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案例!急~~~
(一)国加入WTO并开始进入了国际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承认。融入国际大家庭,不仅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影响,对普通百姓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选择等方面,影响也是深刻的。人们既有兴奋和欢乐,也有无奈和痛苦,需要经历碰撞、调适和整合的过程。
环视宇内,全球化已势不可挡,全球人士无处遁逃,中国文化亦然。有人认为,在国外种种具有潮流很前卫的思想进来后,中国的很多文化变得不堪一击,中国好的文化都流到国外,被别人所用,而国外的不良现象都流到了中国,而中国人本身也在流失自己的好的文化。有人则认为,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冲突是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核心,这三者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一起构成中国文化安全发展战略的统一的有机体。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总的来说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文化产品的冲击。因为外国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上具有比较大的优势,中国首先将面临占有国际优势地位的文化产品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冲击。第二个是文化资本的冲击。国际文化资本进入中国参与整个中国的文化企业的生产,采取某种本地化的生产方式,就地整合资源,就地生产、产品就地出售。第三个是文化价值观的冲击。随着外国文化产品的普及,它一定会对我国文化消费者在文化心理、文化认同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首先我觉的是对我国文化的冲击,从现在新青年崇尚西方节日这一个现象看,虽然08年起,我国已经做了节日的调整,但这也是从中看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慢慢受到威胁。经济全球化加快了中国的发展,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也密切了中国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我国文化能不能从中崛起也是个问题,现在的少年都不喜欢接受传统教育,都有类似于反叛的心理,这也导致了不少人对自己文化的否定,恰好有这时有外来文化的填补,这不利于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继承,经济的政治跟文化的基础,如果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对任何国家都产生冲击,毕竟经济的接触也必定会产生文化接触。
因此,中国文化如何直面“全球化”,被搬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层面。我认为,首先应当借鉴历史,提高国人的文化素养,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调整心态,稳健应对,从容不迫。再加上政府发挥职责,积极引导,责无旁贷。
未来“全球化”局面下的文化,应当是“和合”文化而非“同一”文化;文化背后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所以,将文化传统发扬光大,人人奋发图强,仍然是当今中国的主基调。
2、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呢?
第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全世界的优秀文化可以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时至今日,我们经常听说“经济全球化”,但除了经济以外,政治、文、化科技也在实现全球化。特别是文化,是全球化的“重点项目”。别的不说,近些年来在海外开办的孔子学院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地文化交流、融合的最好见证。
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孔子学院为载体,和世界各地文化不断交流、碰撞,和它们求同存异,维持一个和平相处的局面。在异国他乡,开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花朵”。
除了优秀儒学思想这样的传统文化以外,其他优秀的文化也在全球化过程中和世界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我相信,凭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优秀肯定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站稳跟脚。
第二,会加速淘汰一些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样。尽管大部分优秀,但还是有一部分糟粕混杂其中,比如愚忠、愚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君爱国、侍奉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论他们是对是错,都要严格地执行。这样的文化属于糟粕,天地之间本就不存在什么“天子”,人人生而平等,刻意强调人的等级性会使社会倒退。
更何况是人就会犯错,父母和“天子”不可能全是对的。我们在执行的时候,一定要判断对错。
第三,让其他国家更加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都说文化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发展和意识形态的最好途径,通过中国的传统文化,世界人民可以充分了解中国的发展和一贯的友好和平主张。这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更全面的作用,是有利的。
3、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初二政治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
科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
经济交往
的日益频繁,
通信传媒的高速进步,
自由贸易的逐步深化,
正在把整个世界融合为一个全球
性的统一市场,
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广度和深度推进。
全球化是一把
“双刃
剑
“,
它既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
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但也
是侵犯一个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很大争议的过程。
全球化和文化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今天,
任何一种民族
都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
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经济全球化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
保持我们文化特色,借鉴外来文化优势的同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首先,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得以加强,
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
球范围内的传播。
在经济全球化的号召下,
我国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正慢慢走出国门,
向世界
显示我们文化的魅力。像是如今风靡全球的孔子学院,向世人展示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
成为传播中国
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
和平台。它秉承了孔子“和为贵
”
、
“和
而不同”的理
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外文化
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
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利于我们汲取世界各国文化之长,
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不断得
以丰富和发展。世界各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
,特别是西方
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
、经营管理经验等。这些先进的思想观念不仅是西方国家文化的
核心部分,
也是西方文明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
并且还是我国传统文化所不太完善的部分。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各国特别是西方国
家发展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成果,从而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增强市场意识、
科技意识、效率意识和现代管理意识。
再者,
国外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关注我国传统文化,
这为我们思考和关注传统文化提供了
新视野。
在外国思想家的视野中
,
他们从老子的著作中发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生成说的初步
设想
,
也从中找到了对当今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环境保护思想,
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思想
,
从中他们看到了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思想;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
家庭伦理中
,
他们看到了可以用于改善当代西方家庭伦理关系,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种种社会
规范;从
《易经》
中外国人更是读出了当代计算机二进制的原理。而一部孙子兵法更是成为
世界军事院校的经典教材。而这些,
都是我们不曾发现的。
经济全球化下,
当越来越多的人
关注我们的文化时,
我们看待同一事物的视野越来越宽广了,
我们的文化被剖析地也就越来
越深刻了。
二.经济全球化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纵然经济全球化给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首先,
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使大量外来文化流进,
西方文化迅速扩张,
从而忽视了本土
的传统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逐潮流,热衷过一些洋节,如圣诞节、万圣节、感
恩节等。然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却原来越冷清,逐渐被打入冷
宫。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我们传统文化的地位摇摇欲坠,有些文化甚至都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其次,
经济全球化下我们的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
当前的文化全球化在很大程
度上表现为西方部分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充斥于世界。
可以说,
西方文化意识和西方文化习
俗正在日趋全球化,无论是在服装、食品、电影、电视,还是在建筑设计方面
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文化带来了竞争的意识,开阔了人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带来了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比如:体育事业的发展就是这样。经济全球化在带来国外先进的理念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因素,甚至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比如:拜金主义者、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对我国的青少年影响较大,我们必须要加以批判,区别对待。
5、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总的来说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是文化产品的冲击。中国首先将面临占有国际优势地位的文化产品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冲击。
第二个是文化资本的冲击。国际文化资本进入中国参与整个中国的文化企业的生产,采取某种本地化的生产方式,就地整合资源,就地生产、产品就地出售。
第三个是文化价值观的冲击。随着外国文化产品的普及,它一定会对我国文化消费者在文化心理、文化认同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6、中国传统节日研究现状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
社会日新月异,生产力飞速提高,物质基础的变革必定会引起文化上的改变。新形势下,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着一些困境。客观准确的分析认识这些困境,是制定切实有效的传承途径的必要前提。
一、传统节日文化日趋淡化
从最近几年各地的过节形式来看,传统节日的许多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习俗和仪式活动等都逐渐被人们淡忘,有的已经趋于失传了,而且根据不同地方的节日特色,这种淡化趋势地域之间程度有所不同,过节的氛围的淡化是个不争的事实。追求其原因,这与外部西方节日的冲击和内部国家自身社会结构的转型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1)全球化背景下,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
(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性的民族意识迅速觉醒,人们开始以自觉的或自发的态度来寻找迷失的民族文化自我,于是,民族文化受到空前的重视,开始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寻求对内求得团结和统一、对外则要求独立和差异的这样一种适合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1]随着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且相互渗透,尤其是伴随西方国家经济霸权而来的文化霸权,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带来了挑战。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词已成为一个委婉的集合名词(代替了‘自由世界”),它赋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维护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以全球合法性。”[2]如何在这股世界大浪潮中保持中国文化特色,坚持中国节日文化的独立性,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西洋节日的渗透,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正如美国学者弗兰克·宁柯维奇在《文化外交》一书中指出的:“文化手段和政治、经济、军事手段一样,不但都是美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在大国间军事作用有限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现代核战争无法严密保护本国不受报复的情况下,文化手段尤其成为美国穿越障碍的一种更加重要的强大渗透工具。”[3]目前,我国也采取了许多相关措施来促进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使人们通过各种节俗活动,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理解、接受民俗传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例如传统节日假日的法定化,一些传统节日中具有深厚文化价值的民俗活动,由于受到法定节假的支撑,民俗活动的开展有了时间保障,这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深刻的意义,但是这也不抵西方节日在中国火速发展的势头。
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普遍流行,迅速在中国占领一席之地,这与商家和媒体的为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不遗余力地对洋节推波助澜是密不可分的。每年一到圣诞节、情人节,商家的各种广告宣传活动就会铺天盖地,圣诞树、圣诞晚会、苹果、圣诞帽、玫瑰花和巧克力等西方节日有关的商品成为大街上的主角。另外中国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更加宽容的态度,对西方节日的争相追捧,一定程度上给西方节日文化的渗透提供了可能性。
在这个更具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社会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奔放性、浪漫性、娱乐性等的确独具魅力,值得学习和借鉴,然而我们在发扬人类文化的时候不可本末倒置,作为一个中国人,保护和传承本国优秀节日文化传统的责任义不容辞。
(2)社会结构的转型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转变。
传统节日文化源于中国农业社会的。中国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步入一个现代的工业社会,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经济结构的多元化、高科技飞速发展、公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农业文明中维系传统节日文化发展的生存的解决温饱性、交往的血缘关系性、祭祀的家族国家性等日趋发生变化,这些引发传统节日文化的淡化是在情理之中。
以春节为例,过去春节前一两月大家都会纷纷忙着办年货,置办新衣服,制作各种干菜和精美的糕点,包饺子等等,在忙碌中体会新年的乐趣。然而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变,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方式日益便捷化、现代化,人们的生活观念也日益发生变化。可口的食物和漂亮的新衣服在平日就能够得到满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过年情节,节日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大大的减弱。当代生活节奏日益变快,社会竞争力日益激烈,大多数人都会忙于工作,不会再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过节上,甚至有的人为简单省事,把所有亲戚聚在餐馆,一起吃顿“年饭”的功夫,节就算过了,春节原本的守岁、拜年等活动逐渐的被简单化或省略,过节意义就此大打折扣。
在目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时期,传统节日的很多礼俗和风俗被“现代风尚”所削弱。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良演变现象引发的传统节日变味
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开始出现各种不良演变现象,给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精髓的传承带来巨大挑战。导致这种异化的主要因素是,巨大利益驱使下的商业化浪潮和腐败现象。
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商业味越来越浓。对于商家来说,假日经济是近年来最大的黄金增长点,各行各业纷纷从攫取利润的角度,充分利用假日黄金周调动人们的消费热情:旅游部门争取充分调动人们的旅游热情;商业部门争取充分调动人们的购物热情;餐饮部门争取充分调动人们的吃喝热情。正常合理的的商业活动能够推动节日形式的多元化,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这种商业活动不合理的话会危害百出:宾馆饭店的“年夜饭大PK”花样百出,传统节日应有的饮食文化元素缺失;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成了商家月饼大比拼的关键时机,一些商家卖过期月饼,使人们对节日食品的信任度降低;清明节的祭奠仪式在商品化的社会里也变了味道,令人眼花缭乱的祭品浸天飞舞,从传统的纸 钱、香烛演变到“别墅”、“小姐”、“宝马”等。传统节日价值观念在异化,传统佳节原有的意义被商业泡沫歪曲抹杀了。腐败现象助长传统节日的不良演变。近年来,国家虽然大力提倡反腐倡廉,但由于巨大利益的驱使,政府官员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中华传统节日中的礼尚往来的形式成为一些人送礼拉关系的有利借口,许多人把我国的传统节日当作是巴结领导的黄金时机,节日也因此成了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以压岁钱为例:给孩子压岁钱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由长辈向晚辈分赠钱币,借以祝福,这是用来表达亲情的温暖,体现了浓郁的民风民情。在过去,压岁钱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礼物,主要是图个热闹、吉祥。而现在许多人把孩子当成交际应酬的工具,压岁钱收得最多的,几乎都是那些父母身居要职的孩子。以月饼为例:2007年中秋节前,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某食品厂生产了一系列的“黄金月饼”.其售价从2180元到26160元不等。而这些月饼则是普通百姓所无法“垂青”的,“黄金月饼”的背后掩盖的是一种“另类腐败”—对那些有所求又不好明示、想送礼又怕惹人眼的人来说,给领导送盒“月饼”实在是“曲径通幽”。[4]由此可见,传统节日被部分人以非法目的利用,破坏了节日本该有的浓厚节日文化氛围,诋毁了传统节日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文化形象。
三、过节趋于表面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逐渐被遗失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为了解首都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情况,从2007年4月至2008年6月底,对首都3778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对于那些影响力比较大、流传性比较广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和清明节的起源、传说及习俗等,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能够做出正确回答,其比例占85%以上。但对于端午节和七夕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小学生对其相关的传说则了解不多。[5]这些小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还需要他们的传承。但是事实证明这些孩子对传统节日日期、传说、起源等知之甚少,这与目前过节表面化的现状是密不可分的。
传统节日的部分形式内容被保留下来,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丰富,节日的娱乐功效被人们扩大,但其中包含的文化精髓往往被人们忽视,这不免增加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疏离感和陌生感。
在这些发展困境面前,一些人开始否定传统节日文化,认为这些传统的东西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西方文化的巨大“诱惑”下,认为中国的这些传统因素已经“过时”了。其实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表现,面对这些困境,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否定传统节日文化,丢弃历史给我们的“财富”,而是要一如既往的秉承这些优良传统,并且紧随时代步伐,为传统节日文化开拓一条能够体现时代性的崭新道路。
参考文献:
[1]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M].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8页.
[2]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200页.
[3]张骥,韩晓彬.论美国“文化霸权”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26页.
[4]肖琴.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船山学刊,2009年.
[5]王颖.首都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识现状及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
7、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经济的全球化带来频繁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尊重,但全球化的趋势也不可避免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很多具有特色的手工艺、民族特色在消失,有的渐趋消亡,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 专家说在今后的一百年间,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不同的语言将会消失. 不要说全球化的问题, 即使看全国化的问题也可见一斑, 比如说川菜, 比如说海鲜, 比如说小吃, 这些东西越来越标签化, 越来越向美式快餐那样全国都是一个味道, 在地域文化中占一个非常重要位置的饮食文化也在逐渐消亡.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文化交融, 有趣的地方在于这些文化的交融往往发生在战火纷飞, 朝代更替的年代. 春秋战国年代是中国社会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 数百年战争, 人民的流动造成文化和传统的大冲击. 但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战火和朝代更替可能消灭了一些传统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比如说周礼和奴隶制度等, 但新的文化, 新的价值观在不断地诞生, 九流十家, 老庄哲学, 孔孟之道, 这些文化和道德观统治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 其影响之深不仅仅是对泛中华民族, 而且还影响了世界. 第二次是五代十国隋唐交替的动乱时代, 灿烂的唐朝文化让世界给各国至今称中国人聚集的地方为唐人街. 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的年代, 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 冲击, 出现来一大批文学, 政治, 军事, 工业的新思维, 新文化, 新的价值体系. 因此, 可以看到全球化却是会对传统的文化, 传统的价值体系带来冲击, 但只要是加以诱导和规范, 新的思维体系, 新的文化和道德观的建立, 不但不会影响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的发展, 反而会促进本地文化的变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