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更好的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促进
1、一方面要“引进来”,如针对目前大型商业性跨国公司急于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以开放市场为条件,加强与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联络,了解他们的需求动态,及时邀请负责采购的买家来华,组织相关企业做好准备贸易促进体系,从而实现内贸带动外贸发展,促进产品出口。
2、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如组织企业参与境外的各类国际专业展会和境内的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对于“结伴参展”的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鼓励;组织专业贸易小组到重点开拓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市场考察和产品推广;结合国内 国际贸易 形势,适时组织企业代表团出访,搞好双边或多边的经贸关系
3、加大贸易环境和出口产品的宣传力度。在每年的对外宣传计划中列入对外贸易宣传内容,加强外经贸发展的总体性宣传,整体推介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制造业能力。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和寻找经济技术合作伙伴。
4、明确贸易促进机构的职能定位和分工。构建新型贸易促进体系的关键在于理顺各类贸易促进机构的运行机制。根据不同主体赋予不同的职能和权责,真正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研究发现,发达国家一般只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立贸易管理的政府部门,在地方政府层面,一般只有贸易促进机构贸易促进体系,而无管理机构。
5、创新贸易促进方式和手段
创新贸易促进方式的着力点要通过提供完备的公共信息服务,创造直接的交流机会,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建立完备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国际市场信息。
对重点行业、地区设立专家小组,协助企业对相关国外市场进行调研,为企业出谋划策;组织联合国等大型国际组织来华采购,举办有针对性的采购说明会和网上专栏,让更多的企业了解采购程序和招标信息。
(1)如何成为外贸强国国家怎么做扩展资料:
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1、贸易管制政策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体现。
2、贸易管制会因时因势而变化。
3、对外贸易管制以实现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目标为基本出发点。
4、对外贸易管制是国家管制。
5、对外贸易管制是政府的一种强制性行政管理行为。
6、对外贸易管制所涉及的法律制度属于强制性法律范畴。
2、从政府角度,谈谈如何建设贸易强国
从政府角度谈建设贸易强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开放引领,继续发展对外贸易不动摇。贸易强国是质和量的统一,有量还要质,有大还要强。要立足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的现实,始终坚持开放发展思维,按照布局平衡、以质取胜、多元互补、多点支撑的原则,在保持外贸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切实将发展目标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注重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要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和时尚内涵,稳住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促进贸易与科技、产业融合,鼓励外贸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贸易业态创新,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完善符合国情和国际惯例、体现新时期外贸发展要求的外贸促进政策,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的贸易促进体系。加快进口促进政策体系建设,清理进口环节的不合理限制,促进进口与出口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投资协定谈判和涉外经贸法律法规修订,深化财税、投资、金融、外汇、流通等领域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外贸主体活力。健全反垄断、贸易救济和产业安全审查等工作机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坚持互利共赢,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大国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必须更多走向国际治理前台,发挥世界贸易大国影响力,增强我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和履行大国责任的能力。继续把多边贸易体制作为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开放的主渠道,旗帜鲜明地坚持贸易自由化,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向更加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包容、透明原则,参与区域贸易合作,发展布局全球的自贸网络。完善全球价值链,加强贸易政策协调,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贸易能力建设。
3、运用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建成贸易强国?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对外开放竞争新优势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以质量、技术、品牌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走出去,推进引资、引技和引智相结合,积极培育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学习和掌握世贸规则与维护本国利益的本领。
4、政治从经济角度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贸易强国
从2012年起,我国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2013年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无论从人均贸易量、贸易结构看,还是从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位置看,我国都存在较大差距。建设贸易强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着重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升级。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促进贸易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大力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这种简单依赖生产要素投入的外贸增长,导致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低下,产品长期处于国际分工链条低端,利润微薄,抵御外部冲击能力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受冲击最大的正是这类出口企业。因此,提升我国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非常重要。首先,积极吸引国外高新技术企业直接投资,同时支持我国企业投资于国外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正向、逆向技术溢出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其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通过许可证贸易以及人才、设备引进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第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并严格执行知识产权法,保障创新企业和人才的合法利益,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第四,大力培育跨国公司,打造属于中国的世界级品牌,努力增强“中国创造”的国际影响力。
从“国内金融”向“国际金融”转变,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国际金融体系是国际贸易的支柱。当前,以美元为主要储备和结算货币的国际金融体系已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从我国的角度看,由于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导致我国资本品供给不足。在国际资本市场存在美元垄断的条件下,大量贸易盈余不得不转化为巨额美元储备或美元资产,既产生输入型通胀,又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推动完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提高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应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放开金融市场准入,推进利率市场化,培育健全的国内资本市场。通过引入竞争,提高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水平和盈利能力,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国际金融业务,实现“国内金融”向“国际金融”转变。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提高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打好基础。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直接兑换、货币互换等金融合作,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
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全方位开展国际贸易合作。过去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国际贸易规则。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应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深化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联系,争取签订更多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在继续吸引外资的同时,鼓励我国具备比较优势的出口企业向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深化我国与贸易伙伴的经贸联系;大力推进体制创新,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和负面清单等方式,提高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和市场开放度;主动应用高标准贸易规则,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谈判;充分利用我国的市场规模与贸易地位,争取国际贸易谈判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希望能帮到你。
5、(急)中国怎样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国内市场繁荣活跃,外贸实现历史性跨越,吸收外资带来巨变,“走出去”战略初具规模。
在商务部长陈德铭的办公室里,一幅插着很多小旗子的世界地图,标记了近一两年他跑过的国家和地区。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外部经济环境空前严峻,肩负“稳外需,保出口”的重托,他和属下的出差频率比过去高出一倍以上。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陈德铭对60年来中国商务事业的巨变感触颇深:“我们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下搞商务到市场经济下搞商务、从一个封闭半封闭国家成为融入多边贸易体系的世贸组织成员,而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后,是60年里商务发展最快的时期。”
对外贸易大跨越
陈德铭介绍,1950年,新中国的外贸总额只有11.3亿美元;2008年,外贸总额逾2.56万亿美元,是1949年—1978年总和的15倍,跃居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今年上半年我国超过德国,已成最大的出口国。贸易伙伴由1950年的十几个增至220多个,商品结构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为主,从“中国制造”朝着“中国创造”迈进。大江南北,千军万马做外贸,再也不是十几家专业外贸公司一统天下了。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向世界袒露胸怀,放开市场,让国外的资本和先进管理、设备、技术到中国来,由此积累起我们自己的产业基础、优秀人才,扩大了出口规模。中国的开放也给世界各国带来商机,年进口额逾万亿美元。今年我们已数次组团赴欧美采购,促进了双方的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对缓解这些国家在危机下的压力也很有帮助。”陈德铭说,以WTO多哈回合谈判为例,以前谈判由几个主要发达经济体主导,但2008年,中国首次进入谈判核心层,在更有利的位置上参与规则制订,拥有了更多话语权,这与中国外贸的迅速增长有很大关系。《纽约时报》评价:“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贸易格局已不可逆转地改变。”
利用外资促巨变
对于利用外资,曾任苏州市委书记的陈德铭有着切身体会。有人说,苏州人是用新加坡的钱发展了苏州,创造了著名的“苏州模式”。对此,陈德铭回忆:“当时决定引进一个国家和我们全面合作去开发建设。在与新加坡共建苏州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对方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最重要的是那种高标准、严格的管理,比如他们对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设计、地下隐蔽工程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又如在城市里建中央商务区,外面是住宅区,再外是工业区,使人每天消耗的能量、碳排放量达到最低。另外还有他们的亲商服务像一站式审批等,至今仍有很多开发区在借鉴那些经验。”
直到1978年,外资在中国几乎为零。最近30年,我国吸收外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7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逾9000亿美元,连续17年成为世界上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觉得这种势头还会延续。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态势持续良好,加上开放的投资政策、完善的政府服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外资大量涌入中国是必然选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卖得出去,外商看到了中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进程,具有庞大的潜在市场。”数一数全球跨国公司500强,有480多家来华落户,外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约1200家。吸收外资的重点已从轻纺等一般制造业发展到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走出去”海阔天空
在“引进来”之后,中国自1997年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陈德铭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而且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到了有能力对海外进行投资的时候。同时我们也有这种需要,很多资源还要进口,在从‘贴牌’到‘创牌’中也要把我们的优势跟海外进一步糅合起来。中国必须从全球视野考虑发展问题,平衡国际收支。”
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加入世贸后的2002年—2008年间,对外直接投资从27亿美元增至521亿美元,6年猛增近20倍。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设计咨询三项合计年营业额,从1978年的0.3亿美元升至2008年的651亿美元,增长2000多倍。对外援助可圈可点,近5年为发展中国家援建亿元以上标志性项目29个,培训各类人才2.4万名。
消费结构渐升级
谈起内贸,陈德铭说:“这次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我国比任何国家都有更大的回旋和调整余地,因为有13亿人的消费市场,所以要更多地扩大内需,把外
6、如何实现中国贸易强国之梦
对外贸易是一国对世界经济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经济学 的角度看, 无论一国经济如何强大,如果其对世界产品市场无足轻重,则其对世界 经济的影响也极为有限。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很多发达国家顺应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充分凭借既有的贸易优势,在世界产品市场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同时通过跨国公司,使资源配置日益走向全球范围,在充分利用世界范围内廉价资 源的同时,依靠其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使其产品日益高附加值化。 中国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但要成为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由大到强,走出外贸粗放型增长的困 境,步入良性的科学发展轨道,是中国外贸经济发展的关键。 关键字:贸易大国 贸易强国 自主创新 人才 核心技术竞争力 廉价劳动力 1、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概念分析 首先,贸易强国一定是贸易大国,两者有共同点,比如,贸易大国和贸易强 国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单项产品的进出口额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较大。区 分两者的关键是产品竞争力,贸易强国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比重较大, 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高,等等。下面详细阐述一下两者的判定 标准。 1.1 从市场份额占有角度看。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在这点上有共同之处,两 者在世界产品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较大,进出口量的增减对世界产品市场的价格走 势影响也较大,但贸易强国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比重较大,因而对世界 贸易的影响更大。 1.2 从产品竞争力角度看。第一,贸易强国长期处于顺差。第二,贸易强国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于进口,在国际竞争中占据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因而在 国际贸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第三,从出口商品构成方面,贸易强国高附加值 商品的出口在本国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高于高附加值商品在世界出口商品总额 中的比重。其中,后两点是区分贸易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关键。 1.3 从制度参与角度看。贸易强国能够参与实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在世界贸 易规则的形成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贸易强国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和区域性贸 易组织成员,在世界贸易和相应的区域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 1.4 从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和抵御区域性经济波动的能力看。贸易强国的对 外贸易呈现地域多元化,贸易优势明显,而贸易大国的贸易伙伴一般集中于少数 几个国家,一旦这几个国家的经济发生波动,则该国的对外贸易必然受到影响。 综合主要经济指标(经济规模、人均GNP、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贸易条件、 汇率、出口信贷与保险服务等)分析得出对外贸易强国(或地区)前八位排序为: 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中国香港位列 13 位。这些贸易强国的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经济高度发达。8 个国家人均GDP,相当于世界人均GDP 平均水平的4-6 倍。作为经济强国,它们的经济、技术和资本实力雄厚,科学技术发展程度高, 商品和服务的技术和质量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技术 和物质基础。美、日、德进入全球500 强的公司数目居世界前列,而且产业主要 分布在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领域。 2)对外经济贸易规模大,影响力强,辐射面广,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世界贸 易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及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 3)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占居明显的竞争优势。一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 充分发挥本国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经济技术的竞争优势,在质量和技术上保持世界 一流水平,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所占的比重大,其贸易条件始终处于 有利地位。二是凭借国内充裕的资本实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海外直接投资 和吸引外国投资,从国际融资中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4)对外开放程度大。主要标志为:一是平均关税率低,近年来美国、日本的 平均关税率都在4%以下。二是市场开放范围大。三是外贸依存度高。 2、中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 人才资源的流失,中国高等教育在相对于西方的落后导致了中国一批人 才的流失,在人才资源方面对我国的贸易发展方面不利。 2.2 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我国之所以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其主 要原因是,中国依靠的不是自身技术,而是本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低廉的劳动成 本。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贸易就是以出卖廉价劳动力来换取贸易顺差,没有自 己的核心技术,使得我们永远跟着别人的后边走,被别人牵着走。 2.3 贸易发展中国情和体制的制约,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导致了国有性质 企业对国家的依赖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的缺乏。 3、解决对策(中国对外贸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 全方位构建多边贸易体制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我国的发展需要一个 公平、开放的多边和双边贸易体制,因此,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参与贸易规 则的制定,是我国创建良好的外部贸易环境,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手段。我 国要借助WTO 的有利框架,树立“共赢”的理念,联合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多边体制构建,在国际经济组织中大力维护自身和发展中国家 的利益;同时,我国应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我国应加快贸 易谈判的进程和实施,为我国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和条件。 3.2 推行创新战略。为推动我国创新战略的发展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工作:第一,完善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加政府、企业和社会 其他力量的科技投入。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机制。 扩大实施有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激励机制,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 购制度和技术进出口政策等。第二,推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构建有利于自 主创新的体制,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市场、法律、政策环境。开放企业市场准入限 制,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第三,推动知识产权战略。要普及保护知识 产权的法律意识,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建设,加强执法力度,建设应用服务系 统和专利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同时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解决跨国公司滥 用知识产权阻碍我国自主创新的问题。第四,健全鼓励创新的人才激励政策。积 极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种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科技人员以知识产权、科研成果作 为资本入股,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政策, 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出国留学 人员回国创办科技企业。第五,营造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全社会提倡和 鼓励创新思维、弘扬开拓进取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同时允许和宽 容失败,坚决反对和抵制学术弄虚作假、反对压制学术民主等不良行为,让我国 的学术研究更加的“自由”。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3.3 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提高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我国要改变现阶段 对外贸易以货物贸易为主的现状,实现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全方面发展的局面 转变,首先要根据WTO 规则,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第一,建立一部调整我国 整个服务贸易领域的基本法律。为整个服务贸易立法建立基础。第二,一些重要 部门应建立专门的法律,以填补在一些重要的服务贸易领域立法方面的空白。总 之,建立一个完整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以利于规范服务贸易管理,维护良好的 经营秩序。第二,政府要加强政策协调和指导,积极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对 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航运等服务贸易出口。同时以服务业开放为契机,以提 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推动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 集的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结构高级化。第三,加快高等教育 改革,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加大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服务贸易发展奠定 良好的基础。 3.4 推行跨国公司战略。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开发国际市场的最佳途 径是鼓励本国企业进行跨国生产经营。现在已经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跨国 公司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主体,因此尽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显得非常重 要。当今世界外贸企业集团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欧美的跨国公司,另一种是 日本的综合商社。前者是以工业企业为主体,兼有投资、贸易的跨国经营集团, 后者是以贸易为主体,集贸易、金融、信息、综合化功能为一体的跨国经济实体。 政府应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利用国内外两 种资源、两个市场,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或开发自然资源,扩大经济技术合作, 并且国家应给予这些企业在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的支持,按照优胜劣汰的市 场原则,培育我国的生产型、综合型跨国公司。总之,积极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 使我国企业更多地走进世界跨国经营的行列,是我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关键。
7、怎样做强我国国际贸易
我国要成为真正的贸易强国,应采取的措施 (一)对外贸易向质量提高方面转变
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弥补资源不足、扩大发展空间、提高附加价值”的原则,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在贸易方式转变上做到:优化出口结构,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积极扩大进口,实行进出口基本平衡的政策,发挥进口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积极应对和解决各种贸易摩擦
一是要运用多边规则处理贸易争端。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协调配合,争取更多支持。二是要抓好双边贸易摩擦大要案应对。进一步完善贸易摩擦预警监控机制,密切跟踪贸易摩擦最新动向,增强应对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三是依法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抓好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深入开展产业竞争力调查与评估。 (三)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一是从意识抓起,让整个社会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要高起点、有新思路,更要切到“实”处。二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护鼓励进行发明创造活动的积极性;要健全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四)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知识经济的一大特征。信息技术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突出,其中最典型的应用是电子商务。据我国权威调查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在2006年已突破1万亿元,是2003年的3.6倍。我国互联网协会DCCI数据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B2B电子商务交易增长超过百分之二十五,交易规模达到一万两千五百亿元人民币。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电子商务已步入成长期。
(五)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加强自主创新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目的就是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创新能力。提高综合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只有在自主创新上持续占有突出地位的国家,才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当前我国的国际贸易来说,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只有注重培养、扶持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使我国在世界贸易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8、中国应如何发展对外贸易
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范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范的范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 参考资料: http://www.lwenwang.cn/news_list.asp?id=18731&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