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漫画《经济全球化》主要说明( )。 A.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 B.各国经济之间有相互依
A
2、武汉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有?帮忙详细介绍一下,谢谢!
国际贸易:周茂荣 陈继勇 张彬 张建清
周茂荣,教授,男,1945.5.25出生,广西兴安县人,汉族,中共党员,博士。 自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以来,长期从事世界经济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为本科生主讲的课程有:世界经济概论,地区国别经济、世界经济统计,世界贸易组织概论,社会经济统计;为硕士、博士研究生主讲的课程有:世界经济文献选读,世界经济理论专题,世界贸易组织专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理论,国际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等。迄今已出版著作、教材14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研究》1994年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年获原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论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中国的经济发展》2001年获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所主持的教改研究项目《办好中法经济学双学士学位班,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复合型人才》2001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津贴。目前正在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招标项目--《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研究》,同时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家“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项目负责人。
陈继勇,男,生于1953年3月,汉族,湖北省应城市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
1973年毕业于孝感师范学校中文专业。1973年至1975年在应城市陈河高中任教。1975年至1981年武汉大学经济系学习,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3年9月至1984年1月在广州外语学院学习,1984年8月至1985年10月赴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系进修。1985年晋升为讲师,1986年任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副主任。1987年考取武汉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1989年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任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1991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1993年9月至1994年1月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1994年8月至1995年7月作为富布赖特高访学者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研究一年。访问期间,先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华盛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曼菲斯大学讲学4次。1996年4月起任湖北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校学位委员会主席并兼任经济学院院长。1998年5月访问北卡大学,1998年9—10月率经济学家代表团先后访问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1999年任武汉大学美国加拿大经济研究所所长。2001年6月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成员。2002年4月当选为中共湖北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2002年6月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2003年3月被省委组织部选送到中央党校“中青班”进修一年。2005年5月起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同时担任的主要社会兼职包括:国际东亚经济学会理事,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外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学会理事。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副会长,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湖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武汉市咨询与决策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湖北省房地产经济研究会顾问, 湖北省企业与WTO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企业评价协会副会长,湖北省节庆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生态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价格协会顾问,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武汉市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武汉市宏观经济学会顾问,武汉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顾问等。
陈继勇教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5年多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承担的主要课程有:《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发展中国家经济》、《日本经济》、《世界经济理论专题》、《马列经典著作选读》、《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等。已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60多名,博士生25名,目前正指导硕士生16名,博士生17名,博士后4名(已出站2名)。
陈继勇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国际投资、金融与贸易。围绕上述研究领域,他先后独著、主编、参编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主持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国际、国家、教育部、省委的重点课题20多项,如国际课题有富布赖特项目,国家课题有“八五”、“九五”、“十五”中华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课题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教委“八五”“九五”、“十五”重点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等。具体包括:《中国社区建设与发展研究》、《美国新经济及其经济周期研究》、《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知识经济与美国新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对武汉对外开放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经济影响、主要经验及对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与我国三资企业管理研究》、《美国跨国公司与海外直接投资》等。
其研究成果先后30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如1990、1991年连续两年获全国报刊理论宣传优秀文章奖(未分等级);1994年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论文奖(未分等级); 1991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6年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研究报告一等奖;1998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00年获武汉市第七届社科研究优秀专著二等奖;2001年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3年获武汉大学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荣誉奖;2003年先后获湖北省政府第三届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先后获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央党校培训部2003级学员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武汉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2006年先后获得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优秀成果二等奖、武汉市“十五”优秀软科学成果奖等。
陈继勇教授自1986年以来,先后四次被评为武汉大学先进工作者、武汉大学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武汉大学优秀教师,武汉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1991年被湖北省青年联合会授予“七五”建功立业优秀青年称号,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世界经济学科点学科带头人及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3年获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其余2个没什么名气。。
3、经济全球化由哪些国家主导
经济全球化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第一框里在介绍经济全球化时是这样回答的: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目前,国际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四种基本观点是:
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
第二种观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化、美国化,因此本质上就是经济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种是怀疑派观点,不承认经济全球化,而是认为只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也就是国家之间经济互动而已,经济全球化是某些理论家的神话;
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在世界,但未来如何尚看进一步变革,即著名的“变革论”。
4、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一】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2、 经济全球化埋旦的主要表现、实质和影响
3、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24.5万人,在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国设有16个工厂,每个工厂只生产飞机的一个部件,如法国负责生产机身中段和机头,德国专门生产机身前后两段,英国专门生产机翼。各部分生产完毕后,分别运到法国和德国得两个总装厂进行总装。
材料二: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1950年,世界贸易额为610亿美元,2002年,世界贸易出口额达到62400亿美元。目前,世界贸易额占世界GDP总额的1/4左右,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达到12.5%,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材料三:目前,外资在各国资本构成的比重不断增加,发达国家达到25%,发展中国家平均13%,中国达到15%。从外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为21%,发展中国家达到31%,外资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你从上面材料中看到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主要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各国的生产、资本、贸易活动越来越密切。
(二)进行新课
一、 经济全球化趋势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
学 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2、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1) 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对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有什么要求?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教师点评: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到国外寻找市场和货源。
(2)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 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竞争性等特点,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商品、资本、劳务等市场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推动市场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
(3) 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
哪里有利润资本就到那里去,哪里利润高资本就到哪里去。资本的流动推动了经济全球弯明扰化的形成。
(4) 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联系,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与往来更加简单、快捷。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8-109页内容,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表槐卜现是多样的,期中最主要的是生产、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
(1) 生产全球化
教师活动: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与协作的发展,各国的生产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如飞机、汽车、计算机等产品,往往是多个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请同学们想一想,生产活动的全球化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2) 贸易全球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8页虚框内容,想一想如何进行贸易才能使甲乙两国发挥自己的优势?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各国总要用自己的优势产品去交换自己的劣势产品。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甲国粮食生产有相对优势,应该主要出口粮食产品,进口肉类产品;乙国虽然两种产品都占优势,但是肉类产品优势更大,应该主要出口肉类产 品,交换粮食产品,这样能使两国的贸易活动实现优势互补。
(3) 资本全球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109页漫画材料,想一想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资本总是以获取最大利 润为目标的,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不断加快。哪里有利润就到哪里去,哪里利润高就流向哪里,资本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4、跨国公司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想一想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他利用世界各国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经营,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0页深圳蛇口 工业区材料,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想一想经济全球化有什么积极作用?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1、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 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和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都是积极影响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国际风险进一步拉大了世界经济的两极分化差距。这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有直接关系。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它们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状况使世界经济发 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发达国家财富不断增长,发展中国家贫困不断加剧。
请同学们看教材“相关链接”,这一材料突出表明当今世界世界财富分配的严重两极分化。
3、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1页“亚洲金融风暴”材料,思考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有什么消极影响?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点拨:由于 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一国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秧及他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有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教师活动:通过以上内容 的学习我们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4、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我们对 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及其表现,分析 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明确了我们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国际经济活动,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 经济全球化是指( )
A. 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经济的行为 B. 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C.各国经济全球范围内的完全融合 D.生产要素在全球不受限制的自由流动趋势
答案:B
[例2] 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正确地有 ( )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2)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 (3)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结果
A.(1)(2)(4) B.(2)(3)(4) C.(1)(2)(3) D.(1)(3)(4)
答案:C
[例3] 美国福特公司的莱曼汽车,设计在德国,制动装置生产在韩国,然油泵生产在美国,自动驱动器生产在加拿大,发动机生产在澳大利亚…….一部整车生产丛设计到装配涉及8个国家。这反映了 ( )
A、生产的全球化 B、资本全球化 C、贸易全球化 D、市场全球化
答案 A
[例4] 上题材料反映的问题( )
(1)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2)有利于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同步增长 (4)有利于发挥各国优势,节约社会劳动
A.(1)(2)(4) B.(2)(3)(4) C.(1)(2 )(3) D.(1)(3)(4)
答案:A
课余作业
评析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面对经济全球化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二】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2、了解经济全球化实现的载体;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2、了解经济全球化实现的载体;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
课后习题
评析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5、关雪凌的简介
关雪凌,女,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1.《制度变迁中的俄罗斯经济转轨战略》,载《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5期。
2.《俄罗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教训与前景》,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5期。
3.《经济转轨进程中的俄罗斯小企业》,载《欧亚社会发展研究》2000年刊。
4.《经济全球化与俄罗斯经济转轨》,载《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4期。
5.《欧盟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载《欧洲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
6.《制度变迁中的俄罗斯经济转轨战略》,载《世界经济学》2001年第2期。
7.《俄罗斯经拦吵济转轨的教训》,载《东欧剧变十年回顾与反思研讨会论文集》。
8.《论俄罗斯经济危机的政治因素》,载《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4期。
9.《2002年俄罗斯经济前景堪忧》,载《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6期。
10.《浅析9.11后美国的中亚战略》,载《俄罗斯研究》2002年第2期。
11.《转轨国家的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载《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12. 《俄罗斯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吗?》,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1期。
13.《规范中俄贸易安排势在必行》,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4期。
14.《进一步提升中俄经贸合作水平的条件分析》,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10期。
15.《Dormant Economic Cooperation》,载《Beijing Review》,2004年第39期(2004年9月30日)
16.《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与中俄经贸关系》,载《第二届俄中高级经济论坛会议论文集》
17. 《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与影响》,载《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6期,第一作者,复印报刊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F52)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18.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视角》,载《问题与思路》2004年第16期。
19. 《欧盟东扩进旅睁程中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向分析》,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1期,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F8)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面临需求约束的俄罗斯经济》,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4期。
21.《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俄罗斯经济定位的困境》,载《国际观察》2005年第4期,第一作者,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F8)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2.《商业银行评级制度的比较分析》,载《中国金融》2005年第13期。
23.《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载《欧亚社会发展研究》(2006年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主办。 1.《叶利钦传》,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9月。
2.《艰难的历程—俄罗斯经济转轨八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3.《苏联和东欧国家演变的简镇侍原因和历史教训》,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4.《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1月。
5.《俄罗斯经济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
6、经济全球化主要动力是什么?
技术革命、各国的制度变革、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是目前经济方面的一个大趋势,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的发展,需要推动社会分工。
拓展资料:
一. 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或者胡猜告说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有学者认为 ,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最主要最首要最基础的动力 ,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信息空间通讯技术的发明为全球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 主要动力是各国的跨国公司或者企业,它们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最后发展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尽管这个历史过程也反映了生产力的不断扩张,有学者认为,资本,正是资本所具有的扩张性,资本的全球流动性把各国家、地区、民族卷入了全球化之中
三. 最重要的动因是这些因素的结合,分工的深入和市场的扩大,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
四. 市场经济具有向全球扩张的能力 ,它具有整合一切的作用 ,正是市场经济的外延和扩展把人类卷入全球化之中。
五. 还有的把世界生产力看作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把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发展看作推动力,或者把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看作经济全球化的“源泉”等。 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带动的科学创新被看作新的知识经济的基础,有人认为这使竞争优势中例如技术、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传统因素的重要性下降,智力成为全球经济中财产的新形势和创造财富的基础 。
概述经济全球化得发展历程,并分析其主要的推动因素
发展历程: 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全球化趋势出现; 两次工业革兆州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全球化趋势形成; 30年代和二战时,全球化陷入困境;
二战后,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一轮扩张,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入全方位发展阶段。
因素:
1、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和物质基础。
2、 新交通裤明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 两极格局的解体使原来处于对峙状态的国家建立和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 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5、 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
6、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7、高一政治必修1知识点11课总结!!急!!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1)跨国公司含义: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作用:①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②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3)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
(1)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2)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补充: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要:A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B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C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D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一)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贸领域发挥的作用
(1)积极组织多边贸易谈判(2)为国际贸易制定基本原则和协定(3)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2)最重要的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②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④推动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⑤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⑦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2)不利影响: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1)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影响: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①“引进来”:引进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自身积累资金,无法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新形势下,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②“走出去”:
A、含义: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B、要求: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8、Need:经济全球化的参考资料
应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论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国都应敞开大门,适应这一趋势,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其中机会,面对各种挑战,至于现在的影响是如果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
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不断下降。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应主动参与
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就是企业不只在本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消费全球化则指消费者不只在本国市场而是在世界范围内买东西。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产和贸易,也就必然有统一的全球规则,WTO是一种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多边是优于双边的,至少有一个比较权威的仲裁机构解决反倾销和贸易纠纷。
人们通常只看到加入WTO将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利益,但中国的贸易得利还应反映在进口上,进口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更多优质的东西,以更少的钱购买一些商品,消费者所得应是衡量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更重要的是,贸易和投资还带来许多外部效应,使中国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大大改善,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技术外溢,它不同于技术转让,是不用付费的所得。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需做四件事
第一,必须搞活市场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必须开放市场。只有开放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第三,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第四,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组关系
第一是实行对外开放与参与全球化的关系。我们必须按国际上共同的规则来办事,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国家的保护措施上,尽早参与全球化贸易,就是要逼着我们的企业改革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竞争力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是缩小国内地区间差距与缩小国际间差距的关系。
第三是扩大内需与增加外贸出口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大国,国内市场很大,要将扩大内需作为根本,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外贸的重要性。
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应考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资料:http://www.12366.net.cn/news/63/64/20010418/22859.htm
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1997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随后又波及俄罗斯和拉美地区(一度包括美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便是危机传染效应的最新例证。
国际游资的存在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国际游资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扮演了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今天,尽管仍然可以继续探索各种有效监管措施,但对国际游资的完全控制则是不可能的。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欧盟经济体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则不断下降。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统一农产品价格、汇率联合浮动,到单一货币欧元出现以后的统一金融政策(1999年1月欧元利率区启动),无不说明各成员国的财税和货币主权已逐渐让渡给超国界的欧盟协调机制。而这种经济主权的让渡曾经使许多成员国付出不小的代价,甚至多次危及欧盟经济体的存亡。
对于欧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为了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了大规模资金转移,对东道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消极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是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2.4%,即后者等于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这一比例降低到1.6%,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造成这种差距扩大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因为事实上,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它们在价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动权,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二,名义汇率下降,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值减少。由名义贬值引起的实际贬值,又将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在国际交换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是利是弊
周明杰 李海青
第3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时,数百名示威者高举“世界经济论坛滚出去”的标语,在会场外抗议示威。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缺乏公平性,而且,由几百名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大公司老板关起门来决定世界未来的前途也是不合理的———
谁在反对经济全球化
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日本研究所所长):经济全球化产生了两个现象,一是目前大规模的资金流动主要是流向发达国家,二是投资者在全世界寻求合适地方。这样受益者大部分是跨国大公司,导致财富高度集中。由于受益不均衡,导致了两种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声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的利益受损群体。今年经济全球化反对者与警察间的冲突,在我印象中是第一次如此尖锐对立。
陶文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反对经济全球化跟经济全球化一样都是一种全球现象,其最根本原因就是现在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大部分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的,有许多不合理、不公正的地方,导致全球化的受益者主要是发达国家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
沈骥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瑞士达沃斯大搞反经济全球化反世界经济论坛示威活动的人员中,有绿党分子,有工会组织成员,非常复杂。但可以肯定,他们大多是发达国家的激进分子,因为发展中国家没多少人能坐飞机去瑞士示威。这些激进分子认为全球化造成污染,造成南北差距拉大,造成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即越来越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但这些激进分子行为非常极端,他们反对全球化,是根本做不到的。实际上,发展中国家边缘化有三个原因,一是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无法从全球化得到好处;另外就是自我孤立,不参加全球化进程也得不到急需的资金和技术;三是有一些国家长期陷于内乱、地区冲突,国内的社会经济结构非常落后,因此即使参加了全球化,也难以向国际市场提供自己的产品,难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反对全球化的人当中,还有一些人是得到西方国家默许的,他们以争取工人就业权利为名,反对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产品进入本国,而本国政府据此拒绝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而只要求发展中国家向自己开放市场,捞取单方面的好处。
参考资料:《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