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阿里巴巴和腾讯全球化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阿里巴巴和腾讯全球化

发布时间: 2023-02-22 17:17:12

1、阿里巴巴PK腾讯,阿里巴巴略胜腾讯

从企业愿景、企业股东、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其他因素等6个角度横向比较,可查询的数据量化等多个角度将阿里巴巴和腾讯相比较。

总分100分,其中企业愿景10分,企业股东10分,企业产出指标10分,效益指标40分,满意度指标30分,另外设计扣/加分项幅度正负2分。

阿里巴巴集团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我们旨在助力企业,帮助其变革营销、销售和经营的方式,提升其效率。我们为商家、品牌、零售商及其他企业提供技术基础设施以及营销平台,帮助其借助新技术的力量与用户和客户进行互动,并更高效地经营。

腾讯 科技 :用户为本, 科技 向善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将 社会 责任融入产品及服务之中;
推动 科技 创新与文化传承,助力各行各业升级,促进 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两大巨头的愿景都很大,从可量化的标准和横向比较来看,阿里巴巴更实际些,给予阿里巴巴10分,腾讯8分。

阿里巴巴最新年报最大股东是 日本软银,占股24.8%

腾讯最新年报最大股东是 MIH TC(母公司为南非报业Naspers),占股31%

从最大股东非国内,该项均不得分。

业务数量(满分10分)

阿里巴巴业务涵盖淘宝、天猫、盒马、速卖通、Lazada、阿里巴巴国际站、1688、饿了吗、优酷、钉钉、阿里妈妈、阿里云、菜鸟、蚂蚁金服14项主营业务。

腾讯官网上感觉重复太多,我这边梳理了一下,具体涵盖微信、QQ、 游戏 、视频、直播、新闻、音乐、文学、微信支付、QQ钱包、网络安全管理、快捷浏览、定位出行、应用管理、电子邮件、腾讯云16项主营业务。

从官网公布的数量来看,腾讯要比阿里巴巴多,阿里巴巴8.75分、腾讯10分。

阿里巴巴最新市值4.19万亿元。

腾讯最新市值4.21万亿。

市值比较,阿里得分9.95分,腾讯10分。

从公布的资料来看(以抗疫为例)。

阿里巴巴累计投入34亿元人民币

腾讯累计投入16亿元人民币

阿里巴巴得分10分,腾讯4.7分。

阿里巴巴,2019年投资生态,包含出行、证券、家居、运营商、零售实体、国外电商平台、快递、影院、供应商多个领域,总数量有资料显示341家,总投资额近1000亿元。

腾讯,2019年对外披露了11年来的投资数据:总计投资700家企业,其中63家已经上市。2018年有16家被投公司实现IPO(首次公开募股)。

综合评分来看,腾讯10分,阿里巴巴4.87分。

阿里巴巴,在全球化、新零售与电商、 科技 创新、智能物流、金融服务、文化公益、 健康 生活、数字助农等几大方面表现不俗。

腾讯,在通信与社交、数字内容、金融 科技 服务、互联网工具、腾讯广告、腾讯云、智慧产业、创新 科技 同样不输阿里。

横向来比较评分,腾讯10分,阿里巴巴10分。

阿里巴巴在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都有上市,2021年4月,因反垄断被罚182.28亿元。

腾讯只是在香港上市,2021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腾讯及关联公司采取三十日内解除独家音乐版权。

同比较而言,综合考虑,监管压力较大,阿里和腾讯均得5分。

阿里巴巴主营业务零售及电商服务,国内市场份额60%,预估服务企业应该也超过60%以上,其中钉钉的企业用户1700万。

腾讯企业微信的覆盖率53%,企业组织550万。

同比较而言,阿里10分,腾讯6分。

阿里巴巴,支付宝的月活人数8.7亿。

腾讯,微信的月活账户11.15亿。

同比较而言,腾讯10分,阿里7.8分

本项同比维度(很好、良好、一般、差、较差,正负2分)

鉴于阿里巴巴的大股东软银属于日本企业,给予较差评分(总分减少2分)。

腾讯的网络 游戏 业务较大的影响中国青少年群体,同样给予较差评分(总分减少2分)


总结,从以上分析来看。

阿里巴巴最终得分74.37分,主要扣分项,因最大股东为软银,且是日本企业,扣分12分。腾讯最终得分71.7分,主要扣分项,因最大股东为南非报业,扣分10分。

本轮PK阿里巴巴略胜腾讯。

2、为什么腾讯、阿里巴巴的市值比三星帝国还要高?

准确地说,应该是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比三星电子还高,因为三星帝国覆盖的企业较多,远远不只大家所熟知的三星电子。

毕竟在大家的认知里,三星最出名的就是它的电子产业的硬件产品,半导体、显示屏、手机、家电、电脑等电子产品。但实际上三星集团包括众多的下属企业,包括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航空、三星人寿保险等,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好不夸张地说,在韩国,一个人一生只用三星集团的产品和服务便能非常舒适地过完一生。

接着来说,为什么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要比三星电子高。

这其实是有原因的:

1不同行业的企业。腾讯和阿里的市盈率都在50倍左右,互联网类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普遍都比较高。市盈率只要12倍左右,而三星电子是如许的实体类企业。这也是腾讯和阿里的市值比较高的主要缘由。

2增长和将来可期。国外投资人更看好社交和电商类具有高增长潜质的企业。腾讯和阿里这类企业,净利润高给投资人的报答也相应丰厚,目前还在开展的快车道上,年增长率高。反观三星电子如许的企业,虽然掌握全球大量的份额。但作为一家实体类制造业,利润率和年增长率基本赶不上腾讯和阿里这类互联网企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三星电子不厉害。

实际上三星电子在很多领域在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而相对而言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全球化就少略输一筹。所以关键看从什么角度去看,市值并不是唯一的角度。

你觉得呢?

3、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国际化为什么失败

阿里巴巴,犯了企业国际化乃至企业生存最基本的错误,“无内不稳、无外不强”。
百度,犯了国际化的另一个大忌“拔狮子的胡子”。百度虽然首先选择了最强的搜索产品进攻海外,但日本不仅有世界巨头Google,更有本土的国际巨头Yahoo,哪来的底气首先挑战日本?任正非告诫手下“不要去拔狮子的胡子”,市场选择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的第一道坎。
腾讯,在亚洲市场尚未形成优势前,过早把主要宣传集中在美国市场,未必是明智之举。据Onavo等研究机构的市场数据表明,腾讯在美国的用户覆盖率仅1%,基本还是局限在海外华人圈内。

4、阿里巴巴、腾讯为何无法国际化?

粗略的说,因为中国本身文化环境相对孤立,欧美国家文化相对接近,欧美国家的产品在欧美文化圈不同国家间流行的障碍更小。
具体来说说腾讯的情况,腾讯的基本商业模式是 平台(约等于以前R线)+业务(约等于以前B线),平台主要是QQ、微信、浏览器等,负责积累用户、产生流量,业务目前主要是游戏、增值服务及广告,负责把流量转化成收入。

先说平台产品,平台产品想成功,产品质量首先得过关,其次市场对产品有需求,第三产品进入时间得早,一旦平台有了规模,后来者要成功就很困难了,社交平台尤其如此。
腾讯两大平台,QQ到2010年之后才开始搞国际版,在此之前语言问题足以将QQ市场锁死在国内。本来腾讯对微信国际化寄予厚望,但同期功能类似的竞品竞争已经很激烈了,所以目前也只是在少数国家市场份额占优。
总结下腾讯平台产品国际化不力的原因:
1. 早期完全没有国际化的意识和行动
2. 产品相对欧美产品面临更多的语言障碍、文化障碍
3. 社交平台优势一旦形成,挑战难度很大,此时发力已经晚了

再说下业务产品方面,由于腾讯本身平台+业务的模式,在国外没平台,业务产品按说也没戏,但实际情况来看还真不一定,比如去年腾讯最赚钱手机游戏全民突击,在本地发行的韩国、台湾、越南都非常成功,今年王者荣耀还没国际化版本在越南已经火了。

5、为什么阿里巴巴、腾讯等这些公司要把服务器放在美国?

做为跨国企业有些服务器放在美国是出于技术和经营的需要,这与互联网的结构有关,使用互联网一定要有IP地址这大家都知道,但这个地址的寻找要依靠一个DNS(域名服务),这个系统的构成就像一颗倒长的树,它的根服务器在美国,用户输入一个域名(俗称网名或网址),网络先在本区域找(IP地址),若没找到即往上(向根部)再找,有时要通过根再到另一支去找,企业将服务器放在美国既是靠近根部,可以提高被找到的速度,这种服务器只是域名服务器,不会存贮大量应用数据,大家可以理解成就是一本通讯录放在美国图书馆,方便查找而已。

关于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了之前网上流传的采访,宗庆后问马化腾腾讯的服务器为什么要在美国...马化腾给他留足了面子,服务器啊大哥,就跟发电厂一样,难道不远万里花巨大成本把线架过去,服务器不就跟水电厂是一个道理的吗。

6、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互联网三巨头名称大揭秘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主要讲了一个出身穷苦、一贫如洗的樵夫阿里巴巴在去砍柴的路上,无意中发现了强盗集团的藏宝地。他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大批财富,但他并没有完全据为己有。可是好心没好报,强盗为除后患,密谋要杀害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得到了聪明、机智、嫉恶如仇的女仆马尔吉娜的帮助,才化险为夷,并战胜了强盗的故事。

那阿里巴巴与这个故事又有什么关联呢?



其实阿里巴巴与这个故事并没有实际的联系。阿里巴巴创立之初,因为电子商务是一门全球化的生意,所以马云希望公司有一个全球人士都熟悉的名字。



而之所以取名阿里巴巴,是因为马云觉得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阿里巴巴不仅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名字,还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在国外基本等于我们中国人对水浒传的印象一样,家喻户晓,间接的还省了不少推广支出。因而,马云最终将公司命名为阿里巴巴。

同时,阿里巴巴也有“芝麻开门”的意思,喻意阿里巴巴的平台将为小企业开启财富之门。



腾讯的名字,应该稍微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腾讯的“腾”字取自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名字,而“讯”字则是因为一开始腾讯成立时主要做的就是即时通讯软件QICQ,也就是后来几乎每个90后都用过的QQ。

但是,腾讯创始之初,有五位创始人,人称“腾讯五虎将”的CEO马化腾,CIO许晨晔,CTO张志东,COO曾李青,CAO陈一丹,五大创始股东。为什么偏偏就取了马化腾的名字呢?



其实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QICQ这个软件本身就是马化腾写的,他才是腾讯真正的起点。

二来,腾讯这个“腾”字,除了是取自马化腾的名字以外,还有腾飞、飞黄腾达等寓意。

在BAT三家企业中,虽然网络成立的时间是其中最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是第一个出名,走入我们的生活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主要是由于网络一开始是以搜索引擎起家,现在也依然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当时互联网刚刚开始普及,占主要比例的用户并不是深度用户,上网的主要活动也就是搜索、查资料等等。因此网络的出名和普及也最早、最快,相对腾讯和阿里巴巴可以说是后来居上。

那网络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1999年,身在美国硅谷的李彦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务的巨大发展潜力,抱着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他毅然辞掉硅谷的高薪工作,携搜索引擎专利技术回到中国。2000年1月1日在中关村创建了网络公司。

其实“网络”二字,摘取自于八百年前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什么要取“网络”这两个字呢?



网络创始人李彦宏十分喜欢唐诗宋词,崇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选择了从古诗词中截取名字。其次,“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诗,本身也暗含着寻找、搜寻的意思,可以说网络的取名是最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了。

最重要的是,因为网络是一个中文搜索引擎,但发展中主要面对的却是全球的用户,也在这个过程中顺便推广了一下中国文化。

现在你知道BAT互联网三巨头名字的来历了吗?

7、为什么美国的科技巨头不像阿里巴巴和腾讯那样撒大网似的到处投资?

美国的 科技 巨头通常注重专业,在进行并购和投资时,主要是围绕自己的主营业务进行,大多都是在相应的领域进行并购投资,很少有大规模的跨行业投资并购。并且 科技 巨头间的主营业务基本没有重叠,在对外投资时,冲突和竞争较小,所以几乎没有太多跨行业的巨型并购。

美企在投资领域更为聚焦,比如亚马逊专注投资电商领域,苹果喜欢对硬件和操作系统软件进行并购,谷歌(Google)的围绕搜索技术和广告技术、以及流量入口,Facebook专注于社交领域和新兴的VR/AR,而微软Microsoft的布局集中在企业端和生产效率软件上。美国法律对技术创新的保护程度很好,创业中的互联网公司有新的技术或想法,不用担心被盗版,也不存在因为资金资源上的不足被击垮破产的风险。而国内的的创业风险比较大,类似的创新想法可以被克隆,所以被收购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我国的互联网市场潜力巨大,需要跑马圈地为先。阿里由电商发家,涉足金融保险、教育医疗、交通城管、未来 科技 、文化 娱乐 等行业。腾讯由社交起步,在社交、手游等方面无人匹敌,支付体量直逼阿里。2017年阿里投资了79笔,并购金额约为898.54亿人民币,投资活跃度已经超过很多一线VC。而腾讯投资了113笔,文化 娱乐 项目最多,是国内投资布局最多的公司。 在押注未来的风口这件事情上,谁都不敢松懈,未来 还会继续以跑马圈地的态势发展。

因为 社会 环境不同,中国的大企业基本无法避免“尾大不掉”“冗长繁杂”的命运。而垄断则是美国 科技 巨头惯用的打法。

AMD和Intel并驾齐驱地垄断计算机CPU技术;微软则选择垄断操作系统,不管你再厉害的软件没有系统也是免谈。而且美国独霸鳌头的企业代工厂遍及世界各地,但却无法被复制。

显卡都是别国代工,但核心技术在本国;微机主板让对手代工,但核心芯片组技术窥探不来。美国的 科技 巨头都是走向国际化靠的是低工资成本带来的价格落差。价格差越大的,冲击力就越猛,发展速度就越快。

荀子在《劝学》里就表述过了:“縢蛇无足而飞,鼦鼠五技而穷”。行事应该把目标集中到一点上,不专不精,样样都是“半瓶子醋”,对于靠“技术”吃饭的来说是大忌。

而阿里和腾讯不同,技术和生产都在自己这里,价格差一下子就达到饱和状态。 可技术的投资又得上台阶一样只升不降,所以必须用从别处投资赚来的钱作为资金周转和研发成本。

美国 科技 巨头只需要一技之长就可以支撑整个企业,说明人家该技术已经无可取代。中国的互联网起步较晚,现在还在奋力赶超,各种技巧只是为了一个目标。这也有利有弊,但阿里他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防止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已经公司分成好几块来管理,每块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互联网根系发自美国,枝叶蔓布全球,原发创意以往大多出自原产地。美国是世界资本市场的中心,发达开放,互联网 科技 巨头遭遇全球资本追捧,客户和应用借助网络遍及世界。无论哪个国家的互联网 科技 巨头,都能来这里上市融资,所以才有阿里巴巴与谷歌、亚马逊、微软、苹果、脸书等巨头同场竞技的格局出现。

美国的互联网巨头通常专注主业,不轻易扩张。搜索就是搜索,社交就是社交,电商就是电商,系统开发软件、硬件、整体分明,苹果就是苹果,微软就是微软,推特就是特朗普专爱。

反观阿里、腾讯等中国巨头,都是要做包罗万象的所谓生态圈,扑捉原发创意,到处撒网捞鱼,自然需要跑马圈地为先。阿里由电商起步,如今涉足金融保险、教育医疗、交通城管、未来 科技 、文化 娱乐 ,无所不及。腾讯由社交起步,如今涉足领域比肩阿里不分伯仲。尤其在社交、手游等方面无人匹敌,支付体量直逼阿里。

美国的高 科技 创业始自硅谷,由大学和民间资本促成。中国当下政府鼓励双创,民间高 科技 巨头业已成就气候,国内国际资本充裕,一带一路国策支持,正是大举扩张的良机,时间窗口不容错过,所以成长驱动高过美国,也必然期待从各个方面全面超越美国。这是大势所趋,迟早的事,几乎没有意外。

没细看其他答案,但是姑且全盘否认。因为这个问题是mba课的经典的问题。所以不接受反驳。

MBA中有一个名词叫做 agency problem. 在美国的商业案例中,有的ceo会选择在业绩比较好的时候把利润投资出去,这样交出来的报表不会特别的好看(因为太好看的话。CEO下一阶段的任务会更重)。而投资出去的钱在未来会收回来,这样有助于未来报表的好看。这种问题share holder是非常不爽的,因为这不符合share holder的利益而只符合CEO的利益。所以这种事情被定性为CEO愚弄share holder。如果一旦发生这个人基本就进了所有企业主的黑名单,相当于职业道德质疑。

那么如何界定一笔投资是不是agncy problem。MBA中有一套体系来专门计算一笔投资是不是真的会给企业带来利润。在此不赘述,如果计算的结果是正的,那就说明投资可行。那么问题来了,那岂不是所有懂这一套的人都会去抢能带来利润的投资项目从而使得价格升高到没有一丝利润为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一笔收购对于不同的企业价值是不一样的的。比如说对于沃尔玛而言,一家肉类加工企业的价值要高于它的市场价(股价),因为它自己可以决定多进口一些这个肉类加工企业的肉来使得双方收益(事实上他们也正在这么干)。而对于腾讯来讲,这个肉类企业的价值就很低,因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买一些肉发给员工来创造更多的利润。

解释到这里可能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并购案的购买价格会高于股价(因为会有多的利润产生)。为什么Share holder会痛恨agency problem(因为亏大了)。那么回到中国,请问各位中国有这么些门门道道什么share holder的利益要高于企业利益高于CEO的利益吗?当然没有。所以一切都不适用

中国公司疯狂并购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有利润。第二,忽视share holder的利益,企业利益高于share holder的利益的结果。 第三,防通胀。案例请参照腾讯收购supercell. 最后的成交价格竟然是低于当年的股价的。并且在一年之后supercell的股价跌破收购价都说明并购的失败。所以只有什么也不懂的中国企业在胡乱买买买。

最后一个问题,美国企业在同样的地步会怎么选择。这个问题的前提会有两种,第一,这种事情发生在美国,当一个企业利益很高不知道怎么花钱的时候,最好的选择是分红给share holder,让人家自己决定自己钱的归属。第二,发生在中国,那么我觉得钱在手里烂掉并不比瞎收购要好,所以他们也会疯狂并购吧。

美国 科技 网站并不是不跨界,比如Facebook 就收购了Instagram,雅虎在不断的投资,但之所以美国不愿意在美国内大规模投资是因为美国的反垄断法太厉害了,一旦触及可能会赔偿数十亿美金。

1、美国高度反垄断的法律规定
互联网是最容易造成竞争的,比如阿里巴和腾讯分别在电商,社交领域非常厉害,但在美国,反垄断非常严格,美国为了保护用户利益,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反垄断法,导致很多企业都不敢垄断。或者让相关部门觉得自己垄断了。

美国反垄断法不仅对企业征收重税,还会对相关企业管理者判处最高长达10年的监禁,并且对个人处罚越来越严格。

在2000年,微软在一审判决时就被判定垄断地方法院判决将微软分拆成为两家公司,一家开发和销售操作系统,另外一家开发和销售其他类型的软件。最后微软与司法部达成和解才避免分拆。

2、美国企业立足全世界市场,更聚焦某个领域
美国公司一诞生就想做全球化的公司,所以市场布局都是全球化的,所以在细分领域都有公司耕耘,每个公司都在一个细分市场加大投入,比如苹果就做硬件软件,微软就做云和操作系统,不像阿里巴巴和腾讯,业务越来越广,而中国工商的产品主要立足于汉语市场,所以市场相对的狭窄,大家都会一起竞争,比如直播起来了,网络腾讯阿里都做了直播模式。
3、中国巨头太垄断,新公司必须依附于大公司。
腾讯和阿里巴巴太大了,所以他们在看各个领域的机会,生怕被别人抄了老家。所以只要看到有新公司崛起,阿里巴巴和腾讯就会想着投资。如果不站队就会成为巨头的敌人,比如美团和阿里巴巴,比如腾讯和信息分发。

美国不一样,巨头互不干涉,而且更愿意理性对待新的公司崛起。
你认为美国互联网公司和中国比谁能更长远的发展壮大?
我认为这样的说法并不符合实际,事实上美国的 科技 巨头也一直在积极的投资收购,只是我们不太了解罢了。

例如在2017年,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的三大投资部门GV、CapitalG和Gradient Ventures以及谷歌自己一共进行了103笔投资交易,并且收购了7家被投资的公司。事实上谷歌已经超过腾讯,成为了全球最活跃的投资者,每年净收入的30%来自于投资业务本身。

再来看苹果,苹果的崛起本质上是通过对前沿技术的「资源整合」实现的。事实上,苹果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投资和收购了无数技术公司,仅以iPhone X上的Face ID人脸识别技术为例,苹果就在2010~2017年中收购了10家技术公司。

事实上,对于像人工智能这样的 科技 领域中,美国在整体上的投资力度是超过中国的,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份报告,美国在人工智能上的投资总额是中国的1.54倍。以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为代表的大型 科技 公司主导了美国在人工智能和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并购。

所以不要以为只有中国企业喜欢到处投资,事实上在新技术、新经济领域的竞争是全球性的,只是中国企业这几年越来越有钱了,所以投资布局的新闻也越来越多。而且中国企业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近,一有什么消息国人第一时间就能知道,而相对离我们远一些的海外企业一直以来也都是这么做的,只是许多投资的消息并没有被广泛报道而以。

美国互联网几大 科技 巨头之所以不像国内BAT一样通过大幅扩张构建生态帝国,核心原因在于反垄断法的存在。欧美各国政府对商业垄断容忍度极低,包括各界舆论也非常反对企业形成垄断,一旦有此嫌疑,要面临强制拆分或巨额罚款的结局。

就像现在谷歌、Facebook、苹果、亚马逊等企业,其实未尝达到垄断格局,但也因规模过大而时长遭受质疑。数据显示,Alphabet旗下的谷歌在美国搜索广告收入中的占比约为77%,亚马逊占据了电子书销售的70%和美国电子商务的30%,而Facebook在移动社交媒体流量中所占的份额高达75%。虽都处于市场绝对领先地位,但和国内滴滴这种高达90%以上的相比,还够不上垄断,然而国内并没有对滴滴的垄断进行过制裁。

当然,只要不触碰垄断这根底线,其实美国 科技 公司也并不是不进行业务扩张。比如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Google是唯一一家做出过200多笔收购的 科技 公司,它通过收购在硬件和数据科学领域获得了大量人才。而Facebook最大的一次收购是190亿美元对WhatsApp的收购。紧接着,Facebook用20亿美元将VR技术公司Oculus收入囊中,后来又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社交媒体平台Instagram。

但这与国内还是有所区别,BAT通过大量跨界并购或投资、直接插手各行各业的竞争,并借助巨头的优势,将所并购或投资的企业用资本烧钱打造成一个个小巨头,进而改变了原有的市场格局。所以BAT在各个赛道布下了棋子,几乎所有初创企业都难逃他们的影响,外界也由此形成了BAT到处投资的普遍认知。

而国外巨头收购不同,他们大多是围绕现有技术或核心业务进行扩张,而不是广撒网、多捞鱼,更没有掀起资本烧钱的战争,给外界的印象便是比BAT更加专注。

遍地开花、到处撒网,是很多中国企业最喜欢,也最擅长做的事。象华为这样甘于坚持一个目标、做一个专业的企业,确实不是很多。尤其是大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想着什么都做,什么都去经营了。结果是,一旦步入到盲目扩张的行列,等待企业的就是死亡。

事实也是,专业的工作留给专业的企业和人员去做,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需要遵循的一条原则。反过来,只有让专业的企业和人员做专业的工作,才能越做越好,越做越有市场竞争力。象阿里、腾讯这样的企业,名为互联网企业,实质上是一个没有统一目标、统一范围、统一规定的行业,与什么都能挂上钩。所谓互联网+,就已经显示出互联网是一种万精油,是百搭。因此,就有了什么都能投资、什么都能收购的现象。

正是因为百搭,也就造成了在收购方面的混乱。原本可能给专业企业收购的企业,可以做得更专业的企业,也因为被资本狂购后,很难按照专业特点去发展,最终出现了专业来专业的现象,影响技术进步,影响 科技 发展,影响市场竞争力,甚至影响企业创新。所以,必须多一点华为这样的企业。

首先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有问题,请问问题主怎么得出的美国具有互联网基因的 科技 公司没有撒网式的投资呢?

其实,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也有大量的子公司和分公司,包括 科技 部或者各种种子小组,他们包容各种奇思怪想的创意和点子,因为这其中的每一个都有可能颠覆现有经济格局和秩序

也许我们看到的是其表面简单的股权结构,而其实质的控制人都在表象之下,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均是赢者通吃……

美国 科技 巨头的创新战场在全球行业的最高㟨,而阿里腾讯向来以“洋为中用”为基础,当自己的技术已经达到与其抄袭对象差不多程度时,与其勉强在高㟨与巨头拼抢,不如另辟战场,等巨头们有了科研突破成果后再来抄袭更合算。即然难以在行业最高㟨与美 科技 巨头拚抢,就只能撒大网到处与他人争食了

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大问题就是过去30年摘低树苹果摘惯了,现在的果实大都只剩高处的。过去的好时光已经过去了。

8、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是两家很有实力的公司,马云和马化腾两个人谁更厉害?

其实如果以马化腾和马云进行比较的话,我认为马云更加厉害一些。我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现如今马云创造的阿里巴巴要比马化腾创造的腾讯规模大一些。毕竟阿里巴巴已经走向了全球化的经济链。而腾讯公司还只是在国内进行发展。

但如果细说的话,其实两个人都是十分厉害的人物,并没有谁强谁弱之分。其实我本身是非常佩服马云这个人的,因为他当初创业的时候几乎是一无所有,只有他的妻子给他提供了一笔资金,才让他组集了十几个人进行创业。我看过一段视频,就是她在给手底下十几个人进行讲课,因为他以前是老师,所以他的口语能力特别强,尤其是在英语方面。他给自己手底下的十几个员工进行讲课,不过说白了就是在给他们进行洗脑。因为马云当时就认为自己在不久后的日子里是能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而那个时候马云已经40多岁了。而在那个年龄居然还有这么高深的经商头脑,说明他是一个特别伟大即具有智慧的人。

而且我认为马云在生活中也是一个特别和蔼可亲的人,他的工作理念就是他的公司不需要那些985或者是211,他需要的是极具拥有智慧,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作为他公司的骨干,这才是他正想要的人。因为他本身所念的大学在当时也只是一个三本而已,并不是一流大学,而他现如今能有如此的成就,这也就说明了跟他的学业没有任何的关系。马云的宗旨是让全国的年轻人都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还记得他当年创造支付宝的时候就说给银行造成了很大的创伤。而他也说过一句话,如果银行的税还这么高的话,他早晚一天会让银行倒闭。虽然这句话非常的霸气狂妄,不过在近几年银行确实已经妥协,因为已经很少有人会去在银行进行存钱,都会把自己的财产存到支付宝里。而且是非常放心的,因为他们知道支付宝的防火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出名的。 这也是我喜欢马云的原因。

9、阿里,腾讯全球化思路有何不同

阿里很喜欢走政府路线;
腾讯很喜欢走产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