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国内经济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金融资本雄厚,金融体系成熟;调控手段完备,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跨国金融机构规模庞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与之对应,全球金融规则也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些规则总体上有利于其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技术通道。当代发达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全球性金融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货币的普及,网络银行和网上交易将突破国界在全球铺开,全球金融市场越来越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金融市场的同质性进一步提高。第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竞争的需要,同时亦为规避限制性法规和风险,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率先出现金融创新活动。这既包括制度的创新,又包括工具的创新,例如信用制度的创新、股权衍生工具的创新等等。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一方面融资证券化趋势大大加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第四,金融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短期游资与长期资本并存。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参与全球化的金融主体越来越多,全球金融资本不断扩大。在这其中,既有长期投资的资本,也有短期投机的资本。目前,在全球市场中出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大约有7.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每年GDP总和的20%。应该说,长期资本的投入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短期游资的逐利和投机,则易引发一国的金融动荡。
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二元效应。
金融全球化在对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中,同时具有正负两种效应。出于研究的需要,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它对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影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全球化的正效应体现为:第一,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发展比较落后,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矛盾。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相当多的资金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并带动了技术的扩散和人力资源的交流。第二,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发达国家金融运作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金融效率。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建立较早,金融体系较为完善,金融风险控制机制严密。这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之机。同时,金融全球化还提高了国内外金融业间的竞争程度,迫使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创新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第一,金融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民族金融业的生存面临巨大压力。发展中国家参与金融全球化,符合自身长远利益。但是,由于其金融业处于弱势地位,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较差。如果外国金融机构大规模进入,势必给其民族金融业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金融体系遭受冲击将是不可避免的。第二,金融全球化为国际游资制造风险提供了条件。金融全球化虽然有利于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但是,出于逐利的动机,国际游资会利用发展中国家利率、汇率管制放开后产生的金融产品价格波动,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套利和套汇。加之目前国际上尚未对投机资本提供必要的约束机制,若有风吹草动,国际游资就会从所在国大量撤走,从而引发严重的金融动荡。第三,金融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泡沫化程度。在过去20年中,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筹集到的大笔资金被过度投入股市和楼市进行炒作。同时,国际投机资本也乘虚而入。在巨量资金的支撑下,证券、房地产市场逐渐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而飚升,并逐步演变为泡沫经济。第四,金融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监管和调控带来严峻挑战。金融全球化意味着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获利。出于获利的需要,国际上许多金融资源被无序、过度开发,金融投机性凸显。加之现代金融交易工具发展迅速,极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巨额资金的交易与转移,其去向不确定性很大。这既给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与调控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削弱了其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
二、中国金融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融全球化的特点和二元效应有助于我们形成它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一般性理解框架。为了将问题引向深入,我们还需进一步分析中国金融业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当前,中国金融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金融业整体缺乏竞争力。
从银行业看,主要表现为资产质量恶化,资本严重不足,收益急剧下滑。银行的资产质量是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按国家规定,银行不良资产比重不得超过15%。而我国银行的不良债权已大大超过了这一比例。到1995年,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重即达22.3%,与当年商业银行的总准备率21%相当。另据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比率不得低于8%,而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距此标准相去甚远,截至1997年6月,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只有3.12%。虽然1998年发行了2700亿特别国债补充资本金,但依然离所需甚远。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直接后果就是经营效益急剧下滑。1996年,国有四大银行净资产利润率只有5.5%,这一指标不但低于国内其他非国有银行,更远低于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而正是银行不良贷款及低收益率是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诱因。
从非银行金融机构看,证券业的竞争力问题较为典型。这主要表现为证券业规模偏小,实力有限。众所周知,证券业展开竞争和抗御风险是要以必要的规模和实力作为保证的。目前,证券经营机构和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规模普遍偏小。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各自资产总额都在10000亿元以上,合计10万亿元。而在证券公司中,截至1999年10月,全部证券公司资产总额约为3500亿元,规模最大的申银万国证券资产仅有300亿元左右。如果再与外国投资银行相比,中国证券的实力就相差更远了。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资本市场和证券业的对外开放,随着跨国大型投资银行大举进军中国资本市场,以国内现有证券经营机构的实力,是无法与其比肩相争的,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二)金融创新乏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很落后,且存在两大问题:其一,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
由于我国的金融机构还不是真正的企业,金融创新主要依靠政府和金融主管当局,表现为一个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过程。其二,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各领域进展失衡。例如,金融工具、产品、服务的创新步履缓慢;在业务创新中,负债类业务多于资产类业务;在资产类业务中,真正能够保证受益、转移风险的金融创新寥寥无几。显然,金融创新的不平衡性和行政主导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削弱了中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
2、论述金融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和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金融全球化会让世界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各取所需,资源合理的配置。但是消极影响就是马太效应,会让富国更加的富裕,穷国更加的贫穷。
3、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正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席卷世界。作为一种趋势,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金融全球化在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影响,同时具有正负两种效应。1.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正面效应
(1)金融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吸引外资,加快工业化进程
(2)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先进的金融运作经验引入中国,提高金融效率
2.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负面效应
(1)金融全球化使中国金融业面临挑战
(2)金融全球化为国际游资制造金融风险创造了环境
(3)金融全球化加剧了银行的脆弱性
(4)金融全球化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4、论金融国际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
你这问题有点大啊 是写论文么 写这个 首先你要明确金融国际化 是什么东西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交易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金融国际化是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超越本国国界,脱离本国政府金融管制,在全球范围展开经营、寻求融合、求得发展的过程。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然后 就是对不同国家的影响了,我认为这里的不同国家分为3大类 即发达国家 中等发达国家 贫困国家·· 当然这个总得来说对越发达的越有利,但是它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你分析的时候从不同国家的状况入手, 怎么入手?你得弄清楚以下问题金融国际化的动因1.金融自由化政策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基础
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金融体制改革,改变了金融落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美、英、日、德和法国为主的工业化国家相继实施金融自由化措施,放松金融管制、取消利率上限、引入创新金融工具、放宽市场准人和营业限制。
自由化政策突破和改变了各国金融抑制或金融管制的各种传统制度,形成了与金融国际化要求相适应的新规则。
2.信息革命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消除了各国市场之间和国际市场之间金融信息传递的时空障碍,提供了高速度、低成本处理大规模金融交易的技术手段。
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范围的资金流动和交易清算瞬间即可完成。没有信息革命带来的现代技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国际化的形成是绝无可能的。
3.金融创新为金融国际化提供了多样化的运作载体
金融国际化需要新的制度、新的技术,更需要新的载体。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各国金融机构为了规避政府管制,拓展海外市场,掀起了金融创新浪潮。
新的金融市场、新的金融机构和新的金融工具,比如离岸金融市场、跨国银行、金融产品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等不断涌现,成为金融国际化的有效载体。
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金融创新的过程,金融创新不断为金融国际化的推进和扩展开辟道路。 [编辑本段]金融国际化的表现形式 金融国际化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交易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
一、金融市场国际化
金融市场国际化有两层含义:
·伴随着金融管制的取消或放松和国内金融市场向国际投资者的开放,本国的居民和非居民享受同等的金融市场准人和经营许可待遇;
·离岸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即在岸市场相比,离岸市场直接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国际金融交易,与市场所在国的国内经济几乎无关。
二、金融交易国际化
金融交易国际化是指交易范围、交易对象、交易活动、交易规范、交易技术的国际化。
伴随着外汇管制和其他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国际金融市场上非中介化趋势日益显现。
所谓非中介化是指银行不再充当借贷双方的中介机构。经银行中介的国际借贷渐遭冷落,国际证券市场开始繁荣,并成为国际融资的主要形式和渠道。
证券化筹资工具中除了传统的欧洲债券外,还包括各类融资票据、公司股票的异地上市、存托凭证以及金融衍生品等等。
证券化融资的国际交易量及其增长,反映了金融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势头。 三、金融机构国际化
金融机构国际化包括两个方面:
1.参与国际金融活动的机构日益增多,国际化范围扩大
这不仅是指跨国银行及其海外分支机构的增加,而且更表现为与证券化趋势相一致的各类直接融资代理机构的扩张。
2.金融机构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国际化程度提高
最近10多年中,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以全球化战略为指导,不断提高国外资产的控制额,同时更多地采用同业跨国收购或跨部门兼并的方式直接拓展海外金融市场份额,形成了诸如日本野村证券那样的“全球金融超级市场”、美国美林公司那样的“巨型零售经纪人商店”,以及所罗门公司那样的“全球证券贸易商行”。
四、金融监管国际化
金融市场和交易的国际化,使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日益摆脱各国政府的监管,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不平等竞争和经营风险日益加剧。
为使银行提高资产效率和规避经营风险,1988年国际清算银行与12个发达国家协商后公布了“巴塞尔协议”,该协议已成为当代全球银行业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
国际金融监管还在地区层面上展开,如欧盟的银行顾问委员会和监管当局联络组,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证券领域,国际证券委员会不仅致力于保障银行业与非银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而且更关注衍生金融工具的国际风险管理。 [编辑本段]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一、金融国际化的规模不断扩大
在当今各国普遍开放的全球政策背景下,金融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
1980年,全球资本市场金融资产交易的总存量为5万亿美元,1992年,这一存量升至35万亿美元。
除了绝对规模外,全球金融交易量相对于国际贸易和世界产值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
1980~1992年间,全球外汇、债券和股票三个市场交易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11%和10%;同期,全球出口和经合组织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分别为4%与3%。
二、各国的国际金融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国际金融依存度是指金融资产的跨国持有的程度。
它包括国内金融资产被外国居民持有和国内居民持有外国金融资产两个方面。
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基本实现了金融市场开放,允许金融资产的跨国经营。
尽管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与金融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但金融跨国化经营带来的积极效应,使它们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提高了国际金融依存度。
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金融国际化中的作用增强
在金融国际化的各个方面,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和欧盟中的发达国家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全球资本市场85%的融资流动仍集中在发达国家。
然而,自亚太地区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崛起以来,金融国际化集中于发达国家的传统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新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不断通过改革金融体制,投身金融国际化的潮流。尤其是新加坡和香港作为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使金融国际化获得了全球范围的发展依托。
四、金融衍生市场日益成为金融国际化的重要阵地
金融衍生市场是一种以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为基础派生出来的金融市场,它利用保证金交易的杠杆效应,以利率、汇率、股价的趋势为对象设计出大量的金融商品进行交易。
这一市场自1983年形成以来发展神速,交易工具已达1200多种,全球交易额1995年已达20万亿美元。
五、发展中国家的外部融资结构发生重要变化
根据世界银行《2003年全球发展融资》报告,外国直接投资加上在国外工作的本国工人汇款(汇回国内的部分工资),已超过外国私人贷款而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资金来源。
这一变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资本和人员的跨国流动)加快密切相关,将对发展中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这一市场正不断吸引着国际游资和金融机构涉足其间 [编辑本段]金融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金融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金融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存在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
一、金融市场国际化促使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全球性金融中心、地区性金融中心和大批离岸金融市场构成了全球性的金融网络,使各国的经济和金融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外汇市场提供了货币交易的国际机制,而这种货币交易是跨国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
日益证券化的国际资本市场使发达国家的资本供给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机会得以联接,形成了资本有效配置的国际机制。
在国际金融活动中,制度、政策和货币的障碍越来越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金融交易国际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金融交易的自由化和国际化正越来越显示出金融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枢纽作用。
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导,跨国公司的生产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更为深刻的形式,金融国际化既是贸易自由化的结果,又是生产跨国化、一体化的基础。
因此,金融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金融交易国际化作为金融国际化的核心,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三、金融服务自由化丰富了贸易自由化的覆盖范围
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由贸易自由化、生产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三方面的内容交融组合而成。
代表贸易自由化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不仅包含贸易自由化的内容,而且还涵盖了金融服务业自由化的内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服务贸易总协定已经达成,建立一个消除金融服务领域国家障碍的新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
可以预见,在国际金融中建立一个类似于国际贸易的自由体系,将成为国际社会的下一个目标。
四、金融机构全球化支撑了生产一体化的持续发展
跨国银行和其他跨国金融机构是金融全球化的微观基础。
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不仅仍然是国际贸易持续扩张的金融基础,而且更是跨国公司全球化运行的坚强后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兼并收购与金融机构的全球化筹融资安排能力、国际范围的信用支撑能力直接相关,而这一轮以强强联手为特征的大规模跨国并购浪潮明显带有构筑一体化生产网络的动机。
五、金融衍生产品加大了对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金融衍生产品自70年代初问世以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成为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全球化发展的主要方式。
金融衍生产品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提供的远期价格信息,对国际投资、生产、贸易和金融,均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避险工具,有利于稳定投资者的预期,从而有利于稳定国际金融市场。
同时,作为转移风险工具的金融衍生晶也可能被用作投机工具,从而危及国际金融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 转移支付
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转移支付是包括养老金、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补助金、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出的一笔款项。这笔款项在西方国家是不计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其原因在于这笔款项的支付不是为了购买商品和劳务,所以将其称作转移支付,有时也称转让性支付。
转移支付又分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企业的转移支付。(1)政府的转移支付大多数带有福利支出性质,等于把政府的财政收入又通过上述支付还给本人。因而也有人认为政府的转移支付是负税收。政府转移支付的作用是重新分配收入,即把收入的一部分由就业者转向失业者,从城市居民转向农民。(2)企业的转移支付通常是通过捐款与赠款进行的,例如公司对于下属非营利组织的赠款。由于它也不是直接用来购买当年的商品和劳务,因此,这种款项也被认为是转移支付。
有时,政府的某些支付不是从一些居民收入中征收上来的,如用增发货币、出卖债券所得来支付福利、救济金,它显然不带有从一些居民转移到另一些居民手中的特点。但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尽管它与前述支付款项的来源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它同样不是政府直接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这种支付仍然被看做是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财政盈余等于税收减去政府在物品与劳务上的开支与转移支付之和后的余额。
个人认为不错了
5、金融全球化是如何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
金融全球化是如何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金融全球化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这是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2)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国家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有效性降低的情况。
(3)同时,国际游资也会因一国利率提高而大量涌进该国,从而使该国紧缩通货的效力受到削弱。
6、金融市场国际化会对一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因市场规模扩大而造成监管失控的风险
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在增加金融市场深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将导致金融资产的迅速扩张。如果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这种扩张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根源。
2、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的风险
从国际经验看,对于规模狭小、流动性比较低的新兴金融市场来说,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一些机构投资者成为这类国家非居民投资的主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6)论述金融全球化影响一国内外均衡的渠道扩展资料:
国内市场国际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必然趋势
1、中国目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金融市场规模也排在世界第三位,但是金融的国际化水平、监管水平、业务产品均还跟不上,这与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经济需求不符;
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中产阶级增加、财富增加、人口老龄化等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符,因此要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国内市场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2、在中国高杠杆率、高储蓄率的背景下,在中国人均收入上升、服务业比重上升、制造业比重下降的结构性转型过程中,金融业需要寻找如何服务经济转型和未来经济结构的新路径。金融业对外开放新举措,正是金融业实现自身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7、金融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谈谈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出路?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金融全球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世界各国利弊兼而有之,风险与机遇始终相伴。 1.金融全球化的积极影响。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综观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金融全球化从整体上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利益,它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 (1)促进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资金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不断发展以及资本跨国界流动的增加,使有限的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合理的分配,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起到了及时调剂资金余缺的作用。金融全球化促进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带动了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历史已经证明,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要素转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国际投资和贸易的迅速发展。金融全球化消除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障碍,并且极大地压缩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时空限制,使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瞬间完成,资金的迅速、方便调拨,资金交易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为投融资和贸易提供了便利,极大地促进了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近20年来世界贸易以高出世界产出两倍的速度增长。1986—1990年间国际直接投资仅为1690亿美元,1991~1995年间增加到2299亿美元,1996~1999年间增加到6418亿美元。近10年来,国际直接投资以高出世界产出近三倍的速度增长。 (3)促进全球金融体制与金融结构的整合。金融全球化促进全球金融体制的整合,有利于金融机构加速改革和重组,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金融全球化促进了金融体制的整合,使一些国家的专业银行制度逐渐向全能银行制度转变。全能银行是指不受金融业务分工限制,经营所有的金融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全能银行既可以经营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及结算业务、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又可以经营信托业务,并且持有非金融公司的股份。由于全能银行业务范围广泛,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全能银行的业务分散化和收入来源多元化,有利于风险分散化和降低替代风险;全能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密切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全能银行在应对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带来的金融市场深刻变化的挑战中,表现出较高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以及较强的竞争力。在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之下,原先实行专业银行制度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都在向德国式的全能银行制度转变,导致了金融体制的整合趋势。 其次,金融全球化促进了金融结构的整合,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德国、日本等国的金融体系过去都是以间接金融为主,资金供求双方密切依赖银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以间接金融为主导的国家的金融结构向以直接金融为主导的金融结构转变,在金融结构上出现了与美国、英国等国趋同的趋势。金融全球化促进各国金融结构的整合还突出表现为金融证券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金融证券化浪潮。金融证券化又称为金融非中介化或融资脱媒,是指直接金融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间接金融的发展速度,在整个金融市场上直接金融所占的比重接近或.超过间;接金融的现象。金融证券化实际上就是筹资手段的证券化,即传统的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来筹资的方式逐渐转变为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的方式。金融证券化的发展与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交织在一起,使各国的金融结构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金融全球化的负面影响。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金融全球化大大提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效率,有效地配置资源,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全球福利的增进。另一方面,金融全球化也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1)金融全球化使国际资本的流动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运行,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往往造成各国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而一国的金融动荡又极易“传染”给其他国家,引起全球金融危机。(2)金融全球化促进了虚拟金融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加剧其投机性,而虚拟金融资本和交易的膨胀易于诱发金融泡沫,导致经济和金融的动荡。(3)金融全球化导致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内在脆弱性的加深。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委托代理关系容易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金融机构具有内在脆弱性,金融全球化使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趋同,使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稳健性下降。(4)金融全球化增加了汇率波动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使金融市场风险增大。(5)金融全球化使金融政策关联化,使一些经济体部分地丧失宏观经济决策的独立性和宏观经济的控制能力。由于各国经济决策的独立性降低,减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削弱了国别宏观经济政策效应。(6)金融全球化加大了各国金融监管的难度,金融混业经营向分业监管模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金融监管难以适应金融业务的发展,而且跨国界金融监管更加难以实施。(7)金融全球化对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尚待完善的发展中国家会构成较大的冲击,是地区性金融危机发生频率加快的重要原因之一。(8)金融全球化加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统一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由于发达国家掌握了金融全球化的主导权,按发达国家水平制定的标准必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使其难以获得所需的发展资金,从而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综上可见,金融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加大金融风险和引发金融危机。金融全球化给世界一些国家带来经济失衡和金融不稳定的更大风险,金融全球化蕴藏着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与其相伴的蔓延效应使金融危机迅速扩散,产生巨大的波及效应和放大效应,国际金融动荡已成为一种常态。 二是加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即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8、什么是金融全球化?
善林金融表示,金融全球化迄今为止尚无统一的定义,简单概括一下的话,指的是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