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企业自身全球化经营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企业自身全球化经营

发布时间: 2023-02-18 14:13:14

1、企业组织如何走向全球化

在组织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它们根据开展全球业务所处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全球化的初始阶段,管理者采用的是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就可以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在这一阶段,公司可能采取全球外购(global sourcing)的方式开始全球经营,也就是从国外购买最廉价的材料和劳动力。它们的目标是:利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例如,麻省总医院邀请印度的放射学家来解释CT扫描机的使用。虽然全球外购通常是走向全球化的第一步,但是由于它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许多组织即使野心再大也仍然采用了这种方法。然而,除了全球外购,野心家要实现的每一阶段都需要更多的投资,这样一来,组织也将承担更多的风险。接下来,管理当局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是将产品出口( exporting)到其他国家——即在国内制造产品,并将产品销往国外。这是走向全球化的被动的第一步。此外,一个组织最初也可能采用进口( importing)产品的方式来走向全球化,也就是说,把海外制造的产品销往国内。出口和进口都只是成为全 球企业的萌芽阶段,所涉及的投资和风险都是最小的。大多数组织,尤其是小企业,继续通过进出口业务的方式实现全球经营。例如,Ha,ibhai,s SpiceEmporium(收入在700万美元左右),南非德班市的一家小企业,将调味品和大米销往整个非洲、欧洲和美国。但是,一些组织已经通过进口或出口建立了一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企业,Pier l Imports公司也是这样做的。这家公司从40多个国家进口产品,并在北美1 100多家商店销售。最后,在进行全球化经营的初级阶段,管理者可以采用许可证经营和特许经营这两种相似的方式。它们都是通过一次性支付或按销售提取一定费用,从而给予其他组织商标、技术或产品规范的使用权。唯一的区别是许可证经营(licensing)主要用于为其他公司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制造业组织,而特许经营( franchising)用于使用其他公司的名牌或经营理念的服务业组织。例如,泰国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Bob's Big Boy的汉堡,菲律宾人可以享用Shakey,sPizza的美食,而马来西亚人也能享受Schlotzky的三明治——这一切都源于特许经营。此外,Anheuser-Busch授予了加拿大的abatt.墨西哥的Modelo和日本的Kirin公司酿造和销售百威啤酒的许可证。一般来说,一旦组织已经开展了全球化经营并从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经验,管理者可能会决定更多地利用直接投资。其中,他们可以采取战略同盟的方式。战略同盟(strategic alliance)是一个组织与外国公司建立的伙伴关系,双方在开发新产品或组建生产机构时共享资源和知识。同盟双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例如,美国的IBM、日本的东芝和德国的西门子结成伙伴关系以开发新一代的电脑芯片。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是一种特殊的战略同盟,即双方为了某个企业目标,一致同意成立一个自主经营、独立的组织。例如,惠普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与各种供应商组建了大量的合资公司,从而为计算机设备开发出不同的零部件。相对于公司自己独立投资来说,这种伙伴关系为公司的全球竞争提供了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方式。最后,管理当局可以通过建立外国子公司(foreign subsidiary) -自主经营而又独立的生产机构或办事处——在国外直接投资。这一子公司可以按照多国公司(国内控制)、全球公司(集中控制)的方式进行管理。正如你可能猜测到的一样,这种形式投入的资源是最多的,面临的风险也是最大的。例如,伊利诺伊州的United Plastics Group在中国苏州开设了三个注塑工厂,它还打算至少再建两个。公司负责业务发展的执行副总裁查克?

2、全球化时代的企业应该如何将资本运营和自身的发展相结合

1、利润最大化

企业在资本运营中不仅:要注重增加当期利润,更要注重增加长期利润;不仅要注重增加利润额,同时要注重提高利润率;不仅要考察自有资本利润率,而且要考察全部资本(包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利润率法。

2、股东权益最大化

企业实现的利润越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和分配就越多法。盈余公积金既可用于弥补企业亏损,也可用于转增资本,使投入企业的资本增多法。

将企业期末股东权益总额与期初股东权益总额对比,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企业的自有资本发生增值法。两者之差即为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除以期初股东权益总额,即为本期股东权益增加率法。

3、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利润和股东权益的最大化,更要重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法。企业价值的评估,是指企业在连续经营的情况下,将未来经营期间每年的预期收益,用适当的折现率体现、累加得出某一估值,据以估算出企业价值法。

如果企业价值大于企业全部资产的帐面价值,那么企业资本增值,反之,企业就贬值了法。将企业价值减去企业负债后得出的数值与企业股东权益的帐面价值相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表明企业的自有资本增值法。

企业资本运营的三个“最大化”是相辅相成的法。只有实现利润最大化,才能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企业自身全球化经营扩展资料

我国中小国有企业数目众多,许多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其中一部分甚至年年亏损,严重资不抵债。我国中小国有企业大都处于一般竞争性领域,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

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及所属行业中,非国有经济能够并且已经很好地发挥着作用,而国有经济与之相比,不仅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反而因体制原因效益明显低于民营企业。

因此,应当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改革精神,考虑通过这些中小国有企业的整体出售,实现国有资本从这些领域及行业中适度退出。

基本操作方法是:通过资产评估确定国有资本的出售底价,然后在公平的条件下实行公开竞争招标的办法,较准确地规定国有资本出售价格,所得资金除用于职工养老、安置及社会保障之外,全部投入国有资本应当投入的公益性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企业整体资产出售后,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被大幅度调整,引入新的经营管理方式,转换了企业机制。同时,国有资本的重新投入又加强了基础设施等部门的建设,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

3、论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特点及实现方式。

通常来讲,企业国际化有以下三层含义:⑴指企业由国内经营向国际经营发展的渐进过程。此强调的一是过程,一是企业自身及其经营活动的跨越国界。⑵指企业有意识地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此处强调的是企业主动对国际的追求。⑶泛指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国际商务学教授斯蒂芬? 杨(StephenYoung)等在《国际市场进入与发展》(International Market Entry and Development)一书中指出,国际化是“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所有方式”。它不仅仅指企业经营行为的国际化(即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国际化),还包括企业制度的国际化(即企业机制应适应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需要),和对企业国际化经营行为进行宏观管理的体制和职能的国际化。 一?企业国际化的形势 (一)国际化的大背景 西方跨国公司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时间较长、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其经营特点可以为我国企业所借鉴。首先,让我们先看看西方跨国公司开展国际化经营有哪些特点? 1、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模式不拘一格所有权是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内容。七十年代以来,西方跨国公司出于缓和东道国的民族情绪,减少政治、经济风险,扩大资金来源以及加强企业集团化的趋势的要求,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逐步改变了一味强调独资的做法,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模式。 2?分散经营与协调管理的决策体制 目前,西方跨国公司按集中与分权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种不同的体制。第一种是“本国中心”体制,即以母公司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于母公司。第二种是“多元中心”体制,即以分部或国外子公司为中心,决策权相当分散。第三种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体制,即将管理权力的集中与分散结合起来,使母公司与子公司在决策权限的分配上得到妥协和折衷处理,这称作“全球中心”体制。 3?由专业化经营向综合化经营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七十年代以前,西方跨国公司以实行国际专业化经营为主,即根据世界先进的科技水平和专业分工来安排国外的投资。七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跨国公司出现了从单一种类的经营向综合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问题经济全球化给市场竞争带来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不只是与当地公司争夺市场,还要与其他国际公司抢占份额。产业、市场、顾客的全球化使企业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全球化经营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全球化经营的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海外投资已初具规模,中国对外投资的领域主要是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旅游餐饮等。然而,在实践上,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存在不少问题。
1、我国对外投资的规模与我国整体的经济实力是不相称的
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中资企业510家,而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081家。可见,与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力度不够。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来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仅占世界对外投资金额的0.15?。与中国经济大国的身份很不相称[4]。由此可见,中国资本流入与资本流出的严重失衡,这种强烈的反差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也十分罕见。
2、 海外投资的资源导向性明显,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1990?2000年度,中国30家最大的跨国经营企业中,有23家属于资源开发型企业。但这些产业跨国经营的技术含量不高。 3、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尚处不够成熟的低级阶段,比较优势尚不突出,且投资方式比较单一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区域分布已扩大到五大洲。但从总体上来看,投资的区域仍旧相对集中。从投资总量上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北美(仅指美、加、墨三国)、大洋洲、亚洲(东南亚、西亚)等地区,有明显的地区集中性。从对外投资国别上看,投资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过的少数石油,矿产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且投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投资新建方式 。这种方式尽管有其优点,但其耗时长,难以快捷地进入市场。
4、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的是异地化经营 ,难以科学决策
由于受我国政府的国内资金配套和外汇等计划管理的限制,跨国经营企业不能完全依据国外市场情况进行决策。
由此看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近年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直接投资,即鼓励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应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市场规模、航运成本、国内因素等。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包括很多方面,如经济规模(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绝对经济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各经济部门的相对重要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此外,经济环境还包括一些与国家的经济活力有关的投资率、物价状况、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市场的运作。及个人所得的增长率、就业率的变化等,影响着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2、政治和法律环境 如果在目标市场的政治不稳定,将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目标市场的法律制度,如进口法规等,也直接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3、文化环境文化的范围很大,一个国家的文化往往与另外一个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人们对文化评判的标准不同,所以就对企业进入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个人所处环境中的道德观念与本民族的道德观念相差甚远,那么他的内心将会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管理者可能会对在异国他乡开展业务的能力失去信心。另一方面,文化的相似性可以增强经理们的信心,他们从而会鼓励进行投资,从而影响选择目标国家的时间顺序。4、市场规模 目标国家现时和预期的市场容量是影响进入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较小的市场适于盈亏平衡、销售额较低的进入模式,反过来,销售潜力大的市场适于盈亏平衡、销售额较高的进入模式。目标市场的另一个要素是竞争结构。市场可分为自由竞争市场(由众多不具备统治地位的竞争者组成)、寡头市场(由少数占统治地位的竞争者组成)、垄断市场(独家公司)。自由竞争市场一般比寡头和垄断市场更适合出口进入模式。寡头市场或垄断市场则常常要求采用投资进入模式,在目标国生产。在竞争十分激烈、出口进人模式与投资进入模式均不宜采用的市场,企业可以采用许可合同或其他契约进入模式。5、航运因素 地理距离也是一个环境因素。如果距离遥远,货物运费方面的因素会使得某些出口产品无法与目标国家的当地产品竞争。由此可见,运费高会阻止出口进入模式,鼓励不涉及运费的进入模式。如果贸易的运输成本太高,出口企业有可能在目标国家设立装配工厂,并以此展开竞争,这也是向投资进入模式的一定程度的转化。6、国内因素 国内影响企业海外进入模式选择的因素很多,其中又以国内市场容量与竞争态势、生产要素与成本状况以及政府外向经济政策导向尤为突出。 一般来讲,如果国内市场容量大,则企业在国内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余地。这时,多数企业往往更倾向于先在国内求发展,待到其感觉规模受制于或将受制于国内市场时,再求海外扩张。反之相反。 政府的外向经济政策对企业进入模式的选择依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政府出口鼓励政策会刺激出口或契约进入模式,相应抑制投资模式。相反,海外投资鼓励政策则会刺激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

4、简述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化经营和全球化竞争的四种基本战略选择并对每种战略做出?

减速跨国公司进行全球化经营和全球化竞争的四种基本战略选择,并跨国公司竞争应该有很好的策略,很好的规定,很好的政策。

5、企业经营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吗

不是。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
1、贸易全球化的表现:贸易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二,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
2、投资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全球化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增长率和世界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跨越国界日益与国际间的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超越国家疆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金融全球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水平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状况;二是垂直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利率和汇率的国际联动和影响。
4、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的表现:表现在当今约90%的国家都有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其足迹已几乎遍及全球。

6、企业的全球化策略、国际化策略、多国化策略、跨国化策略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四种策略的定义不同

1、全球化策略:指某些跨国企业企图垄断世界经济市场的战略计划,是向全世界的市场推销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利的国家里集中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高额利润。

2、国际化策略:是指企业产品与服务在本土之外的发展战略,是转移其在母国所开发出的具有差别化产品到海外市场,从而创造价值。

3、多国化策略:又称多国战略,是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市场,提供更能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是为了满足所在国的市场需求。

4、跨国化策略:是企业到别的国家发展而要进行的一些策略。在全球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形成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效益和区位效益,转移企业内的特殊竞争力,同时注意当地市场的需要。

其次,几种策略的阶段表现不同

1、全球化阶段:是国际化企业发展的成熟表现,企业完全脱离了对市场和资本的依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开始脱离价格因素,从而导向技术因素和服务因素。所以,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现在高端技术和人力资源。

全球化企业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一体化体制,这种企业的代表就是当今的Microsoft微软公司。

2、国际化阶段:是完全脱离地区化的新形态,企业本身利润的来源不再完全依靠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差距来实现,商品输出地的消费形态也焕然一新,企业极度重视技术优势,市场也从和企业的约束关系转变为控制关系,即消费者对生产者输出的商品有一种趋之若鹜的心理。

这一阶段企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具有垄断性,这种典型的企业是二十世纪初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

3、多国化阶段:本土优势的影响力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货币资本的约束力,企业本部对市场的控制力加强,同时市场的主要操作者是该企业的买办或代理人,企业通过对市场消费的约束攫取利润,其主要表现是输出商品拥有技术代差,并可以用雄厚的资本地控制使原料输出和劳务输出极为廉价。

这种企业形态形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东印度公司。

4、跨国化阶段:即利用本土优势向外输出产品,其跨国目的主要为了争取目的地市场,主要表现为市场导向性,市场的存在是企业活动的全部业务的核心,这种企业形态出现最早在十五世纪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最后,几种策略的优劣势不同

1、全球化:

优点:可以获得经验曲线效果及区位经济效果;

缺点:当地市场反应差;

2、国际化:

优点:向国外输出独特的竞争力;

缺点:当地市场反应差;难以取得区位经济及经验曲线效果;

3、多国化:

优点:根据具体需求情况,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手段,改善当地市场反应;

缺点:难以取得区位经济及经验曲线效果;难以向国外输出独特的竞争力;

4、跨国化:

优点:可以获得经验曲线效果及区位经济效果;改善当地市场反应;获得全球学习的利益;

缺点:由于组织问题而难以实施;

7、企业为什么要走向全球化?

1、扩大出口,开拓海外市场。过去20多年来,开拓国际市场始终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要动机。近年来,我国企业充分利用各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加工贸易大发展的有利条件,通过海外投资办厂,带动我们的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改变了我们以往主要依赖产品贸易出口的模式。我国已有不少企业在东欧、东南亚、拉美和非洲设厂生产纺织品和服装。随着对外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建立,每年形成的出口和产能转移规模更大。

2、促进产能转移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近年来,我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当地需要的成熟技术,转移部分产能,既解决了国外市场的需要,又提升了我国和东道国产业结构,实现双赢。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按照“立足国内,发展海外,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积极参与海外石油资源的开发,初步形成了中东及北非、中亚及俄罗斯、南美三大战略区,这其中我国的技术和设备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3、加强境外资源能源开发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取得新进展。我已与30多个国家建立资源能源长期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沙特、苏丹、澳大利亚、印尼等国的大项目和中长期合作取得突破,在西欧、北非、南美、东南亚、中亚-俄罗斯等海外战略区域建立了年产百万吨以上的原油生产基地;铁、铜、铝、铬、锌等矿种均在境外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另外,我企业在境外开展森林资源合作开发、渔业合作也取得较好成效。

4、加快形成中国的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近年来通过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显现,全球竞争、销售网络正在构建。中海油成为印尼最大的海上石油生产者之一,海尔、联想、华为、中兴、TCL、海信、万向等研发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端产业领域的制造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逐步形成了国际品牌,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5、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6、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目前巴基斯坦海尔家电经贸合作区及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两个合作区已经揭牌运行,泰国罗勇经贸合作区等其他合作区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7、追求互利共赢,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我企业在周边、拉美、非洲以及南太一些国家的拓展,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巩固和发展同这些地区国家的关系、寻求双方利益交汇点的重要途径。我与有关国家在重大项目上卓有成效的合作,为双边关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解决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需要加大企业国际化力度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能源、资源、环境和土地等方面的严重制约。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靠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需要加大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力度,更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充分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参与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程度。

第一,缓解国内能源资源约束需要更加大开发海外资源的力度。我国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如我国人均拥有石油、天然气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8和1/20,在已探明的45种主要有色金属资源中,我国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一些重要大宗能源资源供给矛盾加剧,对国际市场依赖加深。未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特别是相当一段时间内重化工业的扩张,能源资源矛盾可能还将持续或加剧。需要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强海外资源的合作开始与利用。

第二,是缓解国内产能过剩、推动产业升级的需要。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中,投资扩张加大了产能过剩,据估计目前制造业产能闲置率已经较高,需要加大参与全球产业重组和对外产业转移的力度。同时,我国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部分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在不断加强,具有多元化的比较优势,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是产业升级的需要。

第三,是缓解国际贸易摩擦的需要。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未来,在我国高投资、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较长时间持续条件下,国内市场竞争还将不断加剧,我国制造业特别是消费品对国外最终需求的依赖也将持续,企业迫切需要开拓国际市场,但却遭到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束缚。而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加大对外投资合作力度,有利于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积极贡献,有利于缓解与有关国家的贸易不平衡,是化解贸易摩擦的重要途径。

第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目前,发达国家都是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资源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进入新世纪以来,芬兰、瑞典等新经济典范其自主创新也都是建立在企业国际化经营基础上,如芬兰只有500万人口却拥有一个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跨国公司诺基亚。我国也必须走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之路,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通过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设立产品设计和研发中心、开展海外并购等,提供利用外部智力和研发资源的水平,招揽国外高端人才,锻炼培育自己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第五,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非价格竞争力不强。要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关键是提高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一是可以学习借鉴国外企业的现代经营模式,在全面深化外部分工作基础上优选培育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业务环节,走上基于创新的差异化竞争之路;二是学习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在国内国际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三是通过对外投资合作与并购,建立自己的海外营销网络,既改变目前单纯依赖国外中间商的局面,更为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设计和研发体系创造条件。

第六,稳步开展服务业国际化经营,加快服务业发展与升级。“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特别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今年出台的国务院7号文件对加快服务业发展与升级做了全面部署,并将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发展服务业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世界服务业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新趋势,我国在着力推动服务业引进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走出去”。要逐步创造条件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引入国外服务供应商先进的管理系统、经营理念、软硬件技术以及新的业态,提升服务业创新能力,加快服务业现代化。

第七,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在国际贸易、投资、研发、技术交流以及国际生产要素重组与产业转移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而国际知名品牌则是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要加快从经贸大国向强国的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全面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必须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完善相应的战略和政策,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在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过程中提高跨国经营企业的实力、能力,孕育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

第八,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也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到今年三季度末已超过140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而直接投资项目净流入是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来源。我国目前已经进入直接投资项目净流入减少的阶段,已有能力和条件逐步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以企业为主体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投资,达到缓解国际收支失衡、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流动性过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