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有何积极作用?
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外贸出口已被公认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二、我国对外贸易在经历了建国以后近30年的长期低迷增长后,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初以来,我国已俨然成为了世界贸易大国,为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据商务部统计,仅从1990年至2006年,中国的累计进口额就高达42000亿美元。外贸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拉动经返渣济增长,外贸出口已和投资、消费一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促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机电产品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已近30%;
(三)创造就业机会,与对外贸易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达近亿人;
(四)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进口税收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5,成为仅次于国内增值税的第二大税源,国家外汇储备已突破10000亿美元,提高了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国内需要的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90%。
四、但在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经济的深层次拉动作用方面,与美、德、日等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深入把握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本质内涵,加快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将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五、衡量贸易强国的标志:结构为先
贸易大国与贸易强国是一组相对概念:
1、既有量的基础,也有质的指标,同时量与质的指标也是相对的。
2、据此,我们认为贸易大国主要是从贸易数量方面考虑的,而贸易强国的地位主要是从贸易质量方面考虑的。
3、贸易强国的衡量标志是以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为核心,包括贸易条件不断改善、贸易主体表现活跃、贸易内容不断丰富、贸易竞争力不断提高、贸易市场多元化等。
4、在进口方面更多的是进口一些资源性的、低附加值的产品,通过这些产品来满足本国经济增长的需要,在出口方面,通过高技术含量、深加工产品的出腔世州口来延长产业内的链条,把更多的附加值放在国内,并通过开发和拥有较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使产品和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较高的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能力和较强的抗御国际市场风险以及化解国际贸易摩擦的(如国外反倾销)的能力。
六、中国是贸易大国:当之无愧
(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外贸进出口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更重要的是来自市场的活跃因素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新的推动力,中国对外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并实现了三次大的飞跃:
1、1986年纺织服装产品取代石油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标志着我国已摆脱资源为主的出口结构,进入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时期;
2、1995年外贸出口结构出现决定性变化,机电产品首次超过纺织伍蔽服装产品成为我国最大类出口产品,并推动外贸出口在1994和2000年分别迈上1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的台阶;
3、世纪之交我国又抓住入世和以IT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制造环节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拉动外贸增长的新格局,我国推动外贸进出口规模在2004年突破10000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第三次飞跃。
(二)“十五”期初,我国在世界货物贸易额中的排名是第6位,已经开始被世界舆论称为贸易大国;当我们站在进入“十一五”的重要时刻,我国对外贸易总额2006年一跃达到17606.9亿美元,相当于“十五”初期2001年的3.4倍,不仅实现了我国对外贸易史上的重大跨越,而且在世界货物贸易额中的排名已稳居第3位。
1、尤其令人称道的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
2、同时,围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这条主线,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在悄悄改善。
3、2001~2005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由90.1%提高到93.6%(1980年,工业制成品仅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9.7%),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由44.6%和17.5%提高到54.6%和29.2%;同期,我国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进口比重由18.8%提高到22.4%。
4、我国初步形成了以20个城市、25个基地、12类商品和1000家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兴贸”促进体系,培育出海尔、联想、TCL、华为、中兴等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自主品牌。我国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达到52%,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全面增长。
(三)对外开放的中国如今已经完全进入到了国际贸易的宽广大道并快速前行,不断刷新一个又一个历史记录:
1、继2004年对外贸易首次突破10000亿美元后,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再次跃上14221.2亿美元的高峰,其中货物贸易出口总额7620亿美元,同时中国贸易顺差创造了1020亿美元最好成绩,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到了8000亿美元。
2、不仅如此,令人心动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在2006年再次放大:2006年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7606.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出口9690.8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20%。
3、相应的是外贸顺差打破了2005年创造的年度纪录,达1774.7亿美元,增幅高达74%,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突破10000亿美元。“中国制造”在大踏步挺进国际的过程中,也勇敢地将自己的国家送上了贸易大国的突出位置。 七、中国成为贸易强国:任重道远
(一)中国俨然已是世界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中国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从国际水平看,我们的出口产品附加值低、效益不高,在企业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与美国、德国、日本等贸易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1、总量大国、人均小国;货物贸易大国、服务贸易小国。
1.1、目前我国人均贸易额只有1354美元,而世界人均贸易规模2400美元。
1.2、其中,美国人均贸易规模8427美元、日本人均贸易规模7136美元、韩国人均贸易规模7920美元,我国只是贸易总额规模的大国,人均贸易规模上却是小国。
1.3、同时,也是货物贸易的大国、服务贸易的小国。中国的服务贸易虽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2005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仅占全球出口总额的3.4%,进口居全球进口总额的3.6%。
1.4、虽然中国也已经进入世界服务贸易大国的行列,但是与经济规模和实际需要相比(包括与货物贸易相比),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还很滞后。
2、贸易总量的大国、贸易结构的弱国。
2.1、尽管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已经明显提升,但在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领域,我们仍然属于净进口国,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上仍然呈现依靠出口低附加值消费品换取资本产品的格局。
2.2、从世界经济分工的角度看,中国外贸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很大份额,且大多处于加工下游的低利润环节,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比较低,高科技制品出口比重仅占29%多一点,有影响的品牌极少,是有形商品的大国、无形品牌的小国,是贸易数量的大国、贸易结构的弱国。
2.3、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在要素禀赋中,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要素供给丰富方面,相对而言,资本、技术、知识要素的供给不足;尤其是密集使用技术和知识的产品生产,不具有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
2.4、按照比较优势定位不同贸易伙伴的国际分工位次,我国大多数产业(即便是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仍处在低端分工位次上。
2.5、也就是说,在国际分工的中低端位次上,我国产品或生产环节具有国际竞争力;但在中高端分工位次上,我国产品或生产环节一般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3、数量庞大、效益低下。
3.1、我国出口大多采取加工贸易方式,国内所得不过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而已。即使近年异军突起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仅仅是为一些跨国巨头所做的贴牌加工。
3.2、由于我国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并且由于长期坚持“出口创汇”的指导思想,从而导致竞相杀价出口,“肥水流入外人田”,出口产品的数量增多了,但价格却下跌了。
3.3、出口产品价格的普遍下滑,再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从而又造成国外针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多。
3.4、不少外贸企业有规模没效益,出口过度竞争,对外竞相杀价,靠着退税勉强获得微薄的利润或艰难地维持生存。低下的出口效益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3.5、突出问题之一是许多出口企业只能依靠出口退税生存,给政府财政造成了沉重压力,也为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提供了口实。
4、地区结构和企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4.1、我国东南沿海成为出口的大赢家,而西部却不甚理想。例如,2005年前10个月,东部10个省市出口占全国份额的91%,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出口增幅均在20%以上,但同时竟有多个中西部省区的出口在萎缩之中。
4.2、同时,中国本土企业仍未摆脱在低利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恶性竞争的循环,中国出口业绩的亮点仍然主要来自外资企业尤其是独资企业,数以千万计的民工仍然未能合理分享经济增长的蛋糕,中国企业也仍然处在国际反倾销的阴影之下。
5、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5.1、我国通过大量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但国内企业创新能力没能同步提高,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在主要国家中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5.2、较弱的创新能力,加上低下的技术水平和较低的劳动力素质,严重限制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提升。
5.3、改变我们用100亿条裤子换一架波音飞机的尴尬,需要在制度和技术创新、在增加人力资源投入等方面做出更艰巨的努力。
6、总之,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我国主要在四个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6.1、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6.2、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自有品牌和营销网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还很少。
6.3、出口产品层次偏低,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不高。
6.4、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能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企业。
2、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来说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我个人认为."地球村"是件好事!当然也有一些坏处 好处是:1.全球经济和睦共同发展,以利益共同体来处理各国的一切事物(欧盟的成立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法律@条例.) 2.发达国家对与发展中国家是实行的可持续发展与和平利用资源的主体.近一步减小国际贸易差额. 3.人与人之间和睦友谊,可能避免战争的存在,一致对外(破坏和平份子) 坏处是:1.占据统治或霸权主义的国家不能完全执行联盟的条律,对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实行有目的的"活动" 2.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有限的国家导致发达国家对于个别发展中国家的帮助级少. 3.各国的科学技术或自我能源问题不愿意(不甘心)付出多! 望我的回答可以让你满意 谢谢~
3、对外贸易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
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对外贸易较高速的增长、特别是出口的高速增长会带来以下几个重要的动态利益:
(1)出口扩大意味进口能力的提高。进口中的资本货物对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方面,资本货物的进口使这个国家取得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地节约了社会劳力。另一方面,资本货物的进口,尤其是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可以提高国内的技术水平,经消化后,会大大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2)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国内的投资流向发生变化,资本会越来越集中在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专业化生产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3)规模经济利益。一国国内市场相对来说总是狭小的,出口的扩大克服了国内市场的狭小性,生产规模可以不断扩大,以达到最佳程度,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单位成本不断下降。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4)出口扩大还会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这一点对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的国家尤其重要。出口的扩大,特别是加工程度较深的制成品出口的扩大,会增加对向出口部门提供投入物部门的需求。这些部门转而向其他供给部门增加需求。如此反复下去,不但能带动所有部门的发展,而且会大大地促进国内经济的一体化。
(5)出口的不断扩大会鼓励外国资本的流入。这对普遍缺乏资本的落后国家日益重要。外资的流入不但能解决国内投资不足的难题,而且会促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传播。
(6)在世界市场上进行激烈的斗争会使国内出口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改进质量、降低成本,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已经证明,商业的扩张往往推动着工业的进步,世界商业和世界市场是在16世纪开始资本的近代生活史的。在产业革命以前的时期如果没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工业进步就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商业上的产业大革命是革命的历史前驱。在战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是以发展对外贸易为突破口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
4、试论述发展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好处?分别从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方面进行阐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好处。
从出口贸易来看,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带动内需,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出口贸易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还可以吸引外资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从进口贸易来看,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进口贸易不仅可以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选择,还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市场。
发展对外贸易还可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对外贸易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促掘侍进国民收入增长,提高国民生橡差活水平
对外贸易可以引入外国的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提高国内的经济水平和效梁散皮率
对外贸易可以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
5、发展对外贸易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1、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发展对外贸易,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4、发展对外贸易,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发展。
5、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使一些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册唯从而更州指培好地推动各行业经济进步逗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