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逆全球化的三个表现是什么?
逆全球化的三个表现是反多边主义的出现,民粹势头抬头,极端倾向加重。
逆全球化即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思潮。全球化进程导致西方出现了全球化赢家与输家之间的结构性对立。如果把全球化视为一种现代化进程,那么“现代化输家”理论总体上可以解释“逆全球化”思潮出现和涌动的原因。
多边主义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最公平合理的方式。但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受到威胁,一些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贸易赤字严重。
逆全球化的表现
民粹在资本主义国家表现为民众要求在政治上以本国的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和强军思想,反对移民,在经济上力促制造业回流、再工业化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自由贸易。
一些发达国家就利用政府权力来对资本的流动加以限制,对经济进行控制。其中,英国“脱欧公投”的成功被视为是“逆全球化”思潮的标志性事件,意味着区域一体化的倒退,甚至是全球化的倒退。
2、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正在遭遇哪些方面的历史性变革?
当前时期汽车产业发展环境遭遇历史性变革,接下来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方面分析行业所处宏观环境的变化。
(1)政治方面。国际方面,黑天鹅事件频发,地缘政治思维抬头,发达国家推出“再工业化”等战略,吸引产业及资本回流,出现--定程度的逆全球化趋势,影响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加速了我国汽车产业链重构,强链、补燃碰链压力加大。国内方面,宏观政策相对稳定,放管服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纵深推进,市场化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持续释放企业活力,汽车产业管理政策由以保护和扶持为主,转向以公平、开放、竞争、创新。
(2)经济方面。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汽车产业与宏观经济强相关,汽车产业结构亟待升磨唤级。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连续多年持续提升,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断增长。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0%,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0%,汽车消费连续三年拖累社零增长。究其原因,高房价及刚性支出推动居民杠杆率增高,对作为大宗消费品的汽车消费影响较大。
(3)社会方面。持续走低的生育率、平均寿命的延长,导致我国人口总量增长放缓,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明显,亟需由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消费需求、结构、模型出现向个性化消费、服务型消费、线上线下融合转变。95后对汽车的消费更注重体验感、个性化、智能化。此外,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推动排放标准不断升级瞎段凯,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绿色制造、绿色交通、共享汽车等也在影响着汽车行业新生态的塑造。
(4)技术方面。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是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核心力量。汽车产业与信息通信行业的跨界融合加速,全面渗透了汽车产业研发、制造、产品、销售、服务的全过程,推动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提升”和“重心后移”。“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革命加快,将为汽车产业带来根本性变革。
综上所述,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随充满挑战,但也满含机遇。
3、美国再工业化的含义
再工业化 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经济重建的重要内容,是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和重要转向的标志。长期 去工业化 导致美国经济上的过度虚拟化、社会上的贫富分化对立、政治上的两极化和意识形态上的 美国梦 危机,对美国国家实力造成了系统性的损害,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了全局性、结构性的挑战,威胁到美国在世界上的 领导地位 ,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制造业问题,这是奥巴马政府推动 再工业化 战略的深层次原因。 再工业化 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战略,同时还是一项安全战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具体体现,蕴含着对华战略冲突的性质和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意味。 再工业化 也不仅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种权宜之计,还是一次兼具长远意义的战略转折。问题决定议程。尽管特朗普对 美国霸权逻辑 颇有微词,也表现出很强的 反全球化 色彩,但特朗普上台后并没有改变奥巴马的 再工业化 战略取向,只是在策略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政府一定会实现美国的 再工业化 目标,是否去做与能否实现是两回事
4、逆全球化浪潮之下,中国该怎么走
近些年来,受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逆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全球。特朗普当选后提出的“美国优先”以及英国脱欧等现象都是“逆全球化”的集中表现。
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后,美欧等国诉诸贸易保护措施的频率较以往有所上涨,但我认为,逆全球化与全球化并非“二选一”的选项,美国也不可能彻底“闭关锁国”。在如今资源、人员等要素流动空前繁荣的形势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无条件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反而,逆全球化也会对全球化产生某些积极的作用。
比如,美国参与全球化就是美国的资本、产业流向世界的各个地方。特朗普上任后,希望兑现竞选诺言,重新振兴美国工业(即“再工业化”),吸引美国的海外资本回流本土,我认为这也是全球化。
下一轮美国、中国等大国对国际资本的竞争会加剧,这种竞争也会促进全球化。我们不能说资本流出来是全球化,流回去就不是全球化。欧盟也是一样。英国脱欧对欧盟是个打击,英国脱欧后,与欧洲之间的竞争会空前加剧,而这种竞争也会产生全球化。
美国、中国、欧盟等行为体,现在对于全球化均处于一个调整期,而这种调整期是深度的、必须的。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美国的中产阶层占75%以上,而现在却不到50%。全球化本身没有什么错,只是全球化与主权国家之间发生了冲突。特朗普并不是不想搞全球化,他只知道如今这样的全球化进行不下去,因为对美国没有利益可言。
在调整期内,美国政府能对全球化施加影响的空间有限,只能通过贸易保护措施。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吸引资本回流本土只能用政策,像大规模减税等政策。但特朗普主导不了美国的资本。全球化基本就是跨国企业资本主导的现象,没有一个人能够主导资本的流动,特朗普也是一样。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看来,在过去30多年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是显著的受益者之一。那么,在逆全球化席卷全球的当下,中国该怎么走?
去年中国主办G20峰会,包括今年年初的达沃斯论坛,都表明中国正努力扛起全球化这面大旗,成为全球化的捍卫者与贡献者,在国际上广受好评。
接下来,中国还要处理好跟自由秩序、国际经济秩序的关系。美国、欧洲推动的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饱受诟病,但西方自由主义的经济秩序并没有那么多的意识形态因素,我们需把两者区分开。
中国应先明确如何与国际自由贸易体制接轨。 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贸易国,完全有能力改革现有的贸易体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这些不是为了取代世界银行或者亚行,而只是一个补充。
这几年,很多人想着去扮演规则制定者的角色。奥巴马时期,美国参与制定的TPP等也强调写规则,结果惨遭折戟。美国以前制定的规则有用,是因为美国经济繁荣、国内市场大,而美国如果国内市场小了、经济实力没那么强了,制定再多的规则也没用。
中国下一步要推动的全球化不是规则导向的,是发展导向的。我们现在做的“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样开放性、包容性的倡议,让其他国家参与进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商量规则,这才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