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伊斯坦布尔与全球化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伊斯坦布尔与全球化

发布时间: 2023-04-05 05:02:24

1、求:《伊斯坦布尔宣言》

亚通组织大会通过《伊斯坦布尔宣言》
 伊斯坦布尔11月25日以“展望十年后的睁者通讯社”为主题的第14届亚洲太平洋通讯社组织(亚通组织)全档早扮体大会25日在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闭幕。大会当天通过了《伊斯坦布尔宣言》。
宣言说,由于信行灶息全球化和网络的迅速发展,通讯社正面临着其他媒体的激烈竞争,但只要继续做到提供及时和全面的新闻,通讯社仍然会被未来的受众需要。

2、伊斯坦布尔 原名叫什么 是历史上那些国家的首都?

公元前658年始建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位于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改名君士坦丁堡。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习惯上称为伊斯坦布尔。直到凯末尔建立土耳其共和国之后,丛明迁都安卡拉。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

(2)伊斯坦布尔与全球化扩展资料:

伊斯坦布尔的地理环境:

气候特征

土耳其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内陆及东部地区温带大陆型气候明显,夏季炎热干燥,冬竖郑岩季酷寒。

地理位置

分成三个区:位于欧洲的旧城区和贝伊奥卢商业区,余御以及位于亚洲的于斯屈达尔区。风光秀丽、古迹繁多、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使伊斯坦布尔成为一座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欧亚两大洲共有的一颗明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伊斯坦布尔

3、为什么土耳其不把首都设在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

之所以土耳其不把首都设在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这是因为伊斯坦布尔的地理位置是极其差的。伊斯坦布尔在土耳其历次对外作战当中经常是会成为一个受到孤立的首都,而这样的首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伊斯坦布尔不适合做首都的地理原因:
可以说地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的伊斯坦波尔北接黑海,南连马尔马拉海、爱琴海、地中海,海运便利,又在陆路上中亚,勾连东方,交通区位可谓世界重枢,因此在全球之中都是有数的名城。
伊斯坦布尔不仅过去辉煌,虽然在如今全球化之下,这座欧亚大陆上的交通枢纽已经褪色许多,但在土耳其国内甚至整个东欧西亚依然无城可比。


伊斯坦布尔不适合做首都的历史原因:
在当时,受协约国支持逗袜的奥斯曼帝国首都在伊斯坦布尔,而革命者的大本营则位于安卡拉,出于跟奥斯曼帝国做政治切割的原因,伊斯坦布尔在第一时间就被从首都备选里抛弃。
希腊在西,英意在南,亚美尼亚跟沙俄在东的时势,这让地处安纳托利亚高原中心,处易守难攻之险要的安卡拉便成为革命者建立新首都的不二之地。


在经凯末尔领导土耳其几度血战跟外交斡旋之后,土耳其虽然得以收复核心区,奠定了如今的领土范围,此后却并未将首都迁还伊斯坦布尔的原因则是出于山河形势跟历史教训的考虑。
奥斯曼帝国战败于协约国之手,甚至被希腊轻易兵临城下,原因就在于自二十世纪初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之后,奥斯曼帝国就丧失了色雷斯与亚得里亚海东岸的大部领土,伊斯坦布尔孤悬在博斯普鲁扮指运斯海峡的西岸,根本无险可守。


凯末尔虽然带领土耳其走过亡国危机得以中兴,土耳其还在二战之后跟欧美达成盟友关系,甚至成为北约盟国,但这只是外交态势上的缓和,一旦时局出现巨变,建都于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不管是面对北约还是俄罗斯,都无险可守,厅梁极端被动。相反安卡拉地处土耳其的中心地带,四周是安纳托利亚的群山环抱,社会构成又主要是保守派的土耳其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在安卡拉,诚为土耳其万世建基之地。

4、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的社会评价

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里,读到了帕慕克在东西方夹缝中的那种真实的心态。有面对西方他者观看时的不安(掘毁轿帕慕克并不认同列维-施特劳斯的那种“热带的忧郁”),也有对伊斯坦布尔的集体乡愁的辩解。帕慕克看到了“呼愁”麻痹的一面,但他也认为“‘呼愁’在贫困之时教人忍耐,也鼓励读者逆向阅读城市的生活与历史,它让伊斯坦布尔人不把挫败与贫穷看作历史终点,而是早在他们出生前便已选定的光荣起点。正如帕慕克提到的,对于那些受西方文化刺激并接触当代世界的伊斯坦布尔作家而言,“除了‘呼愁’带来的群体感之外,他们也渴望蒙田的理性主义和梭罗的心灵孤寂”,也就是一种西方的个人忧伤。帕慕克无疑也是如此。
只要是身处东西方之间,那么--如何在群族共同体的归宿感和个体精神承担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文化出现落差时不陷入要么闭关自守要么全盘他化的悖论,这个问题就会一直存在。“呼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全球化会消解“呼愁”吗?答案在帕慕克的写作之中。当然,《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远非只关大义的民族志,也不是供“东方学”解剖的乏味样本,它更是一部充满个人温情记忆的有趣的个人史。对于伊斯坦布尔这样一座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都城来说,《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的出版,来得似乎有些迟;但是,对于帕慕克这样一个五十四岁就摘取世界最高文学荣誉的作家来说,来得却似乎有些早。如果说,帕慕克的小说是个谜,那么《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就是这谜的答案了,难道帕慕克他就不怕包袱抖得太早吗?再者,回忆录,那可是暮年的事。正如书中提到的纳博科夫的回忆录《说吧,记忆》,它写于作者人生最后十年。余裤从川端康成所谓“临终的眼”看过去,人生大概会有很大的不同吧。一九六九年,在自己的的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初版于一九二三年)的再版序言中,博尔赫斯将二十岁时的自己和七十岁时的自己作了比较——“那时候,我寻求日落,城市外围的陋巷,判肆和忧伤;如今我寻求黎明,都市,和宁静。”再迟个十年,也许《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在天空中冷空气跟热空气交融会合的地方,必然会降下雨露;海洋里寒流和暖流交汇的地方会繁衍鱼类;人类社会多种文化碰撞,总是能产生出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因此可以说,先有了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然后才有了帕慕克的小说。
--莫言
帕慕克忠诚于他内心丰富的诗意。一曲意味深长的迷人哀歌--唱给记忆中的童年,唱给伊斯坦布尔--把他带到世界面前。
--《观察家报》
帕慕克不仅捕捉了伊斯坦布尔冲突,更展现了城市的诡谲、永恒之美。
--《新政治家》
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受到外来文化和信仰的冲击,我们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独被呼愁笼罩的伊斯坦布尔人。
--《旧金山时报》
跨立于达达尼尔海峡的伊斯坦布尔……奥尔罕· 帕慕克是一位清醒的城市编年史家……他的小说洞察东方与西方的不同……
--《芝加哥论坛报》

5、伊斯坦布尔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伊斯坦布尔,北纬40°的明珠,被誉为“地球的金项链”。 全球唯一地跨欧亚两洲的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尔就坐落其间
地跨欧亚两洲的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友模行城市、最大的港口、工商业中心和主要的旅游胜地。伊斯坦布尔省省会。全市面积 254平方公里,人口 548万,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公元前658年始建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位于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为罗马帝国首都,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土耳其人作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后,始称伊斯坦布尔,但西方国家仍习称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成为正式名称。现市区已包括海峡中、南段两岸以及与之相连的马尔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城市。1973年筑成跨越海峡的博斯普鲁斯公路桥
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同时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名城,作为世界文明之都的伊斯坦布尔,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土耳其的“心动之地”。 在土耳其的历史、商业、民间传说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均独占鳌头。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伊斯坦布尔自古以来即为交通、军事、商业和宗教的重地,并曾为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有3000多年历史,其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管是罗马式斗兽场还是妻妾成群的后宫,都令人怦然心动。从罗马帝国留下来的君士坦丁堡古城的古典支柱、高低错落的圆形拱顶、高耸的尖塔装饰着整个市区。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峡,南端叫达达尼尔海峡,北端叫博斯普鲁斯(伊斯坦布尔)海峡,总称黑海海峡。此“黄金水道”是黑海通向外界的咽喉要地,伊斯坦布尔就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端。从这里出发向北从海上直达黑海沿岸各国;向南接着地中海,从海上可通欧、亚、非三个大陆;站在伊斯坦布尔的高处向西望去,欧洲大陆近在咫尺;向东虽有帕米尔高原阻隔,但200O年间丝绸之路上商贾不断往来。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洲际交通枢纽,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伊斯坦布尔(ISTANBUL)

地跨欧亚两洲的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工商业中心和主要的旅游胜地。伊斯坦布尔省省会。全市面积 254平方公里,人口 548万,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公元前658年始建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位于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为罗马帝国首都,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土耳其人作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后,始称伊斯坦布尔,但西方国家仍习称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成为正式名称。现市区已包括海峡中、南段两岸以及与之相连的马尔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城市。1973年筑成跨越海峡的博斯普鲁斯公路桥。有纺织、食品、陶瓷、玻璃、机械、汽车制造、船帕修造等工业。也是重要渔港。有苏里曼尼耶清真寺等名胜古迹。

土耳其全称土耳其共和国,横跨亚、欧两洲,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名列世界第36位),大部分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好哗岛,濒临地中海和黑海,海岸线长达8333公里,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同时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名城,作为世界文明之都的伊斯坦布尔,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土耳其的“心动之地”。 在土耳其的历史、商业、民间传说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均独占鳌头。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伊斯坦布尔自古以来即为交通、军事、商业和宗教的重地,并曾为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有3000多年历史,其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管是罗马式斗兽场还是妻妾成群的后宫,都令人怦码迟然心动。从罗马帝国留下来的君士坦丁堡古城的古典支柱、高低错落的圆形拱顶、高耸的尖塔装饰着整个市区。

土耳其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内陆及东部地区温带大陆型气候明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酷寒。

景观:托普卡匹皇宫,苏雷曼尼亚清真寺,圣索菲亚,蓝色清真寺,考古博物馆,卡里耶博物馆,朵马巴恰皇宫,地下宫殿.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峡,南端叫达达尼尔海峡,北端叫博斯普鲁斯(伊斯坦布尔)海峡,总称黑海海峡。此“黄金水道”是黑海通向外界的咽喉要地,伊斯坦布尔就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端。从这里出发向北从海上直达黑海沿岸各国;向南接着地中海,从海上可通欧、亚、非三个大陆;站在伊斯坦布尔的高处向西望去,欧洲大陆近在咫尺;向东虽有帕米尔高原阻隔,但200O年间丝绸之路上商贾不断往来。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洲际交通枢纽,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悠久的古国名都伊斯坦布尔建于公元前668年,旧址是古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庭,后来经过战争和重建,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该城以后,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从那时起一直是土耳其帝国的首都。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迁都安卡拉,但伊斯坦布尔仍然是土耳其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

伊斯坦布尔不仅地理上横跨两洲,而且还兼收并蓄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从而成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交汇点,随之遗留下许多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伊斯坦布尔现有40多座博物馆、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这些美丽的建筑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东西方交汇点的生动见证。在古代东方博物馆展有苏美尔人的头像、巴比伦人的瓦器、亚述人的浮雕等,这些都是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地区各民族史前时期的文物。在考古博物馆有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物,其中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巨大石棺,是公元前4世纪希腊艺术的杰作。在考拉教堂,有大量关于圣母、基督和使徒的壁画,是拜占庭艺术的代表作。在苏莱曼尼耶清真寺,雕梁画栋、镂金刻银,有许多奥斯曼时期的艺术珍品。在市内西岸旧城区里,历代各帝国时期遗留下的石砌古堡、城垣、塔楼、渡槽随处可见。

最能说明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汇点的名胜古迹是阿亚索菲亚博物馆、苏丹阿赫梅特清真寺和托普卡珀博物馆。

阿亚索菲亚博物馆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堂。它是一个气势宏伟的长方形石头建筑,上面巨大的穹顶,直径31米,离地面55米。底部四周有40个大玻璃窗,4座雄伟的拱门,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在教堂外修建了4座宣礼塔,将这座千年历史的大教堂改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将它改为博物馆。

苏丹阿赫梅特清真寺建成于1616年,与一般清真寺不同的是它有6个宣礼塔。由于它的四周墙壁镶嵌着两万多块蓝色花瓷砖,使得大厅里光线显得格外柔和、静谧,故又称“蓝色清真寺”。据传烧制这些瓷砖的工匠是从波斯招来的,所以它展示了奥斯曼建筑艺术和东方建筑艺术的渊源关系。

托普卡珀博物馆建于1478年。这里除了收藏着土耳其历史上许多珍贵文物和文献以外,还收藏着1.7万多件中国古瓷器,上至唐宋,下至明清,据说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德累斯顿艺术博物馆,为世界第三位。

伊斯坦布尔市分成三个区:位于欧洲的旧城区和贝依奥卢商业区,以及位于亚洲的于斯屈达尔区。1973年建成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桥长1560米,一桥飞渡欧亚,天堑成通途。该市是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城市,转运全国57%的进口和11%的出口货物,生产全国1/3的工业品。伊斯坦布尔不仅海上运输发达,铁路运输也相当发达,这里是欧洲“东方铁路”的终点,又是“巴格林铁路”的起点。商业繁荣有其悠久的历史,位于西岸欧洲的贝依奥卢区有个商场建于1461年,占地3万平方米,内有16条街巷,3000多家店铺,出售着各式各样的商品。

风光秀丽、古迹繁多、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使伊斯坦布尔成为一座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欧亚两大洲共有的一颗明珠。
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同时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名城,而位于黑海(Kara Deniz)和马尔马拉海(Marmara)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I tanbul Bog zi)及金角湾(Hali)横贯其中。做为古代三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首都的伊斯坦布尔,保留了辉煌的历史遗产,也是土耳其人民值得骄傲的。伊斯坦布尔确实由于丰富多彩的文化遗迹,使游客着迷,其所拥有的博物馆、教堂、宫殿、清真寺、市场以及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会让人们流连忘返。夕阳西下时,伫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岸边,当看见对岸的窗户在落日馀辉的映照下射出的点点桔红,这时你就会深深理解了若干世纪前的人们为何选择了这样一个非凡的地方,也会由衷地感叹伊斯坦布尔无愧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北纬40度)伊斯坦布尔,北纬40°的明珠
北纬40º,被誉为“地球的金项链”。 全球唯一地跨欧亚两洲的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尔就坐落其间。
风光秀丽、古迹繁多、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始建于公元前658年的伊斯坦布尔,堪称欧亚两大洲共有的一颗明珠,是享誉全球的旅游胜地。作者曾随中国海军环球航行舰艇编队先后两次途经伊斯坦布尔,有幸饱览了该城古老而又现代的迷人风光。

6、伊斯坦布尔为何被称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峡,见证帝国千年兴衰

1936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推动《蒙特勒海峡公约》(《关于(黑海)海峡制度的公约》)的制定,让土耳其掌握了土耳其海峡控制权,允许土耳其将海峡再度军事化,同时对没有和土耳其交战的国家保证商业货轮无限通行海峡的权利。这项公约,持续约束着土耳其海峡这条全世界最拦前重要的海道。

博册衡贺斯普鲁斯海峡(伊斯坦布尔海峡)及达达尼尔海峡是隔开欧亚两地、地中海与黑海的两座狭窄海峡,中间有马尔马拉海相连。

几个世纪以来,土耳其海峡这几处地方,在全球一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尤其是在君士坦丁堡这座大城市建于博斯普鲁斯之后。君士坦丁堡现在叫作伊斯坦布尔。

特洛伊战争据说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中期,是两部古典希腊文学中最伟大作品荷马史诗《奥德赛》及《伊里亚德》的部分主题。战争的焦点是特洛伊城,可能坐落在亚洲端的达达尼尔一带。如此看来,特洛伊战争算得上是土耳其海峡发生的诸多战争之首。

公元前7世纪,希腊殖民者在博斯普鲁斯建立2处聚落,位于欧洲这一边叫拜占庭,位于亚洲那一边叫迦克敦。公元前5世纪希腊与波斯对战中,控制拜占庭对希腊人来说极其重要,拜占庭也因此成为重要的贸易城市。

落入罗马统治后,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选择拜占庭作为新的帝国首都及王室所在地。新的帝都在330年时以新罗马之名君士坦丁堡正式启用,不过人们比较熟悉的名称是伊斯坦堡。

随着罗马帝国权力中心东移,西侧帝国领土被入侵的部族攻占,君士坦丁堡逐渐壮大,规模、富裕程度及重要性都远远超过了罗马。君士坦丁堡成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东侧行省的延续,6世纪初达到巅峰时期,也曾统治意大利多数地区、北非和西班牙南部。

君士坦丁堡东面有博斯普鲁斯海峡作为屏障,西面容易遭遇来自陆地的侵略,直到5世纪初期才逐步建立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尽管如此,君士坦丁堡仍旧面临外国势力的不断侵扰。625年时,多瑙河以北的游牧族群阿瓦尔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柔然人的后裔)从西边陆地进军,波斯帝国(伊朗)自海路入侵,两边联合夹击,均被君士坦丁堡击退。677年和717-718年,阿拉伯帝国两州派次尝试进攻,也被君士坦丁堡以希腊火(烧夷弹的先驱)击退。

941年,发源自现在俄罗斯、乌克兰及白俄罗斯一带的罗斯人从黑海入侵时,同样也遭君士坦丁堡以希腊火驱离。最后,1204年一支天主教十字军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导致拜占庭帝国的分裂。

到了此时,塞尔柱帝国已占据拜占庭帝国在中东和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半岛)地区的大半领土,拜占庭帝国在这样的压力下势力早已萎缩。1261年,拜占庭诸王重新攻下君士坦丁堡,不过势力已经世风日下,命运逐渐被另一个新势力掌控,这个新帝国就是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人是伊斯兰土耳其民族,名字来源于其王朝创始者、统治安纳托利亚一个小王国的奥斯曼一世。统一整个安纳托利亚地区后,奥斯曼人势力扩张越过土耳其海峡,打算从希腊和巴尔干地区获得领土。

尽管他们从1390年到1402年封锁君士坦丁堡,又在1411年和1422年两次围城,却一直无法攻破。

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在位时,奥斯曼人带着16万大军4次来袭,君士坦丁堡仅能召集7000人赶鸭子上架。穆罕默德切断君士坦丁堡的援军和后勤补给,再用火药武器炸毁城墙,让奥斯曼士兵得以顺利进城。拜占庭最后一位帝王君士坦丁十一世(1405-1453)在交战中殒命。

穆罕默德将君士坦丁堡重新命名为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新政权的象征,首先是将圣索菲亚大教堂转变成为一座清真寺。其后200年,奥斯曼帝国领土进一步四处扩张,势力远至欧洲、北非和中东地区。

到了19世纪,奥斯曼帝国国力衰退,规模及影响力大幅削弱,敌人与帝国各省的分离运动,迫使帝国势力更加捉急。1908年,一群改革派官员青年土耳其党人在一次行动中夺得奥斯曼帝国控制权,强迫苏丹建立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青年土耳其党人无法阻挡意土战争(1911-1912)或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913)带来的失败,使奥斯曼帝国更多的领土被瓜分。

1832年希腊从奥斯曼人手上获得完全独立的地位,为了抵抗希腊的海军势力,并巩固奥斯曼帝国在土耳其海峡一带的地位,奥斯曼向英国购买2艘现代战舰。特别是2艘战舰的部分价款是由奥斯曼帝国各地人民认购,却从未成为奥斯曼舰队的一份子。

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数日,2艘战舰被英国政府征用,导致奥斯曼帝国人民群起激愤,迫使奥斯曼向德国靠拢。8月2日,德国与奥斯曼签署协议,德军提供军事协助,换取他们在奥斯曼境内行动的权利。8月10日,2艘德国战舰抵达达达尼尔海峡,获准穿越土耳其海峡,之后加入奥斯曼海军行列。

10月29日,奥斯曼帝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2艘德舰在黑海攻击俄国港口。俄国、英国及法国因此在次月向奥斯曼宣战。奥斯曼从德国获得了极大的援助,包括金援、物资补给和军事能力。德籍工程师在达达尼尔海峡布署新炮台、强力探照灯、拦截潜水艇的海底捕网,以及协调防御用的无线电报系统。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周围地区军力增强,布下了更多地雷。

1915年2-3月,一批英法舰队攻击土耳其海峡,打算打通前往黑海的路权,这样能更容易补给俄国。同盟国这次的行动失败了,因为他们遇到了奥斯曼的大炮和地雷。随着海军作战一塌糊涂,同盟国在达达尼尔海峡发动两栖登陆,集结一批7.5万名兵力的跨国部队,士兵分别来自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和法国以及非洲的法属殖民地。

第一次登陆发生在4月25日,同盟国在加里波利半岛(位于达达尼尔海峡欧洲一侧)筑起2座滩头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将这一天作为纪念日,缅怀两国军人的牺牲奉献。崎岖的地形给来者带来艰苦的壕沟战。到了年末,同盟国开始从加里波利撤退,奇迹的是在撤军中无人伤亡,最后一批同盟国军人在1916年1月9日离开。这次行动总共有14.25万名士兵丧生,其中半数以上是土耳其人。

奥斯曼军队持续在巴尔干、高加索和中东地区奋战,同时继续种族清理运动,将面对国家暴力的亚美尼亚人、希腊人和叙利亚人杀害并驱逐出境。奥斯曼终于在1918年10月30日签署停战协定,同意同盟国军队通过土耳其海峡。11月13日,42艘同盟国军舰驶进达达尼尔海峡来到伊斯坦布尔,随后将其占领。

1920年,奥斯曼帝国签署《色佛尔条约》,让非土耳其人居住的领土得以独立。同盟国军队留在伊斯坦布尔,土耳其海峡由一国际委员会管辖,奥斯曼帝国唯有得到国际联盟首肯才能加入委员会。军官凯末尔(1881-1938)率领武装起义作为回应,拒绝《色佛尔条约》的条款。

这场土耳其独立战争导致奥斯曼帝国覆灭,并在1923年宣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依据《洛桑条约》,土耳其共和国的疆界受到同盟各国承认。《洛桑条约》宣告土耳其海峡为国际地域,由土耳其人担任主席的委员会掌管。土耳其海峡也是非军事区,除了伊斯坦布尔有一小型军队驻防。

凯末尔成为总统后,直到1938年逝世为止。他通过一系列现代化改革,获得阿塔图尔克这个姓氏,意思是“土耳其人之父”。

奥斯曼帝国虽然在19世纪衰退,对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土耳其海峡却保有控制权。然而,奥斯曼却在1833年与俄国签订《互助条约》,同意只要俄国要求就禁止外国战舰通过海峡。俄国可能支配从黑海到地中海的路线,这让其他强权国家感到不安,导致1841年《伦敦海峡公约》的签订。

此举恢复了奥斯曼的势力,和平时期,所有外国军队均不得进入海峡,战时仅允许奥斯曼的同盟国使用。

7、伊斯坦布尔的前世今生 三城记

历史 文化的积淀,东西方文明的交融,神权与皇权的交汇,不同信仰共存,战争带来的毁灭和重塑成就国际化城市—伊斯坦布尔

希腊人在此建城—命名“拜占庭”

君士坦丁大帝将拜占庭作为东罗马帝国首都,从此拜占庭从一个没有信仰的渔村变成基督教圣城—“君士坦丁堡”

精罗落泪,奥斯曼帝国崛起—改名“伊斯坦布尔”

穆罕默德二世带于此的是征服和重塑

伊斯兰教统治时代到来,在政治上极大的包容性和国际眼光,让伊斯坦布尔成为两教圣城,成为一座国际化城市

随着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结束了1600年国都 历史 ,结束了政教余轮合一的统治,终归世俗世界,但宗教文明的碰撞缠绕让这座城市繁荣依旧

拿破仑说: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么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那么如果只有一次旅行的机会,我一定会选择伊斯坦布尔。

漫步在马尔马拉,感受 历史 往事的无穷魅力,走进圣索菲亚教堂,体会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伟大理想,到托普卡帕,想象苏莱曼与挚友妻子的爱恨情仇…闭毁烂

而我更想探究的是这座城轿漏的包容,经历战争、权利更迭、宗教信仰交织缠绕仍然繁荣

愿我的生命也能像它一样,学会接纳和包容,每一道痕迹都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8、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背景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03 年9 月29 日至10 月17 日在巴黎举行的第32 届会议,参照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书,尤其是1948 年的《世界人权宣言》以及1966 年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考虑到 1989 年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书》、2001 年的《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 2002 年第三次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通过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它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的内在相互依存关系,承认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进程在为各群体之间开展新的对话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与不容忍现象一样,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者歼威胁,在缺乏保护资源的情况下,这种威胁尤为严重,意识到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普遍的意愿和共同关心的事项,承认各社区,尤其是原住民、各群体,有时是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为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兄旁类的创造性做出贡献,注意到教科文组织在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的准则性文件,尤其是1972 年的《保护世界文化首尘冲和自然遗产公约》方面所做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还注意到迄今尚无有约束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边文件,考虑到国际上现有的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协定、建议书和决议需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新规定有效地予以充实和补充,考虑到必须提高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考虑到国际社会应当本着互助合作的精神与本公约缔约国一起为保护此类遗产做出贡献,以及教科文组织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计划,尤其是“宣布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了解的要素,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于2003 年10 月17 日通过本公约。

9、土耳其的伊斯坦博尔与阿姆巴利的关系,都是港口城市吗?

都是港口。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语:İstanbul)是碧数土耳其最大城市和港口,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全国的经济、贸易、金融、新闻、文化、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伊斯坦布尔除了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和奥斯曼土耳其前首都之外,还一直是悔饥首土耳其经济生活的中心,因为它地处国际陆上和海上贸易路线的交界位置。伊斯坦布尔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工业中心。伊斯坦布尔还被认为是一个全球城市,亦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都市经济区之一。诸多土耳其公司及媒体将总部设肢则于此。
在AMBARLI(阿姆巴利)油码头最大可泊25万载重吨的大型油船。港区粮仓容量达7万吨,另有仓库及堆场等。装卸效率:谷物每小时装200吨。1992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7.9万TEU。主要进口货物为煤、铅、铜、锡、木材、牛油及工业品等,出口货物主要有羊毛、棉花、干木、烟叶、丝、水果、皮张及地毡等。

10、伊斯坦布尔——千年之城、世界之都

繁荣与贫穷,冲撞与热情。

从古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到伊斯坦布尔,在这些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 历史 长河中,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哪里会像伊斯坦布尔一样,历经2700年的政治、军事、宗教的争夺。在一切纷争归于平静,繁华褪尽后,伊斯坦布尔,以它惊人的自愈力,又成为一个超级活力又极具多元素、多文化包容的魅力城市。

提起伊斯坦布尔,你会想到什么?

是著名的地标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

还是独特的人文生活: 博斯普鲁斯海峡、大巴扎、红茶、烤肉、挂毯?

丰富多元的土耳其,相信去过的每一个人都会对它有自己的理解与认知。所以伊斯坦布分不同角度去说说。

此篇先看看著名的地标性建筑,老城区的几个清真寺和新城区的独立大街与加拉太塔。

蓝色清真寺Sultan Ahemt Camil

它建于400多年以前苏丹艾哈迈德一世时期,之所以称其为“蓝色清真寺”,是因为建筑内部使用了大量伊兹尼克蓝色瓷砖,蓝彩釉贴瓷,白色为底,刻有丰富的花纹图案,整个清真寺内部几乎都是蓝色渲染。蓝色清真寺也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圆顶建筑,四周建有六座演礼塔,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世界十大清真寺之一。

圣索菲亚大教堂

Hagia sophia Museum

穿过蓝色清真寺大门,便是伊斯坦布尔的另一个地标:圣索菲亚大教堂。

它是教堂出身, 一半清真,一半基督 。始建于公元532年,于15世纪,改为清真寺。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收缴所有基督教圣物,并 用灰泥掩盖马赛克镶嵌画,从而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 。讽剌的是,这种做法反而在客观上保渗粗护了古老的壁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里变成 历史 博物馆,许多被掩埋在灰泥下壁画得已重见天日。

圣索菲亚大教堂因为 历任拜占庭君主都在此加冕 ,教堂里恢弘的皇室之门、数不胜数的马赛克镶嵌画都昭示宗教的尊严和皇室的奢华, 是拜占庭文化的集大成者,作为古典与中世纪两个时代的风格过渡 ,它传承了源自罗马时代的107根大理石柱,帝国时代的巨大穹顶;以及在拜占庭时代才开始大放异彩的细密镶嵌画,其中耶酥的祝福印在墙体上: 和平与你同在,我是世界之光。 始于虔诚,终于艺术。

地下水宫殿The Basilica Cistern

地下水宫殿位于圣索菲亚大教堂旁边,虽然在地下,但现在已经成为整座城市最神秘浪漫的地方之一。距今1500年 历史 ,前后花了200年建造,最初是为了缓解战争时期的饮水需求,据说它可以储水10万吨,供当时伊斯坦布尔全城人喝水一个月之久。

《但丁密码》、《007大破天幕杀机》、《特务迷城》等电影拍摄地,地下水宫殿布入其中,由336根高9米的科林斯式石柱支撑,加上巨大的拱顶结构,有着浓浓的电影探秘色彩。就如它里面的两根石柱,也是众说纷芸。一根是“美杜莎头像之柱”,一侧头像朝下,一个朝侧面,至今未解之谜;第二根是“泪柱”,顾名思义,有泪珠形状的柱子,花纹精美,上面有个石洞,传说将拇指伸入洞中完整旋转一周,就能实现许的愿望。(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也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同样被赋予了一样灶迹的解读,有很多人排队去许愿。我想说,其实传说就只是传说。)


托普卡帕宫Topkapi Palace

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引以为傲的宫殿,中国的故宫,土耳其的托普卡帕宫。从15到19世纪,将近400年时间,这里是历任土耳其苏丹的主要居所和工作的地方。

托普卡帕宫由四个庭院及后宫等其它矮小建筑物构成,仿佛是一个城中城。位于第三庭院的“帝国宝库”是整个宫殿的精华,其中收藏的“托普卡帕之剑”镶嵌了3颗巨大的绿宝石。另外宝库里的有一颗86克拉的泪滴形钻石,是世界上第五大钻石,默罕默德四世曾带着这颗钻石参加登基大典。

苏莱曼清真寺asuleymaniye Mosque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以俯瞰整个加拉塔大桥和美丽的海湾。500年的清丛辩镇真寺,有着苏莱曼王朝的故事。如果说圣索菲亚大教堂,站在教堂内部,震撼于它的恢弘;蓝色清真寺,多了些优雅高贵冷艳的气质;而苏莱曼清真寺,安静详和,宽广宏伟,站在教堂内部或坐在外面,三三两两的几个人,或许可以用心灵感知到它的 历史 ,甚至是这个民族的一些文化。

独立大街

被称作伊斯坦布尔的“香榭大道”,起始于加拉塔桥,结束于塔克辛广场。独立大街上百年建筑里进驻的却是 时尚 流行的品牌,甜品店、烤肉店、新鲜的水果摊、复古电车、各色教堂、各国领馆,来来往往的人潮接踵而至,热闹非凡。而主大街上旁边的那些小巷,却又有许多当地特色的板凳小店,2里拉一杯红茶、古老的糕店铺、小猫们悠然的躺在街边。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又拐到何处,风格突变,遇见 时尚 先锋的音乐商店、书店、美术馆、剧院。或许新与旧的冲撞就是独立大街的迷人之处。

加拉太塔Galate Tower

加拉太塔是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修斯在507年修建的灯塔,最初用木头建造,后来在十字军东征时被焚毁,直至1348年由热那亚人用石料重建复生。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塔身兼数职:警卫塔、监狱、天文台。

现在,加拉太塔的观景台,由于可以不同角度俯瞰到整个伊斯坦布尔,尤其在傍晚时刻配着晚霞,是恋人们首选打卡的浪漫之处。正因如此,这个时间排队的游客队伍着实壮观。为了避免人多,我在午后上去,坐在塔上的咖啡馆中,俯瞰城市的风景,晒着太阳,光线折射进来,是另外一种慵懒和浪漫。

从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城市,融合了欧、亚、非不同民族、宗教、 历史 和文化,当地人们骨子里那热情似火的性情不停冲击着你,让你颠覆很多先入为主的观念......

伊斯坦布尔,它会让你一直沉浸于一种美与割裂之中。

这里有着如疾风骤雨般的爱与恨,

得到与失去,

沧桑与繁华,

热闹与静好,

在这交织的碰撞中让你明白生存的意义。

伊斯坦布尔,一个历经2700年的城市,所有的东西都留在宫廷的彩色玻璃上,街头巷尾的传闻中。

...THE END...

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 ——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