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良知第28期格物班第24组第1封家书
主题:成长
家书内容:
伴着窗外噼里啪啦的雨声,开启我们格物班的第一封家书。
首先颂拆我给家人们做自我介绍:我来自美丽的城市滨州惠民,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故乡坐落于此。著名的地方小吃有武定府酱菜,在国内闻名遐迩。
80后的我初中学历,在文学路上一直没有放弃对文字的追求和热爱。阅读,可以让我放下烦恼,一头扎进书中,仿佛把自己置于其中。学习写作三年多以来,在某写作平台坚持输出文字将近50余万字。虽然没有取得大成就,但是,通过文字自我疗愈,拯救自我。对我来说,这就是成长的意义,与昨天的自己比,有进步,这就是成功。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位文友的推荐下,我接触到阳明心学,走进诚意班学习。依良知而行,做到知行合一。写走心的文字,无我利他,提升心灵品质。这所有的一切与金钱没有任何关系,我学得轻松,把阳明先生的教诲牢记心中。
想起在正心班学习进入到一半时,学习组长杜老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告诉我:你可以试一下担任小组长的职务,唯有担当和付出是促进自己成长最快的办法。
我当时寻找各种理由拒绝,时间不充足啦,能力不够啦……最后,杜老师说:“我会始终陪在你身边,你可以先试一下,有问题及时找我。”
第一次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当天的功课发送到群里,就一个简单的复制粘贴,我就试了好几次。杜老师一直在鼓励我,别着急,慢慢来。虽然隔着屏幕,但老师无私奉献的心始终和我在一起。
于是,我经历了第一次添加“陌生人”的微信,第一次与对方电话沟通,第一次体会到全员按时精准提交功课的喜悦。我本着做就做好的原则,尽职尽责,自从开始进入诚意班学习的那天起,我就没想过要放弃。持续性坚持,很重要。
由于没有经验,我一路踉踉跄跄走来,最大的收获是,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自信心增加,由以前遇事推诿,到现在的我来,我可以,我能行!这一变化不仅仅在学习中,在生活上,家人们也能感受到我的改变。遇事沉着冷静,一改往日的毛毛躁躁。与家人朋友相处起来更加和谐,不再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在考虑他人感受的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了出路。
我发现,自己做事安排的更加合理,以前刷手机的时间,现在可以作为碎片化时间用来学习,阅读家人们的作业。这一过程,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时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让我的眼光变野陆枣得更加锐利和“犀利”。通过一件件事情的磨炼,让我的耐心指数增加,考虑问题更加细致。
今天格物班学习已经一周了。学习的第一篇文章是《答周道通书》,博仁老师告诫我们,格物班学习,要从起心动念上改变,割除内心的私欲。相信通过100天的学习,我会有很大的进步。
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小组成员,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重要的一员。第一周,我们家全员全部按时精准提交功课。这是一个家庭具有核心凝聚力的展现。
接下来,我们组长和检委,发挥自己的作用,鼓励家人们勇于担当,为更多人的成长带来便利和服务。前行路上,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只要志向笃定,办法总比困难多。
未来可期,相悉逗信我们会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2、论“致良知”
“致良知”这一理论形式把心与理、知与行、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融合为一,充分体现了王守仁哲学的创造性。
一、良知的含义
“良知”的观念于《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元不知敬其兄也。”
良知指人的不依赖毕帆于环境、教育而先天具有的道德意告悄识和道德情感。“不学”表示其先验性,不虑表示其直觉性,“良”即兼此二者而言,爱亲敬长则是其最初的自然体现。
王守仁继承了孟子的学说。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自然”、“不假外求”表示良知并非得自外界,而是主体先天本有、内在具足的规定性。王守仁又赋予良知更丰富的内涵,使之具有贯通体用的根本性质。他认为“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于是得出“心即是理”的结论。这样就把天理、本性、本心三者贯通,从而也使本心直接成为天理的具体表现与生发之源。
王守仁的良知概念,主要指其“随时知是知非”的性质,更多突出了良知自动地呈现于心并为主体所觉知的品格,“知”的色彩更浓。良知也就是人的至善本性直接从是非知觉中当下朗现。
二、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但,便是他本体。”
良知就是至善本体当下朗现于是非知觉之中。这种是非知觉(自然灵昭明觉)必然蕴含着人决定一个道德选择的方向应当如何的道德原则,也就是天理。
良知“体用一源”。“知体之所以为用,则知用之所以为体者矣。”不承认有超越于体用之外的良知,因此他又说“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良知就是至善本体在是非知觉上的当即呈现与当下判断,或者说是由对是非知觉当下判断所体现的至善本体。
传统儒学对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有一贯的认定,即“人者,天地之心也”《礼记》王守仁的致良知说继承了这一传统。
三、良知就是“天地之心”(宇宙之手友雹心),亦即天地万物的本源。
他说:“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人之心(良知)到万物之心(良知)到天地之心(宇宙之心、良知),是一个心(良知),这个心(良知)是天地万物(包括人)之内在的根据(根源),也就是最高的宇宙本体。
天地万物和人原本一体,一气相通,但由于禀气偏正、通塞的不同,只有人的良知即“人心一点灵明”才是天地万物意义发窍的“最精处”。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以此出,真是与物无对。”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样?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
四、良知是价值意义的创造性本源,具有绝对性和普遍性。
王守仁不是从存在论的意义上立说,而是从价值论的意义上立说。正是因为他对作为宇宙人生价值意义最终根源的良知有着深刻体证和高度自信,所以感叹道“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并认定“‘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3、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感恩圣贤,感恩自己!每当自己怀着一颗无比虔诚与崇高的心与圣贤链接时,内心总会豁然开朗、无限感恩!道即吾心,圣贤就在我们的内心。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今天学习《答欧阳崇一书》讲到:若安排思索,便是自私用智矣,自是纷纭劳扰。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意思是如果不是出于良知而思索,便是自私用智最终只会纷纭劳扰。若是出于良知思索,则思索不过也是天理一般自然简易。
我反省自己为什么时不时忧心忡忡对自己身体对家庭对未来焦虑不已最后导致身心疲惫?原来在于自己思虑过多,更重要的是过多的思虑皆来自“我”——我如何获得!一旦有了“我”之心,便会患得患失,既害怕付出后失去又惶恐不能得到,知与行不能合一,身与心不能合一,自然焦躁不安......
当我把自己的担心分享出来时,我得到了圣贤的指引: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因循良知出发,凡是有利于人的就去做,凡是不利于人的就停止不做。我陷入了沉思:比如,我为什么老担心自己的身体既害怕检查又害怕不去检查?我游蚂稿害怕的是什么?我害怕因为身体不适备孕不顺,我的害怕来自于家人朋友的前经验,来自于对自己身体的不了解,来自于对网上各种说法的暗示,来自对自己的不信任......因为这种害怕,我不停地追根溯源不断检查,但又因为这种害怕,我不愿意去检查一是怕检查出什么问题二是如果没有问题又要浪费一笔钱。这样的矛盾心理一直让自己纠结,这样的思虑让自己身心疲惫。圣贤的指引非常简单,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我在想,我的种种检查是利人的吗?还是利己的?我想我的做法是利己利人的,只有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利益胎儿而不是因为外界或私心侥幸避免,但在这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沉住气安下心,生活上还要管住嘴迈开腿,检查最终是为了了解为了心安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验证对错为了义务,既然出发点是好的,我想过程再怎么坎坷,最终一定不会错的!因为出于良知而利人物改的终将长久,出于侥幸而利己的终将破灭。
慨叹大道至简,感慨圣贤文化之博大精深。有时神孝走着走着难免会忘掉初心摇摆不定,修行路上唯有时时省察克制,时时拥护仅有的小小的良知火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共勉!
4、致良知感悟
来自高环的分享
提起感想,心中感慨万千,但一时竟然不知道又该从何说起。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通过马老师,接触到《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这本书,走进了致行陆良知四合院,刚开始的时候对致良知四合院是一种朦胧的感觉,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组织啊?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它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但是通过几次老师的分享和线下的学习,我大概知道了致良知。
为此,对于自己浅薄的学习,分享一下自己在学习当中一些简单的心得体会:致即是唤醒的意思,通俗的讲,就是唤醒大家的良知,提升人的心灵品质。人之初性本善,也许从出生的时候,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随着慢慢的长大,也许是因为迫于生活压力,也许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有的人的心被蒙蔽了,慢慢的丧失了良知,所以我们从奶粉中认识三聚氰胺,从咸鸭蛋中认识苏丹红,从双汇中认识瘦肉精。如果一个企业有了良知,我们不会知道假疫苗是什么东西?如果商人有了良知,我们的化学知识不会从食品中学习到……所以我想致良知四合院的成立也许就是这个初衷。
从《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两点。第一是作用与反作用力。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我们要学习水的品质,在心灵深处下功夫,心存善念,向他人发出善念,并影响身边的人也发出善念,利益他人,这样循环往复,日积月累,周边的正能量就会越来越充足,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就会越来越美好。
第二:致良知,包容、担当即是幸福。我孩子今年上初三,每两周就要考试一次,每次成绩一下降,我就心急火燎,一看到他玩游戏,我就生气,不停的指责他不知道当下的任务是什么,没有一点紧迫感,以后考高中,考不到一个好的班级怎么办……孩子抱怨我不理解他,不知道他学习的辛苦,偶尔放松一下,我就不停的唠叨,我俩经常争吵,家里经常战争销带扒不断,他在屋里气的使劲打沙袋,摔枕头,而我在外面也是气的摔摔打打……
而我自从学习了致良知以后,我就经常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错了,是不是太敏感了,是不是应该站在他的角度替他想一想,下次能不能再心平气和一点,好好说话,这样想的时候,说话的语气就变了,孩子也顺从的说打完这局游戏就去写作业,下午打会篮球就写作业,不会一直玩手机,没有沉迷其中,要我不必太担心……母子关系缓和了许多。
所以从某些方面讲,如果我这个母亲以水的柔情对待我的儿子,我儿子学会了处理问题的办法,以后遇到问题一定也会这样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抱怨,别人回馈给他的也一定是善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以后可能收获的就是圆满幸福!所以我要随亏昌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深刻反省不好的念头,主动引导好的念头,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开发自己的心灵宝藏,舍弃“小我”的获取和享受,唤醒“大我”的使命感、责任感,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2019.6.9
5、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何为君子不器!
感恩圣贤,感恩自己!每当自己怀着一颗镇告弯无比虔诚与崇高的心与圣贤链接时,内心总会豁然开朗、无限感恩!道即吾心,圣贤就在我们的内心。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陆澄录》 一文御闷中提到:孔门由、求任政事,公西赤任礼乐,多少实用,而孔子却更加赞许曾点,去做着好像在“玩耍”的事情。孔子说,前三人有意必,能此未必能彼,而曾点无意必,不器也。然三子立志于成才皆许之。
那么孔子是在教人不可一才一艺而要多才多艺吗?其实不然,孔子的目的在于培养君子!君子是什么?君子乃身负治国安邦之重任也,君子不器,如果君子把自己变得像一个器具一样定用,那么君子之价值只有唯一用处,不到之处就会舍弃之实在可惜;如果君子把自己变得像一个器具一样定量,那么君子之胸怀只容得下自己或者一小部分人,便无法站在更大的舞台为更多人谋利益;如果君子把自己变得像一个器具一样定性,那么君子之思维只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对人对事便无法拥抱变化开拓出新的出路。如此,君子立志当君子身负治国安邦之重任却器之,终当郁郁不友磨得志也。而孔子的意图不在学多求多,而在一以贯之,惟精惟一依道而循,看似是包罗万象,实际要做到不定用、不定量、不定性,即君子要拥有无所不用之价值,拥有博大无量之胸襟,拥有因变而变之思维矣,如此一来,君子便能素其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任尔东西南北亦能随遇而安怡然自得,此乃不忧不惧之君子啊!
感慨圣学之博大精深,也感动于圣人之良苦用心,回想自己,有时甘于如三子一样身任一门精修,也自信专注地做事必将成就一番成绩,岂不知自己发展为一心扎在一事上两耳不闻窗外事,更有甚者,有时焦躁而不安怕自己总学得不够,圣贤说此乃逐物忘心,心为物役啊。阳明先生说: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真正的专注是依内心良知天理而行!唯有如此一以贯之才能以心役物,才能触类旁通啊!离开了这个一,是发展不长久的。当然,三子的选择也因其立志而为,能这样做也是很不错的了。
那么,我反省自己:我的志向又是什么呢?是愿此生能为更多人服务!愿此生以生命唤醒生命!愿让更多的幼师人格闪耀着光辉!愿让更多的孩子拥有伟大美好无私的梦想!愿让更多的父母自我觉醒找到开启孩子内在的钥匙!我不断责志:那么我又需要怎样的特质与能力呢?我需要无所不用之价值,这样的价值能利益幼师,能利益孩子,能利益父母,还能利益更多的生命,这样的价值我拥有吗?我该如何做起?我还需要博大无量之胸襟,这样的胸襟能装下更多的幼师、更多的孩子、更多的父母、更多的生命,这样的胸襟我拥有吗?我该如何做起?我更需要拥有因变而变之思维,这样的思维能为幼师、孩子、父母乃至更多人着想谋利益,这样的思维我拥有吗?我该如何做起?
我想,致良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都太晚,从什么时候结束都太早,在这个不早不晚的时间拉住了圣贤的手,就应该惟精惟一地去长时熏修,理能顿悟,相信有一天我的谜团能够一点点解开!感恩!
6、讨论|关于“致良知”
在周四晚上23:55分时,郝老师在群里写下了感想。但不是所有人都像他这么夜猫子啊,太晚啦啊,都木有反应的。
郝晓东:
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是辨析善恶是非之心。致良知,就是格除“私欲”,抵达守护事物、事理本真的样子(本质)。王阳明的确洞悉了所处时代存在的深层问题,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眼花缭乱,但无外乎皆为功利主义,并以成功学为归宿。纷纷扰扰中谁还顾及事物、事理本真的模样?
郝晓东:
王阳明学问的边界或者说漏洞在哪里?
良知是先天超验的,还是后天经验的?是纯粹理性,还是实践理性?通过人的思维是否能把握真实的世界?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理解。康德对此有很好的阐发。
王阳明是领域了真谛的,但他的阐释方式,是中国传统的解释路径:断语,举例,即事说理。缺乏逻辑严密的推理与思辨,所以,后学者容易迷失于“指月之手”,而遗忘“月亮”。而西方哲学家则不是如此,如康德、杜威、怀特海、伯姆等,就有逻辑严密的论证,易于理解。
其实,从今天认知心理学来看,我们知道“良知“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实践与学习中建构的。但这并不妨碍致良知的真知灼见,因为无论哪种学术,都是一种解释,都是指月之手,当我们超越语言,领悟语言所指向的事物时,也就不会机械陷入某家某派中,而是根据处境,灵活作用理论,给予生命以活力、生机与自由。
当然也有例外,在凌晨00:03分时,老当益壮的郭校回复了。
郭小琴:
我以为,良知是与生俱来的,尤如铜,擦亮就成了镜子(良知),就可以照见是非,照见五蕴皆空。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啊!一夜无话喽。
一大早,早起的鸟儿答问题。
智静:
@郝晓东 阳明的良知是吾性自足,是不是就是先天超验的,与康德的先验理论是一回事。不同的是解释方式,康德是理性逻辑推理,阳明是经验陈述,正因为阳明的陈述方式是经验性的,所以相对容易理解谈亩没,康德是逻辑的,所以造成了理解困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种不同的的解释方式是不是受处境的限制的呢?中国人喜欢用事例说理,西方人习惯用逻辑的思辨说理?所以,中国人读阳明要容易些,读康德就相对要难一些。郝老含纳师,是这样吗?
郝晓东:
@智静 因人而异。与积淀、建构,悟性,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是否有高人引领有关
郝晓东:
有人这样评论致良知,你如何理解?
郝晓东:
若隐:
虽失之简易,却也有些道理。
郝晓东:
漏洞在哪里?
若隐:
我觉得后半句对大人物的说法不太妥。
其实哪止是后半句的问题,总个评论的理解对阳明的“良知”跑偏,但这又何不是心学的问题所在?良知简易,直指人心,但人人耐余皆以为得到成圣秘诀,却不知其中精微处的差别所在啊。
郝老师继续追问着。
郝晓东:
依照良心,“心安”,就一定是对的?
若隐:
良知、良心,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现在常说的”良心“大概就是善心,这种善看起来类似于孟子”恻隐之心“,实则不然。平时所说的良心有时候是无是非标准的,其实它更像是儒家所说的”情“,无所谓对错,更无所谓善与不善。而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是有是非观念、价值标准的。
郝晓东:
港独,台独,也是依良心,“心安”地做事.
若隐:
或者是说,强盗,小偷也是依良心做事,那么...“忠”“孝”“友”“悌”究竟是不是生而有之?
这之后大家陷入了思考,群里安静了好一会儿。
这时,若隐觉得需要一个具体的、可以代入的情境来印照良知,就举出了之前奇葩说中的一个辩题。
若隐:
博物馆里发生大火,同在火场的还有一只猫,如果你是消防员,你选择救猫还是救画?
冯文良:
都救出来更好,但是这样的题估计要二选一,那就救画吧,这里背后有什么玄奥吗?
若隐:
是依据“良知”做出的判断么?
淑滟:
救猫
扶风:
@王小龙 奇葩说辩题,救猫or救画
扶风老师是综艺达人,指出了辩题出处。
娟:
能救啥就啥
若隐:
@柳晓红 嗯嗯
任花翎:
二难选择,跟该救妈妈和老婆一个道理吗?
若隐:
不太一样,那是个坏问题
眼看大家奔着综艺节目现场去了,郝老师赶紧把大家拉回来,继续讨论“良知”。
郝晓东:
大家没有领会小龙的意思。
良知依什么而界定?
淑滟:
嗯嗯,晓娟考虑得更周到一些
郝晓东:
如果是博物馆人员,知道画的价值,如果救了猫而烧了画,那就不是依照良知。
如果是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完全不知道博物馆和画的价值,猫又是她珍爱的宠物猫。那么,就了猫,老太太也是依照了她的良知。
任花翎:
那就是说良知因人的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界定了吗?
若隐:
在郝老师的分析中,哪些是变化的,哪些又是不变的?
可能若隐是想让大家去找出其中不变的部分就应该是“良知”了。
郝晓东:
如果博物馆工作人员是一个动物保护主义者(佛教徒),猫还是她的宠物猫,她又知道画的价值,良知会如何选择?
郝晓东:
@任贤花 依照是非
王末末:
猫吧。因为她是一个动物保护主义者,但是他又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保护画是他的工作,很难选择。
若隐:
两边价值一样的话,只能看救出来的可能性了,并且做好随时失去的承受
郝晓东:
如果救了猫,就是失去良知。
王末末:
那意思是良知是从他当时的立场来考虑?
任花翎:
那就是割舍了自己的小爱而成就大爱,就是良知。这样理解对吗?
郝晓东:
因为在工作职责与个人价值观之间,首先遵从工作职责。
医者仁术:
既然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考虑到画代表公众利益更大,我想会选择画?同时,猫代表个人利益,所以只能选择放弃?
若隐:
但猫是生命。
任花翎:
同意若隐的观点。
郝晓东:
@张小军 对。就如医生一样,在岗位上,首先是工作职责,其次才是个人利益,价值观等。
郝晓东:
@张小军 就如妇科男医生,该不该检查女病人一样。
冯文良:
纳粹军队遵从工作职责,屠杀、入侵都是执行上级的命令,能说他们有良知吗?
冯老师的追问将“工作职责至上优先”的假设动摇了。
郝晓东:
@冯文良 那要取决于纳粹军人本人是否理解自己做的事。
不能拿今天的标准一味强求古人。
李宏(共读):
最大限度的解放和自由会有最大的创造力
医者仁术:
"本我"PK"小我"?
若隐又将问题拉回了之前的“火场”。
若隐:
所以,消防员进入现场后基本是按照指令执行,但终极指令在哪里?
冯文良:
@郝晓东 希特勒一直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犹太人该灭绝,能说希特勒这样是良知吗?
郝晓东:
@王小龙 动物保护主义者常犯的就是这样的错误。如果生命绝对第一,饭店都不应该吃猪肉。
若隐:
但动物保护主义一定会竭尽全力去拯救更多的猪不被杀害,而不会放纵,虽然能力有限,但他们自己肯定不吃,之后尽量劝人不吃,之后尽量劝人不杀,但他们不能强迫所有人不吃,就像我们不能强迫他们必须吃一样
郝晓东:
@王小龙 要放在处境中。
郝晓东:
@冯文良 好问题。待会儿回答。
若隐继续将两难的问题升级,每个人的“良知”在接受叩问。
若隐:
似乎之前的筹码可以稍微调整一些,如果天平两端是一个人和一幅画呢?是不是就必然选择了人呢?
郝晓东:
回到原概念。
知善知恶是良知。
郝晓东:
@王小龙 对,我也正准备如此说。如果是人,那么,工作人员救画就是违反良知。
若隐:
猫和人造成了前后的区别,这是为什么?
郝晓东:
@王小龙 高速路上,突遇猫穿过。你是压死猫,还是避让而发生车祸?
若隐:
于是,天平变成了两边都是人?
若隐:
高速路突遇人穿过呢?
冯文良:
人与人的关系近,人与猫的关系远。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是说首先要保证孝敬自己的老人,抚养自己的小孩,然后才谈得上爱及旁人。
若隐隐隐感觉到了在回答这个问题中似乎并不是依据“良知“做出判断,而是所谓的“价值”“职责”。良知在哪儿?良知在内啊,向内求啊!一番叩问,冷汗涔涔。
若隐:
我们心中究竟是良知还是功利或价值?
郝晓东:
@王小龙 是舍己救人,还是舍人救己?道德不难判断,但事实也不难判断。
若隐:
有时我们的选择是人比猫重要,是不是人之间也有等级之分呢?是不是在有些人眼里,人也不过是猫。
郝晓东:
还是回到原来话题,讨论何谓良知。不要把手指当做月亮
若隐:
@郝晓东 在判断的那一刻,是不是就是良知当下呈现的一刻?
两难还在升级,良知要接受终极考验。
郝晓东:
真正的二难问题是:一个司机驾车,突遇险情和抉择:要么压死左边的1个人,救下右边5个人;要么压死右边5个人,救下左边1个人。
若隐:
不选择,按原有的轨道行使
郝晓东:
@王小龙 突破题目条件了
郝晓东:
@冯文良 任何问题的是非,都需要放在处境中讨论。
依照题目而言,纳粹就不是依照良知。
若隐:
我的意思是,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做出选择,只能按照车辆原有轨道行使,不能选择变线。生命不能按数量比较,只能按命运安排,不能人为做出选择。
冯文良:
@郝晓东 在希特勒的处境中,他真诚地认为日耳曼民族优秀,也真诚地认为犹太人该灭,怎么不是良知呢?
郝晓东:
也许,我们今天讨论的,就是阳明学的不足和漏洞。
若隐:
真诚地认为犹太人该灭,怎么能是良知?
郝晓东:
@冯文良是,他还有达尔文进化论支持呢。
郝晓东:
@王小龙 纳粹问题一眼即知,问题是我们今天出于良知真诚做得选择,一定是对的吗?
如果不对,那么,今天所依照的良知,还是不是良知。如果不是良知,那么,什么才是良知?
若隐:
出于良知的选择就是对的,不可能在良知之外,另立判断依据。
郝晓东:
今天,这儿的讨论,涉及到根本了。
郝晓东:
@王小龙 在希特勒的处境中,他真诚地认为日耳曼民族优秀,也真诚地认为犹太人该灭,怎么不是良知呢?
冯文良:
我觉得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或者说天理,是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当时这个社会认为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的,就是当时这个社会的良知。
若隐:
一个社会认为有些人该死,这是这个社会的“良知”么?
若隐:
良知不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那是朱子去了解的。
郝晓东:
@冯文良 窄化了
冯文良:
从《传习录》中王阳明所举的例子来看,都是伦理道德规范方面的例子,比如说忠孝弟诚敬等等。
郝晓东:
@王小龙你说的,我们并没有争议。 焦点是谈良知的标准是什么?
若隐:
良知没有标准,良知就是心体,无善无恶心之体,不能判断良知的对错,而是拿良知去判断事物的对错。
郝晓东:
@冯文良 没有看完
冯文良:
@郝晓东 所以现在还是聆听更好。
若隐:
可以讨论具体事物的对错善恶,但不能讨论良知的对错。
若隐:
冯老师,参与讨论更好,学习就是对话。
冯文良:
就是。
郝晓东:
@王小龙 良知是辨析是非的心
若隐:
对,所以不能再判断良知,没有衡量良知的标准。
扶风:
我们常常会问:天理何在?良心何在?
冯文良:
在心中,只是被遮蔽了。
郝晓东:
@冯文良 这样说,又回到起点了。
扶风:
王阳明的最大魅力,大概是他的生命宣言:做一个有良知的行动者。
王阳明他作为一个重量级的学者兼重量级的将军,让他的知行合一有了“现身说法”的雄辩之力。
郝晓东:
已经触及到一个核心:判断良知的依据是什么?如果依照今天的是非标准真诚做出判断,是良知;如果明天是非标准发生变化,那么,原先的良知,还是良知吗?
扶风:
心外无理。
扶风:
是非标准发生变化,判断时亦需经过心的测验和认领。
扶风:
普遍的道德法则在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僵化、衰老,有时候还会被权贵歪曲,那么,把道德法则引向内心,让心来测验和和衡量,就由窄走向了宽。
定二中郭校长:
一旦走进道德评判就已经失去了真知。良知应该是在求真处现真。
若隐:
评判是要有的,只是评判的标准在哪里?
李宏(共读):
没有绝对的标准就是标准
若隐:
既要避免虚无,又要破除固执。
冯文良:
这些真就是真理,主观真理,只能是社会公认的准则。
李宏(共读):
致良知的方向包含着朝向理解的自由王国。绝对标准本身就是个假命题,阳明不做太多解释,也是悟道现光明的灵魂之处吧。
娟:
心中有良知,处当下做当下最好的选择
郭小琴校长补充了几张车老师解释良知的图片。
郝晓东:
@郭小琴 车老师这样理解,也正是我上午表达的意思。
只不过,这也带来了另外的问题:
台独,也会说是依良知,认为大陆不是依良知;
大陆,也是说依良知,认为台独不是依良知。
那么,究竟谁的是良知?
郝晓东:
@任丽婵 今天思考的就是你提出的问题。昨天我的回答不成熟。
郝晓东:
@柳晓红 @王晓娟 没有进入讨论的逻辑当中。
智静:
家里正发生着这样一件事:杀鸡:家人们认为自家养的鸡一点饲料都没有,有营养,过年就应该杀来吃给老人们补补身体。但我不忍心,自己辛辛苦苦喂的鸡,是有情感的,怎么人心吃它呢,所以,现在我选择逃离。这里的良知是什么。
若隐:
逃离
智静:
那用鸡给老人们补身体就错了吗?违背良知了吗
不在同一个标准里,很难确定。
李宏:
我觉的这里不是标准不一的问题,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问题,如果混淆,往往会陷入不可知论。
李宏:
“标准”在不同语境有差异
智静:
@水一 那究竟何为良知?良知是先天的吗?如果是,后天怎么又不同了呢?按照阳明先生的观点,是被一点点遮蔽了吗?如果不是,那良知从何而来,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李宏:
道可道非常道
孔子在给学生解答同一问题时,有的无语,有的直接告诉方法,有的讲原理。但是都是符合道的精神。
郝晓东:
@智静 养鸡的本意是什么?
智静:
为人服务,所以,杀鸡是必然的结果?
郝晓东:
@智静 怎样为人服务?下蛋、打鸣、提供鸡肉,还是供观赏?
智静:
下蛋,提供鸡肉
郝晓东:
如果是这样,杀鸡就是良知,因有感情不杀,就是私欲。
智静:
怎么会这样啊是这个理,可不好接受
若隐:
不舍是天理,杀鸡也是天理,良知最终选择逃离,甚至可能别人吃,你不吃
若隐:
@王小龙 是这样的
智静:
那良知就是顺应自然天理了
智静:
良知是指向人的,如果鸡也有良知,它会心甘情愿让人吃的,因为它的宿命就是供人吃。那每个人的良知呢,就是是其所是吗?就是回到原本光明的那颗本心吗?
郝晓东:
“不舍是天理,杀鸡也是天理,良知最终选择逃离,甚至可能别人吃,你不吃。”
这讨论的不是一个前提。原来的前提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如果自己养鸡的目的就是为了过年吃鸡肉,过年杀了鸡,就是依照良知。
如果过年时,觉得有感情舍不得杀,那么,不杀,也是致良知。**
医者仁术:
王阳明在《传习录》提出,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也就是说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它最内在的真诚恻怛的本体自性,便自然而自发地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天理,如在事亲便表现为孝,在从兄上表现为悌,在事君上表现为忠,便是所谓天理,也是所谓的道德法则。
案例:有一个小孩朝井里边爬,不管你是好人坏人,你看到了都会拉他一把。并没有人说拉这个小孩给你多少钱,但你忍不住要去拉一把。为什么呢?这源自于你的天性,即天理。
医者仁术:
功夫指点的意义
阳明之学,风行天下,然弊亦随之。
王阳明讲学的宗旨是“致良知”,它不是一句言谈,亦不是一种论说,而是真切的道德实践功夫。而这种到的实践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需要有名师指点,否则就会误入歧途。很多人都会在以下方面出现疑惑。
1.克己与为己之心
弟子曾经询问阳明先生说,自己的私欲习气难以克制,怎么办?王阳明答道,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在这里“克己”是指躯壳的“己”,是自己的身体,“为己”是为真己,即是人心。但“身”“心”并不是分开相对立的,所谓“克己”并不是不让眼耳口鼻,去视、听、言、动,而是不可“随躯壳起念”,欲视美色、听美声,尝美味,因为这样就会让你陷入一种庸俗自私放荡,而不是洒脱。
我们要知道“真己”与“躯壳之己”是主从关系,没有“真己”作主宰,躯壳便只是个行尸走肉。反之,有“真己”作主宰,躯壳变成了“真己”的具体表现。这也是“良知”和“私欲”的一种呈现。
医者仁术:
@郝晓东 良知与老子的"道"和"中庸"感觉有很多共同之处?
医者仁术:
@郝晓东 郝老师,良知就是人心之本体,本体就要有实存之永恒性?良知的是与非可以理解为人心之本体的一体两面吗?
郝晓东:
@张小军 不是。本体如何有永恒性?
良知是辨析是非。但不能说一体两面。
就如,菜刀可以杀人,也可切菜。但不能说,这是菜刀的一体两面。
医者仁术:
现象界的事,不同环境下,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究竟"是什么?全在各自当下的"心"呀
郝晓东:
@张小军 这样又容易跑到一个极端。
不是公说公有理,就一定有理。
医者仁术:
郝老师,我想表达的是:每个人内心的良知认识在当下一定是不同的,推致(置)的良知的本体"心体"根噐是有高下的,我们学习的目标是次弟精进,以求达到"圣人"之中上根噐…
郝晓东:
@张小军 是这样。 这就是致良知。
7、致良知读书心得参考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致良知读书心得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良知读书心得参考1在人生的不惑之年,我能够得遇《致良知》是我的幸运,我甚至感觉自己的人生是从这时开始,这首先要感谢我的同事钟万书老师的介绍和重庆涌泉学院朱云秀校长的召集,让我有机会接触《致良知》的学习并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良知友伴砥砺前行,收获光明温暖的生活。
阳明先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但他却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客,所以当他初入仕途,遭遇混迹政坛的坏人刘瑾后,因为自己的仗义执言而受到攻击,身陷牢狱,最终又被贬贵州。贵州地处偏远,生活艰难,瘟疫肆虐,从中原流放到这里的人,有的死在半道,有的死在流放地。艰难困苦中锋歼衫,阳明先生用内心的意志抵抗物质的贫瘠,用平静温厚之心对待凶险,沉湎在儒佛道思想,最终龙场悟道。
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华。阳明先生的这段人生经历给了我莫大的启示和收获。幸福之于人,就像尾巴之于狗,怎么转圈都咬不到,但是只要你向前走,它就会乖乖地跟在后面;苦恼之于人,像运动员握在手里的铅球,除非尽力抛出去,否则就是沉甸甸的负担。倘若一直把那些不幸或者痛苦的经历捧在手里,势必身心俱疲。而如果不把苦楚和悲痛放入心间,生命也自然会绽放芳华。
经历了18年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心力交瘁,一身伤痛,短短三年的休整后,我于这学期又被任命为班主任,而且身兼教研组长、读书引导等数职,工作千头万绪,每天晨光熹微中出门,万家灯火后回家,还要给在市里上高中的儿子陪读,一路的风尘奔波之苦对我本已千疮百孔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我也曾经想要放弃,可是最终我还是在坚持我能够坚持的,放下可以放下的,因为那些乖巧懂事的孩子和理解支持我的家长们给了我巨大的温暖和加持,所以我立下大志,要用书籍灼照良知,让读书引领成长,在应试的寒凉中坚守语文的快乐和诗意,这就是我的教育理想,我要学会转变观念,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天堂。
致良知读书心得参考2我是一个心里放不了事的人,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自己折磨自己,会钻牛角尖,会为一点小事吃不下睡不着。读了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对我有很大的触动。王阳明提倡众生平等,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所以每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看的轻贱。讲求的是“存天理,去人欲”。王阳明心学认为:人都有七情六欲,去除了七情六欲与佛家的枯坐亦没有什么区别,改搜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七情六欲控制在一个度内。按照他的学说,良知自然也成为了这个控制的度。
如果王阳明在世的话,他一定会说:这一切都是你的私欲在作祟,你需要的只是光明你的良知,你的这些私欲就会被控制,而你自己也会活的更加自在。良知的学业是一步步跟进的,不可一蹴而就。在良知的路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听从第一感觉,这第一感觉往往便是良知发出的声音,它会指导你走向正确的道路。
王阳明先生还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事实上,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而且,良知还有一个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后世的大人物们,无不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往往会不知不觉被功名利禄所困扰,很少能静下心来深度思考,人就容易浮躁,与圣人之道渐行渐远。因此,我们要培养一种摆脱世事纷扰、潜心做学问的能力,拍去身上的烦嚣,滤掉心中的渣滓,不受名利诱惑,保持一颗淡定之心,聚精会神做有意义的事情。
致良知读书心得参考3王明阳先生在文中所说的求正道,学会“收放心”,无论事实如何,总要有时间让自己的心放下,才可以“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即学便须知有得力处。”现在社会正能量已逐步在加强,但还有许多人以追名逐利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甚至做事时会不择手段,社会需要正银腔能量,需要有志向。有抱负、有进取、有善心的人来引领,才能达到和谐、幸福。
在工作中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不断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添砖加瓦,有了目标,还要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日常工作中和同事之间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学习致良知是为自己而学,为修养美德而学。
“故不贵于而过,而归于改过。”在工作中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隐藏自己的不足,通过问题分析出自己的不足,或是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后改之,“责善”与人相处,要相互监督,提醒,指出他人错误时,要致其婉曲,人人容易接受,尽心尽力体现你对他人的关心爱护。
学习致良知,就是来逐步净化自己,就是擦亮那边被染污的玻璃,重新洁净,照亮他人。
致良知读书心得参考4闲暇之余继续拜读《致良知》,越发感觉到温暖的、积极的、健康的、乐观的、催人向上的情感,这是正能量的意识折射。尤其适宜领导者修身养性,以感染团队,凝心聚力。
凡举大事,必须其情而使之,因其势而导之,乘其机而动之,及其时而兴之;是以为之但见其易,而成之不见其难,此天下之民所以阴受其庇,而莫知其功之所自也。正如《道德经》所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也就是说,最好的领导者,下面的人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亲近、赞美他;再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畏惧他;最差的领导者,人们轻视、侮辱他。孔子将是否能做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看成是否能成为君子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在公司经营和团队建设中,也可以成为衡量职业管理者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管理者对自己的部下不只拥有管理权,更对他们负有责任感。要管理好团队,首先要管理好自己,要时时处处身先士卒做好表率,这就是“修己以敬”。我们不难想象,一个管理者自己素质低下,办事不认真,怎么可能让部下素质提高,办事认真。一个原本素质较高的部下,一旦长期处于素质低下的管理者手下,很可能也会变成素质低下,因为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往往很难,而要想堕落,却是很快、很容易的。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领导尊重员工,员工才有可能尊重领导,领导的威信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赠予的,也就是要“修己以安部下”。
远通集团的经营理念提倡以服务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团队,规范化管理,系列化服务,不断改善,让客户更满意。我们每每提出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首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其自然而然的成为企业的主人,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激发其干事创业的激情,从而创造应有的价值。
尚客优集团总裁马英尧先生说过:在一个平庸的管理体系里,总经理好比是发动机,中层干部和员工几乎都是齿轮,都属于被动运转,消耗掉大量的功率。如何打造一个伟大的公司,为更多的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员工提供更公平的薪酬做制度,让每位员工都能成为主角,主动参与经营,让每一个成员的才华都能得到施展,从而焕发工作激情,使得各层的骨干员工都能成为发动机,而不是齿轮,从而实现全员经营。
或许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而领导的态度和行为,就是团队前进的风向标。因此,领导要主动放弃特权,杜绝“特例”,自觉执行规章,带头遵守制度,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大家都被一种温暖、快乐、积极的情绪包围着,都有着一种阳光心态,这个组织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正能量,也一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致良知读书心得参考5在学完《致良知》后,竟时时有被电流击中之感,真如大地惊雷,轰然惊醒梦中人。
阳明哲学归纳起来,即是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第四句即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阳明哲学的核心即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致良知,就是发掘人的良知,去掉私心杂念,以符合心中本有之正。
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如何做到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能而已。所以,专心致志、认真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尊贵的"修行"。
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积德有好报。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
中国的古代先贤常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一个君子的行为准则,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为他人创造了多少福利。有人说: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怎么能转手赠与他人。其实仔细想想,所有人的财富并非是靠一己之力创造的,譬如一棵果树,它的茁壮成长要靠土壤的养料、水分的灌溉、园丁的照料,所以当它成材以后,它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固化土壤、锁住水源,以及用自己的果实回报园丁的责任,否则,当水土流失、园丁离去的时候,这棵果树自然就枯萎了。
看看身边的人,同时踏入工作岗位,若干年下来,成就高的往往是那些一开始看上去比较木讷,但是比较踏实、比较敬业的人。很多人自视过高,却眼高手低,看看哪里也容不下自己,领导也不如自己、同事也不如自己、一肚子怀才不遇的情绪,天天琢磨着跳槽。且不论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试问这样的职工,哪一个领导肯重用?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热情或者说工作态度却是个人成败的关键。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没有良知的人,犹如行尸走肉。虽然活着却已死去。在喧器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头上一片蓝天,心中一方净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出卖了灵魂,违逆了自己内心的准则。
8、《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三读笔记
时间:2019.12.25~2020.01.09
王阳明原文《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电子版链接地址:
http://www.wangyangming.org.cn/zlz/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一、三读回顾:
1、读书顺序:
一读: 查字、词、典故、背景,读懂个大概。
二读: 详细逐篇过关,弄清主要概念,领悟先生主旨思想及其渊源,赏先生之言语精妙处。
三读: 速读,深入领悟先生心学教诲,以贯通为要。
2、后续计划:
①四读计划: 尚存凝惑处+重点篇章(第 3、4、6、7、12、24、25、28、35、43、44、50 章)。
② 结合《大学》、《中庸》、《孟子》、《论语》、《道德经》学习、领悟、贯通。
③ 知行合一,格物致知,旦夕勿忘。
二、具体阅读笔记:
1.阳明先生年谱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予告:古代官员休假。/幡幢fānzhuàng/瞿jù:惊恐。/诒dài:欺诈。/翊yì:辅佐。/訹xù:蛊惑。/谮zèn:诬陷.中伤。/觇chān:窥测.监视。/訾zǐ:说人坏话。/
须拂领?
2.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
冒险为谏,大担当。以臣民之谓君王眼目手足为喻,圣贤之心足彰。
3.教条示龙场诸生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简短的文字,值得一读再读。
4.与辰中诸生书
惕标榜之心;收放心,知着力处、得力处,鞭僻近理;不求异于人,但求同于理;洒洒应对,精义入神。
一齐众楚:
战国时期,宋国大臣戴不胜向孟子请教如何使宋国国君学好,为国家多办一些好事。孟子打比方说如果让楚国大夫学齐国话,就应该请齐国的老师,而且把他置身于齐国的环境中去,不能给他一个一齐众楚的环境,那样就是想学也学不好。
刊落声华:
即删除、削去那些声誉荣耀之事。指要耐得住寂寞。
5.寄诸用明书
6.送宗伯乔白岩序
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
专→精→明→诚→一→惟精惟一。一是本,精是用。
7.与王纯甫书
生于忧患,不愿乎其外,素位而行,变化气质。
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亦便是用力处。
8.寄希渊书
有时而委曲,其道未尝不直也。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9.与黄诚甫书
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10.寿汤云谷序
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夫道无或亩旅在而神无方,安常处顺,其至矣。
怛dá:担忧,恐惧。
悬壶:
1)古代风俗尚武,家中生男,则于门左挂弓一张,后因称生男为悬弧。
2)谓尚武,练武。
11.寄李道夫
须随机导引,因事启沃,宽心平气以薰陶之,俟其感发兴起,而后开之衫凳以其说,是故为力易而收效溥(pǔ)。不然,将有捍格不胜之患,而且为君子爱人之累。
12.示弟立志说
人生只在立志,在立圣贤之志,圣贤之志无非去人欲存天理。志需常责,即去戒八种小我之心。
13.申谕十家牌法
活用,且用好,并不容易。
14.告谕浰头巢贼
同理心、恻隐怜悯之心、包容心,满满诚意之心,路陈于人前。不战而屈人之兵,视人为己。
15.祭浰头山神文
溷hùn:污秽/厕所/猪圈/“混(hùn)”的异体字。
16.教约
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
17.大学古本序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止至善(心之本体)
18.寄诸弟书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
19.寄闻人邦英、邦正
修身并不排斥功名富贵,只是要记得勿因功名富贵而累心忘志。
20.南赣乡约
无素:1.不经常。2.平素不交往。
悛quān:悔改。
殛jí:杀死。
21.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
上下汹汹,如驾漏船于风涛颠沛之中,惟惧覆溺之不暇,岂遑复顾其他。
贫以济贫,犹割耐猜心脔肉以啖口,口未饱而身先毙。
旸yáng:日出。/晴;晴天。
锋镝dí:刀剑。
睃juān:剥削。/减少。
帑tǎng: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
蠲juān:积存(多见于早期白话)。
绐dài:欺哄;欺 骗。
枵ⅹiāo:空虚。
刳kū:剖开后再挖空。
22.象山文集序
摩顶放踵 :常用作书面语,形容不辞劳苦,舍己为人。
铄shuò:同“烁”。
刑名器数:法律和古礼中礼器、礼数的种种规定。
将迎:送往迎来。/逢迎;迎合。
23.与杨仕鸣
24.答伦彦式书
动、静,集义,仁内义外,
25.寄杨邃庵阁老书
阳明先生精神、学识的经典体现。
偾fèn:败坏;搞糟。
沦胥lún xū:指相率牵连,泛指沦陷、沦丧。
一得之愚:谦辞。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一点见解。《史记·淮阴侯列传》:“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芹曝:谦词。谓所献微不足道。
忱悃chén kǔn:真诚。
26.书徐汝佩卷
非是之谓也。吾之为是也,亦未不可,而所以为是者,则有所不可也。
27.与陆元静书
理论性文字,较枯燥。理通后可略过。
28.与黄勉之书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然爱之本体固可谓之仁,但亦有爱得是与不是者,须爱得是方是爱之本体,方可谓之仁。
用是:因此。
29.答周道通书
若得朋友讲习,则此志才精健阔大,才有生意。
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游衍经行:恣意行走。
30.答刘内重书
知感:知恩感德。
辱:谦词,承蒙。
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但是却越来越笨拙
31.书正宪扇
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谦”字是对症之药。须是心中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
允(诚信)恭克让,温恭允塞(充满、充实)。
伯鲁之简:《资治通鉴·周纪一》载,“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32.答顾东桥书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故规矩诚立,则不可欺以方圆,而天下之方圆不可胜用矣
33.答友人问书
34.答南元善
如明目之中而翳之以尘沙,聪耳之中而塞之以木楔也。
35.答欧阳崇一书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
《系》言“何思何虑”,是言所思所虑只是天理,更无别思别虑耳,非谓无思无虑也。
故“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而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者,皆所以致其良知也。
36.寄邹谦之书其三
37.寄邹谦之书其五
随事体认天理,即戒慎恐惧功夫。
38.答聂文蔚书其一
谫谫屑屑:浅薄猥琐。
皞hào:白色。古通“昊”,广大。
庸:觉得……有功。
恝jiá:淡然,不经心。
后世良知之学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僻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不可胜说。外假仁义之名,而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诡辞以阿俗,矫行以干誉;掩人之善,而袭以为己长;讦人之私,而窃以为己直;忿以相胜,而犹谓之徇义;险以相倾,而犹谓之疾恶;妒贤忌能,而犹自以为公是非;恣情纵欲,而犹自以为同好恶。相陵相贼,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篱之形,而况于天下之大,民物之众,又何能一体而视之?则无怪于纷纷籍籍,而祸乱相寻于无穷矣!
39.与黄宗贤
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腾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然见得良知亲切时,其功夫又自不难。
缘此数病,良知之所本无,只因良知昏昧蔽塞而后有,若良知一提醒时,即如白日一出,而魍魉自消矣。
断断无他技,休休如有容。
40.与马子莘
41.答魏师说书
42.答聂文蔚书其二
瘳chōu:病愈。
躐Iiè:超越。
譬之驱车,既由于康庄大道之中,或时横斜迂曲者,乃马性未调,衔勒不齐之故,然已只在康庄大道中,决不赚入傍蹊曲径矣。
必有事焉,勿忘勿助。
43.徐爱录
亲之即仁也。
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 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
44.陆澄录
不器:不象器皿一般。意谓用途不局限于一个方面。
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45.薛侃录
先生曰:“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功夫。如此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
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
46.陈九川录
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引导扶持)奖劝意多,方是。
病物亦难格。
47.黄直录
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故善恶只是一物。
【47.12】门人作文送友行。问先生曰:“作文字不免费思,作了后又一二日,常记在怀。”
曰:“文字思索亦无害。但作了常记在怀,则为文所累,心中有一物矣,此则未可也。”
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48.黄修易录
49.黄省曾录
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汝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50.钱德洪录
折肱shé gōng:喻久经磨练而富有经验。
烝烝乂不格奸:言能以至孝和谐顽嚚昏傲,使进进以善自治,不至于奸恶。(孔子)
肯綮qìng: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关键的地方。出自《庄子》。
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若有个‘前知’的心,就是私心,就有趋避利害的意。邵子必于前知,终是利害心未尽处。
是非两字是个大规矩,巧处则存乎其人。
孔子有鄙夫来问,未尝先有知识以应之,其心只空空而已。但叩他自知的是非两端,与之一剖决,鄙夫之心便已了然。
今人于吃饭时,虽无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既扣时也只是寂天寞地。
孟子说‘性’,直从源头上说来。荀子性恶之说,是从流弊上说来。
你们拿一个圣人去与人讲学,人见圣人来,都怕走了,如何讲得行。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51.黄以方录
52.语录拾遗
踽踽凉凉:落落寡合的样子;狷介的样子。也指独行的样子。
乡愿:指乡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
饘zhān:煮或吃(稠粥)。
挥霍:此处作仓猝讲。
制行磊荦Iuò:德行道行光明磊落。
53.平濠反间遗事
棹zhào:一种类桨的划船工具。
矍jué:惊慌张望的样子。
9、《致良知》每日心得感悟大全
致良知每日心得感悟作业是每天都需要完成的, 学习 一些相关的内容,学习完毕后总结出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并且记录下来。这里我为大家带来了致良知每日心得感悟分享,致良知每日学习心得大全,有需要的小伙伴们不要错过了!
>>致良知心得体会大最新精选
致良知每日心得感悟大全:
巩义市致良知学习2群责善组
2018年4月4日
学员 杨华 第1天
学习内容:《教条示龙场诸生》背景简介
1.读原文: 2分;
2.听导读: 2分;
3.不讲一句善意的谎言: 2分;
4.不说一句负面的话语: 2分;
5.写心得:有幸被邀请至巩义市致良知女子学院群,和众多文友共同学习已是雅事,而今日初次细读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原文更是感动,惊叹敬仰于阳明先师一生的传奇事迹,更体悟到阳明心学的切实功夫,亦感受到致良知具有一种伟大的正能量。更坚定了我学习的信心和理由,学习先贤智慧,完善自我修养。前方的路还很长,只管耕耘,莫问收获;但行好事,不计前程!2分
今天得分:10分
累计得分:10分
巩义市致良雀蔽知学习2群责善组
2018年4月5日
学员 杨华 第2天
学习内容:《教条示圆激龙场诸生》立志
1.读原文: 2分;
2.听导读: 2分;
3.不讲一句善意的谎言: 2分;
4.不说一句负面的话语: 2分;
5.写心得:百学须先立志。立志,就是在为我们的人生打基础,有什么样的理想,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2分
今天得分:10分
累计得分:20分
巩义市致良知学习2群责善组
2018年4月6日
学员:杨华 第3天
学习内容:《教条示龙场诸生》勤学
1.读原文: 1分;(跟群里大家发内容读)
2.听导读: 2分;
3.不讲一句善意的谎言: 2分;
4.不说一句负面的话语: 2分;
5.写心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都是勤奋学习日积月累的结果;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选择学习《致良知》,就要深学,细学,勤学,做到信于心,勤于思,敏于行。相信自己,相信致良知的力量!2分
今天得分:9分
累计得分:29分
巩义市致良知学习2群责善组
2018年4月7日
学员:杨华 第4天
学习内容:《教条示龙场诸生》改过
1.读原文: 2分;
2.听导读: 2分;
3.不讲一句善意的谎言: 2分;
4.不说一句负面的话语: 2分;
5.写心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莎士比亚曾说过: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橘岁袜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通过学习致良知,我意识到真正的改过是无需别人提醒的道德自觉和行为约束,决定做到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先从每日按时自觉交作业开始吧。2分
今天得分:10分
累计得分:39分
巩义市致良知学习2群责善组
2018年4月9日
学员:杨华 第5天
学习内容:《教条示龙场诸生》责善
1.读原文: 2分;
2.听导读: 2分;
3.不讲一句善意的谎言: 2分;
4.不说一句负面的话语: 2分;
5.写心得: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虽然都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工作生活中,若对别人提建议和意见时仍应注意语气,避免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尽量的采用委婉的方式代替强硬的方式。这是尊重,也是艺术,更是善良。通过学习,我还意识到了不仅仅要引导别人从善,还需自我修行,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认真努力,做好自己,做个好人,也许有时候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并不得当,但可以慢慢体验学习,它造就的是能力,但心地是否善良才是根本,它决定的是人格。责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2分
今天得分:10分
累计得分:49分
巩义市致良知学习2群责善组
2018年4月10日
学员:杨华 第6天
学习内容:《送宗伯乔白岩序》6.1—6.2
1.读原文: 2分;
2.听导读: 2分;
3.不讲一句善意的谎言: 2分;
4.不说一句负面的话语: 2分;
5.写心得: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通过学习,我感悟认识到,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到专心、细心、恒心、虚心。专心,即心无旁骛,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做了就做最好,专注、踏实,把全部心力集中在有价值正确的事情上面,把一切对你没有好处和对你不相宜的都抛开,才能事半功倍。细心,即精益求精,不管做哪一行,我们都要认真细致对待,不蹉跎不彷徨,不纠结不分心,始于专,方能精;有精才能达到明,有明才能到达“诚”,即所谓“惟精惟一”。恒心,即持之以恒,文中阳明先生举卫武公九十岁还在学习,并让人不要以为他老了就放弃他。因此所有不学有原因的,都是借口,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像先生一样活到老,学到老。虚心,即勤学好问,大宗伯年龄比阳明先生大,职位也比阳明先生高,可他还虚心向阳明先生请教,这种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实在让人敬佩。因此我要更加努力,不断认真踏实的学习,一刻也不能松懈。2分
今天得分:10分
累计得分:59分
巩义市致良知学习2群责善组
2018年4月11日
学员:杨华 第7天
学习内容:《送宗伯乔白岩序》6.3
1.读原文: 2分;
2.听导读: 2分;
3.不讲一句善意的谎言: 2分;
4.不说一句负面的话语: 2分;
5.写心得:学习是一种态度,不论时间,无关年龄,不管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会因为年纪的大小而有所限制。亦如文中提到卫武公90高龄还不忘学习,学无止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我们正处大好年华,正是学习的好时节,更应加倍努力,且温故知新,每天坚持学习阳明心学,跟随阳明先生每天照见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的心会越来越光明!1.5分
今天得分:9.5分
累计得分:68.5分
巩义市致良知学习2群责善组
2018年4月12日
学员:杨华 第8天
学习内容:《与王纯甫书》7.1
1.读原文: 1.5分(先照读,明天录音补上);
2.听导读: 2分;
3.不讲一句善意的谎言: 2分;
4.不说一句负面的话语: 2分;
5.写心得:常言道,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经历了坎坷和挫折,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成长、成才、成功。在工作生活中,难免也会遇到种种的不顺心、不如意,如果小不忍则乱大谋,因此就需要我们学会冷静、忍耐,把遇到的困难和不快当成一次历练,敦促自己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和进步!身在逆境,也要常怀一颗感恩心,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态;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恩中伤你的人,因为他历练了你的人格;感恩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 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的独力; 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所谓精金百炼如是也。2分
今天得分:9.5分
累计得分:78分
巩义市致良知学习2群责善组
2018年4月13日
学员:杨华 第9天
学习内容:《与王纯甫书》7.2
1.读原文: 2分;
2.听导读: 2分;
3.不讲一句善意的谎言: 2分;
4.不说一句负面的话语: 2分;
5.写心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文中感悟到,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好高骛远,盲目自大,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干。素其位而学,不管自己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和地位,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去适应,去改变,亦如文中所言“有学才有行”,才能更精彩的做好本职工作。2分
今天得分:10分
累计得分:88分
巩义市致良知学习2群责善组
2018年4月14日
学员:杨华 第10天
学习内容:《与王纯甫书》7.3
1.读原文: 2分;
2.听导读: 2分;
3.不讲一句善意的谎言: 2分;
4.不说一句负面的话语: 2分;
5.写心得: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猝然临之而不惊,无辜加之而不怒;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都告诉我们,无论受到多大的委屈,无论面临多大的诱惑,无论面对多大的危险,都要泰然处之,临危不乱。即使受到误解和不公,亦不要冲动和发怒,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通过学习,审视反思自己,我性情本直,喜怒哀乐易浮于表,遇到不顺心时,一泻千里,难免迁怒于他人,尤其是对自己亲近的人更加严苛,现在受先生启发,懊悔不已。古人云:忍小愤而图大谋,不忍之事忍之,其志必远。而如何才能淡泊名志,宁静致远,虚怀若谷,做到“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还需要自我修炼提升,而这一切在于生活工作中实践的历练和意志的修养,以心定达到力定。而致良知给予我满满的正能量!2分
今天得分:10分
累计得分:98分
巩义市致良知学习2群责善组
2018年4月16日
学员:杨华 第11天
学习内容:《与黄诚甫书》
1.读原文: 2分;
2.听导读: 2分;
3.不讲一句善意的谎言: 2分;
4.不说一句负面的话语: 2分;
5.写心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功名利禄只能带给我们短暂的快活,惟有安静的心灵加上对工作的酷爱才能带给我们永恒的喜悦。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要卸下过多考虑职务位子的“包袱”,辛苦是为了干事,而不是立志做官;要卸下追求功名的“包袱”,干事就是分内职责,而不是为了表扬和奖励;卸下过多追求个人利益的“包袱”,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惠民生的实事,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到为民办实事、求实效上,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分
今天得分:10分
累计得分:108分
巩义市致良知学习2群责善组
2018年4月17日
学员:杨华 第12天
学习内容:《寄李道夫》
1.读原文: 2分;
2.听导读: 2分;
3.不讲一句善意的谎言: 2分;
4.不说一句负面的话语: 2分;
5.写心得:文中提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启发了我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我们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1分
今天得分:9分
累计得分:117分
10、读《致良知》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行薯精心整理的读《致良知》有感4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致良知》有感 篇1《教约》在本篇文中,教育是人遇到人最美好的事业。
1、“每日功夫,先考德”。从这句话说明先生是告诉我们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对于我们而言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那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凡事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
2、劳逸结合。在工作中,同样也是非常注重劳逸结合。通过文化节及运动会丰富我们的工作及生活,既可以让我们充实的工作,又可以让我们借此机会活动一下筋骨、缓解一下疲劳。
3、适可而止。
“以德育德”也是以工作规范为标准,时时刻刻处处体现领导及员工的行为,淡化个人名利,踏踏实实工作,本本分分做人,静下心来工作,以“身正”的形象去示范员工感化员工,对员工及客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学习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员工未来的发展、生活乃至是否能够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对德育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品行,为员工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销售的工作每天接待不同的客户,并且从基本的迎送问追到环境卫生、商务礼仪、员工满意度等等,都要进行,从致良好的教育,良知学习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去除浮躁、冲动心理,凡事要从员工及客户的角度出发考虑,耐心地对其进行说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其做的差进行负激励,以维护企业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读《致良知》有感 篇2王明阳先生在文中所说的求正道,学会“收放心”,无论事实如何,总要有时间让自己的心放下,才可以“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即学便须知有得力处。”现在社会正能量已逐步在加强,但还有许多人以追名逐利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甚至做事时会不择手段,社会需要正能量,需要有志向。有抱负、有进取、有善心的人来引领,才能达到和谐、幸福。
在工作中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不断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添砖加瓦,有了目标,还要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日常工作中和同事之间要相互学散瞎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学习致良知是为自己而学,为修养美德而学。
“故不贵于而过,而归于改过。”在工作中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隐藏自己的不足,通过问题分析出自己的不足,或是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后改之,“责善”与人相处,要相互监督,提醒,指出他人错误时,要致其婉曲,人人容易接受,尽心尽力体现你对他人的关心爱护。
学习致良知,就是来逐步净化自己,就是擦亮那边被染污的玻璃,重新洁净,照亮他人。
读《致良知》有感 篇3最近公司组织学习了致良知,感悟颇深,阳明先生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王阳明先生认为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最为重要。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还没有坚实的缘故。
说到过失,虽然大贤之人也不至于完全没有,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所以做人不在于没有过失,而注重在能够改过。所谓“互相责求向善,是朋友相处的道理”;但是必须做到:尽心地劝告并且好好地开导他,尽自己的忠诚爱护的心意,尽量用委婉曲折的态度语气,使朋友听到它就能够接受,深思出道理后就能够改过,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本文中,王阳明先生教给了我们在学习成长和团队建设方面的许多道理,人不立志则无目标;人不勤奋则一事无成;人不懂得改过则没有进步;领导懂得理解下属,团队才能更好发展。所以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必须更好的学习知识、修身养性,提高档掘者管理智慧,才能更好带领团队赢取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