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辨的作文素材
上学的时候,每次到写作文的时候就哀声一片?那你一定要多积累一些作文素材了。你知道怎样正确积累作文素材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思辨的作文素材,缓敬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待树与待人
养树与养人。顺木之性,树木才能长得快速活得长久;对百姓也是激旅这样,顺民之需、,才是真正的爱民益民;对孩子的教育同样,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孩子成人成才;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亦然,如同梅树,顺梅之性,才能各展生机,各显风彩,夭之病之,只能抑之毁之。
2、画竹与艺术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源于生活,才能精于生活,这是艺术规律。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方法务异,风格自成。艺术贵在个性特色,尊重个性,就是尊重艺术。(苏轼《文与可画贫答谷偃竹记》,郑燮《板桥题画三则》)
3、环境与心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决定在心,心静自然静,浮躁的社会,喧闹的氛围,守住内心的清静,才能有所作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心境。(陶渊明《饮酒》)
4、民族团结的思辨
改革开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这是富强的必由之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历史的证明。和平是共同的愿望,和好是解决民族争端的最有效渠道,内蒙有那么多的昭君墓便是力证。(《内蒙访古》)
5、死亡与永生的思辨
永恒的敌人是时间,永恒的载体也是时间。谁都无法跨过死亡,但他的精神可以超越时空,成为永生。(冯骥才《永恒的敌人》)
6、自然与社会的思辨
大干世界,人也是一柄小小扇子,很不起眼。但只要不甘心被别人捏在手中,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终究可以微薄之用,快意于他人,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苏叶《只有扇子崖》)
大自然中的平和安宁其实不仅仅是扰铅慎人生的侧显,而且是人生的导师、人们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激励,吸收活力。爱大自然即是爱人生。(法朗士《塞纳河岸的早晨》)
7、朴素与美丽
最朴素的托尔斯泰墓,实则世上最美的坟墓,因为,朴素之后的墓主人不为声名所累的高贵品格,最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
8、自然与人
没有树,人会隐痛与缺憾;得到树,人会快乐与幸福;失去树,人会迷惑与企盼。树是人类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会真幸福。(苏童《三棵树》)
“养弱”后有“害侵”,教育孩子是这样,国有企业是这样,英豪产出也是这样。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一味杀虫灭害,结果将灭了自己。现阶段的“害虫”正是人类自己。(詹克明《世上本无害虫》)
9、伟大的多样
伟大不见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伟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伟大同样可以是溪水。巴赫的`作品,巴赫的为人,就是小溪;稳定、恬静、圣洁、旷日持久。爱因斯坦说:“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可见其神圣伟大。
10、英雄与成败
英雄不在成败在浩气,“身先死兮神以武,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荆轲视死如归刺秦王,虽然未成,但“千载有余情”,浩气永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文化的多元化多样性
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野蛮人有时倒很文明,经济落后的云南,其杂色的文明给予现代人以纯朴的精神滋养。人类的文明不是哪一国哪一族的专利,它是众多国家、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的创造。文化是博大的,对待文化要有博大心胸。(雷达《重读云南》)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正是由于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文化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命,世代延续。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于沛《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
2、全球化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威胁吗?
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第一,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世界语言的多样性面临着严峻挑战。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据估计,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种语言,在21世纪将有一半消亡,200年后,80%的语言将不复存在。有的科学家预言,到2100年,可能将有90%~95%的语种消亡或趋于消亡。美国阿拉斯加费尔班克阿拉斯加本土语言中心M·克劳斯指出:“据保守的推测,在下个世纪里,平均每年将有20种语言消亡。不用说那些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就是那些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也面临着激烈竞争。目前英语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的,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英语文化承载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85%是用英语传播的,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中使用的语言95%是英语,而国际经贸活动中几乎100%使用英语。经济全球化对英语的传播更是推波助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消亡,对文化多样性产生了威胁。
第二,经济全球化为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1922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代写论文中写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己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2]”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融合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动力。世界上有60多亿的人口,200多个国家,2 500个民族,6 000多种语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努力创造了各种人类文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广泛、更加频繁,也使各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文化的多样性。因此,人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说:正是在经济全球化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才进一步表现出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多样性。
第三,经济全球化不会导致文化单一化。目前,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甚至占到80%以上。美国文化产品出口额超过航天航空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额,达每年600多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因此,西方一些学者鼓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将代替世界多样性的文化: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国的电视,美国的音乐,好莱坞的电影,将会代替世界上其他一切东西。实际上经济全球化不会导致文化单一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同时,不同国家在吸收它国文化的基础上也会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如巴塞罗那市前市长特鲁诺所言:“自然界因为生物多样性而美丽,人类也因为文化多元化而丰富。如果全世界都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世界该是多么单调。[3]”
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遗产。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文化千姿百态,各有所长。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催生出新的文化形式。
第一,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文化的起源就是多元的。从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笔下描绘的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西方文化等8种文化到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出的26种文明形态;从具有区域特色的亚洲儒家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东阿拉伯文化等到一个国家内部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都以雄辩的历史展示了多元世界文化图景。现今地球上共有将近190个民族国家,从美国、日本这些经济技术大国,到克罗地亚这样的新国家和几内亚、毛里塔尼亚、贝宁这样一些经济上欠发达的国家,以及列入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的其他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第二,企业文化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
企业成为重要的国际关系体,其中跨国公司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最近的调查报告说,2006年全球6·52万多家跨国公司及其58·5万多个分支机构,实现的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1/4。在目前全世界所有专利技术国际使用费中,72·8%左右是支付给跨国公司及其境外子系统的,这表明跨国公司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空前强大的势力。这些不同的国际关系体,无论是微软、沃尔玛、索尼等大的企业还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文化成为企业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第三,网络文化正在成为全球文化的新亮点。发达的电信网络使信息的流动不再有国界的限制,从而导致各种有关文化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活动的范围被扩展到全球规模的水平上。网络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时空界限,为人们提供了体验全新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网络文化也由此得到了空前的丰富。
三、在全球化浪潮中,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安全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生物界那样必不可少。一种文化如同一种基因,都拥有自己的历史精神和人文传承,有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多基因的世界才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在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我们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但是文化的多样性不能成为保护落后文化、拒绝先进文化和闭关锁国的理由。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振兴中国文化产业。文化多元化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产物。我们崇尚文化多元化,但是文化多元化不是简单地保留现状,更不是复旧。中国文化只有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影响,成为未来世界多元文化中重要的一元。扩大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是最基本的战略选择,要吸取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与现代文明相联系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只有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才能使中华文化园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要建立先进文化体系,必须注意维护文化安全。只有处理好文化开放和文化安全的关系,才能为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提供基本保障,才能振兴中国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一个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要特点的产业系统,是一个涵盖包括文化艺术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音像制品业、娱乐业、版权业和演出业在内的庞大体系。[4]”近年来,人们频繁地看到这样的数字: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其视听产品出口额已经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40%以上的份额。通过中国2008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我们从数字上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平稳的发展。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为1 099·1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8·04%。通讯产业在整体上也是平稳快速增长,2007年在2006年基础上再次增加1亿用户,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3·68亿户和5·46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8亿。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65·4亿元,增速高达73·5%。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文化产业的影响力远远落后于欧美,我们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完善以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以及相应的文化投资体系改革,牢牢掌握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不受制于任何外国文化集团;实施文化精品战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立足于国情来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远景规划,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产业力。
第二,加强民族文化传播,提升软实力。一个国家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强国,不仅要拥有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力为核心的软实力。如果一个国家不拥有软实力,那么它就只拥有一个物质外壳而缺少内涵,不能发展成为真正的强国。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在推动力,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托夫勒教授等认为,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不再作为衡量国家实力的主要目标,知识的控制是明日世界争夺的焦点。谁的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谁将成为国际权力斗争的赢家,谁将掌握未来[5]。尽管这代表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的极端观点,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在经济力量方面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减,软实力的差距就成为中国在国际环境中又一个主要制约因素。能否提升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提升软实力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胡锦涛指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6]”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文化传播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基本上形成了多种语言、多种媒体并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传播模式。从广播电台、报纸和杂志到电视、互联网,中国的传媒在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然而我国的文化传播体系与西方国家全球化的综合信息传播体系相比,还处于弱势地位。为此,必须加快文化传播硬件和软件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扩大报刊、计算机网络等在国内外信息辐射的范围;增强各种媒体自身的吸引力;同时必须加强现有媒体的合作与改造,形成中国传播事业的合力,共同迎接来自境外媒体的挑战成为必由之路[7]。
第三、增强公民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自觉性,抵御英语语言霸权。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下,英文成了世界上独霸的语种,它在国际交往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国际互联网络上的信息约有80%以上是通过英语来传递的。前美国商务部高级官员戴维·罗特科普夫曾经在美国《外交季刊》上撰文直言不讳地宣称:“美国应该确保: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就应该是英语。[8]”英语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宣传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以西方为中心的理论思想的载体。虽然汉语不是濒危的弱势语言,但是英语的霸主地位威胁到了汉语的影响力和在国际上的普及,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抵御英语的语言霸权。
首先,我们应该落实国家的语言政策,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学习、宣传和实施工作,自觉的应用和推广普通话,提高国内人民大众的汉语水平。
其次,扩大汉语在网络中的使用率,注意在国际会议、外交、贸易、科技、教育、文化、传媒、体育等领域逐步增加汉语的使用量,以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领域中的价值。
最后,根据需求市场,培育和引导汉语教学,要大力培育汉语教学机构、教师、考试和教学方法的品牌,着力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现代远程教学,使汉语教学的发展与汉语的国际传播良性互动,国内外相互配合,扩大汉语的应用范围和辐射范围,形成推动汉语的国际使用和学习的新局面。
3、经济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有怎么关系?
经济的全球化自然相成些跨国界的人文交流渠道,而文化视野的拓展势必引导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经济全球化可能碰及的或有情绪抵触有温和高效的消弭作用,也由此最终影响至人类社会分工合作效用的进步高度。
4、一带一路的宏观背景包括哪些?
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
第一,当今世界经济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有利于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第二,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最强音,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中国同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中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当今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要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共建“一带一路”符合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
一带一路介绍
一带一路以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新疆、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5、经济全球化给世界文化多样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是什么?
交流可以知道别人有什么,别人比我们在哪里先进,我们要向先进的学习,努力提升自我,他们经济发达之后出现的问题有什么,我们出现了吗,出现了应该怎么解决,不能闭关锁国,要虚心学习,盲目自大会使人落后。
6、辩题:全球化不会导致文化多样性的消失的二辩稿
文化的 多样性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全球化有利于加强民族意识,有利于学习个民族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文化多样性是历史上和当代世界的客观事实,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传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文化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学术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便开始探讨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全球化(或称“文化同质化”)问题,探讨的焦点是:文化是否像经济一样,形成全球文化。目前学术界存在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有可能会形成全球文化。因为经济全球化将对各民族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全球性的互动和一体化导致差异的缩小,全球性的规范、思想和实践将压倒本地的规范、思想。有的学者赞成、主张文化全球化或国际化,并提出实践的方法。 第二种意见认为,从国家和民族文化这个角度来看,在国家和民族没有消亡之前,即在没有组成一个世界国之前,不可能有一种整合的全球文化。全球性的互动可能会导致各种文化的新融合,但全球一体化也可能激起各种不同文化传统的防范意识,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文化,全球性规范必然会被人们根据本地传统作出自己的解释,因此,美国没有办法实现全球性的文化霸权。 第三种观点认为,创造力和跨文化接触以很快的速度创造着文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这种创新也会加快。也就是说,文化创新比文化同质化的步伐要快得多,因此,最终获胜的是文化多样性。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全球各国、各地交往速度的加快,互动频率的增多,促使人们进一步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促使不同文化之间发生接触和冲突。在接触或冲突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必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影响更大,渗透更深,但不可能形成全球同质性的文化。在国家和民族没有消亡之前,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将会长期存在。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趋势似乎不可阻挡。然而,文化与经济不同,文化多样性或多元化趋势仍将长期存在。
7、关于上海高中语文课本
现在上海的课本年年再改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很多不教的(我是二期课改2004年的) 你只要把文言文都弄懂就行了 别的看了也没什么大用处
高一上:
1.沁园春 长沙 2.跨越百年的美丽 3.我很重要 4.笛梦 5.草莓 6.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7. 哦,香雪 8.<激流>总序 9.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10.<悼念一棵枫树>,<星星变奏曲> 11.寒风吹彻 12.热爱生命13.听泉 14.生命的本质 15.爱因斯坦与艺术 16.自然笔记 17.邂逅霍金 18.改变世界的人们 19.<说教>,<科学美质疑辩> 20.公众的科学观 21.在马克思前的讲话 22.为了忘却的纪念 23.晨曦 24.宣南雨又来 25.《发现〉,《一句话》26.我有一个梦想 27.邓稼先 28.论语七则 29.孟子二章 30.垓下之围 31.左忠毅公逸事 32.王风 黍历好猛离 33.苏武传 34.词三首 35.五人墓碑记 36.诸子说水 37.秋水 38.江水 39.前赤壁赋 40.邵公谏厉王弭谤 41.与朱元思书 42.唐宋诗六首 43.愚溪诗序
高一下:
1.社会与人 2.短文两首 3.隔膜 4.论友谊 5.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 6.冰山愈冷情愈热 7.最后的常春藤叶 8.巴尔扎克之死 9.商鞅 10.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11.把栏杆拍遍 12.回忆鲁迅先生 13.哭小弟 14.在罗丹艺术博物馆 15.再别康桥 16.想北平 17.废墟 18.江南的古镇 19.城市野望 20.你知道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吗? 21.白莽作<孩儿塔>序 22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 23.密室的生活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5.近代中国人在鲁滨孙身上寻找什么 26.汉魏六朝诗三首 27.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8.上枢密韩太尉书 29.志未酬 30.唐宋诗四首 31.送东阳马生序 32.狱中上母书 3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34.唐宋诗五首 35.后赤壁赋 36.宋词三首 37.长安雪下望月 38.虎丘 39.山庄玩月记
高二上:
1.陈奂生上城 2.老王 3.项链 4.我的几个先生 5.母亲这样的女人 6.国外微型小说 7.诗二首 8.事间最美的坟墓 9.三棵树 10.世上本无害虫 11.短文两篇 12.地球 我的母亲 13.遥远的自然 14.绝版的周庄 15.非攻 16.光荣的荆棘路 17.两个世纪之交的联想 18.书生论剑 19.曹操与杨修 20.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21.法兰西投降之真相 22.音乐短章 23.如果优美的文字离我们而去 24.你为什么感到快乐 25.中国画与西洋画 26.凡高的向日葵 27.百代法书 28.昆剧的故事 29.劝学 30.师说 31.墨池记 32.学记 33.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34.记旧本韩文后 35.宋诗四首 36.唐诗五首 37.游褒禅山记 38.石钟山记 39.诸子喻山 40.始得西山宴游记 41.宋金词三首 42.游雁荡记 43.游黄山记
高二下:
1.新诗二首 2.荷塘月色 3.荷花淀 4.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5.日出 6.天籁 7.文学意境的特征 8.内蒙访古 9.春天,遂想起 10.永恒的敌人 11.故都得秋 12.只有扇子崖 13.外国散文两篇 14.微型小说两篇 15.杂文两篇 16.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肢桥 17.与李贺公饮 18.幼学纪事 19.城隍庙的书市 20.短文两篇 21.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22.实践论 23.<呐喊>自序 24.新诗两首 25.马克思在伦敦 26.自述 27.<宽容〉序言 28.火刑 29.廉颇蔺相如列传 30.陈情表 31.谏太宗十思疏 32.训俭示康 33.去私 34.<新序>二则 35.自表后主 36.<世说新语>三则 37.诗经二袜圆首 38.种树郭橐驼转 39.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40.黄英 41.诗四首 42.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43.病梅馆记 44.板桥题画三则
高三上:
1.蝶恋花 答李淑一 2.老人与海 3.牡丹的拒绝 4.我愿意是激流 5.雅舍 6.谈白菜 7.上海的风格 8.守财奴 9.关汉卿 10.别了,哥哥 11.告别权利的瞬间 12.简论市侩主义 13.钱与是非 14.钱锺书伉俪 15.劳动从猿到任的转变中的作用 16.短文两篇 17.相信未来 18.<物种起源>导言 19.百年工程主世界之沉浮 20.地球的镜像 21.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 22.伊凡-屠格涅夫 23.<药>点评 24.夏天里一个春梦 25.情感的生命 26.说诗眼 27.空间的美感 28.小溪巴赫 29.国殇 30.过秦论 31.伶官传序 32.六国论 33.秦晋肴之战 34.荆轲刺秦王 35.肥水之战 36.群英会蒋干中计 37.登楼赋 38.诗三首 39.阿房宫赋 40项脊轩志 41.滕王阁序 42.黄州快哉亭记 43.词三首 44.长亭送别
高三下:
1.阿q正传 2.哈姆莱特 3.乡场上 4.套中人 5.饥饿艺术家 6.典型 7.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8.人生颂 9.<傅雷家书两篇 10.生命的物种恩赐 11.永远的校园 12.节日 13.边城 14.亲情,旧情,友情 15.我们是怎么过母亲节的16.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17.沉默的香蕉 18.人之初 19.<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20.胡同文化 21.重读云南 22.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23.唐诗过后是宋词 24.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 2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6.琵琶行 27.香菱学记 28.归去来兮辞 29.马伶传 30.<人间词话>七则 31.兰亭集序 32.山中与裴秀才迪术 33.秋声赋 34.词三首 35.窦娥冤 3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打字很累)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8、新高考作文常用素材
素材你在平时会很少见到,所以避免了和其他同学作文素材撞车的尴尬和因此拿低分的危险。以下是我带来新高考作文常用素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人格
1.不屈
鲭鲨、犁头鲨、星鲨,单一地上,两条一起上,“跟它们斗”,“跟它们斗到死”。桑提亚哥老人演绎了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品格,昭示着勇敢面对,才有获得成功希望的理念。(海明威《老人与海》)
摒弃阿Q屈辱的生存状态和虚幻的“精神胜利法”,自轻自贱,自欺欺人,这是自受其辱。阿Q的故事从反面告诫我们,学会自重,有尊严的活着。
尊严无价,不屈抗争
无端受怨,生命遭践,但尊严无价。为了维护清白,捍卫人格的尊严,窦娥的抗争感天动地,刑前的三愿一一应验。生命可以夺去,但不屈的灵魂不可战胜。(关汉卿《窦娥冤》)
2.不媚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亏毕源梦游天姥吟留别》)
牡丹花期到时尽情盛开,花落委地,依然夺目。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富贵更高贵。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品位,才有魅力。(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3.不息
是激流,是荒林,是废墟,是草屋,是云朵,只要是为了自己所爱,就该用整个身心去追求,即便是献身也再所不惜。(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
4.不争
淡利百味而不争,“大味必淡”,白菜的辩证法告诫我们:淡薄才会浓厚,无味才会甘美。人也一样,清淡、自然、平常才会有为。(李锐《谈白菜》)
5.自乐
“花香不在大,室雅何须大。”(郑板桥语),“陋室”变“雅舍”,全在主人苦中作乐的雅趣情怀。人生苦难相伴,能够苦中寻乐,以乐化苦,那是必须学问的功夫。(梁实秋《雅舍》)
二、美德
1.公而忘私
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面对羞辱,敢于让,安于让;廉颇为国家大局出发,知耻后勇,放下尊严,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一国平安,传为千年佳话。(《廉颇蔺柑如列传》)
魏征为国直谏,不计个人得失,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德聚义,君臣携手,天下长治久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腹黄享“忍所私以行大义”,成为中华民族史上无私无愧的佳话数知,值得永远承传。(《吕氏春秋·去私》)
2.孝母为先
李密婉拒皇上重用之命,坚守与祖母相依为命,情真意切,谱写了孝义的永恒篇章,成为千秋效仿的典范。(李密《陈情表》)
3.诚信为本
季扎不欺己心;子罕不以玉为宝,而以不贫为宝(刘向《新序》二则)。
荀巨伯友情重于生命,庾公爱人胜于爱己,陈太丘自惭感悟与人交往守信重礼(《世说新语》)。
国无信不强,人无信不立。
4.俭德之共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则寡欲,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正道直行,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孔子志于道而不以恶衣恶食为耻,季文子节俭相三君而美名扬,宋代宰相李沆、张文节节俭而深得推崇。何曾日食万钱,遗害子孙,倾家荡产;石奢暴富,而自绝于东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古往今来无不皆然。(司马光《训俭示康》)
5.团结就是力量
母子三人在背负债务,衣食住行都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母亲拼命打工,兄弟俩边读书边做工,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也只能合着吃起一碗阳春面。那头碰头吃面的情景,便是日本民族精诚团结、共渡危难的民族精销态神的象征,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北海道面馆”2号桌便是这种精神的见证,老板专为母子三人留着,其他顾客眷顾这里,仰慕的正是这种精神,一碗阳春面的精神。(日本栗良平《一碗阳春面》)
6.反省
反省改革
改革使农民物质上有了较大改善,但精神上仍然贫乏,如崇拜权势,随遇而安等。改革的路还很长。(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反省交往
习惯了以钱物交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时候,你是否能在精神上将其作为平等的朋友接受呢?精神上的默契远比物质上的补偿重要得多。杨绛对老王的“不
愧怍”教会我们如何与处境不好的人交往,如何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老王》)
反省虚荣
追求脱离了自身实际,悲剧将不可避免。路瓦栽夫人的悲剧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值得我们吸取教训。当悲剧来临,只有勇敢承担,用自己的艰辛付出,才能守住自尊。赔项链的路瓦栽夫人表现出的重义、诚信、坚毅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莫泊桑《项链》)
反省战争
老妇人的疯畜疯语,侧显出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昭示着珍惜和平,杜绝战争。(奥莱尔《在柏林》)
7.勇退(责任)
在权力的巅峰上,在百姓的拥戴中,为了实现民主社会的理想,为了让更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华盛顿毅然退位,将领袖与民众,伟大与平凡,历史与未来,完美地统一在瞬间,博得了流芳百世、永垂青史的光荣。(李辉《告别权力的瞬间》)
8.忧国
不施仁义必败,以德治国方兴。(《过秦论》)
为别人强势所劫,行贿苟安必败,团结抗争始胜。(苏询《六国论》)
秦爱纷奢而官焚人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更为可悲。杜牧以此劝诫晚唐统治者节财爱民,不可重蹈秦王覆辙,表现出可贵的忧国之心,济世之责。(《阿房官赋》)
宠幸伶官逸豫必亡,忧劳兴国。(《伶官传序》)
三、理想
1.理想是钥匙
理想失落,便是钥匙丢弃,一切的美好都无法打开。沿着心灵的足迹找一找,你的钥匙在吗?(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2.理想贵高远
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自我完善而选择,他才是最幸福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最高尚的人。(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傅雷先生告诫他的儿子,也是告诫所有的年轻人,要做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为能替祖囤争光的人而快乐。(《傅雷家书》)
鲁迅梦在济世救国,唤醒沉醒的国民(鲁迅《呐喊》);马克思志在领导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南帆《马克思在伦敦》);爱因斯坦志在大胆怀疑、自由思考、探求真理(爱因斯坦《自述》);无知山谷中的智慧老人志在移风易俗,变革现实(房龙《宽容》序言);布鲁诺志在坚持真理(郑文光《火刑》)。
3.践行须坚韧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然力不足,也不能至;无物以助之,亦不能至。所以,要志存高远,即使力、物不备,尽其志,也无讥无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鲁迅为圆梦,先是抉择学医,继而弃医从文,沉寂反省之后,奋起呐喊,这才成为一代文豪,民族脊梁。
马克思在伦敦处于内困外围之中,困于极端贫寒与三个儿子和女儿相继去世的致命性打击,但他依然用革命理论引领着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成为影响20世纪十位名人之首。
无知山谷的智慧老人,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自己却被守旧势力杀死。布鲁诺捍卫真理、不畏强暴,视死如归,在烈火中获得永生。
“日幕聊为《梁甫吟》”的杜甫(《登楼》)
“穷且益坚,不坠青去之志”的王勃(《滕王阁序》)
“举送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的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夜探石钟山下,不避艰险,只为求真。苏东坡不迷信不盲从的求实精神,永远值得学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提醒,永远回荡在人们耳旁。(《石钟山记》)
为了生活得高尚,必须苦中求乐,不断进取。(朗费罗《人生须》)
四、信念
1.舍生取义
为了化解楚国攻宋的危机,墨子不远千里,不顾自身体面,不顾凶险,只身深入虎穴,终于说服楚国放弃攻宋图谋。尽管他行义不被理解,但他济世救民的热切情怀,“非攻”“兼爱”的执著信念,是民族脊梁的代表。(鲁迅《非攻》)
2.殉道求真
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的苏格拉底,却因触怒最有权势的人,被控犯有“败坏青年人德行,否定神灵”之罪,他从容地引鸩自亡。
伟大的先知荷马,在流浪中靠诵读自己的诗篇过日子,成为一个孤独的瞎子。
发现了新大陆,把一切贡献给国王的的哥伦布,所得到的是囚禁自己的一条铁链。
伟大的天文学家伽利略,为人类做出了巨大发现,老迈的时候,又聋又瞎,在尖锐的苦痛和人间的蔑视中挣扎。’
胸怀一颗孩子般的心,冲锋在前,为祖国带来胜利和解放的贞德,却被当作老巫婆烧死在广场上。
古今中外,那些造福人类,推动历史前进的“光荣者”,走的都是充满极大困难和生命艰险的“荆棘路”。正是“荆棘”磨砺了他们的信念之光,人格之光。,使得他们超越时代,走向了永恒。由此可见,磨难只有当它与殉道献身者相伴的时候,才能显示磨难的美丽,其美丽在于造就了殉道者的辉煌与永恒。为理想与信念而战者,永生! (安徒生《光荣的荆棘路》)
3.为救世而献生
白莽等革命青年与旧世界战斗,宁可牺牲也不放弃推翻旧世界的斗争。(鲁迅为白莽作《孩儿塔》序)
4.为信史而坚定
司马迁以“以刑余之身,不阿世,不迎俗”,创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不朽之作《史记》(资中筠《无韵之离骚》)
5.为未来而坚守
密室中的小安妮,面临磨难与死亡逼近,从容不迫,真实记下了受难者对生存,对未来的执着信息,创造了奇迹。(迈耶.莱文《密室的生活》)
五、感恩
1.感恩亲情
亲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生存,更有精神支撑终生受益的教诲。翠翠祖父的告诫:“做一个人,不管有什么事皆不许哭,要硬扎一点。”(沈从文《边城》)
认识母爱(宽厚仁慈,坚定执着,无私无怨),珍惜母爱(不要到永远失去的时候才想起),回馈母爱。(史铁生《合欢树》)
2.感恩友情
昔日的'友情,提起来,一片温馨。干枯的人生旅程中,它将永远供给我们新的慰藉,重燃我们将熄的希望:友情醇厚,它不令人悲,不令人醉,而令人宽慰。珍惜友情吧!(於犁华《亲情·旧情·友情〉
友谊可以调剂人的感情,可以增进人的智慧,可以获得又一次生命。(培根《论友谊》。)
3.感恩师长
哪怕是用树枝在地上写几个字的问候,也能表达对师长的敬爱,关键是有这颗心。(季羡林《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
4.爱相遇的人
老贝尔曼用自己的生命在墙上画成了永不凋落的叶子,鼓舞、换回了年轻的琼珊的生命。人不能仅仅为自己,还要为他人,为一切相遇的人,这是责任,是本份。(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
5.爱社会
人首先是社会的,社会决定了个人的生存发展与价值,“记住我”的最好方式是用你的善良助人的行动,一个毫无保留献出自己一切的人,便是一个永存的人。(泰斯特《记住我》)。
人的和谐营造了社会的繁荣。爱这个社会,与社会协调,才能共生共荣。(爱因斯坦《社会和个人》)
6.珍惜旧情,润泽人生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王粲《登楼赋》)
柳永亦然。“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八声甘州》)
“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归有光对故居的思念,凝聚着三代人的亲情。
感伤离别,思恋旧情,在分离的岁月里,也是一种充实,一种寄托,一种人生的滋味。(柳永《雨铃霖》)
“叶上初阳干宿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久在异乡的人,能够梦人芙蓉浦,对话渔郎,何尝不是一种慰藉,一种解脱,一种人生的眷恋?不忘故友,本是一种美好的情愫。(周邦彦《苏幕遮》)
7.享受自然,快意人生
人生之短,俯仰一生。何不“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快然自足?(王羲之《兰亭集序》)
清风、清月、清流,清妙,自然有深趣,适当放弃“不急之务”,休闲自娱,也是呵护生命的可取之法。到大自然怀抱中,提倡慢生活,这是现代人的新理念。(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8.学会感恩
母爱的伟大在于无私,只要让家人快乐,再苦再累心也甘。里柯克《我们是怎样过母亲的》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学会受爱,学会享受妈妈的付出,让妈妈觉得对儿女有价值,就会真正感到快乐;二是学会爱,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和愿望作为借口,去给母亲做什么,那样只会伤害母亲。
六、文化
1.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公元后的头13个世纪中国传出许许多多的技术发明,整个化学中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就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的,中国的发明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在人类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国人的贡献是伟大的。(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扬弃
胡同文化的“处街坊”、“知足”、“忍”等,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是很有作用的,值得弘扬。但“易于满足”、“不爱管闲事”,“安分守已,逆来顺受”等,不利于改革进取,不是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应当扬弃。(汪曾祺《胡同文化》)
3.音乐美化人生
音乐是心灵之声——唤醒记忆,汇聚忧伤,汇编快乐,化泪作笑;音乐是人生的力量——战斗的引领,孤独的驱赶,旅者的驮轿;音乐是心灵的伴随——生时为你欢迎,婚时为你见证,死时为你送殡。所以歌德说:“不爱音乐的人,不配做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纪伯伦《音乐短章》)
4.文字传承人文
文字是精神存在的家园,文字的离去实质上是人文精神的丧失,是人格的丧失。“中国人抛弃汉字之始,就是抛弃民族文化之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所说)(邓海南《如果优美的文字离我们而去》)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中国历代书法各有魅力,是中华文化的一绝,弘扬书法艺术是我们的责任。(陈燮君《百代法书》)
5.审美彰显民族
中国的语言文学讲究的是意蕴审美,突出的是移情的效果。移情于景,无生命的物被赋之以人的情味,于是景物活了,有了动人的魅力。西方语言文学侧重心里解剖,突出的是意识的流动,凸显人物思想心理的支配作用。(朱光潜《你为什么会感到美感》)
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中国画着意写虚,给人意趣与品味(重艺术),西洋域着力于写实,给人实体感而少意趣(重科学)。东西文化各有千秋,互补更蔚为大观。(丰子恺《中国画与西洋画》)
民族审美特点是,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讲究开放(连通、融合)务虚;西方审美注重局部(孤立、封闭),求实。(宗白华《空间的美感》)
七、思辨
1.待树与待人
养树与养人。顺木之性,树木才能长得快速活得长久;对百姓也是这样,顺民之需.,才是真正的爱民益民;对孩子的教育同样,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培育孩子成人成才;对人才的选拔任用亦然,如同梅树,顺梅之性,才能各展生机,各显风彩,夭之病之,只能抑之毁之。
2.画竹与艺术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源于生活,才能精于生活,这是艺术规律。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方法务异,风格自成。艺术贵在个性特色,尊重个性,就是尊重艺术。(苏轼《文与可画贫答谷偃竹记》,郑燮《板桥题画三则》)
3.环境与心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决定在心,心静自然静,浮躁的社会,喧闹的氛围,守住内心的清静,才能有所作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心境。(陶渊明《饮酒》)
4.民族团结的思辨
改革开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这是富强的必由之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历史的证明。和平是共同的愿望,和好是解决民族争端的最有效渠道,内蒙有那么多的昭君墓便是力证。(《内蒙访古》)
5.死亡与永生的思辨
永恒的敌人是时间,永恒的载体也是时间。谁都无法跨过死亡,但他的精神可以超越时空,成为永生。(冯骥才《永恒的敌人》)
6.自然与社会的思辨
大干世界,人也是一柄小小扇子,很不起眼。但只要不甘心被别人捏在手中,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终究可以微薄之用,快意于他人,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苏叶《只有扇子崖》)
大自然中的平和安宁其实不仅仅是人生的侧显,而且是人生的导师.人们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激励,吸收活力。爱大自然即是爱人生。(法朗士《塞纳河岸的早晨》)
7.朴素与美丽
最朴素的托尔斯泰墓,实则世上最美的坟墓,因为,朴素之后的墓主人不为声名所累的高贵品格,最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
8.自然与人
没有树,人会隐痛与缺憾;得到树,人会快乐与幸福;失去树,人会迷惑与企盼。树是人类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会真幸福。(苏童《三棵树》)
“养弱”后有“害侵”,教育孩子是这样,国有企业是这样,英豪产出也是这样。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一味杀虫灭害,结果将灭了自己。现阶段的“害虫”正是人类自己。(詹克明《世上本无害虫》)
9.伟大的多样
伟大不见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伟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伟大同样可以是溪水。巴赫的作品,巴赫的为人,就是小溪;稳定、恬静、圣洁、旷日持久。爱因斯坦说:“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可见其神圣伟大。
10.英雄与成败
英雄不在成败在浩气,“身先死兮神以武,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荆轲视死如归刺秦王,虽然未成,但“千载有余情”,浩气永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文化的多元化多样性
文明人有时很野蛮,而野蛮人有时倒很文明,经济落后的云南,其杂色的文明给予现代人以纯朴的精神滋养。人类的文明不是哪一国哪一族的专利,它是众多国家、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的创造。文化是博大的,对待文化要有博大心胸。(雷达《重读云南》)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正是由于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使得文化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命,世代延续。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于沛《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
八、修行
1.修身
“为国以礼”,子路“不让”,孔子“哂之”,可见明礼的重要。曾皙志在教化,陶冶人,是以德润身,得到孔子赞成。修身在明礼修德。(《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给患难中的人以更多的同情、支持,“司马青衫”已成为人格修炼的一个标度。(自居易《琵琶行》)
人生三境靠修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商瞻远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锲而不舍;“众里寻他千网络,回头蓦见,那入正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功到自成。(《王国维的“人生三境’!》)
2.修学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香菱潜心涵泳,如痴如醉,终于悟出诗的真谛。诗人气质的黛玉对香菱的感染也是重要因素,“见贤思齐”榜样的力量是学习不可少的。(曹雪芹《香菱学诗》)
3.修业
马伶转败为胜的经历启示我们:有志者事竟成,这是立业之柱;深入实践,精益求精,是必经之路。(侯方城《马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