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比率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经济全球化比率

发布时间: 2023-02-17 02:52:45

1、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中国应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 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2、2050中国gdp占全世界比例

2035年和205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以及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

“稍乐观”估计 2050年中国经济全球占比34%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经济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李稻葵表示,未来到2035年、2050年,中国将长期、持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以及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
“让我们简单看一下历史数据。从2001年开始,中国经济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平均贡献在30%以上。到2035年或2050年,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国,这个格局恐怕不会改变。”李稻葵说,目前阶段,中国不仅经济规模大,经济增长潜力也仍然很大。
通过花费大量精力梳理历史资料,李稻葵的团队得出结论,“非常保守”地估计,到2050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将达到25%,大约相当于英国引领工业革命后第一轮全球化,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和1950年美国引领第二轮工业革命后第二轮全球化,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稍乐观”地估计,到2050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将达到34%左右,基本恢复1600年明朝末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

(2014·荆门)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部分蛋糕分给了富人,其它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贫富差距悬殊。

4、非洲人民贫富差距为什么那么大?

人民总体素质不高
过于原始的生活导致穷的愈穷
而富者则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得到机遇
不平横的体制,不健全的法律
如此种种都是导致差距的原因

5、8月社融增量2.43万亿元,M2增长12.2%,如何解读?

8月社融增量2.43万亿元,M2增长12.2%,如何解读首先是因为国内的疫情控制得越来越平稳所以经济市场的活跃度被更好的启动,其次就是人民群众也加强了自身的储蓄意识,再者就是社会层面的工业生产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投资才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就是说明国内企业的进口需求在加强有利于更好的践行经济全球化的理念 。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分析8月社融增量2.43万亿元,M2增长12.2%,如何解读。

一、因为国内的疫情控制得越来越平稳所以经济市场的活跃度被更好的启动 

首先就是因为国内的疫情控制得越来越平稳所以经济市场的活跃度被更好的启动 ,对于国内而言疫情控制的越来越好的情况下那么经济市场的活力就会越来越好,对于中国的金融体系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二、人民群众也加强了自身的储蓄意识 

其次就是人民群众也加强了自身的储蓄意识 ,对于人民群众而言都会主动加强自身的一些储蓄意识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因为在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现金流可以给人提供很大的底气。

三、社会层面的工业生产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投资才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再者就是社会层面的工业生产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投资才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于社会层面的工业生产而言更多的时候他们的资金都是可以用来建设更多的生产规模的

四、国内企业的进口需求在加强有利于更好的践行经济全球化的理念

另外就是国内企业的进口需求在加强有利于更好的践行经济全球化的理念 ,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进口的需求在日益增强,所以经济全球化也可以更好的被满足。

国家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加强对于国内企业的扶持。

6、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的的大势所向?

因为现在的人们都已经尝到了经济全球化的甜头,而且经济全球化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如果说哪一个国家想要背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那么这个国家将难以在世界上立足,也很难得到飞速的发展,所以才说这是不可逆的大势所向。

7、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有何不同?对发展中国家是利还是弊?为什么?

对发展中国家当然是弊大于利!
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利大于弊!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趋版势!但是!当今的经济权全球化在哪里能看到不是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
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在亚非拉国家建立种植基地!建立什么基地的!~
事实上就是控制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例如美国在印度建立了棉花基地!(例如啊!只是我虚构的!)
印度你全国所有的土地给我美国种棉花!
可是如果某一天!美国突然说不要你印度的棉花了!除非你们把你印度的某一样主权给我美国!
那么印度只能够屈服于美国!出卖主权!因为印度大量的棉花需要美国去购买!别国没有那么大的购买力!
虽然这只是我的虚构!但是在亚非许多国家真的传在这种事情!
经济全球化越高!发展中国家就越危险!这就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为什么在WTO的重要会议举行期间去抗议全球化发展的原因了!
国家要发展也就是要引进工业!工业的先进科技要从把握好的几次工业革命的国家引进!所以发达国家总是吧污染严重的工业放到发展中国家去开发!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不得不引进它的机器!这就是为什么政府不顾平民的反对引进危害环境的工业!

任何事都是有两面性的!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当然是利大于弊!

8、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与弊

经济全球化趋势在1998年继续发展,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进程呈加速态势。但是,亚洲金融危机蔓延触发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也使全球经济面临新的挑战,从而引起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纵观1998年的世界经济,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全球企业界兼并浪潮愈演愈烈,并购金额再创记录。据联合国《1998年度世界投资报告》,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比去年增加10%,总额达到4300至4400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促进了对生产的直接投资,而且进一步转为对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的间接投资和对地产、信息和金融业的直接投资。据统计,在过去的12个月中,全球金融资产总额仍上升了30%。目前,世界股票市场资本总额已达20多万亿美元,全球外汇交易同世界贸易额的比率从八十年代初的10∶1跃升到目前的大约60∶1。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从九十年代开始加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至此完成了从有形商品和生产全球化进入到无形信息和金融全球化的阶段性转变。经济全球化增强了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形成和发展的,发达国家继续是全球化“大蛋糕”的主要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则日益面临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可以通过全球化分享资金和先进技术,大大缩短它们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却日益受到国际资本冲击和控制,而全球化形成的国际产业分工新格局则可能使环境和生态进一步恶化,影响可持续发展。
由于建立在半个世纪前布雷顿森林协定基础上的国际金融体制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国际资本运作的规律,持续一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在今年夏天终于演化为全球性动荡。因此,在今年联合国大会等国际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呼吁要重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去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大动荡不仅使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大幅下降,也给世界贸易带来直接影响。今年全球贸易虽然仍继续增长,但受金融动荡的影响,增长幅度将比去年减少一半以上,仅为4%到5%。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迹象,使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内容之一的贸易全球化进程面临挑战。
为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问题。然而以下几个问题可能会对今后经济全球化进程走向产生影响:首先,全球化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一股不易驾驭的破坏力量。其次,各国经济已融入一个“荣损与共”的整体。发展中国家在动荡中会首当其冲,但发达国家也难以凭借其经济体系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危机中幸免于难。为此,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协调与合作。第三,南北差距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贫困问题更是一大隐患。为此,必须加快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和发展援助。经济全球化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但经历今年的严峻挑战后,国际社会认识到,只有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使世界各国最大限度地从中受益,才能使经济全球化沿着良性的轨道顺利发展,才能保证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与繁荣。

9、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抓住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结合中国的国情,
使外资更好地为经济服务什么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呢?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总的来看还不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发达国家通过全球化进程进行产业
结构调整的机会,把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我们要打破“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一定是技术落后产业”的旧观念。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口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这不仅可以壮大我国的国力,而且可以解决十分重要的就业问题。OECD一份研究报告说,中国至少在今后30年可以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一个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投资市场。这一优势是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这样的国家不可比拟的。
第二,我们中国又是一个大国,我们必须有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在世界上最新的产业部门中我们应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要通过吸引外资,特别是与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大的跨国公司合作,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建立我们自己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要做到这一点,关起门来引进是不可能做到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特别在电子、通讯、计算机、生物制品、精密仪器这些新的技术产业中,关起门来搞引进,等我们花几年时间自己搞出产品,技术早已落后,更不要说成本、市场等问题了。因此,我们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中来发展这些产业,捷径就是外资,与有资金、技术的大的跨国公司合作,成为跨国公司的国外生产基地,成为它们整个国际生产线中的一个环节和国际销售网络的一部分,并在这一过程中壮大我们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从而建立和发展我们的新技术产业。
总之,由于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实行自己的产业升级,发起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向外投资,寻求出路的整体战略,为我们大规模吸引外资提供了条件,创造了机遇,这是日本、韩国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所不可能得到的机会。 从全球化的新视野出发,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全面参与国际贸易
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生产和销售,已大大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分工模式。一个国家出于效率和成本的考虑,已不再一味地追求完整地占领一个产业,而是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尽力抢占一个产业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同时把劳动密集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给其它国家,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我们要从这个全新的视野,看待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不要片面地认为在出口产品中制成品的比率高了,农副产品的比率下降了,出口结构就“优化”了。现在世界农产品的出口大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就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出口结构的优势不完全在于出口什么产品,关键是看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看出口产品所包含的零部件中,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中有多少是自己生产的,因为这才真正反映对外贸易的效益,反映外贸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从观念上走出传统的关于优化出口结构的误区,不仅对于发展对外贸易,而且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我们不能为了优化出口结构,而笼统地提出发展外向型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样有可能使各地一窝蜂地大搞某种出口制成品的项目(比如VCD),从而造成重复建设。

全球化带来的新的贸易格局和贸易方式,也应该改变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传统观念,而代之以“国际贸易”的新观念传统的“生产什么出口什么,需要什么进口什么”的事应该主要留给有外贸权的工矿企业去做,专业外贸进出口公司应改为国际贸易公司,成为国际化生产和销售的组织者,建立自己的国际市场网络。在加工贸易中,专业贸易公司应该承担类似“外商”的角色,在“进料”和“来料”的过程中,在销售出口产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我国的加工贸易逐步走出只拿一点工本费的初级阶段,从而大大地提高加工贸易的经济效益。我们的专业贸易公司应逐步走向世界,大搞国与国之间的转口贸易,而不应只局限于中国与其它国家的进出口,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公司。这样,我们的专业贸易公司大有用武之地,而不至于因为外贸权的全面放开而惶惶不可终日。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跨国公司,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在美国,1995年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占
了美国对外投资的63%,英国占了71%,德国占了51%, 最高为澳大利亚,50家最大公司占了整个国家对外投资的9 6%。从量上看是如此,从掌握的技术、市场网络来看,更是如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的先进技术产业中,例如生产电信通讯产品、计算机、半导体产品、汽车、生物制品、光学仪器等行业中,全球化趋势发展更快,大的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可以说不参加跨国公司在这些产业的全球性生产和市场网络,就很难加入这些产业发展的世界主流。因此,我们要顺应全球化的潮流,与跨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今后搞好利用外资工作的一个重点,应该是吸收大的跨国公司的投资。
应该说,我们和跨国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条件是具备的。八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很大程度上调整了自己的经营战略,主要一个变化就是当地化,技术开发、人才开发和经营管理的当地化。跨国公司的这种“当地化”经营战略,使我们有可能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与跨国公司合作,可以用我们的一部分国内市场,吸引大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建厂,同时换取进入跨国公司国际销售网络的机会,换取跨国公司转让技术的承诺。今后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批可以同大型跨国公司竞争的国内大企业,我们就可以在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下,搞好与外国跨国公司的合作。在以跨国经营为主要特点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有一批跨国经营的公司和管理人才。
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使资金、人员、技术、金融的流动更加自由、更加规范,近年来各国际组织和区域经济组织大力倡导贸易投资自由化,也就是在全球范围内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措施和改善投资环境,从而促进了资金、货物、技术、金融、人员在国与国之间的自由流动,表现为各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以政府行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关于区域集团化问题,九十年代已经形成了一个大气候。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目前世界上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和组织已达100多个,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其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发展最快,影响最大,而且最具活力。区域集团化的本质就是在一个地区率先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然后以此推动全球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所以我们已经发现亚太经合组织在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很多领域已经走在世贸组织前面。

发展壮大自己,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现在看来,全球化对我们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于我们能否建立一套相互配合、一致连贯的政策法规体系。一般来说,政府可以依赖如下几种政策:外国直接投资政策、贸易政策、与国内经济活动有关的政策、竞争政策等配套使用,规范经济活动的行为规范,以确保对外经贸工作对我发展国民经济有利。这一点应该看成是对外开放中的一个共性问题,从各行各业来看,我们应该不怕开放,怕就怕没有一整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没有一支素质优良、清廉公正的执法队伍来进行管理。
在这一方面,更具有挑战性的还是在对外投资政策与贸易政策、国内有关经济管理政策方面的协调。如前所说,随着国际投资的重要性比国际贸易越来越大,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要很好地为外资政策服务。比如关税问题以后恐怕要更多地与怎样更好地促进吸引外资的工作联系起来。此外,还要针对吸引外资方面存在的垄断市场、逃避税收、违约违法等问题,充分利用符合国际惯例的国内政策措施保护我们的利益,通过制定反倾销、反补贴、反垄断等法律,规范市场竞争机制,限制外资的不正当经营行为。总之,只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规、政策体系,我们就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地发展对外贸易,更大规模地吸引外资,加快我国加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只要能够壮大自己,就一定能在这一进程中
趋利避害,在开放的大环境中,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经济大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