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讲一讲关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进程,是在战后特别是80年代后才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实人们用来衡量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程度的许多核心指标,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比如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是到了90年代才略高于1914年前的水平。其他指标,比如对外投资在可比总量中占的比重等,也有类似的情况。所以西方有的学者提出,就上述这些指标而言,目前这场全球化的浪潮带有某些恢复性的特征,把由于两次大战而中断了的一体化过程恢复起来。
当然除了这些主要数量指标以外,当前的全球化趋势与19世纪在金本位制下所达到的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也有质的区别。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卷入这场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地区更多,更广泛,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它所涉及的领域更多,更深入,层次更高。尤其重要的是,企业的全球化过程,跨国公司的发展所达到的程度是空前的。我习惯于用公司一体化的概念来概括这一过程(corporate integration)。 根据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把公司一体化分成若干层次,我们这里不去仔细分析它们的区别。但概括地讲,全球范围内公司一体化网络的建立,使得从R&D到生产再到销售的整个价值增值链的各个环节,被按照最有利的区域布局安排在世界各地,使全球范围的国际分工越来越多地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分工,再加上相关企业的战略联盟,又大大扩大了企业(公司)一体化的外延。企业的国际化、一体化的这种趋势,已经使世界市场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真正象微观经济学中所描绘的那种纯净的市场机制所涵盖的交易的范围越来越小。世界市场已经由跨国公司这一只只“看得见的手”给组织起来了,变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于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的产品出现了。这种产品,由于它的价值增值链占据了世界各地最有利的区位,所以在它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全球的集合优势,而不单纯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区位优势。
这个事实所产生的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理论的影响。这种情况对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特别是以要素禀赋论为核心的经典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这样一种全球化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很难用反映一国区位优势的要素禀赋论来解释。如果做实证分析的话,你会发现这种理论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发生机制和商品流向的解释力一定要大打折扣。最终商品的出口国或许只具有加工组装方面的优势。
第二、对企业的经营实践的影响。全球化商品的出现,使那些没有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被推到绝对被动的境地。只局限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进行发展,它的产品充其量只能具备这个国家的区位优势(具有国家特征的优势)所赋予的竞争力。如何与集全球优势于一身的那种全球化商品相竞争,是可想而知的。过去人们所关心的是企业具备了哪些优势才能开展跨国经营,现在更重要的问题是跨国经营本身就是企业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那么这些企业如何生存?出路何在?一个办法是求助于政府,在对外封闭、与世隔绝的状态下寻求发展,这条路显然不合潮流。
另一条出路恐怕只有在开放条件下去寻找。既然国际生产已经形成越来越密集的全球一体化的网络,那么如何在这样的网络中的某些环节找到自己的位置,变成国际生产一体化网络中的一部分,找到这样的位置再谋求发展,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举例来说,我们说中国的汽车行业在短期内难以在整车的出口上有所作为,但是可以选择发展零部件生产。但是这显然有个前提,就是要先将自己纳入世界汽车行业国际一体化的网络中去,否则你自己生产出来的零部件是为谁配套的呢?你知道人家的规格和性能上的要求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发展合资合作乃至于与跨国企业的战略联盟,不只是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更是生存竞争的需要。 为了得到政府给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而去寻求合资合作,与上述这个主流不合拍。
第三、关于民族经济和民族国家政府的作用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民族经济的概念也要进行必要的重新思考。首先,我们上面提到的真正实现了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它们的国籍的观念已经淡化,尽管我们还不能说它已经完全消失。正象湖北大学柳剑平教授在他的论文中指出的那样: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社会中经济联系和交往活动的“完全行为能力”主体,其个体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它实现“个体利益”的市场规则并不完全服从于国家实现“整体利益”的博弈规则。西方早有一种说法,判断一个企业的归属问题不仅要看它的 share holder (stock holder),而且要看它的 stake holder。也就是说,企业的所有者是重要的,但从更广的意义上,所有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人们的归属问题也是重要的。美国的跨国公司来中国经营,你不把它看成是中国的,是可以的;但它在什么意义上、在多大程度上还是美国的?这也是个问题。当然跨国公司与其母国的关系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不做详细分析。
另外一方面,我们来看看政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的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将成为全球化的。这种竞争关系的核心内容是,每个主权政府在它所管辖的领土范围内通过提供一整套制度性服务来创造一种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环境。这种服务的提供是通过“准市场化”的机制来实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包括本民族的和外族的),在“国民待遇”的原则下,以税收作为代价来购买这种制度性服务,以获得在这个领土范围内发展的机会。创造一种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机会,不是给予某些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所能比拟的。这是全球化背景下政府间竞争的一个特点。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直接的目标:一是税收收入最大化;二是国民福利最大化。至于财富的创造过程具体是由什么人在组织的,并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只要财富为这个领土范围内的公民所享有,就是可取的。
当然根据这两个目标,政府也可以有意扶持某些产业。但是需要注意,政府鼓励的是某个产业的发展,那么为此而制定的优惠政策应该惠及所有有意投资于这个产业的投资者,而不仅仅是外商或者内资。既然要扶持的是一个产业,而不是哪一类的投资者,那么所有投资于这个行业的投资者,无论是外商还是内资,也不论是国内的国有经济成分还是非国有经济成分,都应该享受同样的待遇。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创造真正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二是可以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加快重点产业的发展。这里有一个基本点需要重申,政府要扶持的某个新兴产业,而不是哪一类人,哪一类投资者。
对政府职能的这种理想化的简化,还不是近期内所能实现的事。这种看法也未必马上能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如果我们回忆和对比一下,60年代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敌视态度,是如何转变成现在这种争先恐后地吸引外资的情形,那么我们就有理由预期,上述过程的到来不会是太久远的事情——假设全球化的趋势不发生逆转的话。实际上,GDP取代GNP成为衡量一国经济规模的主要指标,虽然有其技术上的理由,但它同时也已经说明国土的概念比国民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于国内企业如何增强实力的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企业改革的任务就在于此。我这里只提一点,就是国内市场的统一问题。国内市场不统一,是企业实现一体化从而实现内部化优势的一个严重障碍。我们大概没有多少人关心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哪个州的,可口可乐公司是哪个州的,熟悉这些公司情况的人可以说出这些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但仅此而已。中国的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人们很清楚地知道我们有天津夏利、南京依维柯、广州标致等,光是个名字问题倒也无所谓,问题是这背后有着浓郁的地方主义的色彩。连“全国化”的眼光都没有,就更不要谈什么全球化了。有人说美国的企业能够率先开展跨国经营,与其国内市场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美国国内市场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如何在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内安排它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问题。这使得美国企业在自己的国内就可获得某些欧洲的企业只有跨国经营以后才能获得的经验。几年前我对欧洲企业一体化问题的研究发现,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也推动了欧洲范围内的企业一体化。
2、国内厢式货车鼻祖,为何不再辉煌?83年就进入中国的依维柯发展史
讲到我国轻型商用车的发展过程,依维柯这个品牌是绝对离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依维柯不但见证了我国轻型商用车的发展,而且还是我国轻型商用车的引领者。
依维柯的起起落落
○ 图丨乔瓦尼·阿涅利一世
1899年7月11日,出生贵族的乔瓦尼·阿涅利带领着当时的一众好友,在意大利都灵创立了菲亚特汽车公司。1900年,菲亚特制造了第一辆汽车,直至年底只生产出来8辆汽车。但就这8辆汽车很快就销售出去。
这也让乔瓦尼·阿涅利内心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靠汽车振兴都灵。因为当时意大利的首都已经从都灵迁移至罗马了。
随后,乔瓦尼·阿涅利不失时机的提出了生产系列汽车以振兴都灵的计划,得到了一众董事会与好友的支持和响应。随后乔瓦尼·阿涅利因出色的经营表现,被董事会一致推举为总经理,成为了菲亚特的代表人物。
但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乱了菲亚特的发展步伐,也因战争的打响,菲亚特公司遭受了史无前例的重创。而创始人乔瓦尼·阿涅利也因故去世了,使得这期间的菲亚特公司一蹶不振。
○ 图丨乔瓦尼·阿涅利三世
直到小乔瓦尼·阿涅利的出现,让菲亚特公司重新走上了正轨。菲亚特为了拓展其乘用车和货车业务,在1966年收购了法国卡车制造商尤尼克(UNIC)。3年后,菲亚特收购了汽车、卡车、客车和军用车辆制造商蓝旗亚汽车公司(Lancia)。
1974年,菲亚特继续扩张,收购了德国客车、卡车和消防设备制造商马基路斯·道依茨(Magirus Deutz),成为了大股东。第二年,就把所有品牌合并,成立了如今大家所熟悉的依维柯。
○ 图丨依维柯Daily第一代
成立后的依维柯在1978年,制造了第一台轻型商用车Daily,并在两年后推出了用于重型载货车的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此后,依维柯开始向商用车发展。
依维柯进入中国
70年代,当时国内仍处于“缺重少轻”的局面,我国考察人员不断寻找适合我国的卡车技术,在经历了漫长的考察后,确定了引进奥地利斯太尔。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3年,为了加速提升国内的车辆保有量,中方领导前往意大利进行考察访问,同年宣布依维柯进入中国。
○ 图丨南京汽车厂与依维柯签约仪式
1985年,国家物资总局完成了国内商用车的第一个引进技术项目,引进当时最新的依维柯DAILY汽车,当年依维柯项目总投资达到了14.5亿元,这是有史以来中意技术经济合作计划中最大的项目。
这个项目的引进满足了当时国内医疗、电力、工程等各行业对专用车的需求,间接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Daily采用了与卡车一样的大梁底盘,所以daily是可以选择装备封闭货箱或者栏板货箱的,但南京汽车制造厂为了不与自己生产的跃进系列产品产生冲突,前期只开发了轻客和封闭货箱两种车型。
1991年8月中国制造的第一台依维柯轻型客车下线,一下子掀起了国内厢式、轻客车的风潮,也意味着国内商用车行业里增加了轻客、厢式货车,堪称国内厢式货车鼻祖。
○ 图丨我国引进的第一代依维柯Daily
第一代依维柯daily,中文名得意,搭载了四冲程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72马力,最大扭矩为147牛米,搭载依维柯自己生产的5挡变速箱。这样的配置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已经足够应对当时的工况需求了。
作为国内轻客的开创者,依维柯在国内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将短头轻客引进中国、第一个推出柴油轻客、第一个推出国三排放标准的轻客、第一个推动我国轻卡正面碰撞法规的出台,等多个第一,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个第一,也成就了依维柯在国内轻客行业的牢固地位。
○ 图丨南京依维柯成立
依维柯在国内的发展迅速,获得成功后,依维柯加速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1996年,3月1日依维柯汽车公司与南京汽车集团达成协议,共同投资25.27亿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因此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 图丨第二代依维柯Daily
南京依维柯成立后并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引进了如今大家所熟悉的第二代daily。依维柯不仅仅只是在商用车上做出贡献。
而第二代daily的中文名则叫都灵,是大家最常见的一款车型,搭载索菲姆2.8升共轨增压柴油发动机排放达到欧Ⅲ标准,最大功率是92kW/3600rpm,最大扭矩是285Nm/1800rpm。是当时国内最热门的一款车型。
○ 图丨第二代依维柯Daily
依维柯间接的推动力国内汽车行业的许许多多,不仅如此,依维柯还在默默地扮演者隐形英雄的角色。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南京依维柯作为驻港部队用车,随驻港部队跨越罗湖桥。
1999年澳门回归,同样作为驻澳门部队用车,见证了历史。
还出现在98年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作为医疗救护专用车出现在抗击非典的前沿、与抗击雪灾的电力工程专家们并肩作战。依维柯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这也让依维柯进入了老百姓们的眼里。
南京依维柯不仅仅只有有民用版,还有大家少见的军用版本。2000年后研制成功的nj2046/2045两款车型更是把解放军的载具进一步提升到了一个水平。
助力中国物流也起步
千禧年,我国进入汽车高速发展时期,我国的城市快递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还没对物流配送车辆进行严格的规范定义,因此,人货混装的现象非常严重。
作为国内厢式货车祖师爷的,依维柯并没有坐视不理,南京依维柯参照欧洲物流配送车的使用特点,结合国内的道路情况,推出了前后舱分离的物流运输车,很好的解决了人员和货运的运输安全问题。
随后南京依维柯将目光锁定在快递物流行业,率先推出了欧洲标准的物流配送车,专门为物流行业设计的车型加上功能齐全的配置,一体式厢式货车迅速成为了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相互认可的车型。依维柯也借此率先占领了运输行业的用车市场。
再次奠定行业 却不再辉煌
2017年4月南京依维柯推出全新一代依维柯·欧胜。其全新的外观设计将轻型商用车的产品研发带入了“内外兼修”的发展模式,刷新了轻型商用车行业新高度。
○ 图丨第三代依维柯Daily
时隔不到一年,在2018年11月依维柯又升级了全新一代依维柯·欧胜8AT版,奠定了我国轻型商用车的行业标杆。
作为最新一代的车型,这款依维柯欧胜,搭载了与玛莎拉蒂同款纯进口八挡全自动变速箱,南京依维柯F1CE34818发动机,最大马力146马力,是如今性价比最高的车型之一。
但随着公路客运渐渐饱和与不断出现的竞争对手,曾经站在高楼之巅的依维柯早已没有了往日只手遮天的地位了。竞争对手们的雄起,使得依维柯的市场份额正在被竞争对手们不停的占领。
对于一个轻型商用车鼻祖来说,依靠在国内不受众的房车等专用市场来勉强生存,这不应该是它的命运。
写在最后
在进入中国的这30多年里,依维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与服务,不仅开创了国内轻客史上的多个第一,还成为了国内轻客的代名词,推动力国内轻型商用车技术的进步,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现状,依维柯只能做出改变,或许才能续写它的未来,家哥期待一个全新的依维柯可以早日出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南汽拥有跃进、依维柯、MG名爵等整车品牌系列,年综合生产能力40万辆。除整车生产公司外,南汽还拥有宁波前桥、杭州依维柯、南汽专用车、汽车工程研究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南汽拥有外事审批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与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联合组建的汽车工程研究院,具有较完善的科研和生产经营体系。
南汽的历史始于1947年。1958年3月10日,南汽成功地制造出我国第一辆轻型载货汽车,国家命名为跃进牌汽车,同时批准成立南京汽车制造厂。1995年6月21日,原国家经贸委同意南京汽车制造厂更名为跃进汽车集团公司。2003年8月28日,资产重组后的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南汽正式移交江苏省管理。跃进、依维柯等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多次荣获中国机械工业名牌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及江苏省重点名牌产品称号;南汽连续多年获得江苏省、南京市文明单位称号。
2005年7月22日,南汽成功收购了英国MG罗孚公司和动力总成公司的资产,为南汽再创辉煌寻求到了新的机遇。通过购买海外优质资产、并购海外企业,拥有并控制国际品牌、先进技术等优势资源,高起点、低成本、快速度地实现自主创新和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发展模式,南汽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全新道路。
2007年12月26日,上南合作成功签约。 资产整合后的新南汽成为上海汽车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乘用车制造商、最大的微型车制造商和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上南双方推进“五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研发、统一采购、统一制造、统一营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南汽将依托上汽的优势,着眼于未来更长远、更深入、全方位的发展,建设成上汽全球整车业务中的重要汽车制造基地,使上汽集团借助南汽集团制造基地成为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
1995年6月21日,国家经贸委批准南京汽车制造厂更名为跃进汽车集团公司,并以跃进汽车集团公司为核心组建跃进汽车集团。2003年8月28日,由跃进汽车集团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共同出资重组的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特大型汽车骨干生产企业。南汽现有资产总额120亿元,占地面积340余万平方米,1.46余万名职工,拥有25家控股子公司(其中7家中外合资),7家参股公司(其中2家中外合资),400余家关联企业。南汽拥有四个整车生产公司,即南汽跃进、南京菲亚特、南京依维柯、南汽新雅途,生产跃进、依维柯、菲亚特、新雅途四大品牌系列400多个品种汽车,年综合生产能力20万辆,至2004年底已累计生产汽车近140万辆。除整车生产公司外,南汽还拥有铸、锻、装备和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有7个专业研究所以及技术中心和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南汽拥有外贸进出口权,中德合办的职业教育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与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无锡轻工大学联合组建的跃进汽车工程研究院,具有较完善的科研和生产经营体系。
多年来,南汽始终贯彻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通过引进外资、资产重组、剥离辅助等途径和措施,实现了较大发展。1992年南汽在中国工业技术开发百强企业统计中进入十强,1996年6月被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列入300家重点国有企业,1997年被国务院列入120家企业试点集团,1999年国家经贸委批复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试点方案。
“九五”期间,南汽保持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南汽荣获全国机械工业文明单位、劳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跃进、依维柯产品荣获中国机械工业名牌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及江苏省重点名牌产品称号。南汽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获江苏省技术改造集体、文明单位标兵、先进集体、“九五”技术改造先进单位、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南汽连续保持江苏省、南京市文明单位称号。
很多年来,南汽一贯奉行“质量第一,用户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发扬“创业、创新、创优、创名牌”的企业精神,不断超越,不断追求,为建成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而不懈努力。
伴随着南汽的发展,公司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征程,无论是在物资紧缺的计划经济年代,还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公司都能在保证集团内生产用料的基础上,兼顾外部市场,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采购、供应、服务体系,与国内外的几大主要钢材、油漆、石油、化工供应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在资源保障、新材料试制开发、材料供应价格方面享有明显的优势。公司非常注重信息化建设,从资源采购到销售、加工、运输等全过程都能实行网络化控制,从而对采购、供应、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实行严格的管理监控。现正在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努力为原辅材料客户和厂商提供信息交换的电子平台。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供应公司人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将发扬南汽“创业、创新、创优、创名牌”的企业精神,与时俱进,不断超越,不断追求,把供应公司做强、做大。公司将进一步维护、发展上下游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紧密牢靠的战略联盟;巩固和服务集团公司内部市场,开拓外部市场,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实现与客户零距离,材料零库存,朝着江苏地区最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原辅料专业贸易商和代理商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