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花旗银行在东京的地址
位于东京品川区天王洲大型城市综合体“海堡广场”,是一幢地上25层高的高级办公楼。
日本东京的顶级物业天王洲花旗银行
中心易主。昨天,复星地产旗下的IDERA Capital Management在日本东京宣布,完成燃枣宴对该花旗银行中心大楼的收购。双方没有公开此次收购交易额。这是2014年5月复星正式收购IDERA之后的首单东京物业投资。
此前,复星集团以7.25亿美元从摩根大通手中收购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区地标建筑物——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
据了解,此次复星地产通过IDERA收购的花旗银行中心位于东京品川区天王洲大型城市综合体“海堡广场”,是一幢地上25层高的高级办公楼。
该岩陵区域毗邻运河,交通便利,地铁、单轨实现“零距离”换乘,同时汇聚着东京第一酒店、JTB总部、银河剧场等重要单元,成为体现复星地产“蜂巢城市”理念的海外皮银案例。
此次花旗银行中心的收购完成,标志着复星地产完成了其全球化战略投资的第一轮布局——复星地产已在包括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和中国香港在内的四个全球金融核心城市拥有了项目
2、花旗文化:沉着而进击的金融先锋
美国的银行历史比不上欧洲的悠远,但是美国的银行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吸引着全球银行业的眼光。在整个二十世纪,美国银行界一直存在着激进与保守两种经营思想的冲突与角斗。而我们很难将花旗同传迅租统、保守的银行念野形象联系起来。在人们的心目中,Citibank这个词总是代表着大胆的创新和沉着的进击。在教科书或金融历史读物中,只要出现了“金融创新"的字眼,在后面的段落中必定会频频出现花旗银行的字号。
有历史才会有文化
有历史才会有文化,如果要追溯花旗以“沉着而进击”为特征的文化的起源,恐怕还是要回归到花旗的历史。成立于1812年的花旗银行在最初的25年里,其作用只相当于银行董事们的财务部门,或者说是他们的私人银行,这些董事们在贸易领域的失利常常给银行带来破产的威胁。生存尚且不保,文化也无从谈起。
真正对花旗的文化起到奠定作用的是在1856年成为花旗银行总裁的摩西.泰勒(Moses Taylor)。受人尊敬的糖商泰勒先生在1837年的经济恐慌中入股花旗银行。那时,美国联邦政府刚刚成立,未能采取措施对全国的银行和货币进行控制,国家经济处于非常脆弱的境况,经济恐慌时有发生。泰勒依靠着在每次金融恐慌中的冒险投机,迅速提升了花旗的实力和声誉。主动出击,沉着应战成了花旗的成功基石,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花旗的文化雏形。
而将文化坚持下来并发扬光大的是在1891年成为花旗银行总裁的著仔昌喊名投资商詹姆斯.斯蒂尔曼(James Stillman)。他在金融投机上走得更远,为了更稳健地前行,他给花旗增加两大靠山,即和金融寡头联盟,以及将统一战线缔结到了政府机构。他将美国商业巨子,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的威廉.洛克菲勒(William Rockfeller)拉进董事会,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洛克菲勒的两个儿子。靠着和标准石油的紧密联盟,花旗在1893年爆发的又一场经济恐慌中进一步增强实力和影响,并和他们所控股的金融公司形成了“金融托拉斯”。1893年的经济恐慌后,斯蒂尔曼积极支持政府主张的“金本位”政策,并成为克里夫兰总统(President Cleveland)的经济顾问。到了1897年,花旗银行成为美国财政基金存储和拨发的主要渠道,并和麦金利(McKinley)政府的财政部长莱曼.盖奇(Lyman Gage)结下了深厚友谊。经盖奇引荐,斯蒂尔曼结识了盖奇年轻而有才华的助理范德利浦(Vanderlip),后者依靠在1897年成功地发行2亿美元的政府债劵以资助对西班牙的战争而声名雀起。在麦金利总统任期结束后,斯蒂尔曼如愿以偿地聘请到范德利浦做花旗银行的副总裁。不过,尽管老斯蒂尔曼是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公众面前,他却谨奉“沉默”的原则。
范德利浦是那个时代杰出的国际主义者之一。在加入花旗银行之前,他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游历欧洲,拜访那里的银行家和财务部官员。通过这次游历,他更加坚定地认为,美国将在全球经济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进入花旗后,范德利浦积极开拓海外业务。并且由于他的努力,1914年的《联邦储备法案》得以实施,取消了国立银行不能从事海外业务的禁令,给花旗的海外拓展扫除了制度障碍。久已垂涎于国际银行公司(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 在华花旗银行的前身)在远东的实力,他乘着1915年IBC总裁哈伯德(Thomas Hubbard)去世,股东甩卖股权之机大量购入IBC的股份,取得这家在英国、巴拿马及亚洲等地拥有16家分行的银行的控制权,并在1919年购得的剩余股份。在给远在巴黎处于退休状态的斯蒂尔曼的信中,他写道:“我们正走在一条之前我们未曾梦想过的发展之路上。收购了IBC之后,我们将会比世界上任何一家银行拥有更多的分行和更广的覆盖。我能看到我们将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在美国之外的任何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一家井然有序的分行的可能性有多大!”确切的说,范德利浦是花旗全球化经营理念的缔定者,他高调地将花旗推到了美国人的面前,并且把花旗引领到了世界的中心舞台。不仅如此,作为曾经的新闻记者、总统的主力撰稿人,他真正依靠了美国舆论的力量和对于政策制定的积极参与,推动了美国的金融发展,引领了美国的金融潮流,使得整个美国银行业唯花旗马首是瞻。
尽管老斯蒂尔曼有好几个儿子,他还是将总裁的位子给了范德利浦。即便在1918年他去世前夕,在和范德利浦交恶之后,他留给儿子杰米的遗言也是,“永远不要接受银行总裁职务”(不幸的是,老斯蒂尔曼的这一遗愿并没能实现)。老斯蒂尔曼的这一举动,开创了花旗“任人唯贤”的作风。范德利浦则进而将不惜一切代价培养才华出众的年轻人变成花旗的传统。在范德利浦的任期内,花旗银行快速拓展海外业务,然而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能力很强又熟悉海外市场的银行家去管理日益增多的国际分支机构。范德利浦一直在其他银行中物色人选,在新兴的“长期处于欧洲影响之下”的海外市场,花旗作为一个新来者,起初“雇佣了欧洲人和欧洲人竞争”。但是范德利浦一直未能找到足够多的合适人才去完成他的宏图大略。他意识到如果要更稳健地经营,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才。1915年,花旗银行成了纽约第一家自己设置雇员培训班的银行。范德利浦把他那些从名牌大学招聘来的“金融家学员”培训班,称为第二个“西点军校”。由于海外业务迅速增长,所需的海外经营人才数量急剧攀升,早在1920年左右,花旗就倡导了“本土化”经营战略,开始在海外,如亚洲的菲律宾,开设了培训学校,提升本地员工,使得本地人能够承担银行要职。花旗不仅引领了金融理念的创新,而且引领了用人理念的创新。这些花旗培养出来的富有才华的年轻人,落地生花,结合当地的市场需求,开发出很多新的金融工具和产品。
不过,一次次的尝到甜头让花旗在冒险的路上走得很远,它错误地以为只要有优秀的人才,有合适的产品,有领先的管理,所有的商业理想都可以实现,成功的迅猛而来让它失去了曾经保持的沉着。范德利浦的梦想之一是在俄国建立一个分行。1917年1月,这个梦想终于成真,花旗在彼得格勒设立了第一家俄国分行。两个月后爆发了俄国革命,同年末,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该分行的所有存款和银行资产全部被收归国有,损失达3300万美元,相当于当时银行全部资本金的40%。将父亲的遗言置之脑后的杰米.斯蒂尔曼迫使范德利浦辞职,自己当上了总裁。然而正如他父亲所料,小斯蒂尔曼的确不具备管理一个国际大银行的才能。在古巴银行业迅速膨胀之际,他受到古巴糖价不断高升的引诱,冒冒失失地在食糖上投下巨额资本。1921年,当食糖泡沫崩溃后,花旗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几乎一夜之间丧失了全部资本金的80%。花旗的处境雪上加霜,几乎濒临关闭所有海外分行的边缘。在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花旗都找不到自己人格化的代表,渐渐沦为一个庞大而缺乏生气的机构。
“沉着而进击”的文化渐入佳境
重新将花旗带回全球金融竞技场冠军领奖台的是在1967年执掌花旗的、具有“冲击型经营理念”的金融思想领袖沃尔特.瑞斯顿(Walter Wriston)。这个20世纪美国银行三杰之一的银行家,大胆进行金融创新和海外投资。他在担任海外部总裁之后,利用了二战后欧洲重建和美国政治军事力量向全世界渗透的机会,向欧洲美元市场、环太平洋新兴工业国市场和拉丁美洲市场大举扩张,奠定了花旗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在他担任花旗银行总裁后,他推动了花旗从关系型银行向服务型银行的转变。不仅如此,他还领导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兴起的金融创新运动,钻法律空子,实现业务多元化和银行跨州扩张,向僵化保守的美国银行法规的管理当局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在他执政的17年里,花旗“沉着而进击”的独特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业界开始跟从、学习和模仿。
而正是美国银行业盲目地跟在了花旗的身后,“放弃了思考权利”,造成了所谓的合成谬误,引发了爆发在瑞斯顿的继任者约翰.里德(John Reed)任期内的一场席卷美国银行业的重大危机:拉美债务危机。发放给第三国家的几十亿美元的贷款由于政权变动而收不回来。银行纷纷倒闭,花旗尽管也元气大伤,不过它还有早年的获利聊以自慰,作为先行者,它曾经吃到过甜蜜的苹果。
怀疑和重归
花旗陷入被公众质疑的漩涡。而花旗的文化随着瑞斯顿的退休而出现了历史性的倒退,没有人再能承担起思想领袖的重担,花旗开始怀疑自己“敢为天下先”的理念,摇摆不定。迷失在对自己文化的质疑中,错误就像倒塌的多米诺骨牌袭来,业绩下滑似乎有失去控制的势头。1991年第三季度,花旗银行不得不公布了38.85亿美元的亏损。花旗自1812年就没有停止过向股东派发红利,也终于在这一年被迫取消了。花旗大不如昔。
重新将花旗推向全球第一金融服务机构宝座的是一个来自花旗外面的爱好打破传统的前旅行者集团总裁、华尔街的“成本杀手”桑迪.韦尔,他非常具有想象力在1998年地促成了旅行者集团和花旗银行的“世纪联姻”,打破了美国金融史上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法律框架,直接催生了世界第一的金融巨人――花旗集团。一年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批准这次合并,并取消了实行了60多年的限制银证混业的国家法规。花旗的文化终于再一次找到思想领袖,沉着而进击的理念归位,花旗又开始重新领导金融潮流。
有人说,花旗就像是个淘气任性的小男孩,不断设法打破常规,试试父母的耐性。的确,父母有时因为他的创新而放宽了管制;有时,他玩过了火,父母则给了他严厉的警告或者惩罚。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银行业各项管理法规的解禁和放松,其源头就是由花旗领衔的源源不断的和花样百出的金融工具创新。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偶或,花旗也会爆出操纵市场的丑闻,饱受非议。不过在遭受公众评议之时,花旗倒是一直忠实于股东,从没有欺诈过股东的丑闻。即便是著名的1933年的公开听证会长达一年的主角人物,小斯蒂尔曼的继任者查理.米歇尔(Charles Michelle),也没有像大通银行的董事长、“华尔街最受欢迎的银行家”阿尔伯特.威金那样在大跌价来临之前卖空了自己银行的股票从而大捞一笔。米歇尔在大跌价临近的日子里,增持了花旗银行的股份,使得他成为了那次股市暴跌的最大输家。尽管他本人在那一年被迫不光彩地退出,但是他并没有给花旗的名声带来耻辱。他后来还在华尔街任职,努力工作还债补税。
有过荣耀有过屈辱,有过平庸有过领先,花旗已经走过了近两百年,在这不平坦的过程中,花旗的文化经历了坚持和怀疑,继承和摒弃,于多次的反反复复中增强了自我调适能力。外人感叹花旗旺盛的生命力,追根溯源,大概也正是花旗竭尽全力维持不停止向股东派发红利的传统,导致了它永不疲倦地追求创新。如花旗集团董事会主席桑迪.韦尔所言:“在金融服务领域,我们永不停止学习。每年都带来新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又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
2005年刚过,就在人们还沉浸在对6年前的旅行者集团和花旗银行“世纪大合并”的回味中,并寻找机会跃跃欲试时,花旗集团出其不意地宣布将出售旅行者人寿和养老保险,以及其他保险业务给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当年的那场创世界之最的“终极并购”,至此又涂抹了一笔浓厚的理性色彩,给这个世界重新树立了一个“沉着而进击”的样板。(刘更芳)
来源:当代金融家
3、历史花旗银行经营特点
1.花旗银行相关知识介绍花旗银行简介 文章出处:新元网新闻中心 2003-07-14 17:00 -------------------------------------------------------------------------------- 一、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1812年6月16日, 纽约州特许设立花旗银行, 其英文名称为“City Bank of New York.9月14日,花旗银行在华尔街52号开业,为纽约的一些商户提供服务。
银行总裁是塞缪尔.奥斯古德上校,他曾在独立战争中与乔治.华盛顿并肩作战。 1822年农业火险及贷款公司成立, 这是美国每一家股份制信托公司。
1835年,该公司改名为农业贷款及信托公司,1929 年与花旗银行合并。其后,花旗银行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ity Bank。
1856年,摩西.泰勒担任总裁,任职长达26年。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
林肯总统恳请纽约各银行为联邦筹款15000万美元。花旗银行以黄金认购了7000万美元。
1865年,花旗银行加入新组建的美国国民银行系统, 英文名称改为: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作为国民银行, 其经营必须符合联邦 *** 对偿付能力及流动资金能力所规定的高标准。
在纽约市,国民银行的法定储备金被视为存款。 1893年,花旗银行就其存款及资产而言, 名列纽约市各银行之首。
1897年,花旗银行在美国银行业率先设立外汇部, 开始从事外汇买卖业务。 1902年,在伦敦、上海、香港、横滨、马尼拉、新加坡及旧金山开设分行, 成为1918 年收购的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ation的国际业务网络的核心。
1904年,花旗银行推出旅行支票。 1908年,花旗银行于创立96年后,迁入位于华尔街55 号的前美国海关大楼。
1914年,根据在阿根廷设有分支机构的美国公司的建议, 花旗银行于11月10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设立分行, 成为美国国民银行在该国的第一家分行。 1921年--1928年,1921年12月, 花旗银行成为美国首家按复利计算储蓄账户利息的银行。
1928年5月3日, 花旗银行又向储户推出另一具有创意的业务;无担保个人放款。 1929年,花旗银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
兼并进一步加快了银行的扩展:农业贷款及信托公司成为花旗银行农业信托公司。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银行在交易广场20号兴建了摩天大楼。
1930年--1936年,尽客处于大萧条时期, 花旗银行仍通过在中国的业务收入维持了股息。 1933年,由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颁布, 花旗银行同其他美资银行一样,也注销了其投资公司。
1935年, 花旗银行为小型企业提供月度支付贷款业腔腊务。1936年, 花旗银行在纽约市率先开办无需最低存款要求的支票账户业务。
1939年--1949年,30年代末,花旗急需 23个国家开设了100个办事机构,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性银行。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花旗空笑银行在欧洲及亚洲的许多业务被迫停止。
1950年--1955年,随着美国消费者收入的提高, 各种新型的个人银行服务应运而生,银行业开始大规模的发展。 个人支票账户及消费贷款激增。
1955年,花旗银行英文名称更改为The Fist National CityBank of New York。 1956年,花旗银行在商业贷款部安装了首台计算机。
1961年,花旗银行创立 可转让定期存单。 新成立的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成为该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的控股公司。
位于斗圆含公园大道399号的新总部落成。 1968年--1974年,1956 年《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法》对一家控股公司控制多家银行的作法加以限制。
1968年, 花旗银行成立了针对一家银行的控股公司,使其可以扩展并提供新的金融服务。 其他银行纷纷效仿。
1974年,为更好地适应其全球性业务, 该控股公司更名为花旗集团。同年,花旗集团将浮动利率债券引入美国金融市场。
这一革新已于10年前由花旗银行在欧洲市场推出。 1975年,花旗银行成为在欧洲共同市场9国设有分行的惟一一家美资银行。
1976--1980年,1976年,花旗银行英文名称改为Citi Bank, N.A.。1977年,花旗银行设立花旗卡业务中心,通过便捷而多功能的自动柜员机和花旗卡,使其颇受欢迎的“花旗提供24 小时服务”广告宣传成为现实,一举改变了美国消费者银行业务的面貌。
1981年--1982年,进入80年代, 花旗银行注重发展消费者银行业务。银行在而达科他州及特拉华州开设了分行, 以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并收购了大来信用证。
花旗集团在收购了旧金山忠实联邦储蓄及信贷银行后,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 1984年,约翰.雷德当选为董事长。
1985年,花旗银行将客户的私人计算机与其系统相连, 方便客户直接办理银行业务。 1992年,花旗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
它的名称即意味着独具创意的银行业务。花旗集团的分支机构及办事处遍及90多个国家,成为业务覆盖面如此之广的惟一一家国际性银行。
1993年, 花旗银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及消费卡的发卡行和服务行。同年,花旗银行兼并了80年代成立的数家储蓄银行, 贯以统一的名称Citi Bank,FSB。
花旗银行还推出其“风险之窗”管理模式,以国别、行业、产品及客户为重点,从内部评估及管理花旗集团的总体风险。 1994年,花旗银行在俄罗斯开办了第一家外国独资商业银行。
花旗集团恢复支付普通股股息,1991年,这一项业务曾暂时中断。 1995年。
2.花旗集团有哪些经营优势1、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以Citi为商标)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于1998年由花旗公司及旅行家集团合并而成,并于同期换牌上市。
2、花旗集团的历史由花旗银行的成立为起点,花旗银行是1955年由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而成的,合并后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76年3月1日改为现名。 3、花旗集团是美国第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共同基金、证券交易等诸多金融服务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
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总资产达7000亿美元,净收入为500亿美元,在100个国家有1亿客户,信用卡发行量约6000万张。 4、花旗集团(Citigroup)是当今世界资产规模最大、利润最多、全球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
它是由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于1998年合并而成、并于同期换牌上市的。换牌上市后,花旗集团运用增发新股集资于股市收购、或定向股权置换等方式进行大规模股权运作与扩张,并对收购的企业进行花旗式战略输出和全球化业务整合。
3.花旗银行的历史及其投资的范围主要是那些花旗银行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派克大道399号的花旗银行,是华盛顿街最古老的商业银行之一。
1812年7月16日,华盛顿 *** 的第一任财政总监(missioneroftheU.S.Treasury)塞缪尔.奥斯古德(SamuelOsgood)上校与纽约的一些商人合伙创办了纽约城市银行(CitybankofNewYork)——今日花旗集团的前身。当时,该银行还是一家在纽约州注册的银行。
在创建之初,纽约城市银行主要从事一些与拉丁美洲贸易有关的金融业务。1865年7月17日,按照美国国民银行法,纽约城市银行取得了国民银行的营业执照,更名为纽约国民城市银行(NationalCityBankofNewYork)。
此后,纽约国民城市银行迅速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银行之一。
4.美国花旗集团的历史1.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是1955年由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而成 的,合并后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 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76年3月1月改为现名。
纽约花旗银行的前身是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1812年由斯提耳曼家族创立, 经营与拉丁美洲贸易有关的金融业务。 1865年该行取得国民银行执照,改为纽约花旗银行。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 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一。该企业在2007年度《 财富 》 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十四。
2. 花旗公司 由于美国银行法对银行与证券业务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 规定商业银行不许购买股票,不允许经营非银行业务, 对分支行的开设也有严格的限制。为了规避法律的限制, 1968年花旗银行走出了公司战略决策的重要一步-- 成立银行控股公司,以其作为花旗银行的母公司。
花旗银行把自己的股票换成其控股公司即花旗公司的股票, 而花旗公司资产的99%是花旗银行的资产。数十年来, 花旗银行一直是花旗公司的“旗舰银行”, 20世纪70年代花旗银行的资产一直占花旗公司资产的95% 以上,80年代以后有所下降,但也在85%左右。
花旗公司共辖13个子公司,提供银行、证券、投资信托、保险、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服务(按照当时法律要求, 非银行金融业务所占比例很小)。通过这一发展战略, 花旗公司走上了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道路, 并在198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单一银行控股公司。
3.花旗集团 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 合并组成的新公司称为“花旗集团”, 其商标为旅行者集团的红雨伞和花旗集团的兰色字标。 旅行者集团前身旅行者人身及事故保险公司(The Travelers Life and Accident Insurance pany)成立于1864年,一直以经营保险业为主, 在收购了美邦经纪公司(Smith Barney)后,其经营范围扩大到证券经纪、投资金融服务领域。
1997年底又以90亿美元的价格兼并了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所罗 门兄弟公司,成立了所罗门·美邦投资公司, 该公司已居美国投资银行的第二位。 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成的花旗集团, 成为美国第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共同基金、证券交易等诸多金融服务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
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总资产达7000亿美元, 净收入为500亿美元,在100个国家有1亿客户, 拥有6000万张信用卡的消费客户。 从而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能金融集团之一。
5.花旗银行的发展在花旗的历史上,有三个重要的名字:花旗银行(Citibank)、花旗公司(Citicorp)和花旗集团(Citigroup),它代表着花旗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花旗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2年,是一家服务于纽约商人的金融机构。花旗银行的总部设在华尔街,到了19世纪末,已在美国的其他州和海外开设分行。
同时花旗银行也是第一个成立国际部的美国银行,在1904年第一个推出旅行者支票。1902年起,花旗银行开始了向海外拓展,先后分别在新加坡、英国、中国、香港、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开设分行(这时花旗在美国不可跨州开展业务,却跨国开设分行)。
花旗银行是1955年由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而成的,合并后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76年3月1日改为现名。纽约花旗银行的前身是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1812年由斯提耳曼家族创立,经营与拉丁美洲贸易有关的金融业务。
1865年该行取得美国 *** 第29号特许状,国民银行执照,改为花旗银行。该名称当时没有叫起来,同时有混用现象。
但美国花旗银行,纽约城市银行,纽约第一城市银行,美国花旗公司,国际银行,万国宝通银行都属于花旗银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斯提耳曼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牢牢地控制了该行,将它作为美孚石油系统的金融调度中心。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纽约花旗银行脱离了洛克菲勒财团,自成系统。当时,由于业务每况愈下,曾一度依附于摩根公司。
到了40年代,纽约花旗银行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机,大力恢复和扩充业务。战后,纽约花旗银行业务不断扩展。
50年代,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企业兼并浪潮,纽约花旗银行在竞争中壮大起来,于1955年兼并了摩根财团的第二大银行--纽约第一国民银行,随后更名为第一花旗银行,此时该行资产急剧扩大,实力增强,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当时美国第三大银行,资产规模仅次于美洲银行和大通曼哈顿银行。花旗公司由于美国银行法对银行与证券业务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规定商业银行不许购买股票,不允许经营非银行业务,对分支行的开设也有严格的限制。
为了规避法律的限制,1968年花旗银行走出了公司战略决策的重要一步-成立银行控股公司,以其作为花旗银行的母公司。花旗银行把自己的股票换成其控股公司即花旗公司的股票,而花旗公司资产的99%是花旗银行的资产。
数十年来,花旗银行一直是花旗公司的“旗舰银行”,20世纪70年代花旗银行的资产一直占花旗公司资产的95%以上,80年代以后有所下降,但也在85%左右。花旗公司共辖13个子公司,提供银行、证券、投资信托、保险、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服务(按照当时法律要求,非银行金融业务所占比例很小)。
通过这一发展战略,花旗公司走上了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道路,并在198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单一银行控股公司。花旗集团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合并组成的新公司称为“花旗集团”,其商标为旅行者集团的红雨伞和花旗集团的蓝色字标。
旅行者集团前身旅行者人身及事故保险公司(The Travelers Life and Accident Insurance pany)成立于1864年,一直以经营保险业为主,在收购了美邦经纪公司(Smith Barney)后,其经营范围扩大到证券经纪、投资金融服务领域。1997年底又以90亿美元的价格兼并了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成立了所罗门·美邦投资公司,该公司已居美国投资银行的第二位。
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成的花旗集团,成为美国第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共同基金、证券交易等诸多金融服务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总资产达7000亿美元,净收入为500亿美元,在100个国家有1亿客户,拥有6000万张信用卡的消费客户。
从而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能金融集团之一。花旗银行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派克大道399号的花旗银行,是华尔街街最古老的商业银行之一。
1812年7月16日,华盛顿 *** 的第一任财政总监(missioner of the U.S. Treasury )塞缪尔.奥斯古德(Samuel Osgood)上校与纽约的一些商人合伙创办了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今日花旗集团的前身。当时,该银行还是一家在纽约州注册的银行。
在创建之初,纽约城市银行主要从事一些与拉丁美洲贸易有关的金融业务。1865年7月17日,按照美国国民银行法,纽约城市银行取得了国民银行的营业执照,更名为纽约国民城市银行(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此后,纽约国民城市银行迅速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银行之一。20世纪初,纽约国民银行开始积极发展海外业务,1902年,该行在伦敦开设了它的第一家国外分行,到1915年持有万国宝通银行之前,纽约国民城市银行已在拉美、远东及欧洲建立了37家分支机构(Muro,1984,p.47)。
万国宝通银行成立于1901年,当时主要是为了发展对中国及菲律宾的贸易,次年它在上海成立了美国在华的第一家银行分行,不久又相继在远东其他地区设立海外分行32家。通过兼并万国宝通银行,纽约城市银行的海外分支网络扩大了近一倍。
到1939年,花旗银行(1927年以后,纽。
6.美国花旗集团的历史1.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是1955年由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而成 的,合并后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 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76年3月1月改为现名。
纽约花旗银行的前身是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1812年由斯提耳曼家族创立, 经营与拉丁美洲贸易有关的金融业务。 1865年该行取得国民银行执照,改为纽约花旗银行。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 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一。该企业在2007年度《 财富 》 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十四。
2. 花旗公司 由于美国银行法对银行与证券业务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 规定商业银行不许购买股票,不允许经营非银行业务, 对分支行的开设也有严格的限制。为了规避法律的限制, 1968年花旗银行走出了公司战略决策的重要一步-- 成立银行控股公司,以其作为花旗银行的母公司。
花旗银行把自己的股票换成其控股公司即花旗公司的股票, 而花旗公司资产的99%是花旗银行的资产。数十年来, 花旗银行一直是花旗公司的“旗舰银行”, 20世纪70年代花旗银行的资产一直占花旗公司资产的95% 以上,80年代以后有所下降,但也在85%左右。
花旗公司共辖13个子公司,提供银行、证券、投资信托、保险、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服务(按照当时法律要求, 非银行金融业务所占比例很小)。通过这一发展战略, 花旗公司走上了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道路, 并在198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单一银行控股公司。
3.花旗集团 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 合并组成的新公司称为“花旗集团”, 其商标为旅行者集团的红雨伞和花旗集团的兰色字标。 旅行者集团前身旅行者人身及事故保险公司(The Travelers Life and Accident Insurance pany)成立于1864年,一直以经营保险业为主, 在收购了美邦经纪公司(Smith Barney)后,其经营范围扩大到证券经纪、投资金融服务领域。
1997年底又以90亿美元的价格兼并了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所罗 门兄弟公司,成立了所罗门·美邦投资公司, 该公司已居美国投资银行的第二位。 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成的花旗集团, 成为美国第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共同基金、证券交易等诸多金融服务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
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总资产达7000亿美元, 净收入为500亿美元,在100个国家有1亿客户, 拥有6000万张信用卡的消费客户。 从而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能金融集团之一。
7.求美国花旗银行的简介一、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1812年6月16日, 纽约州特许设立花旗银行, 其英文名称为“City Bank of New York.9月14日,花旗银行在华尔街52号开业,为纽约的一些商户提供服务。
银行总裁是塞缪尔.奥斯古德上校,他曾在独立战争中与乔治.华盛顿并肩作战。 1822年农业火险及贷款公司成立, 这是美国每一家股份制信托公司。
1835年,该公司改名为农业贷款及信托公司,1929 年与花旗银行合并。其后,花旗银行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ity Bank。
1856年,摩西.泰勒担任总裁,任职长达26年。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
林肯总统恳请纽约各银行为联邦筹款15000万美元。花旗银行以黄金认购了7000万美元。
1865年,花旗银行加入新组建的美国国民银行系统, 英文名称改为: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作为国民银行, 其经营必须符合联邦 *** 对偿付能力及流动资金能力所规定的高标准。
在纽约市,国民银行的法定储备金被视为存款。 1893年,花旗银行就其存款及资产而言, 名列纽约市各银行之首。
1897年,花旗银行在美国银行业率先设立外汇部, 开始从事外汇买卖业务。 1902年,在伦敦、上海、香港、横滨、马尼拉、新加坡及旧金山开设分行, 成为1918 年收购的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ation的国际业务网络的核心。
1904年,花旗银行推出旅行支票。 1908年,花旗银行于创立96年后,迁入位于华尔街55 号的前美国海关大楼。
1914年,根据在阿根廷设有分支机构的美国公司的建议, 花旗银行于11月10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设立分行, 成为美国国民银行在该国的第一家分行。 1921年--1928年,1921年12月, 花旗银行成为美国首家按复利计算储蓄账户利息的银行。
1928年5月3日, 花旗银行又向储户推出另一具有创意的业务;无担保个人放款。 1929年,花旗银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
兼并进一步加快了银行的扩展:农业贷款及信托公司成为花旗银行农业信托公司。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银行在交易广场20号兴建了摩天大楼。
1930年--1936年,尽客处于大萧条时期, 花旗银行仍通过在中国的业务收入维持了股息。 1933年,由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颁布, 花旗银行同其他美资银行一样,也注销了其投资公司。
1935年, 花旗银行为小型企业提供月度支付贷款业务。1936年, 花旗银行在纽约市率先开办无需最低存款要求的支票账户业务。
1939年--1949年,30年代末,花旗急需 23个国家开设了100个办事机构,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性银行。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花旗银行在欧洲及亚洲的许多业务被迫停止。
1950年--1955年,随着美国消费者收入的提高, 各种新型的个人银行服务应运而生,银行业开始大规模的发展。 个人支票账户及消费贷款激增。
1955年,花旗银行英文名称更改为The Fist National CityBank of New York。 1956年,花旗银行在商业贷款部安装了首台计算机。
1961年,花旗银行创立 可转让定期存单。 新成立的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成为该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的控股公司。
位于公园大道399号的新总部落成。 1968年--1974年,1956 年《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法》对一家控股公司控制多家银行的作法加以限制。
1968年, 花旗银行成立了针对一家银行的控股公司,使其可以扩展并提供新的金融服务。 其他银行纷纷效仿。
1974年,为更好地适应其全球性业务, 该控股公司更名为花旗集团。同年,花旗集团将浮动利率债券引入美国金融市场。
这一革新已于10年前由花旗银行在欧洲市场推出。 1975年,花旗银行成为在欧洲共同市场9国设有分行的惟一一家美资银行。
1976--1980年,1976年,花旗银行英文名称改为Citi Bank, N.A.。1977年,花旗银行设立花旗卡业务中心,通过便捷而多功能的自动柜员机和花旗卡,使其颇受欢迎的“花旗提供24 小时服务”广告宣传成为现实,一举改变了美国消费者银行业务的面貌。
1981年--1982年,进入80年代, 花旗银行注重发展消费者银行业务。银行在而达科他州及特拉华州开设了分行, 以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并收购了大来信用证。
花旗集团在收购了旧金山忠实联邦储蓄及信贷银行后,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 1984年,约翰.雷德当选为董事长。
1985年,花旗银行将客户的私人计算机与其系统相连, 方便客户直接办理银行业务。 1992年,花旗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
它的名称即意味着独具创意的银行业务。花旗集团的分支机构及办事处遍及90多个国家,成为业务覆盖面如此之广的惟一一家国际性银行。
1993年, 花旗银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及消费卡的发卡行和服务行。同年,花旗银行兼并了80年代成立的数家储蓄银行, 贯以统一的名称Citi Bank,FSB。
花旗银行还推出其“风险之窗”管理模式,以国别、行业、产品及客户为重点,从内部评估及管理花旗集团的总体风险。 1994年,花旗银行在俄罗斯开办了第一家外国独资商业银行。
花旗集团恢复支付普通股股息,1991年,这一项业务曾暂时中断。 1995年,花旗银行庆祝其开办消费者银行业务20周年。
当时, 银行推出这项业务旨在全球范围内为消费者提供银行服务, 与消费者建立纽带关系。
4、汇丰花旗招行私行对比
花旗银行总行在美国,在国内自然是属于外资银行,而汇丰银行虽然是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但性质上也可以说是外资银行。那么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在内地哪个实力强?
花旗、汇丰与中国这个东方古国都有久远的历史渊源。花旗银行作为第一家美资银行于1902年来到上海,开立了在亚洲的第一家分行。
1993年花旗成为首家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的外资银行,也是首家获得在上海、深圳经营人民币业务执照的美资银行。
再看汇丰。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于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是汇丰集团的创始成员,亦是该集团在亚太区的旗舰。2000年5月轮棚,汇丰成立“驻中国总代表处”,统筹业务发展。汇丰在中国内地设立了10间分行,这一不断扩大的分行网络在内地外资银行中首屈一指。
但两家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全球化战略各不相同。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拓展中国业务时迥异的战略选择。
汇丰的国际化程度与花旗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2004年年报,汇丰2004年全年税前盈利176.08亿美元,其中北美、欧洲、香港、亚太和拉美地区分别贡献其中的30.8%、29.6%、26.9%、10.3%和2.4%。
汇丰的混业程度也很高,从税前盈利的业务构成上看,个人金融业务占46.6%,企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占26.7%,商业银行业务占21.5%。
汇丰银行是香港最重要的银行,也是香港联交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同样,香港在汇丰全球业务中的地位举足重轻,香港业务贡献了汇丰全球税前盈利的近三成。
可以说,汇丰的中心地带就是香港,中国则是它志在必得的重点地区,除了期局桐册待金融开放给汇丰中国分支机构带来更多的机会外,汇丰还希望通桐宏过合资锁定一部分利益。汇丰在金融开放的前夕仍然两条腿走路,无疑为其中国战略上了双保险。
不一样的牌理,不同的出牌方式,造就了花旗和汇丰今天截然不同的中国命运:汇丰大手笔投资,而花旗三思而后行,花旗的犹豫使得比它坚决的竞争对手一再将其排挤出局。至于未来如何,还无法预料。
这两家银行相比较之下,并没有什么强大不强大之分,毕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合的客户人群,要比较的话需要从不同方面去分析讨论。
5、求美国花旗银行的简介
一、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1812年6月16日, 纽约州特许设立花旗银行, 其英文名称为“City Bank of New York.9月14日,花旗银行在华尔街52号开业,为纽约的一些商户提供服务。银行总裁是塞缪尔.奥斯古德上校,他曾在独立战争中与乔治.华盛顿并肩作战。
1822年农业火险及贷款公司成立, 这是美国每一家股份制信托公司。1835年,该公司改名为农业贷款及信托公司,1929 年与花旗银行合并。其后,花旗银行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ity Bank。
1856年,摩西.泰勒担任总裁,任职长达26年。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 林肯总统恳请纽约各银行为联邦筹款15000万美元。花旗银行以黄金认购了7000万美元。
1865年,花旗银行加入新组建的美国国民银行系统, 英文名称改为: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作为国民银行, 其经营必须符合联邦政府对偿付能力及流动资金能力所规定的高标准。在纽约市,国民银行的法定储备金被视为存款。
1893年,花旗银行就其存款及资产而言, 名列纽约市各银行之首。
1897年,花旗银行在美国银行业率先设立外汇部, 开始从事外汇买卖业务。
1902年,在伦敦、上海、香港、横滨、马尼拉、 新加坡及旧金山开设分行, 成为1918 年收购的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ation的国际业务网络的核心。
1904年,花旗银行推出旅行支票。
1908年,花旗银行于创立96年后,迁入位于华尔街55 号的前美国海关大楼。
1914年,根据在阿根廷设有分支机构的美国公司的建议, 花旗银行于11月10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设立分行, 成为美国国民银行在该国的第一家分行。
1921年--1928年,1921年12月, 花旗银行成为美国首家按复利计算储蓄账户利息的银行。1928年5月3日, 花旗银行又向储户推出另一具有创意的业务;无担保个人放款。
1929年,花旗银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 兼并进一步加快了银行的扩展:农业贷款及信托公司成为花旗银行农业信托公司。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银行在交易广场20号兴建了摩天大楼。
1930年--1936年,尽客处于大萧条时期, 花旗银行仍通过在中国的业务收入维持了股息。
1933年,由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颁布, 花旗银行同其他美资银行一样,也注销了其投资公司。1935年, 花旗银行为小型企业提供月度支付贷款业务。1936年, 花旗银行在纽约市率先开办无需最低存款要求的支票账户业务。
1939年--1949年,30年代末,花旗急需 23个国家开设了100个办事机构,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性银行。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花旗银行在欧洲及亚洲的许多业务被迫停止。
1950年--1955年,随着美国消费者收入的提高, 各种新型的个人银行服务应运而生,银行业开始大规模的发展。 个人支票账户及消费贷款激增。
1955年,花旗银行英文名称更改为The Fist National CityBank of New York。
1956年,花旗银行在商业贷款部安装了首台计算机。
1961年,花旗银行创立 可转让定期存单。 新成立的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成为该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的控股公司。 位于公园大道399号的新总部落成。
1968年--1974年,1956 年《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法》对一家控股公司控制多家银行的作法加以限制。1968年, 花旗银行成立了针对一家银行的控股公司,使其可以扩展并提供新的金融服务。 其他银行纷纷效仿。1974年,为更好地适应其全球性业务, 该控股公司更名为花旗集团。同年,花旗集团将浮动利率债券引入美国金融市场。这一革新已于10年前由花旗银行在欧洲市场推出。
1975年,花旗银行成为在欧洲共同市场9国设有分行的惟一一家美资银行。
1976--1980年,1976年,花旗银行英文名称改为Citi Bank, N.A.。1977年,花旗银行设立花旗卡业务中心,通过便捷而多功能的自动柜员机和花旗卡,使其颇受欢迎的“花旗提供24 小时服务”广告宣传成为现实,一举改变了美国消费者银行业务的面貌。
1981年--1982年,进入80年代, 花旗银行注重发展消费者银行业务。银行在而达科他州及特拉华州开设了分行, 以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并收购了大来信用证。 花旗集团在收购了旧金山忠实联邦储蓄及信贷银行后,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
1984年,约翰.雷德当选为董事长。
1985年,花旗银行将客户的私人计算机与其系统相连, 方便客户直接办理银行业务。
1992年,花旗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 它的名称即意味着独具创意的银行业务。花旗集团的分支机构及办事处遍及90多个国家,成为业务覆盖面如此之广的惟一一家国际性银行。
1993年, 花旗银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及消费卡的发卡行和服务行。同年,花旗银行兼并了80年代成立的数家储蓄银行, 贯以统一的名称Citi Bank,FSB。
花旗银行还推出其“风险之窗”管理模式,以国别、行业、 产品及客户为重点,从内部评估及管理花旗集团的总体风险。
1994年,花旗银行在俄罗斯开办了第一家外国独资商业银行。 花旗集团恢复支付普通股股息,1991年,这一项业务曾暂时中断。
1995年,花旗银行庆祝其开办消费者银行业务20周年。当时, 银行推出这项业务旨在全球范围内为消费者提供银行服务, 与消费者建立纽带关系。在北京,花旗银行于45 年后再次来华开办可提供全面服务的分行,并在越南和南非设立了分行。
1996年,花旗银行在亚洲的信用卡发行量最大。 台湾成为美国之外第一个发卡量超过百万的地区。 花旗银行在集团内部开展优质服务计划。
二、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花旗集团是一全球性金融服务公司。截止1996年12月31日, 集团在全世界拥有89400名雇员,在98个国家和地区约3200个网点为个人、企业、政府及金融机构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花旗集团是一家美国银行控股公司,1967 年根据特拉华州法律组成,现为其主要分支机构花旗银行的惟一股东。
花旗集团受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约束, 接受联邦储蓄局的检查。花旗银行是联邦储蓄的会员行, 接受货币审计局的管理和检查。
花旗集团的业务主要有两大范围:环球消费者业务以及环球企业银行业务。环球消费者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全球性的、全面的服务,下设分行和电子银行、信用卡及消费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 环球企业银行业务为各公司、金融机构、 政府以及全世界资本市场其他成员提供服务。
三、主要业务范围
花旗银行,作为惟一一家推行全球业务战略的银行, 不单为遍及56个国家的5000万消费者提供服务,也在近100个国家为跨国、跨区及当地的企业客户服务。除了花旗银行, 没有哪家金融机构的业务和资源足以在如此之多的地方,应付如此之多的需要。 花旗银行已成为金融服务的世界品牌。花旗银行的名称即意味着服务, 不仅是满足客户的需要,更要比客户预期的做得更好。 主要的业务范围包括:
电子银行业务。通过花旗银行的计算机, 自动柜员机或花旗电话银行,在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内都可得到安全而便捷的服务。
信用卡业务。世界范围内, 花旗银行的信用卡客户都可通过花旗银行发行的信用卡, 或花旗银行与其他知名机构共同发行的信用卡满足其消费需求,并适应其不同的财务状况, 花旗银行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发行机构。
私人银行业务。花旗银行在32 个国家中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员工可透过银行的人才、产品及策略网络, 令客户获得全球投资组合的第一手资料,花旗银行协助其寻求投资机会及识别投资风险。
新兴市场业务。花旗银行在新兴市场服务客户接近100年,源远流长,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因为花旗银行就像一家当地商业银行一样,持有营业执照,了解当地市场,并拥有训练有素的当地雇员,配合着跨区域性的优势向客户提供世界水平的银行服务, 这是花旗银行与从不同的优势。
企业银行业务。目前,花旗银行在100多个国家与全球性、区域性和地方性公司客户进行着合作。 花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市场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是企业银行业务的基石。无论是在国内, 还是在世界任何地方,均可得到花旗银行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的建议。
跨国公司业务。 花旗银行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之间的成功合作,是基于花旗银行数十年来所积累的银行业关系和经验。 这些公司大多希望向海外扩展,特别是向新兴市场扩展, 因为那里的消费者和商品市场欣欣向荣。
花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深远发展是最具竞争力的特点。就规模,产品,能力,产业知识和经验而言, 花旗银行都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花旗银行的目标是将花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世界。 简而言之, 花旗银行全球独一无二的网络可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其所需的服务。
四、经营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
截止至1996年12月31日,花旗集团资产总额为2702亿美元。 纳税后净收益为38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3亿美元。每股收益7.42美元,上升15%。1996年向股东支付10亿美元股息,回购股本31亿美元,使总资本比率及第一级资本比率分别高8.3%及12.2%,并建立了准备金,这些均反映出极强的资本积累能力。年终,股价每股103美元,年内上涨35.75美元,即53%。
五、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与实力
在信用卡和消费卡领域,花旗银行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 拥有高达550亿美元的应收账款。截至1996年12月31日,花旗银行已发行6100万张信用卡(包括独自和联合发行),其中,欧洲有300万张、亚洲有700万张,拉美有900万张。 通过将信用卡作为一种首选的安全的支付方式来推广, 花旗银行将一个以现金支付为主的社会发展为消费者信贷的体系。
巴西大型的石油公司Petrobras与花旗银行里约热内卢分行密切合作。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花旗银行不断为该公司提供对策和产品,以满足其不断出现的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及资本市场等方面的需求。1996年, 《欧洲货币》杂志评选花旗银行为拉丁美洲首屈一指的银行。
花旗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亲密关系在像上海这样的新金融中心得到了体现。花旗银行在银行投资及保险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目前,这些领域不仅在亚洲,而且在全球都迅猛发展。1996年, 《欧洲货币》杂志评选花旗银行为亚洲头号银行。
全世界的企业外汇交易人员和投资者一向将花旗银行的外汇业务看作其最佳的客户服务。《欧洲货币》连续18 年将花旗银行名列榜首。数十年来, 花旗银行在经营主要币种及新兴国家币种(总共有140种)方面业绩卓著。
花旗银行的企业银行业务遍及22个发达国家、75 个新兴经济国家,因此使花旗银行的收益多样化,平衡化。 花旗银行企业银行业务拥有20000个客户,这为花旗银行提供了丰厚的回报。由于花旗银行参与了市场发展的各个阶段,花旗银行有充足的机会进行发展。
花旗集团证券部门的组织及承销技能普及全球:在美国, 花旗银行为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筹资10亿美元,为期3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是新闻集团的一部分,花旗银行与该集团在23 个国家有业务往来。这一笔交易涉及债务及股本投资工具。因而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年度破记录交易。在亚洲, 花旗银行是菲律宾长途电话公司3亿美元全球债券的协同经理人。
六、在中国业务发展情况
1902年,花旗银行在中国上海设立了首家分行, 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升起美国国旗的银行,花旗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1904年--1928年,分别在广州、汉口、北京、天津、哈尔滨、 青岛、大连、长春等城市开设了14家分行,开展了进出口信贷、 外币兑换、汇款、贸易及信贷调查等服务。
1940年--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部分行停业。
1983年,在深圳设立代表处。
1984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
1985年,在上海设立代表处。
1988年,深圳代表处升格为分行。
1991年3月在厦门设立代表处。6月上海代表处升格为分行, 再度写下美资银行在上海历史的新一页。
1993年2月在广州设立代表处。中国区总部由香港迁至上海,为首家在中国设立中国总部的国际银行。
1994年,在上海开设自动柜员机中心, 为首家在中国提供人民币提款、转调存款、查询结余服务的外资银行。
1995年,北京代表处在9月升格为分行,成为首家在北京开设分行的美资银行。
1996年12月底获批在上海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 成为获得人民币业务牌照首家美资银行。
1997年2月将上海分行迁址浦东,并将其原位于浦西的分行改为支行。4月4日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 为首家在上海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
6、香港花旗银行
摘要 基本信息 简介 创办历史 发展历程 业务范围 在中国的发展 企业文化 花旗印象核并蚂 大事记 配图 花旗集团董事会 花旗银行贷款利率 分行 相关新闻
花旗银行
摘要
基本信息
简介
创办历史
发展历程
业务范围
在中国的发展
企业文化
花旗印象
大事记
配图
花旗集团董事会
花旗银行贷款利率
分行
相关新闻
花旗银行
收藏
反馈
正在加载查看图片集
花旗集团(Citigroup)是当今世界资产规模最大、利润最多、全球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它是由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于1998年合并而成、并于同期换牌上市的。换牌上市后,花旗集团运用增发新股集资于股市收购、或定向股权置换等方式进行大规模股权运作与扩张,并对收购的企业进行花旗式战略输出和全球化业务整合,使花旗集团在短短五年时间里,总资产规模扩大了71%,股东权益增加92%,资本实力不断提高;总收入提高改埋72%,利润增长2.6倍,表现出不凡的盈利能力;其股票在进行一次送股(每3股送1股)和22次分红派息(每股分红共计$3.82)的情况下,每股净值仍提高了一倍,价格翻了一番。花旗股票是纽约股市著名的绩优蓝筹股,如其业务品牌一样著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花旗银行
经营范围:金融业
母公司:花旗集团
外文名称:Citibank, N.A
总部地点:纽约市公园大道399号
成立时间:1812年6月16日
董事会主席:William R. Rhodes(2014)
行政总裁:Manuel Medina-Mora(2014)
简介
正在加载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Citibank)是花旗集团(Citigroup)(NYSE:C) 属下的一家零售银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并购,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也是一间在全球近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总部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399号。1998年10月花旗银行的母公司及控股公司“花旗公司”(Citicorp)与“旅行家集团”(Travelers Group)合并组成花旗集团,此后花旗银行继续保持为花旗集团“红蔽橡雨伞”旗下的强势品牌。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资料,2005年3月31日,花旗集团控股的12家美国花旗银行的国内存款总额为204,351,066千美元,资产总额为935,236,982千美元(逾九千亿美元);这些数字并不包括花旗银行的海外机构。
花旗银行是在中国开办业务的第一家美国银行。1902年5月15日,花旗银行的前身之一“国际银行公司”(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在上海开设分行,这也是花旗银行在亚洲的第一家机构。同年,国际银行公司于7月1日在新加坡与马尼拉,于10月8日在横滨,于12月8日在香港分别开设另外四家机构。1964年8月3日,花旗银行在台北开设分行。花旗银行在澳门的业务则开始于1983年5月27日。1995年,在离开45年后,花旗银行重新在中国大陆常规办理业务。在中国大陆和台湾,Citibank均译作“花旗银行”,在香港与纽约的华人社区则使用“万国宝通银行”(可能源自International Banking的名字);2001年年底,香港使用的中文名改为与大陆及台湾相通的“花旗银行”。
7、相比于国有四大银行,花旗银行的优势在哪里?
花旗银行(Citibank, N.A.,中文名“花旗”源于上海市民对该行的习惯性称呼)是花旗集团旗下的一家零售银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并购,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也是一间在全球近一百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大银行,总部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399号。2012年9月19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宣布在中国的信用卡业务正式运作。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以Citi为商标)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于1998年由花旗公司及旅行家集团合并而成,并于同期换牌上市;花旗集团的历史由花旗银行的成立为起点,花旗银行是1955年由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而成的,合并后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76年3月1日改为现名;花旗集团是美国第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共同基金、证券交易等诸多金融服务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总资产达7000亿美元,净收入为500亿美元,在100个国家有1亿客户,信用卡发行量约6000万张;花旗集团(Citigroup)是当今世界资产规模最大、利润最多、全球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它是由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于1998年合并而成、并于同期换牌上市的。换牌上市后,花旗集团运用增发新股集资于股市收购、或定向股权置换等方式进行大规模股权运作与扩张,并对收购的企业进行花旗式战略输出和全球化业务整合。
8、花旗集团是做什么的
花旗集团是全球公认茄纤的最成功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
花旗集团(Citigroup):1955年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银行合并,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67年改为花旗公司。总部设在纽约。1998年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建花旗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
花旗集团(Citigroup)是当今世界资产规模最大、利润最多、全球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它是由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于1998年合并而成、并于同纤罩期换牌上市的。换牌上市后,花旗集团运用增发新股集资于股市收购、或定向股权置换等方式进行大规模股权运作与扩张,并对收毁纳闹购的企业进行花旗式战略输出和全球化业务整合。
花旗集团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它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
遥居美国CEO的前列;再以花旗银行上海分行为例,各职能部门均设有若干副经理职位,一般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工作3年即可提升为副经理,硕士研究生1年就可提升为副经理,收入则是中国同等“职级”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9、花旗集团有哪些经营优势
1、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以Citi为商标)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机构之一,于1998年由花旗公司及旅行家集团合并而成,并于同期换牌上市。
2、花旗集团的历史由花旗银行的成立为起点,花旗银行是1955年由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而成的,合并后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76年3月1日改为现名。
3、花旗集团是美国第一家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共同基金、证券交易等诸多金融服务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总资产达7000亿美元,净收入为500亿美元,在100个国家有1亿客户,信用卡发行量约6000万张。
4、花旗集团(Citigroup)是当今世界资产规模最大、利润最多、全球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它是由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于1998年合并而成、并于同期换牌上市的。换牌上市后,花旗集团运用增发新股集资于股市收购、或定向股权置换等方式进行大规模股权运作与扩张,并对收购的企业进行花旗式战略输出和全球化业务整合。
10、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哪个更大?
花旗银行总行在美国,在国内自然是属于外资银行,而汇丰银行虽然是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但性质上也可以说是外资银行。那么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在内地哪个实力强?
花旗、汇丰与中国这个东方古国都有久远的历史渊源。花旗银行作为第一家美资银行于1902年来到上海,开立了在亚洲的第一家分行。
1993年花旗成为首家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的外资银行,也是首家获得在上海、深圳经营人民币业务执照的美资银行。
再看汇丰。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于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是汇丰集团的创始成员,亦是该集团在亚太区的旗舰。2000年5月,汇丰成立“驻中国总代表处”,统筹业务发展。汇丰在中国内地设立了10间分行,这一不断扩大的分行网络在内地外资银行中首屈一指。
但两家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全球化战略各不相同。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拓展中国业务时迥异的战略选择。
汇丰的国际化程度与花旗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2004年年报,汇丰2004年全年税前盈利176.08亿美元,其中北美、欧洲、香港、亚太和拉美地区分别贡献其中的30.8%、29.6%、26.9%、10.3%和2.4%。
汇丰的混业程度也很高,从税前盈利的业务构成上看,个人金融业务占46.6%,企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占26.7%,商业银行业务占21.5%。
汇丰银行是香港最重要的银行,也是香港联交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同样,香港在汇丰全球业务中的地位举足重轻,香港业务贡献了汇丰全球税前盈利的近三成。
可以说,汇丰的中心地带就是香港,中国则是它志在必得的重点地区,除了期待金融开放给汇丰中国分支机构带来更多的机会外,汇丰还希望通过合资锁定一部分利益。汇丰在金融开放的前夕仍然两条腿走路,无疑为其中国战略上了双保险。
不一样的牌理,不同的出牌方式,造就了花旗和汇丰今天截然不同的中国命运:汇丰大手笔投资,而花旗三思而后行,花旗的犹豫使得比它坚决的竞争对手一再将其排挤出局。至于未来如何,还无法预料。
这两家银行相比较之下,并没有什么强大不强大之分,毕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合的客户人群,要比较的话需要从不同方面去分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