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化对中国有什么利弊?
经济全球化吧?
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
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3、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
6、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
弊端
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
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
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2、联系中国实际论述全球化和中国的关系
以我曾经在省级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过的体会,我国在建国初期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与全球化没有多少交集或关系,自己国家的商品供不应求,除了一点土特产,没有什么可卖给全世界的,而自身穷困,创汇有限,也没多少钱进口国外商品,因此那时基本不存在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制造业全面引进了先进的工业技术与设备以后,我们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很快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商品制造国,在解决了我们国内的商品需求问题后,有大量的剩余商品需要卖给全世界,由于我们的劳动力便宜,所以商品价格低,战胜了全球大量的竞争者,使我们的商品进入了全球市场,总体经济从实质上融入了全球化。我们挣来了大量外汇,就有能力大量进口全球商品,更加强了我们全球化的地位。如今我国稳定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商品进口国,实现全球化的同时,也学会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巩固了我们的国际地位。
3、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有可能加速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扩展到全球,造成贫富分化、环境退化等严重问题。1.1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机遇经济全球化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机遇:(1)实现生产要素的互通。中国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的成功经验,在利用国际上的资金、经验、人才、技术等方面受益匪浅。(2)降低学习管理经验的成本。跨国公司在攫取利润的同时,也必然带来其管理经验,我们将更有机会从管理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3)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1.2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危机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存在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经济的动荡将成为常态。而国际经济的动荡和波及效应,会使任何单个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在与市场力量的对抗中都处于弱势。国际经济安全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将由此受到严重的威胁。(2)经济全球化可能导致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全球化不是天下大同,而是充满了强强之间、强弱之间激烈矛盾和斗争。20世纪是世界经济空前繁荣的世界,也是人类贫富最为悬殊的世纪。90年代是经济全球化进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南北国家差距持续扩大的时期。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低收入国家,其收入只占世界总收入的6%。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处在“信息贫困”中,将有可能被剥夺参与科技进步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机遇,两级分化由此会进一步加剧。(3)强势经济易于导致经济霸权和文化霸权。当前,发达国家不仅控制着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现有的国际机构,而且是经济全球化国际规则的主要制定者,这一状况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十分不利的。某些经济发达的大国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给不听从其指挥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很大的经济困难,甚至使有些国家的产业陷入绝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高科技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却因客观存在的科技水平差距而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参加竞争。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自己的优秀人才被跨国公司尽行收罗的危险。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借此输出他们的价值观,以求从根本上确立长期的竞争优势,推行其所谓的文化全球化,建立文化霸权。2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影响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的国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2.1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达国家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有经济全球化的优势,获得的利益。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高新科学技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发达国家掌握了经济全球化赖以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世界研究与开发的投资、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集中精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信息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而将传统工业和一般技术成熟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器,是实现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载体。目前,主宰全球经济局面的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在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只有5家。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全球性的联合、兼并和扩张,进一步发展其高度发达和高度集约型的经济,使其产品竞争力始终高居世界领先地位。2.2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确实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潜在的巨大机会;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国际制度和规则的现状,从而在全球化的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担中处于不利地位。很明显,经济全球化趋势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不可盲从。各国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现状,综合评定各方面的关系,权衡利弊,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参与战略和对策选择。3中国的应对态度和策略3.1中国的应对态度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势不可挡的,我们需要客观认识它;其次必须要认清,“全球化”并不是“一体化”;再次,跨国公司是全球化主要支配力量,经过农业、工业、信息业的多次发展浪潮推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的生产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国经济已融入了这一场洪流。3.2中国的应对策略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基数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根据我们的基本国情,做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1)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利用加入“WTO”的契机,坚定改革开放,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累计利用外资规模超1.2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2003年至2011年,我国共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1.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19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已20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和借鉴。(2)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3)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4)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5)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包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积极参与国际接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经济。资料来源于:/2/view-4332413.htm
4、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我们应该是支持还是反对全球化?
当然是是支持。
因为中国是全球化获利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5、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我们先分析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有利因素:
1、有利于引进外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我国已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促进对外出口,平衡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的有力拉动作用。扩大对外贸易,以出口带动进口,进口促进出口,进一步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进出口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更加促进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使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3、有利于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解决我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促进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合理解决,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安定的政治环境,不但有利于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利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律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特性,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同时促进国家发挥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作用,最终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
6、有利于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市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调节人、财、物在市场中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促进无形的手对我国经济的调节,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7、进一步节约劳动成本,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吸收引进当代先进科技成果,增强经济实力;接受来自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的挑战,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8、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再分析下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 被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后,不可避免的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受国际性经济危机冲击概率会变大,受到的损失也会随之变大。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后,受整个市场的变动性影响也会增强,市场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压力。
2、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因而也会造成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区域经济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甚而至于会造成经济波动,社会不稳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可能会挫伤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东西部差距过大,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不利于共同富裕的最高理想的实现,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3、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出口产品类型的限制,让我国外贸增长方式无法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因此,国内生产资料在不断损失,生态环境也被破坏的极其严重的情况下,出口却没有为我国争取到相应的回报,长此以往,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国际出口产业链上仍处于低端的水平,对于国际垄断资本的侵入,民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而中国廉价的出口产品又容易受到国际上反垄断的限制,因而不利于出口业的长久发展,更容易被某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利用,产生的经济纠纷也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6、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优势: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关税壁垒,有助于扩大出口,方便中国优势产业走向世界,有利于中国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互利,互惠互利。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弊端: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下层,承接了大量低端产业,对于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大量外资进入,也会对本土的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造成冲击。
去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机遇:
1、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2、市场竞争中,各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3、科技成果快速传播。
4、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
5、环境、资源、人口等全球性的共同问题更好的解决。
挑战:
1、把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其他弊端也全球化了。
2、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得以推行,导致全球范围内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贸易。
3、局部的经济危机容易引起全球的动荡甚至危机。
7、全球化对中国文化有哪些影响?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外来文化对中国市场的强烈冲击、西方文化大举扩张,外国文化产品不断挤占中国文化市场,征服中国的文化受众,使中国文化面临削弱自身特色、倾向西化的现实威胁,在理论上对西方文化理论进行话语平移,在创作上对西方文化创作模式进行模仿和复制,由此甚至使西方文化对我国所进行的文化霸权得到部分实现,对当代中国民族精神产生重大的冲击和威胁,抑制了中国文化合理功能的充分发挥。全球化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压力还体现在中国文化进行国际参与、实现国际化发展方面的重重困难和阻力。
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市场经济的时代洗礼,导致传统文化架构的崩溃和新的文化孕育和诞生自然经济的可控性、自足性、低效率,与市场经济的非控性、开放性,高效率,是根本对立的。中国文化似乎处于从没有过的质疑、惶恐、浮躁和迷茫之中。
传统文化生存艰难。当今世界来势汹涌的全球文化一体化、同质化过程,其实质就是向现代西方高科技文化趋同、被西方高科技文化同化的过程。一些人对自己文化传统的反省几乎到了自虐的程度。几十年来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批判多于继承,否定多于肯定,缺少认真的总结,更遑论普及。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在国人的心目中的忘却速度令人吃惊,对文化问题的质疑却日益弥漫,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无以为继的危机。
历史在演变,食物在变化,理论由发展,文艺的精典也在不断扩大、重构和完善,传统的审美内涵也在有着当代意识的当代人的重新阐释下而另具新意。中国文学艺术虽然在近一百年里深受西方文学艺术的影响,但因其固守自身规律而长期循着自身的发展逻辑,在理论方法上变化不大。经过历史的洗礼,国人借助西方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来分析研究世纪末和新世纪初的中国文学艺术的方法逐渐扩大。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艺正处在东西方文化互动的冲突与融合当中,中国的文学艺术理论工作者肩负历史的重任,承担起了继承发展中国发展文化的重任,在理论上建构和完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在世界大的变革之中立于不败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全球化文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我们理性的看待自身的文化传统,处理好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也需要我们理性的面对他者的文明,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8、全球化对中国有利还是有弊?
全球化带来的弊端:
一、吵镇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升举粗机。
二、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
三、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答配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
四、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 。
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 。
六、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七、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