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演化阶段是在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演化阶段是在

发布时间: 2023-02-07 13:18:31

1、新航路开辟以来,经济全球化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航路开辟后;二是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2、经济全球化有哪五个阶段??

从发展历程看,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世界生产与消费市场形成;
第二阶段:世界金融资本形成;
第三阶段:跨国公司扩张;
第四阶段:信息全球化;
第五阶段:虚拟经济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3个阶段是?

<

4、经济全球化历程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资源、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互补性进一步增强,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于是世界经济日益发展成为一个整体。这种趋势我们称之为“经济全球化”。
探寻经济全球化的源头,可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城市国家出现了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资本家、冒险家渴望得到欧洲之外的特产(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将欧洲的商品销售到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以图发财致富;同时又要绕开控制了东西方商路的奥斯曼土耳其,所以以葡萄牙、西班牙为首开始了探索到达东方的新航路的历程。经过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探索,到达东方及环球航行的新航路开辟出来。新航路的开辟,彻底宣告世界各地隔绝状态的终结,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也是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征服掠夺的过程。美洲大片的庄园被开辟出来,导致了“三角贸易”的兴起与繁荣;欧洲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非洲,但交换的是近亿的黑奴;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等整船整船地运往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世纪,英国逐步征服了印度,大肆掠夺印度的棉花等原材料,并把棉布等商品倾销到印度。由此可见,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与非洲、美洲、亚洲有着密切的联系,欧洲不再是独立地发展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科学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1765年,英国织布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了。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用于纺织部门,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随后,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火车、汽船相继发明问世,生产效率获得飞速提高。此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销往国外,亚非拉地区成为其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但东方从属于西方。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汽车、电报、电话、飞机等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促使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并被美国控制,这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航程,便利了列强攫取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把世界经济活动从时间、空间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便捷、快速。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优势互补、互相依存,日益紧密地形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东西方两大集团剑拔弩张局面消失,世界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在不断增长,成为有效扼制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世界局势得到缓和,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中取胜。
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是国际金融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更加现代化,国际资金流通速度随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强。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是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为获得超额利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内部分工,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使一国的生产与多国的生产紧密相联。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济活动,带动了贸易、资本、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国际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2002年,中国海尔集团已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建立13家工厂,在海外有8个设计中心,4万多个营销网点,12家海外销售公司,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摩擦、贸易冲突不断,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国际协调机制。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负责对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发生的分歧进行仲裁,以促进成员国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掀开了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一页,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体化趋势,出现了一体化的经济区域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等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国及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将获得最大利益,这将压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从而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承担基本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严重的压力,甚至有的国家付出惨重代价。再次,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更密切,因而更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如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导致世界经济严重下滑,大批银行倒闭、大批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要规避其对我国不利的一面,利用其对我国有利的一面,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抢抓机遇,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浅议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摘 要: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管理

一、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
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建设采用建设单位(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施丁单位、物资供应单伦分工协作的体制,对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员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棋越来越大,上程内容越米越复杂,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传统的以工程建设单位(建设指挥部)为主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其各主要环节设计、施工、物资供应之间互相分割与脱节,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效率不高,投资效益低下等缺点。
二、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呼唤专业管理组织
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也就是说,需要有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为之服务。这种组织应该有与项目管理相应的功能、机构、程序、方法和技术;有相应的资质、人才、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能够为业主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益。
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英文简称)推荐的项目管理模式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模式,这种模式业主在委托完成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但承包商不负责设计。另一种是以FIDIC《设计——建造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模式,这种模式业主在完成雇主要求或项目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选择总承包商,这种模式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全过程服务,这就是EPC总承包模式。FIDIC合同条件是在总结近百年来工程承包合同经验的基础上,经多次修改出版的范本。它反映了建设项目的共同规律;充分考虑和兼顾了业主、承包商、分承包商各方的责、权、利,力求不偏袒任何一方:它的有关条款以法律为依据,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按照国际工程承包的惯例进行编写,许多条款在工程承包界都有共同的理解,具有科学、公正、严谨、规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三、有关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推广采用FIDIC项目管理模式和FIDIC合同条件
我国已在一些大型工程和国际承包工程中采用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采用还不够普遍,宣传面也不够广泛。1999年,FIDIC出版了一套新的合同条件范本.对老版本从结构上、定义上和适用范围上作了较大改进,这对我国工程项目承包业将起积极作用。我们应尽快组织制定以FIDIC合同条件为基础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范本,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改变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一些业主单位和部门主管领导观念陈旧.地方和部门条块分割,在项目管理上政企不分,行政干预盛行,保护主义严重的局面。尽快让工程项目管理从传统的自营式管理走向社会化、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实现同国际惯例接轨。
(二)大力培育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
目前我国设计力量和施工力量总体过剩,设计队伍和施工队伍都存在“僧多粥少”现象,而专门从事EPC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力量却十分路弱,能为业主提供全过程项目管理服务和具有EPC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对全过程项目管理能为项目和业主创造可观效益这一点认识不足。实践证明,全过程项目管理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服务活动,是最能为业主创造价值和效益的一种服务。二是对项目管理要求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项目管理需要专业化这一点认识不足。国内有相当多的业主和主管领导认为项目管理很简单,谁都可以管理,因而不愿意委托专业化的工程承包公司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为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在我国大力培育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我国大型设计院最有条件改建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我国大型设计院最有条件改建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因为设计在工程建设中起主导作用,设计院人才较集中,人才资源丰富。把一批骨干设计院转变为具有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是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三)加快落实投资项目法人制,组织业主培训
199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并随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又指出:全面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收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资约束机制。这使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二点:一是业主责任问题。业主责任问题的根本还是“真业主”和“假业主”的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而由于所有权和机制上的各种原因,业主真正关心的或者在决策时实际上考虑的,往往不是项目的最终效益,在立项阶段,他们往往考虑怎样使项目能被批准,什么时候能被批准;在决定项目管理模式时,他们必须考虑如何附和政府官员的意志;在决策是否推行EPC总承包时,他们更关心本邪门人员安排及利益等。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浪费和腐败,最终后果是损害项目的效益,造成大量的无效投资。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项目法人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二是业主素质问题。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最大的决策权,能否正确决策取决于业主的素质。业主不一定必须是项目管理专家,但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应该具备必要的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他们应该了解项目管理费用、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他们应该懂得项目的费用不一定越低越好,费用低到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度,工程就会出质量事故。进度也不一定越快越好,建设周期压缩到不合理程度,就会不得不增加费用或影响质量;质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质量的标准应是适宜和合格,质量过剩是一种浪费。也就是说,应该用最终创造的效益来衡量和决定项目的合理费用、合理周期和合格的质量标准。当业土盲目拍板一个不合理的费用、不合理的周期或不合理的质量标准,实际上往往已适得其反,埋下了项目失败的祸根。
业主的项目管理涉及到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设计和承包商的选择、项目的协调和控制、项目的合同管理和接收等诸多方面。业主既不要代替和过多于预专业化的工程公司的项目管理,又不放弃对项目的监督和控制,这要涉及到项目管理方面的许多知识。实践证明,业主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的成败,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以后,对业主(项目法人)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四)组织开展项目管理技术研究开发,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是分离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咨询公司还为数不多。我国现有的工程咨询公司主要业务是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或评估;现有的设计院不负责采购和施工管理。现有的监理公司主要任务实际上是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施工质量监督,因此,对于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EPC全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过程以及项目管理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工具,还缺乏研究、总结和提高。发达国家的某些业主和承包商甚至认为中国的工程公司和承包商目前还不具备独立管理和控制大型工程项目的能力,主要是指我国项目管理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提高项目管理技术水平是我国工程建设界的当务之急。为了提高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应重视和提倡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

5、全球化进程的三个历史阶段

谈经济全球化的三个阶段及其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宏观大势,目前已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商品经济的全球化。这一阶段全球化肇始于英国工业革命。由于地理大发现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商品远销世界各地,并给自身带来巨量社会财富,推动世界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在这一阶段,商品生产中心也就是世界的中心,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全世界经济活动受这一中心的支配。
第二阶段是资本经济的全球化。这一阶段全球化肇始于电力革命。由于电力的普遍使用,发达国家经济又有了指数级的增长,并推动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哪儿能赚钱,资本就去哪儿。世界的中心是掌握巨量资本的帝国主义国家,各国经济活动均处于帝国注意国家的控制之下。
第三阶段是信息经济的全球化。这一次全球化肇始于二十世纪中期的信息革命,信息网络的建立则是其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世界的中心是那些掌握了信息网络的国家,谁掌握了信息网络的控制权,谁就能控制整个世界的经济活动,并能获取巨量社会财富。但由于社会主义中国的信息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目前发达国家信息网络控制中心地位正在受到冲击,既由实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中心开始转移到中国中心,而中国5G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则使这一对美国中心的冲击加大,中心转移也加速。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信息网络技术服务于全世界,因而它必将极大增强世界各国的发展能力,而削弱帝国主义国家实施霸权的能力,因此也必然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和支持,而遭到帝国主义中心国家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近期挑起的封锁“华为”之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其目的则在于维护自己的全球化控制权,以便继续剥削和称霸世界。由此可见,在第三次经济全球化之中,信息霸权与各国人民反信息霸权之争必将是十分激烈的。我们应该对此有充分准备,并保持信息网络优势,为自身和世界人民发展经济服好务。
总之,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张并攫取世界财富的过程,而信息经济全球化则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反对帝国主义霸权的过程。今后还会继续发展,内容会更新,意义会变化,其特征亦需人们不断给予关注。当然,经济全球化的新阶段并不是说就把以往阶段的内容完全抛弃了,而是会保留下来,使其继续发挥作用,所以目前阶段的经济全球化是保留了前两个阶段内容的综合全球化,只是信息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罢了。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将带来百年未遇的“大变局”,推动世界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也许会以美国霸权的衰落为特点

6、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什么啊

世界经济全球化形成过程世界经济全球化形成过程,可分为起源、初级、中级、高级阶段;15世纪,资本主义国际贸易(掠夺性贸易)在欧洲萌生,为后来的生产国际化和今天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进行了一定的物质准备;18世纪中叶,发生第一次技术革命,随着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和交通运输业发展,国际经济活动主要内容是原料和商品的贸易,人类经济活动进入生产国际化的初级阶段;19世纪下半期,发生第二次技术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除扩大商品输出外,还大量输出资本,人类经济活动进入生产国际化的中级阶段;战后,发生新技术革命,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类经济活动开始进入生产国际化高级阶段——全球化阶段。

7、谁能介绍下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发展历史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和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服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
1.从15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国际贸易在欧洲萌生时期。
2.到了18世纪中叶,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使人类经济活动进入了生产国际化的初级阶段。
3.19世纪下半期,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经济活动进入了生产国际化的中级阶段。
4.二战后,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的科技革命,使人类经济活动进入了生产国际化的高级阶段——全球化阶段。
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一)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1.世界经济一体化
一体化,是指事物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将各个分散的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通过一定协议、规则使其经济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2.二者的区别
1.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形成过程中,制度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经济全球化则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现象。
2.经济全球化比世界经济一体化包涵的意义和范围更加宽广,内容更加丰富。
3.二者的联系
1.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证,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
2.世界经济一体化有赖于世界各国之间确立比较稳定和牢固的协调和合作关系。
4、李琮的观点
联系: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只有在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基础上,才会有世界经济一体化;
而世界经济一体化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经济全球化固定下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二者的区别
经济全球化是导致经济成为整体的“自然”发展过程,是客观的状态。
而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由世界各国在契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定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

为了加以区别,有的学者把经济全球化称为“非制度性”一体化;
把世界经济一体化称为“制度性”一体化。
(二)当今社会的发展阶段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还处于萌芽状态。近半个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时期,也是各国力图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共同进行干预和调节的时期。 20世纪下半叶至今建立了许多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这些组织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们还不属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组织,因为:
⑴ 它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以其强大实力为后盾,按照它的意愿建立的。虽然后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但各国的地位不平等,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很有限。
⑵ 这些组织的规章不严密,组织也很松散,所作出的决定对成员国约束力不大。
⑶ 这些国际经济组织都是专业性的,一般只涉及国际经济关系的某一个方面,其调节作用也只能限于某一专门领域。
由于这些局限性,这些国际金融组织只能算作“准”世界经济一体化组织或初级形态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组织。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国际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最终进入全球化阶段。
一、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使资本、商品、人员的交往地域限制减少、空间灵活性增大,促进了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和世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科学技术最具有世界性,最早实现全球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提供较好的技术手段。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占领新的市场领域的重要手段。
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在20世纪快速发展,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把世界各地的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缩短了时间和空间距离,运输成本的不断下降,促进人员、物资的交流。
信息技术成果的广泛运用使信息产业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产业,对国际分工产生重要影响。
2、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
早期的跨国公司海外经营活动主要是获取廉价的原材料,运回国内加工生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直接投资快速增加,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
跨国公司的成长阶段可以分为:
⑴ 产品出口
⑵ 设立海外销售机构
⑶ 建立海外生产企业
⑷ 建立完整的分公司
⑸ 设置海外研发机构
⑹ 海外分公司纳入总公司的全球经营网络,成为全球性公司。
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具体表现为:
⑴ 加速了生产与资本国际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打破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使资本和其他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资本过剩的国家向海外投资,在劳动力价格比较低的国家加工产品,在物资短缺的国家出售产品,提高生产力水平。
⑵ 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跨国公司有先进的技术设备,雄厚的资金、高素质的人才,迅捷的信息,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海外投资设厂,可以促进技术的空间扩散。
⑶ 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如果没有跨国公司,世界贸易总量将比目前的水平低很多。
⑷ 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跨国公司一方面可以利用雄厚资金扩大投资,还可以利用其良好的银行信誉以及对金融市场的专门知识,帮助其它企业从国际金融市场中筹措急需的资金。
⑸ 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跨国公司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一国的经济波动很容易造成全球经济的波动,从而迫使世界各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加强与别国的协调与融合,以保证国家以及全球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3、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
国家对国内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不仅涉及到该国国内经济、政治、政策,而且还涉及到对外经济活动、国际经济关系甚至整个世界经济运行规则。
4、国际经济协调
国际经济协调是由于各国间经济矛盾的存在而产生的国与国之间相互磋商、协调与联合的行动。当地国际经济协调包括贸易政策协调、汇率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和财政政策协调。各国讨论的议题主要是全球性的政治与经济问题。

第三节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特点

一、世界贸易不断扩大,世界要素市场逐步建立
世界贸易增长迅速,规模扩大,全世界总产值中有1/3是通过国际交换实现的。各种世界市场如劳务市场、货币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发展起来。世界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商品贸易,对外投资大幅度增加。
二战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生产增长的速度。劳务、货币、金融、技术、信息等世界市场都发展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发达的世界市场体系。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地域差异明显
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十分明显。
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日、欧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全世界的对外直接投资约4/5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占比重不大。
三、.国际水平分工进一步发展,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当代国际分工中,水平分工占有主导地位。
在以水平分工为主的国际分工体系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各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不再是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国家和地区为对象,而是以全球为对象,即不再是单方位的,而是多方位、全方位的。
在国际分工中,科学技术起重要作用,而自然资源的作用下降。在国际垂直分工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农矿原料等初级产品的主要产地。随着国际水平分工的发展,逐渐占有主导地位。发达国家之间技术转让由原来美国是最大的技术提供国转变为美国、日本、欧洲等相互转让技术,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融合。
四、经济全球化呈现多极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形成了以亚太、西欧为中心的异常活跃和多极化格局。亚太、西欧地区一体化组织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提高,拉美、非洲一体化也有较大的进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呈异常活跃的多极化趋势。
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呈现出亚太、西欧、拉美、非洲一体化的多极化趋势。二战后一定时期内,美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其后日本和西欧国家实力增强,逐渐形成了以这些国家为中心的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