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优势: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关税壁垒,有助于扩大出口,方便中国优势产业走向世界,有利于中国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互利,互惠互利。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弊端: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下层,承接了大量低端产业,对于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大量外资进入,也会对本土的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造成冲击。
去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机遇:
1、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2、市场竞争中,各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3、科技成果快速传播。
4、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
5、环境、资源、人口等全球性的共同问题更好的解决。
挑战:
1、把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其他弊端也全球化了。
2、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得以推行,导致全球范围内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贸易。
3、局部的经济危机容易引起全球的动荡甚至危机。
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有何意义?
万事万物必然有其两面性,所以确实是有弊端的。据善林金融专家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三加大了贫富差距;四金融市场风险加大等影响。
3、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讨论)
邱温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间的经济竞争。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平等权利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进行长期不懈的斗争
●面对全球化趋势,我们既要有积极的态度,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权衡利弊得失,采取合作与斗争并重的策略。在扩大开放和加强经济交往的同时,尽量避免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做到妥善应对,趋利避害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机遇
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功能和积极作用来看,它给中国带来了机遇。
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为21世纪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全球化进程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基本趋势,这就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时机。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科技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普遍交往,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同时,为主动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措施,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入世贸组织等,从而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适应和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提供了有利时机。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与发达国家建立的经济关系,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这种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如,在全球信息产业的带动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已逐步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其他部门和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近13年来,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超过4000亿美元,中国吸收外资已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
三是经济全球化迫使发达国家认识到,它们的发展也有赖于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的整体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只有各国联合起来共同行动才能解决。当前全球经济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发达国家不得不认识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利害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达国家也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的发展潜力和在国际上的作用。
四是经济全球化进程有助于人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从一定意义上说,牢牢抓住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历史机遇,会大大有利于实现中国的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挑战
但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间的竞争。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平等权利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进行长期斗争。在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挑战是严峻的。
第一,不合理的原有国际经济秩序对中国形成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制定全球化规则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世界性的经济组织本质上是发达国家的御用工具,是富国推行价值观念和经济政治制度的“代理人”。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迫使发展中国家开放金融市场,并通过资本缩水、外逃等投机活动向发展中国家转嫁金融危机,使得金融机制尚不健全、资本也不雄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在东南亚、拉美等地发生严重金融和经济危机时,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金融机构向这些国家提供了援助,但却附加了种种苛刻条件。这一点,尽管中国目前还不突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国金融资本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后,中国也会面临类似的风险。
第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肆宣扬“人权高于主权”、“新干涉主义”等论调,利用封锁、禁运、制裁等手段干涉别国内政。他们大肆宣扬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受到很大冲击。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使得巩固中国的政治优势和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的任务变得更为艰巨。
第三,西方发达国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带来挑战。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占有巨大优势。目前,发达国家每年用于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支出占全世界的95%以上,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只占不到5%;科技人员90%左右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科技人员只占10%。尽管中国的科技研究与开发正在不断发展,某些领域也居世界前列,但整体水平在21世纪较长时期内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第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有目的地进行产业结构转移,在本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将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企业、甚至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这些国家的民族工业受到严重冲击。中国正面临着这方面的挑战。
中国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既要有积极的态度,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权衡利弊得失,采取合作与斗争并重的策略。在扩大开放和加强经济交往的同时,尽量避免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做到妥善应对,趋利避害。
第一,制定我国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走出一条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道路。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反过来又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速发展,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只有加速发展,才能有效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也只有加速发展,才能从容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像我们这样被耽误很长时间而又人口众多的大国,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脚步。
第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20多年来取得的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说到底是不断改革开放的结果。我们要想按照既定目标进一步发展下去,关键还在于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经济全球化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我们必须切实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原有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性弊端,真正把企业推向市场,使它们树立国际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推进信息化的步伐。要抓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决定性因素不放,把加快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生产力新的巨大飞跃,也带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历史性飞跃。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能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就有可能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使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进步实现历史性跨越。
第四,严格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借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家主权进行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在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必须顶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采取正确的战略和斗争策略。要防止他们利用经济全球化达到干涉中国内政的目的,进而危及我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政治稳定,对其“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
第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增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政治发展能力。全球化对我国政治发展的挑战,主要是西方国家打着全球化的旗号,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肆攻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原则,发挥自己的优势,决不照抄照搬西方的模式。但同时,我们也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减少政府的责任和作用,相反这将使政府在全球化进程中担负起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强法制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重任。▲
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
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正是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问题。
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货币、资本在全球大量流动,
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日益互相依赖的经济现象。
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自身所面临的困难具有了新的意义,像债务、人口、能源、环境这样的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关系整个世界资
源合理分配及合理使用的问题。
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
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可以肯定,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有
利的一面,也是新的发展机遇。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吸引外资。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
3.有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既有消极不利的一面,也是严峻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全球化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资本开拓了寻求更高利润的地域和
空间。
2.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构筑以其为中心的国际经贸基础,。
3.
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
4.
经济活动从来都不是孤立进行的。
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下,如何应对成为关键。
在这一艰难的实践进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适度保护,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条件地参加经济全球化。
3.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
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促进经济区域化。
总的来说,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进程,是不可逃避的。对于发展中的中
国,参加经济全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只是要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手段,来
达到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5、全球化带给中国了什么
机遇:
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挑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为我国的国家安全有所影响,经济全球化也给我过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某些西方大国,控制国际经济组织,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困难,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劣势等等。
6、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
1.经济全球化导致关税壁垒削弱,有助于扩大出口,方便优势产业走向世界;
2.有助于促进国家间的经济互惠,从互通有无中互惠互利;比如进口原材料,高科技产品,出口自身的优势产品;
3.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双方政治关系,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美关系了,双方的经济依赖度已经相当高,政治措施已经不可能忽视经济方面的影响;
4.吸收先进国家的经验技术途径更为方面,方便技术发展;
5.激烈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意识,促进优胜劣汰。
弊端也很多:
1.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风险加大,
2.弱势产业难以生存,导致大量倒闭,尤其是与国外差距过大的产业,不过这方便政府一般会考虑,开放前会给这些产业争取一个缓冲期;
3.经济交流的加深不仅仅影响政治关系,使得其不至于手段过激,同时也会导致良好的政治关系因为经济摩擦而产生政治冲突,
4.国际贸易存在一种剪刀差,不在上就在下,加大贫富差距。
7、全球化给中国带来哪些好处
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快企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中国贸易出口,有利于外资的引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国际外贸环境的改善 ,有利于国际外贸环境的改善,推动中国的金融改革。中国是外向经济必然离不开国际市场。中国文化走出去,各国的中国文化节,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科学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科技的进步。环境上: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环保意识,环保思想多来源于西方的环保组织。也带来环保的方法和先进的经验。
8、全球化的好处和坏处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1、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机会。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更快更多地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3、经济全球化缓解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矛盾。
4、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使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5、经济全球化优化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
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带来了弊端:
1、外资进入对中国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2、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生态。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3、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我国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
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
5、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家的经济主权。
(8)我以我眼看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好处扩展资料: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
1、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和物质基础。
2、新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解体使原来处于对峙状态的国家建立和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5、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
6、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9、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有利的方面
第一、生产和国际化。
新技术革命,使世界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技术群和种类繁多的新产品,各国在新的科技革命中各有优势和劣势。为了更快的发展自己,各国都必须扬长避短,在生产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达到节约本国社会劳动,获得较好效益的目的。
目前,各国公路上奔驰的汽车、只公桌上的各种电子计数器、以及居民家中的诸多电器设备虽然标明美国、德国、日本制造,但其中很多部件是在他国生产的。如波间公司将要推出的下一种型号的客机,将在华盛顿和日本设计,在西雅图组装,尾部整流将来自加拿大,机尾部分产于意大利,发动机将由英国制造。
又如:日本生产的袖珍计算器,其微处理器芯片来自美国,外壳由印度生产,一部分零件从韩国采购,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或阿尔及利亚装配,然后贴上“日本制造”的***,最后销往世界各地。
再比如:全球闻名的“耐克”球鞋年产9000万双,每年都推出100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但是,美国“耐克”公司7800多名职工只负责设计、选厂、监制和销售,而生产却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任务》一书中说:“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从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一辆庞蒂克勒曼库汽车时,其中3000美元是支付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零件制造商,700美元是西德设计师的报酬,400美元是用来购买台湾、新加坡的零部件,250美元付给英国的广告商,余下不到4000美元才能供底特律的通用汽车公司以及纽约的银行、保险公司分享。
第二、市场的国际化。
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基础上的现代经济活动,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发展速度极快。由于一国国内的生产和消费、产品和市场、资金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使得越来越我的企业冲破国家和地区的地域界限,在全球范围内求得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不但发达国家为了争夺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角逐,而且发展中国家也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把外向型经济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就使得各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
根据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世界各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0年为11.4%、1980年为14.1%、1990年为16.2%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30%,一些石油输出国和欧盟国家的外贸出口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50%。
不仅企业的生产销售市场国际化,就连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出趋向全球化。以VISA(维萨)信用卡为例,1991年全世界1.87亿人拥有此卡,几十个国家(地区)的650万家商店接受这种卡作为交易货币,每天的交易量为5.7亿美元,而VISA卡只是众多信用卡中的一种,真要谓“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第三、资金的国际化。
新科技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兴企业的崛起和一部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国际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各国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形成资本的国际化。
跨国公司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迈进。据联合国的有关资料统计,1970年全球有7000家跨公司,1995年已超过37000家,共有海外子公司20多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大的几家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年销售额2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丹麦、挪威、希腊、葡萄牙等国家的年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据报道,1992年全世界外汇市场日平均成交额1万亿美元,同年1月,世界十大银行的外汇储备总额是5556亿美元,日交易额几乎比全部储备多1倍,单是伦敦的欧洲美元市场的年交易额,至少是世界贸易额的25倍。
第四、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
由于新科技革命劳动起的新产业技术群涉及范围广,科技开发投入多、风险大,仅靠个别国家完全独揽新技术已成为不可能。要想最大限度地分享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必须走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道路。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世界技术贸易总额60年代为30亿美元,70年代为120亿美元,80年代为500亿美元,以平均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第五、信息传播国际化。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说:“在把我们这个星球转变为‘地球经济村’中起了主要作用的两项发明是喷气式飞机和通信卫星。其中通信卫星大概是最重要的发明。”电子时代的到来,一日千里地改变着交通和通讯的面貌,缩短着人们之间的距离。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技术使全球性经济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1993年9月15日,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布,美国将实施一项“永久改变美国人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的方式”的全国信息网络建设计划,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信息高速公路”不仅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潜在利益,届里,人们了将可望真正实现“秀才不出门,可看天下事,可知天下事,可购天下物”,地球真的成了一个“小村庄”了。从市场经济的特征看,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