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全球化 » 全球化旅游目的地规划
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专业男女比例 2020-08-26 05:18:03
宁波外贸网站制作 2020-09-01 16:26:57
德驿全球购 2020-08-26 04:14:27

全球化旅游目的地规划

发布时间: 2022-06-29 04:00:27

1、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在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和分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需求,对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功能区划,提出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相关战略措施。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

优化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促进旅游业在空间布局上的协调、有序发展。以喀纳斯生态旅游区和可可托海风景旅游区两个“龙头”景区为重点,在阿勒泰地区构建三大旅游环线、六条旅游发展轴,划定6大功能分区。此外,根据国家、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划分了旅游禁止开发区等四大功能区。

(一)三大旅游环线

1.西环线:西域边陲风情旅游环线

范围:自北屯市(兵团)、福海县至阿勒泰市,经喀纳斯,沿西域边陲风情旅游景区轴,经217国道至布尔津县,再至北屯市、福海县。

旅游特色:集综合自然景观、边境风光、西域风情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环线。

功能定位:以喀纳斯景区为龙头,整合系统的以地貌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开展生态观光旅游。开展以边境、口岸、边防为基础的边境贸易旅游活动。开展以人文景观及民俗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西域风情旅游活动。

2.东环线: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环线

范围:自北屯市(兵团)至阿勒泰市,沿千里阿尔泰文化长廊至富蕴、青河、塔克什肯口岸,经青格里河沿线,沿324公路至福海,再到北屯市。

旅游特色:以阿尔泰文化为主题的观光休闲旅游环线。

功能定位:以游牧文化、草原丝路、成吉思汗之路为主要内容的阿尔泰文化旅游。以阿尔泰山地度假、乌伦古湖水上休闲、阿拉善温泉疗养、阿勒泰冬季旅游及夜间旅游为依托的休闲旅游。以塔克什肯口岸、三道海子为依托的边贸旅游。

3.大环线:阿勒泰地区综合旅游环线

范围:由西域边陲综合景观西环线和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东环线构成。

旅游特色:阿勒泰旅游的资源汇集环线、形象展示环线。

功能定位:串联阿尔泰山、山前平原、额尔齐斯河自然风光及人文资源、乌伦古河流域及乌伦古湖、边境口岸、阿勒泰地区主要城市,形成汇集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景区景点的大环线。阿勒泰地区旅游形象展示的窗口。阿勒泰地区成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交通主体框架。

(二)六条旅游发展轴

阿勒泰地区旅游发展轴共包括两条横轴、四条纵轴。

1.拟建阿尔泰(金山)文化旅游横轴

范围:东起塔克什肯口岸,沿阿尔泰山麓,西至阿黑吐别克口岸。

特色:融草原丝路、成吉思汗之路、游牧文化探秘于一体的阿尔泰文化旅游长廊。

功能定位:以千里岩画长廊为代表的游牧文化遗迹荟萃之路。草原丝路探秘之路。成吉思汗行踪探索之路。贯通阿尔泰山几大旅游区、旅游景区景点,压缩旅游交通时间、提高行游比的旅游交通大动脉。连通青河县、富蕴县和阿勒泰市的快速通道。

2.提升额尔齐斯河(银水)风光旅游横轴

范围:东起青格里河,依托额尔齐斯河,西至额尔齐斯河南北湾。

特色:中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国际河流——额河银水风光带。

功能定位:以额河沿岸、河谷风光、沿途景区(点)为主要内容的路上观光。以水上漂流、游船为主要形式的水上观光。在额尔齐斯河南北湾附近,争取开通中哈两国出入境水上短距离观光游。贯穿阿勒泰地区南部的吉木乃口岸旅游区、乌伦古湖休闲旅游区和五彩城风景旅游区的交通大动脉。连通北屯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及中蒙、中哈口岸的快速通道。

3.拟建西域边陲风情旅游纵轴

范围:北起那仁夏牧场,沿中哈国境,经阿黑吐别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南至黑山头。

特色:游中哈俄三国边境,赏西域风情。

功能定位:以额尔齐斯河南北湾、阿黑吐别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和规划建设的喀纳斯口岸委代表的中、哈、俄边境观光游及边贸旅游。以185团、186团为代表的军垦文化旅游和以白哈巴中国西北第一哨、北湾边防站(额尔齐斯河出口)、西北边境第一连、吉木乃边防站、达尔罕边防站为代表的边防旅游。集阿尔泰山、喀纳斯湖、那仁草场、额尔齐斯河、白沙湖、鸣沙山、木斯套冰川为一体的系统地貌景观观光游。展示以沿线人文景观及民俗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西域风情。

4.提升喀纳斯生态旅游纵轴

范围。自217国道,至布尔津,沿232省道,至喀纳斯景区。

特色:人间仙境喀纳斯的经典生态旅游轴。

功能定位:连接布尔津与喀纳斯景区的快速通道。游客进入喀纳斯景区的主要通道。阿尔泰文化轴和额尔齐斯河风光轴的主要连接线之一。

5.拟建阿尔泰山水休闲旅游纵轴

范围:自217国道至布尔津,沿232省道至喀纳斯景区。

特色:阿勒泰山水夏季避暑度假之旅。“人类滑雪起源地”冬季滑雪度假之旅。

功能定位:为国际国内游客进入阿勒泰地区的主要通道。连接北屯市、阿勒泰市及其周边景区(点)的便捷通道。融合阿尔泰山地度假、乌伦古湖水上休闲、阿拉善温泉疗养、阿勒泰冬季旅游及夜间旅游,彰显阿勒泰山水休闲度假的特色旅游轴。

6.提升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纵轴

范围:由216国道连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经五彩城、恰库尔图镇,再经226省道至富蕴,再至可可托海景区。

特色:奇特的西域景观,多彩而神秘的国家地质公园。

功能定位:游客自阿勒泰地区东部进入的通道。与阿尔泰文化轴、额尔齐斯河风光轴一起,构建可可托海作为阿勒泰地区的两大龙头景区之一、成为景区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交通框架。连接五彩城、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古恐龙化石区、可可托海、地质3号矿坑、神钟山、额尔齐斯河河源,彰显阿勒泰地区以沙漠、雅丹地貌、地质矿产等为特色的西域景观的特色旅游轴。

(三)六大旅游资源功能区

依据旅游资源评价基础,结合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对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功能分区,共划定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等6大功能区。

1.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大致包括:大喀纳斯景区、布尔津县和哈巴河北部。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河流与冰川湖泊,如喀纳斯湖、阿克库勒湖、喀纳斯河、禾木河等。山地和冰川地貌景观,如友谊峰、山地冰川、第四纪冰川地貌。自然生态景观,如西伯利亚泰加林景观、高山草原牧场。喀纳斯村、禾木村、白哈巴村等特色村寨。

功能定位:本功能区为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金牌”旅游区,可拉动地区西域边陲风情旅游西环线旅游业发展。以生态旅游、度假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专项旅游、特种旅游、夜间旅游和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共同打造喀纳斯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2.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富蕴县北部。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可可托海镇、大东沟河段、野鸭湖、萨依恒布拉克夏牧场、唐巴拉岩画、可可托海温泉、额尔齐斯河河源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第二大旅游区,地位仅次于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直接带动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东环线旅游业发展。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科普科考旅游、金矿奇石旅游、摄影绘画旅游、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共同打造国内知名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目的地。

3.阿勒泰市山水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阿勒泰市、北屯市(兵团)、福海县北部及中部地区、富蕴县西北部地区。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包括:红山嘴口岸、蝴蝶沟、淘金沟、阿拉善温泉、五指泉、桦林公园(沙里福汗公园)、西域滑雪场、金山滑雪场、将军山滑雪场、小东沟冰雪度假村、萨热阔布、托勒海特景区、乌伦古湖和吉力湖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为阿勒泰地区以山水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旅游区,以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特色旅游、商务会议旅游、都市旅游、养生保健旅游、专项旅游、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共同打造阿勒泰市这一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知名的冬季旅游目的地。

4.西域边陲风情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吉木乃县和哈巴河县的中部及南部地区。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吉木乃口岸、木斯套冰川、神石城、额尔齐斯河北湾、白沙湖、鸣沙山、阿黑吐别克口岸、桦林公园、哈龙沟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突出西域风情、西北边境旅游、中哈边贸的旅游区,是西域边陲风情旅游西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游和边境边防边贸旅游、西域景观观光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商品购物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喀纳斯景区和吉木乃口岸辐射带动作用,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形成哈巴河县和吉木乃县域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该区域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5.三道海子游牧文化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青河县。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三道海子、套查干郭勒湖、萨木特墓、塔克什肯口岸、河狸自然保护区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突出原生态草原游牧文化、成吉思汗之路寻踪、中蒙边贸旅游特色的旅游区,是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东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游、边贸旅游、特色商品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加强中蒙旅游合作,打造草原生态的草原游牧文化旅游品牌和亚欧草原民族祭拜中心,形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合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壮大。

6.准噶尔盆地干旱荒漠景观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范围:福海县南部和富蕴县南部。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古恐龙化石、鸣沙山、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五彩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地区干旱荒漠景观集中、适合开发利用沙漠观光和休闲的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综合旅游大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沙漠观光、休闲和野生动物观赏旅游的主要景区。打造以沙漠观光、沙漠摄影、地质矿产科普科考、野生动物观赏和沙漠休闲旅游为主导的旅游产品,注重发挥旅游资源整体合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游客经216国道进出阿勒泰地区这一门户旅游区,使之成为北疆旅游线上的亮点景区,中国最美丽的雅丹地貌景区之一。

(四)四大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功能区

根据国家、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阿勒泰地区划分了旅游禁止开发区等四大功能区,提出了功能区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管理政策。其目的是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开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引导与控制四大功能区内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1.旅游禁止开发区

如下区域可划定为旅游禁止开发区:国家及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的核心区。冰川、重点保护河段、重点保护湖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景区一级生态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基本农田等为主体的区域。

禁止开发区管理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4月25日公布,同年10月1日施行)及相关规划,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和文化遗址等,实行强制性保护,保持其原生态、完整性,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或破坏。区内严禁旅游资源开发活动,有序引导人口逐步向区外转移。区内禁止建设各项旅游接待设施,严禁旅游、生产等活动。禁止开发区内要依法关停、转移破坏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实现污染物零排放,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遭受破坏。

2.旅游限制开发区

旅游限制开发区是指生态环境系统脆弱、生态重要性程度高、自然灾害风险大,开展大规模旅游开发的条件较差,且关系到较大范围涉及生态安全的区域。此外,还包括以生态敏感区、文物保护单位等景区(点)为主题的区域。

旅游限制开发区管理政策。对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功能,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的区域,严格限制旅游资源开发强度,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强的地区有限制的发展旅游、农林牧产业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区内在开展旅游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严格限制旅游接待设施建设,要对旅游活动的类型、方式和强度要做出明确规定。限制开发区内要限制企业的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保证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水平下降,实现所有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3.旅游优化开发区

优化开发区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强度较高、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突出的区域和以风景区(点)、特色古村落等为主体的区域。

旅游优化开发区管理政策。在旅游资源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发展方向,切实提高旅游业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旅游开发强度较低的地区,适量建设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组织适宜的风景旅游、休闲旅游活动。旅游优化开发区内要实现更高要求的减排目标,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的种类,实现旅游效益增加。旅游开发区内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的保护与治理。

4.旅游重点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是指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是指旅游景区的中心区、特色旅游城镇等为主体的区域。

旅游优化开发区管理政策。在提高旅游产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节约与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引擎地区。区内可开展旅游服务设施的集中建设,组织和开展多样化的观光、休闲、度假和娱乐活动。旅游重点开发区内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存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的旅游区,要开展综合治理。

二、战略措施

(一)组织编制实施地区、市县旅游发展规划

阿勒泰地区及6县1市旅游资源丰富。按照《旅游法》等的要求,阿勒泰地区行署,按照地区、各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并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编制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对特定区域内的旅游项目、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提出专门要求。建立旅游规划调整或修编程序,促进规划编制实施机制动态化。

旅游发展规划内容有: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形象推广、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和促进措施等。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相衔接。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划和建设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兼顾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阿勒泰地区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要组织对本级政府编制的旅游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推进旅游休闲体系建设,采取措施推动区域旅游合作,鼓励跨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商业、文化、卫生、体育、科教等领域的融合,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

(二)编制实施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发展规划,注重环境保护,促进旅游资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要以全球化视野、市场与经营理念为指导,根据阿勒泰地区冰雪资源特征、市场条件等,编制实施冬季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凸显当地文化,体现阿勒泰特色,注重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加强冬季旅游产品开发,促进地区旅游资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统一规划阿勒泰地区冰雪资源开发利用,如滑雪场、滑冰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冬季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将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水平等相关软硬件配套建设作为重点,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按照国际知名的滑雪场、滑冰馆的标准进行建设。逐步建立与高水平冰雪旅游相适应的标准、设施、服务,提高冬季旅游的国际化水平。

规划要对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滑雪场、馆等)的数量、布局、时序、投资、客源情况等予以明确。根据市场需求,要形成合理的滑雪场建设布局与密度,形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的滑雪场体系结构。避免造成滑雪场、滑雪馆等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设施闲置等问题。

滑雪场(馆)的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滑雪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要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一起同步建设相关环保设施,建立项目实施运行阶段的环境监测评价体系。滑雪场(馆)建设尽量要与现有设施及其他景区(点)设施相结合,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植被,尽量减少项目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滑雪场(馆)建设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滑雪道的布局定位时,应顺山坡就势修建,尽量避开林地及大动土方工程;一定要进行的破土工程,必须在两年内复垦绿化完成;需要砍伐的珍贵树木,要尽量移植。旅游禁止开发区内禁止乱采滥伐、乱采乱挖等破坏环境的行为,尽量保持原始的环境风貌。

(三)建立健全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阿勒泰地区行署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由于旅游资源产业由多部门管理,造成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晰、执法不统一等问题,强化政府在旅游资源产业发展中的综合协调能力,对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机制、体制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协调和解决方案。

建议成立由阿勒泰行署专员领导的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发展改革、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税务、工商、国土、公安、环保、林业、渔业、畜牧业、水务等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旅游管理职能。上述部门要按照各部门职能分工,与旅游管理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壮大地区旅游资源产业。

阿勒泰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委员会主要职能为:①依据国家规律法规,制定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政策,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旅游资源产业宏观调控。②统筹协调解决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旅游资源产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③组织编制地区性的旅游项目招商指南,促进和引导外商和社会资金向旅游资源产业投入。④建立部门间定期或不定期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制定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年度计划,对重大旅游资源产业发展问题进行决策。

(四)建立旅游区绿色GDP评估考核机制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等)与人文环境因素(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影响之后的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换句话说,也就是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所得结果即为“绿色GDP”。建立旅游区绿色GDP考核机制,对于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资源效益的各项行为将会产生抑制作用。阿勒泰地区应积极推行绿色GDP评估考核机制,以绿色GDP替代GDP作为旅游区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通过绿色GDP考核机制,促进旅游区旅游资源产业健康发展。

2、简述旅游目的地的类型

旅游目的地
作者:admin 日期:2015-1-9 15:13:40

游目的地 | | 如何提升黔东南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竞争力 张 远
卿 【提
要】本文从区域(板块型)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出发,指出导致区域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力缺失的内部因素--旅游产业结构市场竞争力的缺失。以黔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州)旅游目的地为例,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在分析黔东南旅游目的地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提升黔东南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为区
域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旅游经济是一个综合现象,它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经济现象,于光远教授对旅游业的性质曾经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认为旅游是一个文化性较强的经济行业,
同时也是经济性较强的文化事业,从旅游经济的实际运行角度来看,旅游经济的运动是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旅游经营者的旅游供给的结合。具体表现为旅游者的空间
移动现象而引起的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联合体三者共同运动表现出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停留过程中,需要旅游经营单位提供各
种相关的服务,以满足其旅游活动的需求,因此,旅游经济活动是一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六项基本活动的综合性社会经济活动;同时,旅游活动不仅是
一个国家内的活动,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活动,当国内旅游空间不能充分满足国内旅游者需要时,旅游活动的地域也必须从一个国家向全球范围内延伸,旅游经济活动
已不再被局限于某国家范围内,而是打破了国家界限,成为一个跨地区,跨国界的全球范围内的旅游活动,这时,旅游经济关系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经济关系,更多
地表现为国际旅游关系,从而构成了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国家范围内的旅游经济关系,还是国际范围内的旅游经济关系,其本质主要表现为在旅游目的地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各得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各经济利
益主体者在各自的目标效用函数的指引下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第一、旅游者利益最大化。指旅游者在支付了一定的成本,即货币化的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条件下。
在旅游消费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最佳满足。旅游者满意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预期;另一方面是旅游者为之所付出的成本,即旅游经营
者所提供的旅游产品与旅游者预期的拟合程度越高,旅游者满意度越高。第二,旅游经营者利益的最大化。任何一个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旅游经营者,总是希望通过
自身的资本运营、产品经营和完善的管理,以尽可能小的投入,为旅游者提供高满意度的旅游产品,同时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第三、政府利益的最大化(是指旅游
目的地的政府)。政府利益的最大化是通过对其管辖范围内的旅游业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保证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促进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旅
游吸引物得到有效利用,旅游地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并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政府三个不同的利益主体,都是以旅游目的地为纽带表现出来的,他们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三方的利益既是对立的,
又是统一的。可见,旅游目的是拥有特定性旅游资源,具备了一定旅游吸引力,能够吸引一定规模数量的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特定区域,即,旅游目的地是具有统
一的旅游管理与规划的政策框架和整体的形象的吸引物体系的开放系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旅游景区,或者一个区域,一个国家。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地理现象与旅
游现象结合的产物,有自己特有的运动规律,由于投资以及市场变化,必须存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周期变动的现象,如加拿大学者巴特勒认为的旅游目
的地生命周期经过六个阶段:探测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止阶段、衰退或复苏阶段成立,那不同的旅游目的地都必须按六个阶段演变,必然具有
一个生命周期。但是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原理及世界各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实践证明:旅游目的地呈现出周期变动的现象其本质是旅游产品存在的生命周期,
是由旅游产品内在规律的市场变化决定的,而不是由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性质决定的。其原因是旅游资源同旅游产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旅游产品是将旅游目的
地特定的旅游资源经过科学整合而形成的,更具有技术性和市场性的特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化受其旅游产品的技术性和市场性等因素的影响。除
了以人造景观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之外,大部分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对这些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而形成的旅游目的地,除了大规模人为破环,一般
都不会出现大规模早衰现象。正因为这样,对象黔东南这样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富集地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就回落在提升和完善旅游目的地市场的吸
引力上,张凌云教授指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场与物理学上的重力均不完全相同,它更为社会化和复杂化,在研究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吸引力时,需要假设吸引力均在
空间上是连续的,客源市场在空间上的分布也是连续的,旅游目的市场吸引力的强度与旅游资源吸引力指数成正比。由于旅游目的地不同的空间位置所反映的市场、
供求、旅行成本和竞争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对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吸引力指数产生影响,形成强与弱的相对变动。

在“客源地??交通连接??目的地”的系统中,旅游目的地汇集了旅游资源和以旅游者为经营对象的产业部门。从旅游产品的资源、设施和服务“三大”要素构成
看,旅游产品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和文(文化)、讯(咨讯)、境(环境)、科(科教)、制(制度)、合(综合)“六个”发展要
素,
成为旅游者活动最为频繁的场所,是一个复杂的特殊商品。旅游产品的形成跨部门,跨行业,涉及面多,关联度大。既有一般服务产品的共性:无形性、不可储存
性、不可移动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同时又有特殊性:产品的不流动而消费者流动、产品须由多项子产品组合、是为满足生活基本需求之外为更高层次需求的产
品,是弹性较大的软需求。就整个旅游产业的经济体系而言,旅游目的地的经营如果没有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旅游资源仅仅只是一个特定的地区自然与社会
事物的客观存在,只是形成旅游吸引力的一个素材。旅游资源要形成一定的旅游吸引力,除了必不可少的旅游配套设施与相关服务行为保证之外,还必须具有一定规
模的市场需求。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旅游活动的组织形成,旅游产业体系结构等都是旅游吸引力的组成要素。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力的强
与弱,除了受旅游资源品位程度这个因素的影响之外,还与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组织体系、服务水平、接待设施状况,价格水平等因素直接有关。由此可见,拥有一
定数量的旅游资源,拥有各种与旅游资源性质相适应的旅游设施和交通条件,拥有一定的旅游需求质量。“三个拥有”是形成一个强势竞争力旅游目的地的三个必备
条件。因此,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大的旅游支撑体系,对旅游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必须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系统的更新与完善,从而整体提升旅游目的
地的竞争力。黔东南这个特定区域的旅游目的地,北部以历史文化和喀斯特山水风光二元结构为主,中部以苗族原生态文化和雷公山国家森林二元结构为主,南部以
侗族原生态文化和仰阿莎湖二元结构为主,呈“?铃”形态布局的旅游产品体系既可作为观光旅游目的地,又可作为度假旅游目的地,在其结构上总体上属板块性,
但在局部也包含有点线性,是一个兼容景区类的复合型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其“本土化”特点非常突出。从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看,黔东南旅游目的地当前的
主要症结是: 1、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不匹配。根本原因在于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与市场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

(1)旅游产品的供给刚性。旅游产品(这里指单体旅游产品)以观光(包括乡村旅游的文化观光)为主,内容雷同,品种单一,缺少项目和差异。旅游产品是旅游
目的地的核心供给成分。虽然原则上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供给开发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但是一种旅游资源其所能够提供的旅游产品在加工以及供给上是固定的,其
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旅游产品核心供给的方向的确定性。这就是旅游供给的刚性。这种“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旅游资源供给的定向性、不可改变性。
由于资源自身的品位与质量所决定,一般来说,旅游资源都有其开发上的特定定位,如果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结构同质较大,市场吸引定位就相对单一,而以多样性的
旅游资源组合为特征旅游目的地则适宜多种旅游活动的开展。
(2)旅游市场需求结构的多样化。由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消费特征、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变化较快。第一,旅游者总体个性特征发生变化,出现于“新旅游
者”。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水平和旅游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文化素质的提高及其社会心理的不断成熟,使现代旅游消费者出现新的特点:他们具有更丰
富的旅游经历,不仅对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旅游信息更为系统化、专业化,以减少旅途中可能遇见的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现代旅游者自身出于对新奇
事物的向往而导致对曾经游历过的旅游目的地的挑剔,他们喜欢去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旅行。旅游者消费的主动性增强,持有新的价值观,对旅游消费持灵活、更独立
的态度,个性消费日趋明显。第二,散客化、个性化与商务旅游时代的到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旅游条件的完善和旅游者的逐步成熟,散客旅游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与之相对应的是个性化旅游需求增加,以及私人或公务商务旅游比重不断上升。因此,现代旅游者数量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市场需求发生根本性变化,即散客
化、个性化的要求将日益突。
2、旅游行业结构不合理,协作能力不强。以旅游饭店业、旅行社业、旅游景点业、旅游交通业、旅游商品业与旅游娱乐业为对象做出分析:
(1)饭店业。黔东南的旅游饭店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饭店建设的主要动力来自旅游,因此,以接待旅游团队游客为主的大众旅游类饭店占据了很大比例,度假饭
店与商务酒店基本没有,不能满足休闲度假与商务旅游的需要,饭店类型结构不合理,大小型饭店数量结构失调。缺乏休闲、娱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度假饭店,
旅游城市品位不能在饭店上表现出来。(⒉)旅行社业。旅行社虽经较长时间的发展,但大部分依然处于小型的手工作坊阶段,随着旅行社数量的增多,竞争严峻,
水平分工与空心化趋势明显。近几年,旅行社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旅行社数量增长很快,而效益增长不明显。2005年全州旅行社增加到16家,同期相比
增幅22.27%,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66%,人均利润同比减少5%。二是竞争加剧。小型旅行社大幅度增加,但没有形成“经营网络”,使得竞争加
剧,旅行社已经进入微利阶段。大多数旅行社只依靠“灰色收入”来维持经营,正当的经营业绩减少,这种空心化的趋势在中小型旅行社表现得尤为严重。三是国际
旅行社普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国内旅游业务量所占份额上升。四是表现出单纯的资源型旅游目的地的旅行社的效益、规模与其旅游地位不相称,旅行社在当地旅游
业中的龙头地位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3)旅游景点的交通不发达。一方面是旅游交通的发达程度相对落后
,“进得去、出不来”的局面在旅游高峰期还经常发生。当然,旅游景点的外部交通已经比较完善,但也仍面临着因如何适应度假旅游与会展、商务旅游的发展而引
发的交通与旅游的同步开发或超前开发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旅游汽车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秩序。从客运汽车来说,基本上一个是社会车辆,一个是交通部门的车辆,一
个是旅游车辆,这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结构,这个结构在市场上反映出来非常复杂。一类是没有运营资质,但是也在运营的。一类是有运营资质的,但是胡乱经营。
这样的现象很普遍。
(4)“娱”与“购”是旅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这一直是黔东南最为薄弱的环节。休闲娱乐业与旅游业发展不能同步进行。景区景点的休闲娱乐业远没有形
成产业化的趋势,而县市虽然社会经济基础相对发达,但是只注重休闲娱乐业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功能,对其服务于旅游者的功能没有进行深入开发,而专门以旅游者
为经营对象的休闲娱乐业仍没有。旅游商品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缺乏品牌产品,种类较少,雷同太多,特色不强,工艺粗糙等。
3、黔东南旅游目的地仍然以“本色旅游”为特点,国际化的经营、竞争理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从全州范围来讲具有资源的雷同性??外推线路基本上都是观光性的人文旅游线路,竞争主要来自于国内,没有形成旅游发展的外向型眼光,没有以国际市场为竞争
舞台,没有形成大视野、全球化的经营与管理思路。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使旅游目的地的经营必须同时面对多层次、多元化的竞争对手,包括相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与
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而这两种旅游目的地可以来自于相同区域。在国际化的环境下,参与全球竞争,首先要了解竞争性产品的根源,即旅游产品的雷同带来旅游
产品的替代性并引发竞争。竞争创造机遇,机遇形成挑战,挑战促进竞争,竞争推动发展。黔东南旅游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快速成长,自身又成为全州改革开放的
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此基础之上,如何把握发展的大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
严峻的考验。认识趋势的目的是要把握趋势,总体来说,要顺势而行,趁势而上。一步先,步步先;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这是市场竞争的一条铁的定律。

4、对于旅游产品而言,尤其是对于以旅游线路为重要形式的旅游产品而言,操作难度大。其中,一是由于综合性,设计难度大。二是由于系列性,把握难度大。三
是由于模糊性,经营难度大。四是由于变动性,稳定难度大。
5、黔东南区域行业结构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失衡。在这方面主要表现为旅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发挥不很理想,综合的产业关联性不很突出。长期以来,由于
观光性的旅游产品要求社会与自然环境视觉感受的高质量,轻、重工业以及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应有的适
宜比例。工业始终是富国、富地方的“良剂”,工业化过程往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强盛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因此,黔东南应围绕“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有效推
进实现清洁工业化”这个内容做深入探索。在思考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创新时,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在推进旅游目的地全面发展。要从整个区域经
济的发展去考虑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胜发达的不竭动力。可以说,一个固守观实状态,不求进取,但求存在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惟有创新才是民族真正的崛起之路。
中国在大跨步迈向国际化、全球化的道路上,还面临诸多矛盾,很多矛盾其至是非常尖锐的。前进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推动历史车抢前行的动力来自与改革过
程中的“创新”。旅游业是一个需要“新、奇、特”的行业。因为它所服务的对象??游客所追求的就是新、奇、特的意境。因此,旅游业是一个时时刻刻需要创新
的行业,没有创新,旅游工作就失去了真谛;缺乏创新,旅游业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源。不断的创新,应当贯穿于旅游行业的全部和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从产业角度
看,旅游产业本身内部产业组成的层次性与复杂性得旅游产业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划分,从静态的角度出发对处于同一时空的旅游产业结构可以划分为旅游
行业结构(指旅游经济运行过程中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旅游和组织结构、旅游产品结构(指旅游产品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各种旅游产品
之间的比例关系)、旅游空间结构(指旅游和产业各部门在地理空间的格局以及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空间经济关系)、旅游市场结构等。对这一系统而言,“创
新”和“维持”是生存和发展的两个方面,只有创新没有维持,系统就会呈现出无序的混乱状态,只有维持没有创新,系统则缺乏活动,如一潭死水而无法适应社会
的变化,最终将会被环境所淘汰。实现维持与创新最优组合是追求黔东南旅游目的地的创新与发展。因此,
黔东南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质量创新与提升的总体思路是:围绕观光旅游产品挖掘文化主题,丰富文化内涵,改善生态环境,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完善配套产
品,注重参与性与娱乐性;精心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建设一批民俗生活型、民族歌舞展示型、村落建筑型、节庆集会型、乡村环境型、传统工艺型、观光农业型等观
光,体验,修学和度假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规范化、专业化、多样化、标准化发展。有关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其有效吸引半径是不一
样的。一般来说,观光体验(包括自然观光和文化观光)型旅游产品具有全球性的吸引力,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具有区域性的吸引力,参与游乐型旅游产品则只具有
地区性的吸引力。观光体验型旅游产品作为“不落的太阳”,它的完善和提高是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根本要素。但是,旅游产品创新的主要方式应当是“软处
理”,即通过智力投入、文化投入和技术投入来实现,而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其主要内容是在旅游产品的理念下,有对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对游览内容的创造性
重新安排、深刻挖掘文化内函、打造文化精品、塑造优质品牌、引入全新的表现形式、增加参与性与娱乐性、修学性与度假性内容等。以“软处理”为主要方式优化
传统骨干旅游产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开发新兴旅游产品,完善产品结构,逐步建立一个以观光产品为基础,以体验产品为特色、以度假产品为目标,相辅相成
的高级化,多元化,特色化和合理分布的旅游产品体系。 (一) 产 品 创 新 的 内 容
黔东南旅游目的地要从 “四个转向”入手,注入符合旅游需求的现代化“时尚”元素:
1、体验性。在产品的设计上应该资源为舞台,以环境为背景,以文化为内函,以设施为载体,以服务支撑。为旅游消费者制造独特的体验和经历。旅游产品的价值
在予能为消费者提供何种经历和体验的程度。通过调动人们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而获得心身愉悦的感觉和感受。
2、休闲化。许多专家断言旅游正面临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化升级。似乎度假是比观光型更高层次更高阶段的旅游。其实不然,观光旅游也有高低档之分,度假也有
短期长期,廉价高端之别。对现代旅游,问题的结症在于不论观光不是度假,人们期望赋予更分休闲的内涵。旅游的目的是换个环境放松心身成为主要诉求。专统的
旅游产品标准化、格式化、流水作业式的旅游产品令人乏味疲惫。新一代旅游产品要求更休闲化、休闲空间的布局配置。强调体验参与,讲究环境的营造和氛围的设
计。
3、生活化。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就是旅游中的生活,是奂个环境环境的继续。现代旅游者更青睐溶入生活元素,生活气息,生活情趣的
产品。因此,现代旅游产品设计中要注重社会生活资源的挖掘。集市、家庭、社区、幼儿园、学校、婚俗、村落、农事等,皆可作为旅游资源深度利用整合组成产
品。
4、参与性。旅游消费的成熟使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发生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授受程式化的产品,希望主动的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的全过程。注重参与过程
中的感受和体验。旅游者的参与,社区的参与,与自然人文的交流互动的程度,成为旅游产品的重要品质。
5、原真性。不懂旅游的专家搞旅游,被业内人士调侃为:造庙+造谣。搞些人造景观仿古建筑;找些点子“高手”策划,或捕风捉影或无中生有编排故事传说;制
造些人造节庆炒作一把。其中不乏屡试不爽的成功案例。如今时代变了,人们开始厌倦缺少生活渊源和文化根基,缺少原真性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规划开发中,
少些大拆大建修旧如旧的假古董,少些陈列式展示的假文化,少些商业化代表演化的伪俗。少些人工化公园化的人造景观。现代旅游者渴望和倾心于真山真水,真史
真迹,活的文化、真实的生活。
6、精致化。市场的细分和消费的分层是旅游市场趋向成熟的标志。需求的分层和细分必须要求产品的精致化,管理的精细化。人们难以接受粗制滥造的产品和粗放
的经营管理。旅游产品精品化已成为产品换代提升品质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的不少旅游产品从资源的禀赋上并不及我们,但在产品上注重设计细节,服务细节,管理
细节、细部的惆周雕琢,产生的效应效果大不一样。所谓魔鬼就在细节中,细节出精品。正是我们在产品上的主要差距和弱项所在。
7、乡土化。资源的同质化导致产品的类同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市场的?酷,使专家学者反思,开出了特色化、个性化使产品差异化竞争的药方。但在市场条件下,
由于信息不对称与不完全,个体的理性选择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心管标新立民异,追求产品的新、奇、特、但雷同化的重复现象难以避免,并成为竞争的常态。
商业化社会使一切趋于同化,但地域文化是不可替代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愈是乡土的愈是个性,愈是本土的愈有特色。
8、娱乐化。旅游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放松心身,享受生活,追求快乐,愉说自我。因此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也应引入经济学的快乐指数的概念。
9、生态化。对现代旅游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使产品生态化:包括资源规划开发生态化;旅游管理生态化,旅游设施生态化。
10、自组化。旅游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从团队主导型转向散客主导型;传统的旅游方式趋向自主、自组、自助式;旅游产品的主导权逐步转向消费者。人们不愿
被动接受定型的标准化的产品。追求更能体现个性化、多样化、自由化的旅游;更倾向于自己做主,自行组合、自由行动的产品。传统的旅游方式生成的产品,市场
份额会逐步缩小,主要为自理能力弱的人君的接受。 (二) 产 品 创 新 的 类 型
黔东南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旅游产品类型结构的创新。主要是对现有旅游产品的补充即选择性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原有产品的组合状况进行整合,加强度假、体验、修学、特种旅游等多种
旅游产品的开发,完善产品的结构。
2、内涵创新。产品性质是由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和资源的双向比较因素决定的,产品内涵的创新要以市场需求规律为导向,尊重旅游资源的属性,并在尊循产业经济
规律的前提下,对产品生产的过程重新认识、重新设计,主要是对原有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开发新产品,以更有效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强调过程对市场
的适应力。
3、功能创新。运用最新的高科技手段,多角度的开发旅游景点和休闲活动的文化内涵,对某些特殊景点和服务设施进行多功能化的综合设计,运用相应的促销理念
和手段改变或诱导游客,帮助旅游服务人员树立新的旅游理念,提高游客和服务人员的旅游文化素质,增强景点与游客的沟通。
4、主题创新。在主体资源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思想,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适时推出新的产品内容,在动态中把握并引导旅游需求,充分依
托市场,引领消费时尚。

3、现代景区规划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旅游景区规划开发中生态化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即旅游景区项目的生态化、旅游景区布局的生态化以及旅游景区管理的生态化。
一、旅游景区项目的生态化。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工业文明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不断加剧,人们希望回归自然并追求良好生态环境的愿望也日益迫切。这一需求表现在旅游者的行为上就是旅游者对自然型旅游目的地和生态型旅游项目的强烈偏好。在回归原始生态的市场需求驱动下,今后旅游景区的项目设计必将呈现出生态化的趋势。旅游景区项目生态化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其一,项目主题生态化。主题生态化是指,旅游景区的旅游项目要以增强旅游者保护自然的意识、增进旅游者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为核心,并紧紧围绕这类主题进行项目设计。
其二是指项目要素生态化。项目要素主要指构成旅游项目的有形物质要素,这些要素必须要取自自然,并对人体和自然环境无害。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旅游项目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型项目。
二、旅游景区布局的生态化。
旅游景区在整体布局上应强调对景区自然环境的保护和自然景观的营造,例如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旅游景区划分为核心区、外围区和边缘区的圈层结构。此外还有将旅游景区的观光区、游乐区和接待区相分离的多核式布局模式等。这些旅游景区的布局模式都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划理念。
三、旅游景区管理的生态化。
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的生态化不仅要求旅游景区建设时遵循保护自然环境、维持原始生态的原则,在旅游景区的经营和管理上同样要体现生态化的特色

4、如何建设国际旅游知名目的地 十三五规划

一是创新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创新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只有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由大到强。如果说,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那么五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地位。内涵也大为拓展,由过去强调的科技创新,发展为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涉及到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等诸多层面。 二是协调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包括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等。五中全会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协调发展理念,除了城乡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还提出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从字面看,统筹指的是统一筹划,与兼顾相连,有主次之分,兼顾部分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容易被忽视,而协调指的是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各种关系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没有主次之分。协调发展与五个统筹相比,范围更广,要求更高。 三是绿色发展。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作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包括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五中全会公报将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如首次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成为基本国策,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写入五年规划。 四是开放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中国是现有的国际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维护者和贡献者。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问题,制度性话语权,就是起草、参与制订游戏规则。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亚信峰会上迈出了制度性话语权第一步,最典型的例子是亚投行。亚投行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制度性话语权的最好尝试。目前亚投行的签署国已有53个。中国作为创始国和发起方,首任行长由中方委派,并享有规划制订的权力。制度性话语权的成果之一,就是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什么是利益共同体?通俗地讲,双方签协议,把各自利益捆绑到一起,互利共赢。中国率先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是不带硝烟味的合作共赢,是和平崛起的生动实践。总体来看,“十三五”将呈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市场机会,开启“制度性话语权”的新模式。 五是共享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这是党的全会第一次提出,作为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原则。共享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均衡、公平与普惠。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全面进步。共享发展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发展的公平性,让人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对于解决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种种问题,如经济与社会失衡、城乡失衡、东西部失衡、民生方面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1995年以来中共历次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到共同富裕一词,首次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目标,这表明了中央在更大力度上推动社会公平的意志与决心。

5、全域旅游时代下如何进行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

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往往需要很大的成本首先你得有相应的游客还有就是广告效应
两者缺一不可

6、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域旅游如何规划设计?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城镇发展体系,城镇职能定位,构建符合城乡总体发展目标的产城发展路径是全域旅游科学性的重要一环;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联动,是全域旅游发展活力的支点;统筹农业农村发展是全域旅游体系建设的支撑(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观点)。在总体发展战略中应明确全域旅游资源的差异化发展,注重持续运营的产业体系构建,注重创新旅游+的实现区域发展活力路径的建设。

结合不同区域和资源禀赋,发挥本土资源优势,综合确定全域旅游品牌战略和主题品牌定位;遵循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符合城乡总体发展目标,重点梳理城乡旅游资源,统筹确定旅游发展战略、运营模式、综合确定全域旅游品牌战略、分区建设主题定位,重点项目发展路径;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案例中,站位全域农业农村统筹建设,统筹区域经济圈层,构建全域生态产城路径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综合确定全域旅游发展定位,确定分区发展重点和主题定位,创新旅游运营体系建设。具体规划设计要点:
1、区域资源的再生挖掘。统筹资源优势,综合评定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提出现状旅游资源的重组与再生关系,创新提出发展方向与旅游体系构建。
2、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综合评定旅游体系的业态关联,产城(镇、村)的发展单元,提出符合城镇发展需求,符合新城镇化路径的旅游体系建设;综合确定全域旅游发展总体定位及总体形象定位。
3、统筹旅游产业发展体系的建设,提出发展战略和不同功能片区的具体发展策略。并站位全域提出重点项目体系。
4、结合主题片区的发展重点,提出旅游功能产品,确定不同主题旅游方式和项目。综合分析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和支撑体系,包括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5、综合确定全域运营体制保障体系建设,区域旅游品牌运营策略,投资与运营管理策略。

7、经济全球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中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在其发展的早期就已经明确了发展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它坚持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各界的资金。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和个人投资旅游项目建设。

这一开放的投资政策促进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市场化程度较低,但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总体上呈持续优化趋势。

未来10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10.4%的年均增长率,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年均增长率为9.8%,企业/政府旅游增长率将达到10.9%。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国。

到2010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将从2002年的5.44%上升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未来几年将有重大投资机会。 

(7)全球化旅游目的地规划扩展资料: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据统计,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

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计达到4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自1993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过去20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2.47%。

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

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8、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应该行使何种职能

1.制定一系列发展旅游业的政策。
政府政策的推行会引起社会成员对其切身利益关系的考虑,从而引发其意识和行为的改革。当这种考虑和改变形成群众意识时,就可能影响社会发展的趋势,体现政府的政策目的。从长远看,旅游业发展需要一个高水平、全方位的集目标、组织、规划开发、促销等要素于一体的政策支持体系,从而形成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环境。
2.制定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业是由核心旅游业和辅助旅游业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持续发展必须有赖于一个具有权威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划、规范、指导和调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旅游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不仅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更重要的是应按照总体规划的目标与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旅游业,宏观调控仍是政府管理旅游业的重要职能。
3.制定旅游市场法规、条例和规定。
对旅游业的规制旨在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这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根本手段。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政府旅游部门在旅游业中所起的作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开拓者阶段、规制者阶段和协调者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即政府主管部门对旅游业的管理正由直接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4.提供公共性服务,收集和发布旅游信息。
目前旅游市场中介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旅游产业的许多公共性服务还需要由政府来承担,这些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市场的宣传与促销、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旅游服务的评定与检查、旅游人才的培训与考核等。
中国旅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导致经营者和旅游者的某些非理性甚至非法行为的存在。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旅游信息系统、强化旅游服务供应商披露真实信息的义务等途径来改善这种情况。
5.合理开发与保护当地的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旅游的道路。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兼顾旅游经济效益、人文效益、环保效益。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各级政府应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发展要以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为前提,并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资金支持,使其得到可持续利用,满足旅游者日益增加的多样化需求,并能保持对未来旅游者的吸引力,还必须能满足当地居民长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6.通过政府资金启动社会投资,从而有效地刺激市场。
政府投资旅游市场并不意味着政府的财政拨款包揽一切,而是通过政府资金启动社会投资,从而更有效地调控经济、刺激市场。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政府利用较强投资促使旅游业超常发展,能迅速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和供给能力。政府在这方面的角色表现为:一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主要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牵头开发旅游线路。二是重大项目的启动者。政府对重大建设项目的投资可以拉动私人资本的更大投资。三是浓郁氛围的营造者。主要是通过宣传促销活动刺激旅游动机,扩大旅游市场。此外,政府可以组织策划一些影响力巨大的主题活动。如昆明世博会、杭州的西湖博览会都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成功范例。

9、如何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将打破传统旅游的景区景点格局、打破行政地域分割、打破各项制约,拓展旅游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新局面,体现小康社会要求,统筹城乡旅游互动与城乡发展,提高人民福祉和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大市场的形成。
一般来讲,旅游开发包括三个系统,即目的地、客源和交通集散。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全域旅游的重点是建设旅游目的地系统,即具有宜居宜游的优良自然生态环境;安全、诚信、守法、亲和的社会生态环境;完善的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设施与服务;准确、即时、多功能(咨询、订购、付款、退款、投诉等)的智能化旅游信息网络;自然、文化和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适度的利用;可持续地提供观光、度假和特种旅游产品。

10、旅游业发展呈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吗?

据报道,自“十三五”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全球化趋势明显。

报道称,中国是一个旅游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是要想成为旅游强国,还需要提升本国的供给能力,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从当前国际、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形势来看,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旅游行业全面贯彻“515战略”,推进旅游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实现“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到“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的决定性时期。

未来十年,将有更多的国际品牌加快中国布局,国内旅游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将加快,中国旅游产业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为此,中国旅游企业要主动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成为中间的一环,从渠道到目的地都要加速资源掌控,争夺国际分工话语权。