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全球化下文化维度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全球化下文化维度

发布时间: 2023-03-06 03:40:48

1、你认为 Hofsted 的理论在这个全球化的社会中仍然有效吗?

Hofsted 的理论在这个全球化的社会中仍然有效。
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由Geert Hofstede提出)构成了一个以跨文化交流为中心的知识框架。这些维度共同描绘了根深蒂固的文化对自身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影响,它们还借助结构化的权重分析来描述这些价值观与人们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换言之,这一套理论对文化的多维度进行了探究,并提供了一个可用作维度对比的评分体系。
就国际商务而言,文化维度理论至关重要。了解在不同文化中如何看待商业问题的不同视角,可以帮助管理者成功地认识国际商业市场,并获得成功。

2、文化全球化的维度

第一:文化全球化的时空维度
文化全球化的时空维度有三个要素:即促使文化全球化的主体(个人或单位)、符号(全球文化传播、交流)、实物(全球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载体)。三要素只有通过跨民族、跨国界的流动,或者说三要素通过运动的方式,以运动(文化全球交流、传播)所占据的时间和空间(文化全球交流和传播所覆盖的空间),构成现实的文化全球化的时空维度。 在交通工具和电信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文化传播、交流的广度、强度都较弱。中国古代的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以及西方传教士所做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工作,虽然也是跨州和国界的文化活动,但它不能实现同步,同时态的效应,不是文化的全球化。只是随着电信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交流的工具已随着无形符号;以电子脉冲或数字化传播的方式,在全球时空实现同时、同步向各州、各国传播的效应。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全球化不可能发生在电子和通信技术不发达的古代。
第二:文化全球化的组织维度
文化全球化的现实过程很复杂。文化跨州、跨国界的传播和交流,不一定就能在文化信息、文化模式所到的州、国家产生积极的响应,有的文化模式产生可持续的变革性的影响,有的文化模式则得不到响应。文化信息、文化模式要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产生影响,要受该地区、该国家接受文化信息、文化模式所具有的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换言之,文化的嵌入(embedded)程度,与该地区、该国家的基础设施、文化制度能接受、容纳跨州和国家的文化信息、文化模式密切相关。而这里以文化基础设施为基础的文化制度,则是文化全球化的组织维度。 由时空维度和组织维度来观察文化的全球化,我们可以说,文化全球化的表层是:文化信息、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跨地区、跨国界、跨州的全球传播。

3、文化安全的国家文化安全的三个维度

国家文化安全包含着三个维度,即内外关系维度、新旧关系维度、同异关系维度。这三个维度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三种不同的解读路径,展现出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三种基本冲突模式。这三种冲突在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中往往是共时性地交织出现。因而,在分析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时,我们不能偏重于其中任何一种维度,必须整体、系统地运用这三个维度,科学、全面地认识国家文化安全。内外关系维度,即从文化主体的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中把握国家文化安全,将国家文化安全看成国家主体内部文化与外部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以及文化主权的独立与维护。在全球化趋势下,世界是开放的,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流动为文化的交流与竞争提供了载体、工具和渠道,国际间文化交流越来越便捷,文化的闭关自守,小国寡民的状态已很难在当今时代出现。外来文化与内部文化必然要相遇、交流与碰撞。在内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就存在本国文化主权的保护问题。外来文化作为一种他者文化,有着自身的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它的传入会使国内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影响到国内文化的独立和完整。邓小平在对外开放初期就强调,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进行分析和鉴别,“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然而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和平演变”影响。外来文化冲击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根基,改变了这些国家文化的性质,使资本主义思想占据了主导。冷战结束之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政治、经济等“硬实力”的竞争,而更多包含了文化、外交等软实力的竞争。“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内容,成为实现政府国际战略意图的重要手段。美国《政策评论》就曾宣称:“美国文化软实力是美国主宰世界的最深广的力量源泉。”文化手段已经成为美国增加其国际影响力,扩张霸权的重要渗透工具。在此种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对外交往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维护本国文化安全。例如法国就在其贸易进口中提出了“文化例外”原则,对本国文化实施特殊保护政策和制度,澳大利亚政府则严格规定了外来影视节目的播出数量,加拿大政府专门颁布了C-55法案限制外国期刊发展。在世界经济普遍联系的现实下,文化主体面对外来文化的危险,一般都会进行收敛性的防御,主观地减少与外来文化的联系与交流,防范外来文化对本国文化基础的解构。
新旧关系维度,即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上把握国家文化安全,将国家文化安全看成本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传承与创新的冲突。从国家文化安全的概念中可知,国家文化安全的威胁并不是只来自于外部,自身文化内部依然存在危险因素。“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自身文化如果不能实现很好的转型与创新,必然会在文化内部形成威胁文化发展的腐朽落后因素。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裂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因此,对新的文化因素怎样吸收,对旧的文化传统怎样取舍就形成了文化的安全问题。完全抛弃文化传统,吸收新的文化因素,必然会对文化的民族特质造成损害;但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完全拒绝文化发展中得新因素,不依据实践环境的变化对文化进行调整,则必然会在世界竞争中落后,使民族文化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关于中国文化出路和发展形成数次论争,也形成了两种主张,即鼓吹 “全盘西化”的文化激进主义和盲目自信的文化保守主义。文化是人们实践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连续的过程。必须在既有传统基础上进行文化传承、变革和创新,才能真正保证文化的安全。在当前文化安全态势中,文化弱势主体要深刻认识自身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避免形成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文化发展趋向,努力建构现代社会的理性主义文化模式,实现本国文化安全转型。
同异关系维度,即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上把握国家文化安全,把国家文化安全看成文化的民族特性与文化的世界共性之间的冲突。所谓文化的民族性,是指反映民族精神、民族特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人格、国民品性、伦理情趣等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的民族性有着无法替代、独一无二的特征。一种文化如果丧失了民族特性,也就丧失了生命力。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的整合现象。正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描述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影响中所指出的那样“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文化的“整合”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在这种“整合”趋势中各国家产生了认同还是认异的的矛盾,国家文化也在这种矛盾张力中出现了不安全。因为在“整合”趋势中,每种民族文化都担忧自身文化的特性流失,尤其是弱势文化主体必须时刻防范强势文化主体将其文化树立为世界普世文化,让文化的世界性等同于文化的唯一性,使世界文化的整合趋势成为“同质化”趋势。其实,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关系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族文化中蕴涵着世界文化,世界文化不能脱离具体的民族文化,当前的世界是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在各国的文化发展中,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问题将会更为明显,世界各国也开始重视这一问题。联合国发布2004 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的主题便是“当今多样化世界里的文化自由”。中国政府的领导人近年来一直在国际社会上呼吁维护世界多样性,坚持对话和交流,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