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
(1)(10分)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
(2)(10分)整理:图2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3)(10分)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
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族政治轨道的追求。
2、(11分)阅读材料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航路开辟后;二是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
(1)阶段: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的“经济全球化”。(1分)
信息: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等落后地区输出工业制造品,中国等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等。(2分)
(2)第一次全球化:始于新航路开辟;以欧洲国家为主;建立大帝国。(2分)第二次全球化:始于二战以后,由美国主导;建立全球性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国家贸易增长迅速。(2分)
(3)第一次全球化: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学习其先进技术,表现为开放通商口岸、建立近代工业等。(2分)第二次全球化:抓住机遇主动应对,表现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2分)
3、历史专题8面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国应该怎么做
中国面临的机遇。其—,世界形势的缓和,为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国面临的挑战:其一,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其二,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军备竞赛的作用相对下降,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了首位。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各国都把科技开发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关键因素。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
第三,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第四,正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考验。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
(3)面对以上挑战,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迎接各种挑战,尽快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国被迫融入经济全球化。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屈辱地
(14分)
(1)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放沿海通商口岸;资本主义国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现;鸦片走私有增无减。(任答4点4分)
(2)资本在全球新一轮的扩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相互依存以达到一个高度;贫富悬殊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每点2分,共6分)
(3)跨国公司的出现;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贸易组织;新型交通工具和信息化。(任答4点4分)
5、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他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自哥伦布大陆发现以及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让全球商业成为可能,而工业生产,商业开拓,让全球化成为必然。当工业发展的一定阶段,商业在本土已经无法满足,这就要扩展商业版图,而这个过程中,让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和技术的差异,只能通过比较优势发展适合自身的经济结构。这个过程形成剪刀差。原料产地只能进行简单的加工,然后出口,进口工业成品。他们自身的技术和资本无法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使得世界市场中各个国家的分工逐渐固定化。就好像,以前都是原始人类,后来有的成了奴隶主,有的成为奴隶。所以我们现在说发达国家推动全球生产,与百年前的殖民地掠夺是没有区别的,实质依然是掠夺,巩固自身在世界分工中的上层地位。其凭借着强大的政治、资本、军事能力在全球推行实现自身价值的全球贸易,通过先进的技术与资本优势抑制其他国家的民族工业,这对发展中国家是挑战。
至于现代,因为世界多元化,百年前的大部分殖民国家都已独立,交通的便利让生产更接近原材料产地,而运输高附加值的产品,资本的国际间流动使得这样的生产成为现实。信息的便捷降低了全球生产的时间成本,可快捷推行世界范围内生产,降低成本。并且资本一定程度上为各个国家带来技术更新和产业革命。这个过程中,一些国家如果能把握住,确实能够提高自身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改善贸易中的地位。而就资本本身来讲,这不是所求,利益是其最大的动力。
目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实际上是比较感概的,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由于技术的欠缺,我国出口主要还是原材料和低附加值的产品,比如木材、服装、日用产品、普通机器零部件等,同时也有比较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电子产品以及高技术的航天技术、军事产品等。总体上讲,大部分出口产品以低技术含量为主。同时,我国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足,已经满足经济高速发展三十余年,很多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处于前列,现在要实现的是技术产业化,充分发挥资源与人力效益,升级产业。目前人口红利要结束,老年化逐渐加剧,这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6、(18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阶段经济全球化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对不同国家
(1)方式:对资源和劳动力(奴隶)的掠夺,促使生产和贸易超越国界,走向全球。(2分)
(2)不同之处:第一次工业革命,集中于流通领域,以商品倾销为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国际垄断同盟起重要作用。(4分)
(3)赞成观点1理由: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因资本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发达国家主导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掠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实力雄厚,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分工占据有利地位,获取的利益远超发展中国家,造成全球贫富悬殊扩大。所以赢家永远是赢家。(每点2分,6分)
赞成观点2理由: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为发展中国家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进程,为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采取相应经济政策,趋利辟害,促进自身经济成长。所以输家可以成为赢家。(每点2分,6分)
(4)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外: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多边经济谈判,促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内外各1点即可,4分)
(5)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应主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忍剑,发展中国家应注意趋利避害,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2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7、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
题主这一材料的答案依据的是欧洲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和其弟子《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他们创立的学派着重站在全球化的视野看待人类文明的进化和演变,认为1500年前世界各文明中心虽然有交流,但是间接的和不稳定的,而1500年欧洲人掀起的大航海壮举真正地把各区域稳固联系在了一起,从此世界上不再存在孤立发展的文明,世界历史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8、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39年1月
(1)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答出二人即可得2分)
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2)内涵: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用工厂代替手工作坊。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2分)
(3)因素:国际贸易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通讯手段的发展。(3分)
(4)被迫卷入: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在中国倾销商品;输出资本。(3分)
措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