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全球史观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经济全球化全球史观

发布时间: 2023-05-01 14:27:09

1、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的概念和举例!注:近代化史观要举政治,经济,思想3个例子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2.主要线索:
①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简单地讲,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1】全球史观下的历史知识整合——世界市场: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的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④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二、文明史观
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线索:
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文明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
第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
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
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
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
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第六,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
【特别提醒】
第一: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
第二: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复习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例1】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工业文明的历史,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具体说,包括如下阶段:
1. 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2. 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殖民扩张与争霸。
3. 发展——蒸汽时代(19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
4. 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 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重大事件: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6. 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年至今)。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1973~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例2】以文明史观整合中国近代史
1.文明的差异:考察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如清朝晚期中国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而西方已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2.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把近代史上的各次侵华战争放置在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认识。
3.文明的融合:从文明的吸收、内化、演进的视角去审视“西学东渐”和思想近代化进程。也要注意一国内部不同民族文明的交融。
4.文明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代文明的历程给我们思维的启示:
①文明必须保持前代优秀文明,吸收外来先进文明,根据国情进行文明创新。如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对苏联模式的借鉴和扬弃。
②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地区不

2、从全球史观和历史的角度看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东西方的贸易关系?

自加入WTO和国际贸易接轨以后,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外贸出口快速增长。正所谓,大国发展,主因在内部,小国发展,主因在外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指引下以跨国公司主导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是外部因素球。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性大国,内部因素是主要的,80年代,邓小平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正确判断。积极主动融入世界贸易体系,提前布局,政策扶持。另外,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的外贸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城市化把沉睡在一亩三分地上的农村劳动力释放出来,农民工群体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具大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1999年大学扩招培养了一大批脑力劳动者,英语4级基本是大学的标配,找一份外贸业务员的工作,对外沟通基本够用。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

公开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4.6万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口1.8亿人以上。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27日,中国的进出口企业数量为641万余家,其中广东省的外贸企业最多,达182.3万家,占比28.4%;江苏省、浙江省的外贸企业数量分别排名第二、第三位。

假设平均每一家外贸企业配有5名业务人员,从事外贸业务的销售人员将达到3000万之多。另一个数据,阿里巴巴国际站目前有20万卖家,如果每一家公司有5名业务员,从事阿里巴巴的外贸业务员就有100多万人,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国内外贸从业人员的数量都是非常庞大的,远远多余IT从业人员。

本人从事外贸工作多年,涉及过多个行业,大小公司都待过,有过创业和海外常驻的经历。见证过一个个行业和公司的兴衰更迭,乃至个人的起起伏伏悲悲喜喜。一直走在奋斗的路上,同时也在不断思索行业的未来,世界在向前发展,如何把个人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是我写这个专栏的核心诉求。看过许多写外贸的文章,技术层面的很多,更多的是术的层面的阐述,至今没有发现有书籍是从本体论的角度论述外贸业务员该如何拓展业务。

本人写作的一大特点就是从大历史观和政治的角度首先剖析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然后在大的经济环境下个人的奋斗如何赶上历史的进程,最后才是技能方面的分享。和其他书籍不同的是,本人的业务技能分享更侧重逻辑层面,期望告诉你们为什么这样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可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说个小故事:

有一个北京人,1984年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到意大利淘金。风餐雨宿,大雪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了,终于攒下100万欧元(人民币768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了…

或许,人一生多半是瞎忙,有的时候必须承认选择大于努力。这位北京人辛辛苦苦几十年到头来发现还不如当时留在北京走得快,改革开放40年正式中国火箭般发展,改天换地的四十年,美国每年的GDP增长如果能达到3%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中国在90年代和加入WTO以后每年的GDP经常超过10%,90年代经常听到“经济过热”这个词,即使到了现在中国每年的GDP增长也在6%左右,如果把在美国奋斗比喻成乘坐绿皮火车,那么在中国就相当于时速200km/h以上的动车,这就是平台的力量,开汽车的永远快过骑自行车的。有的时候不是努不努力的问题,而是你的平台支持你能走多远,什么是平台?一个行业,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团队都可以是你的平台,所以在谈努力奋斗之前,建议先找准方向,选准平台。平台决定了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虽然说努力的人往往结果都不会差,但是方向不对,往往要付出更多的血和泪。首先,国家这个是没得选了,毕竟生活在国外的,或者准备去国外发展的不是我的目标读者,关于如何选择行业和公司,个人的一些经验可以分享一下。

3、高考历史科目中的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生态史观分别应怎么理解?它们各自都包括些...

1.文明史观
文明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他们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3.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4.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
革命史观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5.社会生活史观
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4、解释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近代史史观是什么?还有哪些史观,一并解释下。。。

全球史观:
建立在人们的意识对全球化现实反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超地区、超民族的史学观念,是一种从全球的视野和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世界史的方法。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动态过程,它包括长时段的发展趋势性以及整体性。趋势性就是说全球史观反映了人类文明相互交流逐步摆脱分散并走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世界逐步联为一体,而且这种趋势至今尚有加强的前景。而整体性则说明全球史观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超越西方史学以国家为单位的叙事传统,从学术发生的角度颠覆“欧洲中心论”以不同人群、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开辟了考察世界历史的新视角,建立了编纂世界通史的新框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理论启发性。

文明史观:、
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唯物史观:
即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近代化史观:
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