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例论述全球化的效应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应之一,是使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极大地促进了国际交流,降低了世界经济活动的成本,提高了全球经济效益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并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联结成的有机整体,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两个过程:全球化由经济发展的推动而不断加深,而经济发展也因全球化而得到促进。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经济开放度(贸易/GDP)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高增长的13个国家经济开放度是92.1,而低增长的国家只有70.2。高增长的国家通过扩大对外交流而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全球化为所有的国家提供了广泛的经济交往的舞台和发展机遇,使每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得收益。因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仅发达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实现了高度融合,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也相互交织,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成熟,市场已趋于饱和,遂全力向世界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扩张;发达国家拥有较高的价格水平,经济全球化可以使它有条件从最便宜的国家进口商品,其购买支出远远低于国内价格,从而获得国民收入的外溢。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全面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大量吸收外来资本及技术,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中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价格水平相对较低,难以获得国民收入的外溢,但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利益,这有利于扩大它们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与经济关系的密切,为各国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比较优势的发挥创造了条件。这不仅使世界经济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
经济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依存对长期存在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提出了严峻挑战。应该承认,当下的经济全球化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国际经济规则基本上都是由西方国家单独或联合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居于不平等和不利的地位。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化的不公正、不公平等问题必然会成为世界经济政治议事日程的当务之急。因为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是一个经济整体,如果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贫困和弱势状态,发达国家的发展总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牺牲为代价,世界的经济体系就缺乏和平与繁荣的真正基础,全球化的经济秩序就毫无正义性和普遍合法性可言。这样的全球化是不可能长久持续和顺利发展的。实际上,当前国际社会所出现的极端民族主义、国际恐怖主义等势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公正有关联。同时,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进行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必将使改革旧有的不合理规则体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冷战结束后,世界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各种类型的国家都被深深地纳入世界经济体系,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成员。与昔日作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强制裹胁到世界市场不同,如今它们是作为独立主权国家而主动参与到世界市场中来的。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它们在世界经济舞台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提高和增强,它们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也会不断增强和更加有力。全球化的利益应当是共享的,全球化的竞争应当是公平的,未来经济全球化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能否实现某种意义的平衡。另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要求全球性的经济制度体系不断出新和变革。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给国际社会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原有的制度、规则已难以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近年来,一些国际性的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国际规章制度,为世界经济活动确立了相关行为规则,但是这并不能涵盖所有领域,而且这些规则由于缺乏强制执行的权威机构而很难实施。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由此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使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和运行机制的缺陷暴露无遗,所以对国际经济组织及其维系的国际经济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造或重构是保证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应之二,是使国际关系的内容发生变化,推动和促进国际政治机制的构建与国际政治秩序的重构。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对传统的民族国家权利及国际关系构成了深入和持久的挑战。与其他各种体系一样,国际体系“是通过以某种控制形式进行有规则的互动而联结在一起的多种多样的实体的集合体”。一方面,全球化的逻辑与国家体系正在发生冲突,国家的主权地位正在受到挑战,国家职能越来越多地被让渡和削弱,国际组织的作用日益强化;另一方面,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也并非完全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因为全球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制度安排,是需要国家来进行推动的,国家不仅可以利用国际社会现有的规则、制度及渠道发挥多方面的影响,而且可以通过直接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全球化的速度、范围及趋势实施某种控制,并最终确定全球化的世界统一的规则。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推动世界各国内外政策的调整和国家形态的重塑,以国家形态的变化为基础,国际关系的内容及国际政治秩序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的背景下,导致国家间发生战争的因素有所减少,特别是那些在全球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的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减小。全球化的作用使得国家之间的竞争变成了经济上的竞争和科技实力的竞争,世界各国均把主要注意力转向经济发展问题,并把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活动空间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为此,经济、社会、文化及科学技术等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提高,而传统的军事关系的重要性大大降低,这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关系的内涵,也使国际社会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在一个越来越大的市场上进行竞争与合作,经济以及政治、文化和人员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复杂,必须有必要的国际规范加以约束;从深度上说,世界市场的规模发展意味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要使各国在世界市场上进行有机的整合,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也需要遵循一些超国界的共同规范。也就是说,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规范与规则成为调节国家之间关系的重要杠杆,成为解决不断出现的国际性矛盾与冲突的客观需要。不仅如此,全球化极大地改变了国家利益的内涵,国家利益的核心从传统的国家安全发展为广泛的经济与社会安全,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各国的密切合作与协调,国际关系并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主体的作用明显增强。这意味着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趋于多元化,民族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已经无法维持垄断性的主体地位,而必须与一些非国家行为主体共享世界舞台。这必然促使各个民族国家作出调整,重新审视传统国际机制及国际秩序的本质特性,努力寻找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结合点。此外,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化进程,它们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地位和作用将会不断加强。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需要得到规则和过程的公平,更需要得到某种特殊的照顾和结果的公平,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与斗争是加快新国际政治秩序构建的重要动力。总之,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为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的重构创造了必要的环境并提供了基本的动力。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应之三,是为落后国家利用外资和全球市场、发挥“后发优势”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对于落后国家来说,全球化虽然给它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是,全球化也为落后国家带来更大的利益和少有的历史机遇。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发达国家的已有成果,借助世界市场的资本、技术等因素而获得加速发展。第一,全球化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资本来源,而且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增值提供了重要场所。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工业化和走向全球化的双重任务,资金不足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而全球化恰恰为国际资本大量涌入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渠道并创造了条件。资本的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很容易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剩余资本。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动力,而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资本的充裕。因此,如何实现剩余资本的不断增值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能否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则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增值提供了一条途径。据统计,1985—1996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由5%上升到14.7%。与发达国家相比,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总量较少,但随着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既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贸易和扩大出口,又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升级,也有利于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南南合作的加强。第二,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有利于增加商品和劳务出口,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加速,扩大了对初级产品以及劳务的需求,这为盛产这些产品并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落后国家扩大出口提供了机会。同时,由于贸易自由化使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工业品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环境得以改善,大大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大大加快工业化国际扩散的速度,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而且国际贸易本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1986—1996年,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占GDP比重平均每年上升1.2%。第三,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先进的设备、技术、信息及管理理念。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先进的设备、技术及管理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备条件。国际贸易的发展、生产一体化以及资本和人员流动的频繁实际上就包含了设备、技术、人才等在内的企业经营资源的国际转移。因此,全球化发展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设备和技术,而且还能同时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管理理念,迅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微观基础,并进而推动经济与政治体制的配套改革,全面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东亚地区经济的成功表明,无论其原有的经济基础如何薄弱,只要采取适当的对外开放政策,将其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完全有可能在短时期内迅速实现经济的跳跃式发展,最终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这在信息化时代尤其如此。由于信息产业明显不同于其他现代工业,这为发展中国家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提供了更可行的机会。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在输入发达国家的技术产品和接受投资的过程中获取发达国家在信息革命中已创造的先进成果,从而大量节省初期研究开发费用,并使自己的信息产业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上。所以,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和赶超战略、达到自强目标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也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关键是看各个国家如何应对并做出何种选择。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就形象地指出:“全球化犹如一股汹涌的波涛,它既可以吞没一些国家,也可以将另一些国家向前推进。”
2、g20全球化的峰会对政治和经济的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与G20存在完美的对接和共同的利益交汇点,因此应当将一带一路构想纳入到G20的行动计划当中在本次杭州峰会上,中国可以积极作为,争取G20成员国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同和支持,具体可以通过G20机制化建设和加强各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等方式,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搭建平台,进一步推进国内产能输出和供给侧改革,实现国内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增长。
另外,中国作为主办国,今年重启了G20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在外部压力下有助于中国稳步推进金融领域等改革问题,同时有助于中国加快研究外部金融环境的冲击对本国金融市场的内溢效应和国内政策的外溢效应,从而倒逼提升国内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当然,G20峰会还可能在其他方面推进国内改革进程,从而有助于中国一贯坚持的对外开放政策。
总之,G20峰会是目前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中最能体现中国烙印的平台,它实质性地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国际地位,开创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时代举办2016年G20峰会对中国而言是一次宝贵机遇,在本次峰会上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将自身战略与G20议程相衔接,为提升全球治理水平,促进全球经济共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女子在这里给各位姐姐哥哥 说谢谢了。论述一下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国家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技术、人才等重要资源可以更加自由地在国际上流动,使我们有机会利用国际上的资源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后发优势。有人认为,中国是开放和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2000年,中国的gdp是开放之初1978年的7.4倍。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当中,使国内和国际市场接轨,使我国企业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些都有利于我国熟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际市场规则,建立市场经济机制。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1)经济全球化使国内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获得更多利润,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品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国内企业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经济利益。(3)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可以加速国内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促进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增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福利水平。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由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产品和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避免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流动的扭曲,商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更加自由的流动,各国的消费者可以享受更加丰富的商品,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受益最大的就是消费者。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工业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在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据有关方面分析,加入wto后,汽车、制药、农业、电信、航空、计算机、金融等七个方面受冲击较大。其中,汽车工业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面临缺乏规模经济的冲击。汽车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只有规模上去了,价格才能降下来。而我国1998年全国汽车产量是163万辆,轿车是50.71万辆,只相当于外国一家汽车制造厂的产量,甚至只相当于外国汽车制造厂一条流水线的产量。第二,面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的冲击。目前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2000万辆,通用、福特、大众、丰田等几大生产巨头纷纷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中国目前200人拥有一辆汽车,显然是一个潜在的汽车大市场,必然会受到外商的青睐并尽最大可能挤入中国市场,这无疑会对我国汽车工业产生严重的冲击和威胁。第三,面临关税逐步下降的冲击。目前我国汽车平均关税为80%~100%,尽管正式文件尚未面世,但关税降低20%是起码的,这意味着关税降低后的进口汽车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此外,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等都使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巨大的压力。虽然中国的轿车工业可以作为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保护的时间也只有五年左右,充其量十年。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
2.经济全球化可能使我国产业结构低级化、边缘化。经济全球化虽使我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但无法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也无法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现代化。同时,过度发展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还会使自然资源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严重。
3.国际经济运行中“游戏规则”的适应问题。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它们适应以自己为主导制定的经济规则和经济秩序,没有制度和体制方面的限制,只有协调各利益集团方面的困难。而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由于市场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对市场制度的支持能力较弱。在此时,适应不熟悉甚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显然是困难的。
4.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起点和实力决定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相对劣势。尽管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这样那样的挑战,但由于其具有经济发达、技术经验、产业结构优化等优势,且处于“中心”,因而能有效地避免全球化的挑战。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不具备上述优势,且处于“外围”,因而处于相对劣势。
5.我国企业竞争力薄弱。在全球化趋势不十分明显的时期,我国企业在规模、效益、研发能力等方面表现得不尽人意,此时,企业的竞争范围主要以本土为界,这就意味着本地企业由于长期的经营历史和对本地的深刻了解,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一些保护政策,使企业处于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将在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与更为强大的对手竞争。而我国企业竞争力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恐怕并非易事。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是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和流动 是个国经济日益相互信赖 相互联系的趋势 这个概念才是适合高中生回答的 楼上的好象太深奥了吧
4、全球化对工业化国家的好处和坏处?
全球化对工业化国家肯定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提供了能源,提供了资源,提供了市场,可以说便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寻找市场,同时坏处就是很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是很难得到快速发展的,往往陷入各种陷阱。
5、经济全球的好处,政治
全球化的挑战不仅仅是对发展中国家,也是对全人类的,差别只是不同国家受冲击的程度不同,造成的影响不同而已。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在经济领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首先,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人才、资源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其次,全球化促使各国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促进了世界范围生产要素的转移和资源的配置。第三,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工业化的重心正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联合国工发组织估计,到2005年,发达国家所占全球制造业的份额将由1970年的86%下降至67.6%;而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则从1970年的10.3%上升至30.6%,其中东亚与东南亚国家将占有19.2%。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其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第四,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竞争,推动世界性的企业兼并、重组和结构调整,促使企业突出核心业务、组成战略联盟、加大R&D投入和改革管理,以增强竞争力。
2.推动区域化,加速两极化
区域化是一个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现象。一些地缘相邻、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相互提供贸易与投资便利,推进经济一体化,形成了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今年全球区域内贸易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已达50%。
全球化确实使世界经济的"蛋糕"做大了,但分配却更不公平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大至目前的60多倍,贫困国家的债务已超过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0%。据联合国统计,最不发达国家10年前是36个,5年前是42个,现在增至48个。在发达国家内部也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以美国为例,1980-1996年,最富有的5%左右的人群实际收入增长了58%,而最贫困的60%左右的人群实际收入增长不足4%。
3.全球化影响的不对等性
1994年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会议)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导言宣称:"现代技术向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传播对高工资国家有反工业化的作用:资本流入第三世界,而这些国家低成本生产者以低廉的制成品洪水般地涌入世界市常这种趋势将逼迫高工资国家未来只有在降低工资与增加失业之间做出选择。"这就是发达国家一些工会反对全球化的原因。
全球化固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中孕育和发展的,面对西方国家全面的压倒性的优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和极大的不确定性。最近联合国有一个报告称:"全球一体化造成60个国家经济比过去倒退"(北京青年报4月16日10版)。
4.增大全球经济风险
由于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大,经济危机的"传染性"急剧增强。目前,24小时电子化交易的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形成,国际市场上每天投入交易的1-2万亿美元的资金,80%都被用作短期套利,随时准备流向地球上任何一个有利可图之处,但世界对这种明显过度的自由化状态却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
跨国公司的急剧膨胀也使不少学者担心:出现了一个"独立于议会和政府的强大的权利集团",这样一个缺乏制约的力量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危险"。据联合国有关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全世界3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销售额将会达到西方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3/4。
5.发展趋势
从理论上,经济全球化存在着一个发展的极限--形成一个全球所有国家参与的一元化的世界经济。但事实上,目前距离真正理论意义上的全球化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从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看,目前主要是北美、西欧与日本、东南亚这个三角地带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而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仍然被遗忘在全球化进程之外。从全球化的内容看,真正可称得上全球化的目前还只有金融和信息市场,生产、商品距离全球流动还有不小的距离,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几乎没有大的进展。从参与全球化的企业看,目前主要是西方跨国公司,大量的中小企业参与程度还不高。从对全球化的认识看,各个国家对全球化的态度和期望相差甚远。
6.几点结论
经济全球化正在发展中,现在评价它的影响也许为时尚早。但从已有的现象观察可以知道:
(1)全球化有着全面的、深刻的内涵。不仅将世界从过去的贸易市场一体化带入了金融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生产一体化,从而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组织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急剧变化,而且影响人类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
(2)全球化的一个直接结果,是传统上的"国界"对经济分割和屏蔽作用的弱化。可以说,全球化使整个人类的生产效率获得了提高。因此,很少有国家实际采取拒绝全球化的态度。
(3)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全球化推动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的机制,在越来越宽广的领域里以平等身份进入世界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全球化又是强者的全球化。"既缺乏公认的平等规则,也缺乏认同的裁判和准则,参加"游戏"的又是不对称的选手,这样的"游戏"必然会带来先天的弊端和风险。
(4)"把经济全球化看作世界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或看作导致差距和不平衡的罪恶之源,都不是客观的。"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相同的,但由于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体制和政策不同,所带来的结果却大相庭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更大。�
(5)经济全球化还在继续发展,命运注定我们将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更加市场化的世界中生存发展。如何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的同时,改革不适宜的经济管理体制和制度,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在全球化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仅作参考#############################
6、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哪些机会和威胁
1.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经济增长机会的同时使竞争加剧
近些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均达到10%左右,为世界之最,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贸易地位也由1979年的世界第27位上升至目前的第4位,并在2003年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进口国,吸引外资自1993年以来连续处在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首位,截至2003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5015.76亿美元。经济全球化在这如此骄人的“硕果”中所起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我们在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分得了经济利益的“蛋糕”。
然而,辉煌的背后我们却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自2001年尤其是9.11事件以后出现了世界性通货紧缩,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滞胀甚至出现下滑,就业压力增大,而中国却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市场,加大了对国外产品的歧视力度,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采用了更为隐蔽的方式如环境保护措施、技术认证与安全标准、反倾销、保护知识产权等。作为始作俑者的发达国家将矛头大多对准发展中国家,近几年发达国家对中国提起了多起涉及倾销、环保、技术标准的出口贸易的诉讼案,这是我们不得不应对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已有大批发展中国家走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发展战略,从而导致了一般制造业生产的生产能力过大和激烈竞争,这一发展战略走到了一个困难的阶段。比如印度近年来就备受关注,形成了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威胁,许多外国投资已由我国转向印度,发展中国家也在向我们提出挑战。
2.在全球化中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分析
近两年我国由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强劲,再加上加入WTO带来的正面效应和全球生产转移效应,成为全球瞩目的外商投资首选地。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长足发展,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吸引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跨国投资,中国取代其他国家或地区承担起国际分工中的制造业,国际产业结构发生调整和转移。“中国制造”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以至于中国被授予“世界工厂”的称号。
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目前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分工地位。中国的工业化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在国际产业转移下和在外资大量流入下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毕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层次地位和利益分配相对不利地位,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目前与其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不如说只成为“世界车间”,因为中国主要承担的是加工,而不是从技术开发到市场营销的全过程。而就制造业整体看,无论是比重还是高端制造业产品目前仍然在发达国家,中国只有发展起现代知识经济,才能说真正实现现代化,才能像建设一个现代经济强国迈进。从长远看,中国也必须在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说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既是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承认,也是对中国发展战略的一种警示。
3. 外国直接投资的正负效应分析
跨国直接投资大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不是一场“零和游戏”,合作和资源配置优化创造了更高的效率,利用了闲置生产要素,形成了共赢。2002年我国创造了吸收外资数量第一位的纪录,超过500亿美元。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分析结果,1981年到2000年,在我国GDP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中,大约有2.7%来自利用外资的直接或间接贡献。另据计算,在1991-2000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每增长一亿美元,可以促进GDP增长18.48亿美元,足以说明外资是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外资有利于我国增加收入和创造就业岗位,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带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有利于国内市场竞争活力的提高。然而,目前我国的外资利用存在的问题使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效应。
外商投资地区结构改善进展不快,地区倾斜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983年外国投资的比例东部占87.75%,中部8.96%,西部3.20%,2000年东部为86.97%,中部为9.09%,西部3.13%,可见这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极不协调,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区位优势发挥,不利于地区间的共同富裕。同样,外资的产业结构投向也存在失衡,第二产业尤其是一般制造业占据了较大比重,加剧了我国产业投资结构偏差,导致我国出现结构性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错位,内需拉动乏力。为有效改进这些这些问题国家制定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方针,“万商西进”工程就是具体的实施。2007年1-6月,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幅达51.9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9.76个百分点。积极鼓励各地区重点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的产业,增强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实现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及协调发展。
决定外资大量流入中国除了中国发展的良好环境与前景外,是地区间争夺外资激烈竞争所造成的地方政府的无限制让利。外资利用了中国这种地区间竞争获得了超额国民待遇和过高的优惠,再加上本来就容易发生的跨国公司转移利润行为因我们放松监管而更加严重,利用外资的效益被明显减少了。同时这种超国民待遇的存在也产生了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近年来我国的居民储蓄居高不下投资不足与此不无关系。
7、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1)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高新科学技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发达国家掌握了经济全球化赖以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世界研究与开发的投资、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集中精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信息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而将传统工业和一般技术成熟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器,是实现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载体。主宰全球经济局面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在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只有5家。
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全球性的联合、兼并和扩张,进一步发展其高度发达和高度集约型的经济,使其产品竞争力始终高居世界领先地位。
2、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
(2)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3)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
3、对跨国公司产生的影响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除国家以外最活跃的国际行为主体,是当今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跨国公司作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
反过来也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在生产、投资、贸易、金融、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7)全球化推动工业化扩展资料:
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1、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生产力的较大提高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了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并使现代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传播,现代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国家的科学技术活动,都必须也只能以世界上现有的科技成果为前进的基础。
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科学技术的世界性流动,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进口世界上自己需要的先进科学技术,借助“后发优势”,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
2、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它使以往的国别关系、地区关系发展成为多极关系和全球关系,推动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国际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发展,并必然会导致一系列全球性经济规则的产生,使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国家出让或放弃部分主权,形成和遵守这些经济规则。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3、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
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4、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
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8、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有何意义?
万事万物必然有其两面性,所以确实是有弊端的。据善林金融专家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三加大了贫富差距;四金融市场风险加大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