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下的问题研究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经济全球化下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 2023-02-15 14:45:09

1、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重要问题

经济全球化并非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是给全人类带来福音的普照之光。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被卷入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具有民族特性、阶级特性和利益差异甚至对立,是产生价值冲突的根本原因。从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
首先,经济价值的冲突。经济全球化进程存在着一个悖论: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愈推进,民族的经济利益问题愈突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通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更新产业结构,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而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拓展新的市场,利用廉价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来降低生产成本,缓解了发达国家面临的生产相对过剩和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虽然存在着这种互补互利的一面,但也存在着经济利益尖锐冲突的一面。强势国家与弱势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收益不均现象十分严重。据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发达国家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毒或危险的废物,把发展中国家变成自己的“垃圾场”。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世界上绝大部分有毒污染是发达国家造成的,20多个发达国家生产了占世界95%的有毒垃圾。全球化的“污染转移”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资本的全球性流动,加剧了各民族之间的竞争。民族利益是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联系在一起的。世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势必引起民族利益的冲突;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弱小或落后的民族在其经济发展中必然要受到严峻的挑战。幻想经济全球化会带来资源的合理配置而放弃自我保护,只能导致毁灭性的灾难。如若不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及管理制度,迅速发展本国的经济,增强竞争能力,就难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再度落伍。
其次,政治价值的冲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利益的冲突决定了政治利益的冲突,这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其一,资本的扩张导致政治的扩张。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最大限度地拓展世界市场、攫取别国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必然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充当霸主。由少数经济和政治大国挑起、操纵或发起的名为捍卫“人权”或“道义”的国际争端、侵略战争闹得全球不得安宁。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本国或本民族的利益,对霸权主义发出了“不”的抗议。
其二,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原则产生了冲击。高科技手段、市场经济和资本扩张超越了国家的疆界,超越了民族相互隔离的界限、个性、差异,增强了世界的统一性、整体性。与此同时,民族国家原有的稳固地位受到了挑战:跨国活动和跨国主体的急剧增加,超越了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和边界。一些西方学者以资本无祖国为前提,推导出国家无主权的结论,鼓吹“国家主权过时论”、“国家主权消失论”。这种观点为少数发达国家干涉别国内政、肆意践踏别国主权提供了辩护。事实上,各个民族国家都拥有自己的主权。在一定范围内与世界经济接轨,对外开放,并不是放弃国家主权。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导致国家主权的弱化。越是彼此尊重各个国家的主权,加强协作,就越有利于国际争端的解决。相反,如果不尊重别国的主权,或者不注意保护自己国家主权的安全,就会对别国或者本国利益带来危害。
再次,文化价值的冲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为文化的广泛而迅速的传播提供了载体、工具和渠道,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学习。但是,经济全球化没有也不可能造成全球文化的“同质化”。事实上,在一些生活方式、文化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共同接受的同时,某些文化上的民族差异性乃至对立不仅没有被消除,反而比以往更加明显或突出。文化观念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的冲突上。西方的意识形态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要求。西方国家试图把自己的政治价值观念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并且在人权等问题上搞双重标准,遭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反对。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不仅搞经济和政治的扩张和侵略,而且进行文化扩张和文化侵略,从而强化而不是削弱了觉醒的民族文化意识。文化的发展具有特殊的规律,它同一定民族的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越是具有民族性特点的文化,往往越具有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因而也就越能走向世界。民族隔阂的消除,不仅不会削弱文化的民族性,反而会大大地加强全人类文化的“差异性”,使人类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是交织在一起的。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既不能把经济全球化简单地当作现代化来加以肯定,也不能把经济全球化与西化等同起来。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趋势,被卷入这一过程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在向现代化迈进,也不意味着就一定被西方资本主义同化或就范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现代化是世界性的概念。尽管对现代化的含义的理解还存在着分歧,但是人们普遍在下述观点上达成了共识。即:从静态上看,现代化是指世界范围内国民经济、社会生活诸方面在现时代所达到的先进水平;从动态上看,现代化则是指落后国家力争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运动。从经济领域看,现代化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现代化。各个国家或民族在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自然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但是,它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民族特点,从而决定了它们在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的起点不同,道路、模式也不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正确认识本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鉴于经济全球化进程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和现实中的种种价值冲突,我们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善于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给我们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积极利用外来的资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我们的经济,增强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尽量避免和减少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消极影响和危害因素,努力保护和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保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优势。

2、 经济全球化的代价与问题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世界为之付出了代价,给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问题。这种代价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国家主权的弱化、全球贫富差距加大和资源环境基础受到威胁。因此,很多专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一定要采取防范威胁的措施。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经济不稳定将发生连锁反应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上的依赖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和危机就极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与该国家经济联系非常密切的国家,如通过投资额的变化、投资环境的变化、贸易额度、贸易方式的变化、金融条件的变化,等等。1997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了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后又波及俄罗斯和拉美地区,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动荡。20世纪60年代的美元危机,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80年代初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初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汇率危机等都同样引起了国际经济的不稳定。

二、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家主权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统一市场变的越来越大,国际规则越来越多,一个国家的主权则逐渐收缩。这种收缩主要表现在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以及跨国公司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欧共体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则不断下降。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统一农产品价格、汇率联合浮动,到单一货币欧元出现以后的统一金融市场,无不说明各成员国的财税和货币主权已经逐渐让渡给超国界的欧盟协调机制。而这种经济主权的让渡曾使许多成员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甚至多次危及欧盟经济体的存亡。而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管理经验越来越丰富,在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与东道国目标发生偏差的时候,跨国公司除了对东道国政策本能的抵御以外,更多时候是采取规避。例如,采取转移定价进行合法避税已为世人所知,通过这种手段或其他渠道在国际间进行大规模的资金转移对东道国造成的损失不可忽视,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资的东道国是要蒙受大量损失的,其国家的主权政策不可能得以完整保持。

三、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范围贫富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全球范围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和利用,资源创造的财富更多。但是,由于市场的竞争、发达国家及其利益集团总是占有先进的技术、居于更有利的贸易谈判等地位,市场的价格、贸易条款等主要遵循他们的意见,这些条件的差异使得财富越来越多地流到了少数国家及其利益集团,导致贫富差距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工业化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4%,即后者等于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这一比例降为1.6%,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中国经济时报,1999)。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利益的分配是不均衡的,贫富差距会更严重。

四、经济全球化中各利益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导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问题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撑。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纷纷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发达国家的工业涌入发展中国家。虽然东道国的基础设施、民族工业在外资的资助下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资源的开采却面临枯竭,环境面临巨大的威胁。马尔萨斯早在19世纪初已经预言到: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需要更多的原料,地球快要达到极限,不再能够提供这些原料,世界将面临为了争夺原材料而发生冲突;罗马俱乐部20多年前也曾预言,原料的价格要猛涨,甚至发生严重的短缺。虽然,这些预言都由于更多的土地被开垦和服务业与现代技术的发展而成为“谬论”,但是,今天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却使能源供应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享受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外资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看到,我国的资源潜力已经不容乐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赵文智在接受《国际石油经济》记者采访时说(李文,2003),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需求持续大幅度上升。国内老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普遍进入开采中后期,剩余资源的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石油产量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石油需求的增长速度,致使石油进口逐年增加。2002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已达7184万吨,占到石油消费量的30%左右,国内石油的安全供给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世界石油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国控制石油资源的意图越来越明显,我国在全球寻求石油供应的努力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因此,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时,我们不能不考虑油气等资源供应安全问题。

3、标题 经济全球化积存了哪些问题和弊端?

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如1995年墨西哥爆发了重大的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

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

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8,经济全球化成为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助推剂。

(3)经济全球化下的问题研究扩展资料

经济全球化的优点:

1,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2,促进国际分工。

3,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4,促进经济多极化发展。

5,促进发展模式创新。

6,促进国际利益融合。

7,促进安全内涵扩展。

8,促进国家主权转移。

9,推进国际体系转型。

10,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参考资料:网络-经济全球化

4、运用矛盾的问题来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如何应对世界与中国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要运用矛盾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坚持两点论。
首先,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一是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二是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 三是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形式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四是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 五是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六是经济全球化拉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其次,要看到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一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是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 三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要牢牢抓住机遇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同时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制定适合我国的战略选择:一是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二是维护国家经济主权,保证经济安全;三是大力推进国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四是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途径。比如中国加入博鳌亚洲论坛等。

5、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于中国来说,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有以下途径:
第一,完善中国的金融机制,加快中国金融市场的建设。
第二,干中学,逐渐完成产业机构的升级,摆脱国际贸易中“世界工厂”的形象。
针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其他问题(如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可以有以下解决途径:
第一,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一方面是加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发达国家可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相关支持和援助,支持后者的发展,即“南北对话”;另一方面是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即“南南对话”。
第二,发挥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如加强WTO的作用以调节国际间的贸易冲击等。

6、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研究

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
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最薄弱的两
方面问题是生产效率竞争力和管理效
率竞争力。生产效率反映了企业劳动
力、资金、原材料和能源的综合利用情
况, 直接决定企业的产品在竞争中是
否具有成本和价格方面的优势; 企业
管理效率决定着企业内部各方面、各
环节能否有效协同, 快速适应市场的
变化, 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和竞争力起关键作用。从目前我国企业竞争
力状况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盈利能力不强。经济效益是影响
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我国企业就行业
而言, 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普遍
偏低,并呈下降趋势,有的行业甚至出
现全行业亏损, 经济效益成为经济运
行的突出问题。
2.缺乏发展潜力。国际竞争力高低
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的发展
潜力。企业的资产增值率,设备新度,
环保设施的投入,有形资产、无形资产
的价值,对外开放的程度等指标,都是
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目前,
我国企业中, 尽管不少企业当期的经
济效益比较突出, 但在企业发展潜力
方面却有很大欠缺, 反映出企业后劲
不足。
3.企业规模偏小。保持适度的产业
集团集中度和企业规模, 是提高企业
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之一。近几十
年来,世界经济趋向于跨国发展,国家
间经济实力的较量主要表现为大企业
的竞争。从一定意义讲,一个国家大公
司的数量与水平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
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4.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中国企业集
团与国际企业集团相比: 一是技术开
发费用占产品销售的比重低, 研发经
费投入明显不足; 二是企业设置技术
开发机构的仅占企业总数的53%; 三
是产品更新换代慢, 各类工业产品中
新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平均只有18%;
四是专利、发明少。据国家知识产权局
分析, 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
种专利中, 国外的申请主体为发明专
利,占三类申请总量的87%,而我国的
发明专利只占18%, 其余82%则是技
术含量低的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
利。
5.管理水平差距大。长期以来,与
发达国家和著名跨国公司相比, 中国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僵硬、臃肿,对市场
环境变化反应迟钝,基础管理落后,管
理效率低下,尤其是企业的战略管理、
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等方
面,很难适应全球化的国际激烈竞争。
如在2001-2005 年有46 个国家和地
区参加的“企业管理竞争力” 排名中,
中国企业分别位居第45 位、第41 位、
第30 位、第34 位和第30 位。

7、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机遇和挑战的课题研究方案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正深入发展,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形势动荡不定。经济增长缓慢,油价、粮价飙升,通货膨胀凸显,美国次贷危机危及了许多国家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造成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我国正从一个发展中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面对这样的环境,如何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沉着应对世界经济的挑战,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认清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世界经济融合步伐的加快,都让外部世界越来越强地感觉到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与理解“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其表现为: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全球规则和机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
经济全球化涵盖了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金融全球化三方面的内容,三者相互依存,互为发展。贸易自由化和生产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金融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国际化和全球贸易商品技术的交流,促使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更趋合理。
金融全球化是与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紧密相关。金融自由化主要指利率、汇率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银行业务自由化;金融国际化主要指各国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跨国银行加大扩张,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和壮大;金融一体化主要指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相互贯通,通过信息网络和金融网络形成全球统一的、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全球资金流动。特别是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的频繁大量地自由流动,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金融风险,潜伏着危机。
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中所谓的统一市场,规范经济的全球规则乃至由此建立的运行机制,都是为发达国家服务的,更多地体现了他们的利益。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和金融的发展,但是,却极大地伤害了他们的利益和权益。因此,它是一把“双刃剑”。
认清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又是怎样的呢?

依存、合作、竞争、发展”这八个字是支配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正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形成了既相互依存合作,同时又相互激烈竞争的格局。竞争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无法避开它。竞争虽然剧烈,从某个局部来看,甚至你死我活,但从总体来看,它推动着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发展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是保持社会进步、经济繁荣、持久和平、人类和谐的根本保证。作为时代的特征,则是和平与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主流,虽然局部地区战争不断,恐怖主义有时猖獗,但是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很小。这就使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在维护和平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能回击任何侵略者的挑衅。
认清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经济位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经济大国,正迈入经济强国。在迈入经济强国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必然崛起,金融业将进一步向深化发展,这就为逐步实现资本大国打下基础,最终实现经济强国和资本强国的目标。虽然,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外贸总额居第三位,钢铁、煤炭等产量为第一位,外汇储备也雄居第一,资本市场的股票市值为第四位,证券化率已接近GDP,但是,我国人均GDP刚过5000美元,经济增长中的许多指标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金融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尚不成熟。这就是目前的现实状况。
在全球经济体中,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组织中,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的经济已融入国际社会之中,在不断深化开放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受世界经济变化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我国实施了“自由贸易区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在区域经济中,我国已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中,我国正承担和发挥着一个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应尽的责任和作用。
审时度势? 应对世界经济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赢得挑战?

我国正从一个发展中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面对当前的环境,应当趋利避害,沉着应对世界经济的挑战。
认真应对经济全球化,努力增加话语权。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态度是,重视它,适应它,认真应对它;而不应抗拒它,忽视它,回避它,在构建“全球统一市场”和“全球游戏规则”中,应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作不懈的努力和斗争,以减轻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我们应指明弱势美元对全球经济的危害,应公正、对等开放各自金融市场。例如,我们去年来,批准了包括美国大银行在内的21家外资银行,在我国开设本土法人银行。但是,美国至今仍限制我国银行在美开设机构,去年仅批准了招商银行一家在纽约设立分行,今年有所增加。此外,美国不能公正对待我国出口贸易和主权基金在美的销售和投资行为等。对此,应加强对发达国家之间的对话,努力增加我国在世界范围的话语权。
提高综合实力,练好内功。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发展之根本。美国GDP增长的70%是靠国内消费拉动,而我国消费只占30%多。第二,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结构,稳定物价,促进就业,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国际收支失衡。增加能源原材料食品进口,扩大高新产品和技术进口。改变出口的地区结构和商品结构。第三,加强科教兴国提高国民素质,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机制的竞争。
加快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深刻认识资本市场对经济强国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金融资产的扩张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不能低估虚拟资本和财富效应的作用以及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合理配置资金资源的作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此,要有战略眼光,2005年股票市值还只有3万多亿元,2007年年底为32万亿元,如今,总值为20万亿元。如果不发展资本市场,我国的资产定价权、溢价权永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财富将被外资轻易地侵占。事实上,资产价格重估是释放中国未被市场定价财富的一个过程,要建立财富公平公正的分享体制,让更多的群众增加财产性收入。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
资本项目开放必须有序、渐进、安全地进行。要充分估计到在国内经济条件不成熟时,全面实行资本项目开放,容易受到来自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的影响,打乱和干扰我国经济有序、稳定的发展。开放要有时间表。日本、英国、德国经常项目开放到资本项目开放,相隔时间分别为16年、18年、20年。1996年我国实现经常项目开放,如果相隔16~20年实行资本项目开放,开放的时间段应为2012~2016年。2007年我国GDP总量和贸易总额占全球的比重分别约为6%和13%,日本同期分别约为9%和8%。也就是说,从1996~2007这11年来,我国GDP的总量比日本少3%,但贸易总量高出5%。
据国际货币基金根据时间序列的简单预测,鉴于我国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快于日本,到2011年以后,我国GDP总量也已经超过了日本。届时,从经济实力来看,我国已经具备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其利弊得失,拿出几套方案和时间表,最好不要迟于2016年实现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可兑换。
与此同时,应着力打造上海成为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如果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应促使其成为人民币全球的交易中心。这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必由之举。
打造一批现代化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当前,西方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50%,国际先进技术的60%~70%,国际直接投资的80%~90%,而我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为数不多。
为此,必须推进国有、民营资本向具有实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中、整合,形成80~100家规模强大、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和知名品牌的现代化、国际化跨国企业。
要以多元化的形式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如通过投资、并购、相互持股、经销代理、建立开发区,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到生产销售本土化,逐步缩小与“引进来”的差距,增加对外投资总额,完善内外联动,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互利共赢。
必须加强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当前和今后来自国际和国内危害经济金融安全的可能性随时存在。对此,应制定经济金融安全法律和法规,把它列入紧急预案中。凡重大金融政策的出台和国有金融资产以及其他领域国有资产乃至民营资产发生重大变化时,可经过人大听证,通过立法程序。因为只有决策程序的公正和透明,才能保证决策结果的正确性。这样才能保护国家、民族、百姓的利益不受侵害,保护国民经济秩序正常的运行,防止危及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事件发生。
看看发达国家的例子:为了防止国内重要企业被国外公司收购,最近,法国政府出台了一项旨在保护国内“战略行业”的政令,以此阻止了美国百氏可乐对法国达能的收购。又如,美国国会基于国家安全,否决了中海油以185亿美元购买第四大石油公司优尼科部分股权的交易。为此,在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和日常运行中,必须把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为建立安全高效抵御风险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打下基础。

8、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怎样的挑战?为此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对策?

(1)中国面临的机遇。其—,世界形势的缓和,为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国面临的挑战:其一,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其二,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军备竞赛的作用相对下降,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了首位。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各国都把科技开发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关键因素。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
第三,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第四,正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考验。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

(3)面对以上挑战,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迎接各种挑战,尽快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