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人类共同命运体的五个坚持分别是哪些?
构建人类共同命运体的五个坚持是(1.坚持对外协商;2.坚持共建共享;3.坚持合作共赢;4.坚持交流互建;5.坚持绿色低碳。)
扩展:
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家之间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轮森简,出现矛盾和分歧,要通过平等协商处理,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
二、坚腊裤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恪守尊重主春衡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深化双边和多边协作,促进不同安全机制间协调包容、互补合作,不这边搭台、那边拆台,实现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要加强协调,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
三、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四、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尊重世界在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一步一步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供参考。
2、经济全球化为什么被视为潘多拉的魔盒?
在国内市场中,自由贸易导致的经济危机,最后可以由政府进行强版力干预。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权是发达国家所主导的经济规则体系,这种规则是不牢靠的。是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服务的,隐藏在背后的仍是一个无政府状态下的丛林法则。即使有WTO这样的多边贸易体制,也可以像美国那样合则用之,不合则弃之。经济全球化并不能让所有国家都能从中受益。
3、《大退潮 : 全球化的终结与历史的回归》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大退潮》([英]史帝芬‧金恩(Stephen D. King))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IiOq8Wq_lgN7yLEZ8bqpQ 提取码: 3b3p
书名:大退潮
作者:[英]史帝芬金恩(Stephen D. King)
译者:吴炜声
出版社:宝鼎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2
页数:384
内容简介:
全球化曾是一股浪潮,也曾是很时髦的名词
过去,各国无不积极参与区域经济整合
现在,世界各地冒出抗拒全球化的呼声
全球化究竟是优是劣?
如果抵制全球化,甚至让它消失
各国在维护本身权益之下闭关自守或不惜彼此冲突
世局又将如何?
「经济全球化曾经被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我们以为全球化所促进的无国界世界是理想乌托邦的实现,但事实却不然。全球化是最糟糕的经济模式吗?为何有人对全球化充满敌意?
在《大退潮》这本挑动人心的新书中,英国经济学家史帝芬.金恩以赫胥黎的反乌托邦名著《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借喻,敲响全球化或将终结的警钟。他融合经济、历史、地理、政治哲学与当前国际局势(包括美国退出TPP、中国推行一带一路、俄罗斯并吞克里米亚),解释全球化倘若告终,世界经济秩序将陷入何种境地。
作者简介:
史帝芬.金恩
史帝芬.金恩目前担任汇丰集团资深经济顾问、从事新闻工作与提供谘询服务,也是英国下议院财政委员会(House of Commons Treasury Committee)的专家顾问。金恩著有《经济成长的终结:景气不会复甦、社会出现断裂,这,才是我们要面对的真实世界》(When the Money Runs Out: The End of Western Affluence)与《失去控制:西方繁荣面临的新威胁》(Losing Control: The Emerging Threats to Western Prosperity),皆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译者简介
吴炜声
美国蒙特瑞国际研究学院中英口笔译组硕士,曾获美国翻译协会(ATA)英译中检定合格认证。目前任教於清华大学与交通大学外国语文学系,致力於英语教学与中英翻译研究。
4、比特币会埋葬法币吗?
本文最早发表于香港大公报经济观察家清和专栏,乎兆亩原标题《比特币会埋葬法币吗?》,作者:清和 智本社社长。
2008年12月,一个代号为“中本聪”的人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这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但是在当时鲜有人意识到它的存在。
然而,此后十余年,比特币在金融市场上掀起了一场场“腥风血雨”。如今,当美元愈加泛滥时,通胀愈加凶猛时,比特币的价值愈加突出。一些投资者逐渐将比特币视为类似于黄金的对冲资产。一些机构投资者将比特币作为抗通胀性资产来配置。
在学术界,一些经济学家将目光投向比特币,试图以此窥豹,探寻高通胀、高债务、高泡沫背后的货币解决方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金融学教授bhagwan chowdhry和麻省理工学院科猜神学家lex fridman都曾建议,比特币的创建者“中本聪”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比特币,是不是解开当今世界经济危局的钥匙?
法定货币,违背了经济规律
比特币诞生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比特币白皮书将中央银行系统视为危机的罪魁祸首。该白皮书直指要害:“传统货币的根本问题就是,它们必须得到全部的信任才能发挥作用。必须信任中央银行不会使货币贬值,然而 历史 上却不乏违背这一承诺的情况……”
事实上,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正是法币与银行制度。在现行的法币与银行制度中存在两个悖论:
一是美联储悖论。
与全球大多数央行一样,美联储既是市场主体又是公共机构,二个主体不可兼容的。作为市场主体,美联储向全球市场供应美元,它是全球市场最重要的交易员,几乎所有投资者都在与美联储做交易。但是,美联储又是美国的公共机构,它不能追求利润目标,必须追求公共目标。
根据联邦储备法,美联储有三个目标,分别是充分就业、控制通胀和金融稳定。美联储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一旦危机爆发,美联储必须“依法”救市,以稳定金融市场,拯救就业市场。但是,美元容易因此沦为公共用品,金融投资者、房地产商、联邦政府都要求美联储发放更多美元。如此,一个公地悲剧便产生了,金融危机反复爆发,世界不可避免地陷入高通胀、高泡沫与高债务的泥潭之中。
另外一个悖论是法币国家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
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去国家化的过程,是国家主权不断向外让渡的过程。如今,世界岁森已经进入了深度全球化,但是,货币依然是高度国家化的法币,具有法偿性、强制性和垄断性。如此重要的货币资源,仅仅由央行的少数精英来支配。这与经济全球化的自由化、竞争性、公平性背道而驰。
美元是这一悖论的经典案例。美元是美国的法币,也是最大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美联储垄断了美元的发行,其货币政策主要对美国公民、企业与政府负责,不需要对全球市场负责。这导致了权责利不匹配问题。美联储根据美国经济需求实施紧缩或宽松货币,但对国际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引发新兴国家的债务危机。这种外溢性危机属于全球化的市场风险,但货币巨浪的掀起者又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主体。
法币国家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是特里芬难题的内核,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根本原因,也是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解决之道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推动货币去国家化,让强制性法币退出 历史 舞台。
区域性货币似乎是经济全球化的解决方案。二战后欧洲逐渐走向统一,欧盟主要国家让渡出了货币主权,欧元由此产生。但是,欧元其实是加强版的德国马克,是一种超级法币。除了更加接近美元外,欧元没有改变法币的任何本质属性。它依然具有法偿性、强制性和垄断性,由中央银行来支配。某种程度上说,欧元在货币国家化的路上走得更彻底,距离经济全球化更远。
比特币是一种解决方案吗?
比特币,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比特币到底是什么?
根据白皮书,中本聪最初是希望通过分布式节点记账的方式,构建一个公开的、平等的、不可逆的比特币网络,以打破中央银行体系的垄断。但是,没有好处,节点并不愿意干这事。为了激励节点,中本聪设计了限量版的比特币。节点公平竞争解哈希函数,从中获取记账权,记账权则对应着一定数额的比特币。挖矿实际上是争夺记账权,比特币实际上是为了驱动比特币区块链网络而设计的奖励机制。
所以,比特币背后至少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比特币是非法定、无国界的私人货币,即货币的非国家化;
二是比特币网络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一个无国界的银行转账及支付系统;
三是比特币的出现,意味着一种非国家化的超主权货币以及无国界金融体系的尝试。
所以,与根正苗红的法币相比,比特币显得非主流与野心勃勃,总是裹挟着一种叛逆“信仰”:分布式、民主化、自由化,反垄断,反货币霸权。
从货币的角度来看,比特币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货币。比特币是一个封闭的、与市场隔绝的发行机制,无法维护货币价格的稳定。“中本聪”在白皮书上表达了对传统银行系统的不信任以及货币超发的不满,试图通过定额发行(2100万枚)的方式维持比特币不贬值。实际上,这种办法是机械的、无效的。货币不是为了发行而发行,货币的功能是服务于市场交易。货币不应该定额发行,而是按市场需要发行。发行机制上存有缺陷的比特币,价格波动极大,很难成为真正的货币,更接近一种投机性数字资产。
当然,这无法磨灭比特币的价值,因为它打开了自由货币的潘多拉魔盒。自由货币,可以是国家化的货币(非垄断性的国家货币),也可以是私人货币(如比特币和Facebook的Libra),但它必须是完全自由发行、自由流通、自由竞争的货币。
自由货币才是经济全球化的货币方案,也是解决当今世界经济高债务、高泡沫、高通胀的货币方案。
自由货币,是全球化的货币方案
从 历史 来看,自由货币的 历史 要比法币的 历史 久远得多。在古代,黄金、白银、铜钱、铁钉、食盐、羊皮等商品货币便是自由货币。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将这种“没有国家的保障”、由习俗或契约支撑的货币,称之为“卡尔塔货币”。近代 社会 ,欧美国家广泛流通的银行券也是私人银行发行的自由货币。在美国自由银行时代,市场上流通的银行券多达上万种。
英格兰银行最早是由苏格兰人创办的私人银行,可自由发行银行券。1844年,英国皮尔首相推行了新银行法《皮尔条例》,将英格兰银行改组,分设发行部和银行部。该条例削弱了当时市场200多家私人银行发币权,确认了英格兰银行的央行地位以及英格兰银行券的法偿货币地位。这是货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近代第一家央行及第一个法币的诞生。
不过,在《皮尔条例》通过后,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对此提出质疑。他指出:
“既然我们信赖杂货店老板卖给我们的茶叶的分量,我们也相信面包店主卖给我们的面包的分量,那我们也可以信赖希顿父子公司(Heaton and Sons)或伯明翰的其他企业也会根据其风险、利润来供应我们沙弗林与先令。”斯宾塞的意思是,我们信任自由市场,为什么不将货币发行继续交给自由市场?
可惜的是,20世纪之前,经济学家并不重视货币理论,古典政治经济学主张货币面纱论,将货币视为外生变量。直到1898年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发表《利息与价格》后,经济学家才打破货币面纱论,并将货币纳入经济学研究范畴。但是,这时欧美世界正在快速形成中央银行及法币体系,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货币理论基本是法币理论,几无自由货币的智慧。就连新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主义也是法币理论。
奥地利学派的哈耶克晚年写了一本书叫《货币的非国家化》。在这本书中,哈耶克将其一生坚持的自由主义贯彻到底,大胆地提出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国家货币垄断,引入竞争性货币和私人货币,攻破自由市场的最后一个堡垒。但是,这不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
当然,货币理论“跛脚”,但货币实践已经走在了前面。其实,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全球货币快速迈入自由化浪潮。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浮动汇率和自由汇率,私人银行发行的信贷规模远大于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主要是由商业银行来配置的。利率市场、汇率市场和私人银行,将法币推向自由化、市场化。这也是8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一日千里的重要原因。
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货币自由化遭遇重创,美联储及世界主要国家央行强势介入货币市场,直接给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越过商业银行给市场主体提供贷款。这种“逆流”最终导致世界陷入今日之危局。
比特币的出现似乎在告诉世人,重启自由货币才是大势与正道。自由货币遵循的是自由市场的逻辑:私人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控制风险,而珍惜货币信用,克制货币超发的冲动。私人银行提供高信用的货币,就像是面包师提供可口的面包。私人银行基于市场原则配置货币资源,远远胜于央行人为盲目的配置货币。自由货币的自由化、公平性,远胜于法币的垄断性与强制性。
自由货币在理论上统一了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与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是货币自由化浪潮的推动者。弗里德曼是最克制的法币主义者,他主张除了基础货币外的一切货币市场均由自由化来解决。自由货币市场容许各种私人货币、国家货币、区域性货币以及各类货币公平竞争、自由流通。这才是全球化时代的货币。
5、经济全球化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还是潘多拉的盒子
2
6、新文化运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吗
不是。
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是反传统,这并不错。但新文化运动并不是空穴来风,除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这一外部条件以外,还有中国人文传统内部演变所提供的土壤。
新文化运动在“整理国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中国古典小说考证,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讨论,陈独秀、钱玄同的文字学研究,都堪称“整理国故”的实绩。
他们的工作方法是科学的、近代的,受西方学术影响较大,因而所做“整理国故”,在方法、视野、择题慧扮带等方面往往有许多旧式学者所不及之处。
(6)经济全球化究竟是潘多拉扩展资料: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看起来是接过西方思想家尼采的口号,实际上与自明末清初以来所开启的“复古解放”一脉相承。
五四时期虽有批判传统的风气,甚至很盛,但我们不能说当时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传统的“断裂”。蔡元培、胡适理想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缺纯兴”。
新文化运动批评、扬弃前芦了传统文化的正统东西,他们又选择了清代朴学方法、白话文、古典小说、戏曲,他们研究先秦诸子,发掘墨子的思想价值。这些不仅表现了他们置身于传统之中,而且对中国人文传统有新的发扬和光大。
7、为什么英国选择“脱欧”
英国陆首芹脱欧结果超过了很多人预料,为什么多数人出现预判错误?我认为主要是由于英国公众当中普遍存在的非理性恐惧和忧虑造成的。根据经济理性测算英国脱欧的利弊可以看出,无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脱离欧洲都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但是,英国公众往往不能理解和接受这种经济理性,其情绪被莫名的恐惧所笼罩:抱怨欧盟过于严苛的各种规则有悖于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虽然英国已经在欧盟享有很多特殊的自由政策;指责欧盟机构的官僚主义和欧债危机后的无所作为,虽然欧盟机构的任何作为都会因为受到像英国这样的成员国的牵制而降低效率;反对欧盟“四大自由原则”中的“人员自由流动”,尽管英国的经济得益于中东欧廉价而优质劳动力的流入;片面认为英国对欧盟财政贡献太大,但看不到欧盟对于英国各方面的财政转移和支持。英国公民认为自己并没有成早毕为经济增长的受惠者,而移民和难民的流入则让他们感到已有的福利可能被削减。事实上,这种莫名的恐惧和忧虑都是非理性的。
然而这种长期蔓延在英国公众中的非理性的暗流,没有受到英国政府的足够重视,政府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甩掉讨厌的欧盟,回归民族主权国家”,这样的口号才成为民众当中的时尚。很多英国公众包括一些政府阶层成员都以为脱离欧盟,英国就可以重回自由、自主、独立、强大、富裕。但时代变了。与欧盟分手容易,和43年的欧盟成员国历史告别却绝非简单易行。除了要通过与欧盟旷日持久的谈判来决定这场“离婚案”在各个层次和领域的利益和权力分割以外,最大的问题来自于英国社会内部。出生于英国加入欧盟后的英国人没有“往日辉煌”的情怀,却看到了一个“孤独英国”的更加不可知的未来。
造成了欧盟分裂的英国首先自己可能会分裂,导致欧盟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下降的英国将很可能率先走向未知和衰落。这场政治地震导致的动荡,包括政治人物的辞职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已经开始显现,但这只是开始。对于复杂多变的未来,民众没有明确的预期,政治领导人也没有规划芹族。在一个最需要合作应对经济衰落和停滞的关键时刻,英国却打开了政治的潘多拉魔盒。
这场政治地震的深层原因,则是全球化的经济和国家化的社会之间裂痕的扩大,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政治不稳定。贫富悬殊早已经不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现象,而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有的现象。现行的经济全球化规则使世界1%的人口占有的财富相当于其他99%人口财富的总和,中产阶级缩小而且被剥夺。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张正在加剧而不是缓解这种矛盾。国家被世界市场和本土社会撕裂,干预社会分配的能力明显减弱,一些国家政府靠发债、印钞或紧缩勉强维持本国经济运转。经济理性只能解释经济增长,但是没有解释财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民众思变是必然的,这种现象在英国仅仅是全球的一个缩影。在英国,依靠社会分配的老年人比适应市场的青年人感到更多的恐惧和不安。他们唯一的武器就是通过投票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担忧。而简单多数的票决式民主最易于表达社会愤懑和不满情绪,没有政治担当的政治领导人将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诉诸票决,让不了解情况的民众决定国家的重大前途问题,这本身就是推卸历史责任。
国际格局将因之而变
“脱欧”后的英国和欧盟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场改变欧洲边界的地震也将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动。其最终结果还将取决于政治领导人的作为和能力。未来可能的前景有以下几种:一是英国与欧盟在脱欧谈判中纠缠,欧盟尚未衰落而英国率先衰落;二是英国社会分裂、政治动荡、经济萎缩,进而波及欧盟和世界,使世界经济重新陷入危机;三是英国回归国家主义,影响美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世界进入再国家化时代,欧盟虽然不会马上解体,但日渐衰落;四是富裕的北欧国家纷纷退盟,而一旦法国右翼政党大选获胜,也会效仿英国脱欧公投,整个世界滑入国家保守主义,各国纷纷重铸国家藩篱,世界市场被割裂肢解,各国为国际投资和贸易设立更多门槛,为人员流动设置更多障碍,推高劳动力和商品价格,在科技发展的作用下失业,特别是长期失业固化;五是没有英国的欧盟国际影响力和经济活力都相对降低,但是内部失衡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欧洲大陆发展模式和社会伙伴关系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如果欧盟能够稳住阵脚,挺过难关、厉行改革、去除官僚主义,以“灵活联盟”的方式,平衡发展程度悬殊的各成员国利益,并以“社会支柱”赢得更多民心,才有可能继续在世界范围内维持一定的影响力。这需要欧盟领导人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前显示出远见卓识,坚定信念和高超的协调与沟通能力。
英国脱欧还带给世人很多有关现代国家的地位和角色的深层思考。当代国家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挑战,需要建立更加灵活和公正的治理体制,应该一边联接世界市场,一边服务本土社会。简单的本土公投不适合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政治民主,只能是政治人物推卸领导责任的工具和公众发泄情绪的渠道。在当今世界,需要用复杂而灵活的机制和政策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不能假民主之名,行泄愤政治之实。总之,欧洲的前途堪忧,留给欧盟和英国领导人的机遇期不长了。
8、英国脱欧对世界经济以及我国经济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
英国脱欧对世界经济就我真的影响,英国脱欧对世界影响并不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