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分为几类?
中国传统的“天下观”虽然把整个天下区分为“中国”(中原)和“四海”(边疆部分)两个部分,但这一“天下”并没有严格的内外之别、中外之分。而是包括了古人所知的人类全体的一个整体,即“天下一体”。如《尚书·立政篇》所谓“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诗经·小雅·北山》宣称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典型地说明了中国文化对天下的这种认识。可见,“天下”代表着已知的全部文明世界,“王土”是包括了四海在内的最大领土。
“普天之下”或者“九州”、“四海”、“海内”等都属于宏大、空泛的天下概念,而随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知识的增长,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扩散,传统天下观中的“天下”又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其内涵逐渐丰富和扩大。如商王、周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不过限于“邦畿千里”,此外则是列国诸侯和“四夷”。“邦畿”加上“来朝”的诸侯以及“宾服”的“四夷”构成了当时的天下,这一天下显然是比较狭小的。秦汉以后,国家的空前统一以及对外交通的发展,统一的中原与“四夷”构成了更大的天下,所谓“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坠)”,全都被囊括于这一“天下”之内。
2、全世界.全国.全球有什么区别。
区别:
1、范围不同。
全球指的范围最大,全世界指的范围其次,全国指的范围最小。
2、含义不同。
全世界指的是人类社会的范畴。全球的含义包含有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全国的含义仅仅代表某一个国家。
3、使用搭配不同。
全世界往往和文化范畴的词汇搭配,比如说“世界文化”、“世界文化遗产”。全球往往和经济、科学方面的词汇搭配,比如说“全球化经济”。国家可以跟文化和经济、科学方面的词汇搭配。比如说“国家经济”、“国家文化”、“国家科技”。
(2)天下观与全球化的异同扩展资料: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3、中国文化早期“普天之下”世界观有着什么样的思维框架?
第一,中国传统的“天下观”虽然把整个天下区分为“中国”(中原)和“四海”(边疆部分)两个部分,但这一“天下”并没有严格的内外之别、中外之分。而是包括了古人所知的人类全体的一个整体,即“天下一体”。如《尚书·立政篇》所谓“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诗经·小雅·北山》宣称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典型地说明了中国文化对天下的这种认识。可见,“天下”代表着已知的全部文明世界,“王土”是包括了四海在内的最大领土。
第二,“普天之下”或者“九州”、“四海”、“海内”等都属于宏大、空泛的天下概念,而随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知识的增长,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扩散,传统天下观中的“天下”又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其内涵逐渐丰富和扩大。如商王、周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不过限于“邦畿千里”,此外则是列国诸侯和“四夷”。“邦畿”加上“来朝”的诸侯以及“宾服”的“四夷”构成了当时的天下,这一天下显然是比较狭小的。秦汉以后,国家的空前统一以及对外交通的发展,统一的中原与“四夷”构成了更大的天下,所谓“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坠)”,全都被囊括于这一“天下”之内。
第三,传统的“天下观”无疑也包含着强烈的中心与边缘意识。按照传统的“天下观”,“中国”是“四夷”围绕的唯一文明之地,而“四夷”、“蛮方”在当时中国人的观念里,是很远且不必十分理会的所在,所以“中国”也就代表整个天下。当然,春秋战国以后,随着生产和商业的发展,各诸侯开疆辟土,把“中国”越推越远,“天下”也越放越大,人们的地理知识不断增长,知道在以“中国”(中原)为代表的“海内”之外,还有“海外”存在,从而不再将自己视为唯一的文明之地。但中国人的“天下观”除了对“天下”作更加具体化的认识外(如“九州”就有了具体的所指),对“海外”则缺乏兴趣。比如,战国后期曾产生过以邹衍“大九州”说为代表的新的天下观,“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耳。中国名日‘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稗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不过,这种依据海外交通和地理知识并加上想象而建立的天下观,从未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主流。
4、传统“天下观”对中国历史有哪些影响?
中国传统天下观对天下的理解无疑有着虚幻的成分,也不尽符合历史的实际,但坚定的“普天之下”的疆域理念对中国历史却有着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
一方面,“天下一体”的观念“使得中国较早形成了对本地区实行国家统治的一种总是趋于统一的关于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概念”,虽然“不排除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这一概念实际上是无效的”,然而,“就中国历史的全部事实来看,这一概念的历史延续性却是非常强的”。
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国斌先生就指出:“中华帝国的国家并非一成不变的磐石,但是它的指导思想是一种将促成国家统一作为典范的领土观。”秦汉以后,大一统政治结构在中国历史上的长期存在,以及中华帝国在经济、文化上长期远远高于周边地区,使得中国人的天下中心意识更加强烈,但内外观念却仍然十分淡薄。所谓的“海外”,往往只是存在于神仙家的理论之中,最多属于“奇谈”而被文人作为炫耀见闻广博之资。因而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发展出清晰的国家观念,而是将“天下”、“海内”与国家混淆一起,先是用“天下”指代已知的整个世界,继而用“天下”来代替整个中国。根据这一认识,“中国”就是“天下”,它同时又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地方都是“蛮夷”和“化外”之地,是围绕中国旋转和朝贡的。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天下观中,已知的世界——“天下”,是由“诸夏”和“四夷”共同构成的,是包含了“中国”(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和“四夷”边疆在内的一个文化单位,是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建立在文化礼仪秩序上的天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政治疆域概念或地理概念。也就是说,两者是同属“一体”的天下。比如,汉代时人们在对匈奴是和是战的问题上,曾存在着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双方争论激烈,但政府派的大夫将内地与边疆的关系视为肢体与腹心的关系,认为“中国与边境,犹肢体与腹心也……故无手足则肢体废,无边境则内国害”。“文学”则从“四海之内皆兄弟”出发,认为中国之华夏与四海的夷狄,是一家中的兄弟关系。可见双方虽主张不同的治边政策,但却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都肯定汉匈关系为“一体”的天下内中央与边疆的关系,二者属于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一体”的认识,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历代处理边疆问题的最基本框架。
5、名词解释:“天下”观念
词解《天下》
1.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
2.人世间,社会上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5. 自然界,天地间
天下,是东亚民族对世界的专有概念。字义上的意思为“普天之下”,没有地理和空间的限制,不过,也有不同的用法,用来形容某一种地理概念。天下之概念,伴随一定的秩序原理,为某个地域、民众、国家的世界观。就算对世界观不明确的地域民众,他们之“天下”的概念亦会根据一定的秩序成立着。
中国的天下概念,指被中国皇朝的皇帝主宰,在一定普遍的秩序原则所支配的空间。为天下中心的中国王朝直接支配之地域,被称为“夏”、“华”、“中夏”、“中华”、“中国”等,与周围的“四方”、“夷”等的地域作区别。不过,若这些地域接受中国皇帝主宰的秩序原则,她们就被认可和接纳。
6、天下观被世界观取代的原因?
实力观,被抵抗西方侵略的道义世界观所替代。...在现代世界史上,崛起国家常常没有真诚的朋
7、谈谈什么是古代中国人的“天下观”
详情参考一:http://tieba.baidu.com/p/2330389396
参考二:http://wenku.baidu.com/link?url=5hBc8APj1WgeQ8MURFcF99__cIXq5GqLxFKIqd8auWQV0AjPtO
希望可以帮到你。
“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秩序的看法,同时体现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熏陶下的中国人对自己先进文化的自豪感,反映出中国与西方在看待世界问题上的巨大差别。
一、天下是世界观而不是国家观。
某些人认为“天下”是古代中国的国家观,是指古代中国的范围,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
二、御临天下——关于“天下”是“中国”的误会。
某些人认为,中国古代的皇帝称为“天子”,普天之下莫为王土,作为统治中国的皇帝作为天子“临御天下”,那么就意味着“天下”的范围等于“中国”的范围,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三、古代中国人的“天下”范围演绎——古代“天下”的范围大小不是固定的。
某些人鼓吹,古代中国人的“天下”就是“自古以来的中国自然疆域”,甚至毫无根据、牵强附会意淫为“西到葱岭,东抵大海,北至草原大漠,南及海滨”,这是非常荒诞的,完全背离了历史事实和国家民族的自然形成过程。
秦朝,是第一次“天下一统”,其实只是原有中国人认识的“天下”转变为了中国,而天下观也随之再一次扩大。匈奴,也开始登上中国人“天下”的舞台,但是如果说当时匈奴就已经是中国人,那只能是个笑话。
更需要明确的是,要是说当时中国人的 “天下观”就囊括了“西到葱岭,东抵大海,北至草原大漠,南及海滨”的“自古以来的中国自然疆域 ”,其恶搞程度就不止是“穿越”和“架空”了 。
8、中国的天下观与西方的世界主义有什么区别
基于农耕民族的思想意识,中国人的天下观其实就是眼吧前儿的那片土地。农耕民族基本没有世界观。种地是不怎么需要动脑筋的,尤其是在古代,没有人研究盐碱地,没有人研究杂交农作物,没有人研究嫁接。所以中国人养成了靠天吃饭,收成不好又养成了吃种类比任何国家民族都多的动物。
西方世界大多由游牧民族、狩猎采集民族、渔猎民族组成。这些民族需要冒险和长途跋涉才能获取足够的食物,而且为了食物会争夺斗争,思想意识和视野就比农耕民族开阔。居住不固定性观念也更开放,杂交、乱交和野交的好处是DNA改良的比定居民族快。
比较起来,一片土地失去养分就去开垦另一片土地,为了养分一般是烧掉森林和草原,原地开垦,然后必须定居,才能方便的提供人类大便施肥。活动空间自然就小。而西方人打猎和打渔都要走很远的距离,所谓见多识广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西方人进化出更大的占有欲。西方人会想到“给我一个支点我会翘起地球”也会想到“地球是因为被上帝踢了一脚才会转的”
中国人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早餐吃啥呀、中午吃啥呀,晚饭吃啥呀。
中国人喜欢遵守游戏规则,西方人喜欢制定游戏规则。虽然我们发展很快,1000年前的宋朝就发展到是资本主义雏形了。那时候的四大发明足可以征服地球,但是基于我们内敛的民族性格,我们总是喜欢藏着掖着。自我欣赏,自我满足。那时候城墙上面架着大炮只是用来防御攻城的。蒙古人跑来被炸了几炮,立刻就明白这玩意儿是用来灭人的,于是拿着这玩意儿征服欧洲去了。西方人脑瓜子更好使,把大炮和罗盘都放在船上了。于是大航海时代来临了,西方人征服了全世界。
其实中国人也把大炮和罗盘放船上了,而且出去转了7次,爪哇国也去了,索马里也去了,非洲也去了。据说连南北美洲也去了。只为了找一个人——燕王朱棣的侄子。
唉~~~说多了都是眼泪,如果我们有世界观的话,如果我们是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话,500年前地球就应该姓“华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