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波这么强为啥是四线城市
GDP不达标。GaWC中文全称是“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小组”,是一个欧美的学术机构,以英国拉夫堡大学为基地。GaWC用六大“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机构”在世界各大城市中的分布为指标对世界城市进行排名,主要包括:银行、保险、法律、咨询管理、广告和会计。宁波由于GDP不达标,在其中评分只为四线城市,
2、宁波该怎么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未来20年将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宁波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在新一轮的区域发展中拥有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众多挑战。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明确发展方向,有效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禀赋,进一步增强宁波的城市功能,提升宁波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当前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今后一段时期是长三角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过改革开放将近30年的快速发展,由上海和浙江、江苏诸多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全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产业发展基础最好、对全国影响和带动作用最大、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的城市群或经济圈。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拥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长三角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间,也是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心地带,拥有极好的海上交通优越条件。同时,长江下流贯穿长三角北部城市与上海,能够溯江而上带动我国中西部地区,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龙头;二是雄厚的产业经济基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工商业发展水平一直领先于其它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较快,现代化程度较高,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以上,已进入中等发达水平,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三是改革开放较早。长三角地区体制改革起步较早,民营经济发达,市场体系发育相对完善,体制、机制灵活,企业活力强劲。同时,对外开放较早,经济外向程度高,对外贸易活跃,引进外资积极,对外合作广泛,是我国外贸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经济合作的重点区域;四是科教文化较为发达。长三角地区人文底蕴深厚,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科教事业较为发达,16个城市半数为科教名城或历史文化名城;五是城市化进程较快。长三角区域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推进较快,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整,城市功能分工相对清晰,上海国际大都市在长三角的龙头地位突出,南京、杭州、宁波、苏州在区域中作为副中心城市地位明确、功能清晰,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中小城市发展势头强劲。长三角城市的有机组合使之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具备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当然,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也有一些先天不足,如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十分严重,区域内部协作与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提升等等。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际跨国公司转移生产基地的进程加快,长三角优越的条件已使它成为国际产业资本登陆中国的桥头堡,成为全国乃至东亚联系国际市场的重要门户,长三角面临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战略机遇期。今后一段时间在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下,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资本将进一步加快战略布局调整,制造业资本将从发达国家向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长三角区域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使之成为国际产业资本进入中国大陆的桥头堡,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上海设立经营总部或办事处,并在长三角地区投资产业项目,设立生产基地。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长三角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作用和地位会进一步突出,长三角区域的对外交流也会越来越多,国际化程度会不断提高;二是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机遇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服务业和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的产业被逐步淘汰,产业竞争能力也得到不断增强。同时,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三是提升城市群功能、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的战略机遇期。在新一轮发展周期中,长三角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基地,也将在金融、贸易、物流、科技、管理和中介服务等方面为周边区域乃至全国提供有效服务,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充当发展的火车头。二、宁波在长三角南翼崛起具有优越条件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础、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宁波有着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宁波在新一轮的发展进程中拥有其独特的优势,有着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一是独特的港口资源优势。宁波港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国际深水大港,与之配套的集疏运交通网络已日趋完善,港口生产能力强劲,货物吞吐量已居世界第四位,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越的港口资源优势为宁波的对外开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二是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及日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宁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中段,出海口十分开阔,宁波港处于亚洲港口的中心位置,与亚洲主要港口距离在1000公里以内,与欧美港口联系也十分便利。近年来,宁波的交通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陆上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发达的海陆交通网络体系将为宁波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提供强劲动力;三是坚实的产业基础。改革开放近30年来,宁波经济发展实现了飞跃,经济总量名列全国城市前15位,副省级城市第6位,全省第二位。产业结构已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服务业加快发展,农业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工业体系已形成了传统优势产业、临港大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支柱。244个产品产量名列全国前10位,114个产业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宁波已成为华东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宁波下一步在长三角南翼突出其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龙头作用打下坚实基础;四是灵活的经济运行机制。宁波改革开放起步较早,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所有制结构已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态经济共生共荣、互相促进的良好态势。地方政府管理有序,企业机制灵活高效,在近几年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评比中,宁波的机制、体制和企业管理始终名列前茅。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使市场机制能够在经济运行中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五是悠久的商贸文化传统。宁波具有1000多年的对外贸易历史及重教重文的悠久传统,有着深厚的儒商文化底蕴。在优秀儒商文化的熏陶下,近现代涌现出众多卓有成就的宁波帮商人。且宁波与上海、苏南地区同属吴越文化,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当然宁波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一是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宁波本地缺少生产所需的矿产资源和一次能源,水资源也不宽裕,二次能源???电力生产能力虽强,但本地能用的电力尚显不足。工业企业生产需用的能源、原材料大多需要从外地购入,相对成本较高。而同时宁波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临港大工业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中资源消耗型的产业上升较快,带来了较严重的资源压力;二是科技和人才基础薄弱。多年来,宁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为稀缺,吸纳人才的平台少,人才资源严重不足,科技力量十分薄弱。近年来,通过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的力度,人才短缺的状况有了较大程度的缓解,科技实力有了明显增强,但由于起点低、基础弱,与同类兄弟城市相比,科技与人才仍显薄弱,影响了宁波城市的发展能力和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力;三是城市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市功能不强。宁波城市基础薄弱,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中心城区建成区规模偏小,体现城市功能的服务业发展较滞后,缺乏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和带动能力。三、宁波在今后发展中须明确方向、提升功能今后宁波要抓住长三角发展的重大机遇,不断提升在长三角中的战略地位,须查找差距,发挥优势,明确方向,提升功能,在实现长三角区域共同繁荣中促进自身又好又快发展。第一,要找准定位、明确发展重点。宁波要在长三角区域发展中走在前列,率先发展,就必须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找准定位,明确发展的重点。宁波最大的优势在于港口和地理区位,必须围绕港口和区位找准自身的发展方向,确立自己在长三角的地位。首先要突出港口资源优势,找准长三角南翼及浙江省的现代物流中心的定位,并配合上海成为亚洲国际航运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的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完善陆上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拓展集装箱运输的腹地,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努力形成浙江省的现代物流中心,为全省和周边区域服务;其次要利用港口发展先进制造业。宁波的临港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但需进一步改造和提升。临港工业重点发展已有较好基础的石化、能源、钢铁、修造船和造纸等行业。高新技术产业要进一步拓展和提升,重点在通讯器材、新材料、光机电和生物医药等行业有突破性发展。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在做强做大的基础上,争创自主品牌;三是要扩大开放,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地。宁波拥有两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全省唯一的保税区、两个出口加工区和一个国家级的化工园区,还有众多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宁波有着引进外资再上一个新平台的良好机遇。今后的引资重点应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方向发展,引进外资要好中选优,并有意识地向高技术和服务业方向引导。第二,要接轨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有着金融、贸易、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宁波所缺少的要素资源优势,对宁波来说,上海不仅是开拓国际市场的桥头堡,也是抢占国内市场的战略要地,是宁波走向世界的巨大平台。融入长三角关键在于接轨上海,充分利用上海这一巨大的资源平台。首先要广泛开展与上海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上海的优势资源,特别是国际经贸信息、资本融通、人才资源、中介服务等资源,更好地开展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和国际交流;二是要加强与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城市的基础设施对接。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必须加强交通、通讯、水利设施等硬的基础设施的对接,也须加强政策、法规、服务等软的基础的接轨,促进区域内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三是要利用上海的优势教育资源来培养和引进人才。充分利用上海高校和科研机构密集,利用其信息、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技术与人才合作,利用上海的优势来培养宁波的人才队伍,也可以采用柔性引进的方法,让上海的人才更多地为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是要加强长三角区域内部的分工协作。长三角内部城市应当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来明确自己的定位。只有明确各自的主攻方向,注重分工协作,才能互助互利、合作共赢。第三,要提升功能、增强城市服务能力。宁波要在长三角发展中有作为、有地位,就必须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服务能力。提升宁波的城市功能,首先要在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同时,加快发展体现城市功能的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到突出的位置上,加快推进区域商贸物流和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教育、商务服务、大宗贸易、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和社区服务等生产和生活服务业,以增强城市对周边地区的服务能力。二是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在工业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结构的优化;在城市空间扩大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在市区人口集聚、建筑物增加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城市建设按照“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战略思路有序展开。三是要加强科教、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宁波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要通过自主创新来不断增强宁波的城市功能,提高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和带动能力,提升宁波在长三角的城市地位。四是要进一步加快交通道路、通讯设施、排污、电网、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3、宁波地区经济的特点
宁波地区经济特点主要是大力发展“新经济” 培育“新动能”。
宁波借助“互联网+” 制造向智造转型,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新经济新动能是推动宁波经济的重要抓手。然而宁波的传统制造业曾面临低水平竞争、产能过剩困境,在激烈的“价格战”中突围,向高附加值的领域纵深前行,成为摆在很多企业面前的选题。
在借助电子商务成新经济“代表作”,园区计划打造成与上海前滩、深圳前海齐头并进的“前洋”高地,未来五年,园区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以上,招引、集聚企业2000家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以上,经济总量翻两番。
(3)全球化宁波扩展资料:
在宁波市工商联在提案中提出了产品供需错位、新旧产业失衡、发展动能不强、发展信心不足、发展环境欠佳等五方面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高质量供给新体系、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环境三大建议。
针对打造高质量供给新体系的建议,宁波已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培育品牌,已有222家企业、318个产品入选“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重点培育梯队,数量居全省前茅。
针对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建议,目前正通过“四个加快”开展工作,即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群体、加快布局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加快使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宁波大力发展“新经济” 培育“新动能”
人民网-宁波推动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时代
4、宁波市综合交通发展分析和建议
∷文档简介∷
宁波市综合交通发展分析和建议
摘要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新一轮技术浪潮的兴起,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但依赖于区内的经济发展条件,还需要区域间的协调合作、共赢发展。宁波市改革开放20余年以来的经验表明,立足以为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区域内各方面优势资源,依托于相对便捷的综合运输网,是宁波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所在。在我国进入WTO,经济发展趋势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建立一个外接国际、内连国内,适应宁波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成为宁波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
同时,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发展、经济运行、人们生活质量保证的载体的综合运输体系,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面临着诸多重大的挑战和抉择。在此环境下,需要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宁波市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对策。
宁波市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与其息息相关的运输已经成为制约宁波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综合运输理论的研究,再结合宁波市的具体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宁波市的公路、水路、铁路、管道、航空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宁波市综合运输;现状分析;发展预测;建议
摘要2
Abstract3
1概述4
1.1选题的背景4
1.2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4
1.2.1研究的意义4
1.2.2研究内容4
1.2.3研究的方法5
1.3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5
2综合运输概论5
2.1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及内涵5
2.2国内外研究综述7
2.2.1国外综合运输研究综述7
2.2.2国内综合运输研究综述7
2.2.3我国未来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趋势8
3宁波综合运输现状与分析9
3.1宁波市概况9
3.1.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9
3.1.2社会经济发展情况9
3.1.3自身发展特点10
3.2 宁波市公路运输现状和特点10
3.3宁波市水路运输现状和特点13
3.4宁波市铁路运输现状和特点15
3.5宁波市航空运输现状和特点15
3.6宁波市管道运输现状和特点15
3.7宁波综合运输现状分析15
3.8宁波综合运输体系存在的问题26
3.8.1公路交通存在的问题27
3.8.2水路交通存在的问题29
3.8.3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30
3.8.4航空运输存在的问题30
3.8.5管道运输存在的问题31
4 综合运输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31
4.1客运量预测31
4.2货运量预测33
5宁波综合运输发展建议35
5.1扩大建设资金来源35
5.2抓紧人才的培养35
5.3加快宁波城市已规划路网的建设和已建公路的养护36
5.4建设宁波港口综合物流中心37
5.5加快宁波水路运输及相关集疏运的整改37
结束语39
参考文献: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