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什么叫"反向创新",能给一个确切的定义吗?
简单来说,反向创新就是指任何可能首先在某个发展中国家被采用的创新。全球化的好处是,这样的创新不仅能够推广到其他新兴市场,更重要的是,还能扩展到发达国家。突破性创新会首先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然后传播到其他发展中国家,最后才流向发达国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反向创新。
其有以下3点启示:
1.反向创新是一项重大战略要务。这中间所涉及的利益非常巨大。如今,富有国家和贫穷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差不多平分秋色。但多年来,贫穷国家的经济增长要强劲得多。大多数富有国家在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后,正处在缓慢的恢复阶段,富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速上的差距看起来在越拉越大。新兴经济体有望在全球GDP未来增长中占到三分之二。
2.新兴市场竞争对手为反向创新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如果老牌全球化企业不在贫穷国家实施创新,新的竞争对手就会抓住机会。它们会成为创新的领头羊,不仅在贫穷国家是这样,在全世界都是如此。这些竞争者会发展成为强大的对手。在发展中国家已经崛起了新一代的全球化企业,如塔塔(Tata)、马恒达(Mahindra)、联想、海尔等。新兴企业巨头会让西方跨国企业日子不好过。例如,在IT服务行业,印孚瑟斯(Infosys)、塔塔咨询公司、维布络(WIPRO)等印度企业率先提出了“全球交付模式”这一概念——从遥远的印度为发达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因为印度软件人才的工资要低得多——从而促使IBM和埃森哲咨询公司(Accenture)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在支线客机投资方面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Bombardier)展开了激烈角逐。墨西哥西麦斯公司(Cemex)在水泥行业不断创新,让瑞士的豪瑞(Holcium)和法国的拉法基(LaFarge)相形见绌。中国华为公司也向西门子(Siemens)、爱立信(Ericsson)、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思科(Cisco)等全球电信企业提出了挑战。
3.组织是反向创新的最大成功障碍。西方跨国企业的资源和决策权大多放在富有国家。而要想在反向创新中取得成功,跨国企业需要将自己的重心——也就是资源和权力——转移到新兴市场。这些决策并不容易做出,但如果不这么做的话,跨国企业就无法在贫穷国家抓住新机遇。
2、如何提高企业创新管理的能力
有人说:“经验是创新的基础。”我觉得:“如果有了经验作铺垫,那你就离成
功更加近了一步,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那就更加是锦上添花了。”
古今往来,每位发明家都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而后才有创新,才发明出一
件新产品。爱迪生说过,“要想发明新产品,就要有异想天开的想法和无数次的
失败。”
是的,爱迪生不就自己证明了他的论点嘛!当人们都过着烛光生涯的时候爱迪生
就站出来说,要发明一种叫“电灯”的新东西,人人都以为他是痴人说梦话,但
是,他就是不理会。他虽然不断失败,一次又一次跌倒,但他从来不放弃,仍去
找书籍看,从中发现许多“前人”留下来的没被他人重视的宝贵经验,结果他借
用别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经验和努力汗水,成功地发明了“电灯”。
后人还不满意,又借用了爱迪生的“电灯”再加上自己的新概念,又发明了“无
影灯”,造福了许许多多的手术病人,方便了许多医生。所以说,要想自我突破
,就要借用一切能够利用的东西帮助自己,这样就可以少走许多“冤枉路”,从
而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创!
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自己却不努力是不行的。就拿我们的杂志上的
文章来说吧:现在很多杂志上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只不过是改头换面了
而已,所以杂志读起来都是索然无味,现在我基本上已经很少去买杂志就是因为
他们都是“借用”的,而自创的成分太少。
但是,全部靠自创也未必就很好,我们不要认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觉得对不
起别人,我们只是知识借用而已。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不是要我们用“拿来主
义” 精神去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嘛,这叫做“取长补短”。国家
的政策也是如此,要借用其他国家的好策略,结合中国自身的情况再制订出适合
中国国情的方针路线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的中国正在飞速发
展,向世界强国迈进。而其他比较落后的国家也“借用”我国的经验,使自己的
国家不断进步……
借用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那才是我们发展自己的上上之策。所以,要
想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很重要!关健要看你怎么利用!
用激励制度消减机会主义
要使企业实现效率最关键的制度是激励机制。要明确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先要了解机会主义的概念。
现代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但是容易产生机会主义。机会主义的产生有一个过程,先要清楚公司里的各种关系。董事会是财产所有者的代表,有权把财产委托给他人管理,是委托人,总经理是董事会雇来管理企业的专业人员,是代理人,这两者是委托代理关系。但是,公司的实际所有者是股东,董事会仅仅是所有者的代表,董事会对股东而言是代理人,对总经理而言是委托人,具有双重身份。总经理得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之后,再把它们委托给不同的部门经理,这时总经理成了委托人,部门经理成了代理人,总经理也具有双重身份。部门经理接到任务之后把具体工作交给下属去做,员工变成了最终代理人,部门经理变成了委托人。现代公司中人与人的关系就是一系列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越大委托代理关系越复杂。
各级委托人、代理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目标,这和公司总体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如果每一层委托代理关系之间都有个人目标,整合在一起工作必然没有效率。企业讲究的是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签定合约,规定双方的权、责、利,各方都按照合约来办事,个人目标不同不要紧,只要按照合约,你就得为公司总体目标工作。
这里的合约指的是完全合约,即签约双方相互完全了解,拥有完全信息,可现实是一个不完全信息的社会,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并不完全了解。信息中的公开信息可以通过常规方法获得,私人信息却不可能都得到,所以签订的合约是不完全合约,对双方的权、责、利不能做一个完全的制约,代理人可以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从事利于自己的行为,这就叫机会主义行为。比如合约上无法规定总经理开宴会的次数,但总经理却有权开宴会,他可以以工作需要为借口,经常举行宴会,请自己的朋友与关系户,建立密切的关系网,这些人对公司没有什么用处,只对个人有用,这就叫工作中消费,是机会主义行为。
这种现象在现代公司里面非常普遍,除了高层管理者,一般员工也可以进行机会主义活动。比如,合约里不会规定员工上厕所的次数与时间,既然这样,员工就可以借上厕所为名,到厕所里抽烟、聊天,休息半个小时,这也是机会主义。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监督与激励。监督的成本很高,除了实际成本还有心理成本,对于被监督的人而言,这是不信任的信号。激励机制是把个人的努力、业绩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让人自动减少机会主义行为。激励机制主要分两大部分。
第一、总经理的激励机制。在公司的激励里,对总经理的激励是最关键的一环。因为企业的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总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对总经理的激励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正常的薪酬,和业绩没有直接关系,是奖励总经理日常工作所付出的劳动;二、分红,着重于短期激励,据调查,美国大企业总经理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来自分红;三、股票期权。很多企业的总经理有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股票期权。企业的股票价格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赢利能力,股票期权属于风险投资,把企业的风险、收益与总经理本人的努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干得好,企业股票上升了,总经理赚得钱就多,如果干不好,股票下跌,他购买股票期权的预订金,也就泡汤了,这种方法着重于对总经理的长期激励。
第二、员工的激励方式。员工激励除了计件工资,另外还有三种制度化的激励方式。
一、效率工资。一般的工资叫做市场工资,是劳动供求在市场上决定的工资水平。效率工资就是高于市场工资的一种工资,这种工资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率。1914年美国汽车工人的市场工资是二块三毛四,福特公司把公司的工资提为五美元,这就是效率工资,它提高效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福特公司招到了最好的工人,保证了工作的效率;二、工人工作勤奋,减少了机会主义行为。搞机会主义的工人有被解雇的风险,如果个人只拿二块三毛四,他不怕解雇,反正换个地方干还是这个价格。五元钱的工资,他就会特别珍视,勤勤恳恳地干;三、工人的流动性小,工人进工厂到上岗有一段培训和适应的时间,如果人员流动率大,就要不断地招聘、培训,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成本增加。实行了效率工资,工人都愿意在这个企业工作,流动率小了,对工厂非常有利。亨利。福特后来在自传里说,实行效率工资是他一生中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手段。
二、员工持股。员工持股计划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送股,送股的对象是企业关键的管理层人员与技术人员。这种做法是有讲究的,送股的第一步仅仅是企业的分红权,也叫做干股,每年可以参与企业的分红,但是股份不能转让,一旦离开企业,这个股份就自动消失,公司也随时有权力收回这个股份。但是,这种做法的缺点是激励的力度不够,所以一般公司会规定,如果在一定的年限内达到了一系列的要求,就把干股里的一小部分转为公司的普通股,这普通股就成为个人财产,这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二是让员工购买股份。购买的时候给员工相应的优惠,比如说员工一下子交不出一大笔钱,可以每个月从工资中逐步扣除,这种购买的股份可以享受普通股股东所有的权利。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励制度,中国很早就有了,典型的代表就是晋商的票号,票号中实行的报酬制度叫身股制,票号的股份分两部分,一部分叫银股,是股东出的资金,一部分叫身股,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人力资本股份。学徒转正以后,主要靠股份分红,各级人员按照工作的年限、经历、地位,不断增加身股的数量。所以,晋商的票号规矩非常严格,但是伙计们干得都很积极,效率非常高。
三、分享制。企业全体员工的收入和企业经营好坏直接挂钩,工人的工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工资叫做固定工资,另一部分叫做分红,分红的好坏就看公司经营的好坏。
激励的注意项
激励机制在企业的制度设计中是最复杂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励机制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际创造出适合的激励机制。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特别快,美国人就派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到日本企业考察,结果发现日本效率高的企业普遍采取分享制,于是,美国也来模仿,有些企业实行了分享制,结果实行分享制的企业都垮台了。为什么分享制在日本有效,在美国就不行呢?原因在于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日本人具有很强的集体主义,强调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的观念,员工把企业作为自己的家,在这种文化传统下,人容易有归宿感,对集体具有认同感。索尼公司的员工都会为公司感到自豪、骄傲,他愿意把自己的利益和集体联系在一起。而美国人的传统观念是个人主义,天老大,我老二,在通用公司当工人不觉得有什么骄傲之处,他们觉得,通用是通用,我是我,我给他干活,他给我钱,清清楚楚。如果通用搞分享制,让员工先付出后再拿钱,他们就不干了。日本企业采取终身雇用制,这种体制下将员工和企业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就会更多地考虑集体和他个人之间的关系,美国企业是短期雇用制,分享制就不适用,所以,同样的制度实行的结果大相径庭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距,两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一样。
第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据经济学家调查发现,人的幸福感只有20%是来自于金钱,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金钱和幸福的关系相当密切,对高收入人来说,精神比金钱更重要。所以,对一般员工,金钱刺激非常重要,对很多高层管理者,精神激励更重要。精神激励就是创造一种企业文化,让人工作得心情愉快。
第三、公开化、制度化。激励要显示公平公正,而公平公正的核心就是在程序上完全合法,是根据制度来行使的。比如什么样的员工可以获赠股份、赠送的股份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转为普通股这些都要由制度来实现。同时,这个制度要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公开透明的,这样,奖励与惩罚都会具有激励作用。有些企业是领导说了算,他认为谁好就给谁奖励,谁不好就给予一定的惩罚,这种做法恰恰和激励的初衷是完全违背的,拿到钱的人一定高兴,没拿钱的人可能更怨恨,花钱不一定办好事。如果一切照章处理,大家就没什么可说的,激励制度才能见效。所以,激励制度要先通过董事会的讨论认可,然后让员工讨论,大多数人认可之后,就定下来开始执行。
经济学是生活化的科学,它解决的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选择”问题。而对企业来说,经济学更能让管理者找到经营决策的方向。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管理经济学”课程被国外愈来愈多的商学院及管理学院采纳为核心课程,在培养及造就职业经理人和商界领袖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某个程度上,管理经济学在传统理论经济学和实际的经营活动之间,搭起了一座桥。为什么一般商品必须压低价格才能多卖点,而珠宝、名车等奢侈品却是越贵越好卖,甚至有行无市?为什么外国大企业可以稳稳享受高利润,而国内厂商却不得不去打头破血流的价格战?如果竞争对手推出新的广告或促销计划,我们到底该不该跟进?通过管理经济学课程,你将能够自行解答这些难题。
在竞争日愈加大且无所不在的现今社会,管理经济学除了是企业人士必备的基本常识外,非企业界人士也应该学习与了解,以达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之功效。只要地球上的资源稀缺问题一天没有得到解决,管理者就可以利用管理经济学的原则,做出更有效率的决策。
管理经济学如此之重要,因此我们将其列为卓越总裁的第一门必修课。本期,我们热忱地邀请到了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来为大家讲解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