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年诶资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作用:
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第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拓展资料:经济全球化原因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因素主要有: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在国际范围内,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其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质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网络--经济全球化
2、总统怼法院、国会党争激烈,美国三权分立会崩盘么?
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后起,美国开始实行三权分立。经过了这么久,其实特朗普的不满、小情绪说崩盘就能崩盘的?美国的三权分立不会崩盘的!
何为三权分立?说白了就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在美国,总统掌管的是行政权,国会掌管的是立法权,联邦法院掌管的是司法权,三者之间相互制约,互相制衡,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大决策的失误还有就是个人权力的滥用,其实也就是制约总统权力的一种体现。也是为了避免君主专制,不,应该是总统专制的发生。
特朗普在推特上说:我们法院见,美国的国家安全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那么为何特朗普会这样不高兴,发出此言呢?因为,美国第九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维持暂停执行“禁穆令”的判决,持有美国签证的相关国家公民可以继续入境。也就是说特朗普签署的“禁穆令”不能执行。这对于一直以来说一不二、气焰非常嚣张的特朗普来说,不仅打脸,更让自己很没有面子。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把火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想去进行,怎会让他满意?!
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没有被认同,没有办法执行,特朗普的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了。于是乎,司法部随即上诉至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要求上诉法院紧急解冻地区法院对行政令的冻结。还有就是准备上告到联邦最高法院,也就是咱们三权分立中掌握司法权的联邦最高法院。本来“禁穆令”就不得人心,现在又闹这一出,真是不知道低头啊。也难怪,一直没有消息的希拉里也发了一条意味深长的推特。还是希望特朗普就此住手吧,现在双方都非常难堪了,难道还要闹到更难堪的地步吗?
总统是一个国家行政权的掌握者,应该谨言慎为。哪有这样小丑一般的总统啊?就算是特朗普再能闹腾,我相信,三权分立也不会崩盘的!
3、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有哪些影响
(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4、禁穆令内容
禁穆令又称穆斯林禁令,是美国总统川普上台后颁布的一项禁令,禁止伊拉克、叙利亚、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等七国公民入境美国。
“穆斯林禁令”内容:
2017年1月27日,这份行政令要求,未来90天内,禁止伊拉克、叙利亚、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等七国公民入境美国。另外特朗普还暂停原有的难民接纳项目120天,以便对难民进行充分背景核查,而奥巴马任内启动的在美重新安置叙难民计划遭无限期中止。禁令把本财年美国计划接收的世界各地难民数量减至5万人,减幅逾50%。
这份政令被民间团体和民主党称为“穆斯林禁令”。
特朗普“禁穆令”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批评。
除法国、德国、加拿大等西方盟国提出质疑之外,伊朗等涉事国家迅速出台反制手段。美国国内28日出现多地抗议,民主党及民权团体强烈抵制。28日下午,纽约一位联邦法官发布紧急判决,要求暂停遣返相关国家公民。
联合国呼吁特朗普再次考虑其禁令,“全球范围内难民和移民的需求从未如此严重,美国难民安置计划至关重要”。加拿大总理杜鲁多28日在社交网络上发文,称加拿大欢迎那些躲避迫害、恐怖和战争的人们,“多元化是我们的力量”。法国批评特朗普的做法是“孤立主义”,奥朗德称欧洲必须向该禁令做出“坚决回应”。德国外长加布里尔表示,帮助他人是基督教主要价值观,他指出这一价值观团结了西方,而现在应当将此向美国再度明确。正在美国访问的英国首相特雷莎·梅27日在被问及此事时选择保持沉默。
而遭列入“禁穆令”的中东国家则强硬应对。伊拉克议员贾努称,伊政府将采取报复措施,拒绝美国公民进入伊拉克。这将影响到美国士兵、外交官及公司进入该国,两国现有合作将遭到冲击。伊朗政府28日发表声明,称特朗普的行政令是“对穆斯林世界,尤其是对伟大伊朗的公然侮辱”。声明称将限制向美国公民发放签证,并将考虑采取法律、领事及外交措施,但已得到伊朗签证的美国公民将不受影响。
哥伦比亚总统、201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桑托斯在演讲中没有指明特朗普的名字,但是他表示,歧视和拒绝移民等言论应该得到改变,内心充斥歧视的人们没有资格谈论人性。
这个“禁穆令”,其实根本算不上禁穆,沙特,卡塔尔,科威特等老伙计照样可以来去自由,而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索马里、苏丹、叙利亚和也门这七国,禁不禁有什么意义?搞得好像没有禁令,他们能大量进入美国一样。
美国总统特朗普禁止7国公民入境的命令2月3日遭遇最严重的法律打击。
美国西雅图联邦法官詹姆士·罗巴特公开反对美国政府律师所谓“美国各州无权挑战特朗普命令”的言论。他做出裁决,认为各州有权起诉。特朗普政府可以对罗巴特法官的这一临时限制令进行上诉。
华盛顿州总检察长鲍勃·弗格森表示,希望联邦政府遵守这一裁定。特朗普上周颁布的禁令引发了全国性抗议,华盛顿州带头起诉。 诉状指出,“移民禁令明确地指出这种歧视是基于国家的起源或信仰,但是却违背了州的保护公民人权和宗教自由的历史。”
华盛顿州总检察长鲍勃·弗格森表示,特朗普的禁令严重伤害华盛顿州居民、企业和教育系统,导致税收骤降和政府成本增加等问题。稍后,明尼苏达州也加入诉讼。
目前,这两个州已经得到临时解禁令,法院认为特朗普移民禁令违反宪法。弗格森说:“华盛顿州有责任去保护因不合理歧视而受到伤害的居民。”
5、特朗普发“禁穆令” 中东国家怎么看
1、固守偏见迎合“恐穆症” 避开大国专挑“软柿子”
问:特朗普对于难民以及中东7国公民的入境禁令引发全世界哗然,他为何选择这7个国家?
答:特朗普团队表示,选择这7个国家是因为奥巴马政府把这些国家认定为“最受关注的恐怖分子集结国家”。特朗普表示,这一政策和奥巴马2011年发布对伊拉克公民申请避难为期6个月的禁令是相同的。特朗普再三强调,禁令是为了保护美国人,而“不是像媒体故意错误报道的那样,禁止所有的穆斯林。”
但是,根据《华尔街日报》提供的一份“9·11事件”以来美国因制造或策划恐怖袭击而被逮捕的180人名单,其中美国人或合法居留者有81人,占了85%。只有11人来自禁令上的7个国家,其中一半还是出生在美国的。另外,来自沙特的有18人,比这7个国家加起来还多。并且,“9·11”以来,美国本土发生的数起重大恐怖袭击中,没有一起是来自这7个国家的人制造的。因此,反对者认为,特朗普发布这一禁令可以说是为了履行在竞选期间对支持者许下的诺言,也可以说是为了体现“美国优先”的立场,或者干脆说根本就是看这些国家不爽。
笔者认为,禁令的出台首先是出于特朗普及其团队对穆斯林的一贯偏见。2015年11月法国巴黎遭遇系列恐怖袭击之后,特朗普就表示说,应该对全美的穆斯林进行登记,颁发“特殊身份证”。2015年12月加州发生枪击案之后,特朗普又进一步表示,应“全面且彻底禁止穆斯林进入美国,直到我们搞清楚状况。”在签署禁令时,特朗普再次说,要让美国远离“激进分子”。
其次,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表现出对穆斯林的极大偏见,却依然能赢得大选,本次禁令出台后,也有47%的美国民众对此持支持态度,这表明美国国内确实存在着严重的“伊斯兰恐惧症”和对安全形势的担忧。而特朗普打出“反恐”和“保护美国安全”的旗号,在某种层面上也是为了吸引支持者。美国底特律大学教授拜敦认为:“贬低穆斯林不仅仅是一个竞选中发出的信号,对特朗普来更说是一种取胜的战略。”
第三,虽然特朗普辩称“禁穆令”是延续了奥巴马的政策,但他显然也有自己的考虑。“禁穆令”避开了有较大地区影响的国家,但伊朗是个例外。
首先,特朗普本身对伊朗不待见,他从一开始就反对奥巴马与伊朗签署核协议,而美国国内也有一股很强的反伊朗势力。
其次,因为名单中的伊朗、叙利亚和伊拉克同属什叶派统治的国家,禁止这些国家的人员进入美国,应该不会在以逊尼派为主的伊斯兰世界引起强烈反弹。利比亚、苏丹、也门和索马里等国本身局势不稳,在本地区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
第三,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年来自7国,尤其是来自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的难民和移民的人数增加较快。从事态发展看,特朗普团队对伊斯兰世界反应的预判还算靠谱,但美国国内以及西方盟国有如此强烈的反对,却显然是他们未曾料到的。
2、伊斯兰世界反应平静 自顾不暇无力再抱团
问:中东国家如何看待特朗普的禁令?他们手中又有哪些反制措施?
答:禁令出台后,伊斯兰世界的总体反应相对平静。《纽约时报》评论称,穆斯林国家“引人瞩目地保持了沉默”。阿拉伯联盟中有多个成员国都受到了这一禁令的影响,但是阿盟只是表示将对禁令的不合理限制投入更多关注。其他未列入禁令的国家尤其是一些地区大国也保持低调甚至沉默。沙特国王萨勒曼同特朗普通了电话,但并未发表公开声明,埃及总统塞西则一言未发。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伊斯兰世界如今愈加分裂和各国自顾不暇的现状。中东变局以来,该地区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主要大国都在忙于应对地区形势新变化以及美国中东战略重心转移和政策调整对各国关系带来的一系列挑战。那些受中东变局严重冲击的国家大多仍在国家政治和经济重建的困境中苦苦挣扎。在上述大背景下,伊斯兰世界各国虽然对美国的歧视政策普遍不满,但已无力抱团发出一致的抗议声浪。
更确切地说,伊斯兰世界民众对美国已是满腔愤怒,而当政者大多还在为如何与美国新政府打交道纠结和苦恼。美国贝鲁特大学的一名教授评论,穆斯林国家领导人“正在本国人民的愤怒与美国总统引发的愤怒之间走钢丝”。
列入禁令名单的七国中,伊朗的反弹最为强烈。伊朗在特朗普禁令颁布后发射了一枚中程弹道导弹,这也是伊朗在特朗普上任后首次试射弹道导弹。美国随后宣布对伊朗实施新制裁,但伊朗军方次日便在军演中进行了导弹和雷达测试。
除了对禁令本身的愤怒,伊朗示强的情绪中还夹杂着对伊核协议的命运以及美伊关系未来走向的担忧。但种种迹象表明,伊朗主观上并不愿意看到美伊关系再次回到对抗局面,更不愿意看到伊核协议被削弱,特朗普禁令出台后,伊朗曾表示将禁止美国摔跤代表团参加于本月在伊朗举行的摔跤世界杯比赛。但近期,伊朗官方通讯社已发出明确信息,伊朗将向美国代表团发放签证,使其能够如期参加比赛。
其他名单上的国家也不同程度上表达了对禁令的不满和失望,但总体上拿不出有效的反制办法。一方面是这些国家的国力和影响力都有限,另一方面是他们目前还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3、美维持“总体收缩”战略 关系亲疏主要看“油水”
问:特朗普上任以后,对于中东之前的热点问题,政策上可能有哪些调整?
答:美国上诉法院裁决,拒绝恢复特朗普“禁穆令”的效力,因此此事应该不会在伊斯兰国家持续发酵,但特朗普从参选到上任以来的一系列言行却给中东未来的局势的发展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事实上,不光是中东,特朗普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世界性疑难问题。
随着特朗普逐渐进入总统角色,他在一些中东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已经开始明朗。
首先,从特朗普反复强调“美国优先”的方针政策看,新一届美国政府显然不会如一些分析人士所预判的那样,将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再次移回中东。相反,特朗普将继续采取“总体收缩”的战略。因为回归中东将极大地消耗美国的资源,更会使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计划落空。
其次,特朗普会将反恐和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作为美国当前中东政策的重点。美国表示要与俄罗斯等国在中东进行更多合作,这意味着,与奥巴马政府相比,特朗普或许会在叙利亚等问题上采取更为平衡的政策立场。
第三,与奥巴马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更多会从利益层面而非从战略层面构建与地区国家的关系。特朗普将沙特等国排除在禁令之外的主要考量就是因为这些国家与美国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相对而言,由于过去几十年的对峙,伊朗与美国之间的利益交集较少,这也是特朗普不惜拿伊朗“开刀”的主要原因之一。显然,未来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将明显降温。
特朗普对诸如埃及这样“油水”不多的国家兴趣不是很大,而与以色列的关系无疑将有所升温。特朗普上任后,首先致电内塔尼亚胡,敲定后者今年2月访美。以色列政府则在第一时间明确支持特朗普的“禁穆令”,以色列近期还趁机强行通过有争议的定居点法案,试图以此倒逼特朗普政府加强美以关系。以色列的强势以及特朗普在这些问题上暧昧的态度,令人对特朗普能否在巴以和平问题上有所作为充满疑虑。
目前看,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似乎面临极大考验,但笔者认为,特朗普不会重新让美伊关系回到过去紧张对峙一触即发的局面,因为伊朗问题并没有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重点。美国对伊朗的新制裁更具象征意义而非实际意义,伊朗也不愿意主动破坏伊核协议,因此不会给予美国借此进一步削弱双边关系的机会。
此外,虽然以色列试图利用特朗普扩大在巴以问题上的优势,但特朗普政府也不会听其任性而为。特朗普竞选期间曾表示,要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移到耶路撒冷,但上任后却迟迟未付诸行动。此外,去年12月,安理会通过谴责以色列扩建定居点的决议后,特朗普曾表示,美国应该动用否决权封杀这项决议。但最近以色列再次强推定居点法案通过后,特朗普罕见地对以色列提出了批评。白宫发言人斯派塞称,尽管美国不认为以色列定居点是对中东和平的阻碍,但仍认为以色列建设新定居点或扩大现有定居点的行动对达成上述目标无益。
由此可见,尽管特朗普政府在中东问题上的政策尚不明朗,但从其主观立场及可能受到的各种限制看,美国未来的中东政策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不那么注重意识形态,甚至愿意采取更为平衡的超脱政策,在某种意义上对中东而言,也许并非是一件坏事。
6、特朗普"禁穆令"发布民众什么反应?
禁穆令又称穆斯林禁令,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颁布的一项禁令,禁止伊拉克、叙利亚、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等七国公民入境美国。
特朗普"禁穆令"发布1周年 民众举行抗议活动。
背景
当前世界格局最大威胁或来自恐怖主义,全球遭遇恐怖袭击三连发: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遭枪击身亡,德国柏林的一处圣诞集市遭卡车冲撞造成多人伤亡,瑞士苏黎士也发生枪击事件。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的公敌。尤其是来自于中东“伊斯兰国极端恐怖组织”,“基地组织”威胁也已经降到了美国利益,而美国经过数十年的反恐战争,严重耗损了自身实力。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伊斯兰国”和其他伊斯兰恐怖分子不断屠杀他们社区以及宗教活动场所的基督徒,将其作为全球圣战的一部分。
颁布禁令
2017年1月27日,特朗普签署了一份名为“阻止外国恐怖分子进入美国的国家保护计划”的政令,这份政令被民间团体和民主党称为“穆斯林禁令”。这份行政令要求,未来90天内,禁止伊拉克、叙利亚、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等七国公民入境美国。另外特朗普还暂停原有的难民接纳项目120天,以便对难民进行充分背景核查,而奥巴马任内启动的在美重新安置叙难民计划遭无限期中止。禁令把本财年美国计划接收的世界各地难民数量减至5万人,减幅逾50%。
反对声音
特朗普“禁穆令”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批评。
除法国、德国、加拿大等西方盟国提出质疑之外,伊朗等涉事国家迅速出台反制手段。美国国内28日出现多地抗议,民主党及民权团体强烈抵制。28日下午,纽约一位联邦法官发布紧急判决,要求暂停遣返相关国家公民。
联合国呼吁特朗普再次考虑其禁令,“全球范围内难民和移民的需求从未如此严重,美国难民安置计划至关重要”。加拿大总理杜鲁多28日在社交网络上发文,称加拿大欢迎那些躲避迫害、恐怖和战争的人们,“多元化是我们的力量”。法国批评特朗普的做法是“孤立主义”,奥朗德称欧洲必须向该禁令做出“坚决回应”。德国外长加布里尔表示,帮助他人是基督教主要价值观,他指出这一价值观团结了西方,而现在应当将此向美国再度明确。正在美国访问的英国首相特雷莎·梅27日在被问及此事时选择保持沉默。
而遭列入“禁穆令”的中东国家则强硬应对。伊拉克议员贾努称,伊政府将采取报复措施,拒绝美国公民进入伊拉克。这将影响到美国士兵、外交官及公司进入该国,两国现有合作将遭到冲击。伊朗政府28日发表声明,称特朗普的行政令是“对穆斯林世界,尤其是对伟大伊朗的公然侮辱”。声明称将限制向美国公民发放签证,并将考虑采取法律、领事及外交措施,但已得到伊朗签证的美国公民将不受影响。
哥伦比亚总统、201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桑托斯在演讲中没有指明特朗普的名字,但是他表示,歧视和拒绝移民等言论应该得到改变,内心充斥歧视的人们没有资格谈论人性。
最新进展:
2月8号上午,位于美国旧金山的第九巡回上诉法庭就特朗普移民禁令的法庭裁决举行了听证会,听取美国司法部与华盛顿州、明尼苏达州的口头陈述,决定特朗普“禁穆令”何去何从。双方举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辩论,核心在于特朗普的“禁穆令”是不是歧视穆斯林,法院可能在这周内宣布结果。
7、特朗普团队的“另类事实”,到底是什么事实
“ 这不是撒谎,只是‘另类事实’(alternative facts)。”
出席特朗普就职典礼的人数到底有多少?为什么白宫给出的数字与事实相差如此之大?特朗普的高级顾问凯莉安娜·康韦在NBC的访谈中,给出了上述答案,由此在全球新闻圈带火了“另类事实”这一名词。
尽管“另类事实”这一热词并非出自特朗普之口,但自从宣布竞选总统开始,他也没少用它来怼传统媒体和回复质疑。比如,面对“禁穆令”引发的指责,特朗普回复说,美国平均每天有32万5000人乘飞机入境,受影响的只有109人。但美国媒体引用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数据,指有721人受影响未获准登机,这还不算有几万人因“禁穆令”而失去签证。
那么,“另类事实”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壹
白宫新闻发言人“框”出了真相?
其实,传播学中有一个专门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叫做“框架理论”。
我们常说“新闻是一种框架”,讲的就是,媒体人常常会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认知能力以及立场,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将自己希望表达或者突出的内容进行特别处理。通过不断的选择、强调,甚至排除,生产出具有选择性事实的新闻。
纷繁复杂的社会事件,报什么、不报什么,从哪个角度报,怎么报,都蕴含了记者的主观选择。记者要对客观事实进行取舍,思考如何将符合策划内容的事实“包装”到新闻报道之中。
真正的客观真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闻报道中的“事实”,经由记者的“加工”而成,已经与原初状态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差别。
存在于报道之中的新闻框架,是一种话语策略。它被应用在新闻生产、传播、收受的整个过程之中。
这种对事实的筛选方式,被认为是一种包装后的新闻报道。
更有学者认为,新闻本身就是一种非客观存在,只是利用“客观”为外衣,对受众进行思想与意识上的灌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存在真正纯客观的新闻报道。
白宫新闻发言人斯派塞所发布的新闻,正是试图通过提供一种有选择的“事实”来影响、改变舆论。
还有一个更近的例子。巴黎卢浮宫恐怖袭击发生后,特朗普马上发推,对此进行谴责,并呼吁美国对伊斯兰恐怖主义采取“聪明”的态度,以此证明穆斯林禁令的正确性。不过,有人在特朗普的这条信息后留言指出,“不久前,一位支持特朗普的白人民族主义者刚刚在魁北克谋杀了6个人。白宫却未发表任何评论。”
贰
媒体手中有一把“事实”牌,还得看TA怎么出
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培养出一批批新媒体人,特别是自媒体愈发盛行的今天,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经济领域名人,一个娱乐明星,哪怕只是草根大V,也都被网络时代赋予了构建现实的潜在权力。有些人往往通过突出或回避某些事实的手段,为受众建构一种他所“框”出的社会“现实”。
8、特朗普终于把站在他背后的男人踢开了?
不出意外,白宫首席战略师史蒂夫·班农还是走了。
炎炎夏日,特朗普很上火。白宫外,美国南部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市发生由示威双方冲突引起的动乱;白宫内,自7月开始的离职潮愈演愈烈,先是新闻秘书斯派塞、再到幕僚长普里巴斯、还有多位顾问委员会的商界领袖们,此番班农去职,又将事件推向了一个高潮。
班农
出局
这位曾经帮特朗普“打天下”的竞选经理,在其上任后被媒体称为“大操纵家(The Great Manipulator)”、“班农总统(President Bannon)”。从特朗普就职演说到禁穆令,从美国退出TPP到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新政府每一项饱受争议的重大决策,背后都有班农的身影。
“影子总统”班农
他的离开,可没有兔死狗烹功高震主,抑或是功成名遂而后身退那般简单。
其实,班农的失势早已初现端倪。在特朗普的初始团队中,作为激进保守派的代表、鼓吹经济民族主义的班农,一直是众人围剿的对象。前有原白宫幕僚长普里巴斯领衔的建制派,后有特朗普女婿库什纳为首支持全球化的温和派,在同为激进右翼的“战友”、前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弗林被迫辞职后,除了两三个总统顾问,白宫要员里只余班农一人孤军奋战、腹背受敌。
四月初,班农又接连遭受两轮打击。先是自己出力筹办的美国创新办公室被交给库什纳负责,继而又被特朗普移出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这两个机构,前者专司改革美国臃肿低效的行政体系,力图削减政府无谓开支、加速公共项目开展落实;后者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中枢机构,当初班农能够加入还是特朗普力排众议的“特事特办”。
此前在美国全国保守大会上阐述自己推崇的施政纲领时,班农将其归纳为三:国家主权与安全、经济民族主义、行政国家的解构。四月的这两场风波,眼看已让班农实施其计划的能力三者去其二,并且让班农和深得特朗普信任的库什纳之间的矛盾激化到爆发的边缘。
不过,当时的情况下班农依然化险为夷。据报道,他利用建制派普里巴斯和库什纳之间的争斗,与普里巴斯联手对抗库什纳。六月份特朗普最终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再一次展现了班农依然存在的影响力。
班农和原白宫幕僚长普里巴斯
然而,事情再次急转直下。七月底,在参议院共和党“自相残杀”导致终止奥巴马医改提案再一次失败后,受此前泄密事件影响的建制派白宫幕僚长普里巴斯因无力掌控团队内部混乱而辞职。新任幕僚长前海军陆战队上将约翰·凯利,和同为军队背景取代了弗林的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都对班农持不满态度。这一次,失去了“敌人的敌人”的班农,终是没能逃过离职的命运。
此次弗吉尼亚动乱,有消息说正是加速了班农的离职。白人种族主义者行凶激起民愤,特朗普在发言时同时谴责了示威双方再次引发众怒。一直在特朗普身后高举民族主义大旗的右派人士班农,实在是太引人注目了,即使他已经将白人种族主义者称为了“小丑”、“粗鄙之人”。
事实上,特朗普在几日前答记者问时已在含混其词。虽然他一口否定班农是一名种族主义者,并且称其为自己的朋友,但面对媒体质疑时,特朗普却说出“我们接下来看什么事情会发生在班农身上”。这也让媒体纷纷对班农的去留存疑。而今天白宫发言人桑德斯的声明,正是验证了外界对班农离职的猜想。
《纽约时报》早先的报道
团队
班农的离职,可以说是特朗普团队人事风暴的一个小高潮。曾经组成的初始核心团队已经大换血,而余下的不少要员也都人心惶惶。
资料图
上面这张图,摄于1月28日特朗普上任伊始,内部团队的众人正在陪同特朗普接听普京的贺电。而现在,除了特朗普本人和副总统彭斯,其余四人,左起幕僚长普里巴斯、首席战略师班农,右至新闻秘书斯派塞、国家安全顾问弗林,尽皆离职。甚至就连副总统彭斯,也被传要竞选2020年的总统,后来由白宫发言人出面辟谣。
除此之外,始发团队中的几位政府要员也被传产生不满、或要离职。比如国务卿蒂勒森,就曾跟圈外朋友吐槽自己没有实权;司法部长塞申斯也因调查特朗普政府通俄门事件而饱受压力。好在,二人随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表示还会坚守岗位。
不仅如此,就连特朗普政府的商界领袖顾问团也都心生去意。自从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再到此次弗吉尼亚动乱后特朗普的争议性表态,由他新创立的白宫制造业委员会和战略与政策论坛这两大顾问会里,已有7位CEO们宣布退出,这其中就包括了特斯拉CEO和迪士尼CEO。眼看出现多米诺效应,特朗普一气之下在推特上宣布直接解散这两个顾问委员会,表示选择“不给商人们造成压力”。
特朗普推特回应
有媒体称,班农的离开,意味着没有人再在特朗普身后敦促他当“特朗普”。然而,早在接受纽约媒体访问时,特朗普就已经声称“我是自己的战略师”。离职的班农也再次宣誓对特朗普的忠诚,表示自己离开白宫,是去“进行一场为特朗普对抗敌对势力的战争”。
班农辞职后的表态
特朗普的固执己见,从两位军人官员的态度中也可见一斑。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据说已经对白宫产生不满,而原本被寄以众望的新任白宫幕僚长凯利,也没能约束住特朗普,在特朗普指责弗吉尼亚动乱双方时,身侧的凯利只有盯着地面不作声。
看来,特朗普依然会是那个我行我素的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