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的音乐特征
1、旋律上:传统音乐以拆握流畅、起伏自然、有规律进行为基础,20世纪音乐的旋律则常常是不流畅的,出现有棱角的大跳,有时没有句读,有时避开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因素,用其他音响方式代替旋律。
2、节奏、节拍上:节奏是传统音乐的骨架,而且组织严格;而现代音乐则是节奏自由多变,有的用复节奏,无节奏,有的无节拍、无小节线,有的由演奏者自由安排节奏,还有的是“唯节奏”。旅轿庆
3、和声上:传统音乐以和谐为美,以三和弦为基础;而现代音乐则打破了这一概念,以音响感觉为依据,不存在传统音乐的和弦结构与功能进行,频繁使用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采用音团和板块型音群,甚至连和弦的概念也不复存在。
4、调式调性上:传统音乐以大小调为中心,而现代音乐则常常是无调式调性的音乐,有的自创音阶、音列,有的不在旋律范畴中运动,也就失去了调式调性的意义。
5、配器上:传统音乐将各组乐器优化组合,音色强调平衡;而现代音乐则强调个别乐器常用极端音区、噪音,突出打击乐,寻求新的声音色彩和发声器械。
(1)音乐全球化本土化扩展资料:
2 0 世纪音乐的音乐主要流派大致可分为:
1、印象主义音乐
这类音乐是1 9 世纪末至2 0 世纪初首先在绘画领域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其风格源于莫奈的一幅画作《印象:日出》,印象主义画家关注光与色的变化,在平凡题材中表达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
印象主义音乐是2 0 世纪音乐流派的先行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在文学和绘画领域印象主义潮流的影响下产生,因帆大德彪西交响组曲《春天》的问世而作为一种新音乐风格的称谓被保留下来。音乐大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主动表达对客观事物瞬间的印象,具有神秘或飘忽朦胧的意境。
它不以旋律为主,重视和声和配器的色彩作用;突破大小调体系多采用全音音阶和五声音阶;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用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代替三和弦和七和弦;减弱和声功能,模糊调性,大量使用变化音,多采用小型体裁。
这一乐派代表人物: 德彪西, 法国作曲家,他深受马拉美等象征派作家诗人的影响,在1 8 8 9 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从爪洼加美兰乐队的演奏中获得新音响的的灵感,同时受到穆索尔斯基独创性音乐的启发;他称颂瓦格纳,但又认为瓦格纳的道路独一无二,不适用于其他人;
于是走出了一条极具个性的音乐创作道路,并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的开山鼻祖,他的代表作品有钢琴作品《版画集》《月光》等、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歌剧作品:《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2、表现主义音乐
这类音乐是2 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奥兴起的艺术流派,他作为印象主义的反义词在德国的绘画和诗歌领域出现,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然后扩展到音乐领域它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
当时德国实行专制统治, 社会矛盾突出,动荡不安,从而引发了一些艺术家及其主观的情感表达;他们认为世上全是苦难、丑恶和恐怖因此用夸张畸形的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表达内心的主观感受。
主要代表人物:勋伯格,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他和自己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都是1 2 音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并成为“新维也纳乐派”,勋伯格的代表作品有《月迷彼埃罗》《一个华沙幸存者》《乐队变奏曲》。
3、新古典主义音乐
又称“新巴洛克时期音乐”,是2 0 世纪2 0 年代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现代音乐派别之一。从美学上看,新古典主义音乐追求的是均衡、稳定、理性的音乐,反对后浪漫主义音乐中膨胀的主观意识,和浓烈的个人情感表达。
反对他律论,支持自律论,提出返回巴赫的主张,采用“音乐就是音乐”的绝对音乐形式,更关注音乐的技术和形式,而不是内容,以音乐形式代替情感表达。具体表现形式上,追求旋律、节奏的均衡对称。
提倡清新规范的曲式结构,反对自由散漫的结构;提倡纯音乐, 复兴浪漫主义之前的体裁形式,反对标题音乐;提倡小型化室内化的乐队编制, 反对庞大的乐队编制。
但是,由于这个流派常把巴赫等作曲家的音乐形式与2 0 世纪新的音乐语言结合在一起,倾向于采用扩张调性、甚至无调性技法,和声复杂,常加带2 0 世纪、新颖、不协和的音响,配器特有的尖锐,新颖、不协和的音响,配器音色多变,因此并没有回到古典主义时期的功能调性系统中,没有真的反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本色。
所以人们把这一复古的音乐流派称为“新古典主义音乐”,以区别于古典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罗斯作曲家,代表作曲家《火鸟》、《春之祭》、《普契涅拉》。
4、新民族主义音乐
2 0 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在讴歌民族内容和本民族人民生活诸方面的深度较1 9 世纪民族主义音乐有所减弱,,作曲家关注的是民间音乐本身的内涵,重视民间音乐特征的新发现。在音乐素材的处理上,新民族主义音乐强调吸收民间固有的特征和旋律按照民间调式, 音阶、节奏进行写作。
在音乐特点的吸收上,这类音乐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新作曲技术的影响。这一乐派的代表人物:巴托克;匈牙利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小宇宙》、《献给孩子们》等体系化钢琴教材。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等。
除以上四种外,2 0 世纪音乐种类中还出现了: 微分音音乐, 噪音音乐,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等形式的音乐。而大约从7 0 年代起,2 0 世纪音乐的发展已经向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没有哪一种风格占据中心位置, 作曲家们把注意力都集中于创造、发现新手法,新音响、新花样,而更多的是利用过去几十年已经累积的新的表现手法结合传统音乐进行创作,浪漫主义的思潮再逐渐缓慢的返回,无调性音乐也在悄悄的退出音乐的潮流。
2、20世纪的音乐特征
在音乐界,20世纪开始进入极度反叛的年代,在这之前,音乐的结构一直由固定通用的原则所支配,虽然巴赫、贝多芬或者勃拉姆斯的音乐或多或少有不同之处。但他们却遵循围绕一个中心音的音高组织的基本法则。而自1900年以来,没有某一体系能够支配所有音乐作品的音高组织原则。每个作品更可能都有拆弊迅它们自己独立的作曲体系。在传统艺术中那种占主导意义的完型已不复存在,无意识领域里的多意性、朦胧性占据了艺术形态,调性很快土崩瓦解。现代音乐对发音物体的模糊手段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噪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各种让音乐听知觉在自己的经验仓库里找不到标本,使之大为困惑的新发明音色成为作曲家最乐道的追求。原有的体系呈现出很多不同变化方式,新的音高组织技术层出不穷,很难对其简要概括。音乐的语言发生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比自巴洛克时期以来的任何时期都深刻。
20世纪鼎盛的新音乐风潮,初看起来是对传统的否定和另辟新途,细而察之是传统音乐合乎逻辑的发展,它是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统一的世界史的反映。从形式上看,全新的音乐逻辑显出了西方艺术向各非西方文化艺术的一种趋同,从内容上看,它是对西方理性发展到极致的反思;同时又是对理性的进一步深卜丛入,它是西方用理性思考直线彻底走下去之后陷入的困境和惶惑。它是对科技和社会高度发展下人的存在处境的新思考。它是对现代社会高扬人对自然的胜利而造成人自身环境大破坏而产生的悲哀。它集中反映了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对立和由西方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而来的人与自然对立的全球化这两重矛盾。
20世纪的音乐在经历了“多元选择”之后,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又陷入到了“自由深渊”当中,于是,当“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整体原则或者具体手法,一旦再成为新的传统的时候怎么办?也许,就像意大利作曲家诺诺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所命名的那样:没有路,只有走。如果把2001年视为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20年间,我们会看到更多旧规则的瓦解,以及各方势力尝试建立旅此新规则的斗争。音乐风格在未来面向一切可能发展,未来音乐的创作者和工作者,一定要是个“幻想家”,这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需要具备的条件。网际网络与数位音乐的风潮,不是第一个大幅改变音乐制作与传播模式的新势力,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让我们拭目以待。
3、詹姆斯·库兰在《大众媒介与社会》说:有种由技术驱动的唱片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以前那种纯粹的“民族
B
4、在经济化全球化时代,怎样理解艺术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全球化在更大的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传播概念,是说艺术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而本土化更多的是侧重于艺术作品的内容方面的特征,是说艺术作品靠展现民族和地域特色而得到认可,并促进传播。
拿电影为例,中国能够走出国门的作品如《红高粱》、《卧虎藏龙》等,无不是靠了展现中华民族与众不同的方面的内容才被世界其它国家认可的,类似的还有中国的古典音乐作品、中式园林建筑等。越是民族化和区域化的东西,就越有文化特色,就越能吸引世人的好奇心,从而越能形成全球优势。
5、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注重传统音乐文化在创作上的独特性,精确的表述各种内容。传统音乐在发展和传承的时候,音乐作品的特征和演唱技巧在诸多方面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最为明显的则是地方用语开始被普通话所代替,这也让音乐情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为了将这些音乐文化全方位的呈现出来,就应该在坚持音乐技法的基础上去进行相应的创新,就以2019年音乐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为例,其中九连真人的一首《莫欺少年穷》,将客家摇滚和方言音乐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这首歌的主要背景是虚构了一个后生仔“阿民”,在犹豫着是上山还是下山,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最为普遍的一种心态。利用唢呐给人一种原生、野蛮的少年时期,又将规整的律动同音乐的特殊性结合在一起,当小号出来的时候,给人一种庄严且悲壮的感觉,放于少年离家打拼的歌中,具备一种浓厚的使命感。
当传统的音乐文化开始演变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这就表明文化在不断更新和成长,也会在整个传承文化中提取最优秀的部分,这也是音乐文化发展的一种特性。
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必要的创新,这才是传承音李颂漏乐文化最主要的手段,在开放性的理念下去发展音乐文化,既是一种研究的态度,也是实现我国文化发展的一种手段。
(二)加强传统音乐的教育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这种文化形式。在一些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开设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这里的多元并不只是少数民族音乐,也不是世界性的音乐课堂,而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一些多元的文化标准。
将音乐文化的特色和重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年轻的学生们能够从中吸收到、接受到不同种类、形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样就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音乐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音乐教育课程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多元化、文化性和整体性,音乐教育的整体就应该具备一个多元的特点,将民族音乐看作是基础,让学生以一个平等且宽松的心态去对待这种音乐模式。
例如某音乐院校在基本乐理课的教学中,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唱歌看作是主要课程,然后将一些多元的西方因素融入其中,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会传授一些西洋大小调的知识,还会将中国的乐理同音乐理论结合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方式,用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他们的音乐感,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表演类的课程,如声乐、器乐等,对于一些民族的舞蹈和乐器进行不同的程度的改变,这实际上也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到曲谱中,让懂得音乐鉴赏的人体会到其中的美妙,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提升整体的音乐素养。
(三)重视音乐理论的研究,实现音乐的“本土化”发展。在音乐文化传承的时候,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性,可这些差异性实际上也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特点,可以从一个比较广哪烂泛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同的区域中存在的含义也不同。
因此,具体应用的时候,也应该结合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去进行传承,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找准定位,将音乐艺术同本地文化结合在一起,基于民族的基础上去开展相应的传承工作。
例如在广西多元文化的发展中,就借助民歌的特点,构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刘三姐”音乐文化,将本土化的音乐以节目的方式推向国际,以此来实现多元文化同文化教育的双重结合。
现代化背景下,随着流行音乐的快速兴起,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的时候,也会带来一定的机遇,所以,将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植根在其中,通过家乡赛歌、下乡寻歌等方式,来促进人们对本土音乐的理解与认可。
(5)音乐全球化本土化扩展资料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遇到的问题
(一)音乐文化的传承开始被打上经济的烙印。在市场经济下,部分音乐教育工作者将重点放置在物质上,于是将所有的文化、精神需求同物质、金钱联系在一起,将音乐文化的教育和发展看作是一种高收入的职业。
在这种利益心态下,无法做好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乏味的、低俗的,没有任何概念的音乐开始盛行,这在摧毁音乐精神的时候,也会让青少年走入一个误区,阻碍他们音乐素养的形成。
(二)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内涵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一些文樱毕化教育工作者,开始青睐于西方音乐,进而忽视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开始出现断层的现象。
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思想文化也受到了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变化,有些人学习音乐不会将其看作是一种精神需求,而是作为发家致富的手段,于是在这种偏离正轨的音乐理念下,无法传承音乐文化。同时,音乐文化在发展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年轻人对此的兴趣不大,很难感受到音乐文化的内涵。
(三)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世界上多个地区都开始受到工业文明的影响,各个区域开始同外来的文化一同融合。从音乐欣赏的层面来看,网络环境下,传统音乐也受到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这实际上也是当下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
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过于低俗的音乐形式,以现代民谣歌曲《盗将行》为例,歌词上,将诗写的牵强附会,为了强行押韵、唯美,而忽视了音乐的核心素养。
可是当这种音乐开始流传的时候,也意味着我国的民歌开始失去了它的传播途径,优秀的音乐作品,无法对其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整理,更不能说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了。
6、什么叫音乐国际化?急急急!!
音乐就如同经济,要“全球化”,要对外开放,甚至“中西结合”才是在当今时代下发展的有效途径。大胆的将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集结在一起吧,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这样的创新音乐正是现在最需要的,也是发展一些停滞不前、不大受人关注的乐种的有效方法。把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相结合,将中国传统民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相结合,将民乐与流行相结合,把电子音乐和中国古老神秘的宗教音乐结合,但是创新却不能背离传统,抛弃传统和背离生活一样,这样的音乐是不会有什么积极结果的。抛开传统,无异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不反对在特定的目的下,借鉴其有益的、有效的某些手法)。
7、为什么说音乐无国界?
音渗正培乐无国界是全球清磨化,美丛唯好的事物全球人民都会接受,艺术更是不会因地域的不同而受到排斥,特别是音乐更是受全球人民的喜爱。
8、不同时期的音乐形式及其主要特征
中世纪时期的音乐特点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最主要的阶段,宗教势力强大,形成了政教合一的政体,教会反科学、反人道的黑暗统治,使艺术发展受到了极大压抑,音乐发展非常缓慢。但因为教会对音乐教化作用的重视,此时期宗教音乐得到了一定发展,最突出的成就是格里高利圣咏的兴盛和流传、职业音乐家的形成以及记谱法的完善和复调的出现。 中世纪的宗教音乐基本为单声部的齐唱,也有齐唱与独唱、对唱的等形式,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典型代表,音乐理性、平缓、无情绪变化,呆板而单调。戏剧中的人声演唱形式多样。世俗音乐多反映民间生活和爱情,较为生动丰富,但不是此时期音乐的主流。 教会音乐,即歌唱圣诗、朗诵圣经,可以想象是纯粹的声乐。宗教音乐历来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声乐有歌词。与此相反,器乐主要是作为世俗音乐而得以发展起来的。 罗马式音乐是中世纪这一时期的重要音乐形式之一,其代表当首推格雷戈里圣咏,这是典型的天主教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 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尼德兰乐派的出现开始,逐步扩展到全欧洲。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宣传从本质上关心人和人的价值,主张艺术表现人的情感,强调人的伟大和巨大潜能。在此阶段,大量世俗音乐广泛流传,贵族阶层地位上升,雇佣专门音乐家不再是教会的专利。音乐逐渐脱离宗教音乐的单纯教化功能而重新以表达人的情感作为根本目的。复调音乐发展,器乐演奏作为独立表演形式的出现,改变着人声在音乐中的主导地位,成为此时期音乐发展的重要成就。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开缓李始以表现人的情感为主要目的和内容,风格优美、和谐、华丽、音色纯净。这时期不再拘泥于两声部,有了三声部,注重和声效果。 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以级进为主,是歌唱性的,与歌词的抑扬顿挫有关系,很少有大跳音音程出现。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宫廷成为音乐文化的中心,贵族可以组织个人乐队,城市出现民间音乐机构和团体,市民音乐生活愈加丰富。 数字低音的出现,平均律的确立,大小调体系的建立,和声功能体系的形成,使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开始从单一乐思、没有强弱起伏情绪变化的单声部旋律,向多声州迹部、音乐出现对比、和声概念确立以致形成主调音乐过渡。 歌剧的创立是巴洛克时期最突出的音乐成就。而器乐与声乐此时在音乐生活中平分秋色,奏鸣曲体裁形成,器乐合奏形式出现;古钢琴、小提琴逐渐成为器乐演奏中的主要乐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尚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音乐理性、优雅、均衡、纯净、旋律的反复出现缺少对比与起伏。 巴洛克时期通常仅表达一种基本情绪,具有情绪的一致性、节奏的持续性、主题的反复出现、力度的一致性,达到了旋律的流畅性,伴奏织体的简洁性,演唱风格的抒情性。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与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欧洲中产阶级逐渐走上政治舞台。中产阶级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积极向上、富于革命精神的面貌,极大影响了音乐家们的创作倾向和风格。崇高、朴素、完美、和谐与庄严,民族民间音乐与世俗音乐素材的采用,以及音乐发展中戏剧性的追求、奏鸣曲式的完善与交响乐形式的确立,成为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发展的突出特点。其中,奏鸣曲式结构以对比统一作为器乐作品音乐发展的基本原则,强调了音乐的复杂性、丰富性、突出了音乐发展中内在矛盾冲突与解决的关系,为交响乐等所有大型器乐作品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时,音乐会的普及,职业音乐家地位的改变,作曲家带有个人属性的创作风格,使音乐的专业化程度与在大众中的普及程度同时得到提高,进而推动了欧洲音乐走向辉煌。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情绪的丰富变化和对比获得了全新的强调。节奏的灵活性,在织体上基本属于主调音乐。旋律悦耳动册哪并听,渐强与渐弱的力度变化,表现了该时期的音乐特点。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整个欧洲,上层建筑的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之相应,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潮的兴起,是欧洲音乐文化也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追求自由和崇尚个人主义,成为此时期的时代精神。作为对古典乐派理性主义的反动,以自我表达为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与意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为主要特征的浪漫主义音乐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将情感作为音乐表现的主要内容,更注重音乐旋律的的歌唱性。抒情、自由、诗意、充满个性的音乐风格,与富有色彩的情绪渲染以及音乐的民族性,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因此,艺术歌曲、钢琴抒情小品等善于表现个人情感的音乐体裁在此时得到很大发展; 交响乐与歌剧也更加注重人物的内心情感描写和抒发。以单乐章交响诗为典型的标题音乐的出现,强调了音乐内容的具体指向和主题性。钢琴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最主要的乐器。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强调了自我表现和风格的个性化,富有表现的的目的与主题,民族主义与异国情调,标题音乐,富有表现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力度音高与速度范围的扩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与抒发。
近现代时期音乐的特点
世界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开始有机会平等地进行全面的文化对话。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元化、文化的本土化,极大地影响了欧洲艺术流派的演变与发展。各种艺术思潮的层出不穷,信息时代高科技手段的参与,成为构建欧洲20世纪音乐发展多元、多变、流派纷呈的基础与条件。20世纪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对以往音乐传统的颠覆和创新。各民族地区的本土音乐,开始堂而皇之地与西方主流音乐并列,欧洲音乐中心的概念从此动摇。 20世纪音乐的特色,在音色,和声,传统调性体系的改变(甚至出现无调性音乐),节奏(自由而多变的节奏结构),旋律,都进行了大的突破和颠覆。呈现出20世纪音乐风格的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
9、迪士尼音乐为什么流行?
1、迪士尼音乐普遍采用创造性的交响配乐。例如迪士尼早期动画音乐代表作——The Old Mill 老磨坊(1937)
其富有创意的交响乐章与画面完美结合,在不需要任绝段何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况下,成功塑造了一个暴风雨夜晚的废弃的老磨坊的场景。
而到了当代,迪士尼交响乐上升到了更复杂的高度。
以2014年的冰雪奇缘为例,其优美的音乐在仅仅几分钟之内变换了多种节拍,包括4/4,6/4,2/4拍,并变换了多种调式,包括F,降E,E,g小调和f小调。同时,多变的旋律也需要每一位交响乐团团员具有高超的演奏水平。
2、迪士尼的全球化趋势
另一方面,迪士尼动画的流行不光是因为它们的推广与宣传,还与其紧随全球化的主题和音乐密不可分。迪士尼动画曾多次将其他国家文化特色运用到动画之中。例如小飞象(1941)是由欧洲童话故事改编*。在此之后,阿拉丁(1992),狮子王(1994)和花木兰(1998/2004)也都展现了各地域的文化与音乐。
同理,来自印加文化的皇帝的新装(2000),阿拉斯加因纽特的兄弟熊(2003)等影片都为全世界的观众带去了不同的文化体验。除此之外,迪士尼的曲作者们可以和更多其他国家知名的音乐人合作,不断提高升迪士尼音乐的质量并争取达到新的高度——“全球前宏兆化和声”。、
3、迪士尼的成功动画中有一大部分是改编自经典童话:《美女与野兽》、《小飞侠彼得潘》、《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木偶奇遇记》等等,甚至包括《花木兰》、《人猿泰山》、《海格力斯》这些,其实都是缘于全球各地的神话或传说。
4、迪士尼十分擅于将这些经典故事赋予新的生命力。
而迪士尼长期以来一直秉承和坚持的偏向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追梦、家庭、王子与公主、冒险友谊等等概念融汇其中,让这些旧经典重换新颜。即使是迪士尼自己创作的动画角色,例如米老鼠与唐老鸭、狮子王辛巴、星际宝贝等这些人物,本质上也是与以上的诸桥段一脉相连。
5、将动画形象和他们的商业运营相结合。
几乎每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都会有连带而来一系列在主题公园、周边产品和附属续作上的进一步操作,也因此他们在选择动画主角基于对商业价值的考量,十分与时俱进。
(9)音乐全球化本土化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迪士尼第一部经慧租典动画就是1937年发行的动画长片,著名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迪士尼的经典动画由迪士尼最具代表性的迪士尼动画片厂(Walt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制作,绝大多数的经典动画是以剧情长片为主的,当然也有少数几部属于中、短篇的动画合集或者音乐片和纪录片的性质。
后来还有不少作品被改编为迪士尼主题公园的游行表演、冰上世界和音乐剧等形式,有些后来还另外发行了电视版节目以及录像带、DVD等影音产品的续集。
世界第一个迪斯尼乐园是美国电影动画师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于1955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成功建成。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六个迪斯尼乐园,分别位于美国洛杉矶和奥兰多、日本东京、法国巴黎、中国香港和上海。
迪斯尼乐园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带来的良好的示范效应,使主题公园这一游乐形式在世界各地普及推广。1983年日本建成了东京迪斯尼乐园并获得巨大的成功,被誉为亚洲第一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