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面对经济全球化ppt道客巴巴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面对经济全球化ppt道客巴巴

发布时间: 2023-06-11 16:40:37

1、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和主体是经济全球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最有利的投资,组织最有效的生产、最快捷的流通,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全球化便成为世界生产力发展和运动的一种外在表象,其主要表现为一国的市场、生产过程和资本运动超越一国范围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难以阻挡的世界性进程,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接受者来说利与弊兼而有之。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后发性优势”,广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全球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因素和风险。由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带来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一、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背景,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经济全球化时代,制定全球化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世界性组织大都为富国所控制,这就使当前的全球化规则侧重于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发展中国家虽然也能利用已有规则,但无论在自身经济实力上,还是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都只能成为已有规则的遵守者,而非制定者。对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其次,经济全球化时代,知识的传播与使用离不开人的作用,随着人才流动日益加快,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发展中国家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在全球化自由流动的旗帜下纷纷流向发达国家,而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发展中国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中无疑是最大受害者,人才流失现象已严重危及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发展中国家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知识资本的作用显然应大于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作用,没有掌握知识资本的人才,什么发展都不可能。再次,在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利用全球化自由开放的口号,利用已有的全球化规则,达到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过剩产品、打开发展中国家这片广阔市场的目的。他们推销的仅仅是他们的产品,附带着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能力。因此,技术是排除在外的。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要千方百计地垄断其先进技术,以达到其垄断市场的目的。尽管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获得了迅猛发展,贸易的领域也不断扩大,由—般商品贸易发展到劳务技术贸易,但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亡。一旦发展中国家想获得这些技术,即使是对发达国家而言早已不是先进的技术,也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如同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尽管发展中国家也能对之利用或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但核心技术仍牢牢地控制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相反,由于发达国家最先发展了这些技术,他们已从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运用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二、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竞赛并非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存在着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只有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才有发展的动力。发展中国家尽管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存在着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的流动,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容易学习和借鉴到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从而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几率大大增加。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确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了经济发展。较典型的是日本,日本战后能从一片废墟中发展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获益于大量引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经济奇迹。所以,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有:首先,重视新技术的运用,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发展中国家在前三次科技革命中都落后了,面对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只有奋起直追,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对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和钢铁业,通过引进和运用新技术给它们注入新的活力,如广泛运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提高其竞争力;对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新兴产业,如互联网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由于发达国家也刚刚起步,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吸收和联合攻关,争取在一两个领域获得突破,发展成适合本国国情的主导产业,并以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其次,重视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后进国家的后发优势变为“后发劣势”。同样,—个良好的制度,又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助推剂”。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支撑,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怎样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呢?由于各国的情况各异,因而并不存在—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办法,但各国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步推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改革中摸索适应本国发展的道路。同时,发展中国家应加强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保驾护航。再次,重视适用技术的引进,通过引进而带动国内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实现引进、吸收、开发的良性循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对世界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开发利用上,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就在于能够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技术存量,引进适用于本国发展的技术,实现赶超战略。当然,引进的目的还在于最终能自主开发,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揭示的道理一样,通过引进带动国内的技术的模仿与创新,从而促进国内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最后,重视人才的作用,实现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开发的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也将越来越激烈。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国与国的竞争最终将体现于人与人的竞争。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三要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排在首位的。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能否发挥出来,还在于能否有效地利用世界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存量,而能否有效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则取决于高素质的决策者、技术人才和劳动者。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秩序和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原有的全球经济体制也产生了一些质疑,但从根本上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是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2、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无所不包的和充分发展的经济国际化状态,它是在经济国际化基础上形成的,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首先,从机遇看: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多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国外市场和学习科学管理的机会。
其次,从挑战看:主要是它带来的是不均等的竞争机会,使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我国的对策是:
第一,审慎参与,充分利用机遇,主要通过引进的方式迅速发展壮大自己,提高竞争力,努力赶超发达国家。
第二,面对挑战,既要顺应潮流,又要循序渐进,趋利避害,努力减少负面影响。

3、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1、全球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获得的最主要的利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其机制可以归纳为: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通过出口扩大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通过外资弥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外资通过改善投资地的原有资产存量,促进经济增长,并进一步通过新建企业形成高质最资产:通过收购和兼并提高原有资产存量;进目和吸引外资都可以带来国外先进实用的技术;

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获得所谓“滋出效应”;外资通过对投资地人力资源的开发,为经济增长积累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研究,外商投资经济对1990-1994年期间。中国GDP总量增长率的贡献为0.9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8.6%。这一贡献率已超过10%,预计今后这一贡献作用还会愈来愈大。

2、全球化可以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中国经济由“短缺经济”类型向供大于求的“结构性过剩”

类型的转变,导致了许多企业的关、停、并、转、破,促使这一时期下岗工人急剧增加。然而,就中国的国情而言,“发展是硬道理”,并不简单等同于GDP增长是硬道理。GDP规模再大,若就业规模没有相应的一定比例的增长,导致就业问题很突出,社会稳定就无法保证。

因此,面对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资源相对稀缺的最基本国情,中国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开放服务业,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这样就可以利用工业国的剩余资本,为中国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全球化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建设,中国即存在发展动力的不足,缺乏新的投资来源和技术来源,又存在改革动力的不足,缺乏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抓住全球化机遇可以有效地解决改革和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中国可以借助外力扫除市场化改革中的障碍。全球化将引入外来竞争机制,带来压力和紧迫感,成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动力。

4、中国必须继续融入世界经济中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占世界的26%;农业资源紧缺,耕地和水资源均只占世界的7%:能源不足。

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只占世界的2.34%和1.20%;资本短缺,国内投资额仅占世界总量的3.4%;技术落后,国际专利批准数不足世界的1%。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有效地开发和进口农业、能源和矿产等国际资源,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5、全球化是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世界银行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首先就要缩小技术差距和知识差距,而缩小这些差距的主要途径不外乎在于:

(1)引进外国直接投资。

(2)扩大国际贸易。

(3)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证。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按PPP法计算的人均GDP美元值仅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3%-4%,到1998年己提高到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0%以上。中国之所以能有效地实施追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主动地参与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积极引进外资。

进出口贸易增长,充分利用和享受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好处,使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成为创造新增就业的主要来源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地参与全球化,取决于它如何学会参与,并从中把握主动权。对于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中国正在研究、承认、遵守、利用、参与,并逐步过渡到修改和制定。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中国必须学会在变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制定规则。

4、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面对经济全球话,首先要有正确的知道思想作指导,坚持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他们的指导下,不失时机的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其次,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但要避免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尽量避免竞争中被边缘化的趋势 第三,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和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基于此,发展中国家要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当然也要有完整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劝解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5、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我国主张,我国需要世界各国“共赢”的全球化,所有国家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6、求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新版经济生活 最后一课 经济全球话与对外开放 总结

(一)框题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3) 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 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2)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3)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4)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抓住机遇,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二)框题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2) 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贸领域发挥的作用。

○积极组织多边谈判。

○为国际贸易制定规则。

○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3)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 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3) 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决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走出去”的含义。

本课设计为两个框。

1.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

教材全面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框分为两目。

第一目 经济全球化趋势

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首先,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然后,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及资本全球化等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经济全球化。最后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

这一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第二目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这一目是对前一目的深化,是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分析。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首先,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影响;然后,分析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并由此出发,分析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这一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推动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两股巨大的力量。由此过渡到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2.第二框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这一框分为两个目。

第一目 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首先,依次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原则;然后,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一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对世界贸易组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全面地认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活动的影响,认识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第二目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这一部分的逻辑顺序是:首先,简要分析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接着,分析我国目前已形成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然后说明,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及“走出去”的含义;最后,分析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这一目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明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本课把我国的对外开放置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来展开分析,意在使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有一个很好的理解。通过分析我国如何通过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来应对这一新形势,说明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这种安排使本课理论的展开显得顺理成章。

(二)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

第一框的第一目“经济全球化趋势”

本目设计了4个难度不等的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上进行。设计本探究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一下经济全球化,让他们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就在自己的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要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与第一问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他们各自所感受到的经济全球化。要引导学生跳出商品交流的局限,从资金、技术、劳务交流等角度进一步感受经济全球化,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既涉及商品交换,也涉及生产要素的流动。

第二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上进行。设计本探究活动是为了告诉学生,飞机等许多产品由许多国家共同生产,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个探究活动的难度较大。从材料可以看出:从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来看,乙国在粮食及肉类的生产上均占据着绝对优势。但是,进一步比较会发现,乙国在肉类生产上的优势更大(是甲国的两倍);甲国虽然在粮食及肉类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但是在粮食生产上的劣势相对更小。也就是说,甲国拥有生产粮食的比较优势,乙国拥有生产肉类的比较优势。因此,甲国应主要生产粮食,乙国主要生产肉类,然后两国之间进行贸易。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拥有比较优势。而在资本、技术密集的行业,目前除个别领域外,一般不具备比较优势。我们应当努力在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创造我国在资本、技术密集行业的比较优势。

第四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上进行。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搜集跨国公司的资料,认识到:正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到处投资设厂,才迅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是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

第二目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本目共设计了3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上进行。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应当努力抓住这些机遇,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不仅包括课文中所列的内容,还有其他方面。例如,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际技术转移与扩散;经济全球化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使各国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

第二个探究活动建议在课堂上进行。本探究活动旨在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并不是对所有国家都是福音。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国际经济新秩序应当是平等互利、共赢共存,在国际事务中贯彻民主原则。也可以引用“反全球化运动”的事例,来加深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第三个探究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可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对各国的经济安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国际间协调的必要性。

第二框的第一目“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在探究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不能一味地只强调某一面。

7、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甚至包括思维方式,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又无法回避,惟一的办法是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既是严峻挑战,更是巨大机遇。墨西哥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就是一个例证。10年前,墨西哥经济是典型封闭式的,1994年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之后,大量的美国企业进入墨西哥。墨西哥经济却并没有成为美国的,附庸,反而呈现出自主发展的巨大活力。1999年其出口额达到了1200亿美元,在世界的排名从签约前的第26位上升到第8位。这充分证明,发展中国家能否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关键看它是否能抓住机遇,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从而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一)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

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为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在推进制度改革时,必须注意新建立的制度要承龃联系内外市场、内外经济的职能。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整体处于劣势,故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处于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内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不仅由企业竞争力体现,而且涉及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是需要动员各个领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行为,必须有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配合;政府必须从宏观上对如何发挥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制定政策,并加以规划和指导。具体说来,发展中国家在制订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必须首先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例如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更应该慎重。急于开放金融市场,必然给国际投机势力以可乘之机。事实证明,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存在着重大的风险。无视这些风险,不严加防范,就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要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要保持自身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引入外资要适当,汇率制度要合理;二是要建立多重金融防线,这些防线应该包括:国际资金与国内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引进的国际资金中的贷款资金与股本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贷款资金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适度比例防线,股本资金中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适度比例防线。

其次要保护民族产业并适时地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产业结构是整个经济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它决定了整体结构的性质、进程和发展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往往已经不取决于一个国家本身,而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全球化的因素。一方面积极扶植本国的支柱产业,通过WTO的保护幼稚产业条款和保障措施来对重点产业给予一定的保护。另一方面抓住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从而加快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

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大量资金,提供资本及生产资料,促进经济结构的演变;还可以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增强商品经济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国际生产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极不利的位置。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优势,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为改善贸易条件,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时,必须注意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国际市场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带来的损失;同时大力发展进口替代产业,减少进口开支;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因主要贸易对象国经济的波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还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灵活的贸易政策i调节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优势,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贸易及国际旅游服务等。总之,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对外商品贸易,积极发展对外服务贸易,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三)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

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并且注重自主吸收与创新,从而实观生产力的跨越。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21世纪的全球竞争实质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随着全球化力量的不断扩大,世界经济正在被推入一个无国界竞争的时代。国际竞争方式除传统的国际贸易外,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竞争对手分别在对方国土上投资设厂,一国国内的自然禀赋资源成为本国民族企业和外国跨国公司及子公司共同分享的竞争要素。各民族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更多地依靠人为创造的生产要素,如科学、技术、人才的比较优势。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为新的稀缺资源,特别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人才出现了世界性的短缺。因此,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发展中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中国家必须树立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一方面,有组织地进行人才开发,把对人才的投资看作是使经济真正现代化的投资;另一方面,积极地保护人才,把对人才的保护看作是对民族经济的保护。只有把人才的开发与保护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四)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从长期看,取决于他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

(五)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薄弱,单个发展中国家根本就不具备同发达国家相抗衡的能力。要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使本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地域相同或情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团结起来,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彼此开放市场,以求实现更大规模经济和强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的能力,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探寻经济发展的出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家更深刻地认识到联合自强的重要性。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许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一方面还应该加强,以地区经济一体化应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8、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9、经济全球化

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年诶资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作用;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第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实质:
经济全球化四种观点

目前,国际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四种基本观点是: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是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在全球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这是所谓“自由派”观点;

第二种观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化、美国化,因此本质上就是经济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决批判与反对,这是所谓“新马克思主义”观点或“左”派观点;

第三种是怀疑派观点,历史并没有显现所谓全球化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也就是国家之间经济互动而已,经济全球化是某些理论家的神话;

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在世界,但未来如何尚看进一步变革,即著名的“变革论”。

对策:
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要:A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B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C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D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