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对策有哪些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要:
(1)坚定不浮害第轿郢计电袭钉陋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2)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
(3)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4)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2、面临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措施??
1.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目前最关键的并不是反对或支持经济全球化,而应该立足自身,全力发展本国的经济。2.我国应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挑战转换成机遇。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4.建设资源节约型、坏境友好性社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引用邓论内容)经济全球化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除了正视和积极参与之外,决不能因为经济全球化可能会给我们带来风险,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我们必须树立起全球意识,具有世界眼光,以积极的姿态加入全球化进程,借助世界经济的舞台,实现振兴中华的大计。不能对全球化抱盲目乐观的态度,不应把全球化理解为西方强国会自动放弃强权政治和掠夺政策,而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有清醒的估计。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树立积极辩证防范风险的意识,在竞争中增强实力。世界一些小国面临的经济全球化风险决不比我们少,它们能够勇于参与,相信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也一定能够趋利避害。1、处理好国际关系:要协调好与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之间关系,共享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收益。中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早已形成“不应轻率地引发贸易摩擦。2、要推动内需:要在广阔内需基础上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企业要利用广阔的内需市场,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3、要转变产业结构:将全球价值链升级和国内产业结构转变结合起来,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必须加强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抓住国内产业结构转型的机遇,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转移。要通过技术能力提升和品牌建设等,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位置和地位。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和地位。
3、我们应当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你好,
我们应该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做到:
1、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全球化。
2、扶持国内企业发展,推动企业创新。
3、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造活力。
4、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以内需拉动增长。
4、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1、全球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获得的最主要的利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其机制可以归纳为: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通过出口扩大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通过外资弥补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外资通过改善投资地的原有资产存量,促进经济增长,并进一步通过新建企业形成高质最资产:通过收购和兼并提高原有资产存量;进目和吸引外资都可以带来国外先进实用的技术;
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获得所谓“滋出效应”;外资通过对投资地人力资源的开发,为经济增长积累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研究,外商投资经济对1990-1994年期间。中国GDP总量增长率的贡献为0.9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8.6%。这一贡献率已超过10%,预计今后这一贡献作用还会愈来愈大。
2、全球化可以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中国经济由“短缺经济”类型向供大于求的“结构性过剩”
类型的转变,导致了许多企业的关、停、并、转、破,促使这一时期下岗工人急剧增加。然而,就中国的国情而言,“发展是硬道理”,并不简单等同于GDP增长是硬道理。GDP规模再大,若就业规模没有相应的一定比例的增长,导致就业问题很突出,社会稳定就无法保证。
因此,面对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资源相对稀缺的最基本国情,中国必须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开放服务业,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这样就可以利用工业国的剩余资本,为中国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全球化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建设,中国即存在发展动力的不足,缺乏新的投资来源和技术来源,又存在改革动力的不足,缺乏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抓住全球化机遇可以有效地解决改革和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世贸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中国可以借助外力扫除市场化改革中的障碍。全球化将引入外来竞争机制,带来压力和紧迫感,成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动力。
4、中国必须继续融入世界经济中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占世界的26%;农业资源紧缺,耕地和水资源均只占世界的7%:能源不足。
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只占世界的2.34%和1.20%;资本短缺,国内投资额仅占世界总量的3.4%;技术落后,国际专利批准数不足世界的1%。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有效地开发和进口农业、能源和矿产等国际资源,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5、全球化是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世界银行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首先就要缩小技术差距和知识差距,而缩小这些差距的主要途径不外乎在于:
(1)引进外国直接投资。
(2)扩大国际贸易。
(3)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证。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按PPP法计算的人均GDP美元值仅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3%-4%,到1998年己提高到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的10%以上。中国之所以能有效地实施追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主动地参与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积极引进外资。
促进出口贸易增长,充分利用和享受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好处,使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成为创造新增就业的主要来源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地参与全球化,取决于它如何学会参与,并从中把握主动权。对于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中国正在研究、承认、遵守、利用、参与,并逐步过渡到修改和制定。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中国必须学会在变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制定规则。
5、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措施??
应对全球化的措施我们应采取的政策和建议: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同世界历史进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市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深。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各种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指责经济全球化本身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它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自己将永远落后。唯一的办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为竞争的强者。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否认乃至拒绝它,既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会给我们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闭门自守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此,我们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但是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却比较缓慢,对外投资量尚不到世界对外投资的1%,这既与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引进外资的规模不相称,也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应一方面要发挥现有技术优势,扩大对有关国家的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对发展成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考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生产。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二、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
6、你认为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全球问题?
我认为我们应该通过沟通共融。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全球化的信息来解决全球的问题,比如控制好环境污染
7、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于中国来说,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有以下途径:
第一,完善中国的金融机制,加快中国金融市场的建设。
第二,干中学,逐渐完成产业机构的升级,摆脱国际贸易中“世界工厂”的形象。
针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其他问题(如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可以有以下解决途径:
第一,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一方面是加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发达国家可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相关支持和援助,支持后者的发展,即“南北对话”;另一方面是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即“南南对话”。
第二,发挥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如加强WTO的作用以调节国际间的贸易冲击等。
8、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挑战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1.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与调整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都与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相关联。经济全球比已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相互渗透、相互依托,联系越来越紧密。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各种负面影响,改善国际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经济就难于顺利发展,甚至可能陷入危机,而发达国家也不可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保持经济的良性增长。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建立一个在权利与义务平衡基础上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成为推动全球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要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地发展,发达国家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面临的困难,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为一些最贫穷的国家减免债务,并扭转对穷国援助下降的趋势,而不能只是片面要求发展中国家进行改革。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应在多边协作领域就金融、贸易和债务问题不断加强协调与合作。在涉及有关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的谈判中,要充分协调立场,共同提出一些反映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主张,增强在与发达国家谈判中的地位,以促使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逐步得到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当面对现实,调整立场,“求大同,存小异”,共同努力推进国际经济环境的调整与改革。这样做符合世界各国的长远利益。 2.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 通过参与全球化壮大自己,这是改变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径。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世界范围内正迅速进行。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如何抓住时机,充分利用不同发展阶段自己具有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提高竞争力,找到本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准确位置是发展中国家顺利融人全球化潮流的关键。这里应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新的国际分工对传统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现今,已不能仅仅从一些相对不变的有形因素,比如劳动力供应量、土地、其他自然资源状况来衡量一国的优势。而应从新的视角来认识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使得那些依靠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生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经济落后和收入下降的处境,相反,那些成功地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在知识、技术方面差距的国家,则从技术进步中获益,使本国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因此,在新的国际分工条件下,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已成为顺利融人世界经济的重要环节。但这同时也表明,欠发达国家,如何在以巨大努力加速实现本国工业化的同时,跟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有效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这样双重的压力,重新审视过去的发展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就显得十分重要。对那些最不发达国家来说,显然这是十分艰难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短期内不可能解决。它们仍应从本国现有条件出发,加快国内经济改革与调整,促进本国的市场发育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由于农业、采矿业仍是这些国家的主导经济部门,因此,应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继续推动矿业生产,不断提高经济水平;在充分发挥本国资源优势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外国投资和先进技术,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的经济结构;不断扩大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同时加强与本地区及地区以外国家在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在当今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尤显重要。
第二,知识经济的到来意味着劳动者素质的差别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是保证持续发展和减少贫困,也是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基本手段。目前,全球化的进程虽然没有促使整体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但高层次管理人员和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动大大增强。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智力外流。这种“自由流动”使发达国家受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非洲这样的落后地区受损。自1990年以来,非洲每年流往发达国家的各类人才达2万人。目前,一方面非洲国家急需的人才十分短缺,聘用了约10万名外国专业技术人才在非洲工作,另一方面,有150多万非洲人才在发达国家工作。为此,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各种措施留住本国的技术人才,阻止人才继续外流,也是发展中国家需要解决的另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