的政协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是“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并采用保护贸易政策”,明确指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同时,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禁运政策,使得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成为中国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选择了在资金短缺的经济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使对外贸易成为调剂余缺的手段,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就是换取进口必要机器设备所必须的外汇,基本上忽略了对外贸易的效率原则。

在这个阶段,中国执行的是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具体而言,在对外贸易体制上建立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独家经营、政企合一”的形式,完全由政府来取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政府的对外贸易管理手段上,基本以行政计划为主,主要靠计划和数量限制来直接干预进出口,不参与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很少进行双边经济贸易合作(除了早期与苏东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同时对外贸易的目的主要是创汇,为满足必须的进口对外汇的需求,而采取人民币币值高估以及外汇管制的汇率政策(从中国对外贸易的数据来分析,人民币币值高估实际上鼓励了进口,抑制了出口,导致建国后20年中出现进口赢利,出口亏损的局面)。

在对外贸易战略方面,中国此时基本上采取的是“进口替代”战略。在1960年之前选择的进口替代行业基本上是重工业,这与中国当时的工业化战略是相辅相成的,随后才开始有计划地引进部分基础工业。但是,与拉美国家的经历相同,完全的进口替代政策也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日益恶化,外汇收不抵支;引进的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不良;企业缺乏发展的动力,即使是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一段时间后,又成为落后。

在此阶段,政府也采取进行进出口管制、征收关税、海关监管和商品检验等具体的贸易措施。制订关税政策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生产”和增加财政收入,保护国家生产就是用较高的关税税率加重进口商品的成本,以保护中国已有一定基础的手工业和轻工业产品以及其它新兴工业产品的正常生产和发展,不致遭受外来商品的竞争。

二、改革开放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1978-1992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思想。由于经济体制从严格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商品经济体制,使得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开始变化。这一阶段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1982年1月党中央书记处会议,它为对外经济工作确定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二是1986年“七五”计划的公开发表,为对外贸易战略设计了明确的蓝图。此外,中国在1986年7月正式向关贸总协定(GATT)递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制度备忘录》,提请恢复中国在GATT的创始缔约国地位。

根据外贸体制改革的力度,可以把这一阶段区分为1978-1987年、1988-1992年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改革初期,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开始工贸结合的试点,简化对外贸易计划的内容,并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度。后一时期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重点则体现在外汇管制制度的放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行、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的建立、开始鼓励发展加工贸易。

对外贸易政策着重体现在奖出限入的政策上:(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的产业,并进口相应的技术设备,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技术。

比较优势理论逐渐成为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中国对外贸易国别结构和进出口的商品结构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更注重奖出与限入的结合,实行的是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此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为国家统制下的开放型保护贸易政策。

三、入世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贸易自由化倾向的保护贸易政策(1992-2001年)

1992年10月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对外贸易政策开始进行广泛的改革。

中国在进口限制方面的改革包括:(1)对关税政策进行调整,1992年1月1日采用了按照《国际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调整的关税税则,并降低了225个税目的进口税率。其后进行多次的关税下调,到1996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已经下降到23%。(2)减少、规范非关税措施,包括进口外汇体制的改革,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大量取消配额许可证和进口控制措施,配额的分配也转向公开招标和规范化分配制度。(3)依据GATT/WTO的规则对中国的涉外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其中包括建立了大量的技术法规、反倾销条例等。

在出口促进方面的改革包括:(1)继续执行出口退税政策;(2)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扶持企业的对外出口;(3)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4)成立各类商会和协会,并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性贸易博览会和展览会等;(5)大力发展出口援助等。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目的尽管与改革开放前不同,但是依然受到古典重商主义观念的影响,奉行“顺差就是成绩,顺差就是目的”的“顺差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想,不遗余力地从事赔本出口创汇。这种观点应该说没有脱离中国的传统经济思想——“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保守的观念。但是,长期的越来越大的贸易顺差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某种程度的“放心”,也为中国“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这10年中,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指导理论实际上就是比较优势理论,而且从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开始向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转移。根据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或者说是外生比较优势,中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有数字表明,中国劳动力的年均工资大约为1371美元,是美国劳动力年均工资的2.2%。所以中国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并鼓励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自1996年开始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取代了传统的纺织品成为最主要的出口产品,表面上看中国已经走出了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这个圈子。但是,因为90年代全球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链的转移,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生产中的一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主要进行的资源配置就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这里所说的廉价劳动力不等同于简单劳动力,它包括跨国公司廉价地在中国雇佣高级技术人员和知识人员。这一点表现在两点上:一是中国的出口贸易方式主要是以加工贸易、代工贸易为主,二是三资企业出口比重逐年在上升。

四、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走向(2001年以后)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履行入世的承诺,以及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对外贸易政策目标已经成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构造有利于经济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持续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在适度内外均衡基础之上高速发展。由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国别结构以及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关系,决定着对外贸易政策的取向。

自1996年开始,机电产品的出口就已经占据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第一位,但主要的出口方式是加工贸易或代工贸易,而且三资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再加上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仍然不高,所以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倾向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或者中国国内产业结构优化。

中国主要的贸易对象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和韩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也主要来自这些国家或地区,因此,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必须根据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势的变动而有所变动。例如,在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对中国的汇率制度提出质疑和责难之时,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可能从其他的对外贸易措施上进行协调。
另外,针对国际社会中区域集团化的倾向,中国在近年也开始逐渐通过双边和多边磋商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中,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家环境。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意向协定,积极开展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等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固然能够给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的成长带来相当大的好处,但是获得好处的同时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就是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成员的承诺。从现有的资料和两年的发展来看,中国议定书中有三方面的内容将对中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第一是特别产品保障措施条款,印度和美国已经对中国使用过此条款;第二,在进行反倾销调查等程序时,在中国入世15年内WTO成员依然可以将中国等同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看待;第三,入世后8年内每年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进行审议。

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会出现大幅度调整。例如农产品贸易方面的政策,中国入世议定书中规定“中国应该执行中国货物减让和承诺表的规定,以及本‘议定书’中具体谈到的农产品的那些规定。在这方面,中国不得保持或采取对农产品的任何出口补贴。中国应按‘过渡期内审议机制’规定将农业部门的国有企业(不论是国家级还是地方级)与农业部门用作经办国家垄断贸易的其他企业之间,或者上述各企业相互之间的财务或其他转移,做出通知。”从这些条款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补贴政策已经无法使用,根据WTO农业协定,中国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只能从国内支持上出发,或者说只能采取“绿箱措施”和“黄箱措施”。对于农产品的进口,中国已经约定关税税率和关税配额,但是,根据WTO的若干例外条款——如国家安全例外、环境例外和国际收支例外等,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性的限制措施,但前提是符合WTO的例外规定。

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各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本国参加的国际或区域性经济组织的要求。对于中国来说,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应该是考虑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纳入了全球生产链、资本链、产品链的环节,中国依靠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已经不能维持长久的优势,因为劳动力比较优势极容易为它国取代,或被机器节约。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经验出发,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指导理论应该从传统的外生比较优势理论转移到内生比较优势,从静态比较优势转移到动态比较优势。

简而言之就是:首先,认识到比较优势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所以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扶持比较优势产业的形成;其次,比较优势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在整个的生命周期中,产品和技术会从知识密集型转移到资本密集型再到劳动力密集型,所以一国在某种产品和技术的生产上是不可能永远具备比较优势的。这就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必须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与模仿上做文章,而且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以知道,要素越是高级、专业,其带来的竞争优势或比较优势就越持久,企业自身管理和竞争情况也可以带来强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就应该围绕培养更持久的竞争优势或比较优势,换句话说,就是斟酌采取某些战略性贸易政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始从自由贸易或贸易自由化倾向逐渐转向“公平贸易”政策的实行。所谓“公平贸易”主要是指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必要时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或保障措施等一系列的贸易救济措施以恢复市场的可竞争性。WTO的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照了美日欧的这些做法,因此,中国在入世之后的对外贸易政策必须加强这方面政策措施的改进与完善,防止本国产业和企业或产品在遭受类似的损害之时无法可依,在遭遇贸易对象国的指责时无以回应,当然首要的还是《反垄断法》出台。

综合来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趋向应该是依据WTO的基本原则以及例外条款,以国内经济发展要求为基础,在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利益上进行完善,倾向于采取开放型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

8、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如何建成贸易强国?

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傅自应:我今天的题目是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下面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外贸站在发展的新起点。那么怎么来认识和看待中国的对外贸易站在一个发展的新的起点上,我们首先可以从规模上来看,二十多年前,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在197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才206亿美元,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我们全中国一个星期的对外贸易总量就超过200亿美元,今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要超过一万四千亿美元,所以从规模上看,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万四千亿美元,这么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中国对外贸易不仅规模大了,在全世界游兆弊的影响也大了,现在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在全球的排位是第三位,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大家也知道中国现在是一个IT产业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的东莞是一个重要的IT的生产基地,有人说如果中国的东莞、中国的深圳或者中国香港的高速公路如果发现堵车现象的话,就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的信息技术产品的市场波动。

傅自应:中国外贸站在怎样的新起点?

傅自应:说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站到了新的起点上,我们还可以从它的经营主体的变化来观察到这个问题,二十多年前,中国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仅仅只有八家,并且这八家都是国有企业,那么今天完全不一样了,中国现在有超过四十万家的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从事对外贸易,并且这四十多万家企业遍布我们各个地区,涉及各个产业和各个领域,二十六年前,中国政府也好,企业也好,他们从事对外贸易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赚取外汇,调剂余缺,互通有无,今天就不一样了,无论是政府也好,还是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也好,他们从事和发展对外贸易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要充分的利用好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前不久,我去了一下中国江西的南部,赣南地区,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革命老区,是一片红土地,我们在那个红土地上,一片红土地的丘陵地区,通过利用外资,建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皮鞋厂,专门出口美国市场,女装皮鞋,这个工厂现在有八千六百多个职工,就地招收的农民工,每年可以出口一千万双女装的皮鞋,大概可以创汇一亿美元,神族到了这个工厂以后我就和当地的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交流,我就问了一个问题,我说这个厂对你们当地来说意味着什么,它能给你们带来什么东西?当地的有关负责同志就说,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一片红土地,交通是闭塞的,经济是落后的,在二十多年前我们这里没有外资,虽然有零零星星的小型的对外贸易,但是都是外贸的供货单位,但是供货的主要品种是什么呢,就是活大猪, 他说今天我们这里就不一样了,一千万双女装皮鞋,意味着什么,他说可以给我创造八千六百个就业岗位,使我附近的八千六百个农民,农民工可以在自己的红土地上就业,不需要到广东深圳打工去了,他说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了这个厂,每天猜裂可以消费,吃掉我们当地的六头大猪,每天可以吃掉一万斤粮食,他说由于有了这个厂,由于有了一千万女装皮鞋的出口,所以当地的就业、当地的农民家庭的脱贫致富,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有直接效益的,他说还不排除以后要增加的税收带来的相关的运输等服务贸易,这就是那个地方今天外贸发展站在的新起点。

据国家统计局分析,现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超过了一万四千亿美元,对于今年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三个百分点,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中国今天年出口额有了一万四千亿美元的规模了,所以直接提供就业岗位是八千多万个,由于我们有了一个好的发展规模,所以我们国家的国际收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我们今年的外汇储备要超过八千亿美元。

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我们还可以从我们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商品结构来看,26年前,中国出口商品的主体,主要商品是什么呢?主要是农副土特产品和资源性的产品,而今天中国出口的产品90%以上都是工业制成品,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箱包、玩具、电视机DVD和微波炉等一些产品,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26年前中国对外贸易的伙伴就是和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一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包括我们近洋贸易的港澳地区,那么今天就不一样了,今天和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了230个国家和地区,并且美国日本和欧盟,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傅自应:中国外贸站在怎样的新起点?

傅自应:说中国的外贸站在了发展的新起点,我们还可以从它的外部的软的贸易环境的改善来看这个问题。由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不仅我们自己外部的贸易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改善,我们还可以通过多边的机制参加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影响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比如说这次世界贸易组织的香港部长会议,中国就可以充分利用影响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一道就发展的议题来充分的阐述我们的观点和立场。

说中国的对外贸易今天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还可以从支撑中国外贸发展的一些基础设施发生的变化来予以观察,一万四千亿美元的对外贸易总量需要中国庞大的港口运输条件来支撑,二十多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当时用于对外贸易的港口只有少数的几个沿海城市,但是我们简称为广大上青天,就是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和天津,就有五个口岸城市有专门的外贸港口和码头。

但是应该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的外贸发展的硬件,特别是港口的运输条件是很差的,可能中年以上的,岁数稍微大点的一些同志都知道,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有一个现代京剧,样板戏,京剧的名字叫《海港》,这个京剧就是描述当年在那么一个特点的环境下,中国人民怎么来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展外贸,给中国人民涨志气,讲的就是说由于我们港口条件太差,码头的吞吐能力太差,造成了许多外国的远洋货轮在中国的港口压港的现象,码头工人和海港的工人日以继夜,肩扛手提来装卸那些对外贸易的物资,样板戏讲的就是抢运的粮食,把粮食运到国外去,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我们海港工人的春天的干劲,也说明我们对外贸易的硬件基础设施是比较差的,今天是什么样呢,通过二十多年的建设,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成长,中国的港口的吞吐量已经达到了41.7亿吨,上海和深圳,已经位居全球第三位和第四位的集装箱港口,特别是前不久上海的小洋港建设完工以后,上海港的吞吐能力将会进一步的提升,说中国的对外贸易站在了发展的新的起点上

傅自应: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傅自应:下面我想给大家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第一个表现就是规模与效益的不对称,许多传统的出口商品,对于我们来说规模是很大的,但是它的效益并不是很高,2004年,我们中国出口了五十九亿双鞋,相当于中国人为除中国人以外的所有的人做了一双以上的鞋,中国的鞋在贸易比例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以上,但是平均的单价只有2.5美元一双鞋,这个价位、这个价格水平是什么概念呢?只有意大利鞋的平均价位的十分之一,还有比如说服装,中国是全世界服装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家之一,2004年,中国出口了一百八十九亿件服装,为除中国人以外的世界其他的人,每人出口了将近三件半衣服,它的平均单价呢,只有每件3.5元。

还有中国出口的DVD去年是1.3亿台,但是平均的单价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这是讲的出口商品,那么从进口商品来看,有一些进口商品我们是世界上的大买家,但是我们对于进口价格的议价能力不强,在进口定价上没有过多的话语权,比如说我国铁矿砂、铜的进口量分别占到了世界贸易量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一,但是由于我们缺乏价格的话语权,所以近几年来这些物质的进口价格大幅度上涨,2004年的铁矿砂进口价格就上涨了86%。

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的第二个表现就是自主发展的能力还不强,比如说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皮革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都在全球占到了第一位,但是它的国际竞争力仅分列为第十二位三十位和十三位。自主发展能力不强也就是说明我们出口的竞争力还不是很强,首先就是我们一些传统的出口商品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刚才讲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DVD生产国和出国,但是在DVD的57项关键的技术中,我们自己掌握的仅有九项,我们又是电视机的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但是在电视机的40项专利中,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品的仅仅有18项,并且这18项都还是一些非核心的技术,缺乏出口竞争力。

第二个表现就是我们很多出口产品缺乏自主的品牌,据统计,现在我们出口的商品中,拥有自主品牌的商品不到10%,现在大家在国外旅行,到处都可以看见中国制造的商品,但是很少有中国自己品牌的商品由中国制造在国外销售,你看很多很多的服装,产自于中国,但是是人家的商标,人家的品牌。

出口竞争力不强的第三个表现就是缺乏自主的国家的营销网络。由于目前我们的出口大多数是订单贸易,缺乏自己的国际营销的网络和销售的终端,那么与最终的客户的直接联系往往被一些国外的贸易中间商所割断,那么大部分的贸易利益被中间商拿走,

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三,就是环境和资源难以支撑,大家知道中国的发展,目前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大家知道,中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那么我国的人均的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还有许多的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人均的矿产资源,资源量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的58%,在全世界排在第53位,所以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样,中国作为出口大国,作为贸易大国,也给我们自己的环境和资源,形成了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