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际公开课,求一篇九年级思品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复习教案
一、需要关注的内容
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科学发展观
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自己在祖国的发展中所肩负的责任,明确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
2、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难点)
3、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 (重点)
4、科学发展观 (重点和难点)
三、教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设想:
以探究活动为基础,教师分析和讲解,以具体事例或情景深入教学内容,努力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五、授课过程
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能力目标: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辨证地看待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活动法、讨论法、讲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材料,配《走进新时代》。
提问:百姓的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略
[教师]:你们回答的很好,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适应了时代的潮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静下心来,回首往事,1840年的隆隆炮声仿佛仍在耳边回响。走进近代社会的中国,为什么会屡屡遭受列强的欺凌?
[学生]略
[教师]:是落后!(板书“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是不变的真理,那么,中国又为什么会从汉唐时的繁荣昌盛走入近代社会的落后?
[学生]略
[教师]:导致中国落后的原因林林种种,但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锁国!(板书“闭关”)从明代中叶开始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的全面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但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以及“四人帮”把很多事情归结为“崇洋媚外”“卖国主义”,中国很大意义上仍然是闭关自守,使得我们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提问:我们从这些历史中能够总结出什么样的道理?
[学生]略
[教师]: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中国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对外开放”(板书)就必须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那么,怎样吸收?怎样借鉴?
第一框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多媒体展示“WTO”三个字母,提问:这三个字母是什么意思?
[学生] :“世界贸易组织”
教师简单介绍: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构想,源于1947年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副板书)。二战后,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包括中国在内的18个国家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进一步开放的世界和贸易自主化,95年1月1日,比关贸总协定更为完善的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144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95%以上,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着主角。
多媒体展示材料的同时介绍:我们再看,如日本、韩国、墨西哥等,入关所用的时间多则三年少则一年,而且当年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相对比较落后。而中国入世却整整用了15年,历任4位首席谈判也黑发熬成了白发。
多媒体
展示入世成功的图片,同时教师介绍:中国成功入世了,但是,中国入世一波三折、困难重重,我们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去争取加入WTO,付出了那么大的精力和代价入世,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入世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基于问题存在一定难度,请同学们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分钟。)
[学生]略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在黑板上画图的同时介绍:老师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使同学们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世界贸易组织好比一个综合性的大市场,里面林林总总,而过去的中国因为经济实力很弱,只是一般性的参加世界经济,就象担着菜篮在综合市场外面卖菜的小贩,你可以不进入市场,可以不遵守工商部门的规则,看到工商管理干部来了就赶快跑。小贩菜篮里的菜是有限的,它的价格对市场的正常运作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是,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排名第七的贸易大国,你的买卖价格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影响到市场的正常运作,他就会对你管教、驱赶、惩罚。因此,小贩要想把生意做大,要想成为一个有头有脸有身份有地位的商人,就要怎样?就得进入市场,就得在市场里建一个铺面,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运行,从而扩大经营。中国经济不能只做小贩,中国要发展经济,要进一步扩大贸易额,就不能只看到自己菜篮里那一点菜,就必须放眼世界,就必须走出去,进到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大市场,取得一席之地,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从而取得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不但规范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的其他成员国也要遵守,这就会使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有所改善。你能发现有哪些改善吗?
[学生]略
[教师]:比如,以往美国每年一次的,热热闹闹是否给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讨论,随着中国入世而成为历史;美国对中国的“封锁”、“禁运”政策也宣告终结。所有这一切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入世不同于申奥,不是一个简单的胜负问题,我们高兴的欢呼胜利之余,还要冷静下来,理智的分析,入世不仅使中国面临机遇,同时也使中国面临挑战。下面,我们就一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前些日子,老师重新拿起了《三国演义》来读,三国故事让我联想到了当今的中国汽车市场。仔细想想,中国汽车市场恰恰跟当时的三国一样是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
板书:在黑板上写下美欧、日韩、国产三个词。
大街上来往穿梭的车辆,有哪些是欧美品牌?
[学生]略
[教师]:(奔驰、宝马、克莱斯勒、林肯、卡迪拉克等等,有很多很多)
有哪些是日韩品牌?
[学生]略
[教师]:(三铃、丰田、大宇、现代等等等等)
那么,国产品牌又有那些呢?
[学生]略
[教师]:(吉利、奇瑞、夏力、哈飞、桑塔那、捷达、红旗、解放等等)(板书)
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列举的国产品牌,如桑塔纳、捷达、帕萨特、GOL等,虽然中方可能参与很多改型和本土化的工作,但没有知识产权,也没有完全的品牌。而外方提供的大多是进入成熟期甚至开始衰退的技术,很多车型在中国刚刚生产或热销,在国外就进入淘汰期。据记者了解,在我国销售火爆的奥迪A6,在奥迪本部已基本停产,即便是最近上市的几种经济型轿车也不是国外企业的最新款。
如红旗,中方享有知识产权和品牌,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出改进车型,而不再受外方的制约。与前两个模式相同的是,技术是人家的,属于"拿来主义"的范畴,所谓"纯国产"的一汽红旗也仅是奥迪的车身,加上克莱斯勒的发动机。所不同的是品牌是自己的,一定意义上属于民族品牌。比如中华轿车和吉利正在与意大利汽车设计公司的合作,都属于这一范畴。
如吉利、奇瑞、哈飞的中宜,虽然不能回避模仿的痕迹,但属于自己研发的产品,没有通常所说的原型车。不足的地方是技术相对落后,但客观的来说,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轿车。
如此看来,同学们认为,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谁是曹操?谁是孙权?谁是刘备?
[学生]略
[教师]:很对!欧美车,造车历史悠久,汽车文化发达。第一辆车就诞生在欧洲,他们先进的技术、造车的理念,秉承的精益求精的传统,非常值得中国汽车业学习、研究。其为曹操!
日韩车崛起于七八十年代,最早也学师与欧美,比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早一、二十年。就是这一二十年让日韩车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为孙权!而
中国汽车最早从师与苏联,国人耳熟能详的红旗、上海无不出自于此。然而,当中国汽车工业落后了,我们熟悉的那些老的国产品牌逐渐在被人遗忘。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沉睡了将近三十年的中国汽车工业,当国门打开时,肯定有“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感叹。随着关税逐年下降,进口车在物美的同时逐渐变得价廉,依靠关税壁垒和新兴市场两大基石发展起来的国产汽车竞争力将经受严峻考验,而自主开发能力弱将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致命“软肋”。
中国汽车业将何去何从?(学生分析起来有困难,可以让学生讨论一分钟。)
一种观点是“独立自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有品牌”,在激发国人的爱国情绪方面效果明显。可事实上,我国的汽车工业和西方汽车强国相比,技术的鸿沟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跨越的,从零开始,显然不切实际。所以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研究,我们要走出去,走向技术先进的国家进行学习。
另一种观点是“全面对外开放”,以便尽快融入到世界汽车产业发展中去。观点本身没有错,关键是如何掌握开放的限度,否则就有可能使中国汽车业难以摆脱为国际汽车巨头“打工”的不利地位。
目前,我们走出去了!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我们引进来了!国际上几大汽车跨国集团以各种形式在我国抢滩登陆,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引进力度不可谓不大。这样,就可以了吗?
而今,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国产汽车企业的精力几乎全花在卖汽车上,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据了解,通用、福特等跨国公司一年的研发费用高达50亿至60亿美元,而中国绝大多数的汽车企业研发费用不足销售额的2%。
中国的国球乒乓球的传统理念够外国人学习效仿一阵子的,其中的佼佼者瓦尔德内尔在中国学艺几年,结合自身特点,终成一代宗师;日本根据自己的国情造出了让欧美嫉妒的高效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这根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有直接关系。中国石油贫乏,但是,越野、吉普、SUV成为时尚,霸道、宝马X5等等让多少车迷神往!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建立和完善拥有相对自主发展的汽车工业体系,否则,有朝一日我国汽车市场的需求趋于萎缩、国外汽车企业从中国“收缩战线”之时,没有核心技术的国产汽车业,就形同沙滩上的楼阁。
[教师]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要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第一,对外开放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第二,要正确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含义,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实现现代化;独立自主也决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第三,对外开放可以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我需要一个关于民族团结的多媒体教案谁能告诉我啊谢谢
人教版《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广西南宁市第四中学 黎毅
【 教材分析】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民族团结这一学习要点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根据课标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作必要的铺垫,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及作用。
人教版教科书将民族团结列在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中的第一课,用两目的内容呈现。第一目“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介绍了我国各民族关系的情况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第二目“各民族共同发展”,概述了我国解放后各民族团结一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本课的知识容量并不大,但课程内容涉及政策理论,较为枯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补充一些学生巳经掌握的民族知识和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课程资源十分必要。为此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特点,我设计了品味民族风情、探究民族政策、共谋民族发展、升华民族情感等四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将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城市中的初二学生,他们在初一的中国古代史学习中巳接触了一些民族交往的历史,但长期生活在城市、且绝大部分为汉族的学生,他们对少数民族知识和理论性较强的民族政策是比较陌生的。经过再三研究课标与教材,分析学情与资源,我认为通过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和创设虚拟生活情境,可以达到变枯躁为有趣,变陌生为“亲如一家”的课堂氛围。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及共同发展的概况;②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教材重组,从四个版块落实民族团结的重要性;②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现实生活及乡土资源的虚拟情景再现,对学生强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和知识迁移的能力;③通过家乡历史图片和开放性设问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民族知识小竞赛,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②通过对孔繁森同志支援边疆的感人事迹和在汶川、玉树地震中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故事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各民族互帮互助的人生态度,并逐步树立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贡献的人生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情景体验、设问激趣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歌曲,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着老师这身少数民族服装,你能猜出老师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壮族。
师:猜得真准!的确老师是壮族,老师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我的家乡在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
【设计意图】教师身着本民族服装上课,体现了少数民族教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将学生一下子带进了一个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课堂情景中。
师:提到少数民族,同学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呢?我们班有少数民族同学吗?
生:56个;55个;(班上的少数民族同学举手示意)。
师:还真不少!这说明了我们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师:对,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基本国情。(投影)我们一起欣赏这幅56个民族大家庭的合影照片,看着这合影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是一个国家,却有着56个民族,这么多的民族,这么多的兄弟姐妹怎样才能做到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第11课《民族团结》。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将从4个环节阐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们分别是①品味民族风情、②探究民族政策、③共谋民族发展和④升华民族情感。
【设计意图】根据再度开发的课程资源及初二学生心理特征重构了4个教学环节,呈现出体验→探究→发散→升华的循序渐进的思维特征,重新整合的课程更符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
一、品味民族风情
师:第1环节品味民族风情,怎么品呢?我想在班上开展一个关于民族知识的小竞赛,看看我们的哪个同学对民族知识了解比较多,抢答比较快,大家稍作准备。开始!
【设计意图】民族知识小竞赛的设计顺应了初二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几道简短的关于民族交往历史和民族风情的抢答题巳为下一环节的探究活动作了辅垫。
(附民族知识小竞赛试题)
①西汉时期加强同西域各族友好往来的使者是谁?(张骞)
②唐朝促进了汉藏友好往来的女子是谁?(文成公主)
③我国古代有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政权,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王朝?(元朝、清朝;蒙古族、满族)
④这些是什么民族的什么节日? (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⑤居住在台湾岛上的古老民族是什么族?(高山族)
⑥这是哪个民族的银饰?(苗族)
⑦说出该饰物的名称及其所属民族。(绣球、壮族)
师:通过这组民族知识的抢答,相信同学们巳经感受到了我国民族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也品味到了我国少数民族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这些都为整个中华文明增添了一抹非常靓丽的色彩。
师:刚才哪位同学抢答最多?(为小竞赛的优胜者赠上壮族的吉祥物绣球,鼓励继续努力,营建出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
师:壮族除了抛绣球的风俗外,同学们还知道其它的风俗吗?
生:唱山歌。
师:对,壮族的刘三姐可谓家喻户晓,只可惜今天大家见不到她。但大家瞧我这身打扮,像不像与刘三姐对歌的阿牛哥?想不想听阿牛哥为大家唱山歌?
生:想!(鼓掌热烈)
师:(老师演唱本民族山歌)
(男)嘿……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嘿了了啰,今天与你来对歌,嘿了了啰,什么政策实在好?八桂壮乡也繁荣。(女)嘿……这个问题难不住,嘿了了啰,民族区域自治好,嘿了了啰,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平等共繁荣!嗬嘿!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轻松的谈话法,以唱山歌的形式切入对民族政策的探究,把品味民族风情这一环节推向了高潮,这一设计以能够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为前提,在课堂中充分张扬了少数民族教师的个性与特长,突显出个性化教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学生们思考:为何少数民族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拥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师:山歌好听吗?要不要再来一首!如果喜欢的话,我可以邀请大家到我们壮乡的三月三歌墟,你想听多少山歌就有多少山歌。山歌唱出了壮乡人的心声,也唱出了壮乡人对党的民族政策的一片感恩之情。同学们知道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吗?
生:民族区域自治。
二、探究民族政策
师:对,下面进入第二环节:探究民族政策,请同学阅读课文第一目内容,思考: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示学生阅读的方法:在关键词句地方划线,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师:首先,我们探究第一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指导学生学会依据图例观图的学习方法,从中找出我国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
师:可是什么是大杂居、小聚居呢?
生:就是各民族分布比较广、比较杂。譬如汉族地区就住有少数民族人口,而少数民族地区也住有汉族人口,这就是大杂居。而小聚居则是少数民族集中在一处,譬如凉山就是彝族人口的聚集地。
师:那么我国各族人民在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地理环境中会形成怎样的关系呢?
生:自秦汉以来,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长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通俗的说就是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
师:讲得很好,所以我们党在制定民族政策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历史因素。同时我党还考虑到我国少数民族在解放前长期受民族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为了让我们少数民族充分享受到当家作主的权力,于是就提出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并得到了各民族人民的欢迎。
师:那么究竟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呢?我国现有多少个自治区?看哪位同学能从地图中准确地识别出来?
生:(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基本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提问学生识别五大自治区。)
师:这位同学说得十分准确!目前我国巳成立了五大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可你们知道范围这么广阔的民族自治区域与其他地区有什么不一样?为使我们同学进一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老师邀请同学们作一次四川民族风情游的体验。
【设计意图】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创设有意义的“现实情境”是学生有兴趣主动和历史对话的重要前提。教师采撷了几个四川民族地区在民族自治区域政策下的现实景情片断,针对景情设问,让学生在虚拟景情活动中体验探究和理解民族自治区域政策的内含,提高了学生通过具件事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巧妙设问,紧紧围绕民族政策的本义与细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可在初二学生好奇的心里掀起浓厚的探究兴趣。
自治州(县) 州(县)长
甘孜藏族自治州 李昌平(藏族)
凉山彝族自治州 张支铁(彝族)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吴泽刚(藏族)
马边彝族自治县 李夫铁(彝族)
峨边彝族自治县 立克幸福(彝族)
北川羌族自治县 经大忠(羌族)
师:这次旅行小明与他的爸爸也参加了,旅途中小明遇到不少困惑。一出发小明就提出“咦?为什么这些地方的州长、县长都是少数民族的呢?”
生1:如果州长、县长是本民族的话,他会比较了解自己民族的习俗和文化,方便于管理。
生2:国家的政策也是这样规定的:在民族自治区域内,最高的行政长官由本民族公民担任。
师: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师:旅行的第1站小明他们来到了凉山,参加那儿的火把节。面对着人山人海的火把节,小明提出一个疑问“哇!今天不是法定的节假日,他们为什么也放假?”你们知道吗?
生1:国家的政策也有这样的规定:民族自治地区对上级国家机关颁布的条例、发布的命令、制定的规定,凡有不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可以报请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像凉山彝族火把节放假就属这种情况。
师:讲得非常好!接着小明他们又来到了马边彝族自治县,小明发现那儿少数民族学生用的课本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他们接受的是“双语教学”模式,除了学汉语、还学彝语,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生1:是因为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所以要保护它的语言和文字。
生2:可能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偏远地区或深山里,他们不会讲汉语。
师:讲得很好!国家正是通过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来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
师:除了刚才我们了解到的国家赋予少数民族的这些权力外,同学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多少国家赋予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生1:少数民族的考生在高考中可以加分;
生2:有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民可以多生几个孩子;
生3:少数民族因为一些民族风俗而触犯法律的可以酌情减轻处罚。
师:是的,国家在教育、生育、刑法等诸多方面考虑到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因素和实际情况,从而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民族政策。
师:于是小明感叹道“哇!民族区域自治太好了!想怎样就怎样!”可小明的爸爸却反驳了小明的想法:“你这个想法可不对!”你知道这又是为什么?
生1:其实国家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政权,只是国家给予它的政策比较宽松,但并不是不管它,归根结底它还是国家的一部分。
生2:民族自治地方也不能拥有自己的军队。
师:如果“想怎样就怎样”,将产生什么结果呢?
生1:导致民族矛盾和民族的分裂。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其实我国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维护民族的团结,能够让56个民族亲如一家。那么通过这趟旅行,你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什么认识?
生1:我觉得这个政策很好!它是在维护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的保护。
生2:它有利于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很大的进步。
生3:这种政策譬如双语教学模式,有助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
师:都讲得很好!我们再归纳其优越性。
生:(朗读)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①维护了祖国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②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师:正由于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因此它巳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师:除了用一个好的制度来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外,我国还采用了其它什么途径来推进民族团结呢?好,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环节:共谋民族发展
三、共谋民族发展
师:(出示历史图片)这是我的家乡(恭城瑶族自治县)解放初期的影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时候我的家乡无论在生产、生活,还是交通、教育等各方面均十分落后,作为家乡人看到这番情景心情十分沉重,所以现在我希望同学们为我的家乡出谋划策,议一议:为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你有什么好点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家乡的少数民族历史老照片让学生体验我国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并依据创设的情景设问,既顺应了初二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又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形成积极进取、互帮互助的人生态度。
生1:由于那儿是少数民族地区,有少数民族的特色,所以我们可以在那儿开发民族旅游;
生2: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先帮助少数民族把路修通,然后再减轻少数民族的赋税。
师:很好!他讲了两点,就是加强少数民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行宽松、优惠的财政政策。
生3:我们可以把中心地区的人才调拔到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他们的发展。
生4:把发达地区的科技送到少数民族地区去。
生5:我们可以建立民族中学、民族大学,把少数民族的人民送到汉族地区使他们得到教育。
师:大家讲得很好!做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员,得到大家这么多的好点子,我想送上再多的绣球也表达不尽家乡人的感激之情。其实党中央从解放初期就关注到了我们广大的少数民族,并提出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这一政策在共和国60年的发展中均得到贯彻和落实。
材料: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
—— 毛泽东
师: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同样吹拂到了少数民族地区,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而90年代后期由于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尤为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师:(请同学们观察西部大开发示意图),请大家从示意图入手,分析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生1:因为西部大开发的12个省市中包括有5大自治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的80%以上,所以西部大开发对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的稳定将起到重要作用。
生2:西部大开发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加快了这些地区的对外开放的步伐。
生3:有利于保护与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师:大家说得很好!的确西部大开发体现了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帮助、扶持的战略意图,其实它也是我国一贯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的延续。那你能说出多少个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呢?
生: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师:经过建国60年的发展,今天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师:通过这段视频,大家感受到了我国民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说明了少数民族经济巳经成为了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请同学们再到我家乡看看今天瑶乡的变化。
【设计意图】乡土历史是活化的历史课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将乡土历史资源与教材进行整合,不仅符合历史教学“由近及远”的原则,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文化本土化”的共识,通过家乡历史照片与今天的少数民族生活进行对比反差,学生感受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师:目睹我家乡这几十年发生的变化,我想:如果没有我党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不会有我家乡的今天的巨变;如果没有那些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默默工作的支边干部,也不会有我家乡今天的巨变。而孔繁森同志就是一位支边干部的典型代表。哪位同学来说说孔繁森同志的故事?
学生1: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
学生2: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
学生3: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1994年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
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师:我的父亲也是一名支边干部,他于1961年从北京来到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一支就是50年。今年我的父亲巳经76岁了,他曾对我说:“如果哪天我不在了,你们一定将我埋在恭城这片瑶山。”我想:50年的支边生涯,其实我的父亲早巳把工作了大半辈子的瑶乡当做了他的家。同学们,你从这些支边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1:我看到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当地少数民族的人民献出了自己的才智,他们热爱那片土地,热爱那儿的人民,让我很感动。
学生2:他们为国家、为少数民族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师:如果西部大开发需要你到少数民族地区做一名志愿者,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学生:我希望成为一名志愿者,因为要实现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为了促进民族的团结,需要我向每一个人做出贡献!(掌声)
师:最后我们归纳一下这60年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原因: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⑤支援少族民族地区的政策;⑥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师: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无论是是和平年代,还是中华民族面临危机和灾害的时候,我们的各民族兄弟姐妹总是共同面对、心手相连。
师:(图片展示)当玉树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的藏族同胞没有感到孤单,因为无论是汉族、壮族、维吾尔族、羌族……也无论是党中央、解放军、医生、学生、志愿者都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民族团结的格桑花绽放在每位灾区人民的心中,国外媒体为中国抗震救灾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震惊。你知道我们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民族团结。
【设计意图】向学生呈现一组当前玉树地震各民族团结抗震的感人图片,一下将曾经历、感受过汶川大地震的成都学生深深打动,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得到升华;最后齐唱《爱我中华》,首尾呼应,再次将各民族团结、水乳交融的课堂氛围推到高潮。
师:对!最后让我们唱响一曲歌颂民族团结的赞歌《爱我中华》。
【教学反思】
第一,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民族政策,对于枯燥乏味、理论性强的民族政策,长期生活在城市的绝大多部汉族学生来说自然难以产生共鸣。因此我选取了初中学生喜爱的虚拟旅游情景素材,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体会到民族政策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趣。
第二,充分挖掘乡土史料资源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我通过收集的家乡(少数民族地区)历史图片营造情境,采用神入式设问的方法,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效果较好。
第三,历史课堂教师能不能表演?这一直是我的心结,因为担心落得“表演课”的评价。本节课我通过创作、演唱《壮族山歌》让学生充分品味民族风情,同时也切入到对本课重点知识的探究。学生热烈的掌声、聚焦的眼神告诉我:教师的个性与特长(无论是歌曲、绘画、还是演讲、幽默)只要与教学内容能做到有机的结合,只要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尽数张扬,因为其鲜明、生动、精彩的特质突显了个性化教学独特的魅力。
第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历史教师的课堂语言同样需要精心锤炼。在试讲课时,我啰嗦多余的语言受到评课老师的诟病,在经过不断修整和不断揣摩教学各环节,尤其是导入语和小结语,精心准备的语言设计顿使课堂生辉,情境靓丽。
第五,本节课联系实际较多,创设的现实活动情境较多,采用的乡土资源较多,但总体用于课程教学的史料(尤其是历史文献)仍不足,因而课堂历史味不够浓。虽然我也选取了部分历史图片和毛泽东对少数民族政策的史料,但在非常关注史料教学的今天,仍提醒我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教学内容均要格外重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教学方法。
3、请写步骤
如何写好教案编写内容
教案是短暂的,有序的记录是支持教师在课堂上的模板,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备课的教案备忘录。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如何写教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教案在常规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打第一,打破了传统的教案固定的,僵化的模式,允许教训,因为计划从课程设置,由于课程内容的人会有所不同,主张书面个性化,创新的教学计划。同时,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标准检查教案,教案,重新界定职能和地位。最终的目标是不写教案的教师,以满足检查,但方便的个性化教学;不是苛求完全没有老师却充满张扬个性的方面;不是教学活动的范式约束,但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写教案,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倡导教案“空白”。所谓的“空白”教案,指的是开放性和教学计划的灵活性。具体来说,写教案的内容不宜太细,不能太琐碎的形式,结构不宜过于封闭和程式化,但反思的内容,形式不确定性的模糊的轮廓和结构是能够适应新的形势,以适应新的内容,建立一个新的战略,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共振,互生知识,相互余地建设的新局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备课和课堂之间形成本课的教学计划,一个特殊的“张力”,将帮助教师不断思考,并在教学中开设一个广泛的概念,更容易融入新的内容,并适应新的形势,在任何时候改变原来的设计,实施生态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案有四个要点:
教学基本计划为每一个,这种教学和教育资源利用计划的一个明确的目标;
二是根据教学活动的教学活动必须是有序,有效实施教学准备;
三,教学和研究成果,教案是课本,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第四教学工具的实施,教学教案的过程是一个参照系,可以促使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地完成每一个指令。
教师写教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个项目,填补了应该完成的教学是完整的。教案包括主题,教具,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班,教学时间等,一般都有固定的格式,填写规范,如有更改,必须立即指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教学和培训目标,概括要准确,科学,教学是教学全过程的总和,一般包括语言介绍(简介从旧课新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重点问题(交互式会话),课后思考(或作业),教学齐全,教学过程来完成。
二,重点,难点突出。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餐桌上,必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企业必须专注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目标开始给予关注重点分析的困难明白它是所有关于本节课的服务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子目标的一门课程的总体目标,进而达到每节课的有机统一,整个目标系统上的教案。
三种教材的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被写入教科书缩写不能被写入教科书大纲,不可能完全出于自身从事的教科书。因为教学是的,教学是活的;教科书只提供教学参考资料,不能代替所有的教学,但不能代替教师备课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因此,对于加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教学目标的教材教案,必须完成两个是合乎逻辑的第三,形成以创新的特点。
四,案例教材是绝对的“新鲜”。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小,市场变得更大,更快的技术更新。即使是最新出版的教科书,因为它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有些内容快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实践之后。职业教育是培养教育人员的实际技能,教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创造性的工作,这是建立在最新的实践教学理念,用最新鲜的食材,丰富了教学内容,提供最新,最有说服力的案例,以理论的阐发,以提高教学水平备课的过程。因此,职业教育管理,科学教师的工作量的准备指定类的为2-3小时,十个小时左右,每周高校教师个小时的预定量。这是提高教学和技能培训的质量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和具体保证。
五,板书设计应力求创新。教师的教学活动的特点是高度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工作,他的个性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每类黑板的设计。因此,当要读取全部的教师备课材料的设计为每一类黑板方案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严密的逻辑,写在黑板上的顺序是高度概括的逻辑推理再现;二是广泛的,高度凝练概括本节课的教学的主要内容;三是符合审美要求,设计出符合美学黑板规律,给出了一个明确和准确的,优雅的美感好;四,结构完整,是一个全面和完整的知识报表;第五个创新,即使每个人都讲同样的内容,在文化背景方面的作用的差异,思维,表达,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板书的方式体现其自身的特点,即个性化。因此,设计时可以在黑板上画的参考,但绝不能照搬。
六,不断丰富和完善。写教案是不是一次性的劳动,完成草案后,需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首先,因为有初稿之间往往顾此失彼;二是研究和教材往往会产生灵感,新亮点的出现补充它的执行情况;第三是需要使用新的材料和信息,以补充教案;四备课不是劳动,一个备课不是有效,过期,您需要联系补充的局部和整体的角度;五是集中备课,教学和科研活动,得到提示,从课程之间的衔接或交叉的补充。充实无法逆转,你可以使用备注栏中,可以形成一张纸卡在角落里,对照研究。
七,手写基础的教案,清晰,字迹工整。写教案是创造性的工作,是一名教师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能够有效的推广培训的分析,同时也对教师的写作水平,反映了泛化能力,材料组织的整体素质,使教案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更是考验了教师素质的重要依据。手写教案的教师,要求教师备课真正的检查,更具有可比性更好的质量,因此要求教师要客观地写了一手好牌。优秀的手写教案也可以提供学习的学生一个新鲜的样本。
八,电子课件。电子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方法是信息的时代,不断完善的结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改进的和有益的补充,但职业教育证明,使用电子课件时,电脑辅助教学一个工具的条件,它直观,大容量,多用的教学讲座的方法是难以实现的可通过电脑辅助展示,演示,模拟的方式来实现目标,还可以节省一些教师教学过程黑板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创造性的劳动,过度使用电子课件容易禁锢教师的思维,限制了教师即兴,提高创造能力。
之一,与所谓的科学
符合科学的手段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根据材料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的线来确定实际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以避免错误的知识,那种远离轮廓,从材料的完整系统任意设置了写教案的另一种方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的教案应首先概述根据这个扣,有科学性。
二,加强创新
教材是的,不能改变,教训取决于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教师在学习材料上的各种教学广泛的参考材料的基础上,有请老教师的经验,但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别人会想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的经验,结合个人的经验,巧妙构思,精心策划,编写水平和个性。
三,要注意区别
因为每个老师的知识,经验,专长,性格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所以这是不可能写出成千上万的人教案面对固定模式为了发挥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应过分强调统一的要求,不漏了教案,确保基本套路,具体的措辞是不恰当的干预,对人与差异性,多样性,如果老师的教案领导要求统一,统一的模式,这在表面上似乎很规范,但实际上老师的手和脚束缚,扼杀创造力,教学方法,而不是固定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成为固定的,教师教案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第四,要注意所谓的教案
艺术性艺术性巧妙,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而且还可以享受和体验艺术的快乐,特别是设计一个好的开头,结尾,第一回声层,和令人兴奋的,三维的效果,老师说,谈,问,谈等课堂语言要经过设计,字斟句酌,上面写着很多说一个字,不说一句话,也不多说,什么时候说,说什么,等应仔细调安排。
五,强调操作
学校教师教案是一个计划,一个“蓝图”他昂贵的使用,可以操作施工。有些教师写教案繁琐,必须不时地看到在课堂上的教案,所以他们提出明确的基本观点,更别说信息,发展学生的智力,所以写教案一定要从实际需要,要充分考虑课程计划和操作可行性,该简简,风扇是复杂的,一个好的教案文字简洁,但是却能看到老师了解材料的挖掘物料,有相当深入,教学思路很清晰,层次分明的培训能力,文字简练,内容丰富。
六,考虑变异
教学进度往往显得留下教案预见,老师不能拉教案和热情,打击学生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教学计划的教师转变基础实际和方法,积极的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怀疑的正面引导。
4、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全球化
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全球化”
中国总理朱镕基在谈到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的关系时明确指出:中国将“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到境外投资和经营,增进与各国人民的经贸往来。”
这是中国第三代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主动出击,将改革开放全面推向深入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即将加入WTO,这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决定性步骤。它意味着,中国的企业,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不管有利还是不利,都将很快加入“全球化”的时代进程。
抓住“全球化”机遇,迎接“全球化”挑战,将成为中国企业在新的世纪求得生存发展的主旋律。那么,我们应如何奏响这个主旋律呢?
首先,中国的企业家们应该及时、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遏止、无法逃避的世界潮流。恰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说:“全球化的综和逻辑是不可动摇的,其势头是无法抗拒的。”“全球化”不是渺茫飘忽的一片云,不是偶而刮过的一阵风,不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它已是雷声大作,暴雨倾盆,冲刷激荡着世界每一个角落;它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纽约华尔街的银行老板到北京胡同里的普通百姓,没有一个人能躲得过去。我们都是“全球化”惊涛骇浪中的船。因此,只有面对现实,认识到时间和形势的紧迫性,再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入,敢于拼搏,才能争取主动,成为“全球化”浪潮中的赢家。在有关企业如何面对全球化和新经济的讨论中,李嘉诚先生的见解特别富于启发意义。他认为:“对于新经济对传统企业的冲击,企业必须有创造力。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全球化不是一蹴可就,新经济不会只是短暂的现象,而是一个持久的方向。全球化是国与国的资金、科技及资讯互相结合,会与当地文化、地域、传统与民生产生拉力。全球化要面对的是在不同层次的全球化竞争。例如,面对开发中国家,必须与其低廉的劳工竞争;对已开发国家,又必须与其教育水平、贸易、税制与市场竞争。在急速变化的年代中,更要有效率地与时间竞争,不会容许有太多反复的尝试。”
在这方面,已被著名的瑞士国际管理学院列入教案的“海尔经验”格外值得注意。张瑞敏先生在谈到“海尔经验”时披露说: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海尔集团已经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在全球主要经济区搭建了有竞争力的贸易网络、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第二,中国的企业家们应尽快认清“全球化”的经济态势,深入把握“全球化”的经济规律,在“全球化”的大视野中,从企业概念、企业结构、企业关系到企业运做都自觉主动地重新定位。这样,才能把握“全球化”提供的机遇,规避“全球化”带来的的风险,收获“全球化”的丰硕果实。马来西亚副总理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说得好:“公司要在新世纪兴旺发展,必须抛弃工业时代久经考验的理念,建立一套全新的指导原则。”有关这个问题,美国《商业周刊》上一篇文章的论点特别发人深省:“不久以前,领导们还认为长期积累资产能保证竞争优势。在这个新世纪,成功的将是那些以合伙方式创造新未来的公司,而不是把大量的资产注入资产负载表的公司。领导人曾认为在竞争者中激烈争夺能激励他们的员工,保证成功。但是在今后的日子里,公司最激烈的竞争者可能也是他最重要的合作者。从开始出现贸易以来,每一位企业领导人都希望建立永恒的企业。然而,在新世纪,人们会有意让公司朝生暮死,成立是为了创造新技术或产品,一旦使命完成,就会被赞助的公司所吸收。”
第三,中国的企业家们应充分地认识到,“全球化”意味着从上海到悉尼,从巴黎到墨西哥城的整个世界都必须遵循同一种新的商业规则,都必须掌握同一种新的市场运做,都必须适应同一种新的时空观念,而这种新的商业规则、运做方式和时空观念,都是由高科技的最新发展、最普遍的形式、最有效率的工具--因特网的特点所决定的。可以说:互联网是“全球化”的科技支柱。它对经济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生活的革命性影响,丝毫也不亚于、甚至要超过蒸汽机或者装配线带来的工业革命。对因特网造成的革命性变革,我们才刚刚有所感觉。如《商业周刊》所指出的那样:“因特网使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从底层的职员到董事长,能从任何地方即可得到大量信息。思想点子能在瞬间传遍全球,而不是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慢慢渗透下去。这意味着21世纪的公司必须适应通过网络管理的方式。它必须以持续的变化而不是以稳定为基础,围绕网络而不是森严的等级组织,在不断变化的合作和联盟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利用技术优势。”
因此,能否从观念到举措都尽快地发动、完成中国企业的网络革命,将是中国企业能否成功融入“全球化”的决定性因素。
面临“全球化”考验的中国企业家们,读一读全球化理论的创立者、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的论述,一定会大有益处:“当今的全球化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它比以往更远、更快、更深、更便宜。更远是指世界上各个洲、各个国家、各个地方都受到全球化的影响;更快不仅是在技术方面,而且它还改变了许多类似股票市场这样的机构的运做。现在若把全球股票市场看成一个整体,它是24小时开放的;更深是指在技术上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使人们能更多地参与到市场中来;更便宜是指由于Internet通讯费用的降低,任何一个小的组织甚至个人,只要拥有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就能轻易地把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而它的费用也许仅仅是几美分。”
如何能更快、更远、更深、更便宜,是每一个面临全球化的中国企业都必须解决的生死攸关的课题。
下面随手得来的资料是触目惊心的:
在美国,买一台电脑需要一个月的收入,在孟加拉国,则要花掉八年的收入。
十多家大公司不久将控制全球整个食品行业。
世界最富有的三个家族的财富总和比最不发达国家6亿人口的年收入还要多。
面对“全球化”的世界潮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肯定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就国际正义来说,发达国家有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各种形式的优惠,但这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而非法律上的义务。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愿意不愿意在“全球化”潮流中提携发展中国家,增强其竞争实力,全凭发达国家的良心。而良心在经济利益面前往往是靠不住的。发展中国家自己要争气,应勇敢地改革自己的不适应“全球化”潮流的种种制度性的弊端,跟上时代步伐。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的企业在面临“全球化”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基础。只要中国的企业家们能够坚定信心,不失时机,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凯歌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