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丧失引领经济全球化先机的明朝,做了哪些错误决定?
明朝远离海洋的标志性事件有二:其一,迁都。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中写到:“明朝于1421年决定迁都,放弃了因有长江之利而对航海开放的南京,为应付满族和蒙古入侵边界而定鼎北京;作为一个经济世界,庞大的中国无可挽回地实现了中心的转移。在某种意义上,它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北京扎根在陆地的中心,是个沉闷、闭塞和十分内向的城市。不论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者无意,它肯定具有决定性作用。正是这个时候,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其二,禁航。史景迁说:“当西方驰骋全球,拓展视野,在探索世界的领域独领风骚时,明朝统治者不仅禁止海外探险,丧失了认识世界的机会,而且自拆台脚,不到五十年就将自己的王朝断送于暴力。”
郑和下西洋本是中国引领早期经济全球化千载难逢的契机,然而,朱棣却昧于世界大势,对海外经济贸易持否定的态度。他说:“商税者,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把征收外商之税看作是为了弄几个小钱,是亏辱大体的不义之举,根本没有意识到商税是国家的重要财源。这反映了他受儒家文化浸润的僵化心理和对经济贸易的无知。
这是大明帝国依托强大的经济基础和航海能力,扩大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建设更加富强中国,为人类做出历史性贡献的绝佳契机,然而郑和下西洋的政治意义却远大于经济意义,成了播扬天朝声威、推动万邦舶贡的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使中国错失了主导世界的战略机遇期。
罗懋登在《三宝太监西洋记》中说,宝船造价之高,“须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来方可够用”。然而,耗巨资打造的豪华船队,不仅在航行中靡费良多,而且满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物品,换回来的是”明月之珠,鸦鹘之石,沉南速龙之香,麟狮孔翠之奇,楼脑薇露之珍,珊瑚瑶琨之美“,或剪刀、油膏、药料、胡椒、苏木及奇珍异兽,几乎皆为皇家和高级官宦之家使用的奢侈品,”即使胡椒与苏木被政府使用当做文武官员薪俸的一部分,其价格仍不值得建造和维持如此巨大舰队“。如此,固然无法将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连接起来,更不必谈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主导世界经济贸易。
有人说,麦哲伦、达•迦马等西方航海家是为金灿灿的黄金、香料和奴隶,是索取,而朱棣的船队却是带着中原的奇珍异宝沿海赠送,抽空还帮忙调停对方内部纠纷,真可以说是“千金买笑”。千金买笑,言过其实,但赔钱赚吆喝,庶几近之。
黄仁宇先生指出:“这舰队之出动虽也有商人参加,可是被抨击,仍是因为缺少利润。”“海船的往返,找不到一种不可缺少的商品作大规模的载运,因之其劳师动众,更被人指责。”
据明人记载:“国初,府库充溢,三宝郑太监下西洋,赍银七百余万,费十载,尚剩百余万两归。”对此,明人严从简《殊域周咨录》云:“三宝下西洋,费银粮数十万,军民死者且万计,纵得其宝而归,于国家何益?”这也是郑和时代大臣诓争百姓诽腹天下人不满之缘由。随着朱棣和郑和离世,郑和时代宣告结束。
永乐大帝错失中国主导世界的宝贵机遇,令人扼腕叹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专业作家李露晔在《当中国称霸海上》一书中说:“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达到巅峰,印度洋和中国周边海洋沿岸,从韩国和日本到马来群岛和印度,以及非洲东岸,所有的重要商业据点在名义上都处在中国势力之下,并承认中华帝国的宗主地位。在如此完美的历史时刻,中国本来可以巩固统治地位,从而成为塑造现代世界的支配性力量。当时欧洲仍在极力摆脱黑暗时代,郑和巨大的海军舰队完全可以使中国成为16世纪的殖民强权,取用全球各地的财富,可惜这种鼎盛时代只维系了五年的时间。”
永乐大帝注定不会扬起中国主导世界的风帆。在他的脑海里可能到海外搜寻失踪的建文帝是第一要务,郑和下西洋弄点洋货充实宫中之美愉悦王公贵族只是搂草打兔子的副业。其实,即使不是这样,他也不会用战略思维、开放心态和经济眼光来对待郑和下西洋,使大明帝国成为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先驱。
郑和船队在当时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船队,风光无限。然而,这支强大的船队既没有发现新大陆,也没有为中国开辟出更多的世界市场,主导世界经济贸易,其错失机遇的深远影响还远不止这些。有人以万历朝的“繁荣昌盛”来论证大明融入了早期经济全球化,似乎郑和下西洋只是孤立事件,并不蕴藏着诸多影响深远的潜在意义。
据美国学者弗兰克的《白银资本考证》:“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万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万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为7000吨或1万吨。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确乎是真实的。泰昌初,朱常洛能动用内库160万两,以做饷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160万两白银,约相当于现在的3.3万亿人民币,而内库只是国库的一部分。正是这些真金白银,给万历年间上至政府,下至百姓,带来了物质的丰裕。
樊树志在《晚明史》中有论断曰:“万历朝堪称有明一代最为繁荣昌盛的一段时光。正是中国融入世界的时代,中国与全球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中国伴随‘西学东渐’而发生巨变的时代。”明朝文人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记》也印证了万历泽被后世的一段美好时光:“泰昌初,发帑罢税,何论边缴关梁,忭舞讴诵,即穷巷妇女稚子,皆有生气尔。时斗米佰三十钱,民间不见所苦。垂白之老,喜谈朝政。大行诏下,莫不唏嘘掩涕,如丧考妣,果有此事。”明末清初诗人丁耀亢,以长诗《古井臼歌》赞咏他曾生活的万历年间:“忆昔村民千百家,门前榆柳荫桑麻。鸡鸣犬吠满深巷,男舂妇汲声欢哗。神宗在位多半岁,斗粟文钱物不贵。门少催科人昼眠,四十八载人如醉。”万历一朝存活四十八年,历史评价不高,百姓评价甚高。
假如郑和下西洋带有开拓世界市场、振兴民族经济和富国强兵的使命,学习借鉴外国的政治经验、先进技术、商业模式、管理理念,与西方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关系,实现资源全球化配置,主导全球经贸规则的制定,中国在全球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领先地位,绝不至于自此在短时期内丧失,受尽后金人和后来的西洋人、东洋人的欺负。万历朝只是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一座银山,以中国体量之大,过不了几天富裕日子,而如果明朝以郑和下西洋为开端,经过不断的像欧洲一样向外开拓,不仅会引领早期经济全球化,培育出生金生银的新领域、新产业、新业态,而且还会促进国人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积极变化,长时期站在科学与创新的制高点,如此便改写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如果当时的中国也像欧洲一样对外开拓的话,今天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就不是1/6,而是1/2。”
假如郑和时代,中国主导世界,还会有后来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乃至日本的殖民暴行和军事暴行吗?欧洲还会成为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的中心,而世界成为它们的镬肉吗?
2、明朝对于全球化有什么贡献,丰臣秀吉在其中做了什么事?
有人知道吗?明朝灭亡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货币的通缩,也就是白银不够用了。为什么银子少了呢?因为美洲的银矿枯竭了。美洲的银矿枯竭关乎明朝什么事呢?在明朝,全世界50%的银子都来到了中国,而明朝自己却几乎不生产银子。
而明朝的邻居日本,也是一位产银大国。有人说明朝实行银本位,是因为张居正搞的一鞭法。加上中国人喜欢聚财,银子又好保存,所以在世界上给中国取了一个外号,就是世界人民的“银窖”。那么多钱都来到了中国还不算,而明朝成为了全世界的中心,并从此开启了全球化进程。
·为何说全球化是从明朝开始的
历史的进展有时是被逼出来的,而明朝,就处在了这个历史的分水岭上。尽管朱元璋玩的海禁不允许民间出海经商,但赚钱的事他可一点也不会放过。
而此时,因为蒙古、奥斯曼土耳其等势力隔断了欧洲和东方的陆上贸易商路。
从葡萄牙人开始,就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海上商道,从此便开启了全球化的浪潮。而东方,特别是中国和印度,是全球的中心。
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纺织业,当时在世界上独占鳌头。也因此,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黄金都流向了印度。
而中国的茶、丝绸和瓷器,直到18世纪,在世界上还无人能及。美国独立战争,波士顿倾茶事件,300多箱上等茶叶,全部来自中国。
即使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中国一直都是世界上的贸易大国,还一直都是赚钱的顺差贸易。
而丰臣秀吉,打破了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朝贡体系”。
·丰臣秀吉的一声枪响
前面已经说了,日本也是产银大国。但他们产的银子和美洲产的银子一样,都流入到了中国。刚刚结束了日本战国时代的丰臣秀吉内心很不服气,他以为他能统一日本,就一定能统治全世界。于是,他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打破以明朝为中心的全球贸易体系,建立起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
尽管“征朝战争”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从此却彻底撼动了以明朝为中心的世界秩序。
·明朝亡后再无“明朝”
当明朝将辽东铁骑李家军撤向朝鲜去抵制日军时,北方有支力量趁机做大,这就是草原之狼努尔哈赤。虽然最后明朝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打败了日本,但自己也伤了元气。
加上明朝文官集团和各大家族势力的贪婪,以及皇室子弟的递增,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明朝内部彻底陷入了内乱。
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后,满人趁机捡了个桃子。还大言不惭地对外公布,大明是他满人灭的,真不要脸。但就在这时,无论是高丽、日本、还是南亚各国,对中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变化。
日本人把入侵高丽写成“征朝”,用的是俯视的角度。而高丽也在明朝灭亡后,将“壬辰倭乱”改成了“壬辰卫国战争”。甚至高丽人在“鸣梁海战”里,压根就不提大明的事了,还将自己称为“小中华”。
这个态度就说明,此时的高丽已经不把大清当回事了。无论是日本,还是高丽,都在明亡之后称自己才是“中华正统”。
因为他们觉得,一个北方小蛮夷都能觊觎中华神器,我严格继承了汉人文化的大日本帝国、大高丽为何不可?所以,后来日本学者才编造出“崖山之后无中华”的历史考据。
而高丽也好不到那里去,在此就不敢多说了。就这样,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被彻底瓦解了。
而N年后,日本人又沿着丰臣秀吉当年入侵高丽的老路,开启了全面侵华的战争。
即便是明朝再牛,再是开启全球化的创始人,但他还是灭亡了。为什么灭亡呢?就是各方势力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是谁把他们逼反的呢?不是满人。
所以,一个朝代想长治久安,必须国富民强。啥叫国富民强,读者自己来回答吧!
3、例举明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1.条件:
(1)资本主义百萌芽社会生产力的必然结果;
(2)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其的发展有版一定的刺激作用。权
2.发展趋势: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产生,到清朝前期均处于缓慢发展的过程之中。
3.表现:主要表现在雇佣关系的出现(机户机工、计日授值、听大户呼织等)
4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在当时范围上仍居于相对主导的地位。
(2)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下层民专众极端贫困,消费量,购买力大幅度下降。
(3)清政府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过时政策,打击、压制工商业进步者,导致发展迟滞。
(4)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如广州13行就是例证。(5)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的、落后的经属济观念。
4、明朝在中国历史,以及当时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明朝前期,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垦荒,进行屯田,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回和发展。明朝的农业答生产水平超过了前代明朝的纺织、制瓷、冶铁等手工业生产,规模更加扩大,技术更为先进。明朝的商业和城市获得了空前繁荣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基础上,到了明朝中后期,在一些地区的一些手工业生产部门内,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江南地区的丝织手工工场,就是典型代表。
明初经济的恢复:①明初统治者实行“安养生息”原因。②明太祖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③措施实行的成效。
农业的新发展:①水稻产量的提高。②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③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手工业的兴旺:①纺织业。 ②制瓷业。 ③冶铁和采矿。
商品经济的活跃:①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 ②全国出现了30多座较大城市。③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手工工场的出现: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②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