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推动土耳其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经济全球化推动土耳其

发布时间: 2022-07-01 01:09:12

1、经济全球化是不是指经济全球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而经济全球一体化指的是经济活动没有了国界,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2、如果说以色列是中东小霸王,那么土耳其是中东大霸王吗?

土耳其是不是中东大霸王?

我认为是的!

为什么?理由如下:

1.    在中东只有一个国家算得上是现代化国家,那就是土耳其。

从奥斯曼帝国时期开始,土耳其就是一个强国,当时的他横跨亚欧非洲,一个国家的力量足以对抗整个欧洲而不落于下风。虽说近代以来土耳其一直遭受各种战争洗礼,但这并不足以彻底击垮他,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土耳其重视教育,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在教育领域,而且他的军队规模也一直是中东国家中较大的,所以现在的土耳其仍然是中东国家中最为发达的一批。

2.    土耳其的外交一直比较简单,韬光养晦,静待时机,他其实是不愿意插足中东战场的。但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现代国际社会,不是你不想参与就能够不参与的,经济全球化让土耳其的经济被中东战争所影响,导致土耳其被盟国制裁,但这一切都未有定数,现今中东局势瞬息万变,土耳其是有能力恢复之前大国的能力的。

3.    土耳其不像伊朗一样,伊朗人是有野心的,但土耳其的野心早已经被消磨殆尽。

由于土耳其人民经历了太长时间的经济萧条,人心消沉,部分土耳其人已经不想让国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了,更多人觉得的是平安就好,所以这种时候土耳其仍然会保存实力,等到后期再有所动作。

不管怎么说,中东局势恶化受苦的都是人民群众,庆幸我生在一个和平年代,长在一个富强的国家!

3、经济全球化历程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资源、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互补性进一步增强,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于是世界经济日益发展成为一个整体。这种趋势我们称之为“经济全球化”。
探寻经济全球化的源头,可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城市国家出现了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资本家、冒险家渴望得到欧洲之外的特产(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将欧洲的商品销售到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以图发财致富;同时又要绕开控制了东西方商路的奥斯曼土耳其,所以以葡萄牙、西班牙为首开始了探索到达东方的新航路的历程。经过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探索,到达东方及环球航行的新航路开辟出来。新航路的开辟,彻底宣告世界各地隔绝状态的终结,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也是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征服掠夺的过程。美洲大片的庄园被开辟出来,导致了“三角贸易”的兴起与繁荣;欧洲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非洲,但交换的是近亿的黑奴;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等整船整船地运往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世纪,英国逐步征服了印度,大肆掠夺印度的棉花等原材料,并把棉布等商品倾销到印度。由此可见,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与非洲、美洲、亚洲有着密切的联系,欧洲不再是独立地发展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科学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1765年,英国织布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了。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用于纺织部门,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随后,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火车、汽船相继发明问世,生产效率获得飞速提高。此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销往国外,亚非拉地区成为其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但东方从属于西方。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汽车、电报、电话、飞机等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促使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并被美国控制,这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航程,便利了列强攫取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把世界经济活动从时间、空间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便捷、快速。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优势互补、互相依存,日益紧密地形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东西方两大集团剑拔弩张局面消失,世界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在不断增长,成为有效扼制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世界局势得到缓和,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中取胜。
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是国际金融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更加现代化,国际资金流通速度随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强。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是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为获得超额利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内部分工,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使一国的生产与多国的生产紧密相联。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济活动,带动了贸易、资本、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国际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2002年,中国海尔集团已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建立13家工厂,在海外有8个设计中心,4万多个营销网点,12家海外销售公司,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摩擦、贸易冲突不断,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国际协调机制。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负责对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发生的分歧进行仲裁,以促进成员国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掀开了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一页,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体化趋势,出现了一体化的经济区域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等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国及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将获得最大利益,这将压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从而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承担基本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严重的压力,甚至有的国家付出惨重代价。再次,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更密切,因而更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如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导致世界经济严重下滑,大批银行倒闭、大批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要规避其对我国不利的一面,利用其对我国有利的一面,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抢抓机遇,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浅议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摘 要: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管理

一、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
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建设采用建设单位(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施丁单位、物资供应单伦分工协作的体制,对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员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棋越来越大,上程内容越米越复杂,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传统的以工程建设单位(建设指挥部)为主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其各主要环节设计、施工、物资供应之间互相分割与脱节,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效率不高,投资效益低下等缺点。
二、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呼唤专业管理组织
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也就是说,需要有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为之服务。这种组织应该有与项目管理相应的功能、机构、程序、方法和技术;有相应的资质、人才、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能够为业主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益。
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英文简称)推荐的项目管理模式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模式,这种模式业主在委托完成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但承包商不负责设计。另一种是以FIDIC《设计——建造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模式,这种模式业主在完成雇主要求或项目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选择总承包商,这种模式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全过程服务,这就是EPC总承包模式。FIDIC合同条件是在总结近百年来工程承包合同经验的基础上,经多次修改出版的范本。它反映了建设项目的共同规律;充分考虑和兼顾了业主、承包商、分承包商各方的责、权、利,力求不偏袒任何一方:它的有关条款以法律为依据,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按照国际工程承包的惯例进行编写,许多条款在工程承包界都有共同的理解,具有科学、公正、严谨、规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三、有关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推广采用FIDIC项目管理模式和FIDIC合同条件
我国已在一些大型工程和国际承包工程中采用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采用还不够普遍,宣传面也不够广泛。1999年,FIDIC出版了一套新的合同条件范本.对老版本从结构上、定义上和适用范围上作了较大改进,这对我国工程项目承包业将起积极作用。我们应尽快组织制定以FIDIC合同条件为基础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范本,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改变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一些业主单位和部门主管领导观念陈旧.地方和部门条块分割,在项目管理上政企不分,行政干预盛行,保护主义严重的局面。尽快让工程项目管理从传统的自营式管理走向社会化、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实现同国际惯例接轨。
(二)大力培育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
目前我国设计力量和施工力量总体过剩,设计队伍和施工队伍都存在“僧多粥少”现象,而专门从事EPC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力量却十分路弱,能为业主提供全过程项目管理服务和具有EPC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对全过程项目管理能为项目和业主创造可观效益这一点认识不足。实践证明,全过程项目管理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服务活动,是最能为业主创造价值和效益的一种服务。二是对项目管理要求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项目管理需要专业化这一点认识不足。国内有相当多的业主和主管领导认为项目管理很简单,谁都可以管理,因而不愿意委托专业化的工程承包公司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为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在我国大力培育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我国大型设计院最有条件改建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我国大型设计院最有条件改建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因为设计在工程建设中起主导作用,设计院人才较集中,人才资源丰富。把一批骨干设计院转变为具有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是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三)加快落实投资项目法人制,组织业主培训
199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并随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又指出:全面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收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资约束机制。这使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二点:一是业主责任问题。业主责任问题的根本还是“真业主”和“假业主”的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而由于所有权和机制上的各种原因,业主真正关心的或者在决策时实际上考虑的,往往不是项目的最终效益,在立项阶段,他们往往考虑怎样使项目能被批准,什么时候能被批准;在决定项目管理模式时,他们必须考虑如何附和政府官员的意志;在决策是否推行EPC总承包时,他们更关心本邪门人员安排及利益等。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浪费和腐败,最终后果是损害项目的效益,造成大量的无效投资。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项目法人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二是业主素质问题。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最大的决策权,能否正确决策取决于业主的素质。业主不一定必须是项目管理专家,但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应该具备必要的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他们应该了解项目管理费用、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他们应该懂得项目的费用不一定越低越好,费用低到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度,工程就会出质量事故。进度也不一定越快越好,建设周期压缩到不合理程度,就会不得不增加费用或影响质量;质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质量的标准应是适宜和合格,质量过剩是一种浪费。也就是说,应该用最终创造的效益来衡量和决定项目的合理费用、合理周期和合格的质量标准。当业土盲目拍板一个不合理的费用、不合理的周期或不合理的质量标准,实际上往往已适得其反,埋下了项目失败的祸根。
业主的项目管理涉及到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设计和承包商的选择、项目的协调和控制、项目的合同管理和接收等诸多方面。业主既不要代替和过多于预专业化的工程公司的项目管理,又不放弃对项目的监督和控制,这要涉及到项目管理方面的许多知识。实践证明,业主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的成败,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以后,对业主(项目法人)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四)组织开展项目管理技术研究开发,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是分离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咨询公司还为数不多。我国现有的工程咨询公司主要业务是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或评估;现有的设计院不负责采购和施工管理。现有的监理公司主要任务实际上是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施工质量监督,因此,对于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EPC全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过程以及项目管理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工具,还缺乏研究、总结和提高。发达国家的某些业主和承包商甚至认为中国的工程公司和承包商目前还不具备独立管理和控制大型工程项目的能力,主要是指我国项目管理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提高项目管理技术水平是我国工程建设界的当务之急。为了提高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应重视和提倡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

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

(2014·荆门)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部分蛋糕分给了富人,其它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贫富差距悬殊。

5、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中国应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 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6、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世界知名品牌的深入人心,资源和人才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都是经济全球化的表象。
简单讲,经济全球化就是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不在局限于本土的活动,为了更大的获取利润,开阔市场,将生产线,销售线遍布全球的一种行为。
它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壮大,一直都与人类文明的蓬勃发展相辅相成。
先不提千年之前,为生活为理想奔波于丝绸之路的勇者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始祖,也不提在土耳其将陆路贸易苛以重税之后,海上贸易迎来春天,最不值得讲的是欧洲工业革命后其遍及全球的原料基地和销售市场。这些跨越千年的英勇行为,早早的就将世界这个看似破碎的版图紧密的粘合在一起,象助燃剂点起熊熊烈火似的推动世界商业的繁荣和经济文明,商业文化的发展。
而今,世界的交通运输系统和信息交流系统已经不可避免编制出一张大网,网罗了世界的人民,而经济全球化正好可以像一只蜘蛛一样快活的,游刃有余的行走于这蛛网之上。
虽说这趋势不可避免,但是有其利,亦有其弊。在投机心理严重,经济道德逐渐沦丧的今天,商业的利刃造就了一个有一个商战传奇,同时也哀嚎葬送了一个又一个自大又傲慢的国家经济。
从波及创伤世界的经济危机,到明哲也无法保身的破产国家经济,从高高在上的泰铢跌为尘土,到美元贬值上演华尔街游行戏剧性的一幕。经济全球化,让这个偌大的世界里,有的人忧心忡忡,有的人满心欢喜,但不管怎么说,它对资源对技术的分配和发展的积极作用无法抹杀。
这场旷日持久的经济大战还要打下去,而且还要裹挟更多的人,你我都已深陷其中。是被虎狼束缚住拳脚,成为或已经成为待宰的羔羊,还是博文强记游走于强者之列。
人生难得潇洒一回,就让我们驰骋在世界之林吧。
Leader Lee
2012.9.9 21:24

7、试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全球政治经济金融体系变动不居的今天,全球化还能够按照其既定的方式推进下去吗?环顾当前的世界,美国对恐怖主义宣战,阿根廷的金融体系陷入崩塌,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都不断地给我们提出这样的疑问。

一 当前全球化的进程面临停滞的挑战

纵观全球近百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经济体、以及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几乎同时陷入衰退的困境,而且不断有恶化的趋势,这种状况应当说还是第一次。

与此相对应,作为全球化象征的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也陷入停滞状态: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统计,全球贸易在1990年以来保持了平均7%的增长率,在2000年的增长率也达到12%,但是在2001年全球贸易的增长则基本上陷入停滞;外国直接投资也基本上是停步不前,2000年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3万亿,2001年则不到2000年的一半。

如果说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下滑只是反映了全球经济周期的波动的话,那么,美国911事件和阿根廷金融危机则使得人们对于全球化的方向表示怀疑。911事件显示,在贸易和投资全球实现一体化的同时,恐怖分子同样可以利用全球化的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调动和运用其资源来从事恐怖活动,使得恐怖活动同样也实现了全球化。至于阿根廷,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一直可以说是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榜样:在1990年以来,阿根廷放弃了贸易限制,对外资开放了资本市场,允许银行进入阿根廷的银行、港口等各个行业;但是,在2001年12月,阿根廷在累积了1550亿美元的外债之后无法偿还,高额外债引发的债务危机迅速衍生为全面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历史上,并不总是势如破竹地向前推进的,在许多特定的情况下,全球化可能会出现停滞,有的时候还可能出现倒退。例如1914年当时正在迅速推进的全球化就为世界性的战争所打断,1930年后全球化也一度为经济大萧条所中断。

在当前的环境下,是否会出现投资和贸易的持续下滑,是否会出现对于市场开放的恢复管制,都直接影响到全球化的进程。

一种可能的预测就是,如果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下对于全球化的相关问题处理失当,全球化就可能会在当前这个敏感的发展阶段再次陷入停滞的境地。

二 2001年的一系列危机性事件对于全球化的冲击基本上是可以承受的

反观2001年的主要国际性事件,美国对恐怖分子宣战,可能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增大全球化的成本:保险费上升、港口运输成本提高、飞行检查更为严格等等。据摩根·斯坦利公司的测算,美国公司2000年的商业保险金额约为1480亿美元,在2002年则可能会达到2100亿美元到2400亿美元之间。同时,世界银行也测算指出,911事件之后,飞行运输的成本平均约上升15%左右。这些都可能会对全球化形成冲击。

不过,从目前的市场走势看,当前国际市场上对于恐怖事件以及阿根廷危机对于全球化的冲击可能有夸大之嫌。在国际贸易中,主要货物的运输是通过海上进行的,飞行成本对于国际贸易的冲击影响;即使是港口运输成本上升较为明显的南非,其贸易规模也没有见到明显的下降;911事件导致的全球保险费的上升在整个运输成本中所占的比率也是十分有限的。

同样,911恐怖事件也并没有在实质上减慢全球投资的步伐。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2001年外国直接投资之所以大幅降低,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兼并收购活动明显趋缓所致,而发达国家兼并收购活动的减缓则部分是因为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价格下滑所导致的;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即使受到外部的严峻冲击,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并没有明显减少,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统计,2000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为2400亿美元,2001年则仅仅是轻微下滑到2250亿美元。

一些个别公司的案例确实显示部分公司在收缩海外投资,例如,世界著名的投资银行美林银行和摩根·斯坦利公司就正在撤出日本市场。但是,这常常时个别公司基于特定市场环境作出的决策,并没有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联合国最近的一个调查显示,有70%的受调查公司打算在未来的3年内增大海外投资规模和雇员数量。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最近对于美国主要跨国公司的调查显示,有27%的公司打算在新的一年增大对外投资,而在911事件之前这一比率仅仅为17%。

如果将银行贷款、债权发行、跨境股票投资等形式的金融资产综合起来考察,从统计数据上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影响相当显著。代表国际主要金融机构的国际金融协会(IIF)最近发表的统计报告显示,29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资本净流出在2001年达到300亿美元。这个数据看起来庞大,但是,从结构上这主要是爆发危机的阿根廷和土耳其的资本流出;从历史角度看,在过去四年中,发展中国家吸收的这类热钱性质的国际资本的规模仅仅为190亿美元,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8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已经使得这些国际投机热钱如惊弓之鸟了;事实上,据统计,在1994年到1997年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的这类投机性热钱的规模达到6550亿美元。

有的金融机构强调,少数发展中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可能还会对国际资本市场形成冲击,但是,从总体上看,2001年的国际资本市场在经历了各种冲击之后还是基本平稳的,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和汇率稳中有升。事实上,国际金融市场在经历了198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之后,对于新兴市场的风险和危机的识别能力明显提高。198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之所以对国际资本市场形成显著的冲击,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对于俄罗斯的违约缺乏基本的预警而惊惶失措;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阿根廷的金融危机可以说是言之已久,国际投资者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将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降低了可以接受的水平。国际债券市场也变得更为挑剔,近年来能够进入国际债券市场筹资的,基本上集中在少数几个风险程度相对较低的国家和地区,风险较高的国家实际上已经很难通过国际债券市场方便地筹集资本。

三 目前的全球化并不是全球意义上均衡推进的,而是一种选择性的现象

尽管国际金融市场在2001年成功地抵御了多次危机的冲击,全球化的收益在世界各国的分布并不是均衡的,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话来说,“目前的全球一体化只是一种选择性的现象,有的国家获益,有的国家则没有。”

从传统的贸易和投资角度来考察,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分析,全球范围内主要有24个国家和地区、覆盖30亿人口左右的区域在全球化中获益,在1990年以来,这些国家的人均GDP增长达到5%,而同期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为2%。与此相对,还有接近20亿人口(主要在非洲和穆斯林国家)部分分享全球化的好处,这些被称为是“非全球化国家”(non-globalising countries)近年来的人均GDP每年平均下降1%左右。

因此,全球化的进程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在全球意义上推进的,世界范围内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被抛弃在全球化的进程之外,2001年的恐怖事件和金融危机更大程度上加剧了这些“非全球化国家”的处境。例如,2001年全球经济下滑推动石油和可可等农产品价格的下滑,而这些产品是所谓“非全球化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非全球化国家”中的一些国家比较依赖旅游业,911事件对这些国家的旅游业的冲击加剧了其经济困境。

全球化的推进,使得跨国公司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获取巨额的利润,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中也获得了不少的益处,其经济增长有所改善,人民收入有所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却在事实上扩大了。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工业化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4%,即后者等于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这一比例降低为1.6%,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

另外的统计显示,居住在63个发展中国家的占世界人口60%的人仅得到世界收入的6%,人均每天不足2美元。.....
http://lunwen.bosse.com/content/2006-2-27/1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