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KEA简介
IKEA(宜家)是二十世纪中少数几个令人眩目的商业奇迹之一,从1943年初创从一点“可怜”的文具邮购业务开始,不到60年的时间就发展到在全球共有180家连锁商店,分布在42个国家,雇佣了7万多名员工的“庞然大物”。2001年IKEA获取了110亿欧元收入和超过11亿欧元的净利润,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还赢得了Interbrand发布的TOP100全球最有价值品牌中排名第44位的荣誉。
久经风雨而不倒,遍历忧患却更强,IKEA势必有其独到的成功秘诀。据笔者以为,IKEA成功之处就在于,从以沃尔玛为代表的成本领先路线,和以西尔斯为代表的品牌歧异路线之外,走出了同时也是开创了第三条路:既控制品牌又控制成本,品牌与成本两相宜。
一、自主开发品牌,对品牌的绝对控制
对于绝大多数零售商而言,制造商品牌依旧是主流,中间商品牌只能是一个有益的补充部分,绝不可能“喧宾夺主”,无论是沃尔玛还是家乐福都是如此。这实际上就意味着仅仅控制了品牌的渠道,却无法控制品牌的权益。比如,家乐福确实举世皆知令人油然而生购物欲,但是“家乐福”牌的卫生巾可能就无人知晓更谈不上有什么吸引力了。
然而,IKEA并不满足于仅仅控制哪怕是全球最大的家居产品渠道,他更希望自己的品牌以及自己的专利产品能够最终覆盖全球。基于此种理念,IKEA一直坚持由自己亲自设计所有产品并拥有其专利,每年有100多名设计师在夜以继日地疯狂工作以保证“全部的产品、全部的专利”。所以对于IKEA而言,绝不会存在所谓的“上游制造商”的压力,也没有任何一家制造商能对他进行所谓的“分销链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言,IKEA是世界唯一一家既进行渠道经营又进行产品经营并且能取得成功的机构。
二、以“模块”为导向的研发设计体系 IKEA的研发体制也非常独特,能够把低成本与高效率结为一体。IKEA发明了“模块”式家具设计方法,这样不仅设计的成本得以降低(因为基本每一种设计都是可制造的,不会因为大量的设计方案不具备可实施性而去莫明地浪费成本),而且产品的成本也能得到降低(模块化意味着可以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物流)。
IKEA的设计理念是“同样价格的产品谁的设计成本更低”,因而设计师在设计中竞争焦点常常集中在是否少用一个螺钉或能否更经济地利用一根铁棍上,这样不仅能有降低成本的好处,而且往往会产生杰出的创意。
可能IKEA是唯一能深刻理解“简单即美”的机构,他用“简单”来降低顾客让度成本,用“美”来提高顾客让度价值。
三、严格的OEM管理措施
尽管所有的产品设计工作由IKEA自己进行,但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制造成本,IKEA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制造外包,每年有2000多家供应商会为此而展开激烈竞争,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能达到最低成本的供应商才有可能得到大额订单,而且这些供应商在接到定单之后也并非可以“高枕无忧”,因为IKEA将会时常去考核它们。
不仅如此,IKEA每年会重新评估其供应商绩效,像中国这样的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的供应商会不断地出现在其供应商名单上。
另外,IKEA每年会对其供应商提出固定的压低生产成本的指标,使得其制造成本能够进入一个持续下降的良性循环。
四、精心设计的物流体系
物流本来是家居类产品成本的大项,因为运输实在是太麻烦了,但是IKEA通过“平板包装”就是不仅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能够在装配上节省了一大笔组装成本(IKEA并不提供组装好的家具成品,而是由顾客自行装运回家,自行组装)。
为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IKEA把全球近20家配送中心和中央仓库集中于交通要道和集散重镇,以方便与各门店的物流联系。
从门店提供的实时销售记录开始,反馈到产品中心,再到OEM商、物流公司、仓储中心,直到转回到门店,整个物流链的运转在IT技术的支持下极为顺畅。
五、让价格自己说话的销售方式
IKEA的通路策略是绝对的不打折扣的直销,为了保证对产品价格、销售记录、专利权的维护以及整个销售体系的额控制,IKEA一直拒绝对旗下的产品进行批发,对大宗团购客户也不提供任何“让利”服务;另外IKEA也不出租任何自己的柜台,连餐厅都是自己亲力亲为。
在终端上,IKEA作为一个低成本的领导厂商极为重视在销售中发挥价格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采用“SOFT SELL(软销)”的方式。 “体验营销”……IKEA规定其门店人员不允许直接向顾客推销,而是任由顾客自行去体验做决定,除非顾客主动向其咨询。
“信息营销”……IKEA精心地为每件商品制定“导购信息”,有关产品的价格、功能、使用规则、购买程序等几乎所有的信息都一应俱全。
“生动化营销”……IKEA把各种配套产品进行家居组合设立了不同风格的样板间,充分展现每种产品的现场效果。
独特的策略才会产生超常规的绩效,IKEA的故事就做了一个精彩的背书。
2、宜家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宜家的商业模式是通过优化整个价值链,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投资高度自动化和大规模生产等方式,努力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
瑞典宜家集团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企业,销售主要包括座椅/沙发系列、办公用品、卧室系列、厨房系列、照明系列、纺织品、炊具系列、房屋储藏系列、儿童产品系列等约10,000个产品。
宜家采取全球化的采购模式,在全球设立了16个采购区域,其中有3个在中国大陆,分别为华南区,华中区和华北区。宜家在中国的采购量已占到总量的18%,排名第一。
(2)宜家家居全球化的外包流系统扩展资料:
1943年,17岁的Ingvar Kamprad创立了宜家,出售钢笔、钱包和相框等日用品。Ingvar在斯莫兰长大,那里怪石嶙峋,地貌崎岖。
那时,许多居民经济拮据,艰难度日,凭借微乎其微的收入勉力生存。因此,据说斯莫兰人大都勤劳节俭、富有创意,喜欢用“务实”的办法来解决日常问题。了解了这一传统,就不难理解宜家做事的方式和成功的原因了。
第一期宜家《家居指南》中产品的价格非常实惠,以至于人们一开始都对产品的质量持怀疑态度。于是,Ingvar决定将阿姆霍特的一间老工作坊改造成展厅,好让人们先亲眼查看、亲身体验产品再进行订购。
宜家的创始地阿姆霍特位于瑞典一个较为偏远的地区,很难接触到大城市里的潜在顾客。因此,宜家《家居指南》于1951年诞生了。Ingvar当时便已下定决心,认为宜家应以实惠的价格出售优质家具:
3、与其他家居公司相比,宜家研发与设计的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如下所示
宜家家居是来自瑞典的全球知名家具和家居零售商,互为和谐的产品系列在功能和风格上可谓种类繁多。销售主要包括座椅/沙发系列、办公用品、卧室系列、厨房系列、照明系列、纺织品、炊具系列、房屋储藏系列、儿童产品系列等约10,000个产品。在全球29个国家/地区拥有356个商场(2017年8月31日起),其中有37家在中国大陆,分别在北京(三家)、天津(两家)、上海(五家)、郑州、武汉、广州(两家)、成都(两家)、深圳、青岛、南京、无锡、大连、沈阳、济南、宁波、重庆、杭州、西安、哈尔滨、佛山、苏州、徐州、南通、长沙、福州、南宁、贵阳、昆明。宜家采取全球化的采购模式,在全球设立了16个采购区域,其中有3个在中国大陆,分别为华南区,华中区和华北区。宜家在中国的采购量已占到总量的18%,排名第一。至2016年3月31日,宜家在中国内地的零售商场达到19家,所需仓储容量由10万立方米扩大到40万立方米以上。中国已成为宜家最大的采购市场和业务增长最重要的空间之一,在宜家的全球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宜家的分销渠道是什么
渠道营销:完全的直销
宜家的通路策略是绝对不打折扣的直销,为了保证对产品价格、销售记录、专利权的维护以及整个销售体系的控制,宜家一直拒绝对旗下的产品进行批发,对大宗团购客户也不提供任何“让利”服务,这充分保护了宜家产品的品牌形象与价格体系的稳定。另外宜家也不出租任何自己的柜台,连餐厅都是自己亲历亲为。
反向控制生产企业的策略。对于绝大多数零售商而言,制造商品牌是主流,中间商品牌只能是一个有益的补充部分,全球最大的企业沃尔玛也是这样,沃尔玛自己的品牌只是极少数。这实际上就意味着仅仅控制了家具业的渠道,却无法控制品牌的权益。
然而,宜家并不满足于仅仅控制家居产品渠道,它更希望自己的品牌以及自己的专利产品能够最终覆盖全球。基于此种理念,宜家一直坚持由自己亲自设计所有产品并拥有其专利,每年有众多的设计师为宜家工作,以保证“全部的产品、全部的专利”。所以对于宜家而言,绝不会存在所谓的“上游制造商”的压力,也没有任何一家制造商能对它进行所谓的“分销链管理”。所有产品均自行设计,并享有专利权。这样做不仅降低了产品的设计成本,同时掌控了品牌与技术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