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高3的政治题:
1.推行引进来“走出去”
2.制定正确政策,发展自己
3.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4.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呵呵,我去高中课本找的...下面的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国际经济关系体制,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的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它包括生产、市场、资金、科技开发与应用、信息的全球化(国际化)五个方面的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下定义:“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2)越来越多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为其提供了政策保障
(3)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是其直接动因
(4)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导致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跨国公司在数量与质量上的空前发展
(2)国际分工细化深化
(3)国际贸易深化与扩大化
(4)国际资本流动加速
(5)金融体系风险加大
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找更有力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但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的扩展,它又有利于发达国家维持国际经济旧秩序。经济全球化将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均等、不公平的竞争机会。
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富国愈富,穷国愈穷。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而发达国家由于在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因此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处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从不利方面看,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且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6、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措施
经济全球化应是“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为达到上述目的,关键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7、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A、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关键是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制定正确政策,发展自己。B、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C、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切实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壮大自
2、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面对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首先要对本国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拥有充分的主权,制止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是发展中国家能够依靠自身的资源来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第二,要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中;第三,发展中国家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可以通过引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借鉴其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第四,发展中国家要积极的走出去,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第五,要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双面性,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剧的国际领域的贸易金融投资摩擦,以及对国内行业带来的冲击。总之,要强大自身实力,引进来,走出去。
3、个人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采取的政策和建议: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同世界历史进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市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深。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指责经济全球化本身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它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自己将永远落后。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为竞争的强者。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否认乃至拒绝它,既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会给我们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闭门自守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此,我们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但是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却比较缓慢,对外投资量尚不到世界对外投资的1%,这既与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引进外资的规模不相称,也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应一方面要发挥现有技术优势,扩大对有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对发展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考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4、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采取的政策和建议: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同世界历史进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市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深。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指责经济全球化本身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它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自己将永远落后。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为竞争的强者。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否认乃至拒绝它,既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会给我们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闭门自守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此,我们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但是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却比较缓慢,对外投资量尚不到世界对外投资的1%,这既与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引进外资的规模不相称,也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应一方面要发挥现有技术优势,扩大对有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对发展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考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二、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ca>
5、反“全球化”应当怎么反
我的基本观点是,全球化趋势是改变不了的,但有些问题不应该全盘接受。
反全球化首先要反特权。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里,有效的民主制度与法治制度尚未健全,掌权者及其亲友“近水楼台先得月”,并且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肆无忌惮地享有种种先富起来的特权。
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将这种现象命名为“权贵资本主义”。老百姓通常称之为“官商勾结”。
其次,要反自由市场本身固有的不公平,即学术上所说的“市场失灵”。对此,我的理解是,市场自由竞争的激励机制,是基于人的自利本性的。
也就是说,反抗全球化即是反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现象,一来维护公平竞争原则,二来让公民共同分享全球化带来的福利。全球化的过程是合理的,其成果才是可持续的。
承认全球化的弊端之后,还有一个应该怎么反的问题,即手段的正当性和有效性问题。
对于个人体讲,一个人可以选择以退隐山林的方法反抗全球化的影响,只要你做得到。
但是,选择进工厂做蓝领,进公司做白领,进政府做公务员,住在闹市区,就该听任资本肆虐吗?
在全球化过程中,受冲击最严重的是传统农业。韩国农民要求韩国政府保护本国农业,这是群体“反全球化”的举措。
对于个人来说,你可以行使宪法赋予你的公民权,来维护你的权益。
6、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全球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获得的最主要的利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其机制可以归纳为: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通过出口扩大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通过外资弥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外资通过改善投资地的原有资产存量,促进经济增长,并进一步通过新建企业形成高质最资产:通过收购和兼并提高原有资产存量;进目和吸引外资都可以带来国外先进实用的技术;
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获得所谓“滋出效应”;外资通过对投资地人力资源的开发,为经济增长积累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研究,外商投资经济对1990-1994年期间。中国GDP总量增长率的贡献为0.9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8.6%。这一贡献率已超过10%,预计今后这一贡献作用还会愈来愈大。
2、全球化可以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中国经济由“短缺经济”类型向供大于求的“结构性过剩”
类型的转变,导致了许多企业的关、停、并、转、破,促使这一时期下岗工人急剧增加。然而,就中国的国情而言,“发展是硬道理”,并不简单等同于GDP增长是硬道理。GDP规模再大,若就业规模没有相应的一定比例的增长,导致就业问题很突出,社会稳定就无法保证。
因此,面对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资源相对稀缺的最基本国情,中国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开放服务业,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这样就可以利用工业国的剩余资本,为中国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全球化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建设,中国即存在发展动力的不足,缺乏新的投资来源和技术来源,又存在改革动力的不足,缺乏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抓住全球化机遇可以有效地解决改革和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中国可以借助外力扫除市场化改革中的障碍。全球化将引入外来竞争机制,带来压力和紧迫感,成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动力。
4、中国必须继续融入世界经济中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占世界的26%;农业资源紧缺,耕地和水资源均只占世界的7%:能源不足。
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只占世界的2.34%和1.20%;资本短缺,国内投资额仅占世界总量的3.4%;技术落后,国际专利批准数不足世界的1%。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有效地开发和进口农业、能源和矿产等国际资源,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5、全球化是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世界银行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首先就要缩小技术差距和知识差距,而缩小这些差距的主要途径不外乎在于:
(1)引进外国直接投资。
(2)扩大国际贸易。
(3)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证。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按PPP法计算的人均GDP美元值仅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3%-4%,到1998年己提高到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0%以上。中国之所以能有效地实施追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主动地参与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积极引进外资。
促进出口贸易增长,充分利用和享受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好处,使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成为创造新增就业的主要来源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地参与全球化,取决于它如何学会参与,并从中把握主动权。对于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中国正在研究、承认、遵守、利用、参与,并逐步过渡到修改和制定。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中国必须学会在变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制定规则。
(6)如何经济反全球化扩展资料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来看:
1、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
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来进行生产,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进行销售,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提高经济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2、促进国际分工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
可以弥补各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实现产业演进和制度创新,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3、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生产力的较大提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了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并使现代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传播,现代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国家的科学技术活动,都必须也只能以世界上现有的科技成果为前进的基础。
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科学技术的世界性流动,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进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借助“后发优势”,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
4、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它使以往的国别关系、地区关系发展成为多极关系和全球关系,推动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国际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发展,并必然会导致一系列全球性经济规则的产生,使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出让或放弃部分主权,形成和遵守这些经济规则。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5、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
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6、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
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7、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
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
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
8、促进国家主权转移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仅1990至1998年,国际组织就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
WTO在其《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WTO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DSB)。
的确,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家主权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
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向各种各样的其他非政府国际组织转移社会权利。全球化还促使一国的国内规则尽可能与国际规则协调与一致。
9、推进国际体系转型
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国际组织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和“问题国家”得不到有效制约。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日渐乏力,其调整、完善和转型乃大势所趋。
今后几十年内新的国际体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由于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有利于多强不利于“一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变化,“一超”与多强、南方与北方两个力量对比失衡问题有望最终解决。
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经济大国将重新洗牌,中国将跃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印度、巴西将跃入前10名,另有部分发展中大国将跃居前20名。美、中、欧、日、俄、印度、巴西等新的各极之间利益融合与相互依存度提高,彼此发生尖锐对抗与全面战争的危险性降低。
二是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共同主导。将来随着美国“一超”地位和西方力量优势的逐步丧失,西方的主导地位将难以维系,多极、西方与非西方将共同主导新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民主化将得到发展。
三是国际组织作用增强。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将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强化,对大国和“问题国家”的约束将得到加强。四是国际治理多样化。全球性问题增多将促进国际治理模式多样化,如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大国共治与中小国家共治、全球性国际组织治理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治理等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
五是和平渐进性。以往国际体系的变革都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这一次国际体系转型可能在保持总体和平状态下通过大国之间、南北方国家间的斗争、协商、妥协以渐进式改良逐步完成。
10、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础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超越。
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和绝对优势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特征会得到充分体现;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会更加突出,使国家之间的市场竞争和民族冲突会更加激烈和尖锐;少数大国一手操纵世界经济事务,使平等互利原则和国际间的合作屡遭破坏;
局部地区的民族摩擦、经济危机以及政治经济的震荡也极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扩展,增加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7、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1、全球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获得的最主要的利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其机制可以归纳为: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通过出口扩大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通过外资弥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外资通过改善投资地的原有资产存量,促进经济增长,并进一步通过新建企业形成高质最资产:通过收购和兼并提高原有资产存量;进目和吸引外资都可以带来国外先进实用的技术;
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获得所谓“滋出效应”;外资通过对投资地人力资源的开发,为经济增长积累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研究,外商投资经济对1990-1994年期间。中国GDP总量增长率的贡献为0.9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8.6%。这一贡献率已超过10%,预计今后这一贡献作用还会愈来愈大。
2、全球化可以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中国经济由“短缺经济”类型向供大于求的“结构性过剩”
类型的转变,导致了许多企业的关、停、并、转、破,促使这一时期下岗工人急剧增加。然而,就中国的国情而言,“发展是硬道理”,并不简单等同于GDP增长是硬道理。GDP规模再大,若就业规模没有相应的一定比例的增长,导致就业问题很突出,社会稳定就无法保证。
因此,面对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资源相对稀缺的最基本国情,中国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开放服务业,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这样就可以利用工业国的剩余资本,为中国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全球化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建设,中国即存在发展动力的不足,缺乏新的投资来源和技术来源,又存在改革动力的不足,缺乏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抓住全球化机遇可以有效地解决改革和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中国可以借助外力扫除市场化改革中的障碍。全球化将引入外来竞争机制,带来压力和紧迫感,成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动力。
4、中国必须继续融入世界经济中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占世界的26%;农业资源紧缺,耕地和水资源均只占世界的7%:能源不足。
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只占世界的2.34%和1.20%;资本短缺,国内投资额仅占世界总量的3.4%;技术落后,国际专利批准数不足世界的1%。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有效地开发和进口农业、能源和矿产等国际资源,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5、全球化是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世界银行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首先就要缩小技术差距和知识差距,而缩小这些差距的主要途径不外乎在于:
(1)引进外国直接投资。
(2)扩大国际贸易。
(3)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证。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按PPP法计算的人均GDP美元值仅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3%-4%,到1998年己提高到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0%以上。中国之所以能有效地实施追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主动地参与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积极引进外资。
促进出口贸易增长,充分利用和享受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好处,使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成为创造新增就业的主要来源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地参与全球化,取决于它如何学会参与,并从中把握主动权。对于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中国正在研究、承认、遵守、利用、参与,并逐步过渡到修改和制定。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中国必须学会在变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制定规则。
8、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应以积极参与、合作的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坚持独自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建设一带一路为重点,形成内外陆海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对外竞争新优势,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9、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如何积极应对
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具有辩证思维。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经济治理共商共建共享,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建设开放、包容、平衡、繁荣、绿色的世界经济。
坚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