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阐述135脱贫攻坚的总目标是什么,2016年精准扶贫的工作
135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1)经济全球化脱贫扩展资料:
1、涵盖整个创新链条
“在过去的科技规划中,很少提到科技金融方面的内容。这次规划不但提到了科技金融,还谈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谈到如何支持发展各类风投、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特别重视在新的情况下发展新经济。”许倞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吕薇说:“以前叫科技规划,这次叫科技创新规划,这一变化突出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与创新的结合。《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从整个创新链条出发,涵盖从研究开发一直到产业化的全过程。”
2、构筑国家先发优势
《规划》提出构筑国家先发优势,面向2030年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重点开发移动互联、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0.93%资金研报]、无人驾驶汽车等技术的发展。
同时,围绕增加创新的源头供给,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加强自由探索与学科体系建设,强化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在整个国际科技竞争中,我国在有些领域已经走到了前列,怎样才能走得更快更好呢?针对新形势,《规划》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前沿性、引领性。”
许倞说,如果说制定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时更多处于一种赶超追踪局面的话,《规划》则面向以我国科技发展步入领跑、并跑、跟跑并行的新阶段,更注重构筑先发优势,更加注重颠覆性技术对产业变革的影响。
3、注重“区域”和“文化”
《规划》提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创新发展;建设带动性强的创新型省市和区域创新中心,依托北京、上海、安徽等大科学装置集中的地区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
在京津冀、上海、安徽、广东、四川和沈阳、武汉、西安等区域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规划》突出了区域创新。”吕薇说,我国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创新发展阶段、创新要素布局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必须要因地制宜地营造创新发展环境,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创新也在全球化。
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创新要素在全球流动。哪里环境好,创新要素就流向哪里。所以各地都在努力营造创新环境,来吸引国内外的创新要素。”吕薇说。
2、为什么脱贫攻坚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斗争形势复杂多变。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是当前世界局势的重要特点,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趋势日益加强,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
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全球经济一体化、多边贸易规则正在受到威胁,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整个世界正面临着国际规则受到冲击、多边机制面临挑战的态势,国际局势充满了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2)经济全球化脱贫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这一论断,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明确了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史是一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创造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进的进程中,要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贸易全球化,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经济的机会,还是令发展中国家更难脱贫?求大神解答,要解释
贸易全球化(The globalization of trade ) 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流通领域中国际交换的范围、规模、程度得到增强。贸易全球化的前提是技术的全球扩散。在国际分工发展的基础上,跨国公司将一些成熟的技术和关联性技术扩散到世界各地,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在各国之间进行梯度转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的交叉投资、企业兼并等,在更大的经济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并把技术较为陈旧、科技含量较低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各国之间交流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必要性大大增强。随着加入区域集团国家的增多,全球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日益扩大,并且还出现了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加深,各国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
4、中外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1、贫富差距的扩大在当代世界具有一定普遍性,与经济全球化有一定关系。
经济全球化好似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效应,又有负面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加强,阻碍经济交往的障碍日益减少。这就使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大企业家和商家有机会赚全世界的钱。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力量,一是跨国公司,主宰全球的投资、生产和贸易;
二是国际银行或金融中介,控制世界金融。
在利润利益的驱动下,它们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在全球活动。近年来,资金铁主要流向还是发达国家,其次是经济增长快、市场潜力大、投资环境看好的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轮到低收入国家的外资则微乎其微。非洲国家吸收的外资仅相当于流向发展中国家外资的5%。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一些新兴工业经济体的资金大量流出。资金匮乏仍然是制约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经济落后必然造成贫困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跨国流动能力越来越强,它可以抛开本国的支持,流向劳动力廉价的国家或地区,这既可以要挟本国为留住资本而降低税率而出台优惠政策,又可以向其他国家讨价还价;无论是本国还是他国,牺牲的都是劳工的利益,从而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据调查,德国股份司的税收在全国税收中的比例由1960年9.5%下降到1998年的3.8%;而工资收入税所占比例则由12%上升到28%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利益仍是各国考虑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处境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受到发达国家的挤压,与发达国家并非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国际多边谈判中,发达国家极力推动达成对自己国家有利的协议。跨国公司尽管表现了某些"无国界"的特点,但是,跨国公司主要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跨国公司的利益可以说基本上是发达国家的利益。在全球以资产排名的前100家大公司中,发展中国家只有两家。美国爱德化·S·赫尔曼认为,全球化是"支持上等公民--跨国公司支配的体制","为全球少数人服务,因而损害大多数人,孕育金融的不稳定性并且加剧环境的危机"(引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 2、贫富差距扩大与知识和教育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知识和教育可以使亿万人脱贫,也能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世界目前贫富差距正是反映了各国和各类人员知识、教育和科技水平的差距。在科技使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的世界上,能否拥有一部电话也会成为贫富差距扩大或缩小的原因,因为信息变得非常重要。在拉美,电话一般都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之外电话线路就减少一半。与营养、计划生育、工程建筑和统计有关的各种信息,可以帮助亿万人摆脱贫困;而没有必要的信息,他们只能陷于贫困和黑暗。数以百万计的儿童死亡,与他们的父母不懂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常识有关。所以,教育是关键。收入只有美国1/10的哥斯达黎加儿童死亡率很低,与工业化国家不相上下,原因是教育搞得好。该国政府坚持经常向民众进行医疗卫生和预防疾病的宣传。在玻利维亚,没有上过学的母亲的孩子死亡率要比接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母亲的孩子死亡率高2至3倍。 知识差距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缩小知识差距和改善生活条件的关键是解决信息问题。缺乏信息的情况不可能很快完全消除,但是,减轻这个矛盾是可以做到的。这对公平合理、可持续和迅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驾驭全球知识猛增的局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机会和威胁并存。注意教育分配的调控,已为许多国家所重视。因为决定劳动质量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实际上,教育也是促进收入分配平等的最有效的因素之一。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讲,大力加强教育,建立健全教育援助制度;加强培训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教育状况,才能增强其就业和收入的竞争力。
5、全球有人口或面临极端贫困?该如何改善极端贫困这件事?
虽然现在全球的经济已经逐渐的发展了,跟20年前50年前比起来,整体的经济水平好太多了,生产力在不断的进步,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口是处在绝对贫困的那个状态的,就是吃得饱穿得暖都很费劲的那种。
这些极端贫困人口需要世界各国联合救治,可以说现在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也带来了坏处,好处就是那些经济不怎么发达的地方,只要有一种市场要素,他就能参与到这个全球的市场之中,起码他能够脱离绝对贫困的那个程度,就像说我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虽然我没有什么技术,但是我没有资源,无论是人口的还是说其他的这些都是红利,我们就可以凭借这个快速的发展经济,起码让人民脱离绝对贫困没问题了,但是他也有问题,比如全球化带来的资源分布不均衡,利益分布不均衡。
既然全球化一直在进展,那么这个极端贫困人口的治理也应该全球治理,有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起步比较早,然后经历的战争相对来说比较少,破坏的程度不大,所以经济一直都在延续着,人家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有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境界,这个离不开他们当地政府的努力引进外资或者说做一些现在的工业服务业,但是也离不开国际的帮助。
思想上的脱贫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单纯的援助没有太大的用处,就像说非洲世界各国无论是经济特别好的还是说稍微好一点的,多多少少对非洲都有一些援助,但是援助了这么多年,非洲有几个国家真正靠援助,脱离了贫困了,要改变人民的思想,让人们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赚钱,然后营造那个渠道,这样才能构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
6、全球化是否增大了贫富差距?
从纯技术角度来讲,全球化会加大贫富差距,因为技术追求优胜劣汰;从资源的互补性而言,全球化将缩小贫富差距,因为许多贫困地区有很好的自然、生态、矿产和旅游资源,如果善加利用,应该可以脱贫致富。
7、你认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目前中国人口众多,资源会出现问题,全球的经济化是啥,其实就是人类能生生循环,生存繁衍,经济不是必要的条件,房地产,高科技,IT盲目了人类,经济合作,是一种渗入,各国之间的经济差,造成了矛盾,资源的优劣造成了战争,要经济保障国强,还要安稳的生活,要全球相互互溶中和,有争斗的因素,就会产生经济的互相绞杀,民富,国强
8、持续的经济增长可以消除绝对贫困,但不能消除相对贫困?
图片来源: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供图
2018年3月24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哈佛大学教授、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提出,要真正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要政府介入,给无技能工人赋能,赋予他们技能和工具进入全球的劳动力市场,才能够真正解决贫困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和标志性指标,被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
据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介绍,从2012年到2017年共实现了6853万人的减贫。同时,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世界经济新议程”中,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提及,中国的减贫人口为全世界减贫贡献了76%的份额。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介绍,从更大的时间维度上来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3046万,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3.1%。
“可以称得上人类历史减贫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世界的减贫事业做了非常巨大的一个贡献,”郑之杰说,“美国的未来学家约翰·耐斯比特说过中国的减贫努力,对寻求摆脱贫困的新兴经济体具有巨大的价值,有巨大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解读说,观察中国脱贫可以从三个维度,首先,持续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使大多数人从中间受益,但经济增长的绝对效应随着发展水平提高会减弱,要提高经济的包容性。
“但过去40年里面,还是有一部分群体难以从中受益。政府要出台专门针对贫困人口的计划,从1983年开始中国政府就有专门的扶贫计划,1986年成立专门的机构,1994年以来先后出台三个全国性的扶贫计划。特别是2015年以后,中国提出了一个精准扶贫的战略,应该说这样一种专门的扶贫计划不能被绝对效应所覆盖、不能被包容性所覆盖的人口起了很大的作用。”叶兴庆说。
但叶兴庆问道,“到2020年全部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基本可以完成,主要的问题是提高质量,但我们更关心的是三年之后怎么办?”
据他介绍,最近这三年,中国农村的收入分配的结构,并没有改善,反而是在拉大,过去十多年来,农村最低收入的20%的相对收入水平是下降的,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拉大。
“2020年之后,我们的扶贫恐怕要从目前的精准扶贫,转向缓解农村的相对贫困问题,更多的关注20%的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收入问题。”叶兴庆说。
哈佛大学教授、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观点也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注解。
据埃里克·马斯金介绍,全球化的支持者认为全球化可以解决贫困的问题,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的贫困人口,国际贸易能够让发展中国家专注于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那些生产产品,低技能工人的收入也可以有所增长。
但埃里克·马斯金却认为,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他介绍道,生产的国际分工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本身全球化,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人从中受益。
“问题是,这也排除了没有技能的工人,尤其是农村的劳动力,因此无法从全球化从中受益。” 埃里克·马斯金说。
因此,埃里克·马斯金认为,必须政府要介入来提高无技能工人工资,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只有给他们赋能,给他们技能和工具进入全球的劳动力市场,才能够真正解决贫困的问题。
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经济全球化,将会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尤其是银行业应该怎样改制
(2019·荆门)“组织成立后,其成员国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该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