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批评中国的人又指望中国领导全球化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批评中国的人又指望中国领导全球化

发布时间: 2023-05-19 00:49:47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最显著的标志。中国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在历史和实践上有许多差别,在理论、道路、制度、文化方面有许多不同特征,但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党的领导都是摆在第一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促进繁荣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将不复存在。

2、从政治,经济,文化上说明为什么中国反对全球化

在全球化大潮一浪高过一浪之际,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摆脱西方强势文化、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里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思路:

1、坚持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民主是全球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主题,也是西方政治文化冲击中国政治文化的一大法宝。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一直缺乏民主和法治的传统,这就使得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中缺乏民主和法治的传统支撑,造成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困难。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封建家长式的非民主的东西在我国的政治文化中还根深蒂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要接受资产阶级的民主价值呢?对此,邓小平的回答是: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当然,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为核心价值取向,并非只是基于某位领导人讲话,而更主要的是基于对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强烈追求和对西方民主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的理性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抵制西方政治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更加顺利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2、坚持以全球性和本土性交融互动为路径取向

近代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拒绝融入世界,结果让我们尝尽了被世界所抛弃并因落后而被动挨打的滋味;“文化大革命”既闭关锁国,又与传统决裂,让我们独吞了将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割裂造成的苦果。有鉴于此,在全球化趋势下,我们在构建中国政治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走全球性与本土性交融互动的道路,既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自身进行客观的反省,开拓本土政治文化资源中的精华部分,又要以开放、求实的态度吸纳全球政治文化资源中的合理因素和优秀成果,如同邓小平指出的一样:“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生产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3、加快经济发展,为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奠定物质基础

加快经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仅可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可以缩小当前我国在全球化中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尽快改变落后的状况,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政治认同感,坚定人们的政治信念和提高人们的民族自信心,最终从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层面上影响政治文化,避免全球化中西方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和政治主体意识。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一个最基本的政治认同,这不仅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中国未来的保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地位,既要肩负继续保持人类正确发展方向的重任,又 要改变迟发型国家的地位,如果没有一个有着现代化价值取向的坚固的权威核心,就无法动员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就无法调动广大公民的热情,从而无法改变落后的局面,并且完成历史使命。同时,作为权威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获得人民的认同,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和培育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活力和核心就在于它是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如何激发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提高公民的参政能力,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题中之义。

3、从开眼看世界到主动参与全球化,中国人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这是一个100多年的漫长过程。中国从古代到近代一直以大国自尊,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才体会到西方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强大。首先是震惊,之后一部分仁人志士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制造技术,开始发展民族工业,但这个过程被列强侵略和长期战争所打断,很多人感觉到灰心丧气。直到解放后国民经济才逐渐好转,中国人又恢复了信心。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中国经济和西方国家的联系遭到阻隔。随着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加强了和世界的联系,利用自身勤奋、认真、团结等多方面的优势,信心百倍地参与全球分工,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经济腾飞。

4、中国对待全球化的态度

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待全球化的态度,
一直是开放和积极拥护的。
全球化是一种趋势。
为了配合全球化。
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

5、中国人为什么很少反对全球化

中国人为什么很少反对全球化?
与此同时,中国的教科书和官方宣传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对民众进行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不断加深”、“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之类的教化,并着力于展示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获益和取得的进步,这些宣教加上那些实实在在的成就,使得推进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在中国差不多成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
其次,中国和西方的社会氛围不一样。二战后西方兴起福利主义,强调政府对人民的种种义务和责任,加上选举政治的影响,个人为自己负责的精神渐渐减退,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诉求比天大,自己没有错,错的是社会和别人。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政客操弄民粹、寻找替罪羊、祸水外引的做法就很容易大行其道。
而中国盛行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人人力争上游,长时间工作、频繁加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这一方面强化了中国劳工和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个人一旦在竞争中失利,更多会责备自己,从自身找原因,并倾向于通过亲戚朋友网络来获得帮助,东山再起,很少人会在这方面对政府寄予厚望,一般也不会诿过于来自外部的竞争。事实上,绝大部分中国人对政府抱敬而远之的态度,对政府的要求基本限于“你不要来找我的麻烦就好”。这样一来,即便有人因为工厂转移到东南亚而失业,也不大会认为是印尼或越南的工人抢了自己的饭碗,更不会指望政府替自己出头。而政府出于维护和周边国家关系的需要,也更多强调在此形势下中国进行产业升级的必要性,这就使得仇外、排拒竞争的言论在中国缺乏拥趸。
中国的全球化是有选择性的
第三,迄今为止,中国对全球化的拥抱是有选择性有节制的,主要加入的是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全球化,资本、人员流动、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全球化基本谈不上,这使得中国可以尽情享受全球化的好处,而避过了相关的风险和陷阱。以人口流动为例:英国脱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欧盟的开放边界政策使得移民和难民大量涌入,感觉不堪重负;欧洲近年来频发恐怖袭击,原因是过去半个世纪里吸纳了太多穆斯林移民又融入失败;在美国,非法移民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社会议题。而难民和移民之所以能在欧美扎下根,是因为这些国家有一系列足以让难民和移民留下来的政策,比如即便你没有合法身份也可以就医上学,费用由政府负担;久不久会有大赦,非法移民一夜之间就合法了。这些政策在客观上起到了鼓励难民和非法移民涌入的作用。
而这些有利条件在中国全都不存在。1982年,中国签署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截至2014年8月共接收了约40万难民,其中包括1970年代末接收的26万多越南难民和6万阿富汗难民,1980年代接收的2万多印度锡克族和斯里兰卡泰米尔族难民,以及近年来接收的近万名缅甸果敢难民。这些人在中国基本上是短期停留,多数最终被遣返。而留下来的难民享有哪些权利义务,中国的法律只有一些比较模糊的原则性规定。因此,中国虽然在接收难民,但并没有建立起长期容留难民的机制,难民没有在中国工作的权利,难民儿童无法参加高考,这些现实层面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成为主要的难民目的国。
为您推荐
面对难民潮:欧洲不应自筑堡垒

非法移民也同样如此。在我所生活的广州,民间传说有30万非洲人在此生活工作,官方的数字是6万,据说其中有些就是签证过期的非法滞留者。但这些人一来人数较少,无论30万还是6万,和广州近2000万人口相比根本微不足道,虽然他们中有些人的行为让本地人看不惯,但毕竟没有造成大的麻烦,也没有对本地人的就业生活产生明显影响,所以大家基本上能相安无事。而默克尔的难民政策之所以招致激烈反弹,一个重要原因是来的人太多,8000万人口的德国一年内涌进100多万难民,对原有的社会秩序和治安冲击很大。二来中国的政策使得这些非洲人只可能是短期停留,不管在中国待多久,他们基本不可能获得中国身份,在停留的过程中工作生活子女教育也都会面临很多障碍,这就大大降低了非法难民长期滞留的可能性。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规定不是中国政府对外国难民和移民的特殊限制,而是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的必然结果,一个湖南人来到广东打工,其遭遇和这些难民移民也差不多。
以上可以看出,中国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全球化的正面态度,是建立在中国的一些特殊国情和策略之上的。但无论如何,在特朗普政府美国利益优先、倾向放弃无利可图的国际责任的情况下,中国的这一态度,不仅给担心世界会陷入各国自扫门前雪状态的企业、个人和国家吃了定心丸,更是中国树立自由贸易守护者形象、提升软实力和国际号召力的重大历史机遇。当然,美国留下的空缺,中国未必就能补上。美国的领导者地位,不仅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力量之上,也因其为世界贡献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先进理念、思想、制度、规则,在这些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认为,特朗普的就职意味着“20世纪的旧秩序已经结束,21世纪的秩序以及将来世界会是怎样还未确定,一切都有可能出现。”在参与塑造新秩序的过程中,中国有选择的全球化策略必将受到挑战,而国内改革的推进程度,也将是中国能在新秩序中扮演何种角色的决定性因素。

6、为什么中国不能成为全球化的领导者

要成为全球领导者,首先自身要强大,目前我们离世界强国还有一定距离,作为每一个中国人还要继续努力,要为祖国早日成为世界强国而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